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奏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奏的古诗有哪些)

2024-05-08 13:26: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奏字的诗句,带奏字的古诗,关于奏的诗句

关于奏的诗句100首

1、空歌清沛筑,梵乐奏胡书——《奉和幸大荐福寺》(作者:李乂)

2、禾黍三登占叶气,箫韶九奏播欢声——《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作者:宋孝宗)

3、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和子瞻题风水洞》(作者:苏辙)

4、半夜苍龙移玉斗,朱丝乍变南风奏——《拟长吉十二月乐辞 四月》(作者:周密)

5、新庙奕奕,金奏洋洋——《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福顺》(作者:不详)

6、 备乐奏铿锵——《十二时・忆少年》(作者:无名氏)

7、奏对八砖看白日,文章万选敌青钱——《送张少卿赴召十首 其七》(作者:李新)

8、同簉儒宫把一觞,鹿鸣伐木奏深堂——《学宫诸生饮邀予与予野同之二首 其一》(作者:袁说友)

9、君当草奏摅忠愤,所领州名力去金——《送杨寺丞浑父帅安康》(作者:沈继祖)

10、心向奏篇尤暴白,发因时事欲苍皤——《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1、诏书连年到西蜀,归田奏上羣儿惊——《送樊漕移帅泸南》(作者:李流谦)

12、丹陛发金奏,侍臣称玉罇——《元日》(作者:梅尧臣)

13、奏罢清笳听凯歌,行启细柳拂雕戈——《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二》(作者:杨景)

14、当年议奏千万语,攻守二策真可师——《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作者:毕仲游)

15、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念奴娇》(作者:刘过)

16、金面垂慈多喜色,史官书瑞奏年丰——《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三》(作者:汪元量)

17、奏功均得赏,沽酒醉斜晖——《京口策应戍将归营》(作者:武衍)

18、神文秉周礼,庙乐奏九成——《和黄鲁直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公祠下以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为韵赋十诗 其一》(作者:夏倪)

19、不关破贼须归奏,自趂新年贺太平——《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作者:韩愈)

20、士气贾余勇,归笳奏太平——《大阅》(作者:释元肇)

21、一曲奏时天一笑,光摇柳宿万枝春——《闻秀实归自临安有新作戏以小诗寄之四首 其四》(作者:王洋)

22、宾云奏彻控青鸾,彩幔香销生翠寒——《题方丈 其一》(作者:黄庭美)

带奏字的诗句大全

1、叮当叮当,绝听子期迷节奏,和云高挂古松阴——《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二八》(作者:释绍昙)

2、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送韦侍御报使西蕃》(作者:殷尧藩)

3、 脆管繁弦迭奏——《贺新郎》(作者:无名氏)

4、著书效潜夫,奏赋嗤陵云——《次韵岑彦高史强本春日书怀二首 其一》(作者:苏过)

5、歌奏云近人,舞罢鸾顾镜——《吴节推赵杨子曹器远赵子野携具用韵谢之》(作者:陈造)

6、节奏可尽韵可收,时于疎澹之中寄深意——《演化琴德素高昔尝供奉先帝闻予所藏宝琴而挥弄不忍去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作者:苏舜钦)

7、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夏口送徐郎中归朝》(作者:刘长卿)

8、 也曾观万舞,铺陈商颂,曾闻九奏,制作尧章——《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9、为梁草奏枉忠臣,李固夤缘遂杀身——《读史八首 马融》(作者:葛胜仲)

10、乐奏九成丹凤降,香焚百和玉龙来——《兴龙节口号 其一》(作者:陆佃)

11、行当奏苦疏,朗压诸儒冠——《读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试》(作者:叶适)

12、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作者:杜甫)

13、瓦沟佳声密飘洒,箫韶九奏未堪拟——《喜雨上使君》(作者:程公许)

14、 马嘶千嶂暮,乐奏半天中——《临江仙》(作者:刘克庄)

15、钟仪作楚奏,庄舄吟越声——《题金华方韶卿在雅堂》(作者:连文凤)

16、金奏不知江海眩,木瓜屡费瑶琼重——《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作者:苏轼)

17、失脚落鹖冠,漕闱双奏凯——《赠心梅黄教谕》(作者:方一夔)

18、王师侧闻陛下圣,抱琴欲奏南风弦——《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法弟周彦公》(作者:黄庭坚)

19、稚圭贫亦乐,一部奏池蛙——《晴步西园》(作者:文同)

20、堂上清音乐奏仙,洲如孤屿媚中川——《次韵安国题清音堂》(作者:王十朋)

21、远想含香当奏事,近缘无月不登台——《和赵工部临安见寄韵》(作者:陈文蔚)

22、自方小学难回袖,不畏秦强欲奏盆——《酬伯氏再用前韵》(作者:王洋)

带奏字的诗句有哪些

1、五色丝纶朝入奏,天街花露已阑干——《和夜直》(作者:史浩)

2、边头奏凉风,战士送寒衣——《边头叹》(作者:苏泂)

3、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仁寿县治新开小轩以琴中趣名之用趣字韵赋之》(作者:郭印)

4、云木团昼阴,松风奏天籁——《壬子立夏日同郡博士黄次夔游江祖太白钓台因成古诗并呈偕行诸丈》(作者:戴昺)

5、天球鸣兮朱弦奏,朱弦奏兮玉律新——《续八咏 八咏掞英词》(作者:唐仲友)

6、五月仙舟鉴湖去,芰荷香里奏新声——《送知宗奉祠还越 其一》(作者:王十朋)

7、箫韶九奏仪王庭,光华舜旦魁羣经——《周长官出二子诗相示》(作者:徐积)

8、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宫词百首 六十六》(作者:和凝)

9、 闻道君王,玉堂佳处,欲诏长杨奏赋孙——《沁园春》(作者:范炎)

10、洞箫奏兮瑶瑟御,日不足兮继以夜——《惠别》(作者:张耒)

11、霓旌着地云初驻,金奏掀天月欲斜——《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作者:曹唐)

12、凯还吹落桃花风,捷书屡奏甘泉宫——《祁山歌上制帅闻敌退清水县作》(作者:吴泳)

13、更令迭奏数曲终,鲸山会作玻璃翠——《题徐明叔海舟横笛图》(作者:王洋)

14、越吟楚奏那能已,时倚哀弹拍棹歌——《泊舟盐桥儿子洙輙于市买历尾题云客里其如日费多因取笔足成一诗》(作者:赵鼎)

15、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和刘长史荅十九兄》(作者:杨炯)

16、怪来林外升晴日,已奏江邉报捷书——《甲寅九月末雨至十月二十三日得晴闻是日六飞进狩诸将告捷》(作者:郑刚中)

17、奏赋长杨上天去,断编残简乱山丘——《笑轩沈仲归挽章》(作者:释居简)

18、玉管移玄序,金奏赏彤闱——《奉和守岁应制》(作者:许敬宗)

19、看得龙飞第一榜,联翩奏赋冠南宫——《方岩尹主课渔溪》(作者:刘克庄)

20、周瑜方奏凯,陆逊遂成名——《燎蚊》(作者:项安世)

21、 打酒道人林下,奏醉翁三叠——《好事近》(作者:朱敦儒)

22、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彩书怨》(作者:上官昭容)

带奏字的古诗大全

1、 听吹竹弹丝金奏谐——《沁园春》(作者:李廷忠)

2、 奏凤管、鸾丝斗新——《柳梢青》(作者:张抡)

3、 隔障笙箫奏——《劝金船》(作者:张先)

4、华阳洞口笑相逢,天风自奏钧天乐——《速陈李二居士还茅山》(作者:刘宰)

5、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开元后乐》(作者:薛逢)

6、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听妻弹别鹤操》(作者:元稹)

7、 金声玉色,和奏翕铿纯——《十二时・忆少年》(作者:无名氏)

8、山寿声中团喜气,钧天奏处隔香尘——《岁在丁亥郊禋礼成皇帝登门肆赦获睹盛典恭成口号》(作者:武衍)

9、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筝》(作者:李峤)

10、凤吹管截孤竹,琴弦曲奏潇湘——《和子瞻西太一宫祠二首 其二》(作者:张耒)

11、宫悬奏编磬,朝佩响冲牙——《赋得风示秬秸》(作者:张耒)

12、 奏牍三千字,晁董已销声——《水调歌头》(作者:袁去华)

13、钧天住奏三千龄,石钟水乐遗林垧,岂有宝器终飘零——《琵琶洲》(作者:严粲)

14、激昂忠论发,络绎奏封驰——《送师厚》(作者:吕陶)

15、公交车奏议三千牍,京洛风尘十二衢——《次韵答张乃直》(作者:王灼)

16、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 二》(作者:顾况)

17、若向明时奏飞牍,并将康济息元元——《寄梅室长》(作者:林逋)

18、朱弦疏越清庙奏,一唱三叹音有余——《送楼伴张吏部还朝一首》(作者:刘一止)

19、河东五色真毛羽,九奏箫韶看一鸣——《公肃在东南三有书来未报闻其除司直以诗寄贺且谢 其一》(作者:史尧弼)

20、管弦声合奏,灯月影交光——《淳熙八年春帖子词 太上皇后合六首 其三》(作者:崔敦诗)

21、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水调歌头》(作者:牟)

22、金奏以谐,飙游斯格——《朝谒太清宫九首 奉馔用《吉安》。》(作者:郊庙朝会歌辞)

含有奏字的诗句100句

1、往往奏清歌,时时更大噱——《二十一日同韩持国陈和叔骐骥院遇雪往李廷老家饮予暮又赴刘原甫招与江邻几谢公仪饮》(作者:梅尧臣)

2、血战胡儿尽堕鞍,一番奏凯一封官——《次徐相公韵十首 入塞》(作者:释行海)

3、尚有奏篇烦狗盗,肯辞驰传为駹臣——《句 其三》(作者:岳珂)

4、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茂芝上人归姑苏》(作者:梅尧臣)

5、埙奏仍箎奏,贤醺复圣醺——《复次前韵四首呈二袁君并王君申禄 其二》(作者:方回)

6、八音莫停奏,妙舞随金丝——《数诗分题二首 其二》(作者:孔武仲)

7、汉祠歌罢天坛冷,钧奏声沈帝所闲——《上元禁乐》(作者:胡宿)

8、论荐久闻章奏上,推迁独怪玺书迟——《至汉嘉简李悦夫》(作者:晁公遡)

9、 他年作霖雨手,且明光奏赋寓良箴——《木兰花慢》(作者:张辑)

10、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新乐府 驯犀 感为政之难终也》(作者:白居易)

11、 钧奏——《宴清都》(作者:曹勋)

12、仍闻长吏奏,表乞锁厅频——《寄孙仲簿公》(作者:林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