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浇口杯型号(浇口杯尺寸表)

2024-04-13 15:44:2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浇口杯尺寸表
  2. 铸造浇口杯形状
  3. 浇口杯的结构尺寸设计
  4. 浇口杯都有什么材质
  5. 浇杯口开口
  6. 浇口杯的作用是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

浇口杯尺寸表

1、浇口杯:位于铸型顶部,直接与冲天炉或电炉连接,用于承接熔融金属液,起到汇集金属液的作用,并防止金属液飞溅。

2、直浇道:连接浇口杯和横浇道,引导金属液平稳地流入横浇道。

3、横浇道:连接直浇道和内浇口,分配来自直浇道的金属液至各个内浇口。

4、内浇口:连接横浇道和铸型型腔,将金属液导入型腔,完成填充过程。

5、冒口:设置在铸型的一侧或顶部,用于储存多余的金属液,补偿收缩,消除缩孔和缩松。

6、冷铁:放置在铸型内部或外部,用以快速冷却特定区域,调整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达到顺序凝固的目的。

7、出气孔:设置在砂型上,用以排出型腔内的空气,防止铸件产生气孔。

铸造浇口杯形状

精铸的浇口杯设计,不能一概而论如何设计是好。根据个人经验,这个一般是根据产品(铸件)材质,产品形状及装焊方式来确定。一般铝件的薄壁件,压力头够了,就基本上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浇口杯不必过大。若为铸钢件,厚大的产品,且内浇口尺寸较大时,除了考虑保证足够的压力头外,还应该保证铸件在收缩后,横浇道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头。经验上来讲,铸钢件的浇口杯的直径,一般取横浇道的1.2~1.5倍。

浇口杯的结构尺寸设计

看你的模具浇口直径了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浇口杯都有什么材质

浇口杯是漏斗形的外浇口,单独制造或直接在铸型内形成,成为直浇道顶部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飞溅和溢出,方便浇注;减少金属液对铸型的直接冲击;可能撇去部分熔渣、杂质、阻止其进入直浇道内;提高金属液静压力。浇口杯分为漏斗形浇口杯和浇口盆两类。漏斗形浇口杯结构简单,节约金属,但撇渣效果差。为了撇渣,一般常配合过滤网使用。浇口盆效果较好,底部设置堤坝有利于浇注操作,使金属液达到适宜的浇注速度后再流入直浇道。这样浇口杯内液体深度大,可阻止水平漩涡的产生而形成垂直漩涡,从而有利于分离渣滓和气泡。

浇杯口开口

承接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飞溅和溢出等。在浇注系统中,铸造中浇口杯的作用是:承接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飞溅和溢出,方便浇注;减少金属液对铸型的直接冲击;撇去部分熔渣、杂质、阻止其进入直浇道内,提高金属液静压力。浇口杯是漏斗形的外浇口,单独制造或直接在铸型内形成,成为直浇道顶部的扩大部分。

浇口杯的作用是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

浇注系统是由浇口杯、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组成。

一、浇注系统。

浇口杯:承接浇包倒进来的金属液,也称外浇口;直浇口:联接外浇口和横浇口,将金属液由铸型外面引入铸型内部;横浇口:联接直浇口,分配由直浇口来的金属液流;内浇口:联接横浇口,向铸型型腔灌输金属液。

二、浇注系统的作用。

控制金属液充填铸型的速度及充满铸型所需的时间;使金属液平稳地进入铸型,避免紊流和对铸型的冲刷;阻止熔渣和其他夹杂物进入型腔;浇注时不卷入气体,并尽可能使铸件冷却时符合顺序凝固的原则。

三、内浇口、横浇口、直浇口比例。

内浇口的总截面积、横浇口的总截面积和直浇口的总截面积是浇注系统的重要参数。根据内浇口、横浇口、直浇口的各自总截面积的比例不同,浇注系统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这里所说的截面积都是指与液流方向垂直的最小截面面积。

浇注系统分类及其浇口杯的作用:

一、封闭式浇注系统。

当内浇口的总截面积最小时,浇注开始后整个浇注系统很快就充满了金属液,有利于阻止熔渣及夹杂物进入型腔,这种浇注系统通常称为封闭式浇注系统,一般都优先采用。

二、开放式浇注系统。

当横浇口或直浇口的总截面积小于内浇口的总截面积时,浇注过程中金属液不会完全充满浇注系统,这种浇注系统通常称为开放式浇注系统,仅在特殊工艺采用。

三、浇口杯的作用。

将浇包倾注的液态金属导入直浇口。小型铸件的浇口杯大都为漏斗形,上口的直径应是直浇口的2倍以上,而且一般都在造型时直接在铸型上做出。中型以上的铸件,浇口杯常为盆形,一般都单独做出后置于铸型上面。质量要求高的铸件还要在浇口杯中设置特殊的集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