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级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级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24 12:52:3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级字的诗句,带级字的古诗,关于级的诗句

关于级的诗句100首

1、昔年囊绽露微铓,已陟云梯最高级——《予与故人别因得寄诗三十韵走笔答之》(作者:释德洪)

2、百级危阶上翠峦,四边山色自低环——《云庵觅诗》(作者:陈藻)

3、金磬一声清恋竹,石矶数级碧皴霜——《慧聚杂题 东斋》(作者:李乘)

4、闻说井中鱼已化,定从三级上青云——《左原诗三十二首 三井》(作者:王十朋)

5、级夷蕃拔牖户破,至今风色长如冬——《次韵赵制置制胜轩诗》(作者:魏了翁)

6、雷转正喧三级浪,绅垂直自九重天——《游玉泉 其二》(作者:朱翌)

7、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伯二五五二下同)(「巅」,蒋、刘、项皆云当作「颠」。)》(作者:高适(《全唐诗》卷二一一))

8、三级戒坛秋色冷,个中蝼蚁亦长生——《戒坛》(作者:周文璞)

9、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作者:区仕衡)

10、等级忘尊卑,亲爱均肺腑——《安边》(作者:袁燮)

11、石堤捍水几百级,落处疑有蛟龙盘——《宁国道中》(作者:沈与求)

12、拟心观此境,阶级已成层——《用前韵酬清首座》(作者:王庭珪)

13、窣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阿育王塔》(作者:朱存)

14、金山万丈绝梯级,手聚沙砾空成堆——《用常甫元韵寄彭泽曾移忠》(作者:孔平仲)

15、遗民到今传旧邑,击水华鲸浪三级——《崇仁县》(作者:孙觌)

16、谁知阶级礼,许为腐儒宽——《寄谢王侍御》(作者:戴表元)

17、周环筑级坛,立社祠秋春——《老槐》(作者:贺铸)

18、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山》(作者:陆游)

19、岸狭束成三级浪,山高分得一毫天——《武溪》(作者:李渤)

20、方脱钟山阶级难,却来遮里养残躯——《偈颂六十五首 其三一》(作者:释咸杰)

21、南山西出秦,迤逦序等级——《因何常德招游西塔有诗遂和》(作者:李复)

22、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赠李十五丈别》(作者:杜甫)

带级字的诗句大全

1、昔日登名级,天街是胜游——《昔日》(作者:王安礼)

2、我来历初级,穰穰瞰市衢——《和邻几登緐台塔》(作者:苏舜钦)

3、宝梯斜级上盘空,千里亭皋一眺穷——《登师利寺文殊阁》(作者:宋祁)

4、上尽苍崖百级梯,诗囊香椀手亲携——《游修觉寺》(作者:陆游)

5、仰窗平月殿,横级俯蛟宫——《次韵庞茶使郫县塔》(作者:杨天惠)

6、不知青云梯几级,更借瘦藤寻上方——《题落星寺四首 其一》(作者:黄庭坚)

7、太皡祠坛数级红,青旗摇曳日朦胧——《宫词 其七五》(作者:张公庠)

8、连珠合璧竞名声,九棘三槐争品级——《栾弃奇育皆赋集字韵诗再次其韵示之》(作者:赵鼎臣)

9、几万重峰团碧色,百千级雪下青空——《挽李方叔》(作者:赵善{宀居})

10、南禅不立阶级,直与当头坐断——《偈颂四十一首 其一九》(作者:释普宁)

11、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作者:孟郊)

12、孤凭水阁坐斜曛,七级浮屠压暝氛——《又憇西林寺有乘马人来同宿》(作者:董嗣杲)

13、青冥几石级,屐齿响荦硞——《示上封长老洪辩》(作者:胡寅)

14、身行栈百折,目送塔九级——《又次程嘉定 其一》(作者:洪咨夔)

15、峻级飞平步,端圭却掖扶——《郊祀庆成诗 其三》(作者:程珌)

16、门通三级峻,桂露一年香——《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二》(作者:李公麟)

17、一亭更留人,小立云百级——《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 驻目亭》(作者:林宪)

18、后躅跻攀不可得,危梯峻级频咨嗟——《仙霞岭歌》(作者:陈淳)

19、更漏一新闻晓角,门阑数级看秋花——《次韵公辟即席呈太虚》(作者:秦观)

20、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六月晦送孙少刘》(作者:张九成)

21、徒展两脚,不蹈阶级——《偈颂三十首 其五》(作者:释慧晖)

22、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其二》(作者:王安石)

带级字的诗句有哪些

1、下马踏危级,褰裳涉修梯——《崇法寺》(作者:韩缜)

2、日暮下危级,且复同一樽——《同邻几和叔登定力阁》(作者:韩维)

3、石级皆险滑,颠跻莫牵攀——《题炭谷湫祠堂》(作者:韩愈)

4、三级定知鱼尾进,一鸣已作雁行连——《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作者:黄庭坚)

5、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中秋》(作者:黄庭坚)

6、窣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金陵览古 阿育王塔》(作者:朱存)

7、居间凡几级,其势可悬知——《谢张帅》(作者:赵蕃)

8、飞梯百级转层峦,政喜登临着眼宽——《同李汉老登高斋》(作者:刘子翚)

9、一跃龙门适旧怀,棱棱浪级向人开——《雨夜宿龙门晓登灵光台礼佛眼塔》(作者:释正觉)

10、须知四级题名处,要记浮生六十年——《登塔》(作者:宋祁)

11、池有泉球旧,坛空级石余——《和运使修升阳观落成》(作者:吉康国)

12、跨涧飞虹入洞门,石梯级级树森森——《题石洞》(作者:魏了翁)

13、未踏青云梯一级,会当齐侣个中人——《上方》(作者:曾几)

14、倚天延阁缘云上,拔地方壶历级升——《秘省和刘左司韵》(作者:马廷鸾)

15、云级涌青冥,金鳌载宝轮——《登应天塔》(作者:施枢)

16、 况有盘洲当家样,酉年秋、拾级升枢极——《贺新郎》(作者:牟)

17、九层峭壁刬春空,三级鸣泉飞暮雨——《三级泉》(作者:白玉蟾)

18、瑶坛三级满苍苔,想象真人饮赤杯——《赠海陵天庆观乐子长真人碑》(作者:蒋之奇)

19、扶栏三级横复纵,八窗交映光玲珑——《赵资政建三层楼中层藏书》(作者:楼钥)

20、犹天之升,不落阶级——《迁善斋铭》(作者:王庭珪)

21、凌晨饱饭渡秦溪,要上青山九级梯——《过头陀九岭宿天王栖林二招提因成三绝 其一》(作者:王十朋)

22、泉流涧级峻,云起峰阴稠——《中春望后一日登玲珑》(作者:洪咨夔)

带级字的古诗大全

1、九井神光射斗牛,天开宝级镇南州——《浄慧寺千佛塔》(作者:方信孺)

2、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作者:刘禹锡)

3、银台级级连清汉,桂子香浓月杵低——《送陈校勘入宿》(作者:王初)

4、儿童梯级上,羣聚相戏剧——《大石》(作者:袁说友)

5、(见《文物》一九七二年第三期刊李知宴《唐代瓷窑概况与唐瓷的分期》引,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土文物展览」在湖南展出的一件长沙窑壸腹部所题诗——《五言诗 一》(作者:无名氏)

6、煮茶南台寺,更上千级梯——《福严》(作者:张孝祥)

7、谓当上台省,岂复论等级——《送陈希周赴安福令》(作者:陆游)

8、 更赖主人明眼,作青云梯级——《好事近》(作者:吕渭老)

9、九级耸莲宫,晴登袖拂虹——《秋日同觉公上人眺慈恩塔六韵》(作者:李洞)

10、四围巧逻遮,千级窘攀缘——《同师道弟奉亲游延平凤山》(作者:陈宓)

11、别有古道场,数级下移趠——《慧聚杂题 乘初游慧聚到翠屏轩上月华转上方及翠微阁日已晚矣不容他访乃归》(作者:李乘)

12、数级崔嵬万木中,最堪影势似难同——《留题巾山明庆塔院》(作者:钱昱)

13、禹门三级浪千重,变化飞腾岂有踪——《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九》(作者:王铚)

14、名占风雷三级遍,恩沾雨露一门多——《紫微舍人宋公爱子侄三人同日得第作诗以纪盛美二首 其二》(作者:强至)

15、石泉绝涧阶千级,岭路穿云线一条——《杂咏三首 其三》(作者:华镇)

16、三级浪高何处去,谩将双剑定雌雄——《颂古十七首 其一一》(作者:释道行)

17、若知步步无阶级,何必莲华脚下生——《家中四威仪 其一》(作者:释怀深)

18、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促促词》(作者:徐照)

19、乘暇陟危级,更新敞前规——《重建神秀楼》(作者:林表民)

20、老去未忘三级浪,近来频梦八重关——《八月十一日九月六日二十四日三梦过赵仲强家坐中人物笑语一一如平时因寄长句庶蒙藻思见酬因投一会面之慰也》(作者:李之仪)

21、压倒小湖三级草,增光后沼两重莲——《次韵袁起岩送示郡沼双莲图》(作者:范成大)

22、青锁揖江山,朱栏趁阶级——《忆昔行》(作者:唐庚)

含有级字的诗句100句

1、会借天河三级浪,终须流出旧精神——《余入院二十日相知往往寄声相劳独何德固寂然无闻》(作者:李之仪)

2、梅梁偃蹇苍龙伏,石级参差白雪飞——《谒善政祠》(作者:魏{氵雩})

3、旧相粤冀级,经从各停骖——《三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韵得三字佛龛多题名韦独抗段文昌李景让郑愚四人者可考王文穆吕正闵治平嘉佑间过此亦有笔迹因以诗记》(作者:李熏)

4、跻升类拾级,下上异缘蚁——《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高几》(作者:梅尧臣)

5、山判不可移,石级谁敢跨——《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作者:魏岘)

6、当庭锄土栽桑柘,成级开田种麦麻——《出乡》(作者:陈炎)

7、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河南令舍池台》(作者:韩愈)

8、汉诏十行衔彩凤,禹门三级跃潜鳞——《鹿鸣宴贡士》(作者:程公许)

9、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十四日陪黄仲秉渡湘饮岳麓台上分韵得长字》(作者:张栻)

10、千级仙梯第一层,阑干常为水云凭——《题海岳楼赠米元章》(作者:陆佃)

11、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余年地藏坟——《地藏塔》(作者:陈岩)

12、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法性寺六祖戒坛》(作者:李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