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的说说(100句)
一、宝宝逗了父母的说说
1、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100个人”的那一天。
2、犹如模特儿的走姿,给人以强化其肢体的美感。大幅度的两手摆动洁净利落,具有鲜明节奏感的脚步,给人以充满生机体态轻盈之感。总之,走姿千姿百态,没有牢固模式,或矫健轻盈,或精神奋起,或庄重优雅。只要与社交场所协调并体现自己个性的法式,那就是美的。
3、我:真的不吃吗?你不吃我就给晓晓吃了哦!
4、禁止未成年人喝酒几乎是国际惯例,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法定饮酒年龄都不低于18周岁。
5、这句话一方面说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大家对他并没有恶意;一方面也说给亲友听,让亲友明白孩子不喜欢大家用这种方式对他,换一种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够接受。说这话的时候不能带情绪,不能有指责的口气,开明的亲友听到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一般能理解孩子为何会愤怒,至少能意识到家长不喜欢别人这么逗他的孩子,大多数人会识趣的打住。
6、这对孩子是种不尊重,甚至是对孩子生命的威胁,不要轻易让他人用大人们觉得有趣的方式逗孩子。
7、网友“静静妈”称,有亲戚用筷子蘸酒给自己1岁的孩子喝,导致孩子剧烈咳嗽。
8、这些情形让大人得到了快乐,但他们的快乐却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虽然大人的这些举动并无恶意,他们大多数只是为了想跟孩子开开玩笑,通过让孩子去做一些不适合的行为或逗弄孩子,当孩子天真地照着做后让大人发笑。虽然是营造了气氛,但孩子却受到了伤害。因为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不能分辨哪些是玩笑哪些是真的,大人的戏弄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9、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10、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11、如果亲友们还是不知趣,继续逗孩子,那么家长要果断地对亲友们说“不”: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孩子才逗他,不过这种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换种方式和孩子交流,谢谢。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一会,先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后再跟亲友沟通。只要家长得体的处理,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孩子又不会得罪亲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得罪亲友,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12、那么,家长在孩子被“逗”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13、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
14、父母就是孩子生存下去本能会选择的依靠,当听到“我们不喜欢你了”“我们再生个弟弟妹妹”“你是我们捡来的”这样的话,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恐惧,而缺乏安全感。
15、我们演示的时候,晓晓看得非常认真,眼里有泪光闪烁。接下来,我邀请晓晓一起演练,我扮演姨妈,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练过程中,她居然咯咯的笑了,反复要玩“这个游戏”,我知道她已经相信姨妈是骗她的,并觉得这种“逗”很可笑,她对这个事释怀了。
16、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
17、想要一本治疗熊孩子不听话的书,就是那种不能打很大还不听话的熊孩子。
18、然后,亲戚们逗他,让他拿玩具和站在旁边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说:不行!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说,我不喜欢和弟弟一起玩。我说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没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会拿。他就说:同意我也不拿给他玩!
19、后来郭德纲要把奖杯给安吉时,何炅提醒到这应该让爸爸沙溢来颁发,郭德纲一边把奖杯给沙溢一边说:“我以为是亲爸爸给发的,”紧接着又对安吉说:“这个也叫爸爸啊!”
20、下面这位妈妈就为这个问题而困惑:
二、逗孩子的说说
1、今天心情有点糟,老是想的很多,孩子也不听话,未来有点迷茫。
2、我们演示的时候,晓晓看得非常认真,眼里有泪光闪烁。接下来,我邀请晓晓一起演练,我扮演姨妈,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练过程中,她居然咯咯地笑了,反复要玩这个“游戏”,我知道她已经相信姨妈是骗她的,并觉得这种“逗”很可笑,她对这个事释怀了。
3、孩子始终不是活在真空中,总是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家长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这就是好事。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是生动的一课吗?
4、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5、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
6、代收派理由:“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实在无法拒绝的热情,麻麻们可以先接过别人的食物,然后直接装入口袋(如果食物是包装好的)并且说“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这样可以优雅地将食物带回家再作决定,挑选宝宝可以吃的吃,宝宝不能吃的就直接自己吃了,或者其他家人吃了。
7、和宝宝做眼神的交流努力使宝宝接触到你的目光。特别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宝宝的眼睛和妈妈的脸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0厘米,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最能看清楚东西的距离。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应该微笑并专注地看着他,这样会让宝宝感到非常快乐。许多父母喜欢逗弄婴儿,但是在逗弄孩子时要得法,否则会有许多隐患。
8、有人逗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9、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10、这时有亲戚说,你这么小气,我们不和你玩了!
11、我:那是因为弟弟太小,不会照顾自己。
12、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
13、最近有两个同学小Q和小M来家里作客,席间小Q的3岁儿子在啃着美味的鸡腿,小M看见小孩吃东西的憨相觉得很可爱,逗弄孩子说:“你吃东西的样子很丑哦!”孩子一脸憋屈的样子要哭了。小Q说不要这样逗孩子,很危险。她随后给我们讲了她邻居孩子的故事,真的给我们这些当家长的敲响了警钟!
14、精选喂养知识、育儿心得、还有各种活动等您来参与。你所关注的也是我们关注的~~~
15、如何拒绝——强摸、强抱、强吻、索吻
16、我们大多数时候开孩子的玩笑,都抱着一种希望孩子的反应与自身期望相符合的心态,而期望又是什么呢?
17、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原因妈妈已经说到了,孩子也说出来了——不喜欢别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别人逗他的时候是不真诚、不尊重他的,这让他反感。
18、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一个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首先是孩子爸爸指着他的一位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孩子不吭声。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19、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20、我们非常欣赏你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三、宝宝真逗的说说
1、以这个案例为例,我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逗”孩子的实质、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不仅抛高高需要禁止,亲吻也需警惕。
3、孩子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愤怒又着急,愤怒的是那个阿姨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不知道如何辩解。对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
4、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5、儿童生长发育未完全的状态下,身体各部分及内脏,尤其消化系统,都非常脆弱,喝酒对身体伤害很大。
6、亲友逗孩子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事情,亲友们往往是出于喜爱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不当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负面影响,有的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有的家长暂时未意识到。那么,逗孩子不当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负面影响呢?在遭遇尴尬情境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7、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8、我:踢你爸爸一脚,我带你去游乐场玩。
9、我:可是你不想去游乐场玩吗?
10、经诊断,孩子的左侧眼眶上壁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11、(支招)幼教专家建议:大人逗孩子,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大人并没有恶意,或者是因为喜欢孩子;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12、如果一个成年人递给另一位成年人一个冰淇淋,在对方没来得及接过时又嬉皮笑脸地反悔,等着看对方着急。
13、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释,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14、➤网友终于对《流浪地球》下手了!高手在民间!
15、直接说吧。“哎哟,这样子跟宝宝玩,太危险了!Blablablabla(可能造成的影响)”。
16、这样的父母或许本身就对“逗”的害处了解得不够多,甚至自身也参与其中。
17、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他们把大人的话都当真,听到不好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比如“妈妈不要你了”,“爸爸不回家了”,“奶奶只爱妹妹”等话语,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恐惧、无助、愤怒,他们失去了安全感,甚至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安,比如伤害自己或别人。孩子变得不信任成人孩子出生后,他们没有“欺骗”或“虚假”的概念,当他们听到大人要求分享就做出慷概或不舍的举动,他们从没想到大人的行为是为了取乐,大人的戏弄会让他们感觉到被欺骗、被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敢相信别人,对周围的人也充满提防,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18、及时阻止对方的戏弄行为无论是谁,如果他们在戏弄孩子时,父母一定要及时阻止,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甚至帮腔伤害,当孩子受到这类伤害时,父母一定要站出来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世界的信任感。礼貌告诉对方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行为爸妈可以不斥责对方,而是跟孩子说“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难过了是不是?”一方面让孩子知道大家并没有恶意,另一方面还顺便告诉别人,孩子不喜欢这样的逗弄方式,识趣的大人一定会及时转移话题。
19、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20、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四、逗孩子的句子说说心情
1、~~~~~~~~~~~~~~~~~~~~~~~~~~~~~~~
2、攀枝花的王爸爸带着2岁的儿子去朋友家玩,朋友相聚,推杯换盏不亦乐乎,没多久,王爸爸就喝醉睡觉去了。
3、婉约派理由:“自家宝宝还小不适合吃或者宝宝是刚吃好饭出来的或者宝宝现在还小,我们还没有让他吃这些零食呢。”说这些话之前,最好先代宝宝先谢谢人家的好意,然后用温和的口气告知,多数情况下其他家长也是了解和认可的哦!
4、我们向您推荐好的育儿知识读物,您一定有收获的,孩子也会受益。
5、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
6、终于可以歇会儿了,养儿方知父母的辛劳,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想念家中年迈的父母……我不愿熬夜,父母给的生命,珍惜生命是最基本的回报。想念一个人倒头就睡的日子。2018年的第一天,在这,此时此刻想念父母家人,想念家人,想念你……想念怀念,真想回到过去,无忧无虑,父母再怎么骂,还是依然心疼你,你再怎么发脾气,他们依然关心你。如果可以回到小时候该多好如果可以我一辈子不要长大不要懂事、那样的话父母就还在!每天在都想念天国的你们、好想好想……终于回到我这温暖的家,有大概5个月没见的父母,很想念。舒服!
7、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
8、1347709314413554068220
9、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10、我说:你不喜欢别人拿你的玩具?
11、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了是不是?
12、从语言学的发声原理来说,爸爸妈妈这两个词,属于双唇音,记得吧,喊爸爸妈妈时,只需上下唇开合,同时气流通过声带使它振动,发声。因此双唇音是最最容易发的音人类的一切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语言也不利外。还有专家研究得出个估计,说人类应该是先学会说爸爸这个词。因为爸的声母音标(p)比妈这个字的声母音标(m)更容易发,(p)是个辅音,(m)是鼻音,辅音通常发音时要容易。这些是老师教给我的。语言是会发展演变的,而且也有例外。韩语中的妈妈的发音会不一样是有它自身的演变结果的。这里只是说各国语言中爸妈的发音相似。
13、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分享、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14、孩子在吃零食,客人说“好像很香哦,给我吃一点吧!”,当孩子伸着小手将零食递给对方时,对方说“你这么大方我就不吃了”。孩子疑惑不解。
15、根据《生命时报》统计,让孩子尝试喝酒或吸烟以1%名列榜首。
16、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17、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孩子才逗他,不过这种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换种方式和孩子交流,谢谢。
18、或是对正在热恋的情侣其中一人说,他/她不要你了,他们必定不会像孩子一样相信,得不到反馈的逗弄就变得“无趣”。
19、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
20、我:叫我阿姨,我给你吃糖。
五、逗宝宝的说说心情短语
1、去年,在一列由成都开往温州的火车上,列车员发现一个4岁的男孩一个人站在车厢连接处,手夹着香烟吞云吐雾。
2、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
3、剩下的几个朋友逗着孩子喝酒,结果,喝了2两酒的孩子昏睡不醒,两天后因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4、一天五节课,只有晚上这节课最好玩了,这些孩子真的是要多不听话就有多不听话,要多皮就有多皮。
5、很多“逗孩子”的人认为孩子年龄小,所以不懂好坏,更不会受伤。
6、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跟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现出愤怒或悲伤等抗拒行为时,爸妈要成为孩子的支持者,“他们这样做你肯定很难受!”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孩子会感觉到温暖,他们会感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由于戏弄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因为父母的理解而减少。鼓励孩子勇敢说“不”父母平时可以告诉孩子,当别人不恰当的言行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时,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对方停止这样的戏弄。当孩子不配合时,大人也会自讨没趣从而不再继续。
7、过年少不了走亲戚,家里的宝宝是长辈亲戚们的“最爱”,大家都争相来跟宝宝“玩”。可万一遇上熊亲戚,可没那么好受。。。
8、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9、其实如果过几分钟他还是愿意跟别人玩,我觉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围着他逗呢。换成是我,我也很烦,但是打人还是不对的。我告诉他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小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
10、xx,你是不喜欢大家这样逗你是吗?
11、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引起他的注意之后,爸妈嘴里边说追、追、追边忽快忽慢地朝宝宝的方向爬过去
12、周末的单位除了有鸟叫,还有各种……孩子叫要放寒假了,孩子们又要没人管了。
13、不过是逗来逗去,孩子最后“哇”的那一下哭声最能让一桌子大人笑出声来,不过是看到孩子生气、着急、摔倒、不知所措等表现而感到好笑不已,美曰其名“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可爱”。
14、孩子迟早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地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地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更是生动的一课吗?
15、据《生命时报》发布的一则名为“你最讨厌的逗小孩方式”统计,“你妈不要你了”以3%位列第二。
16、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爸爸的朋友则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给你。
17、幸福海文化传播专注于以促进幸福家庭关系为主体的文化传播工作。幸福海为父母们提供优质实用的学习课程《智慧父母》《领袖父母》《亲密花园》等,支持无数家庭走出关系的困惑,获得更大的家庭和谐、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8、可能是碍于面子,妈妈接下来的处理在孩子看来是替别人解释,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愤怒,和妈妈杠上了。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19、首先是孩子爸爸指着他的一位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20、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