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补偿导线型号(k型补偿导线型号)

2024-04-01 12:42:2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补偿导线型号对照表
  2. K型热电偶补偿导线型号
  3. 补偿导线型号中的第一个字母与热电偶的
  4. 温度补偿导线型号
  5. 补偿导线型号规格

补偿导线型号对照表

热电偶补偿导线型号有:SC、KC、KX、EX、JX、TX。

1、SC:S代表铂铑30%和铂铑6%合金,C代表延伸型补偿导线。

2、KC:K代表镍铬铁硅-镍硅,C代表补偿型补偿导线。

3、KX:K代表镍铬铁硅-镍硅,X代表延伸型补偿导线。

4、EX:E代表镍铬-铜镍,X代表延伸型补偿导线。

5、JX:J代表铁-铜镍,X代表延伸型补偿导线。

6、TX:T代表铜-铜镍,X代表延伸型补偿导线。

K型热电偶补偿导线型号

补偿电缆型号名称KX-FF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PF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PFP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FP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F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PF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PFP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FP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P3F氟塑料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氟塑料护套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P3FP3氟塑料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及总屏蔽氟塑料护套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FFP3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丝编织铝/塑复合带总屏蔽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P3F氟塑料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氟塑料护套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FP3氟塑料绝缘及护套铝/塑复合带总屏蔽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KXS-FP3FP3氟塑料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及总屏蔽氟塑料护套精密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注:1、其它型号补偿电缆EX、SC、KC、NC、NX、TX、JX,只需改写型号的第一项,如EX-FFEX-FPF等。2、对于铜带屏蔽的电缆只需将型号中的P3改写成P2即可,如KX-FP2F即是氟塑料绝缘铜带绕包分屏蔽氟塑料护套普通级K分度热电偶用补偿电缆。3、还有一些特制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与玻璃丝复合绝缘及护套的高温补偿电缆,如:KXHF44、双铂铑热电偶(B型,铂铑30-铂铑6)不需专用补偿导线,一般铜芯导线即可。

补偿导线型号中的第一个字母与热电偶的

欢迎关注“热控圈”ID:rekongquan

传播热控知识,分享技术精华!

热电偶是工业上常用的感温元件之一。它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势信号,配以显示仪表和变送器,可以实现温度的测量和信号变换。

通常采用较多的热电偶型号为K分度号(镍铬---镍硅)和E分度号(镍铬---康铜)。

一、热电偶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检修方法

热电势比实际值小(显示仪表指示偏低)

1.电偶内部电极漏电(短路)。

2.热电偶内部潮湿。

3.热电偶接线盒内接线柱间短路。

4.补偿导线因绝缘烧坏而短路。

5.热电偶的电极变质或热接点将要腐蚀断。

6.补偿导线与热电偶在型号上配接错误。

7.补偿导线与热电偶极性接反。

8.热电偶安装位置和插入深度不符合要求。

9.热电偶冷端温度过高。

10.热电偶型号与二次仪表型号不一致。

 

1.  经检查若是由于潮湿所引起,则可将热电偶烘干,若是由于瓷管绝缘不良,则应予以更新。

2.  将热电偶保护套管和热电偶分别烘干,并检查保护套管是否有漏气、漏水现象、对不合格的保护套管应予以更新。

3.  打开接线盒,把接线板刷干净。

4.  将短路点找出处理或更换新的补偿导线。

5.  更换热电偶。

6.  更换成同类型的补偿导线。

7.  重新接正确。

8.  改变安装位置和插入深度。

9.  冷端移开高温区。

10.  更改成同类型的。

热电势比实际值大(显示仪表偏高)

1.  热电偶的型号与二次仪表型号不符合.

2.  补偿导线型号与热电偶型号不符合.

3.  热电极变质.

4.  热电偶安装方法.位置或插入深度不当

5.  绝缘破坏造成外电源进入热电偶回路

6.  补偿导线与热电极连接处两点温度不同

7.  有干扰信号进入

8.  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偏高(测负温时)

1.  更换成同类型的

2.  更换成同类型的

3.  更换热电偶

4.  按规定要求重新安装

5.  修复或更换绝缘材料

6.  处理补偿导线,使两接点温度相同

7.  检查排除干扰源

8.  调整参考温度或进行修正

测量仪表指示值不稳定

1.  热电极在接线柱处接触不良

2.  热电偶有断续短路或接地现象

3.  热电偶电极似断非断

4.  热电偶安装不牢固,发生摆动

5.补偿导线有接地断续短路现象

1.  重新接好.

2.  将热电偶的热电极从保护套管中取出,找出故障点并予以消除.

3.  更换新电极.

4.  安装牢固.

5.  找出故障点并予以消除.

热电偶电势误差大

1.  热电极变质.

2.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与安装方法不当.

3.  热电偶的保护套管的表面积垢过多.

4.  测量线路(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短路.

5.  热电偶回路断线.

6.  接线柱松动.

 

1.  更换热电极.

2.  改变安装位置与安装方法.

3.  进行清理.

4.  将短路处重新进行绝缘处理.

5.  找到断线处,并重新连接.

6.  拧紧接线柱.

二、热电偶安装注意事项:

1、应避免装在炉孔旁边或加热物体距离过近以及具有强磁场之处。

2、热电偶的接线盒不应碰到被测介质的容器壁。

3、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般不应超过100℃,并且避开可能被雨淋的地方。

4、在安装高温高压热电偶时,一定严格保证其密封面的密封。

5、带瓷保护套的热电偶,必须避免急冷急热,以防瓷管爆裂。

三、检修质量要求:

1、检查电极是不是有裂纹、脱层、磨损,工作端有无小孔,表面是不是光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明显的缩径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2、保护套管金相检查:除表面检查外,应送科试组探伤检定。不合格者必须更换。

3、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压偏、扭斜、裂纹、砂眼、磨损和显著等缺陷,套管上的应光洁完整,无滑牙或卷牙现象。

4、保护套管内不应有杂质,元件应能顺利地从中取出和插入,其插入深度应符合保护套管深度的要求;感温件绝缘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螺丝、盖板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应牢固可靠。

编辑:兰陵王

温度补偿导线型号

bv铜塑线

今天说一下通用绝缘电缆:

电气装备用绝缘电线分为通用绝缘电线和专用绝缘电线两大类。通用绝缘电线包括橡皮、塑料绝缘电线、软线以及屏蔽电线;专用绝缘电线包括汽车用低压电线和高压点火线,电机电器引接线,航空等特殊用电线以及补偿导线等(扯远了哈),总之电缆型号上万种,下面说一下我们家中常见的电缆。

常用电线规格型号表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

BLV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线;

R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安装软线;

R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平型连接线软线;

BVS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绞型软线;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BYR聚乙烯绝缘软电线;

BYVR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RY聚乙烯绝缘软线;

RYV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注:一般开大写字母B表示硬线,大写字母R表示软线。而B系列也就是硬线系列归类属于布电线类,所以开头用B,其电压为300/500V。。如果开头是R则表示软线。V就是PVC聚氯乙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塑料,聚乙烯用“Y”表示两者是有所区别的。L就是铝芯的代码、同一护套内的多芯线可多到24芯。平行的多芯线用“B”表示,绞型的多芯线用“S”表示。

可能有朋友注意到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就是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再简单介绍一下家里常用的标准;

家庭用线标准:

1、照明回路2.5平方铜芯电线。

2、普通插座回路2.5或4平方铜芯电线。

3、空调和厨房墙壁插座回路4平方铜芯电线。

4、进户线一般6平方10平方的。现在由于家用电器比较多,10平方的比较常用。

再了解一下不同型号的线径载流量,如下图

不同条件下的BV电缆载流量

在图中可以看出,导线周围温度散热完全影响载流量,所以在铺设电缆时不单单考虑设备功率也要注意电缆周围环境温度。

布线常识

RVV(家里插排)

最后在说一下RVV电源线

RVV电源线是弱电系统中常用电缆,我们身边也常常接触到哦,台式电脑或空调里面接线以及插座都会用到RVV系列电源线,它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RV线外加一层护套,内部线芯有2芯,还有3芯、4芯、6芯等规格电源线。我们的插排都是3芯,因为有接地线。

电缆种类实在太多我就偷个小懒给大家介绍这两种了,文章会不定期更新,还是那句话“想学会一门技术就要在基础开始”,欢迎评论,关注、转发。有问题一起讨论学习。谢谢!(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小编推荐

微视频学电工,扫码学习

全彩实物接线图:

补偿导线型号规格

我们是全媒体服务平台,点击↑↑关注

热处理审核是Nadcap特种工艺认证项目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参考标准是由SAEAMS文员会发布的宇航材料规范AMS2750D《高温测量》,该规范规定了对用于热处理的热加工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其中包括温度传感器、仪表、热加工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试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保证零件或原材料的热处理符合有关规范所必须的,同时根据AMS2750D的要求做好高温测量也是通过Nadcap热处理审核所必须的。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从事热处理行业的公司顺利通过Nadcap热处理审核。

一、温度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的定义

在高温测量中,温度传感器指的是各种热电偶,它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材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电动势,即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赛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热电偶根据导体材质不同分为贵金属热电偶和廉金属热电偶,贵金属热电偶是由铂和铑等贵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受到高温、氧化和空气减少影响而产生的电动势偏移量虽少,其中包括S、R和B型热电偶,廉金属热电偶是除了S、R和B型热电偶之外的热电偶,包括E、J、K、N和T型。

热电偶根据保护材料不同分为易耗型热电偶和非易耗型热电偶,易耗型热电偶外面用纤维布或塑料包裹,它的绝缘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和由玻璃纤维包裹的陶瓷纤维棉等;非易耗型热电偶在赤裸的热电偶上覆盖陶瓷绝缘体,有时为了稳定性和保护作用将导线插入到一根管子内。

热电偶与仪表的连接主要通过补偿导线,补偿导线是不允许绞接的,同时不同型号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是不同的,不同补偿导线的颜色也是有规范的,且各个国家的规范不同,使用时只要统一即可。

2.温度传感器的种类

各种用途的热电偶在AMS2750D中也有详细的要求,但是,对于测试热电偶是第三方检定的话,一般只需要关注用作温度均匀性测试、系统精度测试、控制、记录和监测热电偶,或者再加上载荷热电偶。

(1)温度均匀性测试热电偶  温度均匀性测试热电偶是在对热处理设备进行温度均匀性测试过程中使用的热电偶,其只允许使用B、R、S、J、K型热电偶,其中B、R、S为贵金属热电偶,六个月检定一次,J、K为廉金属热电偶,三个月检定一次,最大允许误差为±2.2℃或±0.75%。

(2)系统精度测试热电偶 系统精度测式热电偶是在对热处理设备进行系统精度测试过程中使用的热电偶,同样也是只允许使用B、R、S、J、K型热电偶,其中B、R、S为贵金属热电偶,六个月检定一次,J、K为廉金属热电偶,三个月检定一次,只是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J、K型热电偶±1.1℃或±0.4%,R、S型热电偶±0.6℃或±0.1%,B型热电偶±0.25%。

(3)控制、记录和监测热电偶 控制、记录和监测热电偶主要用于控制、记录和监测热处理设备内部温度的热电偶,由于要进行系统精度测试,所以只需要进行初次检定即可,系统精度测试可以定期监测热电偶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它的最大允许误差和设备类型有关,1类和2类设备最大允许误差为±1.1℃或±0.4%,3~6类设备最大允许误差为±2.2℃或±0.75%。

(4)载荷热电偶 载荷热电偶主要根据不同设备结构或特殊要求,对热处理设备内部处理的材料实际温度监测的热电偶,对于B、R、S载荷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为六个月,而对于其他廉金属热电偶是不允许重复检定的,但是根据使用温度的不同分别给出了使用时间和次数的限制。

3.温度传感器的检定

温度传感器的检定除了按照以上的周期要求外,所有热电偶的检定证书必须包含小准数据来源、名义测试温度、实际测试温度、校准技术以及可跟踪到NIST或其他制定国家标准的每个校准温度的修正系数,同时温度传感器应在其使用范围内进行校准,校准间隔应不大于140℃,对于高于260℃使用后的K和E型热电偶的重复校准是不允许的。

二、仪表

1.仪表的定义

这里所指的仪表是将传感器的电动势转变成温度值用于过程控制、记录和监测,进而建立、记录和维护过程参数的仪器。同样,我们主要关注现场测试仪表、控制、记录和监测仪表就可以了。

2.仪表的种类

(1)现场测试仪表 主要指在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试过程中采集测试偶温度的仪表以及现场对控制、记录和监测仪表检定的仪表,检定周期为3个月,最大允许误差为±0.6℃或读数的±0.1%,以大者为准。

(2)控制、记录和监测仪表 主要指设备上安装的用以控制、记录和监测设备内部温度的仪表,根据设备类型和仪表种类不同检定周期也不尽相同,在AMS2750D的表5中进行了规定,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超温报警仪表,如果超温报警仪表仅用于设备的超温保护是不需要检定的,这里指的超温是超过设备使用的最高温度,用于保护设备,所以报警表的报警温度是一定的,不需要调整,但很多地方要求报警表温度是工艺温度上限再加10℃,报警表温度是随工艺温度不同而改变的,在这里报警仪表就不只是保护设备,而是保护设备处理的工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报警表是需要周期性的一年一检的。

同时,对于记录仪表记录频率的要求AMS2750D表4中也做了详细要求,但是这个频率不一定必须在整个范围内都得到实现,只要再对工艺要求比较重要的部分达到或大于这个要求就可以了,这一点一般的记录仪表都可以实现。

3.仪表的检定

仪表的检定相对于热电偶的检定较简单,首先,所有的仪表都是需要按照以上要求进行检定,但是控制、记录和监测仪表的检定温度点没有细致的要求,只要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制造商的说明书可以在设备合格操作温度范围的低、中、高三点进行测试即可,中间不用像热电偶一样温度差小于140℃。

仪表检定合格后,粘贴在仪表上的标签至少应包括检定实施如期、下次检定日期、检定人员和检定时所受到的任何限制,在检定的合格报告中应包含的内容AMS2750D也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里的要求都是要在合格报告中具体体现的。

三、热加工设备

AMS2750D要求所有的热处理设备都应表明炉子级别和仪表类型。其中炉子的级别根据温度均匀性范围而定,而炉子仪表类型由炉内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位置和功能决定。

1.炉子的级别

炉子级别与温度均匀性范围的关系如附表所示,可以一目了然的分清楚炉子的级别。

炉子级别表

炉子级别

温度均匀性范围/℃

1

±3

2

±6

3

±8

4

±10

5

±14

6

±28

2.炉子仪表类型

炉子仪表类型共分为六种,分别为A、B、C、D、E型和冷冻设备及淬火系统,分类主要由控制、监控炉温的仪表和传感器的分布而定。以上仪表类型如何分类在AMS2750D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需要注意,只有确定了炉子级别和仪表类型才可以确定各种测试和检定的周期,有时根据需要在仪表类型之间会有夹层,如何界定仪表类型十分关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对仪表类型的确定和仪表、传感器的分布之间进行一定的说明,以方便实际的操作。

四、系统精度测试

1.定义

系统精度测试是指将仪器、补偿导线、传感器读数与已经过检定的测试仪器、补偿导线和传感器的读数进行现场比较,以判断测量的温度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热处理炉每个控制区域的控制和记录系统是有效的。

对于热处理生产所用的热处理设备,应该对每个控制区的每一个温度控制、监测及记录系统做系统精度测试。

2.系统精度测试的程序

在任何工作温度下,被测传感器显示或记录的未加修正的读数都必须与测试仪传感器已修正的读数进行比较,测试热电偶的末端必须尽可能地与被测试热电偶的末端靠近,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76mm,接下来的系统精度测试所使用的热电偶必须与初次测试时的定位相同,测试偶可以是临时插入也可以是固定的,如果固定使用也必须符合AMS2750D中的规定要求

3.系统精度测试的结果

对于系统精度的结果,在AMS2750D中有要求,在这里以4类D型炉子为例,SAT的正常周期为每两周,如果内部有预防性维护措施,那么SAT的周期最长可以变为每月,当然,在进行了可能影响系统精度测试结果的任何改变后也应从新进行系统精度测试,最大误差为±2.2℃或读数的0.4%,以大者为准,在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最大允许调整量,这个最大允许调整量指的是最大允许调整的偏置。

偏置在前面介绍仪表时就应该提到,偏置分为手动偏置和电子偏置,调整偏置的目的就是在已知控温和记录系统存在误差,为使设备状态更加好,进而对控制系统进行手动或电子的偏置,对于控温精度要求高的设备,进行偏置设定是有意义的,能够更好的控制和了解设备工作情况,因为误差是难免的,比如试验炉,但对于生产型企业用的大设备,对系统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建议不使用偏置,或是不长期使用偏置,因为小的误差对设备要求没有影响,不需要调整偏置,而如果有大的误差(范围内),说明控温或记录链已经出现问题,应该积极的找出问题改正,而不是调整偏置规避问题。

最后,使用或者不使用偏置,不会对系统精度测试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五、温度均匀性测试

1.定义

温度均匀性是指热处理炉合格工作区内的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变化。对于通过使用传感器来控制温度的蒸馏炉而言,是指工作区温度与传感器温度,而不是与设定温度之差。而温度均匀性测试(TUS)指的是在热平衡前后,用校验过的现场测试仪器和传感器对炉子工作区温度变化量进行的一个或一系列测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热平衡前后,也就是说在这个加热过程中温度差都应在要求范围之内。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工作区和控制区,工作区是指炉子中温度变化符合均匀性容差要求的一部分界定的体积。控制区指热处理设备工作区的一部分,这一区域有独立的传感器、仪表,能够控制温度的热输入和输出装置。炉子的这一区域是独立控制的。

2.温度均匀性的程序

(1)TUS的要求 根据AMS2750D中的要求,在热处理炉开始热处理生产前必须进行TUS,此后需要进行定期的TUS,同时一台炉子可以有多个合格的工作温度范围。

(2)TUS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 TUS传感器的数量和工作区的体积有关,AMS2750D中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工作体积小于0.085m3的炉子,应在4个角及中心位置各放置一个传感器,如果炉子工作区是圆柱形的,应在圆周面成90°角的4点及中心位置放置传感器,以上两种情况,所有的传感器都应被放在最能代表合格工作区的点上。对于工作区体积大于0.085m3的炉子,应在8个角各放置一个TUS传感器并在中心放置一个传感器,如果工作区是圆柱形的,则要在两个底面沿圆周成120°角各放置3个TUS传感器,再在圆柱体中心放置一个,另外两个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最能代表合格工作区的位置。当工作区体积大于6.4m3时,根据AMS2750D中要求将其余的TUS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最能代表合格工作区的点上。

(3)测试的参数 所有的参数必须反应生产中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区气氛、升温速度及真空度等,如果正常生产过程中是将材料放入已加热的设备中,那么测试传感器可以放入冷却的设备或预热过的设备,但是如果正常生产过程中是将材料放入冷却的设备中,那么在做TUS时就不能对热处理炉进行预热。

(4)测试数据的采集 测试数据的采集应该从TUS传感器达到测试温度容差下限之前开始,这样在炉子或者任何一个TUS传感器超过温度均匀性容差上限时都能记录。如果热处理炉经过了预热稳定,就应该在炉内加载测试炉料或测温架时立刻开始采集数据,所以,需要进行采集的传感器包括测试传感器和控温传感器。

一旦开始采集,就应在测试持续时间内每2min记录一组所有TUS传感器的读数,同时,测试、控制和记录传感器都不能超过温度均匀性容差上限,炉子应保持在测试温度直至所有测试传感器都达到稳定,传感器稳定后数据采集还应继续持续进行至少30min。

(5)TUS测试结果 用TUS测试仪器记录炉子传感器温度数据不能取代以人工或通过炉子上的过程记录仪来记录的炉子传感器温度数据,即采集的数据同时要包括控温偶的温度,这样就能保证在炉子温度均匀性整体偏高或偏低时,使用者通过改变测试温度达到测试合格的目的,保证了测试的可信性。

 对于传感器的失效,在边缘的传感器是不允许失效的,在其他位置,只要失效传感器没有相邻都是允许的,当然,允许失效传感器的个数在AMS2750D中也有明确的要求。

TUS测试结果按照AMS2750D中有要求,同时如果连续合格,测试频率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延长。

在什么温度进行TUS测试,初始使用时必须进行TUS测试,测试点包括设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同时如果相邻的两个测试温度点之差大于335℃,还应增加测试温度点。定期测试温度应当是合格的操作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也可以适当增加测试点温度,同时保证温度点之差大于335℃,每年还需要进行一次包括最高、最低点的TUS测试。测试结束后,需要出具合格的TUS报告,对于TUS报告也有明确要求,必须按照AMS2750D中的要求,缺一不可。

最后,现场必须悬挂各种测试的合格标识,同时还应该有控制仪器的调整参数,控制记录传感器、负载及TUS传感器三维定位图。

六、结语

一个合格的SAT能够保证一个设备的可靠性,一个合格的TUS能够保证产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进行处理,所以这两个参数对一个热处理设备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合格设备的基础,当然,笔者的理解也是有限的,也许以上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摘自《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

热处理生态圈出品

关于我们

“热处理生态圈”以热处理为核心报道方向,着眼材料、冶金、热成型、加工和结构等影响零件成品的整个链条因素,构建质量生态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