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点滴针头型号(点滴针头型号和颜色)

2024-03-29 14:00:1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点滴针头型号和颜色
  2. 点滴针头型号越大越粗吗
  3.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长短
  4. 点滴针头型号由大到小
  5. 点滴针头型号区别
  6.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尺寸图
  7.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尺寸

点滴针头型号和颜色

最细的是4号办的,小婴儿用的

点滴针头型号越大越粗吗

注射器、针头的规格型号如下:

皮下注射1ml4.5~5号、肌内注射2.5ml5.5~6号、静脉注射、静脉采血2.5ml10ml6.5~7号,

说明:针头粗细用几号来表示,一般有4.5号,5号,6号,7号等,7号就是针头直径为0.7毫米(可能是外径)一般小孩用4.5号或者5号,大人用7号。

针头是注射器头端可自由装卸的中空金属针,为了安全卫生起见,一次性针头使用过后应丢弃,不可重复使用。

扩展资料:

注射器的使用

注射器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容器、如有些色谱法中的科学仪器穿过橡胶隔膜注射。将气体注射到血管中将会导致空气栓塞。从注射器中去除空气以避免栓塞的办法是将注射器倒置、轻轻敲打、然后在注射到血流之前挤出一点儿液体。

在一些精度而不是病菌首要考虑问题的场合,如定量化学分析中,由于玻璃注射器的误差较小、推杆移动平滑所以仍在使用。

也可以在烹调肉食的时候用注射器往肉内注入一些汁液以改善味道及质地,或者在烘焙时注入到糕点中。注射器也可以将墨水加注到墨盒中。

型号规格

一般使用2毫升、5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注射器,偶用50毫升或100毫升,皮内注射则用1毫升注射器。

注射器针筒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玻璃制成的,并且通常上面都有表示注射器中液体体积的刻度指示。玻璃注射器可以用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但是因为塑料注射器的处理成本较低,所以现代医疗注射器多数是用塑料制成的,这也进一步减小了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在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疾病的传播尤其是HIV与肝炎的传播与针头和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注射器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长短

文章很长,我分2次写啊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是十分普遍的,但静脉补钾易引起输液*部的疼痛或放射痛,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直接影响液体输入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护理界的难题。减轻患者输液时的疼痛,是护士的职责,也是患者的权利。现将目前已了解的静脉补钾致痛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手段,综述如下。1静脉补钾致痛的原因及相关因素1.1氯化钾溶液的致痛原因氯化钾制剂属高渗性*物,pH值在5.0~7.0之间,同时钾离本身也是一种致痛因,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极化,引起疼痛。钾离也可直接刺激血管上壁,并通过血管上壁的交感神经引起皮下和表皮组织肌电爆发波,单波释放能力加剧触动游离神经末梢而引起刺激痛和放射痛[1]。此外,钾离尚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2],诱发疼痛反射。1.2氯化钾溶液致痛的相关因素1.2.1解剖生理因素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认为,皮肤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当刺激皮肤交感神经时可以引起竖毛、汗腺分泌及血管收缩。感受器在体内分布很广,痛觉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根据不同的分布部位可分表层感受器和深层感受器。表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各层,当神经接近于末梢时,轴突的髓鞘消失,成为裸露的分支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其分布密度较大,对刺激感觉较敏感,而分布在关节韧带、肌腱、肌膜、骨膜及动静脉血管下壁游离神经末梢较皮肤稀疏,对刺激的敏感度较低[3]。同时,反映疼痛程度的神经多伴静脉走行,其主要分布于静脉浅面的表层皮下,且越靠近身体末梢表层,感觉神经的束区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4]。1.2.2疼痛耐受性的个体差异人体对疼痛的感受力和耐受力有很大差异,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个体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影响疼痛感受力和耐受力的因素,既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的特点等生理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个人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情绪、个性及注意力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Jane[5]研究发现人体疼痛反应系统的基因编码和神经调节机制由于性别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性别也是影响疼痛感受性的因素。人体在婴幼儿阶段对疼痛的感受力和耐受力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逐渐增强,成年阶段对疼痛的敏感性最强。进入老年阶段后,人体的各部分功能逐渐衰退,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同时有些患者对于静脉输液存在恐惧和紧张心理,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状态,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较易产生疼痛的感觉。1.2.3输液因素(1)选择输液器不当,微粒是导致输液疼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通过临床验证,提出输液性静脉炎与*液中的微粒多少有关[6]。通常*物中存在大量微粒,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约占微粒总数的98.4%,临床上现采用的普通输液器对于此范围内的微粒几乎没有滤除作用。大量微粒进入血管内,刺激血管壁,引起疼痛。选择针头型号不当,临床上多采用7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口径大,对皮肤刺激大,进针时对皮下组织和神经末梢的刺激强,疼痛明显。(2)操作因素。①血管选择不当:选择血管时盲目追求穿刺成功率,强调“一针见血”,未充分考虑所使用*物的理化性质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同时也忽视了程序化输液对血管选择的要求;②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患者每天输入大量的液体,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患者产生不耐烦,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引起疼痛;③穿刺后进针长度过长:进针长度过长,增加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面积和*部机械性刺激;④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小:常规以20°角进针,皮肤受损面积大,进针时皮肤随针尖推移不易进针,针头对皮肤的刺激时间延长,疼痛明显;⑤针柄的固定方法:常规固定中针尖斜面向上,*物直接刺激血管的靠近皮肤侧的血管上壁,此侧痛觉神经末梢分布较丰富,易引起疼痛;(3)输液时间过长。常规为了减少输入钾离引起的疼痛反应,常采用稀释钾浓度和减慢滴速等方法,但常常会影响用*计划,同时延长输液时间给患者休息和活动带来不便,增加了渗漏发生的几率。患者休息和活动的不便及长时间的输液,使患者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中,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较小的疼痛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疼痛反应。

点滴针头型号由大到小

【参考文献】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2022年9月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之路漫漫兮其修远,吾辈应上下求索。

点滴针头型号区别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点滴知汇”的各位观众,很高兴能够在这个平台我们一起学习静脉留置针操作,本学习内容我们将分为3期:

第1期,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输液前准备(核对信息与输液前沟通、护理人员准备、配液准备、穿刺前准备)、穿刺步骤与输液。

第2期,我们一起了解冲管与封管,为什么输液前一定要冲管,不同的输液接头如何正确的正压封管。

第3期,我们一起来了解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的一些错误或误区。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了解输液前准备、穿刺步骤与输液

1

输液前准备

1.输液前一定要核对医嘱,评估环境与患者状态,并且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2.观察血管状态,选择粗、直、弹性比较好的血管,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利于固定,不影响活动的血管;尽量选择前臂,留置针尽量选择比较小的针头型号。

3.检查衣帽整齐,戴手表,洗手(超过15秒),戴口罩。

4.核对*品与耗材信息,消毒瓶口,输液器穿刺连接输液。

2

穿刺前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输液排气,戴手套,选择穿刺位置,二次消毒待干(以穿刺点为圆心,第一次顺时针,第二次逆时针环形消毒,直径大于8厘米,第二次消毒面积小于第一次),准备胶布、敷贴,填写信息备用,连接输液器、输液接头、留置针,松动针芯,排液(不超过3滴),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3

穿刺步骤

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到5—10度,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全部送入静脉;穿刺成功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撤出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贴敷贴,一放平、二塑形、三压紧,粘贴标识,延长管采用U型固定,和血管平行,正压无针接头高于导管尖端位置,高举平台法固定,调节滴速,再次核对,交待注意事项。

    下一期我们一起了解冲管与封管,为什么输液前一定要冲管,不同的输液接头如何正确的正压封管。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和使用

扫码关注我们

点点滴滴,知汇成渊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尺寸图

(这是原来的资料,我没有找到33G有多细?)

点滴针头型号对应尺寸

近年来,输液安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逐渐成为输液安全的重点之一。静脉输液中不溶微粒主要是*物、输液器具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微粒,临床配*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及输液方式不当产生的微粒,故需从这三个环节进行防范,方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造成的危害。

加强冲配环境管理

净化空气,有条件的话,应建立静脉输液调配中心。未设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的基层医院,在调配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消毒,减少不必要的走动,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

改进及规范临床输液操作过程

1. 充分备*。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有无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液有无沉淀、变色等改变。

2. 消毒擦拭割锯后的安瓿。将砂轮浸泡在75%酒精的玻璃器皿中备用,割锯后再用75%酒精消毒安瓿割锯处及颈部,能减少安瓿*液中的微粒量。研究显示:玻璃安瓿控制安瓿锯痕长≤1/4周,并在开启前消毒安瓿颈,割锯后再次消毒并倾斜45度掰开,可减少*液污染及玻璃微粒。

3. 减少操作步骤。在配*过程中需反复穿刺输液瓶橡胶塞或塑料塞,极易引起碎屑脱落,不仅容易造成针头的堵塞,且增加了碎屑进入输液瓶内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机会。

4. 改变进针角度。有专家建议,针头斜面以45°刺入比直刺的橡胶微粒少,且针头型号小比针头型号大的针产生橡胶微粒少。

加强器材的选用和管理

1. 选用全密闭输液产品

全密闭软袋输液系统较半开放式输液(如玻璃瓶和塑料瓶),在输液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空气微生物污染。

2. 注射器的选用

(1)选用圆锥形针头,因其针孔在侧壁,与瓶塞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对瓶塞的机械性破坏小。

(2)用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配制溶液,可避免加*时针头反复穿刺瓶塞的次数,减少微粒的产生。

3. 采用终端过滤器

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液的合理使用

研究表明,*品生产厂家应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物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临床配液时要充分溶解,减少大分子结晶微粒;规范使用中草*注射液,现配现用。

本文节选自《护理时讯》,文题:静脉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防治措施;作者:林美珍,护理部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参考文献:略。

来源:点滴安全

诚 邀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