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机箱型号怎么看(机箱型号怎么看配置)

2024-03-30 17:05: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如何看电脑机箱型号
  2. 怎么看机箱型号大小
  3. 如何查机箱型号
  4. 机箱型号哪里看
  5. 机箱的型号怎么看
  6. 怎样查看机箱型号
  7. 怎么查看机箱型号

如何看电脑机箱型号

是装在包装盒里的,还附有产品介绍和使用说明,这些资料上都明确地标明了主板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如华硕(ASUS)P/I-P55T2P4主板在包装盒和使用手册上都有明显标注。2.有的主板上有标注有的主板上标注有厂商标志和产品型号,如华硕(ASUS)TX97-LE。有的主板将厂商标志标注在CPU的散热片上,而产品型号却标注在主板上的其他位置。3.查看开机画面如果找不到主板的包装和说明资料,主板上也没有任何标注,你可以在电脑启动进行自检时看到关于主板和BIOS的信息。具体方法是当系统检测内存时按下键盘上的Pause/Break键,这样系统的检测过程就会暂停。通常这时屏幕上的第一行(或前两行)为BIOS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AmerianMegatrends,Inc.就是AMIBIOS的出品公司名称;接下来就是主板的型号,如A5169MS表示是微星(MSI)公司生产的MS-5169型主板,V2.2表示AMIBIOS的当前版本为2.2。4.使用测试软件有一些测试软件可以测出电脑的各项硬件配置,如主板、CPU、显卡、声卡等,可以用它们来测电脑的主板类型。但是这些测试软件可能无法辨认新近出品的硬件类型,或者会出现错误分类的情况。由于升级BIOS要求十分严格,型号规格必须完全对应,如果弄错了主板类型或者升级程序有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请尽量以前三种方法来确定电脑的主板型号。

怎么看机箱型号大小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查看电脑主机的型号和序列号:

方法一:查看电脑外壳上的标签或铭牌

大多数电脑主机的外壳上会贴有一个标签或铭牌,上面通常会注明电脑的型号和序列号。你可以查看主机的正面、背面、侧面或底部等位置。

方法二:通过BIOS查看

1.打开电脑并进入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普通PC用户可以在开机时按下Del键、F2键、F12键或Esc键等,具体取决于电脑的品牌和型号。

-如果你是苹果电脑用户,可以按住Option(Alt)键并选择“系统信息”。

2.在BIOS界面中,查找有关电脑型号和序列号的信息。不同电脑品牌的BIOS界面可能略有不同,但通常有一个“系统信息”或“主板信息”等相关选项,你可以在该选项下找到所需的信息。

方法三:通过操作系统查看

1.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

-按下Win+R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msinfo32"并按下Enter键,打开“系统信息”窗口。

-在“系统信息”窗口的左侧窗格中选择“系统摘要”,你可以在右侧查看到电脑型号和序列号等详细信息。

2.在苹果电脑(Mac)中:

-点击屏幕左上角的苹果图标,选择“关于本机”或“关于此Mac”选项。

-在弹出的窗口中,你可以找到电脑的型号和序列号等信息。

请注意,以上方法中的具体步骤可能因电脑品牌、型号和操作系统而有所不同。尽量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如何查机箱型号

查看自己电大配脑机箱型号的方法是:1、首次打开自己隐睁的电脑,在电脑桌面上按住“WIN+R”,然后在运行窗口输入“dxdiag”;2、然后在弹出的directX诊断工滚携指具下就可以看到电脑的型号,以及电脑相关的其他信息。

机箱型号哪里看

我们在选购台式电脑的时候,有一张配置清单,看不懂怎么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脑呢?对于看不懂电脑参数的同学,请准备好小板凳听课了,今天小编就来通俗易懂的为大家科普下。

其实,一台电脑由多个硬件组成,包括CPU、显卡、内存、硬盘、主板、机箱、电源等,有了这些硬件的合理组合,电脑就可以开机了。话不多说,以下是入门电脑硬件知识科普,小白必看哦。

一、CPU

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就相当于人的大脑,现在市面上的CPU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AMD,性能都是以产品型号来区分。这里我们用英特尔来举例子。

四位数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它表示了CPU的代数,因此这一位的数值越大,该CPU的架构也就越新,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后三位数字对CPU的性能通常影响不大,我们没有必要考虑。看CPU好坏,最直观的方法是看CPU天梯图。

二、显卡

显卡的功能主要是画面的渲染,这个对于玩游戏的用户来说尤为重要,毕竟画面的流畅度往往和游戏体验感挂钩。下面以最常见的NVIDIA独立显卡为例,教大家如何判断显卡性能。

看显卡好坏,最直观最方便的则是看显卡天梯图。

三、主板

主板不像CPU和显卡一般有明显的性能差异,你买了更高端的CPU和显卡就能享受更强的性能,但主板是一个载体,一个支撑所有硬件的骨架,只有根据CPU兼容性和是否支持超频,来合理搭配、选择适合自己的主板才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四、内存

内存是用来暂时存放CPU运算数据的硬件,我们大可把它理解为“为程序运行提供的空间”,越大越好,如今装机标配8GB大内存,大型游戏或者专业设计则建议上16GB大内存,下面我们用金士顿的内存条来举例子。

五、硬盘

目前,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简单来说,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便宜、数据恢复方便、但比较笨重,不抗震,适用于存放较多文件;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快,又轻又小,但价格很贵,适用于多系统安装,保证开机速度、系统流畅度。由于固态硬盘体验更好,如今SSD早已经是主流电脑的标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常见固体硬盘又分M.2和SATA接口。M.2NVME接口固态硬盘速度最快,价格相对也更高,适合追求高速的朋友推荐,普通用户一般买SATA固态硬盘就够了,价格便宜,兼容性强。

六、机箱电源机箱

机箱电源机箱方面,主要是外观部分,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想要体验水冷,在买机箱的时候,则需要注意下机箱是否支持水冷散热器等。电源则相当于电脑的心脏,为电脑各硬件供电。虽然电源在主机硬件中不起眼,但其稳定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价山寨电源偷工减料厉害,容易导致电脑频繁死机,甚至烧坏硬件。

因此,买电源不仅仅是主看额定功率大小,还要看电源的稳定性与质量,一般强烈建议推荐品牌主流型号电源,以保证稳定与耐用。最后还有显示器、键盘、鼠标,这些属于外设部分,本文就不介绍了。

以上就是电脑硬件入门知识,对于电脑新手来说,这样的文章是非常有科普价值的!

机箱的型号怎么看

从ITX、MATX、ATX到E-ATX,首先这套标准实际上是主板的尺寸标准,所以当我们说到比如ITX机箱的时候,实际说的是一个“能装的下ITX尺寸主板的机箱”。几个不同尺寸的主板的尺寸对比如下:

因为螺丝孔位是兼容的,所以支持大一号主板的机箱,也同时兼容比它小尺寸的主板。也可以看到,ITX其实不是最小的版型,只是我们日常DIY的起始一般是从ITX起步的。

在实际生活中,95%乃至98%(无法统计,所以是主观估计,懂那个意思就行)以上的例子里,ITX机箱

之所以一定要把主板和机箱的尺寸概念分开,是因为机箱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只承载主板,所以围绕着主板尺寸,其实机箱的大小出入挺大的。

在继续详说机箱之前,先认一认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都是选择ITX小机箱可能会需要用到的。

1U/FLEX电源

这类电源是最小的,用在极致尺寸的ITX上比较多。但市面上的价格参差不齐,主要是需求少,走量就少。一些很便宜的,是拆服务器的电源模块改造得来的。未经专门改造,或者不是专门出的静音版的1U电源都很吵,主要是因为它用的4cm的风扇,小尺寸+大风量,所以噪音就比较明显。

SFX/SFX-L电源

比标准电源小一些,但比1U电源大。SFX的标准尺寸是100mmx125mmx63.5mm,SFX-L是比SFX宽一些,长度一样。作为对比,标准的ATX电源,150mmx86mm,其长度则不一定,目前140mm居多。

下压式散热

下压式散热是把热风往下吹走,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高度妥协,并非是这样散热效果更好。通常同样价格下,同价位的塔式散热远比下压式的散热效果好。

半高显卡/扩展卡

就是只有标准PCI插槽一半高的插槽,接口可以是PCIe也可以是PCI。可选配件比较窄,但是聊胜于无,比彻底没有槽位要好一些。

ITX机箱

ITX机箱实际上是最博杂,在结构上玩的比较花的尺寸。咱们从小往大了说。

第一种是外置DC电源,就和笔记本一样,拖着一坨电源,这种因为无法供应太大瓦数,所以通常都是较功耗相对较低的平台。这个纯卖机箱的,很多都是定制或者私人设计的,量产比较有名的是华擎的Deskmini系列,是机箱+电源+主板一起卖,属于“准系统”。

稍微大一点点,就是电源内置,用了上面提到的1U电源,不提供独显位置,比如迎广的肖邦,就是这类的比较经典的型号。1U电源正常是比较贵的,并且比贵更糟心的是因为用的是4cm风扇,噪音十分感人。

再大一点,就开始有支持半高显卡的机箱。

这个时候的机箱大小,其实已经开始有各种奇怪的组合。

比如横置显卡的银欣米罗8,银欣后出的几款,比如小乌鸦也是类似的结构,不算绝对的小,但是因为横置,而可以在机箱做薄的情况下,塞下普通尺寸330mm长的显卡。

比如最主流的A4结构,因为分成了双舱,用延长线来连接显卡,所以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空间,而且即便显卡占用的槽位较大,也不会对体积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奇葩机箱,就像上面说的一样,ITX机箱只是能装ITX尺寸主板的机箱,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小,所以就有了,比如迎广的A1,就属于“小胖墩”,顶部支持无线充电是它的特色之一。

比如装出来如同“高塔”的追风者PK217。

当然,ITX本来就是装机的人里相对较少的群体,而不为了尺寸而装ITX的人就更是小众中的小众,所以像PK217这种机箱,装的人极少。

还有则是像乔斯伯N2这种NAS机箱,它特殊是因为它下面那么大,主要是空间都留给了3.5英寸硬盘(5个盘位)而顶部则是ITX和一个半高的PCIe扩展位(主要给网卡扩展用)。NAS大多是类似这种结构,主要是因为硬盘位的体积天然无法缩小,所以无非是主板在顶部、侧面。

介绍完常见的结构,总结一下ITX机箱的特色:

大体上装ITX主要是为了节约空间,但是不绝对

ITX机箱因为销量较小,通常价格都比差不多质感和质量的MATX、ATX贵

受限于空间,ITX如果用的是专用的电源(1U、SFX)、加上ITX主板也是最贵的,再加下压式散热起步价格就更高,一台主流主机的综合成本会比差不多配置的MATX主机贵出去20%~50%(粗略估计),当然,越高端倒是反而差距越小

因为天然的空间原因,加之扩展性主要来源是主板,所以ITX装机的扩展性通常是最差的

ITX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在于性能越来越过剩,所以很多主流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同样的i7,如果不超频,且散热条件满足,并不会因为装在ITX机箱里面,而比装在大机箱里弱。但体积小的体验感却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知

ITX机箱装机因为尺寸小,所以走线会更麻烦,不推荐新手直接上ITX,比大机箱要装机麻烦

MATX机箱

依然是上述的内容:MATX主板意味着能装入MATX尺寸的主板,因为MATX多了PCIe插槽以下的部分(如图),而宽度也比ITX大,所以能装进MATX主板的机箱的尺寸,多多几个PCIe的槽位,同时机箱的最小长度也需要相应增大。

MATX是最主流的装机选择,因为几乎都是标准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加钱的部分,所以它能够在尺寸、价格、扩展性上有一个最好的平衡。

还是从比较“极限小”的MATX机箱讲起。因为MATX主板的尺寸是245mmx245mm,所以不存在比这个尺寸还小的MATX机箱。(*注:这里和后文提到的“极限”都是指在基本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可折腾的空间了,并不是指连几mm都不能再缩小了)

像下面这种就是面积上的极限,因为也就比主板多了一层风扇位和余量。电源放到了主板上面,节约了前面的空间,但也让最大的CPU散热高度急剧下降,只能上下压式或者水冷。也有用1U电源来偷空间的,比如佑泽L1,就用1U电源,从而同样减少了电源占用的空间。

以最近出镜率比较高的乔斯伯松果D31来说,这属于比较好的兼顾小尺寸的MATX机箱的例子,363mm的高度看起来挺多,但毕竟包含了很厚的风扇位、走线空间、余量,而且是从脚垫底部开始算,所以已经算是比较极限了。它的电源就放在机箱前部。

市面上最多的,则是下面这种结构,电源下置,高度其实也就40cm或者略多一点。其结构就更加简单了,走线、安装难度也小很多。

像如今比较流行的“海景房”,其实本质上结构类似,但是把电源移到了背后,机箱就实际变得更宽了。

MATX更大了,但是因为空间的下限摆在那里,反而结构上的花样少了。

总结一下MATX机箱:

MATX在兼容性、体积、价格上平衡的最好,也是比较推荐的装法。

MATX主板比ITX多了2个内存插槽(ITX通常只有2个,特殊妖板不算),PCIe位比ITX多了个槽位,扩展额外的万兆网口、雷电口、固态等等就更加方便了。

MATX除非是买极限小的,否则装机和理线难度都不算高,对新手算比较友好。

ATX机箱

ATX是最常见的尺寸之一,主要是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工作者或者是发烧友,ATX都能够满足需求,实用性很光。唯一缺点就是太大,搬动起来就不如上面的ITX和MATX那么方便。

其实从高度上,它的尺寸主要是增加了额外的PCIe插槽,所以机箱的高度上,ATX机箱雷打不动的至少要比类似结构的MATX多60mm。

还是先从较小的说起,乔斯伯RM2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小型的ATX机箱,它也是如上面的MATX一样,电源放到主板上方,这样做到了机箱的长度和高度都能够比较小。但是缺点很明显,CPU散热高度限制在95mm,且机箱内走线很难看。

一般的ATX机箱的尺寸摆在那里,所以一般的是不需要去“偷”空间。所以下面这种结构是最常见的,也算式最实用的一种。

如果为了外观,也有和上面的海景房一样的把电源藏到后面的“包豪斯”,机箱会更宽,但是不会显得特别的高,视觉上更匀称一点。

E-ATX机箱

其实E-ATX的机箱还算常见,但是E-ATX的主板却不算常见,主要还是消费级的产品里,ATX已经足够满足99%以上对扩展性的需求了,所以E-ATX大多在HEDT(HighEndDesktop,高性能桌面平台,可以理解为准专业)、服务器平台上存在。

这里顺便提一嘴,原来机箱其实有自己的大小称呼,比如全塔式、半塔式、mini塔,但是因为过去式按照光驱位,比如全塔有4个以上光驱位,加之和主板的联系不强,不易区分其最大主板尺寸,所以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另外E-ATX相对于ATX,主要增加的其实是宽度,所以实际上很多较大的ATX机箱,都能够同时兼容E-ATX。E-ATX(305mm×330mm)vs.(305mm×244mm),这6cm不算是太大问题。所以E-ATX机箱,它的PCIe槽位通常还是那么多,并不会比ATX机箱多,只是机箱会更长。通常来讲,玩这个尺寸板子的人,都是为了极致的扩展性,是用来装干活工具的,所以空间多到浪费不重要。

总结

这些是你在选择一款机箱之后就同时决定了的东西:

CPU的高度

电源的类别和尺寸(1U/SFX/SFX-L/ATX)

显卡需要几个槽位和最长的显卡长度

3.5英寸机械硬盘盘位数量(2.5英寸SATA固态其实也是,只是如今用的少了不用提)

最大的水冷尺寸(120mm、240mm、280mm、360mm、420mm)

这些不是由机箱决定的:

内存插槽数量

M.2固态的插槽数量

支持的USB数量、核显接口、网口数量

适配的CPU和GPU型号

最后说一下整体的总结:

机箱的价格和尺寸没太大关系,贵与不贵,通常在于其材质、厚度、品牌和设计以及附加功能等等。但是通常情况下,同样材质,ITX机箱要略贵一些。

机箱除了散热以外,对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之所以买较好材质或者较厚材料是因为较厚的时间长了不容易变形,不至于每天看着烦。

最常见的机箱材质是铝合金和铁,铁机箱相对而言会更重一些,但同样不绝对,因为有的机箱可能会外壳用铝,但是内部用铁,加之用料扎实,就会很重。

机箱的散热效果和尺寸的有关系的,但是不绝对,对于ITX小机箱,散热不好主要是空间小,加之很多的散热装备比较有限(下压式的不如塔式)。但是MATX及以上,只要都是用一样的塔式散热,且风道畅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有一部分机箱是专为水冷设计的,主要是它没设计好风道,所以对于风冷散热就不太友好,效果就比较差。

机箱的尺寸,和硬件的尺寸也是息息相关的,通常最好是选差不多合适的硬件,然后选个能装下它的机箱。

比较适合一般消费者的尺寸是MATX和ATX,MATX已经足够满足至少90%以上的需求,剩下的发烧友以及媒体工作者有很多额外的扩展需求可以考虑ATX。ITX好玩,但不建议新手直接尝试。

如果你对尺寸有刚需,那么尝试ITX也无不可,不用去过于担心性能问题。“ITX钢炮”也挺常见的。

2023年之后选东西,有没有TypeC挺重要的,但是主要前置全功能TypeC需要主板有对应的接口才能用。

怎样查看机箱型号

多年以前,图拉丁吧流传过一句经典:“买机箱干什么,鞋盒又不是不能用。”

虽然鞋盒确实也可以DIY机箱,但是这句话好像在暗示你,机箱不重要,机箱不重要,能把那个小玩意装进去就够了。

结果就是很多朋友买机箱就盯着价格和颜值,然后买回来才发现某些东西怼都怼不进去。

今天我们来系统地介绍一下装机中最被忽略的机箱,给大家一些选择机箱时的思路。

机箱科普

购买机箱第一个要了解的就是大小,常见的机箱分为迷你型ITX、紧凑型M-ATX、中塔型ATX,全塔型E-ATX的主板也有对应的规格。

除了主板,还要注意CPU散热器、显卡和电源的尺寸,这个就看配置需求了。

一般CPU的风冷散热器限高达到165mm就能满足大部分塔式风冷的安装,水冷方面最好能支持240mm及以上,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显卡这块三风扇长度一般在29-35cm,显卡限长容易被机箱风扇、水冷等其他配件影响,挑选时需要注意一下。

如果没有体积和外观需求,一般是最后才选择机箱,建议尺寸富余一点,免得里面太挤维护起来很麻烦。

把上面这些注意好后,塞不进去的问题应该就解决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聊几个干货小知识:

1、在安装风扇的时候出风比进风更重要,一般出风风扇比进风风扇多一到两个形成负压,更容易把热量抽出去

2、高配主机最好不要选上置电源机箱,上置电源为ATX1.0的产物,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环境。

现在的CPU和显卡个个跟电炉丝一样,而空气加热后会膨胀上升,热气集中于机箱顶部,致使电源吸的全是CPU显卡尾气,稳定性降低。

加之高瓦数电源重量非比寻常,与之上置必重心不稳。

3、随着Type-C接口的普及,前面版支持type-c接口的机箱用起来很方便,但需要注意主板本身也要支持前置Type-C。

目前很多B系列及更高端的主板都能够支持前置Type-C。

机箱推荐

1、ITX机箱

接下来是推荐环节,体积最小的ITX由于受众比较小,配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ITX标准的机箱和配套的主板、电源都比较贵。

同时安装走线也比主流的M-ATX,ATX更麻烦,装机和后期维护都费时费力,因此不建议小白尝试。

如果你只是想搞一个价格合适的小机箱办公上网,要求安静美观不占地方,可以考虑一下准系统设计,里面包含了机箱和一些其它配件。

华擎DeskMini系列

比如华擎的DeskMini系列,京东自营日常价1299,超小机箱里配备了主板以及电源。

然后自己选购其它兼容的处理器,内存、硬盘等进行搭配。

小米NUC

也可以选择小米的NUC,京东自营日常价2799元,i5-1240P处理器,需要自己搭配存储配置,也可以直接选择成品。

这类准系统比自己DIY一套mini主机更便宜,而且体积极小,缺点是扩展性差,不能装显卡,散热限制大,性能释放弱。

如果不接受这些缺点就可以考虑ITX机箱。

酷冷至尊NR200

这是一款接近MATX大小的ITX机箱,它在体积上不算很极限,散热、兼容性和安装难度都更友好。

机身左侧可以兼容280冷排,压一个不超频的13700是没问题的。

塔式风冷兼容高度155mm,显卡长度330mm,最多可以有2个3.5硬盘位和2个2.5硬盘位。

2、M-ATX机箱

M-ATX是目前最主流的选择,价格便宜,兼容性好,体积也不大。

先马趣造

先马趣造就像一个兼容性更好的酷冷至尊NR200,做工质感降低了一点,京东自营日常价也降到了319。

可以使用MATX主板,ATX电源的先马趣造相比NR200可以省下不少钱,同时还能装一个双风扇的显卡,组性能小钢炮。

乔思伯D31系列

最近最火的M-ATX机箱,除了板材稍稍薄了点,几乎没啥好挑剔的,毕竟价格摆在那里了,229起步的东西还要啥自行车。

散热好,兼容性好,可支持360冷排和360mm显卡,并配备C口。

个人感觉这款的实物比图片上看着稍微大点,大家可以把它当成矮一截的ATX机箱。

华硕冰立方

另外华硕的冰立方跟它类似,价格翻倍,日常价499,做工也更好。

银欣法拉H1M系列

银欣法拉H1M系列的结构跟上面几款电源侧置的不一样,是电源下置的。机箱会显得高,没那么长。

这个机箱有侧透和不侧透的版本,不侧透的便宜点,京东自营日常价199。

3、ATX机箱

ATX机箱跟M-ATX机箱相比,风扇位、硬盘位更多,走线空间大,兼容性好,基本上你喜欢的硬件都能塞进去。

追风者P300A

选ATX机箱一般只需要考虑外观和硬盘位,不是太冷门的型号基本都是兼容的。

日常价299的追风者P300A是各方面综合都过得去的ATX机箱,兼容E-ATX主板,没有C口算是一个小缺点。

如果要装水冷的话,就不建议追风者P300A,因为它顶部不支持240以上的冷排,对水冷用户不友好。

长城海王星T7W

219的海景房机箱就问你性价比高不高吧,两个USB3.0加一个3.2Type-C的接口也相当大方,缺点是硬盘位比较少,只能装一个3.5寸硬盘或者2个2.5寸硬盘。

九州风神CH510

九州风神CH510也是一款兼容ETX主板的机箱。

对比追风者P300A多了顶部的360冷排位,兼容280冷排,有隐藏式的耳机支架,自带显卡支架。

安钛克P101

要超多硬盘位需求的可以考虑安钛克P101,兼容EATX,标配两个3.5寸硬盘位,可以额外购买硬盘笼提升到8个3.5寸硬盘位。

安钛克P101比较笨重,硬盘多了之后共振产生的噪音没有小机箱那么大,算是一个小特点吧。

那么以上就是今天机箱分享的所有内容了,个人推荐的机箱型号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机箱。

怎么查看机箱型号

怎么查看电脑主板型号?有用户反映想查看电脑主板的型号,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其实检测电脑主板型号的方法非常简单,一般通过软件就可以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查看电脑主板型号的几种常见方法。

解决方法:

1、主板购买之初都会有一个外包装,这个包装箱的侧面一般都会贴上你所购买的主板的详细配置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它快速的知道我们电脑主板的型号,当然也可以从它附带的说明书中了解更加详细的配置信息;

2、有的朋友可能并不会保存这些包装箱或者是说明书,没了它们难道就不能知道自己的主板型号了吗?当然能,我们只需要拆开我们的机箱,找到主板芯片,上面就会记录有关于我们的主板的型号了;

3、有的朋友又会问了,拆机不是我擅长的呀,再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主板芯片,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当然有,我们可以通过开机自检的画面来确认主板的型号,当系统检测内存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下键盘上的Pause/Break键,这样自检就会暂停,我们就可以查看主板的型号了(下图红线标注处就是主板的型号了);

4、其实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软件来查看电脑主板的型号,这类软件很多,像是鲁大师,下载和安装鲁大师;

5、安装完成后就可以使用软件来检测电脑的主板型号了。打开软件,只需稍等片刻就会出现电脑的配置信息了,不但有主板信息,还有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很多关于电脑的信息,可见软件的功能还是十分强大的。

https://www.dnjidi.com/baike/Office/87/5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