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按钮型号(按钮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

2024-03-30 14:05:0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按钮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
  2. 泰和安手动报警按钮型号
  3. 防爆三联按钮型号
  4. 北大青鸟消火栓按钮型号
  5. 按钮开关型号图片大全

按钮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

尺寸有:146MM*86MM,120的,118的等等。常用的家用开关插座有:单联开关、双联开关、三联开关、单联双控开关、双联双控开关、三联双控开关、(带开关)16A三孔插座、(带开关)五孔插座、**插座、电视插座、网络插座、防水盒等等

泰和安手动报警按钮型号

提起按钮按钮开关的结构种类很多,可分为普通揿钮式、蘑菇头式、自锁式、自复位式、旋柄式、带按钮开关可以完成启动、停止、正反转、变速以及互锁等基本控制。通常每一个按钮开关有两对触点。每对触点由一个常开触点和一个常闭触点组成。当按下按钮,两对触点同时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按钮开关型号分类按钮可按操作方式、防护方式分类,常见的按钮类别及特点:开启式:适用于嵌装固定在开关板、按钮开关(图2)控制柜或控制台的面板上。代号为K。保护式:带保护外壳,可以防止内部的按钮零件受机械损伤或人触及带电部分,代号为H。防水式:带密封的外壳,可防止雨水侵入。代号为S。防腐式:能防止化工腐蚀性气体的侵入。代号为F。防爆式:能用于含有爆炸性气体与尘埃的地方而不引起传爆,如煤矿等场所。代号为B。旋钮式:用手把旋转操作触点,有通断两个位置,一般为面板安装式。代号为X。钥匙式:用钥匙插入旋转进行操作,可防止误操作或供专人操作。代号为Y。紧急式:有红色大蘑菇钮头突出于外,自持按钮:按钮内装有自持用电磁机构,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或试验设备中,操作人员互通信号及发出指令等,一般为面板操作。代号为Z。带灯按钮:按钮内装有信号灯,除用于发布操作命令外,兼作信号指示,多用于控制柜、控制台的面板上。代号为D。组合式:多个按钮组合。代号为E。联锁式:多个触点互相联锁。代号为C。按用途和结构分类:1、常开按钮2、常闭按钮3、复合按钮按钮开关型号含义和技术参数常用按钮开关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型号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结构形式触头对数(副)按钮数按钮颜色常开常闭LA2元件111黑、绿、红LAl0-2K开启式222黑、绿、红LAl0-3K开启式333黑、绿、红LAl0-2H保护式222黑、绿、红LAl0-3H保护式333红、绿、红LAl8-22J5005元件(紧急式)221红LAl8-44J元件(紧急式)441红LAl8-66J元件(紧急式)661红LAl8-22Y元件(钥匙式)221本色LAl8-44Y元件(钥匙式)441本色LAl8-22X元件(旋钮式)221黑LAl8-44X元件(旋钮式)441黑LAl8-66X元件(旋钮式)661黑LAl9—11J元件(紧急式)111红LAl9—11D元件(带指示灯)111红、绿、黄蓝、白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的按钮开关的型号种类非常的繁多,有时我们会自己动手安装按钮开关,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不同型号

防爆三联按钮型号

按钮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在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按钮开关被广泛应用,例如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按钮开关型号,包括规格、特性、应用场景等。

1.按钮开关型号A

按钮开关型号A是一种常见的开关元件,它具有以下特性:

-规格:2P2T

-电流/电压:3A/250VAC

-寿命:10,000次

-外观尺寸:12mmx12mmx7mm

按钮开关型号A适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开关控制,例如音响、电视机、电脑等设备。它可以通过手动按下按钮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2.按钮开关型号B

按钮开关型号B是一种小型化的开关元件,它具有以下特性:

-规格:SPDT

-电流/电压:0.1A/30VDC

-寿命:20,000次

-外观尺寸:5mmx5mmx1.5mm

按钮开关型号B适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微型开关控制,例如手机、数码相机、手持游戏机等设备。它可以通过手指按下按钮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3.按钮开关型号C

按钮开关型号C是一种防水的开关元件,它具有以下特性:

-规格:DPDT

-电流/电压:5A/250VAC

-寿命:50,000次

-外观尺寸:16mmx16mmx18mm

按钮开关型号C适用于户外电子设备中的开关控制,例如灯具、电动工具、电动车等设备。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并且可以通过手动按下按钮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4.操作步骤

无论是哪种按钮开关型号,它们的操作步骤都是类似的。下面以按钮开关型号A为例,介绍其操作步骤:

1.确认按钮开关的位置和状态。

2.手指按下按钮,使其从OFF状态转换为ON状态。

3.操作完成后,松开手指,按钮恢复到OFF状态。

北大青鸟消火栓按钮型号

理论上,按钮的使用规则与设计逻辑对于产品设计人员而言,是必备的基础知识。但是市面上关于按钮设计的解析文章相对较少,所以我继上一篇「取消按钮的设计思路」之余,继续带来一篇关于「按钮尺寸的设计解析」。

希望对各位有些许帮助。

关于尺寸,大多数人的认知还停留于「44像素」或「视觉效果还不错」上。其实在App设计中,按钮尺寸的设计也是非常讲究且需理性分析的。尤其是随着手持设备的发展,UI设计的思路已经远不止于在纯粹「好不好看」的刻板印象上了。

所以今天会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按钮的「尺寸」:

关于iOS与Android的按钮尺寸;

对触屏按钮尺寸的分析;

对于按钮尺寸使用的结论。

熟知Android规范的应该知道,对于Android的按钮规范建议尺寸是48dp×48dp+8dp=56dp,因此,在设计Android系统的按钮时,会主观认为其尺寸应该定为56dp。但时常看到界面中存在异样的按钮高度时,会郁闷,为什么其自家按钮也没有遵循相应的规范进行设计呢?

或者是这样的:

至于iOS也是一样,官方对于按钮尺寸的规范建议是44pt。但其按钮的尺寸也是多样化。就截止目前而言,iOS的通用按钮的最大尺寸为50pt,最小也是36pt。

而新出的iOS13Beta控件中,通用按钮的尺寸则变更为三个范围,分别是:36pt-43pt;44pt-49pt;50pt+。其规则建议在50后面加上了一个符号「+」,意味着iOS在尺寸规则上剔除了以往的严肃性,明确告知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这个规范的适用范围应该只是图标而已。真的是这样么?下面我们深入分析一波。

在界面设计中,按钮尺寸的重要性承载着相当大的比重。如果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点击目标过小,需要多次操作或集中注意力才能吃力地点中,这会导致体验下降。如图:

相信多数人都挺反感这类广告屏的,即使想着点「跳过」也总会直接进入广告页。原因就在于按钮过小,用户如不想进入广告页,就需要非常聚焦的点击才行(有时候也不一定,手大怎么认真都会到广告页里去)。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广告屏的「跳过」按钮,是他们故意设计成这样的。

而按钮设计过大,又会导致界面布*重心与视觉焦点产生问题。所以对于按钮在界面中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常意义上,基础按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载体、文本/图标。

我们首先来说说载体。

在触摸屏按钮设计当中,尺寸对可用性的影响相当巨大。麻省理工学院触摸实验室的研究发现,指垫的平均值在10-14mm之间,指尖的平均值为8-10mm。但是就这样的结论并不能很好的指导设计师设计按钮。

ScottHurff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iOS9的AppleMusic在锁屏状态下切换歌曲的按钮异常难点击。经常需要点击3次左右才能点中,甚至因为误点导致被控制的是音量。

而iOS10出来后,很明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

在按钮的处理上,间距与尺寸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设计,显著的降低了用户的误操作率。

改良后的AppleMusic控件尺寸的变化如下。

这里的变化可能有些人看不出来,即直接将iOS规范定义的44pt,改成了微软建议的82pt。

而针对于按钮尺寸的变化,ScottHurff提到了两项科学的实验依据。

实验研究的内容如下。

2006年,芬兰奥卢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合作。他们的研究课题是「按钮尺寸对于单手使用触摸屏时的影响」。

实验场景分为两种:

执行单个任务,如确认按钮或单选按钮;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在两个场景下试用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按钮。他们发现,当按钮小于9.2mm时,单个任务的错误率显著增加;当按钮小于9.6mm时,连续任务的错误率显著提升。

而在连续任务场景中,按钮尺寸在9.6mm至11.5mm之间时,错误率基本保持不变。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无法给出相应的结论,只能大概确定按钮的范围值。

而后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Android系统里发布了一款游戏,游戏的玩法为:玩家通过点击各种尺寸的浮动圆圈得到晋级。这些圆圈可能出现在屏幕上的任何地方。

他们的目标是:确定触摸屏按钮的最佳触摸尺寸。

通过这款游戏所获取的1亿2千万次点击数据的记录,研究人员发现当圆圈的尺寸小于12mm左右时,错误率会根据尺寸的缩小而逐步上升。当点击目标小于8mm时,玩家的错误率超过了40%。而圆圈的尺寸大于12mm时,玩家的正确率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即12毫米成了玩家准确率提升的临界值。

综合两项研究的结论,我们可以知道,按钮尺寸大于12mm时,用户基本已经不会因为误操作导致点击按钮的错误率提升。

因此可以得出的大致结论为:

按钮尺寸小于9.6mm时,错误率提升显著;

按钮尺寸大于9.6mm,小于12mm时,错误率趋向于平缓;

最大尺寸维持在12mm左右时,错误率达到临界值,即不会因为按钮尺寸继续增加而降低用户的误操作率。

到这里为止,按钮尺寸的最佳范围已经出来。

注:当然,以上结论均为「大数据临界点」,不代表准确率不会因为尺寸的增加而继续提升。甚至不排除按钮尺寸占有全屏幕时,准确率达到百分百的可能,不过这属于特殊情况。

而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各大平台给出的按钮尺寸规范建议:

iOS:44×44points(逻辑分辨率)

Android:48×48dp+8dp或更多间距=56x56dp(设备分辨率)

微软:9×9mm±两侧分别2mm的推荐间隔=13×13mm

从这点可以知道,微软采用了上述第一项研究中的最高临界值。

之后经过换算可以发现,iOS的按钮建议尺寸约等于7mm;Android约等于9毫米;微软的规范建议则是13mm。

ScottHurff的研究分析大家可以去「Usingsciencetomaketrulytappableuserinterfaces」这篇文献中查看。

其在文献中也给出了相应的单位换算公式,下图是结果:

再回过头来看AppleMusic现在(iOS12)锁屏时的设计:

其尺寸又发生了变化。

所以,以上内容并不是说按钮设计有一定的规格,且必须按照这样的尺寸来设计。只是告诉各位读者,设计界面时,必须注意界面与按钮可触摸尺寸形成的比例,否则随意设计出来的界面在操作上一定是不尽人意。上述内容的尺寸信息则作为相应的参考即可。

最终结论:

无论是iOS提出的44pt,Android提出的48/56pt,亦或是微软的82pt,都是用于特定场景下,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在界面设计中,按钮尺寸低于12.8毫米(微软建议的82pt),基本能符合大多数设计情况;

根据iOS和Android给出的建议,在界面设计中,按钮尺寸至少高于5.5毫米(36pt),否则用户点击时会较为吃力;

按照界面元素比例,结合按钮尺寸规范,设定一个合理的按钮尺寸。

可能有人会问能否举一些例子来加深理解,那这里就简单放三种模式,大家可以自行找案例参考。具体尺寸差距不会太大,特殊情况做特殊处理。

将以上两个结论做一个整合,基本上就能解决绝大多数按钮尺寸的设计场景了。

本篇文章想告诉各位的是,按钮尺寸没有统一的规范,只是带各位从根本上了解按钮尺寸的设计思路。了解以后,或许在设计上能更好的输出合理的方案。就好比字体设计,每一笔都是有讲究且有理据输出的。

文章只是把「按钮尺寸」的设计差异、细节提供给大家,以便帮助各位在工作中有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想当然的说就是多高多宽。

有理有据,才是设计。

那这篇文字就到这里了,谢谢阅读:)

按钮开关型号图片大全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UI设计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同样重要的元素——按钮尺寸。一个合适的按钮尺寸不仅能够提升界面的美观度,还能增强用户体验。那么,如何确定按钮的尺寸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为什么要关注按钮尺寸?

用户体验:合适的按钮尺寸能够让用户更容易点击,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视觉统一性:遵循一定的按钮尺寸规范,可以确保界面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适配性:针对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设计合适的按钮尺寸,能够提高应用的适配性和可用性。

常见的UI设计中按钮尺寸参考

固定尺寸:一些常见的固定尺寸,如高度为32px、44px、52px、等,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响应式设计:根据屏幕大小和布*需求,动态调整按钮尺寸,以适应不同设备。

间距:在确定按钮尺寸时,还需考虑按钮之间的间距,保持合适的间距可以提升可读性和美感。

优秀UI设计中按钮尺寸的特点

简洁明了:优秀的UI设计通常采用简洁的按钮样式,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形状。这样可以让按钮更加突出,易于识别。

色彩与背景对比:通过使用与背景颜色对比强烈的按钮颜色,可以提高按钮的可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合理的色彩搭配还可以增强界面的整体美观度。

响应式设计:许多优秀的UI设计采用响应式设计理念,根据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动态调整按钮尺寸。这样能够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一致性原则:在同一应用中,保持按钮尺寸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界面的整体美观度。

适当的间距:在确定按钮尺寸时,还需考虑按钮之间的间距。合理的间距可以提升界面的可读性和美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UI设计中,按钮尺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一个合适的按钮尺寸不仅能够提升界面的美观度,还能增强用户体验。因此,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目标用户、对比度与突出、一致性原则以及测试与验证等因素来确定按钮的尺寸。同时,可以借鉴优秀UI设计中按钮尺寸的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技能和审美水平。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