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型号(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散热器型号有哪些
10个型号。
采融变形金刚散热器有多个型号,具体有:CR-H100、CR-H200、CR-H300、CR-H400、CR-H500、CR-H600、CR-H700、CR-H800、CR-H900、CR-H1000
散热器是用来传导、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
散热器型号参数及价格
依据钢制散热器国家标准gb29039-2012《钢制采暖散热器》规定,钢制散热器种类及型号分别为:钢制柱式散热器型号为gz;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型号为gc;钢制板型散热器型号标注为gb;钢制卫浴散热器国标未作规定,派捷钢制卫浴散热器标准为pgzt或pgzbk。
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散热器铝型材,顾名思义就是铝制的用来散热的型材。目前市面上有铜制的散热器,但由于铜的成本高,而且加工性能没有铝制的好,所以,用铝合金代替铜制的散热器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散热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型号是6063材质,这种材质散热效果好,易加工,表面处理效果佳,因此广受挤压厂家青睐。
散热器型号不对可以用吗
对于没有热分析经验的人来说,散热器尺寸计算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市面上有一些散热器设计软件,可以让你设计和分析散热器,以满足需要冷却的设备的热要求。如果没有这类软件,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数学软件进行快速计算,估算出维持元件所需温度所需的散热器尺寸。
▶散热器设计假设
通过一些简化假设,您可以手动或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散热器分析。这些计算的输出结果将是维持热源温度所需的散热器尺寸。
图1.板翅式散热器尺寸
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板翅式散热器,用于冷却常见的电气/电子元件,如照明应用中使用的LED以及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中使用的MOSFET。要设计出适合您需要的散热器,需要确定6个尺寸。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性,我们将作出以下假设:
散热片厚度t和底座厚度b所形成的表面积远远小于散热器的总表面积。
散热器的导热率足够高,以便散热器表面温度均匀且大致等于热源温度。
热源的长度和宽度与散热器相同,并位于散热器底部的中心位置。
热源与散热器底部完全接触。
上述假设会给计算带来一些误差。不过,进行这种计算的目的是粗略估计所需散热器的尺寸。然后可以使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软件或测试来完善设计。
如图1所示,该分析针对的是一个散热器,其底座垂直放置,仅通过自然对流和辐射进行散热。
▶自然对流计算
首先根据散热器的设计限制选择L和H值,然后根据所选的L和H值计算出散热器的宽度W、散热片间距s和散热片数量N。
接着计算图2所示散热器外侧表面面积 A1 的对流散热量Qc1。计算公式为1:
这里:
A1 区域的对流系数h1 使用公式3计算。该公式适用于垂直表面的自然对流。有关该公式的开发详情,请参阅参考文献[2]。区域A1 包括小面积的水平表面。水平表面和垂直表面的自然对流系数大小差别不大,而且水平面积相对于垂直表面较小。因此,对整个区域使用公式3不会产生明显误差,并可简化计算。
如图2所示,计算的下一步是确定翅片表面积A2 因自然对流产生的散热量Qc2。
等式5给出了翅片之间的最佳间距sopt,该间距可产生最大的自然对流传热。公式5是通过计算翅片间距得出的,在该间距下,翅片内表面积与对流传热系数的乘积达到最大。有关这一推导的详细解释,请参阅[1]。
这里:
翅片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1]由公式7得出:
式中k是在Tavg 处评估的空气的导热系数。
图2.用于计算散热器散热量的面积
A2 区域因自然对流而产生的散热量Qc2 用公式8计算:
对流系数h2 用于散热片之间的垂直表面。该对流系数用于小型水平表面以及散热器外部的小型垂直表面,这些表面都包含在A2 区域内。与计算Qc1 时一样,由于水平表面和外部垂直表面的面积较小,且不同方向表面的对流系数大小相似,因此在面积A2 上使用单一的h2 值是可以接受的。
▶辐射计算
对于自然对流冷却的散热器来说,辐射散热的贡献可能相当大。因此,在计算散热器尺寸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请参考《辐射在散热器设计中的重要性》,详细了解辐射在散热器中的作用。
与自然对流散热器的计算一样,A1 区域的辐射散热量Qr1 也是通过公式9计算得出的:
变量ε是散热器表面的辐射率,《辐射在散热器设计中的重要性》一文中列出了典型值。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的值为 。
接下来,根据公式10计算面积A2 的辐射传热:
计算面积A2 的精确辐射散热量非常复杂,不适合本文寻求的简化解决方案。一个能产生相当精确结果的近似解决方案是使用表观辐射表面积Ar2。表观辐射表面积是一个假想的面积,它覆盖了图2所示面积A2 的散热器包络面。
▶散热器计算
最后一步是计算在温度Ts 下散热所需的散热片数量N。已知散热片数量后,就可以计算出散热器的宽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源产生的热量Q必须等于散热器在稳定状态下的散热量,公式12表示了这一点:
方程12中使用的⌈⌉符号是四舍五入到最接近整数的数学符号。由于散热片的数量是整数,因此需要这样做。等式13用于确定散热器的宽度: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应该改变哪些尺寸来优化散热器的大小。如果要尽量减小散热器的体积,则长度应尽可能小。这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散热器的传热效果,从而减少将源温度限制在所需值以下所需的表面积。
电池资料
储能行业全套标准
2022-03-30
光伏储能一体机结构3D模型
2022-06-15
锂离子电池设计计算模板
2022-03-07
锂电池DFMEA分析表
2021-01-07
锂离子电池全套测试标准
2021-01-02
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书
2020-12-29
锂电池PFMEA表
2020-12-26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3D数据
2020-11-10
新能源车106项试验规范
2020-10-14
44页锂电池检测方法及标准
2020-12-08
散热器型号及参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锐龙3代处理器已经发布有两个月了,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在制程上直接跨越10nm升级到了7nm,这也是全球首个7nm工艺的PC处理器系列,在这段时间,锐龙3000系列CPU的散热方案也层出不穷各式各样,我们看看这套CPU适用于长城哪些散热器吧!
Ryzen53600X/3600可以使用什么样散热器?
三代锐龙提升最大的就是单核性能,这让其游戏性能也大幅提升,对比二代锐龙有进步不少。在三代锐龙中最便宜的就是Ryzen53600X/3600这两款6核心12线程的处理器,价格都低于两千元。额定功耗TDP两款CPU都是65W,这个级别长城风冷散热器有最新出品的盖世G400四热管双塔RGB散热器,在睿频测试实验中盖世G400能够压住110WCPU热功耗。
Ryzen73700X/3800X可以使用什么散热器?
在两款入门级的三代锐龙之后,我们将目光放在Ryzen73700X/3800X上,相较于只有65w(TDP)的3700X,拥有105W(TDP)的3800X存在感比较低,但毕竟是Ryzen7级别的处理器,上代旗舰级别,我们仍要慎重对待。选用战龙240水冷能够力压热功耗220W以内CPU。
Ryzen93900X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散热器?
目前发布的三代锐龙旗舰为12核24线程的Ryzen93900X,105W(TDP),这款本身拥有超多的核心线程,加上7nm工艺密度很高,对温度是个考验,因此不仅需要要高素质的主板,还需高规格散热器搭配才更好。战龙360水冷,陶瓷轴承水泵,高效循环,在实验测试中CPU热功耗能达到270W,在3900X的日常使用中战龙360水冷完全能够胜任。
散热器型号及价格
@
点击蓝字,关注我。
每晚22:00,相约学暖通~
本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如侵联删。
相关推荐
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机械通风简介
止回阀原理简介
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特点
暖通常用温度计,你不一定都知道!
手动平衡阀的原理及选型
隔膜泵的分类
镀锌钢板风管厚度及连接方式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散热器型号选择
提供专业仿真知识服务,搭建沟通桥梁,专注内容生产与分享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本文共计1578字,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
编者按
对于没有太多热设计经验的人来说,散热器尺寸的计算可能是显得比较麻烦,所以作者通过分三步讲解如何快速计算自然冷却散热器的尺寸。
对于没有太多热设计经验的人来说,散热器尺寸的计算可能是显得比较麻烦。有不少商业软件,输入你的要求,便可以帮你设计合理的散热器,以满足相应的散热要求。如果无法使用该类型的散热器设计软件,则可以使用数学公式,来进行一些快速计算,在满足热源所需温度的前提下,以设计得到合理的散热器大小尺寸。
第一步
散热器设计假定
通过做一些简化假设,可以手动或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散热器的分析设计。设定热源的温度要求,将计算出散热器的尺寸要求。
图1板翅散热器的几何尺寸
图1为一个典型的板翅散热器几何示意图。这种散热器通常用来冷却LED灯具、Mos管等等。对于这样一个散热器而言,需要确定6个数值。为了减少计算的复杂性,需要做以下假定:
■ 翅片厚度t、基板厚度b导致的面积比散热器整体的面积小很多;
■ 散热器的导热率足够大,以至于散热器表面的温升比较均匀,与热源的温度近似相等;
■ 散热器的长宽与热源相同,并且散热器安装与热源的中心位置;
■ 热源与散热器基本紧密接触。
上述假定将对散热器的计算产生一些误差.但是,进行此类计算,主要是为了粗略计算散热器的尺寸大小,然后再使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方法、或者软件来改进散热器的设计。所以,假定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
如图1所示,本案例分析的散热器,处于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的工况下,其板翅翅片垂直放置。
自然对流计算
散热器尺寸的限制,首先必须考虑散热器的深度L和高度H,其次在L和H的基础上,可以对散热器的宽度W,散热器翅片的间隙s,散热器翅片的个数N进行计算。自然对流换热量Qc1,主要是从散热器的表面A1散发的热量,如图2所示。这部分热量通过下式来控制:
这里:
是热源的温度,
是环境的空气温度
面积A1对应的对流换热系数h1可以使用公式3来计算。这个公式适合于自然对流垂直表面的工况。面积A1包含散热器水平面的小尺寸面积。对于自然对流而言,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换热差异不是很明显,当然,水平面的换热能力相对弱小一些。因此,将公式式3应用于整个散热器区域不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可以是的计算简化。
接下来需要计算散热器面积A2带走的散热量Qc2,A2面积如图2所示。
对于自然对流而言,翅片之间的最佳间隙sopt(可以带走的最大换热量)可以通过公式5来计算.通过公式5计算出最佳的翅片间隙,可以使翅片的内表面积和对流换热系数的乘积最大。
这里:
g是重力加速度;
是空气的膨胀系数,
是空气在Tavg时候的热扩散系数;是空气在Tavg时候的运动粘度。
翅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可以使用公式7来计算:
这里k是空气在在Tavg时候的导热率。
图2 用于计算散热器热量耗散的面积
由于自然对流从面积A2区域散发的散热量Qc2可以使用公式8来计算:
对流换热系数h2是翅片间垂直面的换热系数;这个对流系数包括在面积A2中的小尺寸水平面以及散热器外部的小垂直面。
第二步
辐射换热计算
对于散热器自然冷却而言,辐射换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自然冷却热计算,必须考虑散热器尺寸。与散热器计算自然对流一样,用公式9可以计算了A1区的辐射散热Qr1。
是散热器表面的发射率;通常散热器表面阳极氧化发射率为0.85左右;σ是Stefan-Boltzmann常数,为5.67×10-8W/m2K4;散热器A2表面积的辐射换热量可以通过公式10来计算。
对区域A2的精确辐射散热计算相当复杂;使用Ar2,能得到合理精确的计算结果,此表面称为表观辐射表面积。表观辐射表面积是一个虚拟区域,它覆盖热沉的外壳,包括图2所示的A2区域。Ar2表观辐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11来计算:
第三步
散热器尺寸计算
最后一步是计算散热器在温度Ts散热量所对应的翅片个数N。利用已知的翅片数,就可以计算出散热片的宽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稳态条件下,热源Q所产生的热量必须等于散热器所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公式12进行表示:
公式12中的符号⌈⌉是将整数四舍五入到最近整数的数学表示法,因为翅片的个数必须是整数。公式13用于确定散热器的宽度。
上述的这些计算为优化散热器的尺寸提供了一些指导。如果你想把散热器的体积降到最小,那么长度应该尽可能小一点。这将使散热器的散热量最大化,从而降低热源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