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怎么看)

2024-03-28 13:46:3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怎么看
  2. 输液器针头大小规格
  3.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对照表
  4.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的区别
  5. 输液注射器针头大小
  6. 输液器针头是什么材质
  7. 输液器针座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怎么看

输液器针头的颜色代表着输液器针头的大小。1、颜色:白色;规格:1.6×2、颜色:粉红色;规格:1.2×38mm;针尖长度:12.8×44;3、颜色:乳白色;规格:1.05×38mm;针尖长度:10.5×44;4、颜色:黄色;规格:0.9×38mm;针尖长度:0.9×44;5、颜色:绿色;规格:0.8×38mm;针尖长度:0.8×44;6、颜色:黑色;规格:0.7×32mm;针尖长度:0.7×38;扩展资料市场上也存在无针注射器,它们通常是依靠弹簧的力量产生高压来发射液体,穿透皮肤后将*物送到肌肉,但却有可能损害神经,而且多少还是有一些疼痛感。芝浦工业大学副教授山西阳子率领的研究小组新开发的这种无针注射器全长约10厘米,它利用在液体中施加电压来高速发射气泡,利用气泡破裂的力量在细胞上开出微细的孔,然后通过这个孔将含有*物的微小气泡注入细胞内部。气泡的气体收缩后,只有*物到达患部。由于方向性很明确,所以新型注射器能针对*部进行高精度治疗,而且由于开出的孔只有4微米左右,所以对细胞的损害很小。

输液器针头大小规格

输液器针头的颜色代表着输液器针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黑色代表7#针头,蓝色代表6#针头,紫色代表5号半针头。针头号越小针头越细,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的针头。

一般小孩都选用5号半针头,血管较粗的用7#针头,血管细点的可以选6#针头。

扩展资料:

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口等。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适用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于连接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液和输血。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原则、*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7、保持输液器及*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

9、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参考资料来源: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百度百科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对照表

输液器针头的颜色代表着输液器针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黑色代表7#针头,蓝色代表6#针头,紫色代表5号半针头。针头号越小针头越细,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的针头。一般小孩都选用5号半针头,血管较粗的用7#针头,血管细点的可以选6#针头。扩展资料: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口等。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适用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于连接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液和输血。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3、根据病情、用*原则、*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7、保持输液器及*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9、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参考资料来源: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百度百科

输液器针头型号和颜色的区别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 操作流程

二、 注意事项

一、 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持执行单与医嘱进行核对,准确无误。

2、操作前评估——(1)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物性质、用*史、过敏史等。(2)观察穿刺的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3、操作前指导——(1)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2)如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要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准备——(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常规皮肤消毒用物一套)、输液器、液体、输液贴、(留置针、透明贴膜、管道标识)、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执行单、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利器盒、医疗垃圾、(*)利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1、配液——(1)*品核对 液体配制前将*液、*品分别与执行单核对。(2)抽吸*品前  抽吸*品前进行一次查对包括液体及*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性质、时间、批号、有效期、给*方法以及有无配伍禁忌。(3)抽吸*品时 二次核对*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等。(4)抽吸*品后 进行第三次查对*物的名称、剂量等。(5)加*  查对无误后,*品加入液体后摇匀,再次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贴输液瓶签,注明输液时间,签全名。(6)查对并链接输液器  检查输液器的型号、效期、完整性,并连接液体。

2、静脉输液——(1)核对  携带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床号、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核对*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等准确无误。(2)挂液  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液体瓶签上的*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准确无误后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连接留置针),初次排气。(3)消毒  准备好输液贴(或透明贴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在穿刺肢体下方垫一次性治疗巾;在穿刺处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范围5*5cm(如使用留置针,消毒范围8*8cm)待干。(4)核对、排气  再次核对,排尽空气。(5)穿刺固定   头皮针穿刺,嘱患者握拳,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妥善固定。留置针穿刺  取下护针帽,松动留置针针芯,调整针头斜面,嘱患者握拳,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为10°左右,再将留置针推进约0.5cm,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回撤针芯约0.5cm,将套管针全部送入静脉内,抽出针芯,放于利器盒内,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用透明胶贴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6)调节滴数 再次核对确认*品与执行单各项内容相符后执行人签字。根据病情、年龄、*物性质、医嘱调节速度,一般**40—60滴/min,老人、儿童20—40滴/min。

3、整理—(1)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处理用物、分类放置。(3)洗手、记录。

4、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避免肢体下垂。(2)不可抓挠输液贴(透明贴膜)或自行拔针,不可随意调节滴数,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热、痛等感觉及时告知护士。(3)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理人员。

三、注意事项(请调整次序,调整后如下,增加及改动内容见第五版基础护理学)

1、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3、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物。

4、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抢救时可例外。

5、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液滴尽前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6、输注两种以上*液时,注意*物间的配伍禁忌;如有配伍禁忌时,在前一种*物输注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物继续输注。

7、输入刺激性、腐蚀性*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

8、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情况。

9、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10、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不宜选择下肢静脉作为常规穿刺部位。

11、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12、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1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腐蚀性*物不宜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14、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择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留置导管(留置针穿刺)。

15、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液。

16、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细、较短型号的留置针。

17、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易于穿刺及固定的上肢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18、输液完毕静脉留置针封管时要注意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

19、固定留置针时肝素帽位置应高于穿刺点,以防血液回流阻塞导管。

19、(使用静脉留置针)如果患者出汗多或*部有出血或渗血,可用纱布敷料,更换敷料后,必须重新记录穿刺日期。

20、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72h-96h。

21、静脉留置针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

22、如患者发生静脉炎,应拔除留置针,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治疗,并观察*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23、如发生*液渗出与*液外渗,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治疗,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24、输注脂肪乳、化疗*物以及中*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25、输注肠外营养液时,宜现用现配,24h内输注完毕,如需存放,应置于1°C(4℃见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应使用单独的输液器匀速输注;在输注的肠外营养液中不应添加任何*物;单独输注脂肪乳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物说明书。

长按即可关注哟

输液注射器针头大小

导语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今天就降低儿科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分析出了几种常见原因及详细解决方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问题分析1

患儿躁动、家属缺乏相关知识

无宣教、挂宣教板、输液室和走廊黏贴卡通图案

1.1 

原因

普通输液器的*液过滤器主要滤除*液中直径在15um以上的微粒。直径<15um的微粒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人体,从而可能导致急性反应和潜在危害。

当微粒进入人体会引起*部疼痛,寒颤发热,过敏反应,从而使患儿哭闹躁动加剧,抗拒输液,最终导致输液外渗率增加。

输液室及走廊颜色单调,无任何卡通图案及色彩很容易让患儿有恐惧感,缺乏温馨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图案

儿科输液中心之墙上及健康宣教栏内,无此类知识的宣传海报。

护士没有标准的宣教内容及流程

家属不了解正确怀抱患儿的姿势和看护患儿的方法,家属缺乏固定患儿关节部位对于防止输液外渗的重要性的了解

1.2 

解决方案

通过临床对比试验表明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输入和输液反应。患儿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减少患儿疼痛等不适,减轻患儿的哭闹躁动,从而降低输液外渗率。

对家属做好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相关宣教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

对于刺激性大的*品如:输入刺激性大的液体,比如阿奇霉素,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液的速度可以适当的调慢。

制作宣传海报,制作健康教育传单并视病患需求进行发放

拟定标准的宣教内容及流程,并将之制成培训手册(护士口袋书)

开展知识讲座,护士以模拟方式进行演示

问题分析2

家属未遵循护士宣教固定患儿,需要用却未使用固定板

2.1

原因

以前的固定板颜色单一,有时候护士会自行以纸盒制作出不耐用的固定板,除了患儿一躁动就发生变形的情形外,在外型上还缺乏美观图案无法吸引患儿的喜爱

以前的固定方式是以胶带包覆松紧太松,且胶带容易产生黏黏的胶黏住患儿的毛发,撕脱会造成疼痛,且皮肤容易产生过敏。包覆太紧容易影响患儿的血液循环,故一直有包覆太松的缺点。

2.2

解决方案

根据文献指出于影响儿童成长与情绪的诸多因素,其中就有色彩因素。于是跟固定板厂商商量引进各种颜色鲜艳并有卡通图案(例如:白雪公主,喜洋洋…。)的固定板,放在病区的自动贩卖机,让家属有多元化的选择藉由此种颜色效果让患儿不会抗拒。

查阅相关文献后,将传统的胶带固定改为使用自粘绷带固定于小儿静脉穿刺处,它透气性好,同皮肤毛发不相粘,无过敏,压力均衡,固定牢固,使用方便,患儿用后也较为舒适。世界杯足球赛中看到球员四肢因为怕受伤而缠绕的弹性绷带色彩鲜艳,于是将肤色的自黏绷带,改为患而喜爱的鲜艳色彩供患儿选择。以下是如何使用自黏弹绷固定穿刺部位的方法:

①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法:用20-30cm长的3M自粘弹力绷带将患儿头部缠绕一周,盖住头皮针的针柄和针体,然后轻轻按压弹力绷带重叠处,使其自粘不松脱,将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②手背固定法:胶布固定,避免关节摩擦;最后用自粘绷带固定,上下各留2-3cm,一圈为宜。

自黏弹性绷带

固定板,卡通固定板

彩色自黏弹性绷带

彩色自黏弹性绷带

问题分析3

家属未掌握拔针后正确按压的方法、护士穿刺时针头型号选择不合适

输液管只标识针头型

 针头混合放

3.1

原因

拔针后,家属不会正确按压,未保护好血管,导致患儿再次输液时发生外渗

护士拔针后只是让家属需要按压,没有告知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家属在拔针后,不会正确按压

护士在穿刺时随意选择针头,对针头的选择不重视

年轻护士经验缺乏,不知如何正确选择针头

3.2

解决方案

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及培训

进行护士拔针后正确按压方法的培训

进行护士针头选择的方法培训

o-1½岁请使用4½#针头

愚巧法标识,一目了然

o-1½岁请使用4½#针头

愚巧法标识,一目了然

来源:中卫护研院

推荐阅读

投稿: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考试:护士考试资讯及学习群助您通关

输液器针头是什么材质

护考打卡领课 考不过不花钱 护理商城首页

导 语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基层管理者和组织者,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工作优劣、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各项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患者的用*安全,都是护士长督查工作和反馈问题的重点,主要还是为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护士长经常会为了检查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质量,而选择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还时不时地出现在你的背后,莫名其妙地问你一些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可能对于记忆力不太好的护士,或者在太紧张的情境下,很多的时候,就可能突然被吓懵了,大脑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情景一:

记得有一次白班,护士长问我:XX床患儿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我信誓坦坦地回答说:病毒性脑炎啊,昨天我班上来的病人,印象很深刻,患儿当时一直说头痛来着,下午还做了腰椎穿刺...我以为护士长会问我,腰椎穿刺术后的护理常规有哪些?那一刻,就在我准备要把答案一字不落地说出来的时候,护士长却突然问我:这个患儿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已经出来了,那你说说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特点有哪些?它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是如何鉴别的?当时我直接有些懵了,这峰回路转的套路,怎么都不按常理出牌?好在,我平时理论知识学的还算扎实,支支吾吾地说个大概,也算勉强过关......

解答:

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检查特点:压力正常或稍高,外观清亮,无色透明,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一般<300×106/L,白细胞分类在病程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特点: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乳白色,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达1000×106/L以上,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显著下降,糖<1.1mmol/L,甚至难以测出;蛋白明显增高,定量在>1.0g/L。图片革兰染色检查可早期确定致病菌,指导治疗。

情景二:

有一次在病房,我刚准备给一位小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就看见护士长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出现在了我的旁边。我知道,她又是在常规检查工作,难道是想看看我的输液流程是不是按标准执行的?这个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还需要督促检查吗?于是,我从头到尾正规地做了一遍,自我感觉完美的无可挑剔,当然,护士长也没有点评什么。可是后来,等到输液结束的时候,我回到了护士站,护士长却突然拉着我问道:你说说留置针的并发症有哪些?又是如何预防和处理的?我一脸茫然地,努力回想着答案...

解答:

一、导管堵塞:静脉滴注不畅或不滴,接注射器抽吸有明显负压,推注有阻力;部分可见外露导管上附有凝固血液。

【预防】

1、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免在曲肘、关节部位穿刺以免导管弯曲。

2、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打折、扭曲。

3、正确的冲封管,采取正压封管,确保正压效果。

4、输液期间加强巡视,避免回血堵管。

5、掌握*物配伍禁忌,合理输入*物。

【处理】

1、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扭曲,更换敷贴重新固定导管。

2、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力推注,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反复抽吸无效,拔除留置针,重新穿刺。

二、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红线,*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可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预防】

1、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穿刺部位严格消毒,保持针头无菌。

2、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小型号的留置针。

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4、严格控制*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入刺激性较强的*物时,应充分稀释*液,并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避免*物渗至血管外。

5、严格控制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96小时。

6、建议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连续输液者,每24小时更换1次输液器。

【处理】

1、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

2、将患肢抬高、制动。*部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或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

3、可遵医嘱抹喜疗妥软膏或中草*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渗出或外渗:穿刺处疼痛、肿胀,通常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肿胀。*部皮肤发白、发凉、皮肤紧绷,输液速度减慢。

【预防】

1、应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避免选择肢体关节处穿刺,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导管。

2、输注*物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注速度及*部穿刺部位。

3、嘱患者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勿使肢体受压,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4、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需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特殊刺激性*物的病人,建议行中心静脉置管输液。

【处理】

1、发生外渗或渗出时立即停止输液(刺激性*物外渗后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残留*物后)拔除留置针,更换输液部位及留置针重新穿刺。

2、外渗后应针对不同的*物性质进行*部外敷(冰敷或热敷)和*部封闭治疗。

3、抬高患肢,加强穿刺侧手臂的握拳锻炼,促进血液回流。

四、穿刺点感染:穿刺点*部出现红肿、疼痛等表现,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体温上升等。

【预防】

1、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技术。

2、固定适当,敷贴有卷边、松动、潮湿等及时更换。

【处理】

1、发生感染时收集渗液送检。

2、拔针时以无菌干棉签擦干注射部位表面上的渗液,然后用消毒液涂在注射部位上,等候2分钟后再拔除留置针。

五、静脉血栓:沿着静脉血管走向的疼痛、压痛、肿胀,伴有穿刺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注射部位*物渗漏等。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材质和型号。

2、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及下肢进行穿刺输液。

3、适当的肢体活动,避免选择影响肢体活动的肢体进行穿刺。

4、避免重复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处理】

1、立即拔除留置针,拔针时动作轻柔而且应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拔出,拔针后在穿刺点上按压止血。

2、将患肢抬高,避免患肢剧烈活动,加强握拳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禁止在患肢热敷、按摩、压迫等,防止血栓脱落。

4、根据临床表现和医嘱用*,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使用抗凝*物,发热患者需应用抗生素。

输液器针座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护理技术,其因有能够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等诸多优点,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护士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01 只要冲管通畅,不抽回血可以吗?

情景回顾

护士小蒋在输液前评估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功能,用抽有生理盐水的预冲注射器抽不出回血,推注冲管通畅,输液滴速也正常。经评估,留置针未见扭曲、打折等现象,给予调整针头方向,仍无回血抽出。

图源:作者提供

有的护士认为只要冲管通畅,抽不抽回血都可以,真是这样吗?

解答

我们的临床关于静脉注射/输注的操作规范中,冲管前的抽回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是为了在静脉推注给*前或输液前评估导管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顺利抽出回血,我们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脉冲式冲管;

如果抽不出回血,先排除掉开关夹子有无打开、留置针外露部分有无扭曲打折,贴膜是否松动移位之后,可以试着轻轻地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此时如果冲管通畅,可以试着用1ml或3ml注射器回抽吸出血液。

注意:型号较小的注射器在抽血时施加负压可能增加成功概率。但使用1ml或3ml注射器冲洗会产生高压,所以不能用于常规冲封管。此时如果冲管有阻力,切忌暴力冲管,尽快将留置针拔除重新更换部位置管。

02 封管液该如何配?如何用?

情景回顾

护士小蒋在为输注完红细胞的留置针进行正压封管时,发现肝素帽接头冲洗的很干净,但小白帽接头仍然有少许血液残留,是封管液用的不够?还是脉冲力度不够?小蒋表示很疑惑。

图源:作者提供

解答

在2021版《美国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指出,每次输液完毕,应先冲管后进行封管,目的是减少导管闭塞和CRBSI。

使用脉冲式冲管技术,以短暂停顿的脉冲式冲管技术,每次输注1ml液体,连续十次,更有利于固体沉积物(如纤维蛋白,*物沉淀,腔内细菌)的清除。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指出,导管冲管液量应以冲净导管及附加装置腔内*物为目的,原则上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的总和的2倍以上。封管液量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管腔容积的1.2倍。

结合上述标准和专家共识,选择冲洗量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正在给予的输液治疗类型;像输注血制品、血液取样、PN、造影剂和其他粘性溶液需要更大的冲洗体积。

并且冲封管时用两个预冲注射器从两个接头一起脉冲式冲管,充分冲净导管及附加装置后正压封管,正确夹闭夹子。

03 明明冲干净后才封的管,可留置针的小夹子前后都有回血?

情景回顾

护士小蒋上午为输液毕的留置针冲封管后,下午进行输液时发现该留置针的小夹子前后都有回血,当时明明冲的很干净后才封的管,是病人用力活动造成的?还是封管手法不对、未关闭好夹子?接下来是将软管内的回血抽出来弃去,还是直接推入?

图源:作者提供

解答

封管时使用的正压封管方法:需用平缓、匀速的持续推注让封管液充盈导管管腔。若使用注射器封管,要在剩余少量封管液(1ML),使之于血管内导管端分离时仍有速度。若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可减少血液反流的发生。

2019版《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时间相关共识》指出,封管时需根据无针输液接头类型,进行冲管、夹闭和断开注射器的顺序,预防血液回流。

如果连接肝素帽,要先将头皮针后退仅保留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正压匀速推注封管液,一推到底,将夹子尽量靠近穿刺点夹闭,再拔除针头。

如果连接正压无针接头,正压推注封管液,断开与接头的连接,再将夹子尽量靠近穿刺点夹闭。

在输液前,如果留置针软管内有回血,在冲管前要先缓慢抽回血,发现抽出与正常血颜色及粘稠度一样,可进行冲管。冲管没有阻力,连接液体输液。

若发现软管内回血与正常血颜色粘稠度不一致,能看到微小血栓,或回血颜色深浅不均,试着将回血抽出,能抽动回血则弃去回血,再更换预冲注射器冲管,并更换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若抽不动回血,或抽回血有阻力,则果断拔除留置针。

置有留置针的肢体一侧要提醒病人不要长时间下垂或者用力,避免造成回血。也不要过度弯曲穿刺侧肢体,更不要压迫穿刺部位。避免导管前端回血导致堵管。

04封管时,发现正压接头内有血迹残留,怎么办?

正压接头内有血液残留的可能原因:主要是撤输血器接头时夹住了输血夹,使正压抵消。

解答

在输血完毕分离输血器接头时,勿将输血器开关关闭,而是将流速调至最大,将输血器乳头逆时针旋转45°后拔出,手法尽量迅速。

根据2021版美国输液治疗指南: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或残留物应及时更换,因血液、TNP等一旦进入正压接头内就很难将其冲洗干净,故应即刻更换正压接头。

05留置针穿刺成功,冲管过程也顺利,为什么液体不滴?

情景回顾

护士小蒋为病人穿刺留置针进行输液,穿刺后可见少量粉红色血水回流,触摸血管可确定针头穿刺进入血管,连接预冲回抽再冲管过程顺利且无阻碍,连接输液器后液体却不滴。

再次连接预冲回抽仍可见少量粉红色血水回流,再冲管还是无阻碍病人也不感到疼痛。

查看输液管无打折扭曲,移除敷贴,调整留置针后再连接输液器,液体还是不滴,无奈最终拔除留置针。

对拔出的留置针进行观察后发现,留置针软管发生了弯曲皱褶,这是造成液体点滴不畅的可能原因。什么原因会造成留置针软管发生弯曲皱褶呢?

解答

通过对护士小蒋的穿刺手法进行回顾,发现穿刺时进针阻力较大,送管也有些阻力,穿刺的这根血管较细且位置较深,穿刺成功后又在握拳状态下粘贴敷贴,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软管弯曲皱褶,导致液体不滴。

可采取的措施有:选择表面光滑易于穿刺,具有抗打折性或扭曲后迅速复原的留置针材质;根据年龄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尝试位置较深,管腔较细的血管穿刺。

穿刺时把握进针角度,15-30°为宜,避免造成软管紧贴血管下壁或上壁;穿刺成功后,可将软管预留1mm在血管外,避免导管与针栓之间形成夹角;松拳后观察点滴通畅后再粘贴敷贴并塑形。 

后记

留置针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拥有能够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等诸多优点,但护士在临床使用它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看完以上临床问题,你还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