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作者是谁(胸有成竹出自哪个诗人笔下)
胸有成竹的作者是宋代画家文与可。 “胸有成竹”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文与可,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县。元丰初年,以校书郎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官终将作监主簿。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与可的墨竹,早已饮誉四海。他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画竹的理论,在《墨竹图题诗》中写道:“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这就是说,画竹前必须先在胸中酝酿成熟,执笔时要仔细审视,看清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然后急起挥毫,一气呵成,就像兔一纵即逝,鹘一击即中那样迅速而准确。这种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生动逼真的绘画技艺,正是文与可画竹的奥秘所在,也是一切绘画艺术必须遵循的规律。因此,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文与可的绘画理论,不仅是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遗产之一,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效法和借鉴,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文与可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就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绘画史上。
相关文章:
- 带歌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歌的古诗有哪些)
- 带兮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兮的古诗有哪些)
- 带剑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剑的古诗有哪些)
- 带琴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琴的古诗有哪些)
- 带言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言的古诗有哪些)
- 带桥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桥的古诗有哪些)
- 带锦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锦的古诗有哪些)
- 带河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河的古诗有哪些)
- 带白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白的古诗有哪些)
- 带千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千的古诗有哪些)
- 带书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书的古诗有哪些)
- 带飞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飞的古诗有哪些)
- 带菊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菊的古诗有哪些)
- 带烟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烟的古诗有哪些)
- 带杨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杨的古诗有哪些)
- 带宇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宇的古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