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十字轴黄油嘴的规格型号)

2024-03-28 13:39: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图解
  2. 拖拉机黄油嘴的规格型号
  3.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的大小选择
  4.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详解
  5.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国标号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图解

50un即是0.5毫米代表针入度

拖拉机黄油嘴的规格型号

黄油嘴常用型号有直通式压注油嘴M6:M10×1;接头式压注油嘴M6:45°M10×1,45°。每一公称直径,对应一个外径,其内径数值随厚度不同而不同。黄油嘴即压注油杯,是机械润滑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的大小选择

M61、M81、M81.25等。

根据查询百度爱采购得知,常用的黄油嘴有多种规格,其中一些常见的规格包括M61、M81、M81.25、M101和M12*1等。这些规格中,每一公称直径都对应一个外径,其内径数值随厚度不同而不同。以M6*1规格的黄油嘴为例,它的公称直径为6mm,螺距为1mm。这种黄油嘴通常用于连接机械设备和黄油枪,帮助润滑机械。

黄油嘴即压注油杯,是机械润滑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分为:直通式压注油杯、接头式压注油杯、旋盖式压注油杯。用于黄油枪和机械设备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详解

如果您喜欢这里消息,请点击特种铸造,加关注。或者点击右上角转发和分享!

 导读: 铸模设计规范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图面制作、模具等级&钢材之选用、模座、公模与母模、灌点及流道系统、排气、滑 块、顶出系统、控温系统、模具设计检查项目等。

(本文内容收集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交流。)

(一) 模具设计图面制作

1.所有模具组立图需能完整表示出模具结构,其图面应含一公,母模平面图,纵向与横向剖视图,和其他足以清楚表示模具结构之详细及剖视图.

2. 每张图面需有图框,右下角要有标签栏.

3.  每张模具组立图需有材料栏,其内容应含零件名称,材料尺寸,硬度,零件在图面的编号及所需之数量.

4. 标示出所有模板,镶块尺寸及模座的长,宽,高.

5. 标示”天侧”(TOPOFMOLD)于模具天侧及”基”(OFFSET)于偏移之导柱.

6.画出完整之水路于平面及剖视图上,至少标示一个不同水路的尺寸及水管接头,并标示”IN”,”OUT”及编号于水路进出侧.水管应制成沉头型式.

7. 每个进料点需以详图标示.

8.为易于辩认各零部件,可使用下列代号: (1)GB---导套  (2)GP---导柱  (3)RP---回位销  (4)ST---停止销 (5)SP---支撑柱

9. 标示锁模块,吊模孔位置与尺寸.

10. 标示主流道及分流道尺寸.

(二)模座

1.  模板需加装4支导柱及导套,超过2.5吨的模具加装黄油嘴.

2.  支撑柱使用螺丝固定于公模板,其数量及位置需足以抵挡射出压力而不致造成公模板变形,尤其灌嘴附近.

3. 导柱直径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加大并且长度至少为模座厚度约减5mm.

4. 导柱伸出模座部分不可超出总长的3/4.

5. 当需要微动开关控制模具动作顺序,以保护模具时,必须确实将其安装妥当.

6.导套底部要有良好之排气槽.  

7.侧滑块退至行程底必须有固定块固定其位置,不可使用弹簧定位柱或过小之螺栓.

8. 模板之间连接至少需要3~4个沉头螺丝,并且超过50磅的结合力.

9. 每块模板四周边缘需加上C2倒角.

10.模具装置有油压缸,冷却水路接头,电子接头等时,如妨碍模具安置则需有垫脚,以确保模具正确放置方向.

11. 开模行程必须容许成品可落下及机械手臂操作.

12. 模脚于操作员侧面,必须加工模具标签凹槽,以便装置财产标签.

13.模具无论大小组,公母模分模面处制作锁模块(1~4个),以防止模具吊运过程中模具开启.

14.锁模槽直接开在母模板和模脚上.模具大小必须符合相应机台规格.

(三)公模与母模

1. 公模仁与母模仁须刻字表示出基准边.

2. 公母模仁硬度必须高于HRC50,易断裂的*部或较厚除外.

3. 所有公母模仁及镶块皆须表面硬化处理.镶块底部须刻标号.

4. 模仁尽可能不分割镶块,以防止毛边过多.但一些RIB较深/较多的可以考虑加.

5. 公母模仁固定螺丝至少需有50磅的结合力.螺丝从反向固定.

6. 所有拔模方向的产品侧壁均需加拔模角,母模方向大于公模方向0.5~2°,所有拔模均需减肉加铁,以便后续修模.

7.模具不可含有斜顶出结构,对倒勾部分可另外加工.可以含有滑块结构.

8.公模仁分模面处比模座表面高0.5mm,母模仁分模面处与模座表面相平.

9.所有靠破面侧壁需有至少5°拔模角度.

10.公母模仁精加工前要测试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11.最后抛光方向须与脱模方向相同,公模表面粗糙度比母模表面粗糙度至少低一级,以便成品不黏母模.

12.BOSS孔底部可做成圆入子,入子尺寸取整数遵循内大外小的原则.入子与模仁间隙不超过0.013~0.025mm.

13.重量超过20Kg的模仁要做至少2个工艺螺丝孔,模仁四周倒C2角,以便加工搬运.

14.产品肉厚尽可能均匀.产品肉厚比超过1.2时,不可直角转折,须用R,角度或曲面过渡,以利淌流.产品肉厚比超过2.0时,一般要做偷肉,以防产生消水现象.

15.BOSS长径比一般不超过8.长径比超过4时,为便于充填,开口周围倒0.3~0.5C角或R角.

16. RIB,定位柱肉厚一般不低于过0.5mm,长径比一般不超过15,长径比超过5时,开口周围倒0.1~0.3C角或R角.  长径比=B/A或D/C。 

17.    对于公母模相靠破部分,为防止公母模错位,公模部分单边可偷肉加铁0.05~0.15mm。

(四)灌点及流道系统

1. 流道设计不可有直角转弯现象,应以圆弧改变方向.

2. 流道大小,以成品重量,进料点数量及流道长度为考量依据.

3.流道断面形状采用梯形结构,宽厚比一般为3:1~1,底部倒R1~3,侧面单边做5~10°,以利脱模.灌口、分流子的斜度根据成品重量,流道大小而定,一般为5~10°.

4. 流道系统以流动平衡为优先考量.对于一些肉厚较大,靠破,形状较多等不易充填的部分,须增加GATE或流道尺寸.对于侧面进料的产品,如中间有靠破部分,须采用搭接促进淌流,并选在易于充填产品的地方. 

5. 流道,灌点尺寸位置需经由模流分析决定,当无模流分析时,由小尺寸做起.模具图面需有进料点放大图,并详细标示尺寸. 

6.流道末端,GATE对面,大的靠破处及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尽可能增加冷料井,冷料井要有1~3mm的缓冲区.冷料井有半圆形和梯形的形状.

7. 進料點應選在有利於沖填、流程較短、不會對型芯產生直接沖擊的地方。

(五)排气

1. 气槽一般开在公模上,而不开在母模.气槽的深度在0.05~0.15mm.

2.流道的转折,尾端处,冷料井处,靠破处,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均需开气槽.气槽不宜开在冷料井的中间处,以防出现噴射或堵塞气槽的情况,一般开在侧边.  

3. BOSS部分如可能可加圆PIN增加排气.

       

(六)滑块

1.滑块所用材质一般与模仁不同,硬度相差4°左右.耐磨块,导块材质需与滑块不 同.滑块,耐磨块要开油沟.滑块如允许尽可能加导块,以定位和滑动.

2. 滑块行程=成品脱出+3~5mm.回位弹簧的数量及型号根据滑块的大小与行程而定.

3. 斜撑柱的直径,长度根据滑块的大小与行程而定,一般选用标准规格.其角度选在10~25°,但一般不超过22°.斜撑柱的材料可选用SKD61或SUJ-2,表面热处理.

4.  滑块上一般不开流道,如确实要开,须用油压缸控制其开模顺序.其它需要控制开模顺序的滑块结构也需用油压缸.油压缸要確實安装妥当.

5. 滑块上成品部分較大時,須開气槽。

 

(七)顶出系统

1.至少需要2個機械頂出螺絲孔,頂出螺絲孔位置根據機台規格而定。

2.需安裝停止塊,以限制頂出行程超出實際必要行程。

3.支撐柱須比模腳高0.05~0.15mm,回位銷比分型面低0.02~0.05mm。

4.頂針須先排在脫模困難的地方,比如BOSS,RIB,較深的產品等處。頂針排置時要考量頂出平衡。如水路排布干涉時,可將頂針適當移動。冷料井處須加頂針,如用頂針兼做冷料井時,其深度為1~1.5D。頂針的排布須足夠超過成品的包模力。

5.頂針直徑一般規格有1、1.5、2、2.5、3、3.5、4、4.5、5、6、7、8、10、12、14、16等標准。根據產品面積盡可能排大尺寸的、標准規格的頂針,一般不小於3mm。如頂針直徑小於2mm,須做成雙節形式。

6.用作頂料道,冷料井的頂針長度可比產品低並取整數外,其它頂產品的頂針要比產品高0.03~0.10mm。如果頂針上有靠破部分,其長度與產品等高。

7.頂針端部如有形狀,其靠肩需做防呆。對於面積較大,表面平整的產品,如PANELBEZEL,为防止頂出時產品變形,四周頂針端部需做台階形狀,其深度一般為0.2~0.5mm。

8.模板處的頂針孔須做偷肉。頂針直徑小於3mm的,偷肉0.5mm;直徑大於3mm的,偷肉1mm。頂針與模仁滑配部分長度一般在20mm左右,超出部分做偷肉,滑配部分的間隙為0.02~0.03mm。頂針孔的最薄壁不得小於0.6mm。

       

(八)控温系统

1.模具壓铸前,須先预熱以消除應力。预熱溫度镁鋁合金一般為230~280℃。

2.模具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如水、油管冷卻)、間接冷卻(如銅棒冷卻)。一般采用直接冷卻的方式,水管的排布方式有循環式和平行式,平行式要比循環式冷卻效果好,其進出溫差較小。對於一些較小的產品可以采用循環式,而大的產品則選擇平行式好些。

3.水管直徑一般在6~10mm間,水管牙为PT1/4。水路至側壁或產品面的最小距离為4mm。距產品面的最大距离不超過2D(水管直徑)。產品肉較厚,灌口附近要排水路。灌口,分流子處的冷卻水管長度排至比頂面低5mm。

4.大的滑块或大的鑲截塊上須加冷卻系統。如果產生干涉,可采用雙層冷卻。

(九)模具设计检查项目

黄油嘴的规格型号国标号

 理论考试及综合能力测试:烧脑PK赛+协同作战 

5月24日9:30,公司2016年石油钻井工、井控班组理论考试及综合能力测试在员工实训中心电教室开赛。

窗外的布谷鸟在欢快地鸣叫,窗内却是一派紧张氛围。参赛选手们双眼盯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点动。

由于理论考试及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选手总体成绩的50%,因此所有选手都不敢掉以轻心。

裁判员杨仲墨介绍,石油钻井工、井控班组理论考试重点考察选手的基础知识以及现场业务处理能力。不光题量大,而且项目也很多。石油钻井工要复习上万道试题,井控班组要复习4000多道试题,可谓是选手们的一场烧脑PK赛。

紧张的60分钟理论考试结束后,紧随其后的就是井控班组综合能力测试。

按照竞赛规则,参加井控班组综合能力测试的60位选手被分成6个井控班组,所有班组都要在40分钟内完成一个事故案例分析,将基本情况、原因分析、经验教训制作成PPT后,由班组工程师向裁判组进行答辩后,还要抽选回答两道钻井井控综合试题。

杨仲墨说:“综合能力测试考察的是班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通过全体成员的集思广益、分工明确来攻克难题。该竞赛项目的设置,是对井控班组的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通过竞赛,培养团队成员达到会干、会写、会组织的能力,只有将理论知识基础打扎实,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这对于提高钻井一线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处。”

(新闻中心张歆僮)

 岗位故障排除:故障隐患难逃火眼金睛 

5月24日下午,岗位故障排除项目拉开序幕。伴随着“一二一”的响亮口号声,首个参赛班组——井下作业公司代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赛场

比赛计时开始后,参赛选手飞奔至各自岗位,按照岗位作业点,逐个仔细排查故障隐患,并填写检查表。场地工、内外钳、柴油机工、副司钻等不同岗位都对所管设备、管线、阀门等进行仔细查看,完成一个点又跑步到下一个点,直到10个岗位在规定时间内都完成了故障排查项目。

岗位故障排除要求每个工作岗位在10分钟内完成4处故障点的排查,并填写记录,既可以体现各岗位技能熟练程度,又能凸显团队的整体作业能力和协调配合水平。

裁判郝立军告诉记者,这个科目需要各个岗位在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排除,对参赛选手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设备运行不同工况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岗位对所负责设备的点滴,包括设备零部件完好、螺丝松动、缺油、缺水、肖套护帽齐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这样完成这个项目就较为轻松了。在实际工作中,故障排除很重要,要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及时发现排除故障。如前期容易忽视的小故障不能认真排除,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致使停工维修或发生安全事故,给公司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

这次竞赛的6支参赛队伍,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充分体现了参赛井控班组的整体水平。

(准东钻井公司陈鹏)

 心肺复苏:生死攸关三分钟 

“按压位置错误。”

“吹气过大。”

“抢救失败,‘伤者’死亡。”

当听到这个结果,088号参赛选手慌了神,一脸迷茫地看着8位裁判。几秒钟之后,他为已经“死去”的“伤者”整理好了衣物,退出了考场。

这是5月24日下午,公司石油钻井工技能竞赛心肺复苏项目考场发生的一幕。心肺复苏是去年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新增项目,这个项目对于今年很多初次参赛选手还是充满了难度。

裁判员兰永福介绍,心肺复苏主要应用于人员急救,如发现人员因病或因意外休克应该在180秒的黄金时间内完成伤者情况检查、5组心肺复苏按压,每组心肺复苏按压次数为30次、两次吹气抢救。经过及时准确的救治后,伤者可以恢复生命体征。

该项目的考核点在于参赛选手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抢救操作是否准确、吹气力度是否达到标准,同时参赛选手还要在180秒内完成,一旦超时将面临失分和“伤者”抢救失败。

“这是一个和生命息息相关的比赛项目,对于选手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动作力度、时间把握等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心态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用生死时速来形容这个项目一点也不为过。”兰永福说。

(记者宋卫国)

 井控班组技能操作:团队作战势不可挡 

5月25日,最为抢镜的井控班组技能操作竞赛正在紧张进行。钻井液工发现溢流险情速报司钻,司钻发出长鸣信号,指令各岗位紧急就位,按照关井“四七”动作迅速控制井口。

井控班组技能操作是一个团体竞赛,充分考察班组井控实战能力。每队由正副司钻、内外钳工、井架工、钻井液工、场地工等岗位的10名选手组成,负责险情控制组人员根据钻进、起钻杆、下钻杆等不同工况制造出溢流现象,各竞赛班组人员在发现溢流后共同协作抢险,争取在在最短时间内规范完成关井。

“这个竞赛项目就是为了检验队伍遇险时应急处置能力、处理事故能力和团队作战能力。”裁判员李林说。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溢流时,准确无误地迅速关井,是防止井喷唯一正确处理措施。迅速实现对井口的控制,有利于取得井控主动权,有效制止地层流体继续进入井内,尽可能为下一步压井创造条件。

“关井越快,溢流量越小,越容易控制,越安全。”总裁判高永杰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日常生产中加强防喷演习,熟练“四七”动作,才能达到各岗位人员的默契配合。

针对井控班组比赛情况,高永杰说:“今年的评判更加科学细化,往年‘险情控制分数’算在个人总分数里,今年不计入个人评分。这样加大了奖励力度,更凸显公平。这些好的制度政策,鼓励参赛选手在各区域岗位努力争当岗位名匠。”

(准东钻井公司 郑筱笛)

 起放空游车:就要稳准快 

5月26日,公司员工实训中心钻机轰鸣,64号选手吴超见跑步登上钻台,向裁判组长李林举手报到。

开始比赛后,吴超见迅速跑进休息室,拿起一人高的不锈钢管,从梯子下到地面,检查防碰天车、悬重、油压、气压是否正常,检查大绳死、活绳头固定是否牢靠以及刹车灵敏度和高低速进排气情况。

一切正常后,他开始试提游车,在离钻台3米位置平稳下放,之后把盛满1000毫升水的碗状器具放到吊卡上。游车升到二层台护栏上1米位置下放,待吊卡坐稳在停止线后,吴超见将剩余水倒入量杯。

这个项目重点考察司钻的操作能力,看是否达到稳定、准确、快速的要求。

李林说,起放空游车考验的是选手对刹车、油门和离合器精准入微的把控,是司钻岗位的基本技能。虽然看着不复杂,但要想做到稳、准、快,就需要选手们在平时工作中积累到的经验。

在钻井施工中,游车提放的都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钻具进入地层,如果岗位人员操作技能不过硬,上提时出现晚摘离合器,或下放过快过猛,都会导致上碰下顿,造**身、井下和设备损失等严重事故。因此,这个项目作为每年技能竞赛的必考项目,就是为了提升岗位员工的技能的精准程度,进而保障生产的安全平稳。

(***钻井公司 陈勇)

 组装水龙头冲管:成竹在胸 自成方圆 

“卸下紧固螺钉……用专用工具起出冲管。”

“抹黄油,装盘根,抹黄油,装导套。”

“抹黄油,上黄油嘴,用开口钳上紧。”

……

5月26日,组装水龙头冲管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今年公司石油钻井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新增的一个项目。

选手们将一个30公分长的冲管总成件在3分钟内,拆解出大大小小22个零件来,有的摆成方形,有的摆成扇形,在清洗干净每个部件后,再逐件复原安装。

泥浆是钻井的血液,而冲管就是这套血管系统里最关键的部件,它是高压水龙头和方钻杆的连接件,也是易损件。钻杆高速运转,泥浆泵泵出高压,冲管首当其冲,要承受高达15至30兆帕的压力,还要能承受每分钟120转的旋转摩擦力,所以在组装冲管时容不得半点马虎。

裁判、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高永杰介绍,在钻井队,冲管总成件都是一个生产班配合组装的。实际安装过程中,员工经常搞不清楚,造成错装或反装。在赛场上,选手一个人要承担一个班组的任务,同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在讲解上不出纰漏,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作为首次现场评分的裁判观察着选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听着组装现场的每一个异常响动和口述,严苛扣掉分数。选手们也胸有成竹,拆解过程中规中矩,分毫不乱。

(准东钻井公司刘纪岑)

 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可靠的呵护 

5月26日,检查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竞赛现场,101号参赛选手王永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的正压式呼吸机摆放位置、佩戴方法与其他选手不同。

随着倒计时开始,他一边认真检查呼吸器,一边清晰地汇报。

获得佩戴许可后,王永江快速按下30秒计时器,打开气瓶阀,进入了佩戴操作程序。27秒后,他顺利完成操作,将呼吸器收完摆放整齐,举手示意操作结束。

检查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公司技能竞赛的必考项目,也是每名钻井员工必须掌握的技能。在钻井生产过程中,如遇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泄露,井队员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查佩戴好正压式呼吸器,才能确保生命安全,将险情降到最低。

“这3分钟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虽然我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保证生命安全。其实我的方法慢,我人笨学不会他们的操作,再就是操作个人习惯问题,我自己适应这种摆放方式。”王永江说。

谈到该项目的难点,裁判赵忠庆表示:“这个项目的比赛时间很短,可标准要求很高,从准备、检查到佩戴操作,都很严格,要快、稳、准地完成动作,容不得丝毫马虎。比赛过程中,选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整体来看,各参赛选手们动作连贯,操作熟练,操作步骤基本上都能很好做到,都很优秀。”

(准东钻井公司 陈鹏)

 气控阀件拆检与安装:以小见大铸匠心 

“报告裁判,操作完成。”5月26日,88号选手杨宁大声向裁判组汇报完毕后,结束了气控阀件的拆检与安装项目,一脸轻松地走出了赛场。

杨宁是当天第二位走进赛场的选手,最终他很好地控制在12分钟内完成了司钻调压阀、两用继气器、三通气开关的拆检与组装。对于这次现场发挥,杨宁告诉记者说,如果不紧张,自己还能更快些。

气控阀件的拆检与安装是石油钻井工竞赛每年必考项目。这个项目难度较大,也是所有项目中用时最长的一项,达到12分钟,评分标准也多达50多项。比赛中,选手们不光要有敏锐的眼神、快速的动作,还要准确地描述手中的操作,达到观察、口述与动手相一致的要求。

裁判员徐刚介绍,这个项目重在考察选手的动手能力,是对选手条理性、灵敏性和工作效率的一个锻炼。这个项目的训练,可以增强选手在实际生产中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现场生产中存在大量的设备修理、拆检组装等工作,因此每一位员工的动手能力都是衡量其是否能够胜任岗位的一个基本要求。

徐刚说,通过这几年的竞赛集训,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选手,其中大部分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或是在关键岗位。但想要达到石油名匠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在今后的项目设置上,能够多加入一些有创造性的项目,那么对培养石油名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闻中心 张歆僮)

 组装卡瓦打捞筒:熟练细致是关键 

“报告裁判,92号选手劳保穿戴完备,请求开始操作。”

“计时开始!”

听到裁判员喊出“开始”的瞬间,92号选手孙铁柱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了工具摆放区。

根据抽签选择的内容,孙铁柱挑选了LT-T127型卡瓦打捞筒所需要的配装工具。挑选完毕后,他迅速在现场准备好的9套打捞筒零件中寻找到了合适配件,并用测量工具仔细进行测量并大声汇报各配件的规格和型号。这个项目要求选手在8分钟内配选出所需配件并全部组装完成,时间相当严苛。孙铁柱最终用7分01秒完成了组装。

“卡瓦打捞筒是从落鱼外径抓捞落鱼的打捞工具。组装时,需要根据落鱼大小选择合适的工具。选择不好,会造成落鱼无法打捞,耽误时间延误工期。比赛时值得分享的经验总结起来就3个字:快、细、稳。快,就是快速准确选出所要配件;细,就是细致观察各连接部位间的留余缝隙不得超过1毫米;稳,就是平稳安装不要着急,保证各部位安装到位,做到对扣一次成功。”走出赛场后,孙铁柱介绍了该项目的竞赛要点。

“这次比赛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选取了生产中常见的落鱼所搭配的打捞筒种类,要求选手在生产中也能迅速组装,处理复杂。竞赛中最难以掌握的地方在于精确选取合适的配件,这不但要求选手对工具零件的型号规格熟练掌握,还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裁判员高永杰说。

(井下作业公司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