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光耦型号(线性光耦型号规格)
线性光耦hcnr201
TIL117不是线性光耦,它 最多只能是在对应一个给定的发光二极管输入电流的很小变化范围内,其光敏管输出电流的变化是近似线性的(比4N系列好些)。所谓的PC817A—C系列亦是如此,甚至TLP521/421也是如此。所以它们的生产厂数据手册中根本不提供输入输出电流的传输比的线性度保证指标。
真正的线性光偶是采用特殊工艺和结构制造的,并需要利用外部运放配合才能在整个工作范围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严格的预订的线性关系,比如HCNR200/201系列线性光偶,采用了双路对称光敏管,其中一个光敏管作为发光二极管效果反馈管配合运放负反馈实现真正数学意义上的严格线性传输比,另一个光敏管作为真正的隔离输出。
在输入电流从0逐渐增加到16mA或25mA的整个工作范围,输入/输出电流的传输比都是基本不变并且由运放和与之配合的电阻决定具体数值,光偶本身的线性度由光偶制造厂的技术手册中提供的线性度指标明确保证。
你把它的数据手册和TIL117的手册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从数学(微分原理)上说任何曲线在足够小的范围内都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一小段直线。
普通光偶传输比都是这种小范围内近似的直线。
稳压电源中使用的PC817只是利用普通光偶的某一小段工作区间传输比变化不大的特点(是有严格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变化限定的条件的)。
线性光耦型号 816
HCNR200型号。HCNR200型号的光耦合器作为一种高精度线性光耦,具有低成本、高线性度、高稳定度等多种优点,能够完成多种光电隔离转换电路的设计。
线性光耦hcnr200
光耦主要做电气隔离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关型的(常用),一种是线性的(少用)。开关型的,本身就是做隔离开关用,但是其输出的电流有限,通常只有几十mA的水平,不能控制功率型的负载,如有功率型负载,则中间需要用继电器转接,由继电器完成大功率的控制。常用的线性光耦是PC817A—C系列。通俗的区分是档位不同,PC817分A,B,C,D,书面上称为电流传输比(CTR)不同。pc817主要特点:1、电流传输比(CTR:MIN.50%atIF=5mA,VCE=5V)2、高隔离电压:5000V有效值3、紧凑型双列直插封装,PC817为单通道光耦,PC827为双通道光耦,PC837为三通道,PC847为四通道光耦。4、线性光耦元件。
线性光耦型号有哪些
可以到潮光光耦网上面查询一下,我们网站上有关于各个品牌光耦的介绍,有技术资料的.
线性光耦型号含义
选择光耦型号的时候我们先要确定整个光耦电路的前端输入和后端输出的参数,然后再说设计电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才可以设计出我们想要的光耦电路,参数小了,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反之,参数设计得大了,电路很容易就烧掉了。其实上面的这个总是也是很容易解决的,只要你懂得光耦的原理,有过光耦电路的设计经验你就知道,这个只能通过几级电路来级联放大就可以做了。
线性光耦型号怎么看
光耦781和817都是光耦合器,但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鑫永诚光耦
首先,781是一种高电流、低隔离电压的光耦合器,适用于高电压环境。相比之下,817是一种低电流、高隔离电压的光耦合器,适用于低电压环境。
其次,781的光接收器是非自锁的,这意味着当输入信号消失时,输出信号不会保持。而817的光接收器是自锁的,当输入信号消失时,输出信号会保持,直到下一个输入信号到来。
此外,781的传输速率比817更快,但817的隔离性能更好,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噪声隔离。
最后,由于这些光耦合器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不同,它们的价格和使用也不同。在选择光耦合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要求和应用环境进行权衡和选择。
总结来说,781和817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光耦合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和使用它们可以帮助设计者实现高效、可靠的电路设计和安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781和817都是广泛使用的光耦合器,但还有其他类型的光耦合器可供选择。在选择光耦合器时,需要综合考虑电路要求、使用环境和预算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品牌。
总之,了解和理解光耦781和817的区别对于电子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这些器件来实现电路设计和功能优化。同时,了解其他类型的光耦合器也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光耦线性区
这是两个光耦,型号为PC817。之前通过DH1766直流电源测量过它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关系。这是一个曲线。下面根据网络上的介绍,利用两个PC817进行线性矫正。
这是实验电路原理图。两个光耦的输入串联在一起,它们的输入电流是相同的。利用LMV321进行驱动。输入电压,施加在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经过反馈之后,它的负输入端与正输入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流过R1的电流,是由第一个光耦输出电流进行反馈的。光耦的输入电流经过反馈,大小会满足反馈输出电流能够补偿R1上的电流。如果两个光耦是相同的,那么第二个光耦输出电流应该与第一个光耦相同。这样,输入输出之间就满足线性关系。设计电路板,利用一分钟制版方法,得到测试电路板。电路板制作的非常完美。下面焊接进行测试。
ADTest2024PC817Complemant.SchDoc
焊接电路板。对其进行清洗。下面进行测试。
直到加电初步检查的时候,才发现电路原理图出错了。电路反馈不是负反馈,而是正反馈。需要将原来的电路进行修改。应用运放的输出推动光耦输入。这样才能够形成负反馈。在电路上,需要将原来的这两个连线都断开。将U2的输入连接到运放输出。将U3的LED接到地线上。
对电路进行改造之后,下面进行测试。先输入一个2V的电压,可以测量电路输出为2.365V。下面利用可编程电源DH1766提供0V到5V的电压。测量对应的输出。可以看到在2.5V之前,输入输出之间的线性关系还比较好。超过3V之后,输入输出关系出现了比较大的非线性。因此,应用这种自补偿光耦时,电压范围应该限制在2.5V之内。
本文对两个PC817光耦进行自补偿,实现线性传输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与已有的线性光耦的性能还是相差很多。在输入输出信号小于2.5V时,线性还比较不错。但在更大的范围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非线性。所以这种方法只适合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
光耦PC851的电流放大系数: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35767740
线性光耦引脚图lcr0202
光耦作为一个隔离器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无处不在。一般大家在初次接触到光耦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设计对与错,随着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才会慢慢有所体会。
本文就三个方面对光耦做讨论:光耦工作原理;光耦的CTR概念;光耦的延时。本讨论也有认识上的*限性,但希望能帮助到初次使用光耦的同事。
理解光耦
光耦是隔离传输器件,原边给定信号,副边回路就会输出经过隔离的信号。对于光耦的隔离容易理解,此处不做讨论。
以一个简单的图(图.1)说明光耦的工作:原边输入信号Vin,施加到原边的发光二极管和Ri上产生光耦的输入电流If,If驱动发光二极管,使得副边的光敏三极管导通,回路VCC、RL产生Ic,Ic经过RL 产生Vout,达到传递信号的目的。原边副边直接的驱动关联是CTR(电流传输比),要满足Ic≤If*CTR。
光耦一般会有两个用途:线性光耦和逻辑光耦,如果理解?
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光耦副边三极管饱和导通,管压降
工作在线性状态的光耦,Ic=If*CTR,副边三极管压降的大小等于Vcc-Ic*RL,Vout=Ic*RL=(Vin-1.6V)/Ri*CTR*RL,Vout大小直接与Vin成比例,一般用于反馈环路里面(1.6V是粗略估计,实际要按器件资料,后续1.6V同)。
对于光耦开关和线性状态可以类比为普通三极管的饱和放大两个状态。
所以通过分析实际的电路,除去隔离因素,用分析三极管的方法来分析光耦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对于后续分析光耦的CTR参数,还有延迟参数都有助于理解。
光耦CTR
概要:1)对于工作在线性状态的光耦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2)对于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光耦要保证光耦导通时CTR有一定余量;3)CTR受多个因素影响。
2.1光耦能否可靠导通实际计算
举例分析,例如图.1中的光耦电路,假设Ri=1k,Ro=1k,光耦CTR=50%,光耦导通时假设二极管压降为1.6V,副边三极管饱和导通压降Vce=0.4V。输入信号Vi是5V的方波,输出Vcc是3.3V。Vout能得到3.3V的方波吗?
我们来算算:If=(Vi-1.6V)/Ri=3.4mA
副边的电流限制:Ic’≤CTR*If=1.7mA
假设副边要饱和导通,那么需要Ic’=(3.3V–0.4V)/1k=2.9mA,大于电流通道限制,所以导通时,Ic会被光耦限制到1.7mA,Vout=Ro*1.7mA=1.7V
所以副边得到的是1.7V的方波。
为什么得不到3.3V的方波,可以理解为图.1光耦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小,只能驱动1.7mA的电流,所以光耦会增大副边三极管的导通压降来限制副边的电流到1.7mA。
解决措施:增大If;增大CTR;减小Ic。对应措施为:减小Ri阻值;更换大CTR光耦;增大Ro阻值。
将上述参数稍加优化,假设增大Ri到200欧姆,其他一切条件都不变,Vout能得到3.3V的方波吗?
重新计算:If=(Vi–1.6V)/Ri=17mA;副边电流限制Ic’≤CTR*If=8.5mA,远
大于副边饱和导通需要的电流(2.9mA),所以实际Ic=2.9mA。
所以,更改Ri后,Vout输出3.3V的方波。
开关状态的光耦,实际计算时,一般将电路能正常工作需要的最大Ic与原边能提供的最小If之间Ic/If的比值与光耦的CTR参数做比较,如果Ic/If≤CTR,说明光耦能可靠导通。一般会预留一点余量(建议小于CTR的90%)。
工作在线性状态令当别论。
CTR受哪些因素影响
上一节说到设计时要保证一定CTR余量。就是因为CTR的大小受众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之中既有导致CTR只离散的因素(不同光耦),又有与CTR有一致性的参数(壳温/If)。
1)光耦本身:以8701为例,CTR在Ta=25℃/If=16mA时,范围是(15%~35%)
说明8701这个型号的光耦,不论何时/何地,任何批次里的一个样品,只要在Ta=25℃/If=16mA这个条件下,CTR是一个确定的值,都能确定在15%~35%以内。计算导通时,要以下限进行计算,并且保证有余量。计算关断时要以上限。
2)壳温影响:
Ta=25℃条件下的CTR下限确定了,但往往产品里面温度范围比较大,比如光耦会工作在(-5~75℃)下,此种情况下CTR怎么确定?还是看8701的手册:有Ta-CTR关系图:
从图中看出,以25度的为基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5度下的CTR是25度下的0.9倍左右,75度下最小与25度下的CTR持平。
所以在16mA/(-5~75℃)条件下,8701的CTR最小值是15%*0.9=13.5%
3)受If影响。
假设如果实际的If是3.4mA,那么如何确定CTR在If=3.4mA/Ta=(-5~75℃)条件下的最小CTR值。
查看8701的If-CTR曲线。图中给出了三条曲线,代表抽取了三个样品做测试得到的If-CTR曲线,实际只需要一个样品的曲线即可。
注:此图容易理解为下限/典型/上限三个曲线,其实不然。大部分图表曲线只是一个相对关系图,不能图中读出绝对的参数值。
计算:选用最上面一条样品曲线,由图中查出,If=16mA时CTR大概28%,在If=3.4mA时CTR大概在46%。3.4mA是16mA时的46%/28%=1.64倍;
所以,在If=3.4mA/(-5~75℃),CTR下限为13.5%*1.64=22.2%
以上所有分析都是基于8701的,其他光耦的特性曲线需要查用户手册,分析方法一样。
光耦延时
上述CTR影响到信号能不能传过去的问题,类似于直流特性。下面主要分析光耦的延时特性,即光耦能传送多快信号。
涉及到两个参数:光耦导通延时tplh 和光耦关断延时tphl ,以8701为例:在If=16mA/Ic=2mA时候,关断延时最大0.8uS,导通延时最大1.2uS。所以用8701传递500k以上的开关信号就需要不能满足。
下图是一个实测的延时波形(ch4原边(红),ch2副边(绿))
对于tp 参数的设计更应该考虑余量,因为tp 参数也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多。
1)受温度影响
8701的Ta-If特征曲线:温度升高,开关延时都会增大。
2)受原边If大小影响
8701的tp-If特征曲线:If增大,关断延时减小,开通延时增大
3)受副边Ic大小影响
8701的tp-RL 特征曲线:RL 减小,导通延时增大明显
针对具体电路的特点,计算最大延时时也是采用与CTR一样的方法,通过器件资料给定特定环境下的准确范围,然后逐一通过三个曲线确定具体电路下的光耦最大延时。
同一个型号的光耦CTR/延时特性是一致的,不同光耦的延时特性不尽相同,所以需要根据所用光耦的用户手册来确定。
常用线性光耦型号
光耦型号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MOC3021:适用于交流输入和输出的光耦,可用于控制交流负载。
2. PC817:适用于直流输入和输出的光耦,常用于电源隔离和信号隔离。
3. TLP521:适用于高速开关和隔离应用的光耦,常用于光耦隔离和驱动器控制器。
4. HCPL-4503: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隔离应用的光耦,常用于通信和工业自动化领域。
5. PS2501-1:适用于高电压和高隔离应用的光耦,常用于开关电源和电机控制等领域
- 途观氙气灯泡型号(途观氙气灯泡型号规格)
- 产品型号4g(产品型号48v20ah怎么解释)
- 长城h5电瓶型号(长城h5电瓶型号及价格)
- 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用)
- 创酷火花塞型号(创酷火花塞型号怎么看)
- s6直屏型号(s6什么屏幕)
- 自吸磁力泵型号(自吸磁力泵型号大全)
- s6平面型号(s6 尺寸)
- 压路机有哪些型号(压路机有哪些型号规格)
- 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用)
- 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厚9mm)
- 贝亲奶嘴最大什么型号(贝亲奶嘴的型号)
- ps4有几个型号(ps4几个型号的区别)
- 魅蓝a5型号(魅蓝 a5)
- s7港版型号(s7+ 港版)
- 护栏网规格型号(护栏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