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机油型号解读(机油型号解读图)

2024-04-11 14:30:5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机油型号划分
  2. 机油型号详解
  3. 机油型号解析
  4. 机油型号解释
  5. 机油型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6. 机油型号解读大全
  7. 机油型号解读图
  8. 关于机油型号的知识大全

机油型号划分

机油重要参数:机油粘度:机油中的5W30,10W40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级别。W代表冬季(winter),W前的数字表示机油的低温流动性,数字越小,机油流动性越佳。W后的数字表示机油高温粘度,数字越大,高温下保护性越好。如果车辆没有烧机油等故障现象时建议参照原车要求粘度加注就可以。质量等级:一般是指由美国石油协会制定的机油的质量等级,汽油发动机用“S”表示,柴油发动机用“C”表示,S或C后的英文字母越靠后,机油的质量等级越高。如出现S*/C*,则表示优先用于汽油发动机,也可用于柴油发动机使用。使用原则:不能低于原车级别(电喷车不低于SJ)烧机油的车辆可以提高一个粘度机油粘度指数不能低于原车标准。

机油型号详解

机油标号的含义是机油的粘度和品质,汽油类机油质量等级分为:SA、SB、SC、SE、SF、SG、SH、SJ、SL、SM,品质由前往后依次升高。其中S代表汽油的机油,后面的字母代表级别。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机油型号解析

机油标号包括分级和黏度规格两部分。机油分级使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一般规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顺序,但其中没有SI),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C”开头系列则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若“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机油分级之后的标号表示其黏度规格,例如“15W-40、5W-40”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低温-30°C,而20W耐低温为-15°C。“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机油型号解释

机油标号怎么看?又该怎么选?

平常拿到润滑油包装或油壶时会发现类似0w40、5w40的标号,有些机油还会在前面加上等级符号如SL5W30。那这些标号有什么意义呢?

W前数字“5”、“0”——指发动机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数值越低耐低温性能越好。低温粘度等级可以分为0W、5W、10W、15W、20W、25W。数字越小,低温冷启动性能越好。W是英文winter(冬季)的缩写,预示着低温。

通常来说W之前的数字减去35即此发动机润滑油的耐低温性。比如5W发动机润滑油能耐-30℃的低温;0W发动机润滑油能耐-35℃的低温。W后的数字“30”、“40”——指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数值越高机油越粘,浓度越高。而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主要表现在耐高温方面,即发动机在100℃时发动机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粘度越高运动性越强。

机油标号及所适用的环境(温度)

标号(SAE)适用的外界温度(℃)

ow耐外部低温-35℃

5W耐外部低温-30℃

10W耐外部低温-25℃

15W耐外部低温-20℃

20W耐外部低温-15℃

30耐外部低温30℃

40耐外部低温40℃

50耐外部低温50℃

像5W40这样低温和高温黏度等级同时出现的字样,就代表着是冬夏通用类型。如今的车辆一般都加冬夏通用的机油,不用随着季节更替。

而前面的SL则代表汽油类机油质量等级,“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APISF,SG,SH,SJ,SL,SM,SN。“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机油:CA、CB、CC、CD、CE、CF、CF-4、CG-4、CH-4、CI-4、CJ-4、CK-4。排列字母越往后则油品质量等级越高;“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为汽柴通用型。

那又该怎么选呢?

通常表示机油粘度的数字越大,机油的流动性就越好,粘度对发动机的影响也越大,机油粘度等级越高,其对发动机的保护性能也就越好。机油标号越高,其质量越好,清洁性能也越强。在同等条件下,发动机使用高标号的机油能够减少发动机内部的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机油型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机油型号分三类:夏季、冬季和四季机油

一、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是Winter(冬天)的缩写,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二、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三、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1)高温型:数字表示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2)低温型:W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

(3)全天候型: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

扩展资料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防锈、防蚀等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C至600°C。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发动机润滑油。密度约0.91×10³(kg/m³)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合成油中又分为:全合成及半合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机油标号_百度百科

机油型号解读大全

   提到机油标号,大部分人脑中浮现的是机油桶上5W-40、0W-30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识。对于这些标识,网络搜索就会出现多种的解释,包括所谓“专业”解读。如果告诉你,其中的机油标号解读大多都在误导大众,你是否会觉得夸大其词呢?

    然而这就是事实!各类错误的解读,导致了大部分人对机油标号的认知存在着很多误区,一些错误的解释已经被大家误认为是正解,包括很多从事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深受其害。今天就来把这些误区一一解读。

(注:由于单级机油在乘用车领域基本已经淘汰,因此本文仅针对复级机油,也就是四季通用机油进行讲解)

1

混淆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

    对不了解机油的人来说,往往会认为5“W-40”这类数字加字母的组合就包含了机油的所有特性。然而事实是,机油标号是由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两部分组成的,而“5W-40”、“0W-30”等大家所熟悉的标识,仅能代表黏度的等级。黏度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黏温特性,而质量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品质。那么质量等级在哪里呢?如果仔细观察机油桶上的标识,你会发现在黏度等级的附近还会有“APISN/CF”或“ACEAA3/B3”这类标识,这就是质量等级了。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缩写,ACEA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缩写,代表两套不同的质量标准体系。

2

黏度等级

    目前大众对于黏度级别等级的误读是比较普遍的。黏度等级的完整表达为SAExxW-xx,比如前面提到的5W-40。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以SAE前缀代表采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标准。那么5W和40分别代表什么呢? 短杠“-”前的数值5W代表的是机油的低温性能(冷起动性能),短杠后的数值40代表的是机油的高温性能。如果想了解这两部分的详细解释,通过互联网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错误!

正确解读:粘稠度

那机油黏度等级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如下图:

主要内容译文如下

通过上面的图表不难看出,黏度等级短杠前的数值代表的是机油的低温特性(低温黏度),短杠后的数值代表的是机油的高温特性(高温黏度)。我们已SAE5W-40为例结合上图分析,W前的数字5所对应的-30℃并非凝点或倾点,而是在该温度下机油的低温动力黏度(CCS,单位是毫帕·秒),此外,它还对应一个-35℃下的低温泵送黏度,这两个都是反映机油低温冷起动性能的指标。短杠后的数字40所对应的也非环境温度,而是100℃运动黏度,以及150℃高温高剪切黏度两项机油高温黏度指标。

简单的说,W前的数字越小,机油的低温起动性能就越好;短杠后的数字越大,机油的高温性能就越好,高温黏度越大。

    由于机油的黏度会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流动性变差,因此寒冷环境下冷起动干磨时间会加长,加剧磨损。因此,机油的低温性能就变得尤为关键。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性能越好,起动阻力越小,缩短干磨时间,对发动机的冷起动保护就更好。因此,冬季寒冷地区的车辆,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前提下,就尽量选择低温黏度更小的机油吧。

    由于机油随温度升高会越来越稀,超过一定温度时,润滑性能会逐渐下降,直至丧失。因此在发动机内部高温环境下,机油应达到一定的黏度指标,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具体指标就是前面表格中的100°C运动黏度和150°C高温高剪切黏度。短杠后的数字越大,这两项指标就越优异,因此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并且由于黏度更大,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但是,这并不代表该数字越大越好,因为黏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发动机功率损耗也就越大,带来的是燃油经济性下降。同时,黏度越大,机油循环越慢,因此散热性也会下降。

黏度的选择?

根据整车厂家的规定选择。高温黏度要根据发动机的设计需求来选择,通常设计越精密的发动机,对黏度的要求越低。车辆的使用说明书中都规定了适用的黏度等级,这是严格按照发动机的设计需求给出的,因此是最适合的,其中的低温黏度我们可以根据车辆使用环境及个人需求适当改变等级,但高温黏度建议一定按照规定等级选择。

高温黏度选择不合适,会造成什么问题?

高温黏度选择过小,会造成密封性达不到发动机的要求,后果就是可能造成机油消耗过大,也就是俗称的“烧机油”。而高温黏度选择过大,则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功率损耗上升,油耗增加,散热变差。此外,对于老旧车辆,发动机由于自然磨损,各摩擦面之间的间隙会变大,密封性下降,出现功率下降,“烧机油”等问题。此时可适当提高机油的高温黏度等级,比如5W-40改为5W-50,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

机油型号解读图

机油标号包括分级和黏度规格两部分。机油标号通常表示粘度和品质。具体解读如下: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级别标识,SAE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机油分级之后的标号表示其黏度规格,例如“15W-40、5W-40”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低温-30°C,而20W耐低温为-15°C。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标准为12.5mm2/s到16.3mm2/s之间,绝对不是某些坊间说法所称可以在40℃之下使用。机油分级使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一般规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顺序,但其中没有SI),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C”开头系列则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若“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扩展资料:一、机油黏度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粘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二、“W”的意义“W”标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W”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三、耐高温性“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四、倾点温度W前面的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10W的机油对应的结冰点温度是-25℃。五、运动粘度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油标号

关于机油型号的知识大全

平时生活中的用车保养中,机油是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但同时又很陌生,都只知道要换机油,那什么等级的机油更适合我们的车呢,而且更换哪一种合适呢?

机油等级

①汽油发动机所用的机油是“S”开头,常见的有SA、SB、SC、SD、SE、SF、SG、SH、SJ、SL、SM、SN。从A到L性能逐步递增,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市场上常用的机油大部分就是SN、SM与SL。

②柴油机所用的机油为“C”开头的,常见的有CA、CB、CC、CD、CE、CF、CF-2、CF-4、CG-4、CH-4、CI-4。我们常用的一般是汽油发动机机油。

③“C”开头系列则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若“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机油标号

①我们平时说的5W-30、15W-40等等这些标号的含义是什么呢?W是冬天“winter”首字母,W前的数字代表耐受温度。0W,5W,10W,15W,20W一次代表-35℃,-30℃,-15℃,-10℃,-5℃。

②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标准为12.5mm2/s到16.3mm2/s之间,绝对不是某些坊间说法所称可以在40℃之下使用。

机油分类

①包括全合成机油、合成技术油、半合成机油与矿物质油。

②全合成机油建议7000-10000公里左右更换,半合成建议5000-7500公里更换,矿物质油5000公里左右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