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个性网名 > 正文

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100个)

2023-03-05 19:43: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

1、聚了一阵,大家觉得,老这么瞎聊也没劲。聊完就完了,什么也留不下。咱们当初是因为喜欢科幻才走到一起的,既然是科幻迷,就该拿出点真材实料来。要不这样,咱们都试着写写科幻吧,把脑子里的那些想法全写下来。

2、ASAP=Assoonaspossible越早越好

3、pull away抽离

4、Clover意为三叶草。三叶草的花语是幸福,而且据说找到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就能得到幸福。

5、去邮局寄信,罗洪斌发现柜台里多了一本叫做《科幻世界》的杂志,喜出望外,立刻掏钱买了下来。刊名里直接写有“科幻”这两个字的,他知道的只有一本《科幻海洋》,那还是他上小学时,八十年代初,在新华书店看到的,没过多久,那本杂志就销声匿迹了。

6、这是大家第一次感受到公众对科幻的巨大热情。晚上回到住处,在校园里闲逛。学天文的杨平误把木星认作北极星,被人一通嘲笑。四周漆黑一片,天上星光点点。走在校园里,大家肩并着肩,齐声高歌。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以前只是一条浅唱低吟的小溪,如今终于汇入大江大河,咆哮着向前奔腾。没人想过,科幻在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能有多少读者,市场能做到多大。只是单纯地热爱,想把这份热爱传达给更多的人。

7、郑文光出现在科技会堂的大厅里,坐在轮椅上,大家恭敬地上前问候。刘兴诗也来了。三个月前,1997年4月20日,童恩正在美国去世。

8、Mi Manchi 这个网名,别人艾特你时会有小星星

9、Deep love,深爱之人

10、Benedict——Benny

11、饶忠华当时还与林耀琛一同,带领编辑,将自清末以来直至七十年代末散见于各类出版物的科幻小说整理出来,摸清了中国科幻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并对古代典籍中涉及科学幻想的有关文献作了发掘整理。然后将每一篇小说浓缩改编,精炼至数百字或数千字,按年代顺序和内容分类加以编排,于1982年出版《中国科幻小说大全》。以现在的眼光看,其中有些并不算科幻,只是科普故事。但那个年代,科幻与科普并不分家。

12、一等奖被一位山西的作者拿走。1999年第6期《科幻世界》的“每期一星”栏目,刊登了他的《鲸歌》和《微观尽头》两篇小说。小说末尾,附了作者戴墨镜穿短裤站在沙滩上的照片,以及一小段自我介绍:

13、Swilder:薄年。

14、战队名:TheBrotherhood(兄弟会)

15、羁绊°sunset|▎||牵绊°sunset|▎

16、Buried in your heart葬于你心

17、“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航那样有科幻迷组织的大学。”

18、Shadow:据其女朋友Vivi所说,觉得他挺傻的,又有点逗,于是叫他傻逗,谐音“Shadow”。

19、这时的《立方光年》已经停刊。1996年出了四期,1997年改版。新版《立方光年》的计划是每年编印春季号、夏季号、秋季号三期,页数增至六十四页,字数扩至十四万字。栏目更丰富:“科幻空间”是新近完成或初次发表的作品;“静言手术室”是评论专栏;“网络载波”是专门刊载网络小说的地方;“时光倒流”是往期精选;“奇异玻色子”是读者来稿园地;“七嘴八舌”每期提一个话题,邀请读者发表看法;“异星酒吧”是杂谈,每期邀请一两位科幻迷以酒吧来客的身份露面;“四维航线”是科幻相关的消息、书讯及总结。

20、1994年,杨平回北京,大家在杨平家开了一次全体动员大会。布置任务,每个人回去后必须写一篇科幻小说,下次聚会时交稿,互相点评。

二、三个字母的昵称

1、韩松也为《立方光年》写过稿。严蓬把韩松的稿件推荐给自己中文系的同学看,他认为韩松的文学功底不亚于当时的孙甘露、苏童、余华等主流作家。

2、初中,星河每个周末骑车十五公里,去王府井书店搜寻国外的科幻小说,一呆就是一天。没有零花钱,家里也不给买书的钱,只有一块钱的午餐费。中午饿一顿,拿这一块钱买书。

3、绿杨本名李钜康,1934年出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在私立南洋电校就读两年,学无线电工程。1956年考入安徽医科大学,此后在安徽贵池定居,从事医务工作,高级职称内科医师,兼职科幻创作。他从小热爱自然科学及科幻读物,十八岁加入上海科普协会天文组,做过义务的天文普及宣传工作。

4、也是2007年,韩松去北京图书大厦,发现原先卖国产科幻书的地方,竖起了“中国奇幻”的大牌子。在这个专卖区,他只找到三五本科幻书,有《星云》,有吴岩主编的年度科幻选,有潘家铮四本选集中的两本。王府井书店同样如此,只有“中国奇幻”和“外国科幻”两个专卖区。他想起了刘慈欣当年描述过的奇幻与科幻大战的场面,大刘对科幻必胜充满信心。

5、排练了大半年,2000年春天,正式演出。演了三场,第一场在清华大学礼堂,后两场在海淀剧场。最后一场,座无虚席。

6、在这群人的努力下,中国科幻保住了一粒种子。1985年,《科学文艺》与天津《智慧树》杂志合办首届“银河奖”征文大赛,取“群星汇聚”之意,旨在培养作者。次年5月,银河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温济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鲍昌出席会议,为科幻撑腰。但未及颁奖,《智慧树》即已停刊,国内的科幻刊物仅余《科学文艺》一家。

7、大家组了一个编委会,顾问吴岩,总编江渐离,执行主编严蓬,主编助理李可。每期的责编由不同的人轮值担当。头衔只是头衔,并无高低之分,讨论稿件,还是和以前一样,平等交流。文字编辑有严蓬、凌晨、阮帆、苏学军、杨平等,美术编辑包括金霖辉、喻京川、史叶红、席恒青等。罗洪斌、廖东等人负责对外联络。

8、凌晨接手《大众软件》杂志的“游戏剧场”栏目,把她的科幻好友一个个拉来写稿。星河写了《魂系四海》,杨平写了《寂静都市》,潘海天写了《命运注定的空间》,刘维佳写了《烛光岭》。文舟、阿飞、唐缺、飘灯、狼小京、菁瓜,这些奇幻作家也是她的作者。她主持的这个“游戏剧场”栏目,见证了科幻文学与奇幻文学在中国的分家。

9、Bucolic(田园的)

10、这是友爱和鼓励,你懂的

11、当时的科幻作品主要发表在科普刊物上,科普刊物由各地科协主管,主编由科协任命。1979年,中国科普作协科学文艺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虽然姓“文”,却归“科”管,它是中国科协管辖的中国科普作协下面的分支机构。部分科幻作家曾经写信建议,将科学文艺委员会转至作协门下,以摆脱身份的尴尬,但没有结果。

12、RAY 君王的,威严的ZOR 黎明LEO 大胆的狮子NOE 和平,安定KAY 欢喜,喜悦

13、Alicia:爱丽丝。

14、Return,归来

15、AQAP=Asquickaspossible越快越好

16、Pis:这个ID并不是出自Pis的个人操作锦集《perfectisshit》而是职业早期ID:Pis0tssss。据说是脸滚键盘出来的。而Pis的另一个ID,YaphetS,则成为了DOTA1时期影魔冠名。

17、天鸽:EG主C位Rtz现在的比赛中ID为“天鸽”,正是其女朋友是小鸽子。从以上四条来看,我们多数人和职业选手的差距,就在于老婆了。

18、除了在北师大讲课,吴岩也会在家组织一些科幻迷的小聚会,一般在晚上。他那时一个人住马甸,一室户,房间不大。一整面墙做成了书柜,摆满各种书,教育的、心理学的、科幻的。吴岩亲自做三明治,招待大家。没有主题,随意闲谈。后来,郑文光也从和平里搬到吴岩家附近。老先生行动不便,所以,中国科普作协科学文艺委员会的例会经常在他家召开。宋宜昌说,主要是来看看郑老师。

19、2008年7月22日。。。我想要个好听的qq字母网名,可以是词的缩写,帮我想想!。。。QQ。。。SAKURA,SNOOPY,TEADDYBEAR。。。。。带英文字母的网名:

20、人到齐后,开怀畅饮,和十年前一样,话题回到了科幻上。杨平已经四年没出什么作品,苏学军在新疆做生意,消失了近十年。凌晨问苏学军,你怎么不写科幻了。苏学军说,我干了很多别的,这些年没好好写,现在回来了,我还想写。凌晨说,那你写啊你写啊。

三、三个英文字母的网名大全

1、凌晨还在自己的学校建立科幻兴趣班,她的一些学生,例如何洁和孙良惠,也是聚会的常客。

2、凌晨寄给《科幻世界》的第二封信,是一篇阅读评论。这次有了回音,评论的部分内容被刊登在杂志上。那时她刚工作,在中学教物理。她认为物理是建造人类社会的基石,所有人都该学点儿物理。而科幻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味解药:“对于麻木与冷漠这两样让心灵封闭、使人类似于行尸走肉的毒剂,只有科幻才能解救。”

3、Serean 意为温和的沉著的,Serean给人两种不同的印象:可爱活泼充满惊喜的女孩;或是文静胆怯、虔诚的信徒。

4、正因为存在争议,1981年《科幻海洋》第一辑出版时,高士其在贺文中特别提到:“科学幻想小说的内容是以科学为主,还是以文学为主呢?有的认为,科学幻想小说应以小说为主,主要是文艺性的,主要成分是文学,不是科学,一些文艺性刊物,通常是这样要求作者的;还有的人认为,科学幻想小说,应以科学为主,主要的成分是科学,应该包含较多的科学知识,其中的文学只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一些科普刊物,也常常这样要求作者。我认为:这两种要求都可以兼蓄并存,不必强求一律,允许作者在创作实践中作新的探索和尝试。”

5、AMBW=Allmybestwishes我最美好的祝福

6、Xiao8:8师傅曾在学生时代曾玩《梦幻西游》,网名“小小”,打DOTA时在平台注册名字,且只能注册英文,于是先从Xiao1注册到了xiao8才注册成功,最终Xiao8成为了职业ID。有点纳闷,谁会没事起“Xiao3”这个ID。

7、《科幻海洋》的出版,意味着科幻在国内第一次作为独立而专业的领域,被严肃认真地对待。但情况并未有所好转。1982年,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被推至白热化。是年4月,《中国青年报》第四版“科普小议”发表鲁兵《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一文,措辞激烈,矛头指向叶永烈的科幻小说《自食其果》,批评叶永烈“无须研究科学,不必研究社会,信手拈来,便成文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应用玄而又玄的‘素’以保证资本家贪婪凶狠的本质得以世代相传”,抨击中国的科幻小说是“荒诞之作”,“要恭维的话,只有两个字:污染”,讽刺科幻作家“姓‘科’不成,姓‘文’不是,大概只好去姓‘幻’”,是“走了火,入了魔”,“灵魂出窍”,“鬼魂附体”。

8、杨平的另一爱好是摇滚,在他的中学时代,甚至比科幻更重要。周一升旗仪式,轮到他去播音室值班,他悄悄往口袋里塞了盒磁带。升旗仪式结束后,邦·乔维的歌声响彻校园。进了大学,他留起长发,穿满是破洞的牛仔裤。晚上,和朋友们喝啤酒,边弹吉它,边冲着星空吼叫。

9、于是有了《MUD:黑客事件》这篇小说。它的第一句话是:“这个世界只有256色。”

10、AMOF=Asamatteroffact事实是……

11、Becoming(相配的)

12、Lolita(萝莉)

13、IVY (老式英文)"长春藤",IVY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有两种:一是守旧、具母性光辉的女人、稳重慈祥,一是急智外向的南方佳丽。

14、稿件够不够用,先放哪些后放哪些。你这篇还有哪些问题,回去修改,争取放在下一期。他那篇和你这篇题材撞车了,要不先上你这篇。需要讨论的事更多,聚会也更频繁,基本每周一次。有段时间,几乎天天见面,今天见明天见后天又见。星河开玩笑,怎么每天就只有你们这几张脸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苏学军家附近有一家包子铺,中午饿了,去那里买几个包子回来,边吃边讨论。编杂志和吃包子,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就这样被记忆绑在了一起。

15、1998年,以天津的这群作者为核心,飞腾科幻创作小组成立。第一批成员,除荆戈和冯志刚已经工作,其余均为大大二的学生。大家开会讨论飞腾的发展,决定做三件事:创办内刊、搭建科幻网站、成立高校科幻协会。

16、原来自己如此孤独我等待着在眼前的感动单身女王夏抹深爱是场谋杀你永远都不知道我有多爱你呼噜噜谁不爱谁靑春已散场简单就是美新生活灵魂深处有个他堕魂灭天希望不要为了女人失去兄弟念挂古典钢琴弹不出的回忆蝶梦青青子衿缺氧患人付屌屌

17、Chic|gentle

18、寒冬Gentle⊿|暖春Gentle⊿

19、水木清华BBS科幻版成立后的短短几年,国内涌现出一批科幻论坛。《科幻世界》的官方论坛“天空之城”,是很多科幻作者和读者的聚集地。清韵书院的“天马行空版”,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幻研究者沙锦飞和作家北星等人担任版主,潘海天、水泡等科幻作者是那里的常客。2001年,清韵论坛一个叫做“大角”的人提议说,中国没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咱们不如自己搞一个。于是,包括大角、水泡、今何在、江南、遥控等人在内的七名作者,共同创造了九州。大角就是潘海天,这是他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那篇银河奖获奖作品《大角,快跑》中的主人公的名字。

20、双生婲Callous|旧恋人Callous

四、好听的英文缩写三个字

1、Figure(背影)

2、在严蓬家,两人没怎么聊科幻。宋宜昌对严蓬说,有两点,你要记住:第你现在读高一定要争取考上大学,你喜欢科幻,挺好,但你的很多想法还很空洞,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第一定要学好英语。宋宜昌自己总结过一套英语单词速记法,还出了书。宋宜昌又说,北师大有一位叫吴岩的老师,最近开了一门科幻的公开课,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听听。

3、Archer:久遇。

4、杨平还在《千年虫》里埋了一个更隐蔽的彩蛋。神秘组织寄给主人公一封信,信上写着一个网址,要求他用密码登录。杨平专门申请了这个网址,域名指向他在单位服务器上建的网页。如果有读者访问该网址,会打开一个黑色页面,页面上只有一句话:“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不是吗?”

5、孙维梓的人生经历也很坎坷。他的学生回忆,文革期间,无论同学打架斗殴,多么不守规矩,只要孙维梓老师一到,大家个个听话。暴风雨之夜,他从一个学农点到另一个学农点,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磕磕绊绊。路经狭长的石板小桥时,两千度近视的他用手探路,膝盖当脚,一步一步爬过小桥。

6、凌晨也是科幻迷,十岁那年,翻开《飞碟探索》创刊号,便着了迷。那时还不知科幻为何物,只是惊讶,原来在课本以外,还有这么多神秘的事物,这么多人类没法解释的现象。那个年代,对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的幻想,是很多人迷上科幻的主要原因。

7、罗洪斌在《科幻世界》上看到凌晨的地址,一看是北京的,提笔给她写了封信,邀请她加入。凌晨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大家约了个周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物馆门口见面。

8、这是刘慈欣在《科幻世界》上的首次亮相。

9、因此,他们的作品更追求文学性。当时,国内涌现出一批新兴作家,以池莉方方刘震云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以苏童余华马原格非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文学,还有王小波,他们的写作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同为作者,虽然写的是科幻,肯定也有野心,希望知道自己的写作处于怎样的水平,希望有一个参考系。但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上得了台面,大家心里都没底。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科幻小说既不同于严肃文学,也不能拿来和武侠言情这些通俗文学作比较。你没法拿它和任何东西作比较。在这方面,严蓬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

10、Eternity(永恒)

11、No,Sir。|yEs,Madam。

12、Gossamer(薄纱)

13、吴岩的科幻公开课起初在北师大的“五百座”讲堂,后来搬到面积较小的新2教室。听众以本校学生为主,但有一堂课,教室里却多出了一位名叫严蓬的高中生。

14、除了电影,罗洪斌也收藏科幻小说。2000年左右,国内的科幻出版仍然是以炒冷饭为主。他从西单书店找到王府井书店,还有中国书店的旧书市场。淘到了郑文光的《神翼》,淘到了小时候没来得及看完的那本《太空神曲》。

15、1993年《科幻世界》改版后,读者定位于学生,杨潇邀绿杨为青少年写点东西,这就是“鲁文基系列”的由来。那是绿杨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他是一家医院的内科主任,这家医院接受邻近五个县转来的危难病例,他几乎每晚在病房呆到十一点左右才能回家。“鲁文基系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挤出时间一点点写出来的。医院的同事不知道他在写科幻,绿杨说,我不想说,因为没人会理解,只有我的家人支持我。

16、第三件事是成立高校科幻协会。飞腾成立之初,作者和作品不多,李奕、安春啸和苏锋建议,在大学组建科幻社团,招收和培养作者。当时,全国各地已有不少高校科幻协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协会,1996年,经北航团委批准注册,受宇航学院和校团委领导。成立当年,举办第一届“航天与科幻”大奖赛,作为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POP(PublicOutreachProgram)计划的一部分。

17、flechazo:西班牙语:一见钟情;

18、星河每周骑车去北师大听吴岩主讲的科幻课,听了一学期,每次都坐在8排32号这个座位上。北京科幻迷中间流传一个故事:一次,吴岩上了讲台,说,今天咱们不讲理论,给大家放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科幻电影。大家一听看电影,都挺高兴。电影放完,教室里只剩三个人,一是星河,一是杨鹏,还有一位趴在桌上睡着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2001太空漫游》。故事应是有误,吴岩当时手头并没有这部电影,他是在后来的一堂课上,从一位前南斯拉夫女留学生那里借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光盘。

19、《祸匣打开之后》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星际战争画卷,严蓬读完后,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宋宜昌。

20、pugss失魂人||monee控魂者

五、英文网名缩写三个字母带翻译

1、heart cool心凉

2、Soft sister软妹

3、飞腾的成员越聚越多,1999年,飞腾科幻创作小组升级为飞腾科幻军团,设立军衔体系,从列兵到元帅,共十五级,类似论坛的用户等级。凡对科幻作出贡献者,按其成就大小,予以晋升。成就包括发表科幻作品的数量、得奖情况、组织科幻活动的次数、参加科幻活动的投入程度,以及在网络和其它场合对科幻的宣传。

4、韩松请孩子们想象:你们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陆续举手回答:“高楼大厦”“卫生干净”“有花草树木”“科技很多”“空气新鲜”“没有打架”“有公共秩序”“美丽整洁”“遵守规则”“积极发言”。韩松讲了《小灵通漫游未来》,那里面描写了未来的学校。讲了《安德的故事》,未来的学校可能是一所军校,因为外星人来了。还讲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以此说明,不管多困难,只要坚持学习,终有一天,我们不仅能救自己,还能救地球,还能救太阳系。但孩子们似乎兴趣不大。

5、AFAP=Asfaraspossible越远越好

6、上了中学,1980年代中期,武侠和言情在校园盛行。男生看金庸,女生追琼瑶。凌晨也看了不少。但打打杀杀卿卿我我,哪比得上科幻精彩。郑文光发表于1979年的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看得她热血沸腾。郑文光是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这部小说讲述三个未经训练的年轻人,意外地被“东方号”飞船带往人马座,“前进号”飞船奉命前往救援的故事。字里行间,有一种昂扬的精神。

7、mylovesheng°|myloveting°

8、这群作者后来被称为“北京帮”。说是“帮”,其实挺松散,没什么帮规,就是一群朋友定期聚会。“帮”的另一含义是,自成体系,形成一个小圈子,外人不太容易融入。也挺正常,朋友之间相处久了,总会形成默契。几个熟人互相玩梗开玩笑,旁人听不懂插不上嘴,难免有被孤立被排斥的感觉。后来,大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聚会时尽量让小圈子的氛围淡一些。

9、天津第一所成立科幻协会的高校是天津大学,筹备过程颇费周折。注册协会须经校团委批准,当然,你也可以悄无声息地成立,但办活动的时候,找场地做宣传都不方便。李奕和安春啸是天津大学科幻协会的发起人,两人找学校谈了很久。1999年春天,天津大学科幻协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天文协会下面,首任会长由天文协会成员担任。从第二届开始,会长职位才移交李奕和安春啸。

10、严蓬那时住平房,在东直门簋街附近。有了电脑,他家成了另一处聚会场所。一堆人挤在电脑前,轮流玩游戏,《三国志》《大富翁2》《毁灭战士》,玩得不亦乐乎。有人等得太久,趴在电脑旁就睡着了。严蓬家附近有一家卤煮店,叫做“居德林”,24小时营业。玩到半夜,肚子饿了,晃晃悠悠出门吃卤煮。有人懒得动,严蓬就跑到出租车司机专爱趴窝的小饭馆,买羊肉串带回来给大家吃。

11、Angela 意为天使,传递消息的人。Angela被形容为美丽,纤细的女人,温柔可人或是有活力但莽撞的女孩。

12、Don&#xt hold勿拥

13、AMAP=Asmuchaspossible越多越好

14、discard。抛弃

15、ATB=AlltheBest最好的。

16、什么是“名”?《说文解字》里的说法是:“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大概意思就是,古时候人们到了晚上互相看不见,想找人就互相叫代号。我估计那会子都是叫显著特征,比如“光头的”“跑得快的”“大充电宝的”等等。ID和名差不多,都是指代一个人。我们平时取个正式的ID都搜肠刮肚想半天,那么那些在赛场叱咤登云职业选手,ID都是怎么来的呢?

17、这一年,科幻在中国大陆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之中。11月3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登《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中央决策十分重要,科学工作者也应自觉抵制、清除精神污染》一文,引用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的讲话:“有些人打着‘科普创作’‘科幻小说’的招牌,贩卖一些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破烂,因为它的影响面宽,我们必须十分注意。1980年,我曾向所谓科幻小说放过炮,认为有些根本不是科学幻想,而是荒诞、离奇,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对广大群众是个严重污染。”

18、1996年,杨平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康柏培训中心,当教员,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位,教它们如何组建局域网如何连接局域网和互联网。培训中心的同事架设了一台文字MUD游戏的服务器,基于《东方故事2》。同事离职后,杨平接手服务器。查看源程序时,他发现一段奇怪的代码,不知道是谁加进去的。《东方故事2》是古代武侠背景的游戏,这段代码描述的却是中科院的场景,中科院的楼房,中科院的操场,中科院的马路。而且,这块区域在游戏中是完全独立的,并未与这个世界的其它任何场景相连。

19、Agony:极大的痛苦。

20、1995年,韩建国在《科幻世界》发表《泪洒鄱阳湖》,抗战背景的穿越小说,获得当年银河奖的一等奖。在自我介绍中,他写道:“常为赶不上前一次科幻大潮而叹息,但愿为中国科幻大潮再起而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