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谤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谤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20 14:14:5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谤字的诗句,带谤字的古诗,关于谤的诗句

关于谤的诗句100首

1、行善丛谤议,施德招冤雠——《七十五翁吟》(作者:方回)

2、避谤醉为乡,嗜眠书作枕——《夜行见怀》(作者:赵鼎臣)

3、偶来作尉聊驱盗,岂谓论功得谤书——《次韵胡观光长庆寺早起》(作者:王庭珪)

4、尘外多仙隠,人间易谤谗——《月岩》(作者:韩淲)

5、掩谤知迎吠,欺心见强颜——《偶书五首 五》(作者:司空图)

6、方闻歌叔度,俄有谤文渊——《挽姚循州》(作者:刘克庄)

7、爱毁亦自遭,掩谤终失计——《感时》(作者:司空图)

8、疎传画图传不朽,胡公粪土谤如新——《洪秘监徐常丞有诗贺余休致次韵四首 其三》(作者:刘克庄)

9、华省官如梦,闲居谤亦随——《周南仲挽词》(作者:翁卷)

10、未能奏效累丝发,已复负谤丛山丘——《送方书记兼简府主》(作者:叶适)

11、药裹关心防二竖,谤书盈箧忤三虫——《兰溪津亭病起二首 其二》(作者:孙觌)

12、谤者古来有,犹能杀九人——《辨谤吟》(作者:邵雍)

13、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哭虔州杨侍郎》(作者:李商隐)

14、非才受官谤,无政作人谣——《登迁仁楼酬子壻李穆》(作者:刘长卿)

15、却来林下闹喧天,反谤初师全不是——《证道歌 其一八五》(作者:释印肃)

16、虽遭谤骂不少避,年世久已同浮沤——《送参寥师归钱塘》(作者:苏过)

17、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和孙莘老次韵》(作者:苏轼)

18、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 二》(作者:杜牧)

19、谤兴在彼情谁恕,事过知君痛自休——《赠史泳》(作者:吴惟信)

20、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作者:杜甫)

21、扫除临济实头谤,称赏黄龙的骨孙——《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作者:释德洪)

22、名字元虚幻,从人谤是仙——《遣兴》(作者:陆游)

带谤字的诗句大全

1、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其二》(作者:黄庭坚)

2、返成非谤罪,却业云遮□——《金刚随机无尽颂 无得无说分第七 其二》(作者:释印肃)

3、曲外悲弦剩,机头谤锦开——《和庞丞相》(作者:宋祁)

4、谤书空满箧,底用展终幅——《次韵顾景蕃和倪裘师避谤轩诗》(作者:张扩)

5、九鼎重安国势牢,功名易办谤难逃——《题赵忠定公雪锦楼诗》(作者:戴复古)

6、招谤坐多谈,近稍遵寡语——《次韵云居诠上人有感》(作者:释德洪)

7、莫将管见谤苍苍,井底蛙牛逞巨江——《证道歌 其二六七》(作者:释印肃)

8、至今覆瓿谤,文字愧小谨——《大年耆年各赋长篇投名诗社中顾景蕃及伯初子温二侄传诵喜甚子温有诗因次其韵》(作者:张扩)

9、楚屈辞多谁谤国,汉疏名重只休官——《寄上范蜀公二首 其一》(作者:冯山)

10、得钱付酒保,往往遭谤嗔——《履方携姜坦道诗卷相过为书其后》(作者:章甫)

11、山中供奉犹遭谤,泽畔灵均盍赋骚——《贺赵礼部得祠二首 其一》(作者:释善珍)

12、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正言田学士况书言上庠祭酒厅北轩予所种竹滋茂》(作者:宋祁)

13、谤书兴众枉,谏疏在奇勋——《挽少师相国李公 其四》(作者:张元干)

14、须信昌黎曾得谤,可怜太史未书——《碧鸡草堂呈刘后村》(作者:宋庆之)

15、诸公忌生语,悉力攻谤诽——《送表弟陈一鸣尧章入京》(作者:王迈)

16、不有小人谤,孰窥君子心——《送德符还阳翟并简陈叔易》(作者:邹浩)

17、九鼎重安国势牢,功名易办谤难逃——《赵忠定公帅蜀时题雪锦楼有扁舟衡岳问归程之句后来人以为谶题跋者甚多邵阳节使君以墨本见赠敬书其右》(作者:高翥)

18、谤佛谤祖,撒土撒沙——《禅人写真求赞 其五五》(作者:释正觉)

19、平生蹈难危,利口困谗谤——《读四家诗选四首 永叔》(作者:李纲)

20、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作者:崔湜)

21、养生谁学嵇中散,避谤吾非陆敬舆——《和答赵生师白见寄 其二》(作者:孙应时)

22、有德无年亦可矜,腊鹅兴谤竟难明——《昭明太子》(作者:徐钧)

带谤字的诗句有哪些

1、遒妍赋笔悲秋罢,寂寞衣囊被谤回——《喜屯田凌员外至》(作者:宋祁)

2、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作者:陈子昂)

3、三年去国别尧云,一箧书空此谤分——《杜少卿知陆州》(作者:宋祁)

4、明时方献文,安得有谤骂——《谢京尹惠酒馔》(作者:王迈)

5、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送李明府去官》(作者:钱起)

6、曾谁省孤心,祇以弭群谤——《答裴煜二首 其二》(作者:曾巩)

7、怨谤从余子,称扬独故人——《次韵叶教二首 其二》(作者:王阮)

8、名高招谤重,财积致谗饶——《拟寒山寺 其一二七》(作者:释怀深)

9、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非意篇呈表臣》(作者:梅尧臣)

10、诗题:无讼堂诗有序首句:欲为袁人雪谤声——《存目》(作者:沈昭远)

11、谤箧况所招,讼缿那能辨——《次沈俭夫求花木韵》(作者:陈傅良)

12、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答卢虔故园见寄》(作者:孟郊)

13、那复思重裘,区区欲止谤——《再次韵谢之 其一》(作者:邓肃)

14、嗟今多赤舌,见善惟蔽谤——《记事》(作者:陆龟蒙)

15、俗儿纷纷重刘向,思苦言艰动嘲谤——《墨池》(作者:宋京)

16、世士乃不然,传食谤且夸——《有酒相与饮》(作者:徐瑞)

17、如今天下无冤气,乞为邦君雪谤书——《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二》(作者:权德舆)

18、谤墨满褚笥,战血腥干铘——《断河酒楼得花字落字二首 其一》(作者:方回)

19、豫章官逸远,直笔非谤史——《续访得七人 黄太史》(作者:王十朋)

20、知疑奸叟谤,闲与情人话——《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 一》(作者:戴叔伦)

21、一官偶来泗,举动畏谤嘲——《雷君自陕及门谒与书偕聊成短篇以答来贶》(作者:强至)

22、收拾美庄逃谤去,升沈脚迹任诸英——《夔州试院呈诸公 其一》(作者:冉居常)

带谤字的古诗大全

1、便结骑鲸游,不知飞燕谤——《次韵王信州古风》(作者:邓肃)

2、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火》(作者:杜甫)

3、邑人兴谤易,莫遣鹤支钱——《忝职武昌初至夏口书事献府主相公》(作者:窦巩)

4、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酴醾》(作者:杨万里)

5、三黜竟不去,触事得谗谤——《六笑》(作者:范浚)

6、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重读徂徕集》(作者:欧阳修)

7、近悔论文多败绩,不关避谤要寻医——《寄大年耆年二侄》(作者:张扩)

8、以此趋事为,岂但成嘲谤——《怀归自讼》(作者:曹勋)

9、索瘢洗垢从教谤,澡雪襟怀与道邻——《世弼读白乐天放言诗仿其体依前韵作数首见寄因和答之亦仿乐天之体 其二》(作者:欧阳澈)

10、 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贺新郎》(作者:刘仙伦)

11、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七月五日二首 其一》(作者:苏轼)

12、小人谤伤实不根,妄指拱璧求瑕痕——《感旧二首 其二》(作者:陆游)

13、卧家正恐贻官谤,增秩俄惊捧帝纶——《衰病辞禄蒙恩赐可时小子坚方尘末第陈德昭袁仲诚惠诗褒借褒借甚宠次韵奉答二首 其一》(作者:张纲)

14、忆昔贾奇谤,同舟忽秦越——《予控免不获命恭读诏书圣训有朕正欲为卿直前枉之语感激思奋始决小草之谋》(作者:岳珂)

15、名高谤之本,财聚祸之苗——《拟寒山寺 其一二八》(作者:释怀深)

16、一朝挂其冠,谤语无由宣——《寄刘壮舆》(作者:李彭)

17、谁分宗派故谤伤,蚍蜉撼树不自量——《读东坡诗》(作者:王十朋)

18、整冠谁辨谤,隠几独忘形——《初夏三司直宿》(作者:宋庠)

19、死犹遭谤诬,谓坐酒肉馑——《次韵谒子美祠堂》(作者:释德洪)

20、风流人物今余几,可忍羣儿复谤伤——《闻郑二对吏五羊》(作者:唐庚)

21、说道谨言元不谨,谤招薏苡亦堪伤——《马援》(作者:徐钧)

22、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阅邸报》(作者:陈宓)

含有谤字的诗句100句

1、玉堂岂必胜茅斋,误得虚名与谤偕——《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七》(作者:刘克庄)

2、谤书堪丑毋庸辨,闷赋虽工未易排——《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七》(作者:刘克庄)

3、心空一任他人谤,道在何妨举世非——《孚先兄示诗颇怀愤悱且有杜门不出之誓连日病目不能答今小愈因成三绝句奉寄以广其意 其三》(作者:李光)

4、官谤殊未眀,此责讵可塞——《悼舒永丰》(作者:周紫芝)

5、欲洗蒙泉谤,须删蜀客诗——《杨元素题蒙泉诗云源有雌雄分碧白注谓南泉色白为雌因为之解嘲二绝句 其二》(作者:洪适)

6、谁为谤书,阴受风旨——《祭观文忠惠赵节斋》(作者:释善珍)

7、赞不欣,徒说谤,三际无心俱扫荡——《参玄歌》(作者:释道川)

8、乃知谤之非,更觉所得厚——《读戚公恕进卷》(作者:张耒)

9、先生避谤山栖,戒门不纳高轩客——《水龙吟》(作者:刘克庄)

10、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新春有感寄常夷埔》(作者:欧阳修)

11、谗谤宁须辨,神明岂易欺——《送叔父入川》(作者:郭祥正)

12、巾箱经谩五,谤牍箧空三——《竹书筒 其一》(作者:石介)

13、万里往来环转蚁,一生谤誉舌扬箕——《萧懋德秀才自临江遣人致书海上遇于归途赋诗寄之二首 其一》(作者: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