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型号(蓄能器型号与规格尺寸)
蓄能器型号说明
型号为NQ-L40/160A型。公称容积40L压力为10Mpa
蓄能器型号与规格尺寸
1.6囊式蓄能器接头尺寸是NⅩQ型号,SB330、50A1、112U。囊式蓄能器是通过一种能在提升阀端口安装或者移除的硫化真空阀装臵来用作蓄能器。当气囊完全被扩大时,提升阀收盘进囗。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止气囊进入通路之内被挤压。一个吸收震动的装置,使提升阀免于意外的震动,和急速的打开。与其它蓄能器相比,该蓄能器的最大优势是气体与油液完全隔开。
蓄能器型号NXQ
第一步:明确蓄能器的主要功能
1
辅助动力源
☆ 提供一个辅助能源,即所储存的能源能在高峰时刻应用,以便选用较小的泵。用较小的泵,也可以实现在瞬间提供大量压力油。
☆ 平稳保持液压系统中一定的流量和压力。
☆ 补充液体容积以保持一定的压力。
☆ 当液压装置发生故障、停泵或停电时,作为应急的动力源,以便安全地做完一个工作循环,如用于船舶液压方向舵。
☆ 较长时间地使系统维持一个必须的高压而无需开泵,以防止油料过热减少泵磨损并节约能源。
☆ 保持系统压力:补充液压系统的漏油,或用于液压泵长时期停止运转而要保持恒压的设备上。
☆ 驱动二次回路:机械在由于调整检修等原因而使主回路停止时,可以使用蓄能器的液压能来驱动二次回路。
☆ 稳定压力:在闭锁回路中,由于油温升高而使液体膨胀,产生高压可使用蓄能器吸收,对容积变化而使油量减少时,也能起补偿作用。
☆ 为设备的严重磨损区提供不问断但流量不大的润滑油。
建设工程、矿山设备中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操纵和刹车。
☆ 注模铸造设备操作中用于在一个短时间内提供高压。
☆ 机床上用于保持压力以便采用小规模的油泵。
☆ 汽轮机上用于提供润滑油。
☆ 油井、井口防喷器上用于作关闭闸门的备用动力。
☆ 流体储存,紧急能源,压力补偿,渗漏补偿,热胀吸收,增加流量。
☆ 对于间歇负荷,能减少液压泵的传动功率。当液压缸需要较多油量时,蓄能器与液压泵同时供油;当液压缸不工作时,液压泵给蓄能器充油,达到一定压力后液压泵停止运转。
☆ 具体分析一个例子:蓄能器的重要性在高压EH油系统中,当系统的多数油动机快速开启时(比如汽轮机开始冲转,2个中压调节门同时开启,或者2900转时的阀切换,6个高调门同时开启),系统油压必然快速下降,此时油泵来不及做出反映,蓄能器在设计上位置不仅靠近油动机并且能比油泵更加迅速的向系统补充油液,避免系统油压下降到9.7MPA时造成保护动作而停机。
2
吸收脉动
☆ 吸收液压泵的压力脉动。
☆ 减震,柱塞式/隔膜式泵等设备减少振动。
☆ 噪声衰减,柱塞式/隔膜式泵等设备降低噪音。
☆ 柱塞式/隔膜式泵等设备降低能耗。
☆ 使柱塞式/隔膜式泵等设备输出压力更加平稳,平衡管路油压波动。
3
吸收冲击
☆ 吸收缓冲突发和剧烈的冲击造成的系统内压力巨变。
☆ 缓和阀在迅速关闭和变换方向时所引起的水锤现象。
☆ 在管道系统中减少因压力巨变而产生的振动和损失。
☆ 吸收液体流路中的冲击振动,以减少管路,装置和仪表的损坏从而节约费用。
☆ 液压传动中用于换向时吸收冲击。
☆ 叉车及车载升降台等设备用于压力突变时起阻尼作用。
☆ 航空母舰上用于吸收飞机降落时对拉索的冲击。
☆ 涌流控制,力学平衡。
☆ 缓和冲击的蓄能器,应选用惯性小的蓄能器,如Tobul气囊式蓄能器。一般尽可能安装在靠近发生冲击的地方,并垂直安装,油口向下。如实在受位置限制,垂直安装不可能时,再水平安装。
以上3个主要功能的选择,无论选择的是哪一项,蓄能器在实现该项功能的同时,也可能对另2项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第二步:依据主要功能对口计算蓄能器的容积和工作压力
1作辅助动力源
V0—所需蓄能器的容积(m3)
p0—充气压力Pa,按0.9p1>p0>0.25p2充气
Vx—蓄能器的工作容积(m3)
p1—系统最低压力(Pa)
p2—系统最高压力(Pa)
n—指数;等温时取n=1;绝热时取n=1.4
2吸收泵的脉动
A—缸的有效面积(m2)
L—柱塞行程(m)
k—与泵的类型有关的系数:
泵的类型 系数k
单缸单作用0.60
单缸双作用0.25
双缸单作用0.25
双缸双作用0.15
三缸单作用0.13
三缸双作用0.06
p0—充气压力,按系统工作压力的60%充气
3吸收冲击
m—管路中液体的总质量(kg)
υ—管中流速(m/s)
p0—充气压力(Pa),按系统工作压力的90%充气
注:
1.充气压力按应用场合选用。
2.蓄能器工作循环在3min以上时,按等温条件计算,其余均按绝热条件计算。
第三步:依据计算得出工作压力查阅Tobul蓄能器相应的压力系列
蓄能器应安装在远离热源地地方。
高温环境请选用Tobul耐高温型活塞式蓄能器,或者耐高温型囊式蓄能器。
需要耐燃油耐腐蚀的,请选用Tobul耐燃油耐腐蚀型蓄能器。
流体介质为水时,请选用Tobul不锈钢壳体或有防锈镀层的蓄能器。
第四步:在相应的压力系列中寻找与计算得出容积最接近的型号
蓄能器型号AS-FO12-4B50-00(219)啥意思
1、油泵组
油泵组由电机,齿轮泵,联轴器和支架组成,齿轮泵型号PFG-327/D/RO,电机型号Y2160L-8-HT。齿轮泵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联接,保证了齿轮泵与电机间的同轴度。该泵为定量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等级21.0MPa,功率7.5kW,电压380V/50Hz,转速720r/min,最大流量15L/min,泵最大工作压力15Mpa,压力表11.1测点显示该压力。旋转方向从泵轴端看为逆时针方向。油泵组安装在油箱上盖上,为加载系统提供动力油源。
2、高压滤油器组
高压滤油器组由两个滤油器、两个单向阀和一个三通球阀组成,滤油器型号SPP153FC1DPA71-HT,三通球阀型号KHP3K-16-L-1112-06-HT。滤油器压力等级31.5MPa,公称流量66L/min,过滤精度6μm。高压滤油器组系一种在用滤器与备用滤器可切换使用的滤油器。通过切换三通球阀使系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滤芯,在更换滤芯时,系统油液不会中断。高压滤油器用于加载系统油液精过滤,滤除油箱里油液中的固体杂质,以防其进入加载系统。当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达到0.2MPa时,表示工作中的滤芯堵塞需要更换。如果没有及时更换滤芯,当压差达到0.6MPa时,高压滤油器所配旁通阀会自动打开,目的是为防止压差进一步升高而压破滤芯。至少两小时巡查一次目测发讯器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滤芯是否堵塞。该滤芯是一次性滤芯,只能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3、溢流阀
溢流阀型号MRV-03-P-3-B-HT。该阀为叠加式阀,压力等级20MPa,压力调整范围7-21MPa,最大流量35L/min。用于设定加载系统的安全压力,压力设定值12Mpa。
4、板式球阀
板式球阀型号KHP-06-1114-14X-HT。公称通径06mm,压力等级50MPa。正常运行时,压力油直通系统。调试时通过切换其手柄使油液经过回油过滤器直接流回油箱.其作用是旁路滤油作用。
5、溢流阀
溢流阀型号MRV-03-B-3-B-HT/MRV-03-A-3-B-HT。该阀为叠加式阀,压力等级21MPa,压力调整范围7-21MPa,最大流量35L/min。溢流阀7.1用于设定控制油系统压力,压力设定值7Mpa,压力表10.2显示该压力。溢流阀7.2用于设定升降磨辊的压力,压力设定值7Mpa,压力表10.1显示该压力。溢流阀7.3用于设定定加载压力,压力设定值10MPa,压力表10.4显示该压力。
6、流量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型号RPC1-16/CT/41-HT,为板式阀,最高使用压力25MPa,最大调整流量16L/min。通过调节每个加载油缸回油管路上的11.1,11.2,11.3流量控制阀,达到加载油缸提升运动的同步;通过调节每个加载油缸回油管路上的11.4,11.5,11.6流量控制阀,达到加载油缸下降运动的同步。进行流量调整时,顺时针转动手轮调节螺钉,流量减小,反之流量增大。
7、电磁换向阀
电磁换向阀型号4WE10-D/OF-E-W240-20-HT。该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带机械定位,因而电磁铁不必常带电。压力等级31.5MPa,允许背压16Mpa,交流电源240V/50Hz,最大流量120L/min。电磁换向阀12.1,为加载系统换向阀,在提升磨辊和提升磨辊后至下降前两种工况下该阀在右位;其他工况下该阀在左位。电磁换向阀12.2为控制系统换向阀,在准备提升磨辊、下降磨辊,磨辊在提升状态、下降状态下该阀在左位,控制油进入液动换向阀控制油腔,液动换向阀隔断三个加载油缸的回油腔,使三个加载油缸同步升降,在其他工况下该阀在右位。电磁换向阀12.3,为定变加载切换阀,在变加载工况下,该阀在左位,在定加载工况下,该阀在右位。在比例溢流阀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切换到定加载方式下运行。定加载运行作为系统的一种备用状态,建议在比例溢流阀发生故障情况下另时备用,定加载运行情况下磨煤量大约为额定出力的80%左右!
8、吸油滤油器
吸油滤型号WUI-100X80-J-HT。该滤油器为网式结构管式连接,接口尺寸G3/4〃。滤油器公称流量100L/min,过滤精度80μm。吸油滤油器13用于油泵的进油口,滤除油箱里油液中的固体杂质,以防其进入油泵,从而有效地保护油泵。吸油滤油器配有旁通阀,当滤油器进出口压差达到0.03MPa时,旁通阀会自动打开,防止压差进一步升高造成油泵吸油不畅。该滤芯是可清洗滤芯,清洗干净后可重复使用!我们建议:168试验前清洗一次;168试验后清洗一次;机组投产后前三个月每个月清洗一次;以后每三个月清洗一次。根据机组运行情况,每清洗3-5次更换新滤芯。
9、比例溢流阀
比例溢流阀型号AGMZO-TER-10/210/I-HT。该阀板式连接,公称通径10mm,最大调节压力21MPa,最低调节压力0.7MPa,最大流量200L/min,直流电源24V,输入信号为4-20mA,控制油内控内泄。该阀是先导控制的锥阀式溢流阀,用于控制加载压力,压力的大小与输入电流信号成比例,4mA对应压力为5Mpa,20mA对应压力首次为12Mpa,以后根据煤质情况可调整为12-14Mpa,手动螺钉调节压力为13.5Mpa。
10、冷却器
冷却器型号GLC3-4/1.0-HT。冷却面积4m2,压力等级1MPa,换热系数≥350W/m2.K,冷却水量7.2T/h,冷却水压力0.6MPa,换热管为翅片式紫铜管。冷却器用于冷却加载系统的回油,当油箱油温升到55℃时,通冷却水以冷却油液;当油箱油温低于45℃时,停冷却水。
11、蓄能器
蓄能器型号NXQ1-F16/20-H-HT。公称容积16L,压力等级20MPa。蓄能器与加载油缸一起安装在磨煤机基础上,用于正常运行时,储存加载系统富裕的油液或向加载系统补充油液,并可吸收压力脉动。冲氮压力为4MPa。
12、油缸
油缸型号30MG30.11.14。活塞直径Φ180mm,活塞杆直径Φ100mm,油缸行程300mm,压力等级20MPa。油缸为磨辊加压或升起操作的执行机构。只有在磨煤机需要检修时才可以升起磨辊,此时必须使用机械限位装置来防止磨辊掉下来,防止造**身伤亡事故!油缸上腔设有排气阀,可排除油缸和系统中的空气。
13、截至阀
球阀型号KHNVN-G11/2-2233-HT,螺纹规格G11/2,公称通径为40mm,压力等级为2.5MPa。该阀安装在液动换向阀与油箱之间的回油管路上,在高压油泵站投入运行前必须打开,方可投入运行,只有在高压油泵站停止运行进行检修时才关闭该阀,防止油箱内油液流出。
14、回油滤油器组
回油滤油器组由两个滤油器和一个三通球阀组成,滤油器型号RFA110CD1B386S-HT,三通球阀型号KHB3K-G1/2-L-1112-02X-HT。滤油器压力等级0.7MPa,公称流量50L/min,过滤精度10μm。回油滤油器组系一种在用滤器与备用滤器可切换使用的滤油器。通过切换三通球阀使系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滤芯,在更换滤芯时,系统油液不会中断。回油滤油器用于加载系统油液回油的精过滤,滤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外界侵入的固体杂质,防止其进入油箱,从而控制油液的清洁度。回油滤油器配有旁通阀。压力表22显示的是回油压力,该压力值达到0.15MPa时,表示在用滤芯堵塞需要更换,此时切换三通球阀至另一滤器即可更换滤芯。如果没有及时更换滤芯,当回油压力达到0.175MPa时,旁通阀会自动打开,防止压力进一步升高而压破滤芯。压力表21显示的读数至少两小时巡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滤芯是否堵塞。该滤芯是一次性滤芯,只能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15、温度计
温度计型号WSS-4-8-1-W-HT。用于油箱油温的测量,公称直径100mm,插入深度500mm,测量范围0-100℃。油温正常范围为10-65℃。
16、压力变送器
工作电压DC24V,两线制,输出信号4-20mA送入二次仪表,还可就地显示加载压力,检测范围0-21Mpa。
17、压力表
压力表型号YN100-IV25-HT。为耐震压力表,接口为M20X1.5,检测范围0-25Mpa。压力表10.1用于测量磨辊的提升压力;压力表10.2用于测量控制油压力;压力表10.3用于测量变加载压力,压力表10.4用于测量定加载压力。
18、压力表
压力表型号YN100-IV0.6-HT。为耐震压力表,接口为M20X1.5,检测范围0-0.6Mpa。该压力表用于测量系统的回油压力,该压力值达到0.15MPa时,表示回油滤油器在用滤芯堵塞需要更换。其显示的读数至少两小时巡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滤芯是否堵塞。
19、液位计
液位计型号YWZ-250-HT。用于显示油箱中油液的液位,安装在油箱侧板上。当液面升至距油箱盖板上表面70mm时,是液位最高点;当液面降至距油箱盖板上表面220mm时,是液位最低点;当液面降至距油箱盖板上表面270mm时,是液位低停机点。正常油位是液面距油箱盖板上表面70-220mm,初次加油至距油箱盖板上表面100mm即可。
20、油箱
油箱用于储备液压系统所需的液压油,容积为680L,油箱上安装有各种液压元件,油箱侧面装有人孔盖,打开人孔盖可清理油箱。该油箱为全封闭式结构,油箱内有隔板,将油箱分成吸油区和回油区两部分,有利于杂质的沉淀。
21、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型号GYY2-380V/1-HT。功率1kW,交流电源380V/50Hz。电加热器用加热油箱中的油液,安装在油箱侧板上。当油箱油温降至10℃时,启动电加热器加热油液;当油箱油温升至20℃时,加热器断电,停止加热油液。
22、热电阻
三线制双支热电阻(Pt100)用于油箱油温的测量。插入深度500mm,测量范围0-100℃。油温升至55℃时发出信号,通冷却水,油温降至45℃时发出信号,停冷却水;油温降至10℃时发出信号,启动电加热器,油温升至20℃时发出信号,停电加热器。
23、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型号QUQ2-20X2.5-HT。空气过滤精度20μm,空气流量2.5m3/min,油过滤网孔0.5mm。空气滤清器安装在油箱盖板上,是油箱的呼吸口和加油口
24、放油阀
球阀型号KHNVN-G1/2-2233-HT。该阀是油箱的放油阀,接口尺寸G1/2〃,公称通径16mm,压力等级3MPa。在正常情况下该阀关闭,以防油箱油液外泄,只有在需要排掉油箱内的油液时才打开该阀。
25、液动换向阀
液动换向阀型号MG00.11.19.01,由控制油操纵换向,竖式安装在磨煤机上。在原始状态和运行工况电磁换向阀12.2在右位,液动换向阀控制油腔通油箱,阀芯处于最高位置,三个加载油缸的回油腔直接与油箱连通,加载油缸回油腔的油液可直接排到油箱,油箱中的油液也可无阻力地补充到加载油缸回油腔中。当磨辊准备升降和进行升降时,电磁换向阀12.2左位得电,在左位,控制油进入液动换向阀控制油腔,操纵阀芯处于最低位置,三个加载油缸的回油腔相互隔开,加载油缸的回油通过流量控制阀和电磁换向阀12.1回油箱,通过调节流量控制阀12,使三个加载油缸的升降达到同步。液动换向阀上装有两个行程开关,用以发出液动换向阀的位置信号。
蓄能器型号与规格尺寸对照表
俞洪锋1徐金雷2何恩明1
1.台州发电厂,浙江台州318000;2.温州燃机发电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小编语: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压力低联启备泵这事,各位还真得关注一下,据小编了解,目前小机润滑油泵跳一台,润滑油压力多数都会低到跳闸值,运行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轻则RB,重则跳机,对单台汽泵配置的机组,更是如此,本文提供的增加蓄能器的方案,我看行。
润滑油系统是汽轮发电机组最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它为机组各个轴承提供润滑油,通过油循环带走轴承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杂质,保护机组各个轴承的正常运行。在润滑油系统中,阀门的状态、泵组的运行情况以及管路的充液、排气等,都会导致管路压力波动,严重的甚至引起机组跳闸等事故。蓄能器可以作为辅助压力油源,吸收和储存系统中的能量,有效减小管路中的压力波动,减少设备运行切换对整个系统的冲击,从而避免机组跳闸等事故的发生。
1润滑油系统简介
某发电厂装有2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9E型燃气轮机组和1台与其配套的100MW级汽轮机组,汽轮机组配套的润滑油系统如图1所示。A/B润滑油泵一用一备,向系统提供稳定的油源(0.0214m3/s,600kPa)。润滑油经过双联冷油器及过滤器,由调压阀调至额定压力(145kPa)后送至润滑油母管,同时润滑油过滤器后由一支路向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提供油源。系统中还设置1台直流应急润滑油泵,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停机过程的润滑油及发电机密封用油。
A/B润滑油泵存在2套联锁保护,1套是电气联锁,另1套是泵出口母管低油压联锁(整定值为500kPa)。同时润滑油系统中有汽机跳闸保护:(1)当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低于125kPa时,汽轮机跳闸,同时直流应急润滑油泵自启。(2)发电机密封油差压低低(24.138kPa),延时1s,汽轮机跳闸。
2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2010年,汽轮机带满负荷正常运行,A润滑油泵故障、自动切换至B润滑油泵时,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低及发电机密封油压差低低2个报警同时出现,汽轮机跳闸。经检查,发现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低信号先于发电机密封油压差低低信号发出。为查明事故原因,在停机状态下对A/B润滑油泵进行电气联锁试验,模拟事故状态。在2台泵切换过程中,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瞬间降至整定值125kPa以下后回升,系统出现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低跳机信号,随后也出现发电机密封油压差低低信号,与事故现象一致。经检查,油泵运行状态正常,2台泵电气联锁反应时间2s左右,也属正常。因此可以确定事故原因是润滑油系统压力自保持时间过短。
3改造方法
为解决润滑油系统压力自保持时间过短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润滑油系统加装一定容量的蓄能器。蓄能器在系统正常运行中蓄存润滑油,蓄存量要保证在油泵切换过程能有效释放至少43L(油泵2s内的额定流量)润滑油,以维护系统压力。
3.1蓄能器形式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充气式蓄能器有活塞式、隔膜式、气囊式等,各有优缺点。活塞式适用高压系统,结构简单,但是反应灵敏性差。隔膜式虽反应灵敏,但容量较小。鉴于使用的是低压润滑油,同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向系统提供43L润滑油,故气囊式蓄能器较为合适。
3.2蓄能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因润滑油2个主要用户都会出现跳机信号,所以蓄能器安装位置应选在润滑油泵出口母管处较为合适。经反复试验确定,只要润滑油母管处油压在300kPa以上,轴承润滑油母管压力与发电机密封油压差都能正常运行,为安全起见,增加10%安全余量,因而润滑油泵出口母管最低压力为330kPa。
3.3蓄能器容量和规格的确定
因蓄能器在系统中作为辅助动力源,按照规范,蓄能器的容量由式(1)来计算。
3.3.1充气压力P0的选定
蓄能器充气压力是整个装置的关键参数,P0=小,运行时一定容量蓄能器蓄油量=多,但有效排油量不一定大,而充气压力P0按以下原则选取
3.3.2蓄能器理论容量的确定
因充气压力P0=300kPa,蓄能器的有效排放量至少为润滑油泵2s的额定流量Vx=43L,按式(1)计算得到V0=162.5L。
3.3.3蓄能器数量的确定
由于蓄能器中的皮囊是易损件,蓄能器出油速度过快,会使皮囊卡入出口菌形阀中而破损,因而一般皮囊式蓄能器出油流量低于10~15L/s。根据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所需流量21.5L/s(0.0214m3/s)来看,选择3只蓄能器比较合适。3.3.4蓄能器规格的确定
每只蓄能器的规格V=V0/n=162.5/3=54.2L。蓄能器规格选择为63L,但考虑系统的一定裕度,因而上选一个容量,蓄能器容量取80L。蓄能器型号为:NXQAB-80/10-F-Y。
4改造效果
新增润滑油蓄能器系统如图2所示
在日常运行中,蓄能器既能对润滑油系统油压进行有效的补偿平衡,使整个润滑油系统压力平稳,又解决了主备泵切换时系统压力波动产生的问题。同时,皮囊式蓄能器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性能可靠,反应灵敏。改造后,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没有发生任何异动误动情况,大大提高了润滑油系统的安全性。
5结语
润滑油泵切换时系统压力自保持时间过短的问题在同类机组中普遍存在。通过在润滑油系统加装蓄能器,可有效减小系统的压力变化,吸收冲击,减少润滑油系统的故障,同时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大大提高了润滑油系统的安全性。该方法对类似机组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T2352-2003液压传动隔离式充气蓄能器压力和容积范围及特征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马雅丽,黄志坚.蓄能器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胡小华.囊式蓄能器和活塞式蓄能器的选择和使用[J].液压与气动,1993(1):35-37.
(4)范贵喜,刘春峰,任国龙,等气囊式蓄能器选型计算[J].煤矿机械,2005(7):18-19.
蓄能器型号EHV32−330
2023年2月5日14时11分,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以下简称顾桥煤矿)1名操作人员在1315(3)底抽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带式输送机用自移机尾(以下简称自移机尾)操纵阀组处启动乳化液泵时,被乳化液泵组件(蓄能器壳体和先导阀)击中头部,经抢救无效于2月12日11时10分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0.03万元(不含事故罚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因企业改制,2018年5月更名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原名仍使用)为安徽省国有煤矿企业,设有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以下简称煤业分公司)等10个二级公司,安全环保部等10个职能部门,物资采供中心等10个服务支持机构。
顾桥煤矿隶属于煤业分公司,位于凤台县顾桥镇,证照齐全有效,为合法生产矿井。2003年11月1日开工建设,2007年4月28日正式投产,核定生产能力9.0Mt/a。
顾桥煤矿部分掘进工作面带式输送机用自移机尾由沈阳天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科技)生产,自移机尾配套南京六合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乳化液泵,乳化液泵配套浙江奥莱尔液压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囊式蓄能器。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1.乳化液泵液压系统产生超过60MPa的高压。
(1)乳化液泵电机启动后,泵站液压系统产生压力,压力达到卸载阀调定压力(≤35MPa)时,卸载阀未卸载;压力持续上升到安全阀开启压力(39MPa)时,安全阀也未能开启。
(2)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对事故安全阀进行检验,测试压力升至50MPa时,安全阀仍未开启。
(3)事故现场泵站耐震压力表(量程60MPa)在无压状态时指针停留在9MPa,没有归零。
(4)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试验,同厂家同型号高压软管(许用工作压力54MPa)端部的球阀密封处在75MPa时出现泄漏;同厂家同型号蓄能器液压爆破试验中当压力升至97MPa时,蓄能器阀端密封处泄漏。
2.蓄能器被破坏。
乳化液泵启动后液压系统产生超过60MPa的过高压,超出蓄能器壳体自身可承受的压力,进而壳体产生塑性变形,导致蓄能器支承环进液口阀体拉脱,连接高压管接头脱裂,壳体卸压后气囊爆裂,壳体飞出。
(二)直接原因
自移机尾操作人员启动乳化液泵时,卸载阀、安全阀未动作,液压系统产生超出蓄能器可承受的高压,导致支承环、进液口阀体拉脱,壳体飞出,撞断卸载阀的先导阀,击中操作人员头部。
(三)间接原因
1.乳化液泵站液压系统压力达到卸载阀调定压力时,卸载阀未卸载。
2.乳化液泵站液压系统压力持续上升至安全阀开启压力时,安全阀未开启。
3.生产厂家未按照协议要求派员到矿进行技术服务,未对矿自移机尾乳化液泵站检修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自移机尾安装结束后未共同验收,《乳化液泵站使用说明书》中没有卸载阀、安全阀等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4.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未对自移机尾乳化液泵管路连接等进行检查,未设置警戒,开启乳化液泵前未进行安全确认。
5.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矿自移机尾乳化液泵检修人员未接受设备厂家检修维护专门培训,对乳化液泵卸载阀、安全阀等安全设备检查内容不熟悉。
三、事故类型
经分析认定,该起事故为机电事故。
四、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自移机尾乳化液泵启动后,卸载阀、安全阀未动作,液压系统产生过高压,蓄能器壳体飞出,撞断卸载阀的先导阀,击中操作人员头部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