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抛开一切杂念的说说(100句)

2023-05-06 11:57:4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远离杂念和妄想的说说

1、末世诸众生——未来末世的一切众生,

2、我们需要时常默念着自己的梦想,像念佛经一样真诚,心无杂念,专注的只做这一件事。

3、圆觉,是圆满的觉性。谓如来所证的理性具足万德,圆满周备,灵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体而言,称一心;就因而言,称如来藏;就果而言,则称圆觉。与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毕竟同一。而本经即演说此法。如《圆觉经略疏序》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称为圆觉,其实皆为一心。背之则为凡,顺之则为圣;迷之则有生死,悟之则息轮回。亲而求之,则止观定慧;推而广之,则六度万行。引而为智,然后为正智,依而为因,然后为正因,其实皆为一法。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为如来。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如来,泯圆觉无真法,其实皆为一道。

4、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5、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心调柔好,事业和智慧会增加增长的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调整好心态,会让自己的性格比以前调柔的很多,也让自己心生快乐,反而推动了事业更上一层楼。

6、‘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一切放下,任其自由自在,如果这样就可以圆觉成佛的话,永远不可能。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刚才讲过你有意去修成一个佛,不对;相反,不修而能成佛,也不对。

7、《金光明經文句》裡面給我們說,「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至是達到極處,極處是什麼?極處是心的根源,心的根源什麼都沒有。以前我們讀過《楞嚴經》,真心是什麼?首楞嚴大定。首楞嚴是遍一切處,無論在哪個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心從來沒動過,這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動。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是真心顯露,真心就是本定,本來是定的,本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東西都是貪瞋痴慢疑裡面產生的錯覺,首先要認識它,然後離開它。怎麼離開?一句佛號,我把心轉在阿彌陀佛上就對了,妄念就沒有了。這個就是徹到心源,盡心實際,實際就是自性、就是真心。

8、心地清净、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清净心里生欢喜、生智慧。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是真欢喜。

9、镜花水月非无月,见影便知月在空。春花秋月本自然,莫随外境起思想。

10、第一点,正因为越想静越静不了,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业障太深了,只要大脑试着空下来,那么各种念头纷纷而至,根本挡都挡不住。这些万千妄念互相交织,简直混乱不堪,你根本无从下手,刚一察觉又跳到无明里面去了。

11、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一段,就可以知道学佛是从做人开始。人都没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顶,灌了顶就可以往生西方,念个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这个贪心多重啊!

12、□如何发心:欲求圆觉者,应当发如是心: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此发心以策修行,则不堕邪见。

13、第二点,每天静坐时间不宜过长,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三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时间久了可能会非常享受入静后的那种状态,不想出来,不想回归日常生活中,这个问题是不可小觑的。静坐,不一定是盘腿打坐,如果你没有打坐经验的话,由于腿脚酸痛而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对于下次的入静非常不利。

14、度一切众生——然后,要有愿力,度一切众生,

15、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16、能舍弃一切恶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生就超越六道、十法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

17、心越清净功夫就越深,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妄想烦恼照样起来,那没用处,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放下,是把心里的妄念放下,烦恼、忧虑、牵挂放下。

18、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19、我们为什么不能证道?因为人都不肯平常,拚命好奇去求这个道,求那个法,花一万五千元买一个咒子,结果把自己给‘咒’死了,何苦呢?佛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当年我在峨眉山闭关的时候,有魔障,庙里的师父拚命念咒子,没有用。我说算了,算了,不要念了,我念一个咒给你听。于是,我往桌子一拍,开始骂起来,三字经、六字经都骂出来了,好了,没事了。师父问我说你这是什么咒子?咒者咒也,我咒他嘛!万法唯心,心正念正,什么魔都怕你。你有所求,有邪心,即使念咒子,还是邪念,都抗不住魔的,这个道理要搞清楚。

20、如果自己理解不了的话,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最不济,找个可靠的朋友尽情倾诉一番也是好的。

二、抛开一切杂念的说说

1、‘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你懂得了这个道理,晓得如何起步走,然后再修一切佛法。佛法的基本立足点是在慈悲、平等,在修持的方法上也是一样平等,没有好坏,没有憎爱,不要说信了佛教,就看不起不信佛教或信其他宗教的,不要说学了禅就看不起净土,学了密宗就认为密宗才能成佛,学了净土就认为禅宗不踏实。八万四千法门,没有那个好那个坏,要在和你相应,而你能老实修行,就如‘楞严经’所说‘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

2、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善恶业都变成功德,都变成大圆满。凭善业你到三善道度众生,凭恶业你到三恶道度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广度一切众生。

3、在一生中,心对自己的危害是最大的,杂念产生的一切分别妄念就产生了一切恩恩怨怨,产生了一切理不清理还乱这种种现象,这就是自己的杂念所造成的。

4、杂念是静坐最大的敌人,可是要消灭这个敌人亦实非易事。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这些东西,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想要在静坐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中除掉这些烙印,或不受这些烙印的丝毫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努力去忘掉这些烙印。

5、《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名《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了义经》、《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修多罗了义》、《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别》。一卷。唐代佛陀多罗(觉救)译。师罽宾人,于洛阳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其后行不详。

6、杂念是静坐最大的敌人,可是要消灭这个敌人亦实非易事。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这些东西,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想要在静坐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中除掉这些烙印,或不受这些烙印的丝毫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努力去忘掉这些烙印。。

7、佛说如果以这样的观念来修行,要想成佛,‘彼圆觉性,非止合故’,并不是说把妄念停止了,那就是圆觉自性。即使打坐坐得好,能够定千万年也没有用,‘法华经’上讲‘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一定定了十劫,够久了吧!结果如何呢?‘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佛在这里说:‘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8、很多人都会计较得与失,其实我们更应该不去计较,要大方一点。我们能够得到的,就让他来;得不到的就不要强求。

9、玉婴神变,自然与道相契。

10、这是圆觉境界,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大家可不要听了以后,都不修行,都不造作,那不可以,我特地在此强调一句,因为诸位没有这个气派,没有这个胆识,没有这个智慧。假如诸位有的话,就不来搞‘圆觉经’了。‘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11、真正要想在这一生往生,心净非常非常重要,用什么方法达到心净?信愿持名,有真信,有真正的愿望想去,一心念佛,用念佛来净心,使心清净,清净心里一个妄念没有,有一个妄念心就不清净了。

12、生活越简单越健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淡薄名利,养清净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就是真正的净土,心净则土净,真正的净土是在心里,现在居净土,将来定生弥陀净土,净土跟净土感应。

13、三毛说心无杂念:“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若抛却不必要的杂念,日子才能过的从容知足,不用刻意讨好谁,也不故意怨恨谁,对人对己,不苛刻,不强求。给自己一个心灵的驿站,在喧嚣尘世中栖息灵魂,回归到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14、有时我们走得太累,不一定是因为走得远了,而可能是背负的太多,有时我们活的太累,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缺的太多,而是我需求得太多,佛陀有言:“知足为乐,少欲为福”。生活中的不争,不辩,不闻,不看,不贪才是简单!

15、离此四病,则知此善知识所证妙法是为清净可依之法,作此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16、早睡早起一直都是我们挂在嘴边的生活准则,这一剂良药对于心有杂念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我们经常熬夜,很容易带来许多问题。什么眼睛干涩啊、黑眼圈啊、头昏脑胀啊,这些都是小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肝火旺盛啥的一并出来,那就完蛋了。这些都会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整个人处于头昏眼花的状态,你是还这么心无杂念嘛。

17、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佛,我问他你的父母怎么样了?他说这不要管了。咦?父母都不要管了,好不孝顺的东西!还跑来学佛?孝顺都没有做到,人道都没有做好,还想成佛呀?哎呀!老师,我那个妈妈脾气好古怪,好难相处。对呀!父母难相处,夫妻难相处,这些做不到,还想度众生?父母不是众生啊?丈夫、妻子、儿女不是众生啊?欺人乎!欺天乎!自欺嘛!自己的亲人父母都没有尽到孝心、爱心,对别人,对怨家,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学佛的人看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父母,视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子女,也视自己的子女如同一般众生。

18、便得超邪见——佛者觉也,真正觉悟了,明心见性,而得正知见,破除邪见。

19、我们在黑暗里摸索人生,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路。

20、佛说‘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但是,临死之前痛苦不痛苦呢?当然痛苦。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学问好,禅也学得好,临死前,我去看他。‘怎么样呀?老哥,这个时候还痛不痛啊?’‘当然痛啊!’‘那你一辈子学佛——’‘那有什么关系?’他答覆得很自然。他也真有这个气派,他的见地也不能说不到,可惜,没有下过禅定功夫。所以说任病也是不对。有些人认为不用断生死,也不需要求涅槃,因为‘涅槃生死等空花’,那你去等等看吧!

三、尽量让自己心无杂念的说说

1、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一心现一切诸法。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

2、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的明天。

3、要记住:当一个人迷惑的时候,他一定颠倒。以为是对的事情,实际上是错的;以为是错的事情,实际上是对的。所以,造业一定受苦,而且造业的人永无休止,是没有休止的。为什么?他今天造了业,他一定会有恶报;恶报来的时候,他又会造业。因为他不懂,他造了业之后,受到恶报的时候,他又会再造业,再受报——这就叫轮回。今天你骂了我了,我一定不开心,我明天想办法骂还你;骂还后,你开心了;后天他又骂还你,你又不开心了……哪有止尽啊?争斗哪有止尽啊?自古以来有多少帝王将相个个都是能力无比,到了最后都是白骨一堆。他们能得到什么?他们得到的是虚幻的东西,空名,不是实在的体悟。

4、注意收神,不要让自己的思绪散乱,无法控制,一旦发现自己的念头来了,承认这个现状,然后对自己说,我又想什么了,这时候念头就会被打断,而不会无休止地延绵下去,不要为自己的妄想而滋生新的烦恼和怨恨。

5、欲求善知识——学佛要依善知识,

6、佛说未来末世的众生,学佛不能成道,是由于无始以来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憎爱心理。一切种子包括很多,最基本的贪、嗔、痴、慢、疑五种思惑,所谓修行就是如何转化这些心理上的毛病。其次就是见惑,见惑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取见是自己主观的成见,戒禁取见是认为某件事不能做,做了就不能成道,如同回教徒不吃猪肉,各种宗教都有不同的规条。见惑就是观念上的错误,而被这些错误的观念困惑住了,不能解脱。见思惑形成了心理思想上的一切种性,形成了现在的个性,必须要把见思惑转化,才能成就。见惑要在见道、明心见性以后才能断,才能转。思惑则在见道以后还不能断,必须靠修持,慢慢作功夫才能断。所以,我们深受内心爱憎之念的折磨,贪嗔痴慢疑很难断除。

7、普觉汝当知——普觉菩萨你应当知道,

8、‘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即除诸病’。这一段话,有那一个佛教徒做到了?我常说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我没有资格当一个佛教徒。佛说假定有一个人,看见怨家,如己父母,这多难啊!视怨家犹如自己的亲人,怨亲平等,这才是学佛之人。恩怨分得太明就不行,那么,恩怨分不清楚,好不好呢?那也不行,那是愚痴,要恩怨是非善恶分得清而又能包容。

9、(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10、先笑一下,说不定你所期待的事等等就来了。

11、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凡夫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净。

12、病情分析:根据患者目前的情况:主要考虑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指导意见:对此型病人的心理治疗可以采用文娱疗法,让其参加文艺娱乐活动;音乐疗法,让其听合适的音乐;体育疗法,让其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作业疗法,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作业.通过这些方面,引导病人的兴趣和注意力转向其它方面,这对改善病人的病态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有益处.

13、佛为什么要提这一段?善事善知识很难,我常跟同学们说我不是善知识。但是,我晓得世上纵然有善知识,你们也学不好。为什么呢?一般人学的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某某人讲的道理很合于我的想法。还有些同学跟我说:老师啊!你讲的思想跟我的一样哩!我说好,谢谢你啦!所以,我说你们不是学佛,而是拿佛的招牌来表现自己。例如现在很多人注解佛经,很多人上台弘法,所讲的佛法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原意?很成问题。禅宗有个故事,五代时有位忠国师,他的一位弟子学问非常好,想要注解佛经。忠国师就叫人拿一碗水,里面放七粒米,上面放一只筷子,问这是什么意思?弟子答不出来。忠国师说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你懂佛的意思?

14、下面是「心源者,自心之本源」。《三字經》上說得好,頭一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心源就是本性、就是自性,這是源頭,一切法都從它變現出來的,它自己永遠不變,所變出來的現象都是幻相。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就是真心,屏幕就是本源,你看它所現的一切相都是假相。相沒有了,本源面目就出來了,一片光明。很有意思,大光明藏,那是法身,那是自性,那是理體,自性的本源出現了,好!「盡者,窮盡。實際者」,就是本經當中所說的「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現在哲學裡講的本體,就是真心,就是一念不生。一個妄想沒有的那個心是真心,起了妄想就錯了。

15、世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和更值得爱的人。

16、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事、物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用感情,心里确确实实没有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财、色、名、食、睡。对人、事、物平等,没有分别心、高下心。平等就是虚灵。能用这种心态,在佛法里,无论修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

17、我們再看下面。十念,這段文字末後是說,沒有一個不往生,條件是什麼?十念。「十念者,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就是一念,念十遍,不要忘掉。我勸淨宗同學修十念法,這個方法,早晨起來面向西方,合掌念十句佛號,早晨起來;三餐也是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十念,再開動;上午工作、下班,下午工作、下班,四次,晚上睡覺一次,五次,一天總共九次,有效。我在新加坡提倡的,不少同學告訴我很有效,沒有把佛號忘掉,吃飯不忘阿彌陀佛,睡覺不忘阿彌陀佛,工作不忘阿彌陀佛,好!這真正叫具足十念。

18、心无杂念的人,才可闻见雪的芬芳。

19、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发愿往生,统统都可以去。

20、学会放下,清空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更是一门心灵的学问,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清空的。能让我们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慢慢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去,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积累的学识,能让你站着做人的,不是卑微的残喘,而是勇敢的接受!

四、抛弃一切杂念的说说

1、病从哪里来的?心想生。念头不清净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乱想,生理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心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里面组织排列一切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

2、接受普通,努力出众。

3、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吗?——弥陀大愿略说(第二回)第2集

4、究竟入圆觉——不仅自己要成佛,也令一切众生成佛。

5、這要記住日本淨宗古大德,在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來做個比較,「餘經」,就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在這些經中《華嚴》獨具真實。你說哪一部經最重要?《華嚴》最重要,《華嚴》是佛法的總綱領,一切佛法不離《華嚴》。《華嚴經》要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那這部《無量壽經》是真的,把《華嚴》比下去。「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那十八願真實的,真實當中的真實。

6、(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7、握固存真,心无杂念,忘我兼忘世。

8、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吗?——弥陀大愿略说(第二回)第1集

9、一心只为事业~劳逸结合才好。身子是本钱,累了好好休息。努力工作才会有好生活~为了家人的幸福~再幸苦也值得。

10、那四种病呢?第一种是作病。什么是作病?就是认为圆觉成佛是造作出来的。我们的一切修行不是在造作吗?何以说造作是病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和佛的自性一样,何必还要修呢?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修个什么呢?再怎么修还是一样不增不减,修并未增加,不修亦未减少。认为有修有证,有佛可成,这是作病。

11、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來談這個問題,「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嗎?」我們願意每位同修、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希望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一直到下面地獄,十法界的眾生,阿彌陀佛希望都能把他度到極樂世界成佛去。所以我們的願要跟佛的願相同,不相違背,決定可以做得到,沒有疑慮,沒有懷疑、沒有顧慮,一定做得到。今天末後這個字,行。信、願、行這三篇,這三個字太重要了!這三個字是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度眾生的總的原則、總的綱領,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這個我們要注意到。我們跟佛有緣,我們的信心真誠、願心懇切,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12、见种种境界——见到善知识示现种种顺逆境界,

13、证觉般涅槃——最后达到成佛的圆觉境界。

14、(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15、“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清净,心是空的,空就灵,灵就生智慧。

16、心清净了,无量劫来的罪业都没有了,若得一心,罪业都消除了,起心动念,罪业又现行了。

17、來佛三聖法寶流通之家:https://laifosansheng.taobao.com

18、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

19、念佛求的是清净心。持戒念佛得清净心,越念心越清净,妄念少了,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现象。

20、“心净则佛土净”,世出世间真实的功德福报都在清净心上,不修清净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净心,就没办法离苦得乐。

五、放开一切杂念的说说

1、很多人心中的杂念就是遇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会让你无时无刻地想着这件事情,当你有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想办法解决掉,这也算是除了一处心病。

2、最后一点,多接触善知识,只懂静而不懂法是生不出上乘智慧的。因为如果你只是静坐,哪怕你的定力很强,坐几天几夜,也难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只有与“理”相结合,跟着“理”走,你的内在才会走上正道,境界提高得也非常快。

3、无彼我人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4、菩萨心地清净无染,众生把污染舍掉,清净心现前了,跟菩萨的心就融成一体了,我们心中有菩萨,菩萨心中有我们,感应道交。清净心念佛,跟阿弥陀佛心相应,一定放光明,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加持到我们身上。念佛心不清净就得不到感应。

5、凡夫这个也挑剔,那个也挑剔,这个佛像好,那个不好;这个经好,那个经不好;这个经印的好,我喜欢,那个不好,我不喜欢,连佛法修学都挑剔、都著相,你哪一天才能成就?哪一天才入不二法门?

6、注意身体的调节:除了心灵的平和强大之外,要想做的平心静气,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条件。平时注意多出素食,多出果蔬类食品,少喝酒,不吸烟,多喝茶。一定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心平气和、大气雅致的人。

7、谓作止任灭——那四病呢?作病,止病,任病,灭病。

8、不犯非律仪——律是戒律,仪是态度,不犯戒律,态度庄严恭敬,

9、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10、多做深呼吸:深呼吸能让心跳稍微降下来一些,也会让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要想克服浮躁的心态,在跟别人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全面的进行分析,切记盲目的进行攀比。

11、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著。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心就清净了,为自己心就不清净。

12、「心心者,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心心都是阿彌陀佛,心心都想著極樂世界,心心想著一切祖師大德,對我們的教導。我們要想到報恩,什麼叫報恩?迴向是報恩:我把我所修的功德統統放下,給這些有恩惠的人,給這些有緣的人,迴向給他們;幫助他們認識佛教,幫助他們覺悟佛法,幫助他們悟入境界,知道這一生可以脫離六道,這一生可以回歸自性。往生極樂世界等於回歸自性,所以第十八願太重要了!「回向者,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我所期望的,這叫迴向。今天我們做任何的好事,都要迴向求生極樂世界。我為什麼這麼做?我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我這一生唯一的希望,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13、可以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正念,把一切杂念,妄想,念头都换成阿弥陀佛

14、清净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是念佛时清净,不念时心就不清净。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心都要保持清净。你有家庭、事业要做的更好、更圆满,因为你有智慧。我的事业是为社会大众,没有得失心,赚钱欢喜,赔钱也欢喜,不受外境干扰,就自在了。

15、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好,是勇敢。

16、□止病: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

17、珍惜生命全球教育網:http://i.jxwx.org

18、理想好比星辰,用手是摸不着的。但你们就像航行在一片汪洋里的水手,可以把它当作指南针。

19、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20、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