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面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面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17 11:17:0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面字的诗句,带面字的古诗,关于面的诗句

关于面的诗句100首

1、黄面老瞿昙,透者些不过——《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七九》(作者:释广闻)

2、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作者:杨万里)

3、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作者:杨万里)

4、月露沾衣觉久,水风吹面宜频——《和子进六言二首 其二》(作者:范祖禹)

5、荷面跳珠小溅衣,酒边团扇已停挥——《泛湖十绝句 其一》(作者:陈造)

6、开轩面杉竹,冷翠摇清空——《山居 羃翠轩》(作者:程俱)

7、临川得再面,近作重相贻——《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 其一》(作者:赵蕃)

8、东家拙妇拥面啼,强剔孤灯诉愁窭——《拙妇吟》(作者:岳珂)

9、起来迎门陪笑面,不似娇羞怕人见——《拙妇吟》(作者:岳珂)

10、 水边人,波面乐——《更漏子》(作者:毛滂)

11、且道照顾个什么,堂中宾主句,觌面没亲疏——《偈十六首 其一》(作者:释士珪)

12、寒死不作女儿面,幽绝却怀廊庙具——《梅花吟》(作者:利登)

13、短衣蹀躞面黧黝,欲指石鼓穷湘源——《勉友人归庐陵》(作者:萧立之)

14、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春景 禅房花木深》(作者:刘辰翁)

15、不识张颠面,画成钗股艰——《怀素台》(作者:徐玑)

16、欲知前面花多处,湖水东边凤岭西——《梅花集句 其六二》(作者:李龏)

17、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题步君叙园亭》(作者:王令)

18、春未融时得子来,吟翁面上生春风——《代简呈通理察院》(作者:徐积)

19、霜风刮面寒,梅梢初破蕚——《送慧知客还蜀》(作者:释咸杰)

20、我愿叫阊阖,再拜面凝旒——《赠柯山夏梅月》(作者:陆文圭)

21、四面岚光似玉光,满城和气贺丰穰——《喜雪呈守倅二首 其二》(作者:郭祥正)

22、侧岭横峰面面同,雾空烟扫鸟声中——《早晴闻啼鸟作》(作者:赵蕃)

带面字的诗句大全

1、背前面后扬家丑,揭地洪音师子吼——《颂古十一首 其五》(作者:释智鉴)

2、新图水墨兼凝粉,展向冰溪镜面开——《园中雪夜二首 其二》(作者:张镃)

3、魏花一本须称后,十朵齐开面曲栏——《赏西禅牡丹》(作者:韩琦)

4、婵娟东面才如鉴,屈曲西边却皱眉——《首尾吟 其八三》(作者:邵雍)

5、秀色回环眼倍明,醒余洒面竹风清——《游虎丘》(作者:蒋孝言)

6、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雷》(作者:杜甫)

7、州衙三面接秦淮,临水朱门一半开——《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七五》(作者:苏泂)

8、晨几砚凹涵墨色,午窗杯面聚茶香——《初夏燕堂睡起》(作者:陆游)

9、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甘菊冷淘》(作者:王禹偁)

10、瓮面不容存酒子,床头几欲爨桐孙——《北风累日不止寒甚寄郑潮阳》(作者:唐庚)

11、裛尘微有气,拂面细如风——《生春二十首 二十》(作者:元稹)

12、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安平公诗》(作者:李商隐)

13、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安平公诗》(作者:李商隐)

14、餠峯忽面墙,石上穿双泪——《许来亭》(作者:释元肇)

15、池面白鱼吹落絮,□□□□退枯花——《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其五》(作者:黄庭坚)

16、有红杯面酒,无白鬓间毛——《亨父录示山斋即事五篇索和遂次其韵 其二》(作者:吕南公)

17、肯迂使节存支郡,咫尺犹嫌会面疎——《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用简斋韵见赠次韵谢之又赋一篇述怀 其一》(作者:曾协)

18、冰开波面白玉碎,雪压竹梢青凤低——《游宝林招李簿梅尉》(作者:杨杰)

19、一铃檐角自吟风,两面松篁翠扫空——《次韵蒋德言壁间旧题》(作者:楼钥)

20、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作者:释正觉)

21、 更老似渠□,冷面迎相笑——《摸鱼儿》(作者:刘辰翁)

22、 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薄幸》(作者:沈端节)

带面字的诗句有哪些

1、置觞面高轩,密坐罗芳菲——《和黄节推陪王守泛舟》(作者:刘攽)

2、心宇今无一点尘,面毛径寸垢生鳞——《心宇》(作者:赵庚夫)

3、秋桐不识春风面——《句 其一三》(作者:刘攽)

4、不到水穷云尽处,争知觌面是檀郎——《示如法禅人 其三》(作者:释原妙)

5、 香散眉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水龙吟》(作者:晁端礼)

6、不如打破镜,还我旧面皮——《颂古三十九首 其四》(作者:释道枢)

7、是处荒山欲接天,土膏如面草如毡——《安溪劝农诗 劝种植》(作者:陈宓)

8、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丁巳闰月六日登岳阳楼》(作者:李曾伯)

9、风颠吹人面,雪滑皲人足——《江东巡部纪行》(作者:袁甫)

10、行行逼宣州,麻姑正面矗——《江东巡部纪行》(作者:袁甫)

11、丹楼碧阁面山开,绿树红芳遶水栽——《湖山园》(作者:周端臣)

12、低头不见地,仰面不见天——《偈十三首 其九》(作者:释慧空)

13、君莫夸熙宁登科面玉雪,只今未老鬓发苍——《次韵太学宋学正遐叔考试小疾见寄》(作者:晁补之)

14、 午醉醒来一面风——《豆叶黄・忆王孙》(作者:赵彦端)

15、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颂古十一首 其一》(作者:释智鉴)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17、拶破洛浦珠,面前光烜赫——《金刚随机无尽颂 结实分主 其七》(作者:释印肃)

18、闻兄尽室皆旧人,见面未曾惟遯耳——《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遯》(作者:苏辙)

19、归来林下恰年余,喜对青山更面湖——《和薛丞》(作者:吴芾)

20、我识阳华六十年,当时面目故依然——《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娑岩下薄暮乃归得诗五绝以纪其事 其五》(作者:李长庚)

21、客来莫吐青铜面,要看蟾宫上下天——《题冯尉绿浄堂》(作者:周紫芝)

22、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春日》(作者:李咸用)

带面字的古诗大全

1、千重万重关锁,一锤当面击开——《偈十首 其一》(作者:释道行)

2、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夫下第》(作者:赵氏)

3、黄面瞿昙,无回避处——《偈颂十八首 其二》(作者:释广闻)

4、照面不用镜,布施不须财——《五言(八首) 六》(作者:王梵志)

5、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适参寥专使欲归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诸友庶使知予未尝一日忘湖山也》(作者:苏轼)

6、落蕊时吹面,繁香自扑帏——《次韵孔文仲舍人酴醾》(作者:苏辙)

7、笑谈对面森戈鋋,王侯蝼蚁俱埃烟——《题画虫鸟》(作者:赵文)

8、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积草岭》(作者:杜甫)

9、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呈赵帅》(作者:陈造)

10、瘴面忽泽兮疾雷将奋,犀颅茁霜兮枯木生春——《大慧宏智二禅师揖让图赞》(作者:释大观)

11、伤心惟有溪头月,曾识仪曹半面来——《愚溪二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2、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宫词 十七》(作者:花蕊夫人徐氏)

13、四面湖山展画屏,故人相见眼偏青——《别心首座》(作者:释元肇)

14、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作者:白居易)

15、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着花时——《秋朝木芙蓉》(作者:李嘉佑)

16、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以法华寺为试院拟题于子厚之西亭》(作者:项安世)

17、千古濠梁同会面,子真知我我知鱼——《庄子口义成》(作者:林希逸)

18、影娥池面碧溶溶,荡桨佳人夕照中——《宫词 其二八》(作者:张公庠)

19、 垂泪送行人,湿破红妆面——《生查子》(作者:晏几道)

20、娇困扶头怜半醒,淡浓宜面鬬新妆——《句 其四》(作者:徐月溪)

21、面几郎山郭,寂无人世喧——《独游偶题》(作者:邢恕)

22、新诗浑作莺花语,只欠天街便面归——《醉中戏次师言韵兼简少逸 其三》(作者:李彭)

含有面字的诗句100句

1、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颂古七十六首 其三》(作者:释士珪)

2、有如抱畦畛,相对不见面——《秀实行邑回寄示佳章次韵》(作者:王洋)

3、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作者:陆游)

4、日薄风柔,池面欲平还皱——《传言玉女》(作者:黄机)

5、绘予面目,正中乖偏——《又》(作者:释普岩)

6、新诗宛见故人面,思入江山气象雄——《次施彦执韵》(作者:张九成)

7、性无生灭河水似,黄面瞿昙以筏谕——《为人赋横舟二首 其二》(作者:陈容)

8、冰面小风池欲动,雪边浓日瓦如熏——《雪晴呈子永》(作者:范成大)

9、堪笑黄面瞿昙,无端打个之绕——《颂古十七首 其一》(作者:释宗演)

10、头小面狭,眼横鼻直——《自赞 其一》(作者:释道璨)

11、香枝洒面瑶池水,霞艳装衣阆苑花——《狂仙》(作者:徐积)

12、不是风兮不是旛,几人北斗面南看——《颂古四十首 其一○》(作者:释守珣)

13、缸面浮蛆初滃滃,小槽压作春檐鸣——《守岁行》(作者:舒岳祥)

14、三窃蟠桃颜益童,那复虬髯面如铁——《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丘宰生日二首 其二》(作者:邓肃)

15、旌旗猎猎晓云风,扑面清微破午烘——《峡路山行即事十首 其三》(作者:袁说友)

16、一面四百门,宫谯云气侵——《偶戏》(作者: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