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型号(硅片型号都有哪些)
硅片大小有什么区别
N是型号,代表掺了磷元素,P是代表掺了硼元素,100是三维晶向的一个表示方法(1,0,0)
硅片型号都有哪些
没分不告诉你有在联系我吧
当前硅片尺寸及价格行情
取向硅钢片基本是0.3的120,130牌号比较常用。低一点的牌号是0.35系列的145,155牌号。高点的是0.27厚度的110,100,105.再高的是0.23厚度的085,080之类。从性能上分高磁感低普通取向钢。无取向硅钢基本是0.5厚度比较多,其次是0.35和0.65两种厚度。分高中低牌号。高牌号是470以上牌号(厚度基本是0.35和0.5),中牌号是470牌号(厚度基本是0.5)。低牌号是600-1300牌号(厚度基本是0.5和0.65)。另外以前还有1600牌号,现在很少见了。注:以上厚度均为mm.型号意思:例如:宝钢B50A470武钢50WW470意思没有变化50代表硅钢的厚度是0.5MM470代表硅钢片的最大铁损是4.7W代表无取向。硅钢片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含硅量为0.5~4.5%。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硅钢片的分类硅钢材质电枢片热轧硅钢片热轧硅钢片是将Fe-Si合金用平炉或电炉熔融,进行反复热轧成薄板,最后在800-850℃退火后制成。热轧硅钢片主要用于发电机的制造,故又称热轧电机硅钢片,但其可利用率低,能量损耗大,近年相关部门已强冷要求淘汰。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其含硅量0.5%-3.0%,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与热轧硅钢相比,其厚度均匀,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平整,从而提高了填充系数和材料的磁性能。冷轧取向硅钢片冷轧取向硅钢带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的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高磁感冷轧取向矽钢片高磁感冷轧硅钢带皆为单取向钢带,主要用于电信与仪表工业中的各种变压器、扼流圈等电磁元件的制造。其应用场合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小电流即弱磁场条件下,要求材料在弱磁场范围内具有高的磁性能,即高的μ0值和高的B值;第二个特点是使用频率高,通常都在400Hz以上,甚至高达2MHz。为减小涡流损耗和交变磁场下的有效磁导率,一般使用0.05-0.20mm的薄带。
硅片等级
虽然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仍然是传统的156.75mm硅片,但大硅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共识。
下一代技术,硅片一定会变的更大。然而,在“多大”这个问题上,不同企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目前,市场上的大硅片尺寸至少有三类:158.75mm、166mm、210mm。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设备的折旧期至少10年,甚至15年。因此,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技术路线,短期内变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除非兼容)。
不同的企业,在三种技术路线下,选择了那种路线?
一、158.75mm尺寸
1、优点简介
1)跟现有电池片产线兼容度非常高,老产线技改量低
2)封装成组件后,与现有156.75mm的尺寸相差不大,安装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对下游应用影响少;
3)切除的边皮较大,产品品质相对较高;
4)消除倒角后,充分利用组件封装面积,逐渐转换效率提升相对明显;
2、缺点简介
由于切除量较大,单位面积硅片价格相对偏高
3、企业技术路线选择
目前,选择158.75mm技术路线的企业如下表所示。
二、166mm尺寸
1、优点简介
1)更有利于降本
采用跟158.75mm相同的硅棒切出来,切除较少的边皮;相对于158.75mm的硅片,面积增加8.8%,但硅棒成本、切片成本、电池片加工成本无增加,因此上述环节的单瓦成本都会减少8%。
2)能一定程度提升组件的转换效率,但不明显;
3)跟现有电池片新产线有一定的兼容度,技改投入不大;
2、缺点简介
与现有156.75mm组件相比,组件面积增加12%,项目应用中兼容性差,过渡期会有一定的影响;
3、企业技术路线选择
目前,选择166mm技术路线的企业如下表所示。
来源:光伏变迁见证者
三、210mm尺寸
中环刚推出210mm的产品,尚处于概念阶段,产品价格尚不明确,无法做深入的比较。
硅片182mm
点击上方☝能源杂志 ,深度关注能源经济!
文|武魏楠
11月3日,六大组件企业——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光能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的公开信,将光伏企业与玻璃产业之间的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
然而站在玻璃行业的视角来看,近年来光伏组件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对玻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导致相当一部分玻璃生产线无法满足需求而被闲置。
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一直是光伏企业不懈的追求。随着电池效率提升难度的扩大,增加硅片尺寸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成为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2010年之前,单晶硅片主要以对边距125mm的小尺寸硅片为主,并有少量对边距156mm的硅片。2018年下半年开始,大尺寸硅片开始连番登上舞台。先是158.75尺寸登场,紧接着就有企业推出166尺寸硅片。到了2020年,大尺寸硅片已经泾渭分明地形成了“182尺寸”和“210尺寸”两大派系。
6月24日,隆基股份联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倡议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M10),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半个月后的7月9日,由中环股份、东方日升、天合光能、福莱特、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光伏企业结成的“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宣告成立。根据企业名单,该联盟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涉及硅片、电池、组件、支架、逆变器等环节,共计39家公司。
自从2019年开始,单晶在光伏市场上全面超越多晶,成为主流。早期全面布*单晶市场的隆基也一跃成为光伏行业的硅片龙头。相比于隆基,中环股份的动作稍慢,但也是坚守单晶领域、扩产迅猛。在这个单晶新时代,隆基股份、中环股份迅速扩张为“唯二”的两大硅片巨头。以两家公司为主导的两个企业联盟,押注不同尺寸的硅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也许硅片市场的双寡头很容易让大家想到两家企业分别牵头不同的企业联盟,是为了以自己的标准垄断未来的市场。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硅片尺寸经历了数次的迭代。这直接导致目前的组建尺寸过于散乱。除了上游的玻璃行业“深受其害”,工艺设备、辅材供应、支架、安装、运输、运维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也许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牵头企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有利于巩固领先优势。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洗牌+标准化的好时机。
在电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尺寸越大意味着组件接触太阳面积更大,发电效率自然也就更大。这是最朴素的物理原理。
据报道,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曾做过测算,210硅片在支架上的成本就减少了25%,核算到度电成本上,最多可以降低0.1元/w。此外,210硅片的组件在土地占用面积、桩根数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尺寸是有上限的,不能够无限放大。”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说,“而且大组件、高功率的设计必须要有安全底线,不能以牺牲系统、安装、维护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为代价。最后,功率的提升仍然要以提效为主要手段,不能过多地放在大尺寸上。特别是与功率近似比例的放大,我认为毫无意义。”
在光伏企业探索大尺寸硅片的道路上,一个意想不到的边界条件首先出现,那就是集装箱的大小。集装箱是组件运输的主力军,通过集装箱的包装方式,光伏企业反推出组件宽度为1130mm,隆基、晶澳等企业也就把硅片的尺寸统一在182mm。这样可以在集装箱装下两排,运输效率更高。
“集装箱尺寸只是一个初始边界条件。从系统端版型、配套生产段的优化配置再到最后的电池效率提升,我们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探讨最合适的硅片尺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助理、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王梦松说。
对于电池来说,硅片尺寸增加对于镀膜均匀性产生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可靠性、良品率、污染等不利因素也大大增加。而且生产工艺方面,182电池的良品率与166基本持平。
种种因素都让隆基、晶澳等企业判断出182尺寸是当下最有价值的硅片尺寸。
2021年,光伏即将进入全面平价的时代。182与210之间的技术路线之争,更多地需要回归市场,从项目的综合投资收益,给出真正的答案。
版权声明|此内容为能源杂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能源杂志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END·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tg@ineng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