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跟死了没什么区别的说说(100句)
一、活着没意思想死说说
1、为什么不少当时争议很大的文学作品后来能成为经典,一代代流传下去?这是因为离开了它所处时代的是是非非,到了后来的读者和批评家那里,重要的是作品表达了什么,至于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了。
2、巴尔扎克有一些荒诞的小说,也有现实主义的小说,你看他对人物的刻划丝丝入扣,感觉他对笔下人物的刻划像雕刻一样,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极其精确,而且栩栩如生。我对那个记者说,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伟大作家都是唯一的,马尔克斯对时间的处理是唯一的,我还没有读到哪部作品对时间的处理能够和《百年孤独》比肩,所以他们都有自己的唯才能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去阅读的经典作家。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实活着有没有意义并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你自己说了算,你认为你活着有意义那就努力活着做你喜欢的事,你认为没有意义那就随波逐流等死或者自己找个没人的地自杀。
4、对我来说,坐下来写作很重要,这是第一个障碍物,越过去了就是一条新的道路,没越过去只能原地踏步。总是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作家,我说首先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你要坐下来,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我的这个友谊费了很大劲才建立起来,那时候我还年轻,窗外阳光明媚,鸟儿在飞翔,外面说笑声从窗外飘进来,引诱我出去,当时空气也好,不像现在。我很难长时间坐在那里,还是要坚持坐下去,这是我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障碍。
5、面临毕业面临工作 却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浑浑噩噩 明明不甘心安于现状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时候迷茫得难过的想死 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办好 对于未来 对于现在 我却无能为力。
6、我的人生始终是那么的懦弱,我想死,却又不敢,我觉得我的人生真的是卑微到了极点!
7、感谢相遇 感谢你包容这一程
8、等到每晚8:00孩子入睡后,精力旺盛的红叶就开始在“麦粒家庭关怀中心”公益服务平台接听热线,在天南海北的来电中,纾解千家万户的糟心事。“麦粒家庭关怀中心”是一个以婚恋、亲子关系等话题为主,帮助实现和谐家庭关系的咨询平台,每天都有专业咨询师在线工作。在红叶的指导与帮助下,平台根据自闭症家庭的特点,可以为家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关怀。
9、你也可以坦承地、认真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能随便说,它不是一句温暖的话,会伤害人,很伤爸爸妈妈的心,你有要求,可以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平常时,而不是在他刚刚说完这句话时)
10、坐了四十多分钟的公交, 真的好累好困好饿好想呕好想死好难过我。
11、其实这一点倒是比较符合我的价值观的,人总不能是为了自己而活,果真如此的话,那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12、人之所以烦在于有过多的执着,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如钱、如事业、如名声。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放下,便自在,学会放下,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平和。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另外你要
13、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红叶深刻认识到:只有父母的爱才是孩子成长进步的根本力量。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父母与孩子一起长期生活。孩子也能敏锐感受到父母的爱,努力吸收各项技能,哪怕节奏很慢,哪怕片刻停留,但我们与孩子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14、优秀孩子受到挫折:一直以来一帆风顺、受人瞩目的非常优秀的孩子,遇到了一次对他来说比较重大的挫折,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在看我的笑话,我活不下去了。”(对这类孩子,一方面劝说他尊重生命,另一方面要直接了地告诉他“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在意你,你并非是世界的焦点);
15、孩子说“想死”,父母如何应对?
16、而且他们还感受到自己的病给父母带来的痛苦和烦恼,认为既然自己的病没有希望了,那还不如离开这世界,不让父母受到牵累。这部分孩子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爱父母,只是爱得盲目,而且归根到底是他们反复就医之后,认为自己没有康复的希望了。
17、留意孩子所购买的物品,所浏览的网页,是否有可辅助自杀的信息和工具,比如查询“如何自杀痛苦最低”,与网友约定自杀事件,偷偷购买木炭等。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18、吸引关注: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关注,因为每次说完,爸爸妈妈都如临大敌,对他多加关注,如二胎中争宠、爸爸妈妈工作太忙;
19、中国是世界上自杀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5月16日,哈尔滨一年约50岁的男子欲跳楼自杀。救援人员在试图用绳子套住他时,该男子拒绝救援,最后自解皮带坠楼身亡。
20、婆媳关系——最常表现:过分干涉夫妻家庭生活,过度溺爱孩子
二、活着跟死了没什么区别的说说
1、高三学生轻生几乎年年有:
2、有时候突然难过得想死,赶快调整心态,换一个角度去想自己的生活,安然、安然,人反正终有一死的,欲壑难填,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吧。
3、星星有很多 但你眼里只能有我
4、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同你被安排好下一世活在昆虫肉体里,最终还要按昆虫肉体的快感而活,随时被其它鸟类、爬行类所吃掉。
5、所以,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患者来说,他们的痛苦不是源于某几件事,而是大量的、长时间的负性应激的叠加,而且自杀念头早就出现了,只是早期未有真正的行动,也还没有下定决心。
6、可是,很多社会大众、包括不少父母都未能正确、理性、深入地理解青少年、学生群体自杀的现象和原因。他们一边痛心年轻生命的消失,一边指责自杀者没有责任心、辜负家人的养育,心理太脆弱。
7、一旦孩子有过自杀行为,这说明他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已经很多,灾难化思维已经非常严重。无论是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的角度,还是父母应对的角度,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
8、单亲生活——最常表现:生活开销、孩子干预全压在一个人身上,常有陷入绝境之感
9、想死的话来找我,我把你宠死
10、我是在写长篇小说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可能是篇幅长的原因,写作时间也长,笔下的人物与我相处也久,开始感到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声音,这是写作对我的又一次酬谢,我就在他们的声音指引下去写对话,然后发现自己跨过对话的门槛了,先是《在细雨中呼喊》,人物开始出现自己的声音,我有些惊奇,我尊重他们的声音,结果证明我做对了。接着是《活着》,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农民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写作过程让我跨过了更高的门槛。然后是通篇对话的《许三观卖血记》了。
11、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孩子。
12、找点事做吧你要真想死你死的那一瞬间你会明白一切、生活其实很美好。你自己不懂得去追求那些有趣的东西难听点你不懂生命的意义想想那些患了癌症还在顽强做抵抗的人吧、但愿你能懂。
13、因为你觉得没意义,现在死也是死、几十年后死也是死,但不要你认为的人生强加在其他人身上,每个人人生不同经历也不同,选择也不同。
14、身在异乡,感受着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里的难过,感情可谓错杂,生活真是困难,独自面对怎的有种想死的心,再难也要熬过去。
15、是人都有过自杀的念头,有时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找不到新的乐趣。。不过当你想到一件足够吸引你的事就好了,到时候你会对生活充满渴望。比如谈恋爱啊,看动漫打游戏。旅行。如果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做个对社会有害的人吧
16、当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他们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产生比较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较严重的灾难化思维,就有可能产生死的念头,因为他们认为死可以结束这种痛苦。
17、你是我叹息般的人生中 唯一的热望
18、我的意思是谁会说,谁会说你在没有答案的时候找到了答案,如果你死了呢?如果生活就像我们所知的那样,真的只是一场梦呢?
19、我是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20、对自闭症群体的特别关注源于红叶送儿子昭昭进机构后。“在教室干预时,小孩子有情绪不听指令,有的妈妈控制不了会责骂甚至打孩子,打完后俩人又抱在一起哭,他们内心的煎熬我感同身受。我就在家长群里说,我学过心理咨询,有需要可以找我。”
三、活着没意思说说大全
1、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这部分父母也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孩子为什么会用这种不理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满足需求?这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积极引导?
2、我真想死掉算了,这样我再也不需要难过了。
3、第一个障碍物是如何坐下来写作,这个好像很简单,其实不容易。我去过的一些地方,这些年少了,过去多一些,总会有一些学生或者年轻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只有一个字——写,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写就像是人生里的经历,没有经历就构不成你的人生,不去写的话不会拥有你的作品。
4、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问:“我们不是红叶,没有那个条件,怎么办?”
5、有些父母可能不以为意,“孩子就是叛逆,故意说这些话来威胁我们,想让我们满足他们的要求。”
6、当我明白我这辈子不可能永生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但后来我便释然了既然永生无望那便没有东西需要我拼命追求了,于是我慢下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候想玩玩感情就谈场恋爱腻了就结束……
7、我早就在思考生命和世界的意义,也早已得出结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迟早是一把灰尘,普通人赋予生命意义,强迫自己去相信,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和热情去活,比如事业、家庭、爱情。
8、每个家里都有些旁人不为所知的难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更是如此。梳理这12年专业心理咨询经验,红叶为接受咨询的谱系家庭进行了简单画像:前来咨询的人中,女性占95%,男性多为单亲谱系家庭;咨询话题按照前五名的分别是——夫妻关系、孩子的未来、单亲家庭、二胎问题、婆媳关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红叶也大方地做出了回应:
9、第如果孩子已经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父母一定要多留心眼儿,做足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给孩子留下自杀的机会。
10、不能那么想啊,想想你的梦想,你的未来,你的家人,你爱的人,和你一起走过的人,他们为什么就能走下去,自己为什么不能,自己不笨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才能,如果你的才能被认可,那你还会吗?有些事是需要自己的体会,用心去聆听!!
11、这是很多家庭最常见的矛盾,一方长期带孩子,一方工作挣钱,双方都处于高压状态,慢慢地,除了和孩子有关的话题无话可说,深度交流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争吵蓄势待发。
12、活得很累,但是不敢死,夜晚的时间太长了,足够应付难过的情绪,天一亮就又是假装快乐的一天。
13、此外,由红叶指导的“星宝家庭关怀社群”已有200多户家庭加入互助,红叶不仅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社群内和其他家庭交流干预经验,还会定期在群内组织大家分享干预教学,让更多家长学到科学有效的干预。
14、我一九九二年底和张艺谋合作做《活着》电影的时候——这片子是一九九三年拍的——他那时候读了我的一个中篇小说《一九八六年》,他说我的小说里面全是电影画面,当时我并没有觉得我作品里面有那么多的画面,但是一个导演这么说,我就相信了。
15、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想开点,乐观点什么的。但我觉得想死就死呗,要是死亡真的能带来解脱的话。如果你要让你的身体留下来,注定你的灵魂要承受各种苦难,如果你要让灵魂彻底解脱,那么死亡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而已。不过,死之前考虑清楚,你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看完以上话语感觉别扭,说明你的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好好珍惜吧!
16、第父母要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信号。
17、这部分人看到的其实都是表象,并不能理解自杀者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和心理活动。去年世界预防自杀日时,我们写文章谈过这个话题。
18、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重复的生活,你会发现,只会有人问你挣多少钱,却很少有人问你累不累开不开心,生活就是这样,别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
19、2017年4月19日武汉
20、——身体长期透支容易焦虑甚至抑郁,父母第一要保障的就是作息。争取晚上11点上床睡觉,身体好白天才会体力充沛。
四、感觉活着没有意义,很想去死说说
1、我年轻时读过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通篇用对话完成的一部小说,当时就有一个愿望,将来要是有机会,我也要写一部通篇用对话完成的长篇小说,用对话来完成一个短篇小说不算困难,但是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就不容易了,如果能够做到,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对不同风格的小说都有兴趣,都想去尝试一下,有的当时就尝试了,有的作为一个愿望留在心里,将来有机会时再去尝试,这是我年轻时的抱负。
2、病情分析:您好,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是自杀率最高的一种心理疾病,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许多种心理治疗都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指导意见: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分析问题的来源,引导人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引导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强化生活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的行为。
3、姑娘你太可怜了,没人为你难过一下! 有时想死一回重新活过,是不是会好一点。
4、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之路漫长且艰辛。在开始干预的很长时间里,昭昭害怕各种声控玩具、害怕理发、没有语言、没有对视、叫他也没反应,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只能靠红叶跟在身后不停地捡,这一捡就是4年。且昭昭亢奋多动,难以自控,心情一激动就双手乱抓,夫妻俩脸上被抓出的伤痕常常是旧的未去新的又来……
5、对于师建国在文献里说的道理,他们懂不懂?当然懂。现在的孩子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懂得太多。
6、首先要警告的是,一般来说,这些表达很可能造成传达误解。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些话做出一点积极回应。
7、从2003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希望提高大众对自杀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明天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8、很多孩子头两次的自杀行为不十分决绝,也缺乏“经验”,很快就被发现和制止了。
9、总之就是一切工作都是一些负面的,早上可以出门上班,冷风真讨厌、别人和我打招呼,我就只能很费力地回应,真讨厌、上下两个楼梯真讨厌,等着咖啡机冲咖啡的每一秒我都在数,感觉很漫长。
10、生活并非尽如人意,难免会遇到绝望想死的时候。胳膊的伤口有创可贴,心里的伤口只能用血泪去堵。看一段女人绝望到想死的句子,心情也变得非常沉重了。不管天上人间的哀乐,这世界有最美丽的色彩。
11、司汤达把一场勾引写得跟一场战争一样激烈,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别的作家不会这样去处理,但是伟大的作家都是这样处理。所以我们读到过的伟大的文学篇章,都是作家跨过了很大的障碍以后出来的。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最后自杀时候的描写,可以说是文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托尔斯泰即使简单地写下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杀情景也可以,因为叙述已经来到了结尾,前面的几百页已经无与伦比,最后弱一些也可以接受,但是托尔斯泰不会那么做,如果他那么做了,也不会写出前面几百页的精彩,所以他在结尾的时候把安娜·卡列尼娜人生最后时刻的点点滴滴都描写出来了,绝不回避任何一个细节,而且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是极其精确有力。
12、要探讨活着的意义,要分析人站在死亡边缘时的状态,死和生,如何站边,各自的理由。生和死理由千百种,也有不得不去往一处的身不由己。
13、现在唯一的感觉就是想死。但愿明天重新开始吧。但愿。我不想这样了 好难过。
14、当然,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一种责任,比如赡养父母,养育儿女,在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的前提下,我们要尽可能的为自己而活。
15、去年9月,武汉一名14岁男孩因违反学校规定,母亲对这男孩狂扇几个耳光后离开,男孩转身从教学楼上跳下
16、而且父母要尽量避免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简单粗暴的、情感忽视的、否定多鼓励少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定要摒弃!
17、在对他们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时,尤其是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能触及他们的内隐记忆层面时,我们发现他们自杀的原因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肤浅,更加不能归因于“脆弱”“自私”。
18、他像一棵树 想飞却生了根
19、对自杀行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应该是一级预防。也就是父母掌握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懂得科学的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尤其是引导孩子塑造出越挫越勇的性格和“高逆商”,那孩子这一生基本上都不会出现自杀念头,而且受益无穷!
20、人和世间万物一样成长死亡,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不要和命运神佛扯上关系。
五、突然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有种想死的感觉说说
1、至于九十年代写作的变化,《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什么在今天如此受欢迎?昨天张清华还高谈阔论分析了一堆理由,听完我就忘了,没记住,昨天状态不好。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感觉是这样,我当时写《活着》,有些人把《在细雨中呼喊》视为我写作风格的转变之作。是,它是已经转变了,因为它是长篇小说了。但是真正的转变还是从《活着》开始的,什么原因?就是换成了一个农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只能用一种最朴素的语言。
2、点击可浏览,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心理”
3、干预日常的焦虑,这其中有你的身影吗?
4、我始终无法了断自己的人生,我想死却不敢,我觉得我人生到处都是一片迷茫!
5、来自浙江的红叶是3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即将大学毕业,老二上小学,老三昭昭刚满6岁。“人生无常”4个字在红叶身上体现得再淋漓尽致不过了。
6、我知道灯不会在任何时候为我开
7、你好:你是生活在一个只有钱能解决的问题的世界里,过多钱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关爱,而你的生活里得到的东西太容易了,才会让你产生现在的这种情况。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让你产生了自闭症。建议你多跟你的朋友和你的家人交流,把你心里想说的都说出来,你要告诉他们,你需要的爱,不是钱,多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如果这种自我调节一段时间还没有得到改善,建议你到医院进行治疗,也许会快点。祝早日康复!。
8、扫码加入“晴日知识课堂”
9、总的来说我对于世界,没感觉,没情绪,别人如何和我无关,我如何也和别人无关,世界多我少我其实都没啥,我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人,生活的快乐或者说愉悦,我感受到不到,生活的悲伤难过我现在也感受不到,我对生命唯一的感觉就是,没意思,所以其实抑郁症不是说伤心难过,最可怕的是没意思。
10、这些青少年从小到大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不当教育。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愤怒、悲伤、痛苦,还有相应的扭曲的认知。有些患者内心深处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11、心里难受都不能哭啊!难过我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生,想想就想哭.想着想着就想死。我感觉心里堵的慌有种透不过来气的感觉。
1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或者过去时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比如鲁迅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怀着一颗空白之心去阅读,而阅读当代作品的时候很难怀有这样的空白之心。你有你的经验,你会觉得这部作品写得不符合你的生活经验,中国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每个地方的风俗和文化也有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以后,年龄不一样以后,经验也会不一样,这会导致带着过多的自己的经验去阅读一部作品,对这部作品的判断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反过来带着空白之心去阅读,就会获得很多。阅读最终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丰富自己,变化自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原地踏步,始终如此,没有变化。
13、10年前,红叶辞去令人艳羡的工作,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自以为功成身退,从此享受岁月静好。但命运没有放过她,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且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的昭昭出生了,从此,她有了新的战场和敌人,比当年竞争激烈的职场更忙碌、更有斗志了。
14、如何面对批评?这是作家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我从《兄弟》到《第七天》,被人铺天盖地地批评了两轮,批评对我已经连雨点都不是了,没有什么作用了。但是有时候我对批评会有反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批评?尤其从《兄弟》开始,只要我出版一本新书,就会有猛烈的批评光临。刚开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某种动机,后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虽然批评我的文章中百分之九十都是胡扯,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赞扬我的文章里胡扯的比例不比这个低。同样都是胡扯,为什么赞扬你就觉得不错,批评你就不能接受?
15、家长态度:家长的责骂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感情,大人打孩子骂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气急败坏、没有找到有效的教育办法时的情绪发泄,并不是为了惩戒孩子。孩子流着泪屈服,他的想法无法顺利表达,心里压抑和委屈,所以孩子想离开你,用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需要家长认识到根源,并从自身改变,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16、所以,国内自杀率整体下降,并不代表每个年龄层、每个群体的都下降。有的甚至可能呈上升趋势,最令人担忧的就是青少年、年轻群体。
17、然后写第二篇,里面好像有故事了。再写第三篇,不仅有故事,还有人物了,很幸运这第三篇发表了。
18、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明白自杀是怎么回事,如果这个念头被他反复加强,根植在心里了,一旦他遇到挫折而崩溃,就可能真的走这条路。
19、二胎问题——最常表现:爱要怎么分配才不会伤害任何一个孩子,如何教他们互爱互助
20、但我最近查阅文献发现,不单只普通老百姓,甚至部分心理学、精神医学的权威专家也对青少年、学生的自杀行为了解得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误解。而这很可能会对曾尝试自杀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