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苹果充电器型号(苹果充电器型号A2244是原装吗)

2024-03-30 15:00: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苹果充电器型号a1695
  2. 苹果充电器型号a1443是多少功率
  3. 苹果充电器型号A1443
  4. 苹果充电器型号都一样吗
  5. 苹果充电器型号查询
  6. 苹果充电器型号a2244
  7. 苹果充电器型号a1695和a2244

苹果充电器型号a1695

苹果8手机充电2113器头的型号:A1443,从iPhone5到iPhoneX的原装充电5261器都是这个型号的。4102iPhone8充电注意事项1653:1、iPhone8首冲不必充12小时,只需要充满就行;2、iPhone8在任何电量下其实都可以充电,对电池影响不大;3、每周最好有一次完全的放点和充电过程。也就是从红色电量到满电,也就是说,一周内最好实现一次电池快用尽,然后再充满;4、iPhone8对手机有过冲保护的功能,但还是建议手机充满后就拔掉,不建议长时间充电;5、iPhone8充电到100%的时候,拔掉充电器是最佳时刻,充电100%再充电一小时,其拔下充电器时的电池电量没有刚好到100%满格时好,也就是说,充满电后,iPhone8就已经进入了过冲保护,已经停止充电,接下来的时间也只是电池消耗过程,因此没有必要多充;6、当iPhone8手机提电量过低提示时,应及时结束把玩手机或通话,尽快充电,以保养电池的寿命。以上就是iPhone8智能手机的6大正确的充电方法。https://imgcdn.***.com/qa/2020/06/24/16/1592988935587304扩展资料:iPhone8的配置参数:https://imgcdn.***.com/qa/2020/06/24/16/159298893570462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iPhone8

苹果充电器型号a1443是多少功率

1.苹果5s充电器是1A的。2.苹果充电头一共三个型号,分别为A1443(中规)、A1265(美规)、A1385(美规),输出规格都是5V1A(5W),输入电压为AC100-240V,全球通用电压规范。3.如果是港版的三头充电器,则需要购买充电转换插头才能充电。

苹果充电器型号A1443

苹果官方标配充电器为5V-1A,也就是5W。

Apple始终把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因此我们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并在设计上符合全球各地的**安全标准,其中包括适用于iPhone和iPad的USB电源适配器。

这份概览可帮助你鉴别Apple原装USB电源适配器。当你需要为iPhone或iPad充电的时候,我们建议你使用随机标配的USB电源适配器和USB连接线。这些适配器和连接线也可单独从Apple及Apple授权经销商处购买。

扩展资料:

苹果充电器其他参数:

1,配置:2.1A/1AUSB充电器 

2,型号:APPLE12WUSBPOWERADAPTER 

3,输入:100-240V~50-60/HZ 

4,输出:5V/1A 

注:iPhone5、iPhone5s以及iPhone6的充电器输出是5V,1A的规格,输入电压都是110V~240V,三者的充电规格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苹果官网-Apple电池充电器

苹果充电器型号都一样吗

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文耗时一个月,涵盖了30款充电器和50余组测试数据。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买充电器看这篇就够了,应该是目前全网最详细的苹果充电器文章。

文章较长品牌涉及较多,需要的朋友可以先行收藏~

▼ 参与测试的部分充电器出下镜,然后我们开始

本着让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妹子们都看懂的原则,文章尽量简洁明了。

每个环节都加入了解释,手把手的大白话教你买。

☺也许,你真的需要买充电器了

我们的iPhone和iPad都是附带充电器的,就是下面这俩货:

▼ iPhone原装充电器,输出5V/1A,官方售价149

▼iPad9.7寸原装充电器,输出5V/2A

官方无售,市场售价约80元左右

不太懂的和妹子,只需要记住1A、2A中的数字就行了。

消费者对iPhone不满意的点,很多都集中在了不支持快充、充电速度过慢。

随着iPhone电池容量的逐步加大,原装充电器3个小时的充满速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但是Plus及iPhone7是支持2A充电的.

简单点说,就是可以用iPad的充电器充你的iPhone。

▼ 有朋友担心两者的兼容性,这里先附上朋友和官网技术顾问的聊天记录:

压缩后可能看不太清楚,大意就是这位技术顾问明确表示iPhone使用这款充电器是没问题的,他自己也在用。

▼ 然后我们看一下苹果官网对这个充电器的描述也是全设备支持,可以点击这里跳转查询。

官网只有12W在售,iPad原装10W充电器和12W的兼容性也是一致的。

要知道用官方12W充电器充电,Plus和7代都是2A10W充电的。

总结一下,目前支持10W充电的iPhone机型如下:

▼ iPad标配为2A充电器,实则支持2.4A,12W充电规格

▼之前有同学说6和6s也是支持10W充电的,这次我也测试了充满时间。

除充电初期会短时上升到1.3A以外,其余时间均在1A以下,充满时间和使用原装差异不大。

机型:iPhone6s关机状态10W充电器,测试设备:EBDUSB+原装数据线。

☺充电耗时:

做了一组充电耗时对比,电量均自20%关机起充,测试设备:EBDUSB+原装数据线。

▼ 10W充电器使iPhone7和6Plus充电时间提升了40-50分钟不等,iPad使用12W充电器后提升了33分钟。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充电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快充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整体充电时间缩短多少分钟,而是在短时高频的充电时间里,给予更高的转化比。

iPhone用户羡慕安卓阵营快充的同时,通过更换充电器,也是可以明显节约充电时间的,虽然iPhone的2A充电严格来说并不能算快充。

再加上很多地方都需要充电,原装的一个充电器就显得不够了,所以买充电器似乎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OK,基本知识说完了,回到买买买的问题。

前面说了iPhone用iPad充电器没有问题,但iPad的10W充电器官方无售,第三方卖家又鱼龙混杂。

买官方在售12W充电器的话,149的价格较贵,手上没有iPad的话也比较浪费。

别忘了这是什么值得买,花小钱办大事,或者花同样的钱办更大的事是我们的宗旨。

一些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第三方充电器同样值得选择,我们就此正式开始,帮你省钱教你买~

☺ 正文:

市面上在售的苹果充电器,我们可以按照单口、双口、多口墙充、多口桌充进行简单的分类。

由于充电是一个电流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这次和数据线测试不同。

我多花了点时间,做了单口双口全部的20分钟充入电量测试,数据更直观有效。

同时我们选购的时候应注意一下保修时间,充电器和数据线一样,基本都是只换不修。

☺单口充电器: 

除快充外,市面上单口通常的输出都是5V/2A,10W,数据和苹果iPad充电器一致。

价格只有官方在售充电器的零头不到。

iPad原装充电器

▼ 折角设计,方便收纳。用了一年左右,打开折角的时候略有卡滞问题。

功率:5V/2A10W,全国AppleStore保修一年

▼可拆卸

▼ 用于搭配官方全球旅行转换器套件使用

▼20分钟充入电量测试,设备为iPhone7,原装数据线充入560mAh(毫安时),平均电压5.08V,峰值电流为1.87A,只有开始不到一分钟内电流在1.8A以上。

放上曲线图,方便一些同学观看数据,不需要的直接看上方充电时间即可。

ZMI单口充电器

¥29

功率:5V/2A10W,质保:12个月

▼外观是四四方方的设计,插脚不可折叠,携带的时候略有不便

▼之前京东搞活动买给家人的,前几天拿回来做测试发现保护膜都没撕

多说一句,充电器都会有发热问题,保护膜记得撕下。

▼  接入iPad,识别苹果5V/2.1A模式。

功率:5.1V/2.1A,10W

▼接入20%电量的iPhone7

功率:5.2V/2A10W,满速输出

▼输出2.1A超过标定,跑了一下步进

步进测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测试充电器的最大输出(5.2V/2.2A)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88mAh,平均电压5.19V

峰值电流约1.875A,前7分钟维持在1.8A以上

ZMI单口充电器小结:

支持苹果设备识别,最大2.2A输出,20分钟测试超出苹果10W充电器。

iPhone7、Plus可以做到10W满速输出,5s、6s等同样适合购入。

羽博单口充电器:

¥25

羽博应该是比较侧重线下,所以包装比较大,展柜风格。

输出:5V/2.1A,质保:3个月

▼整体造型比较圆润,插脚不可折叠

▼ 功率5V/2.1A

▼成功识别苹果设备,接入iPad,电量50%

功率:4.7V/2.2A10W,电压略低

▼接入iPhone7,电量20%

功率:5.3V/2A10W,满速输出

▼步进测试,最大输出5.2V/2.2A,和ZMI一致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612mAh,平均电压5.28V

峰值电流约1.91A,前16分钟维持在1.8A以上

羽博单口充电器简评:

支持苹果设备识别,最大输出2.2A,20分钟测试超出iPad原装充电器。

iPhone7、Plus等2A设备可以10W满速输出,5s、6s等设备同样可以购入。

 ▼三个单口对比,羽博和ZMI均小于苹果10W充电器,羽博比ZMI的更大一些。

▼ 工作状态对比。

▼和大家最熟悉的原装充电器做下对比,其实并没有大很多,输出却大了一倍。

单口市面上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可选不多,很多厂家现在更侧重去做双口,建议大家选购时把双口作为优先考虑。

实在想买单口的话,以上2个充电器都可以购入,对iPhone全系列都可以满速输出。

ZMI质保12个月,羽博只有3个月。

▼20分钟测试数据对比如下:

ZMI和羽博均超过iPad充电器,羽博做到了610mAh以上。20分钟的数据差距虽然不大,但在整个充电过程中会被放大,造成最终充满时间的差距。

☺ 双口充电器:

随着身边数码产品的迭代升级,蓝牙耳机、鼠标、键盘等这些常用设备,也都需要经常充电了。

移动电源如是,充电器如是。

所以,双口充电器带来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议大家如果要新买充电器,优先考虑一下双口,这也是很多厂商侧重双口的原因。

双口充电器篇,主要测试是否识别苹果协议,20分钟充入电量及双口同时输出的电流情况。

小米双口充电器

¥49

包装上印着产品的照片,和其他略有不同。

输出:双口最大5V/3.6A18W,质保:12个月。

▼设计简洁,正面无任何Logo和标识

▼可折叠插脚设计,开合较为顺畅

▼接入iPad,识别苹果2.4A模式

单口输出5.4V/2.41A,满速输出,表现不错

这里提一下,小米这个充电器是支持QC3.0的。

接入QC3.0移动电源成功识别,输出7V/2A,和MIX一样,15W左右的输出

▼但是另外一个口接入设备,就会自动转回2A输出模式

▼同时接入iPhone7和iPad

iPad为5V/2.25A,iPhone7为4.9V/1.54A

总输出3.7A左右,虽然略超标定,但此时iPhone7无法满速输出

▼iPad+1A移动电源(假设这是一部1A充电的6s)

iPad来到了5.3V/2.4A满速输出,移动电源只有0.85A,未能满速输出

▼iPhone7+1A移动电源

iPhone为5.35V/1.87A,和移动电源一样,基本满速输出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610mAh,平均电压5.35V

电压非常稳定,峰值电流在1.86A左右,全程基本都能维持在1.8A以上,表现出色

小米双口充电器简评:

设计和做工都不错,支持苹果识别,纯单口输出支持QC3.0协议(适合iPhone+QC移动电源用户)。

单口接入iPad或者全系iPhone均可以满速输出,49元的性价比不错。

CRDC双口充电器

¥35

其实就是Aukey在国内的子品牌,双口总输出2.4A,质保:18个月换新。

▼ 我还挺喜欢这个外形的,很小巧,人送外号「麻雀」

▼可折叠插脚

▼设计的有点意思,插脚底部有一个内凹处理,拔掉的时候会省力一些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功率:5.17V/2.31A,基本满速输出

▼接入iPhone7,电量20%

功率:5.1V/2A10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hone7+iPad

iPhone7输出掉落至4.5V/1.1A

iPad输出为4.6V/1.14A

▼同时接入iPhone7+1A移动电源(假设为1A充电的6s)

iPhone7输出为4.7V/1.46A

移动电源输出为4.63V/0.92A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95mAh,平均电压5.15V

峰值电流约1.87A,前8分钟维持在1.8A以上

▼这个充电器我也用了一段时间了,满载输出时发热略大

发热造成了外层保护膜起泡,这里给大家当一个反面教材,新充电器记得撕膜。

CRDC双口小结:

外形小巧,价格便宜,方便携带。

单口输出时iPhone全系和iPad均可以满速输出。

ROCK2.1A双口充

¥23.9

双口总输出:5V/2.1A,质保:12个月。

▼和原装充电器很像,插脚不可折叠

▼和上面的羽博一样,识别的是苹果2.4A模式

降压至4.7V,输出2.22A

▼接入iPhone7,电量20%

输出为5.42V/1.99A10W,满速输出

印象中ROCK的充电器普遍电压比较高

因为只有2.1A的输入,就不测试iPhone+iPad了。

▼ 接入iPhone7和1A移动电源(假设是1A充电的6s)

iPhone7输出为4.65V/1.31A

移动电源4.6V/0.89A,未能达到1A满速输出

双口总输出约2.2A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80mAh,平均电压5.4V

曲线图看,5-14分钟都维持在了1.8A以上

ROCK2.1A双口充电器简评:

体型小巧,方便携带,价格便宜,支持苹果识别,单口输出时仅iPhone全系可以满速输出。

ROCK2.4A双口充电器

¥45

双口总输出2.4A,质保:12个月。

▼表面的保护膜比较随意

▼双口智能识别

▼插脚可折叠设计,顺畅度一般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功率:5.1V/2.4A12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hone7和iPad

iPhone7输出:4.56V/1A

iPad出书:4.68V/1.55A

▼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45mAh,平均电压5.06V。

▼ 拍了张测试时的照片,和其他充电器一样的关机状态

ROCK2.4A双口充电器简评:

四方设计小巧,支持苹果识别,单口使用时iPhone全系和iPad均可满速输出。

双口最大输出约2.5A,充电曲线很不稳定,所以ROCK这款不太推荐。

Anker双口充电器老款

¥59

双口最大输出4.8A24W,质保:18个月。

▼支持PowerIQ智能识别

▼前面板并不是纯白,略微泛黄

▼可折叠插脚设计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iPad功率:5.19V/2.43A12W,满速输出,表现不错。质保:18个月换新

因为双口4.8A输出足够强悍,我们直接接入iPhone+iPad测试。

▼ 同时接入iPhone7和iPad

iPhone7功率:5.21V/2A10W,2A的满速输出

▼iPad端,5.19V/2.32A12W,满速输出。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618mAh,平均电压5.23V

峰值电流接近1.9A,前17分钟基本都维持在1.8A以上

Anker4.8A双口充电器简评:

做工不错,支持苹果识别,功率强悍。无论单口和双口,iPhone和iPad都可以做到满速输出,最大可以为2个iPad同时满速输出。

Anker4.8A双口充电器新款

¥108

 双口总输出:5V/4.8A24W,质保:18个月换新。

▼加入了电源指示灯,支持PowerIQ智能识别

▼插脚可折叠设计,相比老款更圆润一些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iPad功率:5.18V/2.43A12W,满速输出,和老款基本一致

同时接入iPhone7和iPad。

▼ iPhone7功率:5.2V/2A10W,2A满速输出

▼iPad功率:5.17V/2.32A12W,满速输出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611mAh,平均电压5.19V

峰值电流约1.87A,前15分钟维持在1.8A以上

Anker4.8A双口简评:

单口或双口下,iPhone和iPad均可以满速输出,20分钟充电成绩略低于老款,质保18个月。

除了更换设计和用料外,内部应该也是有变化的,这次篇幅原因没办法上拆解了。

摩米士双口充电器

¥59

双口最大输出5V/2.4A10W,质保:12个月。

▼双口智能识别。

▼可折叠插脚设计,下端向内凹陷,拔掉的时候比较省力。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iPad功率:5.1V/2.4A12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hone7和1A移动电源。

iPhone7输出为4.8V/1.55A,移动电源为5.04/1A满速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76mAh,平均电压5.12V

峰值电流1.83A,除开始半分钟,其余时间都在1.8A以下

摩米士2.4A双口简评:

体积较小,做工有待提升,支持苹果识别,单口输出时,iPhone全系和iPad都可以满速。

魅族双口充电器

¥15

 双口最大输出:5V/3.4A,质保:12个月。

▼上翻设计

▼极简设计,侧面无任何标识

▼正面有一个电源指示灯,看上去挺精致的,有一丝魅族以前的小而美风格

▼可折叠插脚设计

▼但是插脚的打开方式我非常想吐槽

和其他不同,魅族的是需要扣住插脚后边的位置才可以打开,开启后也明显有一档卡滞,对指甲比较短的人可能也是种煎熬。

虽然看起来好看,但似乎更多是为了设计去设计的,实用性欠佳。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iPad输出:5V/2.4A12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hone7和iPad

iPhone7输出:4.87V/1.51A

iPad输出:5.04V/2.3A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555mAh,平均电压5.05V

魅族双口充电器简评:

做工和外观都不错,加入了状态灯,但插脚打开比较费力,支持苹果识别,单口使用时iPhone全系和iPad都可以满速输出。

公牛防过充双口充电器

¥65

双口最大输出:5V/2.4A12W,质保:12个月。

▼顶部有两个独立按键,分别控制两个USB口的开关

两个充电口都支持充满自动断电。

▼插脚可折叠设计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iPad输出:5.16V/2.43A12W满速输出

▼接入iPhone7

输出:5.19V.2A10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hone7和1A移动电源

iPhone功率为4.9V/1.79A

▼ 移动电源为4.98V/0.93A

▼ 20分钟充电测试

充入600mAh,平均电压5.16V

公牛防过充充电器简评:

外形和做工都可以,双口充满自动断电,适合比较在意这方面的人群。

支持苹果识别,单口使用时iPhone全系或iPad均可满速输出,双口输出约2.7A,在2.4A充电器里表现最好。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这种,每个口都标注电流的充电器

这种并不像上面测试过的自持自动识别,而是需要我们手动选择电流。

比如iPad插2.4A,6s插1A接口,抛开技术层面不说,单就使用体验上来看也是不太好的。

对用户来说,你首先要知道自己设备需要的电流,然后再去观察充电器上的标识,最后插进去充电,整个过程用户使用成本略高,所以我们选择的时候尽量避开这些。

下面我们测试一下这种充电器:

品胜双口充电器

¥36.9

▼ 手上这个买的时间很久了,最大输出只有2A,现在在卖的是最大输出2.4A的,不过本质都是一样的

▼上1A接口,下2A接口

▼插脚折叠设计

▼ 1A接口接入iPhone7

5V/0.98A,4.9W

▼2A接口接入iPhone7,识别苹果2.1A模式

5.12V/1.74A9W,未能满速输出

▼2A接口接入iPad

5.13/V2A10W,和原装充电器一致

▼同时接入1A移动电源和iPad

iPad输出掉落至4.5V/1.2A,电压较低,双口总输出应该在2.1A左右

双口固定输出型充电器简评:

这种类型的充电器,使用过程繁琐,没有做到让用户拿来即用,不建议选择

通常双口最大输出只有2A-2.4A,是无法两个设备同时满速充电的。

我们来看一下以上10款插电的工作状态。

▼2.4A组

摩米士、ROCK、CRDC。

▼ROCK和CRDC都带有电源状态灯

ROCK为蓝色,CRDC为白色。

▼高度对比

▼与原装充电器对比一下

大小都可以接受,并没有比原装大多少,CRDC的造型和大小个人是最满意的。

▼品胜的2A和其他2.4A对比一下

▼3A及以上组

▼和iPad充电器对比一下,体积并没有大多少

▼Anker4.8A新老款对比

▼只有魅族和Anker这两款是带有电源状态灯的,Anker接入设备后会变为绿色。

亮度适中,灯罩都有雾面处理,晚上不会有明显光污染。

▼颜值代表队,小米、魅族、Anker新款

▼ 这三款应该是参测里最好看的了

☺ 双口充电器总结:

相比单口,双口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这也是本篇把双口充作为重点的原因。

以上10款双口充,均支持苹果设备识别。

单口使用时,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基本都可以做到满速输出。

双口使用时,建议大家尽量选择2.4A及以上,价格和2A差异很小,也可以单口满速iPad。

根据自身设备的不同组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器。

▼20分钟充电测试数据汇总

单位:mAh

▼单双口充电器数据汇总

单口双口充电器简评:

13款充电器中,羽博单口、小米双口、Anker双口新老款、公牛双口,20分钟测试成绩都超过了600mAh。

ROCK双口和魅族双口成绩稍差。质保方面,羽博最短仅三个月,CRDC和Anker最长都是18个月。

第三方充电器成绩大多都超出了iPad充电器,超出原装充电器一倍,价格也较原厂便宜很多。

☺ 多口充电器:

身边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见需要多设备同时充电的情况。

比如出行随身携带的Kindle、自拍杆、移动电源、甚至是支持USB充电的相机等等。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选择一款多口充电器来满足需要,也可以叫多口墙插。

小米4口充电器

¥69

以前第一次拿到手里,觉得真是蛮小的,质保12个月。  

▼四口USB输出

▼插脚可折叠

▼最大输出5V/7A,单口最大输出2.4A

▼ 满载工作状态,无电源指示灯

因为多口数量不多,测试部分留在后面一起做了。

Anker4口充电器

¥198

质保:18个月。

▼4口输出,有电源指示灯

▼最大输出5/8A,单口最大输出2.4A

▼满载工作状态

指示灯待机为蓝色,开始工作后变成绿色。

摩米士4口充电器

¥168

质保:12个月。

▼其实是一个可拆卸的硅胶套,4口输出

▼两个牛头可以简单的当一个挂线器

▼插脚不可折叠,携带不怎么方便

▼最大输出5V/5A,单口最大输出2.4A

▼满载工作状态,无电源指示灯

三款外观对比:

带上牛头的摩米士,明显比小米Anker大了好多。

▼三款的平面差别并不是很大

▼摩米士比其他两个都高一点

功率测试:

主要测试三款充电器的满载输出情况。

▼ 测试设备如下

iPhone7、iPad、2A、1A移动电源各一个

iPhone7电量20%,iPad电量40%

▼ 小米4口充电器测试

iPad:5.12V/2.4A12W满速输出。

iPhone7:4.98V/1.72A,8.6W。

▼看一下两个移动电源的情况

2A和1A输入的移动电源均维持满速输出。

4口总输出为7.12A,略超标定,除iPhone7外,其余设备均维持了满速输出。

▼Anker4口充电器测试

iPad:5.04V/2.38A,12W满速输出。

iPhone7:4.79V/1.95A,9.36W近满速输出。

▼两个移动电源均满速输出

▼好像还没到这个充电器的极限,我把1A移动电源换成了2A移动电源接入

iPhone7为5.1V/1.8A,9.2W,2A移动电源满速输出。

再看一下iPad和另外一个2A电源,iPad:4.97W/2.17V,11W,2A电源满速输出。

4口最大输出8A,符合标定,常规测试4个设备基本都是满速,表现不错。

▼摩米士4口充电器测试:

同样的设备组合接入,iPhone7输出为4.8V/1.62A,7.85W。

▽摩米士最大只有5A的输出,平均到4个口,每个口只有1.25A可用

刚拍完上面一张照片,iPhone7的接口就出现了持续充电、断电的频闪状态

拿掉一个1A电源后正常了,此时iPhone7为4.79V/1.92A。

没有再继续测试下去了,4口5A的最大输出,日常多设备使用是不太够的。

多口充电器总结:

多口充电器,可以很好的解决多设备充电问题,在床头放一个也是不错的选择。

选购的时候一定注意总输出和单口最大输出,这是多口充电器的硬性指标。

测试的三款均支持苹果识别,小米和Anker是我经常在用的,摩米士则是一个朋友的。

小米5V/7A的总输出,经过测试符合标定。

虽然没有跑满测试设备组,但就价位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Anker5V/8A的总输出,已经称得上强悍了,测试结果也符合标定。

价格是最贵的,功率也是最高的,也只有这一款有电源指示灯。如果你对输出有要求,买这款就可以了。

摩米士5V/5A的输出,在这三款中是最低的。

价格169,主打的卖点应该是外形,体积过大插脚不可折叠,外出携带也并不方便。

☺ 二合一充电器:

二合一充电器,也就是移动电源+充电器的组合产品,出门或者出差,经常需要带着充电器和移动电源。

这种产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出门带一个设备就可以了,市面上有两款,品胜的电霸和Anker的超极充。

两款产品均不支持QC快充,所以最适用的群体则是苹果用户。

品胜电霸

¥99

容量:10000毫安时,最大输出:5V/2A,质保:12个月,体积还是比较大的,毕竟有1W毫安时的容量。

▼自带可折叠插脚,插上插座就是充电器,拔下就是移动电源

▼还有一个MicroU**接口,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给它充电

▼USB插口在机身底部,个人觉得设计到侧面会好一些

Anker超极充

¥168

 容量5000毫安时,移动电源单口最大3A,充电器单口最大2.1A。

▼自带可折叠插脚,插上是充电器,拔下是移动电源

▼所有的接口都在正面,2个USB输出,一个MicroUSB输入口

外观看完了,我们接着测试一下,接入iPhone7,电量20%,原装数据线,电霸和超极充均为移动电源模式。

▼电霸:4.9V/1.68A8.29W,未能满速输出

▼超极充:5.04V/1.98A10W,满速输出

接入iPad9.7,电量50%

▼电霸:4.87V/2A9.6W,电压低于了5V,只有不到10W的输出

▼超极充:5V/2.31A11.685W,接近12W满速

接入CRDC充电器充电,线材为公牛二合一数据线。

▼ 电霸:5.18V/1.72A,8.95W

▼超极充:5.18V/1.77A,9.21W

以上实际测试中,电霸均无法满功率为iPhone7和iPad(2A协议)充电

超极充单口最大输出为3A,iPhone7和iPad都做到了满速输出。

看一下步进测试。

步进测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测试充电器的最大输出

▼ 电霸未插电移动电源模式

最大有效输出:4.81V/2.2A,10.6W。

▼超极充未插电移动电源模式

最大有效输出:4.99/3.2A,16W。

▼电霸插电充电器模式

最大有效输出:4.99V/1.7A,8.5W。

▼超极充插电充电器模式

最大有效输出:5.05V/2.3A,11.6W。

▼插入插排

电霸是长条型的,所以超出插排不少。

▼电霸插入插座

▼底部4颗绿色指示灯

▼USB口在最下部,有些位置会不太方便,换成侧面会比较好

▼超极充插入插座

▼ 按键和指示灯都在侧面,输出口则在前面

▼电霸因为比较长,某些特定的位置会比较尴尬 

▼ 即使插座再高一点能插进去,位于底部的USB口还是需要留些位置才能使用

▼试了一下反着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合一的充电器,解决的是不再需要带充电器+移动电源。

一个设备,两种使用方式,我们分别对比一下重量。

▼ 电霸:285g

▼ZMI单口充电器+1W毫安时金属外壳移动电源

281g,比电霸还轻了4g。

▼超极充:187g

▼小米双口充电器+塑料5000毫安时移动电源

196g,比超极充重了9g。

二合一充电器总结:

这个品类的充电器,个人觉得是很趁手的,二合一充电器的精髓或者说卖点,是为了出差途中的补电和晚上酒店的充电。

一个设备,解决两个问题。

但是电霸的产品思路好像脱离了这个使用场景,体积大且重,甚至比带金属1W移动电源和单口充电器都要重一些,如果换成塑料移动电源,这个差距会更大。这样好像就没有必要为了减少个数去带一个增加重量的产品。

移动电源2A、插电1.7A且只有一个口的输出,算是一个短板。

超极充的输出比电霸大了不少,体积和容量相对均衡,出差带着也会比电霸舒服一些。

如果这两个产品能综合一下,折中的容量,加入快充就会比较完美了。

☺桌面充电器:

办公室或者家里,日常工作和打游戏的时候。

加上iPhone并不能像三星一样支持无线充电,所以桌面充电一直不太方便。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购入桌面充电器来解决,还可以避免线材的凌乱问题。

摩米士5口桌面充电器

¥298

总输出:5V/8A,单口最大输出2.4A,质保:18个月。

▽这个USB口有点意思,官方叫「1-TAKE」技术。

就是支持USB的正反差,这个的确是挺方便的。

▽电源线接口在底部,设计了方便走线的牛头开槽

▽ 但是电源线插入的时候,由于纵深稍大,所以并不是很方便

▽硅胶表面的合模线还是非常明显的

▽放在桌面上还挺大个的,毕竟硅胶外壳也占了不少位置

▽这个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USB接口内部,都有一个弹片结构,用于支持正反插

▽底部的电源指示灯,很微弱,夜晚不会有光污染

功率测试:

▽最近搬家,手边只有这5个设备了,总输出9.4A

iPhone7、iPad、1A输入电源、2A输入电源*2

▽单口接入iPhone7电量20%

输出只有5V/1.75A,还是挺意外的。

▽全部接入情况下

iPhone7:4.7V/1.6A,7.65W

iPad:4.84V/1.82A,8.8W

▽1A电源基本满速

摩米士5口桌充简评:

外形比较特别,红色的配色也比较抓眼球,USB支持正反插好评,硅胶外壳可以再精细一些。

最大输出5V/8A符合标定,相对298的价位来说,每个口平均只有1.6A的输出并不能成为卖点。

Anker60W桌面充电器

¥168

最大输出:5V/12A60W,单口最大2.4A,质保18个月。

这款应该是值友里保有量很大的一个款,经常可以在晒单里看到。

▽正面没有多余的设计

▽6口输出

▽6口均支持PowerIQ智能识别

▽看一下参数

单口最大输出2.4A,总输出12A,平均一下每个口仍有2A的输出。

▽除了电源线外,附送了扎带和双面贴

▽可以直接贴在桌面上比较方便

▽放在桌面上体积不大,电源指示灯在最上方,亮度稍亮

▽黑色是类肤材质,耐脏和抗划都不如白色

▽放在桌面上体积并不大

功率测试:

▽接入iPad

输出:5.2V2.31A12W,满速输出

▽接入iPhone7,电量20%

5.2V/2A10W,标准的满速输出,表现不错

▽同时接入iPhone和iPad,功率没有变化

▽因为是6口输出,在下面的设备组基本上,又加了一个2A电源

iPad功率仍然没有变化,满速输出,此时的输出总和为11.4A,仍然没有跑到这个充电器的极限。

Anker60W桌充简评:

60W的输出比较给力,基本能满足常见的充电组合,做工不错,赠送贴纸方便安装到桌面。

6口输出,功率符合标定,跑到11.4A仍然有余量,168的价位,性价比不错。

Anker40W桌面充电器

¥139

最大输出:5V/8A,单口最大2.4A,质保18个月,如果觉得自己用不了上面的60W,还有一款40W可以选择。

▽和4.7寸的iPhone7对比一下

▽电源线都是通用的,原来的配件都还在

一样附送了扎带和双面贴

▽相比60W的少了一大圈

▽减为了5口输出

 ▽接入iPhone7,2A满速输出

▽接入iPad,12W满速输出

▽同时接入iPad和iPhone,iPhone7还是保持了2A输出

▽接入以下设备测试

iPhone7、iPad、1A输入电源、2A输入电源*2

▽iPhone7功率在10W以上,此时总输出为9.4A

▽ 把1A电源换成2A电源

iPad:5.18V/2.3A,12W满速输出

▽2A移动电源,满速输出

总输出应该在10.4A,将近50W左右,标定只有40W的充电器,实测超出了很多。

放一张全景图,测试状态就是这样,表上连接的是2A移动电源。

Anker40W桌充简评:

体积小巧,方便放置与携带,功率超出标定不少,总输出将近50W,算是比较惊喜,同价位产品中,值得考虑。

奥睿科 桌面充电器

¥109

总输出5V/8A40W,单口最大输出2.4A,质保12个月。

▽5口输出

▽方形插头和其他不太一样

▽插拔感会好一些

▽电源指示灯在上面

功率测试:

▽ 接入iPad,接近12W满速输出

▽接入下面设备组

iPhone7、iPad、1A输入移动电源、2A输入移动电源*2

▽iPad没有变化,11.6W输出

▽iPhone7掉落至5V/1.6A,8.3W

▽2A移动电源维持满速输出

奥睿科桌面充电器简评:

在市面上5V/8A的桌充里,价格是比较便宜的,性价比可以。

外壳用料和设计有待加强,整体测试下来表现还不错,比摩米士的要好一些。

公牛4口充电盒子

¥69

最大输出:5V/5A,单口最大输出2.4A,公牛这款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桌面充电器,更像是为了床头设计的。但是体积小巧,也可以放在桌面使用。

▽迷你插头

▽4口输出,正上方有一个公牛Logo

▽总输出5A,单口最大2.4A

▽正面带有一个电源指示灯,灯光柔和

▽接入iPad,成功识别苹果设备

功率:5V/2.3A,11.6W输出

▽因为只有4口输出,从下列设备组移除一个2A电源

▽iPhone7为4.75V/1.36A

▽iPad维持在了10W输出

公牛4口充电盒子简评:

做工还不错,整体造型适合放下桌面或床头使用,5A的总输出稍弱,但考虑到69元的价格,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对充电功率要求不高的可以考虑。

桌充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除了桌子以外,床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办公室、客厅等地方也都放了一个,属于能切实提升体验的产品。

选购的时候,看清楚总输出和单口最大输出,根据自己需要的总输出选购即可。

USB插线板:

手里有小米和公牛的,刚好为大家测试一下。

小米插线板 3USB接口

¥49

▽USB端最大输出5V/3.1A,单口最大输出2.1A

▽接入iPhone7,电量20%

识别苹果设备,输出为5V/1.72A,未能满速输出

▽接入iPad,5V/2A,达到10W输出

公牛魔方充电器

¥75

▽上方是3个USB接口,电源线不可拆卸三面是3个插孔位

▽实体按键+Led指示灯,这个按键的手感不错,比小米的好了不少

▽USB端最大输出3.1A,并没有标注单口最大输出

▽公牛和小米都是这种小插脚设计

▽接入iPhone7,识别苹果设备

输出:5.15V/1.89A9.77W,近满速输出

▽接入iPad,输出5.18V.2.31A,12W满速输出

看来这个插座单口最大输出是2.4A

USB插排简评:

小米和公牛的做工都不错,公牛的按键手感会更好一些,小米插排的槽点,个人情况是Led指示灯易坏,充电时候电流声比较大,公牛的目前还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输出方面,虽然都是最大3.1A的输出,但公牛单口2.4要高于小米的单口2A,iPhone7及iPad功率也都是公牛好一些。

充电器混用:

不同品牌的充电器,能否混用,相比很多人是比较关心的。手上只剩下几个充电器,算是给大家一个片面的参考。

▽三星充电器

型号:U90JWE,输出:5V/2A

▽ 接入iPhone7,未能识别苹果设备

输出:5.3V/0.4A

▽魅族魅蓝5s充电器

输出:9V/5V2A

▽接入魅族有13W的输出

▽接入iPhone7,未能识别苹果设备

输出:5.2V/0.97A

▽亚马逊Kindle充电器

▽接入iPhone7,未能识别苹果设备

输出:5.2V/0.48A

▽小蚁摄像机供电器,识别苹果1A模式

输出5.15V/0.98A

▽小米智能插座

▽上面的USB口,论坛里经常见到拿来充电的

最大输出5V/1A

▽接入iPhone7,识别苹果1A模式

输出:5.13V/0.98A

以上几款,三星、魅族、亚马逊均无法识别苹果设备,输出仅在0.4A左右,一些摄像头和插座的USB口,倒是可以识别苹果的1A输出。

其他品牌充电器,一部分是不兼容iPhone的,使用之前建议还是去客服、论坛等处了解一下。

全篇总结:

30款充电器测试,50余组数据

能力有限,如有错漏,还请包涵!

注:

测试条件:iPhone74.7寸,电量20%起充,iPad9.7寸,电量50%起充。

测试设备:EBDUSB+增强版、YZX飞龙表、炬为安姐XP

测试线材:苹果原装Lightning,AnkerPowerLine+Lightning&Microu**,公牛二合一、线基尼

测试环境:4月室温,小米插线板供电

所有测试均可重复再现,感谢。

WWW.SMZDM.COM

史上最良心测评之一

↓↓↓想买不会买,就上什么值得买

苹果充电器型号查询

提示:点击上方↑"易道时代"免费订阅

据说只有1%的人知道这么玩

苹果充电器型号a2244

采用1A电池的iPhone5s测试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iPhone充电器的温度要略高一些,iPad的充电器为iPhone充电并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不过由于iPhone5s的电池容量比较小,即使用原装充电器充电,耗时也不是很长,再加上高温是锂电池耗损的第一杀手,考虑到长久的使用,苹果使用1A的电池,是比较合理的。

结论:

3、建议能使用原装充电器就用原装的,如果另外配充电器的话,不建议使用1A以下的充电器。

误区3:充电越频繁电池寿命越短

真相:现在的锂电池容量损耗,是通过充电「循环次数」来计算的,按照苹果官方的说法,这个循环次数的计算是以每次电池放电的百分比累计作为一次充电循环,也就是说,电池从0到100才会算作一次充电循环,如果从50%充到满电,这算半次充电循环,并不是充一次电就是一次循环,所以,不需要必须等到电量低之后再去充电。

以iPhone的电池来说,苹果官方的说法是在500次循环之后,电池的电量就会减少到原来的80%,以一般用户来说,一般是1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

小屏神器iPhoneSE被全面屏挤压,第二代悬了

苹果充电器型号a1695和a2244

前言

 

在本月6日召开的WWDC23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新款笔记本及其他设备,同时还推出了一款70WUSB-C充电器,目前充电头网已经拿到了这款充电器。苹果70W充电器型号为A2743,为单USB-C接口,外观为苹果传统家族式设计,充电器具备可更换折叠插脚,还可以更换延长线使用。

 

实际测得新款70W充电器相比67W,体积明显缩小,功率密度有所提升。实测充电器具备5V3A/9V3A/15V3A/20.6V3.4A四个电压档位,不支持PPS快充,看起来是专为笔记本电脑服务。下面充电头网就带来苹果这款70W充电器的拆解,看看内部有哪些改变。

充电头网已对苹果这款70W充电器做了详细解读,此外此前拆解过苹果原装20W快充充电器、苹果原装35W双C口快充充电器、苹果原装67WPD快充充电器、苹果原装140W氮化镓充电器的产品,欢迎查阅。

苹果70W氮化镓充电器开箱

 

 

包装盒设计简洁,正面印有苹果logo、充电器名称以及外观。

 

 

侧面贴有产品信息贴纸。

 

 

包装内含充电器以及使用说明书。

 

 

充电器为熟悉的苹果风设计,方块造型,通体白色亮面外观,边角过渡圆润。

 

 

苹果历代快充充电器全家福,至今已经推出了18W到140W多个不同功率的充电器,主要以单USB-C接口配置为主。从最新的70W充电器也采用了氮化镓技术可以看出,苹果对氮化镓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机身中心设计有苹果logo。

 

 

侧身印有充电器参数信息。

 

 

充电器参数特写

输入:100-240V~50/60Hz1.8A

输出:5V3A、9V3A、15V3A、20.6V3.4A

充电器已经通过了CCC、KC认证,以及VI级能效认证。

 

 

插脚模块一侧外壳上印有充电器名称以及A2743型号等,制造商为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器配备的是可折叠国标插脚,插脚模块两侧加入双翼设计,日常使用更稳定。

 

 

插脚模块可拆卸更换,苹果充电器的一大特色。

 

 

插脚模块外壳上印有“2.5A250V~ModelA2131”和"JabilChina"字样。

 

 

凹槽里印有中国英文缩写“CHN”。

 

 

8字型塑料插脚特写,中间不规则凹槽设计可以起到固定防松动作用。

 

 

T型固定座特写,搭配三脚插头电源线即可充当地线使用。

 

插槽内印有SN码:F16GVJ0020U000044Y。

 

 

将充电器与MacBookPro连接,获取得充电器序列号为F16GVJ0020U000044Y,与插脚外壳上丝印的信息一致。

 

 

使用ChargerLABPOWER-ZMF001读取得充电器SN码也是F16GVJ0020U000044Y。

 

 

机身输出端配备单USB-C接口。

 

 

USB-C接口白色胶芯,外壳也是独立设计。

 

 

测得充电器机身高度为64.92mm。

 

 

宽度为64.88mm。

 

 

厚度为28.66mm。

 

 

与苹果67W充电器放在一起对比,整体小了一圈。

 

 

充电器拿在手上的大小直观感受。

 

 

另外测得充电器净重约为165g。

 

 

使用ChargerLABPOWER-ZKM003C检测USB-C口输出协议,显示支持PD3.0、DCP充电协议。

 

 

此外测得USB-C口还具备5V3A、9V3A、15V3A、20V3.4A四组固定电压档位。充电器本身的20.6V3.4A档位的电压作为非PD3.0标准下常见的20V,所以没测出来,这也是表显示68W功率的原因。

 

 

使用苹果70W充电器给iPhone14ProMAX充电,测得充电功率为8.89V2.96A26.19W。

 

 

给苹果MacBookPro16M1Max充电,实测充电功率为20.42V3.39A69.12W。

 

苹果70W氮化镓充电器拆解

 

看完了苹果氮化镓充电器的开箱和测试,下面就开始拆解,一起看看内部的设计和用料。

 

 

首先沿外壳接缝使用切割机切开外壳。

 

 

外壳内部粘贴黑色石墨导热贴纸。

 

 

PCBA模块两侧均覆盖硅胶垫,起到导热和缓冲作用。

 

 

另一面也覆盖硅胶垫,对应电容和引脚位置镂空。

 

 

使用游标卡尺测得PCBA模块长度约为58.35mm。

 

 

PCBA模块宽度约为58.19mm。

 

 

PCBA模块厚度约为24.23mm。

 

 

取下PCBA模块两面覆盖的橡胶垫,胶垫契合元件外形设计。

 

 

输入插座通过导线连接到PCBA模块,焊点冷压端子焊接并外套热缩管绝缘。

 

 

导线焊接端子特写。

 

 

T型固定座通过导线连接到输出地线进行接地。

 

 

PCBA模块正面一览,左下角为输入保险丝,共模电感。右下角为整流桥和初级滤波电容,上方为变压器,在变压器上方还焊接三颗固态电容用于输出滤波。

 

 

PCBA模块背面焊接一颗氮化镓开关管,两颗高压开关管,低压侧焊接同步整流管,协议芯片和VBUS开关管。

 

 

PCBA模块输入端一览,右侧固定一体支架,焊接保险丝,安规X2电容和共模电感。

 

 

PCBA模块侧面粘贴黑色胶带绝缘。

 

 

撕下胶带,内部为扁铜线绕制的共模电感以及散热片。

 

 

输入端保险丝外套热缩管绝缘。

 

 

安规X2电容来自TDK,规格为0.22μF。

 

 

两级共模电感均固定在绝缘支架上。

 

 

第一级共模电感采用扁铜线绕制。

 

 

第二级共模电感采用磁环绕制。

 

 

整流桥侧面粘贴导热垫接触散热片散热。

 

 

整流桥型号KBP408G,规格为800V4A。

 

 

初级滤波电容外套黑色绝缘外皮。

 

 

剥开电容外层的黑色绝缘外皮。

 

 

初级滤波电容来自AiSHi艾华,为HS系列高纹波电流长寿命电解电容,规格400V22μF,使用六颗并联,总容量132μF。

 

 

差模电感外套热缩管绝缘。

 

 

拆下PCBA模块正面直插元件,焊接一颗主控芯片,电流互感器,光耦和同步整流控制器。

 

 

充电器初级主控芯片采用苹果定制的控制器,丝印APSLCA01,在苹果多款充电器中都有使用。

 

 

充电器内部采用一颗GaNSystemsGS-065-011-1-L氮化镓开关管,丝印GS6511-1L。这是一颗650V耐压的增强型氮化镓开关管,导阻150mΩ,采用DFN5*6封装。

 

 

另外两颗开关管来自AOS万代,左侧一颗丝印1R6A70,实际型号AONS1R6A70,是一颗耐压800V的NMOS,导阻1.3Ω,采用DFN5*6F封装。

 

右侧一颗丝印660A70F,实际型号为AONS660A70F,是一颗耐压800V的NMOS,导阻550mΩ,采用DFN5*6F封装。

 

 

为初级主控芯片供电的滤波电容来自AiSHi艾华,规格为25V47μF。

 

 

贴片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初级电流,进行过流保护。

 

 

变压器磁芯外套塑料壳绝缘,同时塑料壳还起到支撑隔离元件的作用。

 

 

变压器侧面一览,印有SALCOMP,表示由赛尔康代工。

 

 

拆解取出平面变压器,磁芯缠绕铜箔屏蔽。

 

 

砸开变压器磁芯,PCB两侧粘贴橡胶垫。

 

 

初级主线圈采用利兹线绕制。

 

 

背面贴纸下面也缠绕主线圈。

 

 

两颗黑色Y电容特写,分别焊接在变压器两侧。

 

 

EL1014光耦用于输出电压反馈调节。

 

 

同步整流控制器丝印D92vJ。

 

 

同步整流管来自AOS万代,型号AONS66917,是一颗耐压100V的NMOS,导阻2.9mΩ,采用DFN5*6封装。

 

 

输出端焊接三颗固态电容,其中一颗电容缠胶带绝缘,另一颗电容套有胶套。

 

 

其中两颗来自丰宾,为PX系列,规格为270μF25V。

 

 

另一颗固态电容来自尼吉康,缠绕胶带绝缘,规格为270μF25V。

 

 

协议芯片来自英飞凌,型号CYPDC1185B2-32D,属于CCG3PA2系列,内置32位M0处理器,具备系统级过压,过流,欠压和短路保护,支持过热保护和CC、SBU、VCONN引脚与VBUS短路保护。

 

 

输出VBUS开关管丝印0336。

 

 

输出端焊接USB-C母座小板。

 

 

USB-C母座小板通过排针焊接连接到主板上。

 

 

小板正面焊接一颗1KΩ电阻。

 

 

背面排针和USB-C插座均为过孔焊接。

 

 

USB-C插座采用白色胶质外壳,内部非满pin设计。

 

 

全部拆解一览,来张全家福。

 

充电头网拆解总结

 

苹果新推出的70W充电器采用传统的家族式设计,体积相比67W还有缩小。这款充电器为单USB-C口输出,输出具备5V3A/9V3A/15V3A/20.6V3.4A四组固定电压档位。交流输入端为折叠插脚与电源线可更换设计,满足不同长度的使用需求。

 

充电头网通过拆解了解到,这款70W充电器内部采用硅胶垫进行填充绝缘,为PCB上的元件起到保护绝缘作用,同时将热量传导到外壳散发。充电器内部采用苹果定制APSLCA01主控芯片,搭配GaNSystems氮化镓开关管和AOS万代MOS管。

 

内部采用平面变压器,同步整流,输出使用英飞凌协议芯片。内部初级电解电容来自艾华,套有黑色外皮,输出采用丰宾和尼吉康固态电容滤波。内部元件采用塑料支架支撑固定,结构非常紧凑,用料和设计扎实可靠。

相关阅读:

1、更小更便宜,功率还更高,解读苹果70WUSB-CPD充电器A2743

2、拆解报告:苹果iPhone14原装20W快充充电器

3、拆解报告:苹果原装35W双C口快充充电器

4、拆解报告:苹果原装67WPD快充充电器

5、USBPD3.1时代来临,标配140W氮化镓快充,苹果MacBookPro充电评测

「历年拆解」

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

「电源芯片」

南芯、英集芯、智融、茂睿芯、必易微、美芯晟、杰华特、华源、硅动力、富满云矽、芯海、天德钰、贝兰德、力生美、创芯微、稳先微、宝砾微、东科、易冲、拓尔微、恒成微、沁恒

「被动器件」

特锐祥、贝特、沃尔德、柏瑞凯、金瑞、高特

 

「氮化镓」

纳微、英诺赛科、氮矽、聚能创芯、能华、威兆、镓未来、微硕

 

「快充工厂」

航嘉、古石、酷科、鹏元晟、瑞嘉达、天宝、田中精机

 

商务合作联系:info@chongdian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