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型号(乙二醇型号怎么写)
乙二醇规格
GB/T4649-2008《工业用乙二醇》
乙二醇牌号
优质防冻液根据其成分和性能可以分为不同型号,常见的有乙二醇型和丙二醇型防冻液。
乙二醇型防冻液具有很好的抗冻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严寒地区;而丙二醇型防冻液则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适用于一般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在购买防冻液时,需要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车辆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型号,以确保车辆在冬季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保护发动机不受冷冻和腐蚀的影响。
乙二醇都有什么级别的?
名爵hs防冻液型号为乙二醇型(OAT型)。防冻液储液罐位于发动机舱内,形状为圆形且颜色为紫红色。防冻液是汽车运转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为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许多人认为防冻液只是冬天才使用,但其实防冻液全年都要使用。
防冻液冰点低,可以在冬季可以保障汽车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沸点高,可以在夏天防止冷却水沸腾,避免“开锅”的现象。
防冻液还有防锈性能,可以给冷却系统提供抗腐蚀保护。除了防锈性功能,还有防垢性能,防冻液循环于冷却系统的过程中,这些润滑保护剂会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水与外界物质完全隔离,以防止冷却系统内部结生水垢及再次腐蚀冷却系统内部的金属部件。
汽车之家报价
乙二醇型号报价
深度:大学通俗度:雅
既然说到了防冻液,那就再说一章更应景的。
来,直接上干货。
新标准叫做GB29743-1,说明未来还会有-2和-3,标准里说地很清楚了,-2是电动车冷却液,-3是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液。-1就是纯粹的燃油车,主要就是轿车和卡车。-2前两天新闻上说已经有一大堆同行已经在讨论中了。
增加了一个定义:防冻液原液,这个词其实一直是混乱的,有人认为是浓缩液,有人认为是稀释液,这次国标的定义是:从原包装中取出来的就叫原液,原包装是浓缩液,那原液就是浓缩液,原包装是即用型的(不用加水)的,那它就是稀释液。原液,取是原来的液体之意。
更改了适用范围,以前的范围相对较窄,比如有些商用车,人家不用亚硝酸盐类型的防冻液,老标准按照文字规定就是不包括(比如全有机型)。而这次的标准来的非常直接,就是明确的告诉你,全部燃油车的防冻液,没有例外,那怎么解决全有机型的商用车防冻液呢?
大家可看以下定义:
满足上列条件之一即可,你自己选,满足哪个就用哪个。或者单组分或者双组分,或者你有能耐通过ASTMD7583(一般来说,全有机就是满足这个)。或者主机厂自己确定的标准也行。四选一,尤其是最后一个,这给了主机厂相当大的权限。
以上是范围更改,下面看看具体参数的调整。
灰分指标一律都调整为小于2.5%。13版本中有些低冰点产品的灰分是小于3.0%。这个没啥说的,以现在的加剂量,基本都是一样的比例,因此要满足大概率都能满足,要不满足就都满足不了,这个主要是受到添加剂的影响。
氯含量统一从小于60PPM降为小于25ppm,这个是下调最大的,考虑的原因是氯对金属铝的腐蚀是致命性伤害,因此大幅度降低是对的。
增加了一个硫酸盐含量的指标,小于50ppm,这个是以前没有的,新增加的,主要目的是这东西会和硬水中的钙与镁形成水垢,造成冷却效果差。而且硫酸根离子也是冷却液中常见的腐蚀组分,大家看附录A在配制试验溶液的时候特意要求硫酸根离子浓度是100ppm,还有氯离子100ppm。可见它两都不是啥好鸟。
删除了“其他二元醇含量”,这个指标存在意义不大,现在的乙二醇纯度都挺高的,动辄都是99%以上。说白了,就是纯纯的,99%也是不能把话说得太满。
以上都是理化试验,模拟试验中更改的第一个是铸铝传热试验,新增加了一个测试试验后溶液的沉淀量,不能大于0.05ml,而且还给了个新方法。附录D。
新增加了一个冷却液稳定性测试,也是附录D。简单来说,60摄氏度下放14天;这是存储稳定性,指标要求不沉淀没有悬浮物,颜色也无变化,然后加入同样数量的硬水在90度下也放14天,然后用离心机分离试验样,记录沉淀物的体积,控制指标是不大于0.5ml。这个沉淀物测试方法就是铸铝传热试验要求的沉淀物的测量方法,只不过指标差了10倍,毕竟这个是直接混兑硬水。有人说,是不是这个做了,就表明咱们可以直接混兑硬水了,错。这只能说明加入硬水不沉淀了,不能说明其他的指标,比如防腐蚀,这只是个耐硬水稳定性测试。这个方法至少28天起步。
新增加了模拟试验金属试片和铝泵(玻璃器皿中的,以及铸铝传热)的材质要求,这个太好了,否则金属都用不一样的,那腐蚀性好坏就无从谈起了,早就该增加。同时,玻璃器皿和模拟使用腐蚀试验结束后都增加了一个试验后测PH,要求和新产品一样,且PH值变化不能超过+-1,这个是考察腐蚀抑制剂的老化或降解情况。这一点是最近几年ASTM新标准中要求的。
以前就只有一个丙二醇基,这次换成了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并单独定义规范要求,他们两个主要是沸点和密度稍有不同,但弄的精细些总不是坏事。以前2013版本的丙二醇主要是指的是1,2丙二醇,也就是LPC,但是作为同分异构体,1,3显然也是丙二醇,作为浓缩液的时候,他们有些指标是无法兼顾的,所以为了区分,这次就把他们两个分开了,而且有专门的分类代号,LPC和LPDC,这些个代号让大家一眼就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醇类,但一般消费者,不太上心这个。本文末有个简称列表。
新版内容删除了LEC(乙二醇基)-15和-20的这两个型号,也就是说,以后凡是满足国标的LEC防冻液冰点至少是从-25度起步,每5度来一个。以前咱们熟悉的所谓-15,-20的这种防冻液被LEC取消了,划重点。但是,国标又留了一个口子给这些低冰点的产品,标签上不能打LEC,只能打LOC,这个LOC代码是指其他类型的防冻液(O可以理解为Others),而且,这个冰点温度可以不*限在5的倍数,也就是说,你可以打LOC-8,或LOC-18,都行。对油公司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标签,把LEC直接换成LOC的,换个字母。这个LOC-8其实还是乙二醇基的,并不是啥特殊材料。但按规定,就只能打LOC,想打LEC那就至少-25起步。当然,HEC也是同理哈。所以,各位同学,马上要执行了,你们的签换好了吗?
改动了LOC(其他冷却液)的指标要求,对比以前,我得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这个LOC其他冷却液的分类变得更宽了,比如我国南方大量使用和销售的所谓水箱宝,都被划到其他冷却液的分类里了,最典型的指标就是沸点,只要求大于等于100度,所以,你想想看。水箱宝里是啥?
2013版中只有4,5,6三个章节是强制国标,比如第7章的标志和分装要求都不是强制的,也就是说,企业其实可以不按照第7章的要求在标签上打上产品分类代号,比如LEC-II-25。(这个是我的理解哈,实际执行的时候,你们懂的)。而这一次,是全部强制执行,这样也好,省得大家对中文字的理解有偏差。全部严格按照要求,以前还纠结要不要写分类代号,这次直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全部都得标,只要叫防冻液或冷却液。
总体来说,本次防冻液新国标的修订,应该说还是相当完美的,首先是尽可能照顾到各地区、各行业的防冻液的需求,而且照顾到很多新应用(如纯有机防冻液)。其次,增加了很多新的项目,对防冻液的性能做了更进一步的规范,很多项目上做到了与国外先进标准同等水平。最后,把分类也都设计好了,很多以前没规定的也都囊括了。防冻液相对来说,还是非常简单的,但作为强制国标,这个标准已经是具备相当的水准了。
但,有点小遗憾,我发现这个标准的报批稿里的铸铝传热试验,有一个要求和消费者的使用场景相当匹配。做完铸铝以后,要评估防冻液的颜色差异,要求是不能有颜色变化,我们作为售后人员太有经验了,总有很多的客户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来告诉我们说,防冻液颜色变了。当然了,未必是性能不行而导致的颜色变化,但质量差的,颜色还真就爱变。但不幸运的是,这个指标,在最终的成稿里并没有被采纳,估计是考虑:颜色可能和染色剂等多种因素都相关,也未必是性能变差了。看来,这个话题其实还是可以继续研究的,有粉丝是这方面的专家的话,欢迎留言讨论。
干货太多了,容易噎着,来点水,润润!
LECII-25:L轻型(Light),E:乙二醇,C:coolant,II:稀释液,-25:冰点。
LPC:1,2丙二醇,LPDC:1,3丙二醇;LOC:其他类型防冻液。
HEC:H:重型(heavy)。
相关推荐:
1.无水防冻液到底是什么梗?
2.防冻液添加剂的抗腐蚀试验
3.如果润滑油是发动机的血液,那防冻液就是血小板!
4.国标对OAT类型的防冻液到底是什么路数?
本号致力于提供更前沿、更有趣的润滑油文章!
乙二醇型号怎么写
乙二醇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扩展资料:乙二醇用途:在制革和制*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HOCH2CH2OCH3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很强,但它容易代谢氧化,生成有毒的草酸,因而不能广泛用作溶剂。乙二醇是一个抗冻剂,6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C时结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二醇
乙二醇的规格型号
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工业用乙二醇》(GB/T4649-2018)的标准,乙二醇分为聚酯级和工业级两种。但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乙二醇是采用乙二醇制造当中排出的废液提纯加工的,乙二醇含量可以提纯到65%-95%之间,这种乙二醇严格来说应该属于非标乙二醇或称为提纯级乙二醇。具体请参考下方国标文件,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新手必读,最全的乙二醇下游行业分布
国标1
国标2
国标3
国标4
乙二醇代号
有机酸型
有机酸配方有的只使用有机酸缓蚀剂和铜缓蚀剂,有的以有机酸缓蚀剂为主,含少量无机缓蚀剂。对冷却系统中的钢铁及铝等多种金属都有保护作用,而且在使用中消耗缓慢,用于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可以显著延长冷却液的使用寿命;用于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则可以免除添加延效剂的麻烦。
冷却液是水与防冻剂的混合物。冷却液用水最好是软水,否则将在发动机 水套中产生水垢,使传热受阻,易造成发动机 过热。纯净水在0℃时结冰。如果发动机 冷却系统中的水结冰,将使冷却水终止循环引起发动机 过热。尤其严重的是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可能将机体、气缸盖和散热器胀裂。为了适应冬季行车的需要,在水中加入防冻剂制成冷却液以防止循环冷却水的冻结。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冷却液中水与乙二醇的比例不同,其冰点也不同。50%的水与50%的乙二醇混合而成的冷却液,其冰点约为-35.5℃。
乙二醇产品标准
乙二醇分子量:62.068。乙二醇(ethylene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物理性质:蒸汽压:0.06mmHg(20℃)。粘度:25.66mPa.s(16℃)。燃烧热:1180.26kJ/mol。自燃点:418℃。临界温度:372℃。临界压力:7699kPa。临界摩尔体积:186C3/mol。偏心因子:0.27。表面张力:46.49mN/m(20℃)。溶解度: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在25摄氏度下,介电常数为37。浓度较高时易吸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