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的信仰说说(100句)
一、藏族信仰说说
1、从藏文史书、神话传说等看,有种复杂而有趣的现象,有着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牦牛系列,两种牦牛形象:一种是以白牦牛为主的神的形象,并在藏族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种是以黑牦牛为主的魔的形象,它没有白牦牛那么引人注目,但它很可能早于神牛的形象出现,至少是同时出现,而且有着活跃强大的生命力。另外,甘、青部分藏区还流传着“什巴达义”(创世歌),说什巴宰牛时,将牛头放高处,就有了山峰;牛皮铺地下,就有了大地,牛尾放山阴,就有了森林,等等。综合上述材料和这首长歌考察,牦牛作为藏人的动物崇拜较为合适,尚没有上升到图腾崇拜。
2、正如杨培老人片中所讲:最重要的是心!
3、两个年轻人达瓦扎西(17岁)和手有残疾的仁青旺佳(18岁)向往着外面精彩的世界,也要加入队伍。
4、说到主义,自然不能绕开一个世纪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巧的是,《新青年》杂志1915年创刊,今年整整100周年;100年过去了,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貌似仍在继续;不过那时候是在杂志,而今天是在微博)。胡适之先生觉得应当解决问题,而非空谈主义;李大钊先生则觉得,“问题”与“主义”并不能完完全全的分离。
5、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藏族人面对苦难的从容和幽默,对生活和他人的感恩。
6、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当中能用到的太少太少,相反,大学里的各种社会实践,却犹如一场预备战一样深入人心。不管是个人魅力,还是团队协作,首先我们得学会做人,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不然,你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个笑话。
7、锡伯族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9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8、休息时,尼玛扎堆说:“扎扎头疼,不能磕就不磕了”,可是妈妈说:“没事,磕吧,磕头长见识。”扎扎也乖乖的点头,好的。
9、去左贡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对骑行的父子,孩子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不知道他们的行程是从哪里开始的,但这样的路况,翻山越岭的骑到这里也是不容易,许是爸爸想要锻炼孩子的毅力,而小朋友也是争气,慢慢的在前面骑着,挺胸看着前方的路,感觉小小的身体却毫无一丝畏惧。
10、边次可能想要去国外吧。就总觉得国内已经去得差不多了,一直有听说国外的生活方式和西藏一样,节奏很慢,风土人情也不一样,所以就特别想去国外。非要说哪里的话,最想去非洲。一说非洲就觉得他们过得好苦,也很简单,但这种简单的生活让我更向往。
11、主义要不要坚持,当然要。因为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主义,会有不同的做法。无问题,则主义必然沦为空谈;无主义,则问题的解决无方向。政党、政策所谓“左”与“右”,说白了,让对有钱有权的人更有利,还是长远看,对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更有利。如此而已。
12、从研究者的田野调查来看,在一些藏族地区仍然存在着水崇拜的现象。如四川白马藏区的藏民认为河里、湖里、水塘里都有“水神”,因此每年的藏历年初一要举行“祈水”或“供水”仪式:“藏历年的大年初一凌晨鸡叫时,在各家各户的门前,都要点燃一堆柴火来敬水神,以祈求来年农猎丰收。然后再到河里(附近如果没有河,则到井里、湖里或水塘里)取水,把取来的水洒在屋子之中,谓之洒新水,有的在洒新水时,还要唱《洒水歌》。”川西北牧区的藏族牧民同样认为江河之中都有神灵,因此他们也举行祭水仪式,把祈祷文写在布条上(有的是事先由巫师印在布条上的),然后用绳子将其系好,拉在大河、小河上,以求神灵佑护。
13、一名有信仰青年的人生感受
14、Q带队见到了那么多人,你有觉得他们的生活和你的生活存在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15、同样的道理,因为这个“主义”的看似遥远,它就是“谎言”且永远不可实现吗?这样的理解,同样肤浅。大学读书时,哲学系的同学喜欢讨论关于“终极关怀”这样的话题。既是“终极”,而且“关怀”,则必然漫长且遥远。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但总有光明在前方,因其修远而放弃,是短视者、短志者的见识和所为。
16、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17、场景三:屠夫江措旺堆累的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最小的扎扎(扎西措姆)小姑娘从队伍的最后磕着头经过他身边,用稚嫩的声音鼓励:加油。
18、Q听说藏族人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能跟我们说说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19、其实,尼玛扎堆并没有回答仁青晋美的困惑,但是我觉得他说出了两个幸福密码:一是一心一意的朝圣,二是始终心念众生的平安幸福,可能一下子就化解了好多原来的问题,让问题不是问题了,岂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方式?
20、其实,许多这些青年感念的背后,还有着这样的认知逻辑:中国,不能够犯颠覆性错误;有着14亿人口、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也经不起这样的颠覆性错误。期盼着别的国家、别的政府,真诚地让中国人过上好生活,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不仅不现实,而且很幼稚。
二、藏族人的信仰说说
1、念青唐拉有许多名字或尊称,或叫唐拉雅秀等,它在空旷的藏北高原,是藏区家喻户晓的大年神,它被看作是财宝之神,是360个山神——山峰之主,他有三种身相,一般情况下是着白衣骑白马,右手扬马鞭,左手持短剑的白人;显现怒相时,头戴精玉铠甲,缠黑熊皮,佩铁剑,水晶长矛。
2、我是在旅行吗?也许是的。没有行囊,没有目的,我孤独的走在路上,看不见我将要去的地方,记不得我已经去过的地方。我就想是一只草原中被牧童遗忘的羊,只能昏昏沉沉地沿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前进。
3、冈仁波齐!满满的感动!信仰的力量!淳朴的藏族人!
4、带着长刺的蝎子,细腰的蚂蚁,金色的青蛙,松蕊石色的蝌蚪,贻贝一样白的蝴蝶,这些就是他们的眷属。这段诗中又肯定龙王住在所有的河流中,此时的龙神的形象,既不仅仅是蛇、蛙、螃蟹,也不仅仅是鱼、蝌蚪诸物,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以随时附身或者变为蛇、蛙、鱼、蟹的精灵,并且无时无处不在。
5、对洗脚的问题我也曾经介怀过,但一个纪录片改变了我。那其中一个镜头我永生难忘:几个藏族妇女在结冰的河面上凿冰窟窿取水,就在冰面上洗衣服。我不知道在如此的生存条件下,哪个内地人会想天天洗脚,甚至洗澡?脚干净与否没那么重要,心灵的纯净才真正是一个人的脸面。
6、场景九:可是拖拉机坏了怎么办?男人们拉着车斗吧!到拉萨还有一百多公里。我以为就是这样了,男人拉车到拉萨,女人孩子们磕头。但是,没有!
7、从泸定出来以后,就渐渐的有进藏的感觉了。随着海拔慢慢升高,天空也变得很低,路边的建筑开始有藏族的特色,到处都扬着经幡。翻山的路很难走,很费神,每三四个小时就得换一个人开车。我们在这里停停走走,到海拔3000米的时候,气温开始变低,4000米已经开始冷的发抖,我穿了一个厚卫衣一件棉麻外套,根本挡不住这里的大风。
8、我是那匹野马,你又怎么舍得施舍我一个草原。
9、麋鹿、野马如果狂妄,冈底斯雪会把你吞没。
10、土族、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30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11、麋鹿野马在游荡,游荡到香波拉山前。
12、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13、景颇族、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14、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好象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的小白羊。
15、洛桑最想去的还是西藏,最想去各个藏区,四川青海甘肃,有佛教的地方就会想去,因为有寺庙就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16、东乡族、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6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7、林彪斯人已逝,自有党史国史定论,但这句话,却是简洁而明了的。
18、因为佛说的话都是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来证明的层次分明步步可证是真是假您自己真正根据佛经上教导的实行就知道并不是要教人莫名其妙的相信什么佛陀说:“汝应自努力,如来唯老师。”谁做谁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南无阿弥陀佛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19、不同分支使用的语言体系
20、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还是那句在微博上已发出去的话:“你有你的幻灭,我有我的信仰”,“你看不见我的努力,但我知道我的脚步从未停息;你嘲笑我的梦想和现在,我用奋斗创造自己的未来——你好,青年”。
三、藏族信仰句子
1、那高亢嘹亮的藏歌,歌里有白云,有雄鹰。歌声是那样的坦然、纯洁,不掺杂任何的修饰,像瀑布,狂野地奔涌而下,任它飘向雪山、草原、海子.....
2、傣族、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6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3、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4、西藏,传说神仙居住的极乐世界,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5、回头看看我们开过的路,虽然俗,但真的想对那些开路的军人和工人们说声感谢,因为这条路,很多村庄有机会接触到现代的设施,接触到外来的信息,也因为这条路,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西藏,了解以往觉得神秘莫测的拉萨,而为了这条路的开辟,多少军人为此献上的生命。
6、就这样,放走了肇事者。没有争吵,没有责任认定过程,救人要紧,走吧!就是如此的宽容大度!
7、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8、藏族人|藏传佛教|青藏文化|声音杂志·大话西藏
9、撒拉族、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10、路线:定好路线,每一天走多少路,晚上在哪里落脚。我们前期走得慢,一天大概300公里,后面赶路一天500公里左右,还是有些累的,一定要计划好行车,不要疲惫驾驶,提前查好落脚地,一定要有安全的住处。可以不用提前把酒店都订好,提前一两天订也是可以的。
11、关于箭神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12、⊙上阿里三围的意思是:“湖泊围的芒域;崖石围的古格;雪山围的普兰”。由于历史的变革,其今天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阿里西部沿线地区。
13、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蓝天,白云,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异地风情。
14、门巴族、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15、看来,这四大圣湖真和女性有着不解之缘,因此藏族认为这些湖泊不仅具有生育功能,而且能使人类繁衍、万物生长,是生命之源。难怪直到现在,每逢藏历十五日,那些不生育的年轻妇女都要到湖边转湖祈祷,求其恩赐,生个龙子、龙女呢。
16、一说起藏族的龙神,一般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和汉族的龙信仰联系起来,有的甚至认为藏文中的龙便是汉文的“龙”,其实不然。汉文中的龙是有具体形体的,有鳞及须、五爪,可以兴云致雨。而藏文典籍中记载的龙所指较为模糊,仿佛泛指地下的,尤其是水中的动物,诸如鱼、蛙、蝌蚪、蛇等。藏族的龙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神,有精灵性质。
17、你在躲避什么你在挽留什么你想取悦谁呢你曾经下跪这冷漠的世界何曾将你善待所以你厌恶危险坠入厄运深渊输掉一切
18、而这些,也和稻草人领队的真实、快乐、积极、温暖,不谋而合。对于家乡的一切,他们都乐于分享,在每一次的带队中都在认真地向我们展示。就是在这样的分享中,人与人,人与目的地相互连接,这也是稻草人一直都在做的,无论是队员与队员,队员与领队,队员与当地人,在领队这个群体搭建的桥梁下,带着大家看见一个真实而多彩的世界。』
19、佤族、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42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20、投稿239924381@qq.com
四、关于藏民信仰的句子
1、场景七:到达林芝附近,初春,大水冲过路面,形成一个大水洼,雪山的雪水啊!寒冷刺骨!一行人略作迟疑,脱去外衣,义无反顾的匍匐的冲入水洼,水花四溅,包括扎扎小姑娘。
2、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3、年神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年神。年神可分为黑年神和白年神两大类。这种划分显然是后期的社会需要,将居于天者称为白,居于地者称为黑,于是便有了日、月、星、云、虹等白年神和山、崖岩、林、海、水等黑年神,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自然崇拜物。
4、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5、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这件事情的发展走向却着实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事实上,《大话西藏》以往的节目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故事和正能量,这就是藏族人的生死观,相信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很多人有所顿悟,藏族人对“死亡”和“新生”的理解,能使人坦然面对死亡,不但临终者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受任何精神折磨,而且逝者的亲人也不象其他地方一样,显得那么悲戚、那么沉痛。藏族人对生死的独到理解、诠释,也是形成藏民族各种民俗文化的核心——那就是乐观天性的根源,这种理念使得藏族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注重适应,而并非斗争。
6、我们走的是川藏线,从西安出发,第一站计划到达雅安。途中遇到了一些小状况,一直到傍晚我们才到达目的地,吃了来四川必吃的火锅,晚上早早歇下了。7月的四川还是很热,跟西安的天气差不多,但因为有水,更加湿润一些。川藏南线相比北线路况更复杂一些,很多行程都在翻山,开车的新手不建议走这条路哦~
7、Q那你觉得造成这些差异是为什么呢?
8、水、神湖崇拜和龙神
9、回向三位车祸中逝世的同胞
10、比如,最近奥运季的特别企划——
11、很多人在疑问,你们藏族人没日没夜的念经,天天叫嚷着以善为乐,可你们从中得了些什么?想必,不用我多说,这件事情中就有答案,因为信仰深植于每个藏族人的内心,慈悲和良善渗透在藏族人的世界观中,这种慈悲良善的背后,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高度忠诚,反观那些苦苦寻找所谓信仰的人,之所以他们在精神上无依无靠,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一直在变,于是他们在孤独中睡去,从孤独中醒来,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可他们并不知道,是他们背弃信仰在先。
12、白族、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93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13、当然,藏区那么大,各地都有自己崇拜的山神,如安多地区有阿尼玛卿山神、年保页什则山神,四川嘉绒藏区有墨尔多山神等。
14、墨尔多山神从喜马拉雅山区夺魁归来,一位赴会迟到的西方山神内心不服,跟踪追至大渡河边,要与墨尔多比试功力。想来这位西方山神也是功夫了得,不然不敢叫做达尔基。在藏语里,藏语里是金刚不坏之身之意。
15、夏尔巴人(Sherpa),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主要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外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语言为夏尔巴语,但无文字,使用藏语文,人口约4万人,中国西藏境内仅有约1200人。关于夏尔巴人的起源问题,说法不有的说是在成吉思汗时代,位于四川甘孜的一支部队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西藏嘎尔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夏尔巴。
16、水族、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17、(6)挖蒲公英的都看看吧!朋友圈都炸开锅了……
18、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9、藏族里真正的帅哥,必须要个子很高,脸上没有毛的话,是不算帅的!我们这边有句话,男人的脸上除了杂草,什么都要长。
20、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五、西藏信仰说说
1、前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朝圣的路上,很好看的一部纪录片,喜欢藏族人的淳朴和执着每一个宗教信仰的坚持,都是对灵魂的洗礼, 而那份坚持真的可以感动一切万物生灵 。
2、在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绕,转经筒是要顺时针转;不要摸别人的头,摸头是比较神圣的礼仪,只有活佛、高僧才能施摸头礼;当藏族人给你递送物品的时候,要双手接过;藏族人是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的,有些地方也不吃鱼肉,因此不要强劝他们食用;印有藏文的纸,不能用来擦手和擦东西;在牧民家里,男女是要分开做的,男的男左女右,不能乱作和混着坐;当藏族家里有人生病或者妇女生育的时候,是禁止其他人进入的,这是他们都会在门口做一个标志,生一堆火或者插上树枝或者贴红布条。
3、总耗时6天到达拉萨。因为我的假期比较短,所以爸爸和各位叔叔为了迁就我,不断在赶路,本来可以走10天的行程被压缩到了6天,在这里跟各位叔叔还有我爸爸说声感谢!
4、揭露更多你不知道的内幕与真相!就来第一真相!这里面啥都有,你懂的!
5、上周面试了几个应届的毕业生,言谈举止间充满了自信和丰富的想象力,我喜欢这种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感觉,但是这些孩子始终会在复试的环节被刷掉,原因也很简单,眼高手低,校园书生气太重……
6、林彪被邀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许多人都准备记录,林彪只说了一句:"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讲完了。"
7、仡佬族、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5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8、ཨོཾ་མ་ཎི་པདྨེ་ཧཱུྃ།
9、墨尔多山位于大小金河之间,南北走向,在马尔康、丹巴、大金、小金等县境内伸展,连绵数百公里,山势险峻,景色秀丽。墨尔多山最早被当地的藏族先民奉为神山,苯教在此流行后,又被苯教徒奉为圣地,相传8世纪中叶,西藏大译师白若杂那(藏族,西藏尼木人)被流放到嘉绒地区,当时就住在墨尔多山上修行传教,这又为墨尔多山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佛教的信徒们于是又把墨尔多山尊为佛教的圣地。这样墨尔多山就成了各宗教派别都信奉的神山了。
10、⊙地理位置上,卫藏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区内藏北、藏南以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大断裂带为界。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约4000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是孕育藏文明的摇篮。由于卫藏地区宗教盛行,前藏有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后藏有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等诸多主要寺庙,一向都是藏区宗教的中心,因此被称为法域卫藏。
11、场景四:孕妇次仁曲珍晚上临产在即,众人不慌不忙,镇静送往左贡县医院,顺利产下最小演员丁孜登达,永远幸福,长命百岁的寓意。自然分娩,有迎接小生命的发自内心的幸福,但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完之后,继续登程,也不需坐月子。
12、采访的内容很质朴,一是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藏语并非普通话,讲述的语言并不华丽,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很质朴的人,做的远远比说得更多,相信在队上见过他们的小伙伴会感同身受。
13、扎西措姆(9岁)和他的父母仁青晋美、姆曲,因为去年盖房子出事故死了两个人,巨额赔偿使家中负债累累,也想去朝圣;
14、2013年夏,我随针灸师父杨真海在青海藏区义诊半月余,2014年初蛇马年交替之际,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和贵南县共生活一个半月,教学,行医,学藏语,住在寺院。藏历新年期间,多次到藏民家中做客,对藏文化、风俗和礼仪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我感受到藏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他们很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表现的是那么自然;在藏族人身上,我看到了英国人的优雅和高贵,德国人的内敛、简单、直接、谦逊。
15、洛桑有啊。其实我汉语不是很好,比如,有时候我想说啤酒,就会说成“酒啤”,然后队员们就都笑了。所以带队的时候,我都会提前给队员打预防针说自己汉语不好。
16、我问自己:这究竟是信仰的坚定,还是信仰的迷茫?
17、场景八:咣当一声!一辆越野车把队伍中拉着给养帐篷的拖拉机顶到路边的浅沟里了,尼玛扎堆肩膀有点轻伤,但是拖拉机的轴承断了。
18、Q听说康巴的汉子长得都很帅,都和丁真一样帅,你觉得你和丁真谁比较帅?
19、喜欢西宁市的平和干净楼房喜欢这里的人友好大方喜欢这里的酸奶一个字纯喜欢这里的羊肉串喜欢青海湖的颜色喜欢藏族美丽的卓玛喜欢藏族人亲手煮的奶茶喜欢有信仰的文化喜欢在草原上安静吃草的牦牛和小绵羊喜欢被山包围的城市青海西宁再见有机会一定再来感受越来越美的青海
20、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娃顿”(“卓仓七沟”之意)。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与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据说卓仓藏族最早也是来自西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