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雹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雹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30 11:33:3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雹字的诗句,带雹字的古诗,关于雹的诗句

关于雹的诗句100首

1、六种震动天雨雹,铸此铭诗呵不若——《宝珠寺钟铭》(作者:王庭珪)

2、茗椀翠涛能破闷,棊枰飞雹共忘忧——《和友人同游普安》(作者:欧阳澈)

3、翘萌牙,傲霜雹——《鼓吹曲辞 鼓吹铙歌 战武牢》(作者:柳宗元)

4、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筠庵》(作者:杨万里)

5、鶑啼春竹风烟近,龙起秋堂雨雹从——《复用前韵寄题慎思豪塘居》(作者:晁补之)

6、一春霖雨不曾休,雪雹惊人四月头——《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二》(作者:李之仪)

7、神岳怖民藏电雹,老松凭寺偃蛟虬——《六月六日雨后过岳庙游从封寺观稼席上》(作者:韩琦)

8、吐雹收寒井,随僧入凈缾——《僧池青蛙》(作者:谢翱)

9、张公搅潭是好心,但向西江起风雹——《送黄龙晓禅师住观音颂》(作者:黄庭坚)

10、日永清风摇麈尾,夜阑飞雹落棋枰——《呈马粹老范德孺》(作者:黄庭坚)

11、翘萌牙,傲霜雹——《唐铙歌妓吹曲十二篇》(作者:柳宗元)

12、河汉汹汹声西流,风雹相躔齐万弩——《石{巩/石}在宜黄县之南二十五里义泉寺寺旁有磴道高里许循山而西少北忽有石梁数十丈横绝两崖之间中空无柱高出云表神剜鬼刻不可名状真洞心骇目之观而僻在一隅游客无所为而至乃赋诗一篇以告喜游而不知者》(作者:孙觌)

13、棋罢玉枰收碎雹,香残金鸭转微云——《次大人韵二首 其一》(作者:李流谦)

14、 花上春禽冰上雹——《减字木兰花》(作者:苏轼)

15、一时雨雹排檐急,万里风云卷地来——《三月十一日风雹》(作者:吴芾)

16、性怀如佩环,诗笔若陨雹——《戏答公益春思二首 其二》(作者:黄庭坚)

17、籋云追雹有余地,置之画图人岂识——《刘善长出示李伯时画马图》(作者:朱弁)

18、昨夜三更风作恶,堕林橡栗如飞雹——《昨夜》(作者:释文珦)

19、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大寒呈张太博》(作者:郑獬)

20、秋风来万壑,蜴蜥吐冰雹——《和卢可庵悲秋十首 其五》(作者:何梦桂)

21、蹄间三寻汗流赭,九逵雷雹争飞洒——《初到书局以万七千钱得一老马盲右目戏作古句自嘲一首》(作者:程俱)

22、凌傲霜雹,盘薄风烟——《皇帝上太上皇帝寿乐曲 再举酒用大椿之曲》(作者:崔敦诗)

带雹字的诗句大全

1、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和运使舍人观潮 其二》(作者:范仲淹)

2、六月洮河上,惊飙雹似拳——《送人游边二首 其一》(作者:吕南公)

3、醉来落笔驱龙蛇,电雹万里轰雷车——《卧龙山泉上茗酌呈太守陈元舆》(作者:郭祥正)

4、霜雹风沙杂乱飞,段龛城下见春归——《咏史 慕容恪 其一》(作者:陈普)

5、风过雨雹息,天明星斗空——《十月晦过舍弟庭玉处见诸人棋战方酣顷之复过集者皆散独枰尚在窗户閴然因成三篇呈子常汉臣 其一》(作者:李昭玘)

6、霰雹夜落大如芋,日月不出愁乌兔——《方城与君时相别遇雨因寄是诗》(作者:彭汝砺)

7、卒章雨雹霏漫漫,澒洞恐惧坤轴掀——《谢冲雅上人惠草书》(作者:郭祥正)

8、烟云乱昼阴,雨雹交晚风——《题赵氏晓山 其二》(作者:黎廷瑞)

9、降雹注大雨,是岂诵不熟——《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作者:郑刚中)

10、范郎紫玉余半圭,翻手作云雨雹随——《近得一二砚示范达甫笑以为堪支床也许送端州大砚作诗以坚其约》(作者:张孝祥)

11、玉溅珠跳雷雹声,岩端飞瀑蔽林芿——《过黄石驿十许里严石间悬瀑潨射声隐然真小三峡也命仆夫剪剔翳荟为行者清心骇目之观戏成两绝 其一》(作者:李纲)

12、潺潺浩难穷,雨雹洒晴昼——《王官谷十咏 莹心亭》(作者:俞充)

13、沙头万目注江水,晴雷干雹来无穷——《八月十九日》(作者:蔡襄)

14、呜呼犯蓬勃,腾践剧殒雹——《志雁》(作者:刘弇)

15、昨者飞雹几破屋,颇说四郊妨麦熟——《昨者》(作者:张耒)

16、海激天翻电雹嗔,苍松十丈劈为薪——《七月九日二首 其一》(作者:刘克庄)

17、旧传鼓角致雨雹,裹篙不触撑舟痕——《白帝庙》(作者:杨安诚)

18、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题李公麟山庄图 玉龙峡》(作者:苏辙)

19、云落茧楮墨,雹响纹秋棋——《次韵宾旸池字》(作者:方回)

20、忽作惊湍溅飞雹,半随花雨落纷纷——《入石桥路林木蓊鬰但闻涧声潺潺忽惊湍飞雹骇绿纷红杂然而下口占二绝句 其二》(作者:徐大受)

21、橘中春响雹,壶里晓行山——《挽游监簿 其二》(作者:吴泳)

22、云陈春收花脱树,雹声夜碎月衔峯——《致中手谈见知胡漳州而奇仲未有定论》(作者:刘子翚)

带雹字的诗句有哪些

1、峯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闻前都水王荀龙郎中将率二三知旧游天平山寺》(作者:韩琦)

2、雾雹黄长尧天水,{禾罢}{禾亚}青连郑非蛮——《和富阳陈大夫祷雨有感韵 其二》(作者:曾丰)

3、雷霆卷蛟窟,雹火烧松枝——《谒白帝庙》(作者:张俞)

4、五龙作嗔风吐雹,赤乌烧云龙见逐——《驱雀行》(作者:李昭玘)

5、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八绝诗 白龙泉》(作者:王禹偁)

6、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 其二》(作者:苏轼)

7、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醉歌》(作者:陆游)

8、雹子何孤竹屋声,只于花事较无情——《和子上弟春雹》(作者:杨万里)

9、须臾为雹又为雪,寒威挟胜尤宣骄——《先立春一日电雷雪交作程叔运赋诗次韵》(作者:魏了翁)

10、雪与新春作伴回,捣霜为片雹为埃——《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其一》(作者:杨万里)

11、晴天散飞雹,惊动隔墙儿——《棋》(作者:陈与义)

12、又似赤晴干撒一阵雹,打折琼林枝倒卓——《酬安秘丞歌诗集》(作者:王禹偁)

13、诗见江南雹,游经塞北霜——《贻张蠙》(作者:黄滔)

14、提之满空若曳帛,雹风电火相卷射——《许中正捕龙雷》(作者:文同)

15、京师连雨雹,小者如弹,大者如拳——《雹》(作者:戴埴)

16、夜来雨雹如李梅,红残绿暗吁可哀——《惜花》(作者:苏轼)

17、戏拈玉子鸣飞雹,良喜青裾驻织葱——《次韵张慵庵观予奕棋》(作者:方回)

18、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观棋大吟》(作者:邵雍)

19、岁来省其母,风雹六月秋——《顶破二山诗》(作者:苏舜钦)

20、能衔渠水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蝎虎》(作者:苏轼)

21、新诗愈豪放,谈笑出飞雹——《赠翟二淳老》(作者:赵鼎臣)

22、干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棋盘石》(作者:晏殊)

带雹字的古诗大全

1、坐隠者谁子,飞雹下棋局——《陪师川纳凉大宁寺得绿字》(作者:洪朋)

2、涛澜生席上,雷雹转石底——《和巩栗斋丰翠蛟亭》(作者:赵汝譡)

3、胜败供飞雹,亏成付响泉——《敬和老人寓舍》(作者:洪咨夔)

4、万瓦响飞雹,千艘碎舽艭——《与同舍郎观潮分韵得还字一字江字三首一字江字为坐客作 其三》(作者:周紫芝)

5、深冬雷未蛰,雨雹半空飞——《雁山纪游七首 大龙湫》(作者:薛嵎)

6、胸中九渊蛟龙蟠,笔底六月冰雹寒——《赠刘改之秀才》(作者:陆游)

7、鹭落寒江鸦点汀,晴窗飞雹击盘声——《弈棋绝句二首 其二》(作者:洪炎)

8、道旁瓮盎如汝阳,石间电雹如吕梁——《太湖沿檄西原道即事三首 其三》(作者:程俱)

9、 风雹纵横飞钿局——《减字木兰花》(作者:谢)

10、属者浪吞舟,风雹更附益——《贵池》(作者:黄庭坚)

11、半月风雷雹,四郊烟水云——《新晴》(作者:方岳)

12、倚栏无地吊兴亡,松风落子惊飞雹——《君山》(作者:郑奎)

13、谈犀振清风,棋局落秋雹——《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作者:黄庭坚)

14、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作者:陆游)

15、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作者:苏辙)

16、雷雹平时生马蹄,偶冲暴涨去难追——《市桥成次韵》(作者:邓深)

17、已闻雷迸笋,不怕雹惊梅——《花鸟》(作者:舒岳祥)

18、积铁老风雹,巨焰莫镕化——《峡中赋百韵》(作者:李流谦)

19、有时深洞兴雷雹,飞电绕身光闪烁——《灵松歌》(作者:齐己)

20、卷地风雷起,掀天雨雹来——《济渎》(作者:汪元量)

21、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岩间夜吐虹——《道室杂咏三首 其三》(作者:陆游)

22、大书小草各有能,雷雹震耀鶑花姝——《寄竹隠先生孙应时》(作者:刘过)

含有雹字的诗句100句

1、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望巫山》(作者:张乔)

2、陈虀解束缚,冰雹散刀几——《初春以蔓菁作虀因忆往年避难大隗山采苹涧中为虀虀成汁为粉红色而香美特异乃信郑人所言为不诬矣今食新虀因成长韵》(作者:朱弁)

3、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麤——《瀑布》(作者:范仲淹)

4、不惊赤日雷霆吼,但怪青天雪雹鸣——《题四祖山瀑泉亭》(作者:王之道)

5、风轮舞破须弥山,黑雹乱下千钧石——《大宋地理图歌》(作者:郑思肖)

6、寺暗莓苔深,岁潦雷雹粗——《送龚叔虎》(作者:叶适)

7、今年春半不知春,飞雹奔雷吓杀人——《春雨绝句六首 其四》(作者:陆游)

8、雹拳破瓦万甲疾,祇恐天地今无春——《金精歌》(作者:曾原一)

9、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两桥诗 东新桥》(作者:苏轼)

10、马蹏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朙——《秋怀》(作者:陆游)

11、奇怪惊我前,雷电杂风雹——《送刘熙载赴省试》(作者:王庭珪)

12、四蹄雷雹方腾骧,肯如驽马徒争强——《和罗仲素寄子静长篇》(作者:陈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