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墓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墓的古诗有哪些)
带墓字的诗句,带墓字的古诗,关于墓的诗句
关于墓的诗句100首
1、墓扫鸦衔肉,人归鹭导船——《出行湖山间杂赋四首 其四》(作者:陆游)
2、就简不辨方,如古墓而族——《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悖礼者某偶摄郡事因为随事厘正》(作者:魏了翁)
3、当时同洛阳,过半作丘墓——《送杨子充知资阳县》(作者:梅尧臣)
4、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寒食雨二首 其二》(作者:苏轼)
5、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燕子楼三首 三》(作者:白居易)
6、羊眠协梦祥,牛卧兆墓域——《过茶坞子舍新茔》(作者:卫宗武)
7、旁有宋襄墓,高坟映深祠——《寄襄邑宰丁阳叔》(作者:孔武仲)
8、摩挲墓铭看,久立读碑阴——《聿追庵题壁》(作者:刘过)
9、《周君墓志铭》云:「拜监察御史,董选补于南方——《湘妃庙》(作者:周渭)
10、泷阡新刻丰碑妙,防墓重封宿草深——《挽连夫人》(作者:刘克庄)
11、防墓夫同穴,泷阡子表冈——《挽赵孺人》(作者:刘克庄)
12、何当归西湖,往拜二公墓——《予辛酉春哭钟松岩于余杭灵溪壬戌春于江州马头渡得家问知田耕月亦为古人因述长句》(作者:董嗣杲)
13、我看浮名如脱发,誓墓收身老岩穴——《闲中信笔二首其一追和陈去非韵其一追和王履道韵 其一》(作者:陆游)
14、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病中哭金銮子》(作者:白居易)
15、就如题墓上,盗豹亦焉逃——《曹操》(作者:陈杰)
16、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经秦皇墓》(作者:鲍溶)
17、不埋防墓侧,空吊雨花魂——《题孔平山墓铭》(作者:陆文圭)
18、绝怜樗里无标致,一墓何须夹二宫——《溪庵十首 其五》(作者:刘克庄)
19、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挽黄提举震三章 其二》(作者:陈着)
20、白雪明心素,青松黯墓埏——《忌日雪》(作者:薛季宣)
21、履香窃笑空题墓,宝玩何须自乞铭——《强南坡自作墓铭生求挽诗》(作者:陆文圭)
22、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沁园春》(作者:谢枋得)
带墓字的诗句大全
1、招魂荒草墓,寃鬼泣松扉——《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 其二》(作者:李石)
2、三豪相继往,墓木叶屡脱——《哭少游学士 其三》(作者:释道潜)
3、 孔林百拜瞻茔墓——《贺新郎》(作者:王奕)
4、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上书乞祠》(作者:陆游)
5、霜满人洪墓,月寒尊美楼——《代仍六弟吊程贡元 其一》(作者:许月卿)
6、传业有杨晏,遗书冢墓埋——《哭秋崖先生 其二》(作者:吴龙翰)
7、延陵君子墓,南极老人星——《挽刁景纯二首 其二》(作者:刘攽)
8、开关扫墓隧,向树系车軶——《送宋中道郑州拜扫》(作者:梅尧臣)
9、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题水竹弟寿山觉庵》(作者:叶茵)
10、还有远孙留墓侧,绕亭寒叶夜骚骚——《寄吕巽伯换酒亭》(作者:叶适)
11、葬地不封秋树死,诗坛空在墓山平——《题方干墓》(作者:戴栩)
12、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 其二》(作者:韩元吉)
13、塞角凄风营戍远,野花湿雨墓田荒——《回次采石》(作者:李兼)
14、漫游远坟墓,荣亲愿难遂——《甲戌七月二十七夜大雷雨有感》(作者:周密)
15、又《唐三体诗》本元释圆至于此句下注曰:「皇览《冢墓记》:季子冢在毘陵县暨阳乡,至今吏唐民祀事——《送韩司直》(作者:皇甫冉)
16、陟彼屺兮瞻望母,麻衣土枕常庐墓——《德兴叶志道字士心葬母于银山丹井之上作丹泉吟》(作者:仇远)
17、幽花淡月耿墓门,不招仙魄招母魂——《德兴叶志道字士心葬母于银山丹井之上作丹泉吟》(作者:仇远)
18、兵戈屠斫骨骸拄,疾疫葬埋墟墓连——《初三日甲子雨次日雪上元方立春》(作者:方回)
19、往年出都门,誓墓志已决——《书志》(作者:陆游)
20、野外卜居无鬼瞰,山中誓墓以神要——《师伯浑用韵复次 其一》(作者:晁公遡)
21、青囊遗论究几深,屋宅为阳墓宅阴——《赠程山人》(作者:方回)
22、平生羞预外庭事,此段当镌墓石阴——《赋曹开府遗事》(作者:项安世)
带墓字的诗句有哪些
1、虎来墓上犹应怪,鹿入宫中尽可伤——《虎丘留题辛卯三月书于剑池》(作者:陆文圭)
2、三奇墓,课是没(辛本、川本作「设」)人多——《兵要望江南 太乙式第二十七(本门中「太乙」二字,辛本、川本皆作「天乙」○三十一首) 二十一》(作者:易静)
3、木落荒坡思白傅,草深颓墓忆宣公——《忠州怀古》(作者:郭印)
4、扁公墓下艾犹荣,羑里城中草不生——《羑里城》(作者:许及之)
5、子孙来祭后,守墓扫松花——《至荆公墓 其一》(作者:周文璞)
6、细草荒烟古墓田,知经寒食几年天——《春思 其二》(作者:洪咨夔)
7、不夸绝艺临池学,只羡清风誓墓高——《绍兴戒珠寺读右军祠堂碑》(作者:王迈)
8、墓中酩酊已千载,陌上清明有几家——《清明日偶成》(作者:刘辰翁)
9、)不知虚魄寻[三]归路,但见殭尸委墓田——《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作者:刘希移(夷)([一]《全唐诗》卷八二))
10、)不信草经延墓(暮)[一一]齿,(「草经」,项疑当作「丹」,「丹经」与「青史」为对——《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作者:刘希移(夷)([一]《全唐诗》卷八二))
11、固知迁墓疑非礼,幸有周棺可芘身——《和宋英叟二首 其二》(作者:何梦桂)
12、欲哭青松墓,却留黄檗家——《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 坐雨》(作者:陈着)
13、昨送华轩今哭墓,伤心相挽不成歌——《挽宋泉倅》(作者:刘克庄)
14、相看碑上字,不死墓中人——《施东洲苍云》(作者:释元肇)
15、祇今谁人守坟墓,零落瘴乡一堆土——《哭母大祥》(作者:文天祥)
16、数朶山如削,青烟起墓墟——《石家洞口》(作者:徐照)
17、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美哉》(作者:张耒)
18、吊古须瞻岳王墓,留题好句入栖霞——《送友竹弟入京》(作者:王镃)
19、题诗遣得山精去,近俗偏将古墓夷——《近买山范湾自营藏地与亡弟草塘君及外家墓茔悉可跂望感事述情继有是作 其六》(作者:薛嵎)
20、踟蹰故所游,墟墓草已荒——《寄常父》(作者:孔平仲)
21、政应高扁墓,百世使闻风——《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二首 其一》(作者:危骖)
22、崤陵皋墓几摧轮,秋暮重过白发新——《过沔池驿》(作者:李复)
带墓字的古诗大全
1、兴哀东城公,将掩郏山墓——《寓陈杂诗十首 其六》(作者:张耒)
2、越公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作者:唐彦谦)
3、因沥殊方泪,遥成墓下诗——《哭苗员外呈张参军》(作者:司空曙)
4、墓上征西真底用,生前杯酒未宜轻——《病中放言五首 其五》(作者:韩元吉)
5、因思题墓上,不若斗樽前——《哭左次魏二首 其二》(作者:刘克庄)
6、墓碑神龙护宝书,勋庸槩见中全疎——《前有一尊酒行》(作者:张镃)
7、徒行乞丐买坟墓,冠帻破败衣履穿——《赠马正卿秀才》(作者:苏辙)
8、膺门昔忝登龙客,董墓今悲下马人——《句 其二》(作者:刘旦)
9、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鳯惊——《听弹广陵》(作者:李处权)
10、早日曾庐墓,中年懒建牙——《挽龚汀州二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1、两堤柳影澹台墓,十里荷香孺子家——《游东湖》(作者:易士达)
12、遶墓招魂魄,镌岩记姓名——《哭山中友人》(作者:张籍)
13、南陔不洎公归里,苍墓垂成我丧亲——《呈陈和叔》(作者:王安石)
14、墓木行人拜,庭兰造物知——《诗挽史魏公 其五》(作者:释宝昙)
15、短樊长堑起寒烟,知是何人古墓田——《石麒麟》(作者:曾极)
16、但知题墓好,不笑乞墦非——《寒食清明十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7、能镌题墓语,终认读书家——《林酒库挽词》(作者:戴栩)
18、归来誓墓学羲之,政坐机张触处危——《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杨泰之见和复次韵二首 其二》(作者:方回)
19、墓碑不载韩翱字,文集应传李汉编——《代弟二首 其二》(作者:许月卿)
20、不对此郎时一醉,空令墓上掲征西——《再赋木犀》(作者:周紫芝)
21、河山收此英灵气,下马千年看墓题——《信庵赵少保挽诗 其三》(作者:林希逸)
22、)(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赠太子太傅胡公墓志》云胡宿之祖名徽,推其时,亦约为五代末人,疑即本诗作者——《题洪阳洞》(作者:胡徽)
含有墓字的诗句100句
1、玉箫早入凉王墓,弓剑衣冠只同处——《赤玉箫》(作者:杨冠卿)
2、衣食纔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置酒登赋楼观月立夫有诗序别次韵》(作者:王灼)
3、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哭贾岛》(作者:可止)
4、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宫人斜》(作者:王建)
5、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感讽五首 二》(作者:李贺)
6、拜墓色不愧,逢人语更狂——《抵家》(作者:李流谦)
7、八音遏密因山后,双泪滂沱拜墓归——《寒食出城马上偶作》(作者:王禹偁)
8、墓木萧条冢犹湿,流闻其子作昏姻——《楚怀王》(作者:洪适)
9、结庐居墓傍,猿鹤为垂涕——《甘露》(作者:陈岩肖)
10、北行多少生还客,休向梯云读墓碑——《挽太学正节先生徐应镳》(作者:何梦桂)
11、决定归欤守先墓,种瓜聊得似东陵——《丁亥生日纪事五首 其三》(作者:方回)
12、论情夫何远,守墓亦所欲——《予长女归叔尚偕往江津作诗送之》(作者:晁公遡)
13、防墓铭旌远,泷冈宰树秋——《雪观顾夫人哀诗二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4、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作者:饶节)
15、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作者:饶节)
16、儿身勉直道,无贻墓中愧——《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作者:饶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