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火箭筒型号(国产火箭筒型号)

2024-03-30 17:14:3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火箭筒哪个型号最厉害
  2. 火箭筒类型
  3. 火箭筒有多大
  4. 火箭筒长度
  5. 火箭筒型号大全
  6. 国产火箭筒型号
  7. 火箭筒型号有哪些

火箭筒哪个型号最厉害

中国81式122毫米火箭炮中国A100-300mm轮式火箭炮中国新90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中国89式122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中国85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中国107毫米1985式单管火箭炮中国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中国82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中国81式122mm轮式自行火箭炮中国81式107mm轮式自行火箭炮中国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中国70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中国63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中国63式107mm牵引式火箭炮俄罗斯“飓风”220毫米火箭炮俄罗斯“旋风”300毫米火箭炮美国M270式227毫米火箭炮意大利“菲洛斯”30式122毫米火箭炮南斯拉夫M77式128毫米火箭炮巴西SBAT-70式70毫米火箭炮南非“瓦尔基里”HKII式127毫米火箭炮

火箭筒类型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指单兵携带和发射火箭弹的发射器。由于外观相似,火箭弹发射器经常会与一些无后座力炮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无后座力炮的弹丸是出膛后没有自体动力只能靠惯性动力,而火箭弹筒发射的火箭弹射出后仍然由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

从类型上火箭筒可以分为两类:

普通型:结构简单的管状发射器,作为火箭弹或是制导导弹的导向管和击发件,另外可分一次性型和重复使用型。

混合型:标配弹*为火箭弹的无后座力武器。RPG-7就是典型的混合型火箭筒。

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最著名的两款就是美军的“巴祖卡”火箭型火箭筒与德军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这两型火箭筒在战场上都发挥出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是第一代产品,普遍射程及破坏力都不是太理想,其有效射程均在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左右。

战后50年代火箭筒随着坦克装甲车辆的迅猛发展,也跟着快速发起来,这时其威力已经比二战超过几倍,有效射程达到200~500m,破甲厚度达300~400mm。代表性型号有:美国的M20式、苏联的РПГ-7式、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和德国的铁拳系列火箭筒等。

德制铁拳III反坦克火箭筒

60年代第二代火箭筒产品开始服役 ,代表产品,有美国的M72式,苏联的RPG-7等。尤其是RPG-7在第四次**战争中摧毁200多辆以军坦克,占以军坦克被击毁数量总数的25%。

美军发射M72反坦克火箭

我国在60年代也根据PRG-7仿制中国产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该武器性能可靠,操纵容易。威力也可观,一直到现在我军虽然发展出许多新型号反坦克火箭筒,但69式系列火箭筒仍然在我军装备序列中没有退役。

80年代第三代火箭筒产品开始服役,出现了轻型和重型火箭筒同时发展的*面。轻型的有前苏联的РПГ-22式、РПГ-26式和美国的M72-750式火箭筒;重型的有法国的阿帕杰克斯、南斯拉夫的大黄峰火箭筒。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84mm火箭筒和AT-4式84mm火箭筒。为了对付反应式装甲的需要,还发展了串联战斗部火箭弹,破甲厚度达900mm以上。

AT-4

我国也在90年代末开发出自己的新型产品列装部队,比如具有更大口径的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其配备的120毫米各型弹*威力大射程远,目前早已批量列装我军部队。另外军工还发展出一系列新型单兵火箭筒或列装部队或用于出口。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

火箭筒有多大

RPG火箭筒

RPG(Rocketpropelledgrenade,意为:火箭推进榴弹)火箭筒是苏联研发的一款反装甲(人员)武器,由于造价低廉、使用便捷,曾一度是苏联主打反装甲武器,与AK系列突击步枪一起被称为苏联20世纪步兵武器之王。

RPG火箭筒由火箭助推穿甲高爆弹头(也可改换反人员用云爆弹或普通破片榴弹)和可重复再装弹的带握把筒状发射管组成(部分型号的RPG采用“用后即抛”的一次性发射管,不能重复装弹) 。

特点是轻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而火力强大,人称“步兵大炮”或“迷你大炮”。装配穿甲高爆弹头的RPG非常适合摧毁装甲薄弱、防护力低下的交通工具,例如高机动车、运输车、轻型坦克,甚至直升飞机。此外,使用云爆弹头的RPG则适用于消灭躲藏在地面建筑物、碉堡或地下掩体的敌人

RPG火箭筒的主要型号如下:

RPG-7:在众多型号中,RPG-7是最成功的,于1961年开始苏军服役。自此以后,世界上超过40个国家的军队都曾装备RPG-7,甚至在多国都有进行仿制。

RPG-7V2:可使用TBG.7V燃料空气作弹和OG-7V破片弹型榴弹,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RPG-27:主要在短距离反坦克战时使用,发射PG-27HEAT火箭弹。

RPG-28:RPG-28具有比RPG-27更大的火箭弹直径,能够实现更高的穿甲性能。

RPG-29:可以发射反装甲斗车辆用途的PG-29V串联装*式弹头反坦克高爆火箭筒和反人员用的T8G-29V温压FAE火箭弹,前者足以击的现代各种主战克的正面禁甲。

RPG-32:由俄罗斯和约旦联合研制及生产的手提式双口径(72毫米和105毫米)火箭筒。

基本参数:

口径:105.2毫米

全长:1000毫米

总重:18.8千克

枪口初速:280米/秒

有效射程:500米

火箭筒长度

PF98A型120毫米火箭筒缘何由连下班?

1999年,随着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对外亮相,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正式曝光。此后十余年间,这款上镜率颇高的武器在军迷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观点认为,该火箭筒设计思想陈旧落伍,无发展前途。

不过,最近十年,在解放军陆军先进武器如井喷般曝光的背景下,该型火箭筒非但没“下岗”,而且还发展出了PF98A型,并逐级下放——营用型装备到步兵连,连用型下放到步兵班。根据公开论文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判断,该火箭筒还在进一步改进中。

要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就要从PF98的设计初衷、改进方向,以及我军的装备逻辑、现实需求谈起。

01

 青出于蓝

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优点不少,深受部队官兵喜爱,但这绝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缺。尤其是当部队决定扩大装备范围,将营用型下放到连,连用型下放到班后,原本一些“美中不足”便放大成缺点了。主要表现在系统偏重,弹种不够丰富,危险区过大这三个方面。

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筒身重近10千克,配套的破甲火箭弹裸重6.28千克,加包装桶后全重8.03千克。多用途火箭弹裸重7.6千克,加包装桶后全重9.15千克。如果再加上三脚架和火控系统后,系统全重就更大。即便是不用三脚架,实施肩扛简易射击,加上瞄准镜发射重量也达17.5~19千克。以往装备在营时,发射班多达7人。装备在连时,发射组也有3人。但如果将其下放到班,就只能配备2名射手。再多的话,就将严重削弱步兵班的战术灵活性了。在两人制发射组中,正射手携带火箭筒身和2发带包装桶的火箭弹,负重约26~28千克。副射手携带3发带包装桶的火箭弹,负重约24~27.5千克。如果按我军指战员平均体重75千克,行军负重不宜超过体重的40%计算,这个负重量已经接近上限。再加上个人防具、水壶和其他必需品,实际负重将超过上限。这对于长时间作战极为不利,因此减重势在必行。

装填好火箭弹的PF98连用型火箭筒

其次,步兵面临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配用的多用途弹对付轻装甲目标效果最佳,对付敌坚固工事也行,但后效离部队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火箭弹发动机采用了轻质铝制堵片。发射时被燃气一吹,最远能飞到100米。因为这种金属制品存在伤人的危险,因此在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操作手册里,规定了发射时正后方100米、左右各70度均为危险区。而步兵班的进攻正面和任务纵深并不算大,这让射手在复杂地形上选择发射阵地时容易踌躇。

相关研发厂家在接到部队反馈的意见后,反应很快。据公开报道,PF98的第二代产品——PF98A型重火箭筒于2006年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每班装备1具,每连装备9具。一、二代产品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是,前、后护罩的形状由PF98的圆台形改为多边形,直径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多边形护罩不仅扩大了对射手的防护范围,而且发射筒在放置到地面时不易滚动,便于射手操作。此外,PF98A型重火箭筒的连用型改用了轻型两脚架。

PF98A连用型火箭筒

除去外观上这个差异,PF98A型重火箭筒之所以能顺利下放到步兵班,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较前辈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重量方面,以适当缩短使用寿命为代价,PF98A型重火箭筒的筒身减轻到了7千克。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后,在保证威力不减的情况下,配用的新型破甲火箭弹加包装桶全重7.91千克。新型多用途火箭弹裸重5.77千克,加包装桶后全重7.42千克。如果使用这两种弹进行肩扛简便射击,加上瞄准镜,发射重量在14千克左右,较上代产品减轻3~4.5千克。

在弹种方面,除了破甲火箭弹和多用途火箭弹,PF98A还增加了攻坚弹和云爆弹两个新弹种。

其中,加包装桶后全重8.6千克的攻坚火箭弹在筒身配光学瞄准镜时,最大射程为800米。配简易火控时,最大射程2000米。该攻坚火箭弹主要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工事进行开孔,并具有随进杀伤功能,也可对均质装甲实施破甲。对强度等级不低于C35(C35表示钢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为35牛∕平方毫米)且厚度为0.8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主战斗部射流穿孔尺寸可保证随进弹通过,穿透随进率不小于80%;对100毫米/60度的均质装甲钢板,主战斗部的穿透率不小于90%,且随进弹的有效破片密集杀伤半径不小于6米。

新型云爆火箭弹加包装筒后全重7.42千克,其对“三七墙”(建筑工程中,人们将厚度为365毫米的砖墙称为“三七墙”)的开孔直径可达0.5米。碰墙爆炸后,可对90米3房间内的生物具有中等以上杀伤作用,距炸点5米处的静态超压不小于0.10兆帕,10米处的静态超压不小于0.03兆帕。云爆弹对人员、软目标有很大的毁伤威力。特别是在室内、岩洞等狭小空间内爆炸时,威力能持续很长时间,杀伤效应比开放空间大50%~100%。

弹种丰富后,PF98A型重火箭筒在对付各种坚固工事时更加得心应手,更适应作为步兵的轻便伴随支援火器使用。因此再称其为“反坦克火箭筒”已经有些名不符实了。如果某些单位仍然这么称呼它,那就只能是和我国将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称为“56式冲锋枪”一样,只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习惯罢了。

PF98A营用型火箭筒全貌

在发射危险区方面,据了解,新型火箭弹发动机堵片已经换成了轻质非金属材料,点火具上也增设了减速伞。火箭弹在发射时,点火具残体与减速伞以较大的能量向后抛出,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减速伞很快张开,产生的阻力大大降低了点火具残体的后抛速度,后抛距离缩短一半以上。因此发射筒后部的安全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使发射阵地的选择范围更大。

除了这些,PF98A型重火箭筒在简易火控系统及三角架上,也都进行了较大幅度改进,使得操作更简便,使用更灵活,系统全重更轻。

02

 未来展望

PF98A型重火箭筒经过上述改进后,已经是一款比较理想的、适合我军军情的步兵便携式支援武器。不过,它的各方面性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按目前的趋势,在2020年前,我军就可实现全军机械化。连空降兵、山地步兵这类传统意义上的轻步兵、徒步步兵,也将实现轻型机械化。机械化部队的携行能力很强,对步兵武器重量的控制要求大大放宽了。但是,我国周边潜在的可能爆发冲突的地区,地形无一例外都很复杂。我军机械化步兵未来仍有脱离装甲车辆、短途徒步机动作战的需求。减轻步兵便携式武器重量,或可给步兵减负,增加其在战场上的机动性、灵活性;或可多带弹*,提高火力持续性。因此PF98A型重火箭筒仍有减重的必要。

和上一代产品相比,PF98A型重火箭筒仍由玻璃钢加薄金属衬套制成,筒身减重效果是靠牺牲使用寿命换来的。如果筒身材料改用钛合金和碳纤维制造,将筒身重量控制在6千克以下,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不过如此一来,造价必将有较大幅度上涨。这么做是否合算,需要部队方面综合考虑。

120毫米反坦克火箭

除了筒身,火箭弹本身因为要确保射程和威力,减重空间已经很小。但从PF98A型开始,每枚火箭弹重达1.75千克左右的外包装桶已经不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了。外包装桶的用处,是保证火箭弹的携行安全及防潮。PF98型配用火箭弹的保护装置为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与包装筒内壁上的导电带接触形成短路,以保证运输中的安全。到了PF98A型,火箭弹的保护装置改为采用短路保护插针,包装筒内壁上取消了导电带。射击时拔掉插针,即可解除勤务保险。由此看来,火箭弹的包装筒完全可以取消。在火箭弹外包一层油纸,就可解决防潮问题。事实上,69式火箭筒配用的火箭弹出厂时都有包装筒。但纵观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去掉该型号(包括其仿制原型及各国的仿制衍生品)火箭弹包装筒,改用布袋携行裸弹的现象比比皆是,从未听说过这种做法引发了安全事故。因此,PF98A型重火箭筒或其下一代改进型号上,也可以采用布袋(或轻型复合材料制成的框架式背囊)携行仅包有防潮油纸的火箭弹。如果按正射手携行筒身和2枚火箭弹,副射手携行3枚火箭弹计算,经过以上减重改进,正射手将减负4.5千克以上,副射手将减负5.25千克。

其次在弹种方面,未来如果能研发一种空炸榴弹,再配合进一步改进的火控系统,该型火箭筒对中远距离上暴露的敌集群有生目标的杀伤力,将有质的飞跃,成为更加名符其实的“微型步兵炮”。

在勤务性能上,PF98A型重火箭筒下放到班后,三角架派上用场的几率大大降低。在演习中,部队官兵通常拿随筒配发的多用途测距杆(还可作为清洗内筒壁的辅助工具)支在筒身前防护罩处,充当支撑杆,实施跪姿或坐姿肩扛发射。在这种情况下,肩扛的位置恰好在装填火箭弹后火箭筒的重心处,但如果在这个位置上增设一个肩托,将会使据筒更加稳定,对提高射击精度大有好处。

此外,随着火控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PF98A营用型简易火控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重量进一步降低,操作进一步简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这些改进得以实现,那么目前我军在步兵连中装备的9具PF98A型重火箭筒,配上携行的45发火箭弹,再加上54枚PF89系列一次性火箭筒,将是任何强敌的噩梦。

从PF98A型重火箭筒入役的2006年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1个年头。相信该型火箭筒的进一步改进型,已经离公开亮相为期不远了。

NEWARRIVAL

扫码购买

在淘宝店搜索店铺“坦装杂志社”

可以购买本刊印刷版杂志

2022

THEEND

火箭筒型号大全

主板相当于各大电脑硬件的载体或者说是平台,用于连接各类硬件的基础作用,虽说主板无法决定一台电脑的性能,但是它可以决定一台电脑的扩展性与稳定性,就像建房子一样,地基打的好,房子才可以稳固。而昨天装机之家晓龙发布了华硕主板型号命名规则与系列详解知识,粉丝要求再写一篇关于微星主板的。那么微星主板后缀代表什么含义?下面装机之家分享一下微星主板型号命名规则与系列详解知识,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星是一线三大品牌之一,推出的系列与型号也十分繁多,华硕是没有细分家用和商用系列的,不过微星将自家的主板细分了家用和商用系列,不过两者大同小异,也存在混用的情况。微星主板系列主要有主打热门的军火库系列主板、主打电竞玩家的Gaming系列、定位商用或者行业人群的PRO系列。不过目前军火库系列已经隶属于Gaming家族,并且将它们进行系列分组,分别是MEG系列、MPG系列、MAG系列,从主板定位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MEG系列、MPG系列、MAG系列。

主板系列

微星Gaming系列(电竞主板)

微星Gaming系列包括了军火库系列,由于军火库系列是微星主推的热门产品,大家可能只对军火库产品有所了解,可能不知道军火库系列现在已经隶属Gaming系列,这两个系列已经被微星重新分组成新系列命名规则主要是MEG系列、MPG系列、MAG系列三大类,按照3个不同的等级进行了市场需求划分,以满足上至超频发烧友用户下至入门级游戏玩家的全类型用户覆盖,其中MAG系列其实就是之前的军火库系列。其中MEG主打发烧级玩家的市场,MPG主打高性能玩家市场,MAG则主打主流游戏市场。

微星Gaming系列

Gaming系列主板型号常用后缀:

MPG 芯片组GamingPlus:MPG低端款。

MPG 芯片组GamingPro:相当于Plus的略有升级或者说是增强款。(注:MPG芯片组GamingPlus/Pro的定位相比MAGTOMAHAWK(战斧导弹)还要低一点)

MPG 芯片组GamingEdge:刀锋版,基础款电竞主板。

MPG 芯片组GamingProCarbon:暗黑版,中高端级别电竞主板。

MEG 芯片组UNIFY:暗影版,中高端级别电竞主板。

MEG 芯片组ACE:战神版,高端级别的电竞主板。

MEG 芯片组CREATION:创世版,顶级发烧级电竞主板。

MEG 芯片组GODLIKE:超神版,顶级发烧级电竞主板。

如果型号尾缀带(Wifi),说明板载无线网卡。

微星军火库系列(隶属Gaming家族)

微星军火库系列

军火库系列主板型号常用后缀:

MAG 芯片组BAZOOKA:“中文名:火箭筒”,相比迫击炮扩展性接口有所缩减,其中火箭筒型号尾缀带PLUS,属于增强版。

MAG 芯片组MORTAR:“中文名:迫击炮”,其中迫击炮型号尾缀带TITANIUM(极地版)是纯白色外观。

MAG 芯片组TOMAHAWK:“中文名:战斧导弹”,通常都是ATX板型大板,TOMAHAWK(战斧导弹)系列是intelZ系列主板芯片组或AMDX系列芯片组定位中低线产品或者是主流级intelB系列和AMDB系列主流芯片组的ATX大板。

如果型号尾缀带(Wifi),说明板载无线网卡。

微星PRO系列

PRO系列为商用办公而生,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主板系列,将更强的稳定性与更高质量融为一体,提供更灵活的商业解决方案,PRO商用行业系列主板旨在满足专业工作上的需求,使企业和办公室的电脑能更加得心应手。

微星PRO系列

PRO系列主板型号常用后缀:(基本以接口命名)

PRO-V:说明主板支持VGA显示接口,与-WIND风同款。

PRO-VD:说明主板支持VGA和DVI显示接口(类似-F业版),与-WIND(风)是同款主板,配色有点差异。

PRO-VH:说明主板支持VGA和HDMI显示接口(类似-E行业版),与型号后缀-WATER(水)是同款主板,配色有点差异。

PRO-VDH:说明主板支持VGA和DVI以及HDMI显示接口,与型号后缀-FIRE(火)是同款主板,配色有点差异。

PRO-M2:说明主板支持M.2插槽。

PRO-VL:说明主板支持VGA显示接口和LPT并行接口,LPT并行接口主要用于连接老式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

IPRO(iTX迷你板型主板)

APRO:有点类似华硕Prime-P后缀型号的主板,一般出现在intelZ系列或者AMDX系列的入门款。

icafe:网吧、网咖或者电商整机上专用主板,与PRO-VD类似。

扩展阅读:

华硕主板后缀字母代表什么含义?华硕主板型号命名规则与系列详解

电脑自己组装好还是买整机好?网上组装电脑主机整机套路大揭秘

【装机之家工具箱】集成众多电脑硬件检测与实用软件的装机必备工具

2020年8月-9月从入门到高端的组装电脑主机配置推荐+攒机市场行情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给个三连呗,点赞、再看、转发!

国产火箭筒型号

打完就扔的08式单兵火箭筒究竟有何玄妙之处?

在近日以来的相关军事报道当中,有关我军士兵操作新型08式单兵火箭筒的新闻及报道,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今天,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款新的单兵“筒子”。

我军步兵的“筒子”的发展沿革

在聊这款新的单兵"筒子"之前,我们还是首先来回顾一番解放军单兵火箭筒的发展历程:解放军最早接触单兵火箭筒这一武器的时间,还要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当中,美国曾大规模援助给国民d军队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在被缴获之后,就成为了解放军武器库中最早的单兵火箭筒。

▲使用美制“巴祖卡”火箭筒与日军

进行腾冲巷战的国军士兵

▲使用缴获的“巴祖卡”进行训练

的解放军战士

新中国第一款自己的制式火箭筒,则诞生在朝鲜战争的烽火当中,这就是仿制自美国M20“超级巴祖卡”的51式火箭筒(近些年来,亦有资料声称51式火箭筒的技术源头,来自于日本在二战期间未能完成的“4年式”单兵火箭筒项目)。

▲使用51式国产反坦克火箭筒

执行反坦克任务的志愿军战士

相比于一切都要依赖缴获的”巴祖卡“,“51式”反坦克火箭筒的出现,不但使志愿军的步兵反坦克火力更加强大(仿制自88.9毫米超级巴祖卡的,90毫米51式火箭筒,要比60毫米的巴祖卡威力更大),更是解决了志愿军急需的稳定供应的问题。

▲仿制自苏联RPG-2型火箭筒的

56式单兵火箭筒,即“老40火”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快速步入正轨化建设,并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的解放军,在1956年定型并装备了第一代“40火”,这也就是仿制自苏联制RPG-2型超口径火箭筒的,56式40毫米火箭筒(注:严格来讲,RPG-2/7的发射原理与无后座力炮相同,都是利用膛压将弹体推出筒外。不过,基于其具体用法和战斗部出膛后,发射*再点火飞向目标的方式,依然将其划为"火箭筒")。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当中,轻便易携带的56式火箭筒,成为了在高原作战当中,我军打击印度地堡的有力武器。

▲69式火箭筒的改进型号69-1式火箭筒

1969年,在珍宝岛冲突当中,面对坚甲炮利的苏联新一代主战坦克T-62,已经不能对其构成威胁的“老40火”就面临淘汰了,这一现实直接刺激了新一代“40火”的问世,这就是仿制自苏制“RPG-7“型火箭筒的一代经典之作,69式火箭筒。

▲苏/俄生产的RPG-7型火箭筒

同我国生产的69式相比,苏/俄的

产品在后半段没有条状加强筋

69式火箭筒一经问世,就立即成为了直面苏联装甲洪流的我军步兵部队的中坚反坦克火力,在一些直面苏联的我军单位,甚至出现过在一个班内编制多具40火的方案。

在广袤的“三北”战场,阻击苏联装甲集群的攻击,在冷战时期一直是我国北方部队的主要任务。

同样面临苏军装甲集群突击威胁的联邦德军,也曾十分重视步兵班组的反坦克火力(冷战之后,德军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装备发展实际,逐渐调整了编制)。

▲曾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2004年式火箭筒

即是69式火箭筒在新时期的外贸延续

▲利用69式发射的消防火箭弹

69式火箭筒及其系列改进型号,不但在我军当中大量装备,并且还成功的打入了国际市场。

69式火箭筒之后,我军还曾研发过一款一次性使用的“70式”火箭筒,同69式火箭筒不同,这款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筒,更多的带有美式风味(相比于发射2人组的56/69式,它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单人携带,单人发射)。62毫米的它,直接受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拉开即用“的M72单兵火箭筒的启发,不过,由于我军自身条件的原因,这款相对昂贵,技术性能又不是很高的火箭筒,没能在我军推广。

▲美国M72火箭筒

70式之后我军还曾研发并装备过一款62毫米的双筒火箭筒,这就是FHJ84式单兵火箭筒,不过,这一款火箭筒的主要使用并不是用来反坦克作战,而是多用于发射烟幕弹和纵火弹。

84式火箭筒之后,随着我军军工能力的发展,新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兵火箭筒出现了,这就是PF89式火箭筒,这款不占用固定编制的火箭筒,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携带量,除了传统的反坦克战斗部以外,还有”云爆弹“、”攻坚弹“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目标的其他战斗部。

89式火箭筒之后,一款120毫米的火箭筒出现了,这就是PF98式火箭筒(其改进型为PF98A),这款火箭筒分为营、连两级(近些年来,许多解放军单位将其下放到了班)分别配用不同的发射架和瞄准具。

▲连用型PF98

▲三脚架发射的营用型PF98

2003年,针对已经出现的PF89和PF98以及其他的变化,解放军中出现了同时装备两种火箭筒的步兵班编制想定。

按照这样的想定,一个解放军连里将至少有9具120毫米火箭筒,和54具PF89式便携式单兵火箭筒(9班制)。

08式的优点和前景

回顾完了解放军火箭筒的发展,我们现在就来说说这款新出现的08式火箭筒有什么具体优点。

▲因为重量太大,肩扛不稳,在没有支架

时,需要在前面放支一根应急杆来稳定

首先,相比于重量和体积都很巨大的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80毫米的08式火箭筒可谓是简单轻便了许多,不同于需要发射前装填,两人合作的PF98,08式可以单人携带,随时发射。

▲在装甲对决当中,这种99A+红箭10

的组合绝对是敌人的噩梦

当然,在威力上08式肯定不如98式。但是,对于解放军来说,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了,解放军今天所装备的坦克、自行火炮、武直、反坦克导弹、反装甲末敏弹以及步兵战车等各种装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非昔日可比,步兵用火箭筒反坦克的实际需求已经大大降低了,这种反坦克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交给其他装备来完成,在采用合成营编制并完成信息化之后,步兵分队可以随时召唤各种支援。

此外,在面对M1A2这种级别的坦克时,即使是PF98的破甲深度也无力了(且无制导的火箭弹,对于远距离上快速移动的坦克目标很难命中),步兵反坦克的未来还是要靠红箭-12这种智能导弹武器。

▲后面的PF89其发射烟雾很大

相比于PF89来讲,08式最大的进步就在于它可以在室内发射(120毫米PF98式在狭小城区的使用更加受限,其前后100米,左右70°的范围都是危险区)。这一点在未来的城市作战当中,极为重要(对于这种环境下的轻装甲目标和街垒目标,08式的威力就可以胜任了)。

▲这名美军在发射火箭筒前就在进行

确认前后无人的安全工作

▲室内发射火箭筒示意

▲由于08式采用了轻量化的玻璃纤维

来制作的发射筒,这使得我们可以

透过轻薄的发射筒壁看见火焰

由于08式火箭筒(全称为:DZJ08式80毫米单兵多用途攻坚弹武器系统,从这个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其设计定位)采用了全密闭的平衡抛射发射原理,(在向前发射火箭弹时,在筒尾向后抛出与发射质量相等的平衡体来抵消后坐力)。这样就使得它可以灵活的,在各种狭小的环境下,实现角度相对灵活的隐蔽发射,这一点对于未来的城市作战,其意义不言自明。

最后感受一下,一堆RPG同时发射的场景:

▲太刺激辣!

参考资料:

《定向破片拦截下RPG-7类反坦克火箭弹%28静态%29毁伤模式的试验研究》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射击动作及训练研究》

《弹*家族之六——“无控和简易控制火箭弹”》

《它从战火中走来 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发展历程》

《在和平年代继往开来 中国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发展历程》

http://war.163.com/15/0707/13/ATU482KQ00014J0G_mobile.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30/doc-ifxzczff3454743.shtml

http://bbs.tiexue.net/post_4105847_1.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785995

https://lt.cjdby.net/thread-2221286-1-1.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1/19/1630322_356797637.shtml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901413455

火箭筒型号有哪些

根据美军网站日前报道,美国陆军将在2018年启动一系列单兵武器装具换装,其中既包括迷彩服、头盔、作战靴、战斗背心等单兵装具,也包括手枪、步枪、火箭筒等传统轻武器,此外还包括单兵外骨骼等高科技装备。

2018,美陆军新单兵装备亮相

大力推动单兵穿戴装具更换

对美军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可以说是最“潮”的一年。因为历时4年、耗资9.4亿美元的迷彩服换装计划终于完成。美陆军用颜色略显鲜艳的“森林迷彩”(也称“全地形”迷彩)全面替换使用十余年“数码迷彩”(也称“通用迷彩”)。2018年,美陆军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单兵穿戴装具更换。

在迷彩服方面,美陆军计划在一年时间内配发“轻质改进型炎热气候陆军战斗服”,这种战斗服将通过减少布料和兜袋来增加透气性。而最先开始启动该型战斗服的单位将是驻扎在夏威夷的第25步兵师。与此同时,该单位还将担负3万双新型陆军丛林作战靴的测试任务。

早在2017年4月,美陆军就提出了新型丛林作战靴的采购需求。新型丛林作战靴具备防水功能,尽量减少泡沫质地材质,即便进水后也不会大量吸水,还具备防刺功能,更适合丛林作战环境。

在战斗携行具方面,美陆军计划在今年夏天前,开始配发新的“模块化可调整背心”。该型战斗背心作为“躯干和手足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可调整背心、防弹服、防弹骨盆防护系统、武装带等组成部分,总重量不到10千克,比美军现在使用的战术背心轻了2.3千克。

此外,“模块化可调整背心”既可以单独不加外挂、轻装隐蔽穿戴,也可以加挂前后防弹板、护裆、护肩等外挂重装穿戴,应付多种场景。

另外,美陆军还在研发“综合头部保护系统”,以取代现有的“增强作战头盔”,但据推算,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作为弥补,美陆军推出了新型的可变色护目镜,以适应对中光照条件下的作战。

稳步推动轻武器升级改造

美陆军在2017年初宣布,将装备M17和M18手枪,取代已使用了近30年的M9贝雷塔9毫米手枪。与M9手枪相比,M17和M18手枪的精确度更高,人机工效更好,版型设计更紧凑。美军计划总计采购42.1万支,其中,陆军19.5万支。

资料图:M17(P320)手枪

2017年11月28日,美陆军为驻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第101空降师率先配发新手枪,并计划在今后10个月,逐步在全陆军范围内配发新手枪,换装将首先从小组长开始。

另外,美陆军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彻底完成全部M4的步枪升级改造。美军自1994年正式列装M4步枪,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与M4所采取的半自动、三发固定点射两种发射模式相比,M4A1采取半自动和自动两种更为灵活。此外,M4A1采取略重的枪管,具备更高的精度和更稳定的可靠性,还可双手互换操作。

资料图:M4A1步枪

在经过一年多的测试后,美陆军最终批准了用1111具更轻型的M3E1型火箭筒取代标准的84毫米“多用途反装甲反人员武器系统”——即M3“卡尔·古斯塔夫”型火箭筒。这也是“美陆军组用武器更新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M3型火箭筒原型装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定型的M1火箭筒,而M3火箭筒定型于1991年。

作为M3型火箭筒的升级型号,M3E1大量使用钛合金,后者比前者总重量减轻2.7千克,长度缩短6.35厘米,增加了一个改进型的提把,加装了护垫,更便于射手长距离携行和长时间据筒瞄准。此外,M3E1可以通用M3的全部弹种。

谨慎开展高新装备研发换装

高新装备方面,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在2018年展开对绰号“钢铁侠”的21世纪单兵电子外骨骼装甲进行全面测试。据悉,该套装具并不像电影中“钢铁侠”所穿戴的那样笨重,而是相对轻便。

作为“单兵外骨骼”的重要项目,穿戴该装具后,不仅可以提高负重能力,而且具备更强的防护性,此外还结合有多种传感器和电信设备,具备多维态势感知,显著提高特战队员的工作效率。

考虑到面对的诸多技术困难,相关人士认为至少还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才能把这套装备直接交付操作手。自“陆地勇士”项目搁浅后,美陆军对于开发高技术单兵作战系统一直抱有审慎的态度。

总体上看,美陆军换装,一方面服务于美陆军任务需要,针对今后可能遂行任务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预先准备。另一方面,也针对美陆军现有装备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装备在作战中使用暴露的问题,大力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在美陆军的此次换装中,从其许多武器、装备、装具上都可以看到特种部队的影子,包括全地形迷彩服、模块化可调整战术背心、M4A1步枪等等,都是美军特种部队率先使用过的。

由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具备独立的装备采购权和充足的经费,往往可以率先试用高新装备。而陆军,也往往会借鉴特种部队的试用经验,来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换装,一方面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减少使用风险。

本文刊于今日《中国国防报》04版

作者| 李昊野

来源| 解放军报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王士彬

责任编辑:徐小龙 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