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服务器内存型号(服务器内存型号怎么看)

2024-03-31 15:58:2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服务器内存型号查看
  2. 服务器内存型号的后缀字母
  3. 服务器内存型号意义
  4. 服务器内存型号怎么看
  5. 服务器内存型号查询
  6. 服务器内存型号在哪里看
  7. 服务器内存型号 详解

服务器内存型号查看

常见的有金士顿三星威刚什么的既然是服务器用质量都不会差的...

服务器内存型号的后缀字母

PC就是个人电脑P,就是个人的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5300p的p是指服务器用(没多大意义)第二个r:就是带寄存器的双线内存模块。Registered内存本身有两种工作模式,即Registered模式(寄存器模式)和Buffered(缓冲器模式)模式。在支持Registered工作模式的主板上工作时,Registered内存工作于Registered模式,这时主板上的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会比数据信号先一个时钟周期到达DIMM,送入Register芯片后会在其中停留一个时钟周期,然后在下一个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从Register输出,与此时从主板上到达DIMM的数据信号一起同时传送到SDRAM。当Registered内存工作在普通的主板上时,为Buffered工作模式,这时所有的信号也基本上是同时到达DIMM再同时传送到SDRAM,Register芯片这时在功能上只相当于一个简单的Buffer,其输入到输出之间是直通的,只简单的起到改善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作用,时序上与Unbuffered内存是一样的。(一般用于服务器)

服务器内存型号意义

DDR4服务器内存有多种型号,包括如下几种主要类型:UDIMM、RDIMM、LRDIMM和NVDIMM。

1.UDIMM(UnbufferedDIMM)是最常见的DDR4服务器内存型号。它适用于大多数基于英特尔和AMD处理器的服务器。UDIMM不带有内部缓冲器,因此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大规模服务器应用中的扩展性和容错性相对较差。

2.RDIMM(RegisteredDIMM)是一种带有内部缓冲器的DDR4服务器内存。内部缓冲器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和噪声抑制能力,从而支持更高的内存密度和更长的数据线路。RDIMM适用于需要高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的服务器应用,但相对于UDIMM而言,价格也稍高一些。

3.LRDIMM(Load-ReducedDIMM)是DDR4服务器内存中的高级型号。LRDIMM采用了缓冲和放大器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内存子系统中的负载和延迟。它支持更高的内存容量和更多的内存通道,并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由于其高级特性,LRDIMM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4.NVDIMM(Non-VolatileDIMM)是一种非易失性内存模块,结合了内存和闪存的特性。NVDIMM可以在断电时将数据保存到闪存中,从而提供更高的数据持久性和可靠性。它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服务器应用,如数据库和虚拟化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场景可能对内存型号有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DDR4服务器内存型号应考虑到预算、性能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特殊要求。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内存型号和标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服务器内存型号怎么看

我们知道,在选购服务器内存的时候,相比台式机普通内存型号,带有ECC或者RECC的标注,不少用户不知道ECC和RECC到底是什么,那么内存ecc是什么意思?下面装机之家分享一下服务器内存ecc和recc之间能否兼容及区别科普。

服务器内存ECC和RECC区别

内存ECC是什么意思?

ECC是“ErrorCheckingandCorrecting"的简写,ECC是运用到内存条上的一种能够实现“错误检查和纠正”的技术,即实现错误检查和校正技术的存储器条带,一般多应用在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上。ECC存储器并不是因为它速度快,是因为它具备特殊的纠错能力来保持服务器的稳定,拒绝宕机。

ECC和RECC内存条之间的区别:

从功能上,ECC有特殊的纠错能力,使服务器保持稳定。ECC是一种校验(奇偶效验),RECC的R表示register,寄存器。也就是说,RECC就是在ECC的基础上加了个寄存器,大大提高服务器内存工作效率。

服务器内存ecc和recc之间能否兼容?

两者通常不兼容的,需要看主板支持,rdimm可以用recc和普通内存,udimm只能ecc,当然也有同时有rdimm和udimm的,那就可以混合了。

以上就是装机之家分享的服务器内存ECC和RECC之间能否兼容及区别科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服务器内存型号查询

早期内存通过存储器总线和北桥相连,北桥通过前端总线与CPU通信。从IntelNehalem起,北桥被集成到CPU内部,内存直接通过存储器总线和CPU相连。

所以,在AMD采用SocketFM1,Intel采用LGA1156插槽之后的处理器都集成了北桥,独立的北桥已经消失,主板上仅余下南桥。

计算机体系的主要矛盾在于CPU太快了,而磁盘太慢了。所以它俩是不能够直接通信的,需要增加一个过渡层,这就是内存的作用。哈佛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的存储器结构。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1996年底,SDRAM开始在系统中出现,不同于早期的技术,SDRAM的出现是为了与CPU的计时同步化所设计。

SDRAM亦可称为SDRSDRAM(SingleDataRateSDRAM),SingleDataRate为单倍数据传输率,SDRSDRAM的核心、I/O、等效时脉皆相同,SDRSDRAM在1个周期内只能读写1次,若需要同时写入与读取,必须等到先前的指令执行完毕,才能接着存取。

DDRSDRAM为双通道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是新一代的SDRAM技术。别于SDR(SingleDataRate)单一周期内只能读写1次,DDR的双倍数据传输率指的就是单一周期内可读取或写入2次。在核心频率不变的情况下,传输效率为SDRSDRAM的2倍。

总结:DDR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沿各传一次数据,1个时钟信号可以传输2倍于SDRAM的数据,所以又称为双倍速率SDRAM。它的倍增系数就是2。

DDR2SDRAM为双通道两次同步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DR2内存Prefetch又再度提升至4bit(DDR的两倍),DDR2的I/O时脉是DDR的2倍。

总结:DDR2仍然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时各传一次数据的技术(不是传2次),但是一次预读4bit数据,是DDR一次预读2bit的2倍,因此,它的倍增系数是2X2=4。

 

DDR3SDRAM为双通道三次同步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DR3记忆体Prefetch提升至8bit,即每次会存取8bits为一组的数据。DDR3传输速率介于800~1600MT/s之间。

此外,DDR3的规格要求将电压控制在1.5V,较DDR2的1.8V更为省电。DDR3也新增ASR(AutomaticSelf-Refresh)、SRT(Self-RefreshTemperature)等两种功能,让内存在休眠时也能够随着温度变化去控制对内存颗粒的充电频率,确保系统数据完整性。

总结:DDR3作为DDR2的升级版,最重要的改变是一次预读8bit,是DDR2的2倍,DDR的4倍,所以,它的倍增系数是2*2*2=8。

DDR4SDRAM提供比DDR3/DDR2更低的供电电压1.2V以及更高的频宽。DDR4新增了4个BankGroup组的设计,各个BankGroup具备独立启动操作读、写等动作特性,BankGroup组可套用多工的观念来想像,亦可解释为DDR4在同一时脉工作周期内,至多可以处理4组数据,效率明显好过于DDR3。

另外,DDR4增加了DBI(DataBusInversion)、CRC(CyclicRedundancyCheck)、CAparity等功能,让DDR4内存在更快速与更省电的同时亦能够增强信号的完整性和储存的可靠性。

Intel在2017年推出对应于六代酷睿Skylake的服务器平台“Purley”,采用14nm工艺、最多28核心56线程、6通道DDR4内存、光纤互连通道,采用UPI总线替代QPI总线等等。UPI是UltraPathInterconnect(超级通道互连)缩写,数据传输率可达9.6GT/s、10.4GT/s,带宽更足,灵活性更强,每条消息可以发送多个请求。

 

内存未来三大演进方向分别为容量、电压和频率。

容量越来越大(4GB->8GB->16GB->32GB->64GB->…512GB)

电压越来越低(1.5v->1.35v->1.2v->…)

频率越来越高(1333 ->1600->1866->2133->2400->..3200)

主流内存生产厂家分为内存颗粒厂商和模组厂商,三大内存颗粒(DRAM)原厂依次为Samsung、SKHynix和Micron。模组厂商Ramaxel和Kingston通过从颗粒厂商购买颗粒制作内存条(DIMM)。

内存有三种不同的频率指标,它们分别是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

核心频率即为内存Cell阵列(MemoryCellArray)的工作频率,它是内存的真实运行频率;

时钟频率即I/OBuffer(输入/输出缓存)的传输频率;

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则是指数据传送的频率。

系统最大内存带宽=内存标称频率*内存总线位数*通道数*CPU个数

实际内存带宽=内存标称频率*内存总线位数*实际使用的通道数

实际内存带=内存核心频率*内存总线位数*实际使用的通道数*倍增系数。

从SDRAM-DDR时代,数据总线位宽时钟没有改变,都为64bit,但若是采用双通道技术,可以获得64*2=128bit的位宽。

 

下面计算一条标称DDR31066的内存条在默认频率下的带宽,1066是指有效数据传输频率,除以8才是核心频率,一条内存只用采用单通道模式,位宽为64bit。所以,实际内存带宽=(1066/8)*64*1*8=68224Mbit。

由此可知,如果内存工作在标称频率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标称频率*位宽*实际使用的通道数,简化公式=1066*64*1=68224Mbit。

如果说内存带宽是处理器与内存交换数据的关键,那么显存带宽对显卡同样也很重要。GPU核心负责运算,显存负责数据存储,二者之间需要频繁交换数据,这就要依赖显存带宽了,更高的带宽可以让显卡在处理高分辨率、高画质时更加得心应手。

显存带宽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显存频率及显存位宽来决定的,不过实际带宽就要看具体情况了,目前主流显卡的位宽多是128bit、256bit、384bit及512bit,更能决定带宽的还是显存类型,它们决定了显存带宽的极限。

目前最主流的显存当然是GDDR5,之前还有过昙花一现的GDDR4,现在低端市场上还有gDDR3显存残存,AMD在其显卡上使用了HBM显存,相比GDDR5显存更强大,带宽大幅提升。

就这二者来说,GDDR5内部I/O带宽是32bit,目前的NVIDIA显卡的GDDR5显存频率可以达到1750MHz,它是4倍速率机制,数据频率是7Gbps,单个芯片的带宽是28GB/s。目前的HBM显存的频率只有500MHz,2倍频率率机制,数据频率是1Gbps,不过它的I/O带宽极高,弥补了频率不足。

 

GDDR5和HBM显存是目前最主流的显存技术。目前gDDR3显存基本上是NVIDIA及AMD部分低端显卡在用。GDDR5绝对是目前的主流,单颗芯片的容量逐渐从之前的2Gb提高到4Gb,美光前不久还量产出货了8Gb(1GB)颗粒的,高端显卡也只要4-8颗芯片即可实现4-8GB容量显存,这将进一步推动大容量显卡的出现。

HBM是后起之秀,目前只有是AMD家独使用,第一代HBM技术其堆栈的显存核心容量2Gb(1个堆栈是4颗核心),数据频率1Gbps,位宽1024bit。

显存带宽=显存等效数据频率(Gbps)*显存总位宽(bit)/8=显存实际频率(MHz)*显存数据倍率(1、2、4不等)*显存等效位宽(64-512bit不等)/8

由于显卡厂更习惯用数字更大更好看的数据频率来标记产品规格,上述公司实际上还可以更简单,直接变成:

显存带宽(GB/s)=显存数据频率(Gbps)*显存等效位宽(bit)/8

拿NVIDIA的GeForceGT720显卡来举例说明,该卡位宽仅为64bit,同时支持gDDR3和GDDR5显存,前者的典型频率900MHz,后者的典型频率是1250MHz,两种配置下带宽分别是:

gDDR3:GT720显卡的带宽为:900MHz*2*64bit/8=14.4GB/s,或者是1.8Gbps*64bit/8=14.4GB/s。

GDDR5:GT720显卡的带宽为1250MHz*4*64bit/8=40GB/s,或者是5Gbps*64bit/8=40GB/s。

1.1ARM处理器和厂商介绍2

1.1.1ARM处理器架构新进展8

1.1.2ARM处理器的主流玩家10

1.1.3业界对ARM技术发展态度10

1.2RISC-V处理器和厂商介绍11

1.3MIPS处理器和厂商介绍15

1.3.1龙芯产品和新进展15

1.4Alpha处理器和厂商介绍17

2.1处理器软件堆栈架构概述19

2.2 操作系统和预置软件堆栈20

2.2.1原生操作系统支持介绍20

2.2.2操作系统预置应用程序20

2.3通用应用程序移植分析20

2.3.1解释型语言应用程序移植21

2.3.2编译型语言应用程序移植21

2.3.3应用程序安装包22

2.3.4ARM与X86编译差异与解决方法22

2.3.5改善应用程序并发计算能力24

>>>以下为简略目录

①③、光纤和连接器基础知识97

①④、光纤交换机基础知识123

①⑤、GPU架构和相关知识135

①⑥、FPGA架构和相关知识179

①⑦、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介绍186

①⑧、服务器安全基础知识196

温馨提示:

服务器内存型号在哪里看

存储服务器是指为特定目标而设计,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拥有一点额外的存储,也可能拥有很大的存储空间的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是属于会携带一大堆的特殊服务,包括存储管理软件、保证高灵活性的额外硬件、RAID配置类型,以及确保更多桌面使用者与之连接的额外网络连接等功能的服务器。

处理器与内存配比不同。计算型因为强调计算能力,所以CPU主频高,配置是正常的1:2,1:4。而内存型顾名思义,就是内存超大,为高性能数据库、大量内存操作业务准备的。

这两款服务器实例的应用方向并不相同。计算型要求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强悍,所以适合批处理、高性能计算和大型游戏服务器等计算密集型应用;而内存型要求内存大,能够把很多缓存扔进内存中使用,所以说适合高性能数据库、分布式内存缓存等大量内存操作的业务使用。这就是两款服务器机型的最大不同之处。

所以如果是平时的普通业务,那么就可以考虑计算型业务;如果是上面提到的内存消耗量较大的业务,就首选内存型实例。

存储服务器和服务器的差别是,它为特定目标而设计,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拥有一点额外的存储,也可能拥有很大的存储空间。

通常存储服务器是独立的单元,有的时候它们会被设计成4U机架式。或者,它们也可以由两个箱子组成--一个存储单元以及一个位于附近的服务器,然后两个箱子可以并行地安装在机柜中。

区别是存储功能和服务功能不同。

服务器是为网络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

存储服务器是一种应用,类似硬盘就是一种存储设备。当然服务器既然提供服务,那就也包括存储服务,网络存储。NAS其实是一个简化的服务器,即所谓"瘦身服务器"。

海普森(Hipeson)——专注计算&助力科研

面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产品解决方案

服务器内存型号 详解

1、cpu信息记录在/proc/cpuinfo中

2、Linux中的Top相当于win系统下的任务管理器,也可以用来查询

3、CPU总核数=物理CPU个数*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4、总逻辑CPU数=物理CPU个数*每颗物理CPU的核数*超线程数

————————————————

作者:福多多的福

源链接:https://blog.csdn.net/Moonlight_16/article/details/125523300

格式整理:IT运维技术圈

小编有话说

➤推荐服务: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IT面试精选】查看全网最权威的一线大厂面试真题及面试经验,每天更新哦!

点击【IT路边社】查看实时更新的IT新闻资讯

点击【互联网资料存储站】获取全网最全运维流程文档、表格、脚本、架构、等保资料等

点击【安全加固】获取最新安全加固脚本

点击【一键iptables脚本】获取iptables自动设置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