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奶茶杯型号(奶茶杯型号尺寸)

2024-04-20 16:48:0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奶茶杯口径
  2. 奶茶杯子型号
  3. 奶茶杯是多大毫升的
  4. 奶茶杯大中小分别是多少规格

奶茶杯口径

最大众化的还是pp塑杯,有注塑的有吸塑的,能满足使用需求,价格也不贵,现在可以印刷定制logo,还可以做模内贴标,都是比较能体现品牌的,我们公司现在再做注塑的奶茶杯,有需求的话可以私信我

奶茶杯子型号

“我们这次发声,是为了捍卫各位不发声的权利。”

有杯奶茶洒了。

东边街角那家奶茶店。

这消息最初只在奶茶爱好者的小群体中内部传播,并未引起重视。

消息来源是几个一天不喝奶茶就不行的狂热爱好者,他们基本天天坐在奶茶店里,总有各种办法盯着奶茶的制作包装流程,不为了干什么,甚至不为了喝,就是单纯想平行着,隔着柜台看着奶茶业隆隆发展,但永不交叉,绝不影响。

最初的端倪就出自这些人的观察。这天下午,柜台外面似乎有些异常,有人发现奶茶味儿浓重了一些,有人发现地面似乎有几滴溅落的液体,还有人似乎看到了奶茶盖掀开后生成的热气······异常并未激起多大涟漪,毕竟大家都在柜台外,观察有误差很正常。

张新语是路过奶茶店门口的时候,听到两三个奶茶爱好者站在门口抽烟,激烈地讨论着什么。她正要去上班,工作上的事焦头烂额,没时间证明真伪。看了看别的店面,世界一片安宁祥和,根本没人提奶茶店的事儿,也没人出来往奶茶店看。

天快黑了,她下了班,回到这个街角的时候,奶茶店门口已经围了十几个人,他们的面孔张新语基本都见过,或多或少都跟奶茶店有点关系,他们的分析、探讨和争论像洪水一样灌进她的脑子。

她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就像在一个消息免打扰的聊天群里爬楼看其他群友说了什么。越听越对,越听鸡皮疙瘩越多,最后她浑身一个激灵,问自己,难道是真的?

这种当量的观察,算是重大误差了,一般很快就会被修复,结果到现在,误差还摆在那里,难道真的······

十几个人依然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有人从包里掏出了数据、线表和截图。

张新语茫然四顾,街角其他店面依然没发现这里发生了什么,该卖东西的卖东西,该做交易的做交易。张新语伸脖子朝里看了看,奶茶店里也是一片静默,尤其是柜台那边,黑漆漆的,似乎随时都会蹦出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新语轻轻说了一句:“希望是虚惊一场。”

这句祝福诡异地短暂终结了其他人的讨论,大家都噤声了,先看了看张新语,又看了看奶茶店内。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张新语,奶茶爱好者,但不爱喝奶茶。

相反,起初她是最恐惧喝奶茶的那批人之一。

失眠、长胖、对身体不好,甚至没拿好被热奶茶烫到······种种担忧,让张新语对奶茶敬而远之。后来,出于学习工作生活需要,熬夜的时候、社交的时候、“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时候,她总是偶尔得喝点。没办法,她开始了解奶茶——破解骇人魔术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后台,一样的道理。

从奶茶的制作工艺看起,到杯子、吸管和包装的安全卫生保证,再到成品的各成分表,她花了几年时间,成了半个奶茶通。她的结论是,虽然历史上奶茶出过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但依然是问题概率最低的饮品之一。

终于,她开始尝试放下对奶茶的戒备,时间长了,那恐惧基本被压在心底,她甚至能一边喝奶茶,一边看奶茶问题的纪录片《奶茶浩劫》。随了解的深入,她开始认识不同的朋友,有狂热的奶茶品鉴大师,还有业内的奶茶制作者,但她没想到,更多的人都像她一样,了解的初衷是恐惧。

这群人的共识是——她们能放心大胆喝奶茶,除了了解过奶茶的历史沿革外,更重要的是本地奶茶对食品问题近乎极致到病态的追求。奶茶业中,几样该做的事,几个反对的事,都被业内编成俗语和口号广为流传。有这样的安全理念背书,把吸管插进奶茶杯里奋力吸吮,这种动作也就逐渐变得日常化。

这一切关于奶茶的信心几乎要在这个下午被击碎,看着这摇摇欲坠的心理建设,张新语不禁扪心自问,所谓的爱好者,跟其他人相比有区别吗?面对这种事会高人一等吗?那些专业半专业的观察方式,那些不了解奶茶业者难以看懂的动态变化,那些奶茶店门口多角度的猜想和预设——怎么说还是在柜台之外——会有撬动这件事情走向的力量吗?

——当然没有。

未被证实的分析和猜测还不如诚心的祈福。

张新语远离这群讨论者,在奶茶店外的橱窗边找了个座位坐着,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奶茶店里发生了什么。

新消息来了。

不是来自奶茶店,是附近店面的LED屏幕播放了一段视频。下午早些时候,有人远远照到奶茶店里水渍不少,跟奶茶洒了之后的情态很匹配。

这时,这杯奶茶已经成了不大不小的热点事件,走过的路过的,下白班上夜班的,都会在奶茶店门口停下脚步,讨论几句。一般都是这群人聚一堆,之前那些奶茶爱好者聚一堆,双方言论共处同一时空下,但谁也说不着谁。

先说这些路过的吧,不出所料,他们总是有把任何事都变为针锋相对和互相谩*的废柴超能力。

一个人蹬着自行车路过,“怎么回事?造谣吧,我都看到视频了,有人已经拿着那杯奶茶走出这奶茶店了!”

这人扔下一句话,不为了得到什么答案,也不为了收获某些认可,仿佛只是为了赶紧把话说出去,生怕被别人抢了先。

又有人走过,说,“我也看到视频了······”

之前路过的人赶紧拉住他,问,“是洒了的视频,还是离开奶茶店的视频?”

没等他回答,就有意见领袖一样的人过来,大手一挥,“我看你们说的所有视频都是假的!你那个拿奶茶的视频,杯子的包装都和现在不一样,还有你那个洒了的视频,不是上次洒的时候录下来的吗?”

他的语气透着说不出来的专业,但谁也不知道那专业感从哪儿来的,他甚至连爱好者都不是。

这几位吵得鸡飞狗跳,但当一个穿着、长相都很直白的人走过来时,他们的矛头就都对准了此人。

他说,“呃,求个视频,我也想看看。”

是的,他不关注奶茶到底洒没洒,他就想看一眼那个视频。

说完这句话,他就成了鄙视链最底端的存在,变成了反人类反社会的代名词。

奶茶店门口的人越来越多,有爱好者听不下去路过者毫无常识的发言,想把自己这边已经确认的消息和已经达成的共识告诉这些路过的人,却挨打了。

这些路过者所持的武器只有一样,是一根名叫“造谣”的大棒。

“乌鸦嘴!别胡说,本来没洒的奶茶都让你说洒了,你居心何在?”

“今天下午总能看到你说话,你这么急着造谣,是不是收了谁的钱?”

这位爱好者悻悻地回到原位,那一小撮人安慰他,言语里难免带着点对路过者的轻视,两类人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大棒都打折了好几根。就在气氛剑拔弩张到不可收拾之前,奶茶店的门打开了,一位穿着制服的奶茶店工作人员走出来,要大家一起进店听官方消息。

官方消息很简单,确认了,奶茶是洒了,剩下的情况不太明朗,还在看。

张新语也跟着进了店,不过她一直坐在角落。按照以往的经验,她知道这事儿距离水落石出需要一段时间,但她愿意等。如果说爱好者和路过者相比,真的有那么一抠抠优势的话,那就是对这事的耐心。

她远远地看了看,柜台里面依然乱糟糟的,许多人默默地收拾着洒出的奶茶。

店里的工作人员不多,有总店的,有其他加盟店的,一开始整体秩序还算不错,不过随着奶茶店大门打开时间的越来越长,这条街已经不分什么路不路过了,每个人都跟这事儿没多大关系,但每个人也都跟这事儿有不少关系。

生活在这街角,不管喝不喝奶茶,都不可能跟奶茶没关系。

到这时候,既然工作人员已经把门打开了,那些奶茶爱好者也觉得自己使命结束,纷纷噤声,讨论最多的还是普普通通、正正常常、有血有肉的人。

有个可爱的妹子,捧着其他店买来的奶茶在门口哆哆嗦嗦,“这是咋回事?我印象里咱这条街的奶茶从来没洒过啊。”

一个颇具有老学究气质的人站出来,“我早就说了,应该给奶茶加个防撞棉!”

“日常害怕喝奶茶被烫到。”一个高壮大汉不无担忧地说,“以后还是选择喝水吧,虽然味道差点,但好在安全啊。”

很快,这一拨人的争论重点,就从喝奶茶和喝水哪个安全,变成了喝奶茶到底安不安全。一群人查着数据列出一二三四,就为了证明奶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饮品;另一群人就说这些数据太绝对了,这种事不应该看概率,而应该落实到个人,奶茶虽然包装挺好,不容易洒,但一洒最低也是个严重烫伤。

最后,两群人拉开架势,站成两排,分列奶茶店门口。

一群人喊,“我安全!”

另一群人喊,“你不安全!”

第一群人喊,“不安全你别喝!”

第二群人喊,“不喝就不喝!”

颇有些“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气势。

这拨人正喊着,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拐进街角,从两排人之间走进奶茶店,刚进来,还没坐下,就脱下外面光鲜亮丽的外套,露出里面纯红的内衣内裤。

他们七嘴八舌地喊着。

“这条街的奶茶店都是沙雕!”

“怎么都这个年代了,做奶茶还敢用PET杯!”

“PET杯,呸!咱街上都没有卖的,都是用的别的街上的,那能不洒吗?咱得用自己的杯!”

“对!我记着之前,隔壁街那PET杯总坏,拿不住,握在手里一上一下的,都停用好久了,这怎么又拿咱们街上用了?”

“肯定是隔壁街的阴谋!目的就是给咱们街上的人全都烫死!”

这时,张新语身边一个穿着西服套装的女生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她一走路,高跟鞋咔嗒咔嗒的声音就传遍了整个奶茶店。

这个女生张新语认识,比她年龄稍大点,忘了从事什么工作了,好像跟法律相关,她也是个奶茶爱好者,之前她们简短交流过两句,张新语觉得这人逻辑性很强。

她站在那些红内衣内裤的面前,指着其中一个发表结论的人,“首先,我得纠正你一下。你之前说隔壁街握不住的那个PET杯,型号是Max,最大杯,咱们这个是正常杯,别看前缀都是PET,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同一种。”

她又对其他的红内衣内裤苦口婆心,“我非常认可你们的主人翁意识与的街道认同感,可现在我们用的PET杯是全市保有量最大的杯子之一,就连在我们街内部,PET杯的份额也占到40%左右。我的意思是,隔壁街就算有阴谋,也绝对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

“哎?你这女的——”那些红内衣红内裤这下可找到了发泄口,刚想反驳,所有人的注意力却不在他们身上了。

店内店外都多了一些矮小的黑衣人。

他们脸上戴着黑色的纱巾,看不清他们的脸,也不知道他们进来干什么,但自从他们进来开始,有些奇怪的消息就不胫而走。

“你们知道吗?奶茶做完拿出来的时候,为了防止洒,一般都是两个工作人员一起拿着。这次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好像是故意把奶茶弄洒的,他和同事端奶茶的时候,故意把同事支开了!”

“工作人员做奶茶一般有三个紧急按钮你们知道不?这次他们就按了其中一个按钮,那表示奶茶做了一半,突然有人进来给奶茶杯抢走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奶茶才洒的。”

他身边瞬间涌上一群人,连最初那些爱好者都有凑过来的,不过,刚看了一半,爱好者们就纷纷皱起眉头。

“你这······杯子包装什么的都对不上啊。”

“正常奶茶店都有搅拌器和压膜机的声音,你这什么也没有啊。”

群情激奋,这个黑衣人的纱巾被拽下去,露出一张略显猥琐的脸,就差把“求关注”三个大字写脸上了。

这还不是最反智的。

一个穿着长褂,蓄着八字胡,带着圆框墨镜的中年男人,他骑着大二八来到奶茶店门口,下了车,车梯都没蹬,车和人一起栽倒在地,他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冲进奶茶店,手里举着签筒,大喊。

“我算出来了!我早就算出来了!”

他再次摔到在奶茶店内,签筒和眼镜一起飞出去,一根签应声掉落在张新语脚边,张新语捡起来一看,眉头一皱,轻声念出来。

“三月下旬,下午傍晚,小心奶茶。”

这中年男人颤颤巍巍把眼镜又戴回去,“对!对!我十年前,十年前就算出来了,这签是我十年前摇的。”

张新语眉毛一挑,“不对吧,我看你这签子的新旧程度,不像十年前,倒像是十天前啊。”

听了这话,中年男人身边的两个人架住了他,在他脸上摩挲了一会儿,一把就给胡子揪掉了,果然是粘的。

他根本不是什么中年男人,就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年轻。

这时,之前那些爱好斗殴的人又拿出了“辟谣”的大棒,把这个假预言家绑在奶茶店外的承重柱上泼着凉水打。

这还不是最反智的。

为了避免有人再随便闯进店内,工作人员关上了店门,刚要插上插销,又一个举着空奶茶杯的男人直冲进来,跪地上就开始哭嚎,“妈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要不是我刚好有事儿耽误了,这奶茶就洒我身上了!”

接着他开始哆嗦,呼哧呼哧,老绵羊倒憋气,旁边人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胸口,终于让他缓醒过来。

那位问了,“你那意思,这奶茶原本是你订的?”

这位呼哧带喘,“没错儿,没错儿。”

旁边又有人问了,“你这口说无凭的,怎么证明?”

这位刚刚平缓过来的心绪又激动了,“你什么意思!你怀疑我是吗?谁会拿被奶茶烫这种事儿开玩笑!你看看,我这儿这么多空奶茶杯,这儿的奶茶我天天点。”

人群开始附和,“是啊是啊,谁会拿这种事儿开玩笑,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那人反驳,“可他确实没有证据啊!——”

“我有!”

门外又冲进来一个半大老小的青春期男生,那长相让人分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

他手里拿着一打胶片,“这奶茶是我订的,我有当时我在这儿点奶茶时候的照片!”

众人的目光又转向这个小孩。

“你看看,这有照片了,多真实,我看这奶茶就是他订的,刚才那个,什么玩意儿。”

“是啊是啊,小孩子肯定不会说谎的。这孩子,真幸运啊,没被烫到,必有后福。”

之前拿着奶茶杯那人不服了,“那照片还能P呢?凭什么他就是真的?我就是假的?”

之前支持奶茶杯的其他人更不服了,“是啊是啊,都是上下嘴皮一碰,没有真凭实据,凭啥你说谁是真的谁就是真的。”

那边的争吵愈演愈烈,眼看又要变成夹枪带棒的互相攻击,张新语却敏感地注意到,不远处位置上一个中年女人,就离刚才那个女律师的位置不远,她穿的还算雍容,不像是爱好者,也不像路过者,应该就是突然心血来潮想来喝一杯。

可现在,她看起来非常紧张,略显宽阔的后背始终不能固定住。

张新语踱步到她身边,一眼就看到她手里握着一张排号单,那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固定或官方的名字,就是顾客去点奶茶,奶茶店打出一张带有编号的单子,等奶茶好了,顾客就拿单子去取。

张新语看了看中年女人,又看了看拿着奶茶杯和胶片的两位男士,不由得笑了起来。据她判断,这位女士才是真正点了那杯洒了奶茶的人。

因为差点被烫了,她有些紧张,有些后怕,她握着奶茶单的手不停在抖,攥在手里的排号单也湿了大半。

另外,遇到这种事,人们下意识的反应就应该像她现在一样,而到处宣扬自己躲过一烫的身份,那至少也是缓过劲儿来之后的事儿。那两位男士有些太急了。

这还不是最反智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四五个举着大喇叭、带着鸭舌帽的人没跟任何人打招呼,直直跑进店内,没有得到许可进入柜台的他们,在外围开始进行广泛的播报。

有的大喇叭重复喊着,“独家一线报道,独家一线报道!”

喇叭上还做了特别涂装,让人乍一看以为是为这次奶茶事件做了充足准备。细看才发现,涂装上居然涂的是咖啡······

有个大喇叭,自称聘请了一位不愿露脸的前奶茶制造者,用喇叭放大声音,大谈特谈PET最大杯对奶茶饮用者的危害和安全隐患,可张新语明明看到,这个不愿露脸的,就是刚刚那个拿着大喇叭的,他把鸭舌帽一摘,把脸一挡,就变成了专业人士,嚼着那个早都被女律师说烂的话题······

有个大喇叭很快得到了广泛支持和关注,他播放的“按店主的理财软件年度环比来看,店主一直在致力于店面扩张,加盟连锁和重新装修,却没有把钱花在奶茶原材料,奶茶制作流程和奶茶杯的安全隐患控制上”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其他大喇叭复制了。

一时间,半条街响起的都是此起彼伏的“店店店店面面面面扩扩扩扩张张张张”,好像同一个合唱团的不同声部。

直到声音大到传进了柜台,一位膀大腰圆的工作人员走出门,先把本年度的资金用途贴在了大门口,大家跑过去一看,嚯,花在“奶茶原材料,奶茶制作流程和奶茶杯安全隐患控制上”的钱,比去年还多了百分之十二。

接着,这工作人员一手提溜着大喇叭,一手提溜着鸭舌帽,把这个始作俑者扔出了奶茶店。其他复制粘贴的大喇叭一看这种情况,用时不过三秒钟,就把播报的内容重新换成了之前的片汤话。

眼看着这些鸭舌帽手握着大喇叭却不播报正经东西,爱好者们又开始坐不住了。最后,张新语和其他爱好者举手表决,选出了一位比较有代表权的爱好者,就叫他为老A吧,老A自费买了一个大喇叭,播报如下情况——

第一点,奶茶店里里外外的人都在讨论奶茶为什么会洒,不管是爱好者还是路过的,有这种心态很正常,解释明白当下发生的一切就会感到舒适,这是刻在人类DNA里的东西。但我还是觉得,作为普通人,在事实出来之前,我们五花八门的臆测没有任何意义。

是的,不管爱好者还是路过的,我们都是普通人。

现在我们看到奶茶洒之后的状态,有八百万种原因可以导致这样的状况,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正在一点一点排除这种状况,把可能的情况降到最小。

第二点,不要搞混最大杯和普通杯,奶茶杯的材质不是原罪。

第三点,我们这些总喝奶茶的都知道,奶茶上次洒的时候,各位还不会像现在这样蜂拥而至,这么长时间,奶茶店已经创造了记录。不能因为洒了这一次就去隔壁街买奶茶了,请相信这家奶茶店。

第四点,这句话单独送给我们这些奶茶爱好者: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有一个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的天性。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多懂了一点奶茶知识就这这那那的,有时候学会听比学会说更重要。

听完这么长一段话,奶茶店从里到外突然安静了。

张新语暗暗握了握拳头,“大佬说话,就是管用。”

她这想法还没从大脑皮层转移到舌尖,事情就起了变化。

一个红内衣红裤衩说,“不是,你逼逼赖赖了一堆,不还是帮隔壁街那个做PET杯的洗白吗?”

老A都懵了。

老A挠了挠头,“啊?”

另一个红内衣红裤衩说,“哎?你不是那谁吗?大家伙,这人我知道,他出国留学刚回来,肯定是站队隔壁街了!”

有个大喇叭也说话了,“啥意思?想评论冰箱还得先学会制冷呗”

这喇叭声可大了,还发出了异样的尖啸,搞得张新语都堵住了耳朵。

之前那些路过的更不开心了,“装尼玛什么大拿呢你在那儿?你真牛X,你别让奶茶洒啊。”

老A说话都被这么怼,爱好者们再没一个人说话了,甚至连最开始那些从头到尾关注这事儿的,一直坚守的路过者也不说话了。

各种各样的说法甚嚣尘上,有从红裤衩嘴里说出来的,有从黑纱巾嘴里说出来的,大喇叭里传出来的更是不少。

“最新消息!奶茶洒是因为本街角发生了小范围破坏性地震!”

“最最新消息!地震是因为哥斯拉在本街角走过。”

“确认上述消息,我拍到了哥斯拉走过的影像!”

眼看着越来越离谱,有个大喇叭发声制止了这一切。

“咳咳,咱不要把这事儿搞得太玄乎啊,据我分析,确实是因为天气原因不假,但是我分析应该是一种叫做下击暴流的龙卷风!不然两个人端奶茶端的那么稳,是不会随便洒的!”

张新语,女律师和老A三个人面面相觑。

“他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有点道理。”

“确实。”

“除了······”

“除了下午咱们都在,整个街区都是晴天啊魂淡,怎么可能有龙卷风!”

大喇叭并没有给三个人反驳的机会,因为柜台开了条缝,给了一些知名大喇叭进入柜台获取一手消息并播报的权利,这些人效率是真的挺高,转头大喇叭就响起来了。

“他愿意讲解奶茶制作工艺流程!”

“真的没端住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下午。”

张新语确实想了解柜台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不是用这种方式。

她无助地在奶茶店的座位和座位之间穿梭,还真在角落里找到了个人,这人手里拿着大喇叭,鸭舌帽摘了,放在桌上,他没往里挤,也没往外走,就在那儿一坐。

大喇叭放着知名萨克斯曲《回家》,张新语凑近瞅了瞅,那喇叭上贴了个LOGO,有点像“湘”字。

张新语问,“哎,你这喇叭不放点什么别的?”

这人说,“放啥啊放,事儿不都明摆着嘛,想让他们回家,放首歌得了呗。”

张新语接着问,“不是,你这儿有个大喇叭,理应说点什么别的吧。”

这人拍了拍,“我这喇叭,一直以来发声,是为了捍卫所有人不发声的权利。现在太浮躁了,大家一遇到点事儿就要说,就要讲,就要表达观点,没必要。有的时候,留白比浓墨重彩更好看,沉默比发声更重要。”

话音刚落,一个工作人员从柜台里走出来。

“奶茶洒时候的监控文件找到了,马上就送到总店去看!”

监控文件被送到了总店。

张新语和不少人在总店门口等着。

有爱好者,有路过的,有穿红裤衩的,有戴黑纱巾的,有戴鸭舌帽的,有拿大喇叭的。

大家都没说话。

 第1198号档案·研究成果 

新闻的生命线有两条:时效与真实。

时效保证销量,真实保证公信力。

但当后者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前者再怎么快,跟厕纸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众传媒的发展的确缩小了人们之间的信息差,扩大了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但,有些东西永远都不该被当成部分人牟利或博取眼球的工具。

这是传媒人的良心,也是新闻业的底线。

社会新闻不是故事,不是段子,不是用以供人消遣,而应是一份严肃的记录。

就算记不住也好,至少别让那些名字太轻浮地消散。

(本故事系平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字数:8170  

责任编辑:萧萧  

排版编辑:敛    

·END·

奶茶杯是多大毫升的

一般奶茶杯口径是95mm,高度容量就看你发挥啦。你可以去街上买些奶茶看看就知道了,一般没印花的,可能是通版,也就是比较常见的款式。

奶茶杯大中小分别是多少规格

大杯奶茶多少ml

大杯奶茶一般是600毫升或700毫升的,具体根据不同的使用商家来定。一般国内奶茶店最常用到的奶茶杯规格为450毫升、500毫升、600毫升和700毫升。一般以450毫升作为小杯,以500毫升作为中杯,以600毫升或者700毫升作为大杯。

奶茶杯的尺寸分类

按型号来分,一般分为360cc、450cc、500cc、600cc、700cc、1000cc这几种规格。

按大小来分,一般分为9盎司奶茶杯、12盎司奶茶杯和、16盎司奶茶杯等。

按材质来分,可以分为280G纸以上的厚奶茶杯和薄奶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