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的型号(铣床的型号及含义)
铣床型号x62w的含义
普通铣床型号有以下:
1、卧式铣床:X6012、X60(6H80Γ)、X60W(6H80)、X602、X61(6H81Γ)、X6H81、X6030、X6130、X2、(6H82Γ)、X62W(6H82)、X6232、X6232A、X63、(6H83Γ)X63W、6H83Y、6H83、B1-169A、6H81A、FU2A、4FWA、FA5H、FA5U、IAE、X3810。
2.立式铣床:X50、X51(6H11)、X52、X52k(6H12)、X53、X53k(6H13)、X53T(FA5V)、X5430A、X50T、X5350、XS5040、X518、6П10、F1-250、F2-250、FA4AV、652、VF222、FSS、FB40V、6H13П,FYA41M、4MK-V、UF/05-135、6A54、ΓФ300、ΓФ173M-12。
3.数控立式铣床:XsK5040Ⅲ。
4.键槽铣床:x920(692A)、4205、XZ9006、ДФ60A。
5.万能工具铣:x8119(678M)、x8126(679)、x8140、680。
铣床的型号是怎么规定的
1、普通铣床的型号有:X50A 、 X5025A 、 X52K、 XK5040 、X53T、X6030 、 X62 、X63 、 X62W 、X63W 、X8126 、 X8130等。2、铣床(millingmachine)系主要指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多种表面的机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铣床的型号及含义A
铣床的型号有:一、X5032立式铣床X5032立式铣床属于铣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机床,是一种强力金属切削机床,该机床刚性强,进给变速范围广,能承受重负荷切削。二、X6132铣床X6132铣床是一种强力金属切削机床,该机床刚性强,进给变速范围广,能承受重负荷切屑。主轴锥孔可直接或裤御盯通过附件安装各种圆柱铣刀、圆片铣刀、成型铣刀、端面铣刀等刀具,适于加工各种零件的平面、斜面、沟槽、孔等。三、X5032A立式铣床X5032A立式铣床搭载x52系统,精度的高,广泛应用于精密制作。也叫做X52,是标准北一机机型。机床毛重3790kg。百度百科—X5032立式铣床百度百科—X5032A立式铣床
铣床的型号有哪些
数控铣床是一种有用的广泛磨板机,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传动部件,齿轮,花键轴,链轮,螺旋的外观和各种表面铣,常见的数控铣床型号有CA6140A XKA5032A MBE1432 MGB1432 C2150×6 MB8240 CX5112A/WF等。
数控铣床型号CA6140A
C—车床(类代号);A—结构特性代号;
6—组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 1—系代号(普通落地及卧式车床); 40—主参数(最大加工件回转直径400mm);A—第一次重大改进(重大改进顺序号)
数控铣床型号MBE1432
M—磨床(类代号) B—半自动(通用特性代号) E—(结构特性代号) 14—万能外圆磨床(组系代号)32—最大磨削直径320mm(主参数)
数控铣床型号MGB1432
M—磨床(类代号) G—高精度(通用特性代号) B—半自动(通用特性代号) 14—万能外圆磨床(组系代号)32—最大磨削直径320mm(主参数)
数控铣床型号C2150×6
C—车床(类代号) 21—多轴棒料自动车床(组、系代号)50—最大棒料直径50mm(主参数)6—轴数为6(第二主参数)
数控铣床型号MB8240
最大回转直径为400mm的半自动曲轴磨床 根据加工需要,经变换的第一种半自动曲轴磨床,其型号为MB8240/1; 变换的第二种型式的型号为MB8240/2,依此类推。
数控铣床型号CX5112A/WF
C—车床(类代号) X—数显(通用特性代号) 51—单柱立式车床(组系代号) 12—最大车削直径为1250mm(主参数)A—第一次重大改进(主参数)WF—企业代号
铣床的型号及含义
往期推荐
刀尖圆角半径,原来还有这么多知识点!
CNC加工中心维护保养方法,长见识!
数控刀具的种类、用途简介,需要的转走
钱学森在美国地位有多高?高到让你以为是在胡扯!
15个超实用的车工技能
铣床型号大全 参数
☞ 这是金属加工(mw1950pub)发布的第18144篇文章
编者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有了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产品加工质量,才能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物资消耗。掌握铣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提高金属铣削加工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数控铣床加工的入门准备。
图书内容
图书主要内容包括:铣削基础知识,铣床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铣削和数控铣削工艺,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铣削平面与连接面,铣削台阶、直角槽和特形槽,铣削离合器,角度面和刻线加工,铣凸轮,铣齿轮及刀具齿槽,铣削外花键和数控铣削实例。
图书在编写时以好用、实用为原则,指导自学者快速入门、步步提高,以期逐渐成为加工行业的骨干。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以图解的形式配以简明的文字,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操作工艺,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操作技能和生产实例的介绍,生产实例均来自一线,汇集了大量现场生产经验;书中使用名词、术语、标准等均贯彻了最新国家标准。
特点展示
目录展示
内容展示
拖动右侧滚动条可以查看全目录
▼
第一章铣削基础知识/1第一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一、金属材料的分类/1二、钢铁材料的热处理/2三、常用元素对钢铁材料性能的影响/3第二节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4一、极限与配合/4二、形状和位置公差/9三、表面粗糙度/12第三节铣削基础知识/17一、铣削过程的基本规律/17二、铣削力与铣削功率/20三、切削热和切削温度/21第四节铣削过程及铣削加工的范围/22一、铣工的工作内容/22二、铣削过程/23三、铣削(数控铣削)方式/24四、铣削(数控铣床)的加工对象/26五、加工中心的加工对象/27第五节铣工常用量具/29一、测量长度用的计量器具/29二、测量角度用的计量器具/34第二章铣床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36第一节铣床概述/36一、铣床的分类/36二、铣床主要结构/38三、常用铣床的型号与技术参数/39四、数控铣床简介/43第二节铣床(数控铣床)的安装调整及精度检验/50一、铣床的安装要点/50二、铣床的基本操作及调整/51三、铣床工作精度的检验及空运转试验/57第三节铣床(数控铣床)的保养及故障维修/58一、一级保养的内容及要求/58二、一级保养的操作步骤/59三、铣床常见故障维修/61第三章铣削和数控铣削工艺/64第一节铣削用量的选择/64一、铣削的基本运动与铣削用量/64二、确定铣削用量的原则/65三、被切金属层深度(厚度)的选择/65四、铣削用量的选用/66五、铣削速度的选择/68第二节切削液/69一、切削液的种类及其作用/69二、切削液的选用/69第三节铣刀/70一、铣刀的常用材料/70二、铣刀的种类/72三、铣刀的选用/73四、铣刀的安装/80五、铣刀的维护与保养/84第四节数控铣刀和刀具系统/84一、数控铣常用刀具/84二、典型刀具系统的种类/95第五节定位和装夹/99一、工件的定位与装夹/99二、常用铣床夹具/100三、铣床夹具使用和维护/120第六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21一、工艺规程及其作用/121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121三、工艺过程的设计/125四、工序的设计/131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134第七节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制定/136一、零件图样分析/136二、加工方法的选择/139三、加工阶段的划分/141四、工序的划分/142五、加工顺序的安排/142六、进给路线的确定/143七、铣削用量的选择/146第八节数控铣削加工工件及工艺性分析/152一、平面铣削工艺分析/152二、轮廓铣削工艺分析/153三、型腔加工工艺分析/157四、槽形铣削加工工艺分析/160五、孔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162六、泵盖零件铣削加工工艺分析/165第九节分度头的使用/168一、分度头的基本知识/168二、分度头的安装、调整与使用维护/173第四章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编程/177第一节数控铣床编程概述/177一、数控编程的内容和步骤/177二、数控编程的分类及特点/180三、数控铣床编程程序的结构与格式/180第二节数控铣床的坐标系/183一、右手直角笛卡儿坐标系/183二、数控铣床的坐标系/185第三节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186一、数学处理的内容/186二、坐标值常用的计算方法/188第四节FANUC0i系统的基本指令/188一、准备功能指令/188二、辅助功能指令/190第五节FANUC0i系统基本G指令/191一、快速定位G00/191二、直线插补G01/191三、圆弧插补指令G02、G03与平面指定指令G17、G18、G19/192四、暂停指令G04/194五、英制、公制单位指令G20、G21/195六、参考点相关指令G27、G28、G29、G30/195七、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195八、刀具长度补偿指令G43、G44、G49/196九、绝对坐标G90与相对坐标G91/197第六节简化编程/197一、极坐标指令G15、G16/197二、缩放功能指令G50、G51/198三、镜像功能指令G50.1、G51.1/198四、坐标系旋转指令G68、G69/200第七节固定循环指令/200一、指令格式/201二、常用固定循环指令/202三、钻孔循环指令/203四、镗孔固定循环指令/205五、攻螺纹固定循环指令/207第八节子程序和宏程序/208一、子程序/208二、宏程序/210第五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216第一节FANUC0i系统的操作/216一、控制面板/216二、数控铣/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216三、坐标系参数设置/226四、数控铣/加工中心的对刀/226第二节SIEMENS802D系统的操作/229一、控制面板/229二、SIEMENS802D系统的基本操作/232三、SIEMENS802D数控系统的对刀/240第六章铣削平面与连接面/243第一节铣平面/243一、铣削平面的主要步骤/243二、铣削平面的常用刀具/244三、装夹工件/245四、用圆柱铣刀铣削平面/245五、用端铣刀铣平面/247六、平面的检验与质量分析/249第二节铣削平行面和垂直面/250一、铣平行面的方法/250二、铣垂直面的方法/251第三节铣削斜面/254一、倾斜工件铣斜面/254二、转动铣刀切削位置铣斜面/255三、用角度铣刀铣削斜面/257四、斜面的检验方法/257第四节铣削矩形工件/258一、铣削矩形工件的加工步骤/258二、工件的检验与质量分析/259第五节加工实例/260实例一:用端面铣刀铣削加工平面与垂直面/260实例二:铣单斜面/264实例三:调整主轴角度铣削斜面/266第七章铣削台阶、直角槽和特形槽/271第一节铣削台阶/271一、铣削台阶的工艺要求/271二、铣削台阶的方法/271第二节铣削直角沟槽/274一、直角沟槽的种类及铣削技术要求/274二、直角沟槽的铣削方法/275第三节铣削键槽/276一、铣轴上键槽用的铣刀及其选择/277二、平口钳装夹工件及键槽铣刀铣轴上键槽/277三、V形铁装夹工件铣轴上键槽/279四、盘形槽铣刀铣长轴上的键槽/280五、键槽的检测方法/282第四节铣T形槽和半圆键槽/282一、铣T形槽/282二、铣半圆键槽/285第五节铣V形槽/288一、用双角度铣刀铣V形槽/288二、用单角度铣刀铣V形槽/290三、铣V形槽的其他方法/290四、V形槽铣削加工的检测与质量分析/290第六节铣燕尾槽/291一、燕尾槽的技术要求/291二、铣削内燕尾槽和外燕尾槽/291三、内、外燕尾槽铣削加工的检验与质量分析/293第七节加工实例/294实例一:铣双台阶/294实例二:铣宽槽/296实例三:铣传动轴两端的窄槽/297实例四:T形槽铣削加工/298实例五:V形槽的铣削加工/300实例六:铣燕尾槽和燕尾块/301第八章铣削离合器/305第一节铣削直齿离合器/305一、铣奇数直齿离合器/305二、铣偶数直齿离合器/305三、直齿离合器的检验方法/306第二节铣削等边尖齿及锯形离合器/307一、等边尖齿离合器的铣削/307二、锯齿形离合器的铣削/309三、工件的检测方法/310第三节梯形齿离合器的铣削/310一、梯形齿离合器的特点/310二、铣梯形等高齿离合器/310三、铣梯形收缩齿离合器/311四、梯形齿离合器的检验方法/312第四节加工实例/313实例一:铣偶数齿离合器/313实例二:铣螺旋齿牙嵌离合器/316实例三:铣梯形等高齿离合器/318实例四:铣锯齿形离合器/320第九章角度面和刻线加工/323第一节角度面和刻线加工的基础知识/323一、铣削角度面的基本特征及加工要求/323二、角度面铣削加工的计算和调整方法/324三、刻线基本特征及加工要求/324四、刻线用的刀具及其装夹方法/325五、在圆柱面或圆锥面上刻线/325六、圆柱端面刻线/326七、平面直线移距刻线/327第二节加工实例/329实例一:平面直线移距刻线加工/329实例二:铣削角度面轴/332实例三:铣削四棱柱体/336第十章铣凸轮/339第一节铣削等速盘形凸轮/339一、等速圆盘凸轮的三要素/339二、等速盘形凸轮的铣削方法/340第二节凸轮的检验及质量分析/343一、检验项目/343二、检验方法/344三、质量分析/345第三节加工实例/345实例一:铣圆盘凸轮/345实例二:铣圆柱凸轮/347实例三:铣圆柱(端)凸轮/349第十一章铣齿轮及刀具齿槽/351第一节齿轮和齿槽铣削基本知识/351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351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352三、锥齿轮的基本知识/352四、锥齿轮铣刀及锥齿轮的检测/355五、锥齿轮的铣削/358第二节铣削齿轮、齿条技巧分析/362一、铣直齿圆柱齿轮的技巧分析/362二、直齿条及斜齿条的加工技巧/363三、铣直齿刀具的端面齿槽的技巧/366四、铣螺旋齿刀具的端面齿槽的技巧/367五、麻花钻的开槽操作技巧/368六、角度铣刀锥面开齿的操作技巧/368第三节加工实例/369实例一:铣削直齿圆柱齿轮零件/369实例二:斜齿圆柱齿轮的铣削/371实例三:铣削圆柱螺旋齿刀具端面齿开齿/372第十二章铣削外花键/375第一节外花键的基础知识/375一、外花键的种类及特征/375二、矩形花键铣削的工艺要求/377三、矩形外花键铣削加工的方法及特点/377四、矩形外花键的检验与质量分析方法/379第二节成形铣刀铣削外花键/379一、成形铣刀铣削外花键的加工准备/379二、外花键成形铣刀铣削加工步骤/380三、成形铣刀铣削外花键检验/382第三节三面刃单刀铣削外花键/383一、三面刃单刀铣削加工大径定心外花键/383二、大径定心花键工件的粗铣加工步骤/384三、大径定心花键检测与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386四、三面刃单刀铣削小径定心外花键/387第四节加工实例/390实例一:用组合的三面刃铣刀内侧刃铣削外花键/390实例二:用组合铣刀圆周刃铣削加工外花键/393实例三:用成形铣刀铣削加工外花键/396第十三章数控铣削实例/399第一节FANUC0i系统编程实例/399实例一:综合实训1/399实例二:综合实训2/400实例三:综合实训3/402实例四:综合实训4/404第二节SIEMENS802D系统编程实例/408实例一:刻线加工/408实例二:键槽综合加工/409第三节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实例/412实例一:平面外轮廓加工/412实例二:平面内轮廓加工/418实例三:凹槽加工/422实例四:台阶面铣削加工/429实例五:钻孔加工/433实例六:铰孔加工/436实例七:铣孔加工/439实例八:攻螺纹加工/443实例九:复杂零件的加工1/445实例十:复杂零件的加工2/448实例十一:综合加工实例/450参考文献/461
铣床的型号分类
制造原理
制造│机械│技术
手工│DIY│科技
来源:脉搏智造网(ID:mep2025)
参考资料:《科技日报》作者:吴颖,对钩网
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么好的木头不车珠子可惜了,这句话也算是小伙伴们的口头禅了,下面先来看一个车珠子视频,哦,应该是车柱子,大叔够猛,感觉挺危险的。
掐指算算,小伙伴们也干了不少个年头,算得上是机加工的老司机了。可你知道车床为什么叫车床吗?用车床加工零件为什么叫“车”呢?我们不妨先来科普一番。
翻开字典,“车”这个字是这样解释的:
“车”,转动的意思。中国古代带转动的机械通常都叫“XX车”,利用轮轴旋转进行工作的机械,如纺线用的“纺车”、提水用的“水车”、“筒车”、“翻车”等等。
有木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呢?原来“车床”的“车”是这么个意思,利用轮轴旋转进行工作的机械,这特征归纳得太到位了。
回头一想,牛车、马车、手推车、自行车以及汽车,不都是利用轮轴工作的机械吗?那么利用车床加工零件,毫无疑问就叫车零件了。
①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②像床的器具:冰床、机床。③某些像床的地面:苗床、河床。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说文》:“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
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底座,所以有琴床、机床、车床、笔床。由“床”构成的复合词的中心义是:起安稳作用的底座。
这样结合意思一看,车床之所以取名叫车床,那是相当贴切啊!
何为车床?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好了,科普完进入正题,今儿我们就来聊聊被誉为“机器之母”——车床的前世今生。
车床的雏形
人类的祖先为了更方便地使用工具进行加工,机床最早原型的树木车床就这样诞生了,大概距今二千多年前吧。
十三世纪时期,机床原型也在发展,也总不能老是挂树上吧。这时候就有了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也称之为弹性杆棒车床,不过除了刀具是用金属外,操作原理还是跟原先一模一样的。
同一时期的中国,明朝出版了一本奇书叫《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时期及前朝的各项技术,看过你就能知道什么叫“古人的智慧”了。
这本书里也记载了磨床的结构,它利用了类似欧洲中世纪脚踏机床的原理,用脚踏的方法使金属盘旋转,配合沙子和水来加工玉石。
《天工开物》中的磨床结构
《开工天物》“扎砣图”
这个就类似于现代加工中的镗削,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想想古代的工匠们,真是个个能工巧匠啊。
《开工天物》“掏堂图”
机床的诞生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炮筒镗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镗床。
威尔金森发明的炮筒镗床,最初用来铸造军火
1775年,威尔金森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重新制造了瓦特那漏洞百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同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威尔金森为锻造更大汽缸制作的汽缸镗床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对于机床和蒸汽机而言,互相协助促进了共同的发展,一个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时代走向了极致。
现代车床原型的诞生和普及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车床之父”——亨利•莫兹利,英国发明家。他之于车床,就像瓦特之于蒸汽机。
1797年,莫兹利制成了第一台螺纹切削车床,它带有丝杆和光杆,采用滑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可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
莫兹利1797车床
此后,莫兹利又不断地对车床加以改进。1800年,他用坚实的铸铁床身代替了三角铁棒机架,用惰轮配合交换齿轮对,代替了更换不同螺距的丝杠来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
这就是现代车床的原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架车床,对英国工业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兹利1800车床
严格来说,车床并不是莫兹利发明的,他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车床进行了再创新,让它拥有了自动切削的功能。但正是因为莫兹利的再创造,让车床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普及,车床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各类型机床的飞速发展
进入19世纪后,由于各行业的发展,需要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罗伯茨发明了龙门车床;1818年,美国的惠特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铣床。
罗伯茨龙门车床
为了继续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斯潘塞机床
1900年,美国人诺顿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工业革命本身就是一种爆发式的发展,在这种大爆炸中,这个时期的机床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为了工业和生产的更高效率而在不断的改进,这些机床的发明家真可谓是生逢此世。
随着高速工具钢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机床也由蒸汽动力升级到了电动机驱动,这又是一个跨时代的改进。可以看到从人力到水力、从蒸汽驱动到电力驱动,人类走过了好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1910年,英国老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20世纪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
二战后的电动机床
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并不断发展至今。
早期的数控机床
中国车床:从皮带车床到五轴联动
由于历史原因,可以说,中国几乎完全错过了前三次的工业革命。中国车床真正发展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机床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中国的第一批机床就是这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经过工人们的艰苦努力成功下线的。
1949年,新中国的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终于在沈阳第一机床厂诞生。
图中工人们在操作的是皮带车床
这批机床的问世及后来的批量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工业化建设,创造出了后来许多生产奇迹。
沈阳第一机床厂机械加工车间
到了“一五”时期,国家对部分机修厂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些企业,并确定了18家生产重点骨干企业。这18家企业就是机床行业鼎鼎大名的“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厂”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不断研制出机床新品。如:
沈阳第一机床厂在1949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后,1955年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C620-1卧式车床并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同年,大连机床厂开始生产一种新机床——万能铲床,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新型外圆磨床
1956年,济二机床批量生产龙门刨床和螺旋摩擦压力机(该厂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和第一台大型机械压力机)
1958年夏秋之交,新中国首台数控铣床终于诞生——X53K1,它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制,这也是亚洲第一台数控设备。
新中国首台数控铣床终于诞生——X53K1
这次研制成功,完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从此,我国的机械加工开始从依靠手艺向依靠技术转变。
之后的近30年时间,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基础条件限制,我国的数控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迎来了机床工业发展的春天,机床的种类及型号也逐渐丰富起来。
发展至今,什么立式、卧式、多轴、数控车、车铣复合等等等等……各类型车床应有尽有。
2012年,沈阳机床更是自主研发设计了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数控系统”并实现了产业化,标志着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结束。
如今,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生产所有门类机床的国家。
随着数控车床的日益发展,如今已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普通车床正在逐渐没落、消亡。
但目前看来,普通车床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的,毕竟对于小批量订单来说,普车更省时,成本也低,而且机器换人的智能化改造想要“一统天下”,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完成进化过渡的。
但,普通车床退出市场,终将会是它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