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电缆型号(接地电缆型号规格表)
接地电缆型号规格
根据国家标准(GB681)规定,为便于识别成套装置中各种导线的作用和类别,明确规定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线。电线的型号有:BV、BVR、RV等。接地线的选择标准:1、在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要求接地线的截面积不能于相线的二分之一。2、接地线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3、在单相供电回路中,要求接地线截面积和相线的截面积相等。扩展资料:使用接地线的注意事项1、工作之前必须检查接地线。软铜线是否断头,螺丝连接处有无松动,线钩的弹力是否正常,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换或修好后再使用。2、挂接地线前必须先验电,未验电挂接地线是基层中较普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在悬挂时接地线道体不能和身体接触。3、在工作地点两段两端悬挂接地线,以免用户倒送电、感应电的可能,深受其害的例子不少。4、在打接地桩时,要拨能借地体能快速疏通事故大电流,保证接地质量。5、要爱护接地线。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扭花,不用时应将软铜线盘好,接地线在拆除后,不得从空中丢下或随地乱摔,要用绳索传递,注意接地线的清洁工作。6、新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对接地线使用的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从事接地线操作或使用工作。7、按不同电压等级选用对应规格的接地线。8、严禁使用其它金属线代替接地线。9、现场工作不得少挂接地线或者擅自变更挂接地线地点。10、接地线具有双面性,它具有安全的作用,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破坏效应,所以工作完毕要及时拆除接地线。带接地线合开关会损坏电气设备和破坏电网的稳定,会导致严重的恶性电气事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接地线
接地电缆的作用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1)接地体:与大地紧密接触并与大地形成电气连接的一个或一组导体。(2)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故障时可能带电,通常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3)主接地端子板:一个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内各种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端子和等电位连接线的端子的组合。如成排排列,则称为主接地端子排。(4)保护线(PE):将上述外露可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板、接地体以及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对于连接多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导体称为保护干线。(5)接地线:将主接地端子板或将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到接地体的保护线。对于连接多个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线称为接地干线。(6)等电位连接:指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接地电缆电压等级
▶01电线电缆型号规格一览表:
▶02电缆VV、YJV型号与尺寸对照表:
-END-
来源:网络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接地电缆型号有哪些
一、定义
这种同轴电缆也叫做同轴接地电缆。该同轴接地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外保护套;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质,耐受温度高;外导体采包括内外相邻的第一层导体和第二层导体;外保护套采用阻燃交联聚乙烯材料,阻燃防爆,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憎水性和密封性。使用时,同轴接地电缆的一端可以与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连接,另一端与接地保护装置连接,可将高压电力电的缆金属护层端的过电压导入接地保护装置从而有效地保护高压电力电缆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讲10千伏的单芯电缆也是可以的,采用屏蔽的同轴电缆优点更明显。同轴电缆内外导体连接方式合理,方便,使用可靠.。结构上讲,这些是属于双铜芯电缆,外铜芯铜丝是屏蔽作用,内铜丝导电流。所有,这些10千伏的同轴电缆的价格一般是普通10千伏铜芯单芯电力电缆的双倍价格。
二、使用范围
高压电缆,按照单回路、双回路甚至更多回路设计,如果单根的电缆长度越长,感应电势越大,没有保护装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50v,即50伏的电压。如果有保护装置,例如回流线、同轴电缆等,不应超过300v,如果超过,对超高压电缆外护套,其他动植物的安全,人的安全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对电缆的影响也是有的。同轴电缆的作用可见一斑。
同轴接地电缆一般用于避雷器引线和防雷接地线,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缘保护装置的接地箱相连接线,因为雷电或浪涌电压对地泄放时间极短,就要求电缆需要具有低阻抗,同轴接地电缆对于瞬态具有低阻抗特性。
VOV(YOVYJOV)一般用于高压电缆交叉互联的,用来减小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势的。 用于110KV~220KV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缘保护装置的保护箱与换位箱相连接。输配线路中接地连接使用,交叉互联箱中连接使用。同轴电缆内外导体连接方式合理方便,使用可靠。
三、使用条件
1、导体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
2、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
3、同轴接地电力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应不低于0℃。
4、工频额定电压8.7/10KV输配线路(110kv~220KV)接地。
5、短路时(最长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6、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连接线应最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
b、连接线的绝缘水平不得小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
四、型号
同轴接地电缆电压等级应根据电缆线路感应电势来确定,根据以往设计经验一般来讲同轴接地电缆电压等级为10kV;同轴接地电缆的截面,应严格按照电缆线路的接地电流大小而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的缺乏和计算比较复杂,一般120mm2以下电缆选用16mm2、150mm2~240mm2电缆选用25mm2。主要型号有VOV、YJOV和YOY三种型号,截面积从1*50~1*300mm2都有。正规的写法例如:YJOV-8.7/10-240/240。
型号
规格mm
用途
YJ (1)O(2)V(3)
1*50~1*300
110KV~ 220KV交联电缆线路保护、交叉互联箱中连接使用
V(1)O(2)V(3)
1*50~1*300
110KV~ 220KV交联电缆线路保护、交叉互联箱中连接使用
Y(1)O(2)Y(3)
1*50~1*300
110KV~ 220KV交联电缆线路保护、交叉互联箱中连接使用
(1) 表示:YJ:交联聚乙稀绝缘;V:聚氯乙稀绝缘;Y:聚乙稀绝缘;
(2) 表示O:同轴电缆;
(3) 表示V:PVC护套;V是聚氯乙稀护套,Y是氯乙稀护套
这种电缆的外观如下所示:
三、使用范围
高压电缆,按照单回路、双回路甚至更多回路设计,如果单根的电缆长度越长,感应电势越大,没有保护装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50v,即50伏的电压。如果有保护装置,例如回流线、同轴电缆等,不应超过300v,如果超过,对超高压电缆外护套,其他动植物的安全,人的安全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对电缆的影响也是有的。同轴电缆的作用可见一斑。
同轴接地电缆一般用于避雷器引线和防雷接地线,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缘保护装置的接地箱相连接线,因为雷电或浪涌电压对地泄放时间极短,就要求电缆需要具有低阻抗,同轴接地电缆对于瞬态具有低阻抗特性。
VOV(YOVYJOV)一般用于高压电缆交叉互联的,用来减小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势的。 用于110KV~220KV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缘保护装置的保护箱与换位箱相连接。输配线路中接地连接使用,交叉互联箱中连接使用。同轴电缆内外导体连接方式合理方便,使用可靠。
四、使用条件
1、导体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
2、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
3、同轴接地电力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应不低于0℃。
4、工频额定电压8.7/10KV输配线路(110kv~220KV)接地。
5、短路时(最长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6、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连接线应最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
b、连接线的绝缘水平不得小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
c、连接线截面应满足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经输变电工程设计授权转载----
投稿和联系邮箱:25458091@qq.com
道亨时代&恒华科技出色源自专业
接地电缆型号大全
35kV单芯电缆中间接头接地分析
刘 强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300720 天津
摘要:
35kV单芯电缆在安装和使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敷设方法,中间接头采取有效的固定方式,为防止电缆热胀冷缩带来的隐患,提高中间接头的可靠性,本文提出针对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单芯电缆;中间接头;接地
1引言
据统计某石化企业35kV电缆中间接头发生单相故障接地5次,故障点全部都是35kV的中间接头。由于北方冬夏气温变化大,电缆长期处在室外桥架敷设,没有固定,热胀冷缩导致电缆收缩,中间接头处铜屏蔽层拉扯脱开严重。2009年投用期间就开始发生,至今5次故障。线路全部是1500M以下电缆,型号是FS-YJV-26/35kV-1×240,接地方式采用两端保护器接地,中间接头直接接地。根据统计数据全场21条35kV电缆中,交叉互联接地没有发生过故障[1]。
2石化企业接地方式
目前石化企业35kV电缆接地方式有三种。
一段保护器接地,一段直接接地,距离较短时,没有中间接头线路,原理如下图1,线缆截面积小于240mm2线路或者距离小于600米线路,都采用下面接地方式,不设中间接头。
图1没有中间头
两端保护器接地,中间接头直接接地,一般线路截面积大于240mm2,长度大于1000米,原理如下图2。据统计某化工厂实际发生中间接头5次接地故障,均在此接地方式下发生。故障点位都在接地线接出端。
图2中间头接地
最后一种是交叉互联接地,每根电缆都有两个等距的接地中间头。一般线路截面积大于240mm2,长度大于1500米,两端直接接地,中间接头保护器接地。
图3交叉互联接地
3电缆中间接头薄如环节分析
高压电缆每一相线芯外均有一接地的(铜)屏蔽层,导体的屏蔽层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电场。也就是说,正常电缆线芯与屏蔽层的电场只有从(铜)导线沿半径向(铜)屏蔽层的电力线,没有芯线轴向的电场(电力线),电场分布是均匀的。电缆附件的绝缘性能应不低于电缆本体,所用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要低,在结构上应对电缆附件中电场的突变能完善处理,有改变电场分布的措施。
在制作电缆头时,剥去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产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切向电场(沿导线轴向的电力线)。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最容易击穿的部位。
在电缆最容易击穿的屏蔽层断口处,为了分散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采用了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
温差大(最高温度35℃以上,最低温度-15℃),热胀冷缩作用,易造成电缆外护套与热缩根部脱开,固体绝缘介质表面吸附潮气,产生较大的介质表面电导,从而形成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5次故障电缆击穿发生屏蔽断口的部位,充分证明了如果电缆头附件不能发挥应有的改善断口处电场分布的作用,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使用热胀冷缩适应性好的合格电缆、出厂及现场检验合格的热缩材料,以及采用经过工艺评定合格的电缆头附件制作安装程序,是确保35kV高压电缆运行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使电缆可靠运行,电缆头制作中应力管非常重要,而应力管是在不破坏主绝缘层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分散电应力的效果。在电缆本体中,芯线外表面不可能是标准圆,芯线对屏蔽层的距离会不相等,根据电场原理,电场强度也会有大小,这对电缆绝缘也是不利的。为尽量使电缆内部电场均匀,芯线外有一外表面圆形的半导体层,使主绝缘层的厚度基本相等,达到电场均匀分布的目的。在主绝缘层外,铜屏蔽层内的外半导体层,同样也是为消除铜屏蔽层不平、防止电场不均匀而设置的,上图所示。为了尽量使电缆在屏蔽层断口处电场应力分散,应力管与铜屏蔽层的接触长度要求不小于20mm,短了会使应力管的接触面不足,应力管上的电力线会传导不足(因为应力管长度是一定的),长了会使电场分散区(段)减小,电场分散不足。所以一般控制在20~25mm左右[2]。
在剥切铜屏蔽层时不伤害电缆主绝缘,会改善屏蔽层断口处电场分布,加强对电缆薄弱环节保护,成为避免在屏蔽层断口处发生短路故障的有效措施。
4电缆接头接地故障分析和改造分析
下面我们主要对某石化企业系统进行分析,据统计发生5次接地故障部位为中间接头,由于石化企业电缆敷设方式为桥架室外裸露在空气中,北方地区早晚温差大,最低-15℃,最高35℃。导致电缆外护套热胀冷缩,经测量窜动量在10cm以上,如果发生在接头处,将导致屏蔽层拔脱,如图4所示,引起*部放电。所以说冷缩中间接头不适用在没有应力缓冲蛇形敷设的桥架上,这样的应力会给中间接头带来致命的损伤,应该考虑热缩和注胶式的制作工艺。
图4热胀冷缩屏蔽层拔脱
石化行业大部分企业1000米电缆在旧版规范中要求感应电势小于100V,大于1000米电缆需要增加中间接头,进行接地,如下面计算120.7V的电动势就不满足要求。
根据新的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电缆线路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应满足下面规定: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除以上情况外,不得大于300V。大于此规定电压一般采取屏蔽层分段绝缘或者绝缘链接成交叉互联方式接线。所以在今后新的工程建设和老旧改造上必须要考虑这一点,可以减少中间接头的制作,降低成本,降低故障隐患点。
工程计算依据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F附录公式算出感应电压如下[3]:
按照中间接头直接接地计算,以某35KV电缆B相为例,计算35KV电缆感应电压:
按照石化企业最大用电负荷计算,一段带二段运行,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为412A,电缆之间中心距离估计0.15m,屏蔽层半径估计0.0025m。
接地电流实际测量均为1-3A左右,均在合理范围内。
按照新的规范1000米电缆,不需要增加中间接头,
经过以上统计发现,5次故障接地主要集中在中间接头的根部。电缆*部产生放电,熔断电缆护套,屏蔽和填充物。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电缆护套有出现拔脱现象。中间接头防护层脱开后,水汽和灰尘进入,引发*部放电的产生,这部位绝缘最为薄弱,悬浮电压升高击穿绝缘。电缆敷设在地下电缆沟内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在室外桥架的敷设暴露的问题很多,因为是室外的环境不可控制,但是电缆的可以以蛇形敷设缓冲电缆的热胀冷缩力。总之在建厂初期的施工敷设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的变化,导致电缆接头在热胀冷缩的作用力下发生接地故障。
5应对措施
从目前5次的故障部位来看,一定是这部分的绝缘降低导致被放电击穿。所以可以考虑一些应对措施:
(1)重新制作全厂70个电缆的中间接头,使用环氧树脂浇筑式中间接头工艺或者热缩工艺,降低中间接头处外护套脱开几率,严格控制制作工艺。
(2)制作70处中间接头防火和击穿隔离,避免再次故障影响其他两项电缆绝缘和其他火灾事故。
(3)选择一种有效监测手段,带电检测的高频*部放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热成像检,电缆介损试验等,需要定期进行趋势性的监测,根据趋势判断电缆寿命。
(4)在电缆中间接头处,拐弯处,垂直处增加刚性固定和挠性固定夹具,防止热胀冷缩带来的轴向窜动。
(5)改变原有接地方式为两端直接接地,中间接头处做成一个绝缘型两端接保护器接地方式
(6)更换原有的带中间街头的电缆,1000米左右电缆经过感应电势的计算,取消中间接头,同时敷设方式采用蛇形敷设缓解应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电缆可靠性的措施就是加强电缆施工的管理和新标准的识别,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几率,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定期试验检测接地系统和接地方式,还可以考虑其他切换方式切换故障线路,为连续运行生产的大型化工企业降低影响,提高可靠性。
作者简介:
刘强,男,1984年10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天津大学电气工程硕士,2008年在天津石化参加工作,至今在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从事电力运行工程师工作。
参考文献:
[1]贺忠义, 贾大东, 隋本刚.高压单芯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3,(16)
[2]郭毅.对35kV冷缩电缆终端头的安装总结[J].大科技,2016,(3):314-314
[3]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picturesandvideosifany)isuploadedandpostedbyauserofNetEaseHao,whichisasocialmediaplatformandonlyprovidesinformationstorage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