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型号(软件型号命名规则)
软件型号命名
CPU-Z,这个是比较全面的如果你只想看看你所说的,下载一个驱动精灵就OK了
软件型号怎么填
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有:Premiere、Vegas、Edius、FinalCutPro、DaVinci、AVID等。
Premiere
简称Pr,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非线性编辑的视频剪辑软件,广泛应用于影视剧、栏目包装、广告片、宣传片、短视频制作等后期剪辑。使用范围最广,插件最多,操作界面自由,自带丰富的转场,还能够识别多种格式的视频;
Vegas
一款专业的影像视频剪辑软件,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功能,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添加特效、调整颜色、编辑字幕等操作。Vegas界面清爽,容易理解,操作自由、实时运算快,软件轻量化,只有几百兆,比较适合新手朋友剪辑入门;
FinalCutPro
苹果Mac电脑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视频编辑软件。具有先进的调色功能、HDR视频支持,以及ProResRAW,让剪辑、音轨、图形特效、整片输出,一气呵成。采用先进的Metal引擎,可以剪辑更复杂的项目,并支持更大的帧尺寸、更高的帧率和更多特效;
DaVinci
中文名称:达芬奇,是BlackmagicDesign旗下一款著名的调色软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将专业8K编辑,色彩校正,视觉效果和音频后期制作功能集于一身影视后期处理软件。
硬件型号:惠普暗影精灵6AppleMacbookPro13.3
系统版本:Windows10专业版MacOSBigSur11.0.1
软件版本:AdobePremierePro2021FinalCutProXV10.5.2
软件型号命名规则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航天工业管理》2021年第9期,本次转载时略有删减。
一、实施背景
2015年,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启动GJB5000A四级实施,经过了调研、启动、差距分析、专题培训、建立体系、试点运行,在全所软件研制流程中实施基于数据的精细量化质量管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基于历史项目数据,构建符合本单位软件研制水平的软件开发过程质量控制基线和模型,在软件全生存周期利用建立的基线和模型开展量化的质量管控并预测交付软件产品质量。2019年,研究所作为装备发展部首批、全院第一家单位通过了GJB5000A四级预评价。评价组对研究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基础稳打稳扎推进软件过程定量管理给予高度肯定,展示了研究所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了研究所在航天软件排头兵的地位。
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d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构想,航天迎来了新的机遇期,航天任务量快速增加,软件在型号中承担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使得软件研制规模和复杂度急剧上升,并呈现出型号数量增长、研制方案多样、开发周期缩短、需求迭代频繁等新特点,因此快速研制出高质量的软件成为型号任务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采集软件研制各阶段的质量数据并开展分析,与各阶段制定的量化目标进行比对,提前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实现软件全生存周期的量化质量管控,能够有效提升软件产品质量。
2019年通过GJB5000A四级预评价,标志着研究所已经掌握量化管理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在项目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但量化统计方法在型号管理上应用依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四级基线和模型目前只在重点型号进行试用,未能全面推广;
(2)全员实施量化管理的氛围依然欠缺,主动使用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使用质量数据参考基线来进行型号质量过程控制力度不足;
(3)数据采集依然存在数据填报滞后、数据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
(4)对于通过量化统计方法分析发现问题的项目,特别是研制进度紧张的项目,质量控制节点滞后,能够采取的量化控制措施有限。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升量化管理水平,软件过程改进组在2020年初提出基于量化指标的型号软件质量控制模式。在软件全生存周期开展基于量化指标的软件质量控制,依据软件研制各阶段质量控制基线,在相应阶段制定量化质量目标,全过程监督控制,提前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将质量管理向源头延伸,实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的目标。
二、工作与实践
1.主要方法
基于量化指标的型号软件质量控制模式的实施要点是应用GQM方法(G-目标、Q-问题、M-测量)构建“过程规范—重视平台—数据分析—回馈改进”的量化目标体系。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采取正态性检验、控制图、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统计技术,建立软件研制过程质量控制基线和模型。基于已建立的质量控制基线和模型,在软件研制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需求分析、软件实现、软件测试、验收交付全生存周期的各阶段均制定软件量化质量控制目标。在软件研制全生命周期中,利用信息化工具平台收集研制过程质量数据,主要包含评审数据、开发方测试数据、第三方测试数据。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并与量化质量控制目标进行比对,对每个研制阶段量化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判定,未达到相应质量目标时,对本阶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下一研制阶段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对过程输入的调整和干预,调整过程的预期输出,确保整个研制过程中的软件质量均在定量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最终软件产品实现预期质量目标。
2.主要做法
依据已发布的软件质量控制基线和模型,结合集团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三高”发展目标,以型号飞行任务零缺陷为最终质量目标,将软件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第三方确认测试缺陷密度”作为型号软件量化控制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法为:
(1)首次将第三方测试缺陷密度均值下降5%作为目标
将基线应用到质量目标的确定。依据2019年正式发布的3.0版过程绩效基线,确定第三方测试缺陷密度均值≤XX个/KLOC,即较上年同期下降5%。
依据质量目标分解关键子过程目标,并对型号两总、软件研制单位下发责任令,利用量化指标考核软件质量控制实施水平。识别出质量控制前移的点,对各质量控制阶段均制定过程质量控制目标,任务书评审缺陷、需求及更改影响域评审缺陷、代码审查缺陷和开发方测试缺陷密度均值较上年同期提高3%。量化目标的分解见图1。
(2)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体系,将量化目标的管理理念纳入体系文件中
依据第三方测试缺陷密度的量化控制目标,全面梳理涵盖软件研制全过程的组织级、项目级、配置项级三个维度的测量指标,实现全过程量化质量控制。组织软件副总师、质量技术处、系统软件工程研究室、软件评测中心对数据采集的规范性进行专题讨论,明确第三方测试缺陷密度的计算方法。
(3)全面部署实施,2020年60多个软件项目300多个配置项全部采集数据
图2为2017-2020年项目部署情况,2020年部署软件过程改进实施项目共60多个,依据差异化管控的理念,将这些项目按照管理精细程度划分为1类精益管理项目(对项目进行实施量化管理控制),2类常规管理项目(任务分解颗粒度稍粗),3类优化管理项目(重点关注风险、评审和问题闭环等)。所有项目均在SE-PMP平台上采集数据。
(4)依据组织,持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模式
依据“强基础、抓落实、增实效”的工作方针,按专业成立技术工作组,结合月度质量分析开展监督考核,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例会,对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应对建议,并提交组织决策落实。
(5)加强对软件研制的监督与管控
加强日常监督跟踪,参与软件开发计划评审、验收等软件研制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在型号研制中营造了全面实施定量管理的氛围。结合月度质量分析及针对定量管理运行实施的专项内审,分析项目运行数据,开展监督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及时识别未达到目标的情况,开展根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加严软件产品例外放行及技术状态变更管控,严格控制软件产品例外放行数量,并对软件专业放行审查进行全面梳理,提高放行审查的有效性,有效形成PDCA持续改进。
(6)加强质量保证控制
按照所级产品保证工作要求,全面修订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检查单,覆盖软件开发关键工作产品及全部研制过程。组织实施分层质量保证,开展所级和室级两层质量保证审查,加强对软件按研制管理流程的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审查,有效提升软件研制过程和产品质量。
进一步强化软件评测中心软件产品保证作用发挥。为提高测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覆盖性,发布软件第三方评测准入准出管理办法;建立了评测计划动态发布机制,及专业联动机制,提升第三方测试效率,恢复软件出所“软检”章使用,未给出“软检”放行意见的坚决不予放行。
(7)持续完善软件系统工程过程管理平台,为实施量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持续优化在线评审流程,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流程、组织资产库、测量项、高层视图等功能,开展测试缺陷管理流程使用,完成第三方测试缺陷整体导入流程,实现软件项目管理全过程数据收集,进一步增强过程可视性、可控性。利用平台开发库,对开发库中设计过程的版本进行状态控制,有效解决原型开发任务书缺少正式依据的问题。与所内原有的配置管理平台打通接口,有效为基于数据的精细量化管理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全面使用在线评审系统,提高评审有效性。SE-PMP评审中心适应疫情期间对在线评审的需求,在全所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共开展565次在线评审,其中软件评审231次,软件评审共采集到733个评审缺陷,平均每次评审3.17个评审缺陷;相比2019年开展168次在线评审,采集251个评审缺陷,在线评审使用率提升37%,评审缺陷数提升192%。评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实践效果
1.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有效性、规范性得到提升
通过持续的宣贯、审查及强化,2020年采集到质量保证审查类、评审类、测试类等质量数据14000多个,项目进度、项目工作量、风险管理、项目资源等管理数据7000多个。为开展量化质量分析提高有力支撑。
2.量化质量目标全面达标
2020年软件研制各阶段数据,与量化目标比对,见表1。
3. 全员量化管理氛围提升、锻炼和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对量化管理理念的培训、项目实施以及工具平台建设,项目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专业室打造了一支掌握工程技术、统计技术、项目管理、过程改进方法的复合型攻关团队,为后续的项目实施和管理改进奠定了基础。
经过持续改进,基于量化目标的型号软件质量控制模式已初步形成。随着项目运行的深入推动,质量目标将进一步得到有效提升。后续将进一步统一数据规格,提升收集数据质量,修订与本单位软件研制水平贴合度较高的基线和模型,制定更加符合现状的量化目标,切实提升型号软件质量。
(本文作者:白丽、刘华、邱枫、李兰兰、杜杠)
软件型号怎么看
面向型号装备软件生存周期的质量监督研究
祝军生华蕾方志耕孙丽滨
文章节选自2023年10月刊
型号装备软件工程化已运行多年,仍存在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有效的管控措施少、开发随意性大等问题。2021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独立的航天质量监督系统。质量监督代表可以通过对型号装备软件全生存周期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以便有效地提高装备软件的交付质量。
型号装备软件特点
型号装备软件一般是系统软件或软、硬件结合,一般为三类:一类是通用平台软件,运行在CPU、GPU等通用计算平台上的软件;第二类是嵌入式软件,运行在DSP、ARM等嵌入式处理器平台上的软件;第三类FPGA软件,运行在CPLD、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平台上的软件(见表1)。
软件规模和重要性等级。型号装备软件在模样/方案阶段,应确定软件的规模类型和重要性等级,规模等级一般分为5类(见表1),重要性等级一般分为4类,为A(I级)、B(Ⅱ级)、C(Ⅲ级)、D(Ⅳ级)。
软件研制周期任务。型号装备软件研制周期内的主要任务(见表2)。一般情况下,初样阶段开展装备软件的主要研制任务。在试样(正样)阶段,可根据需要,执行部分或全部开发阶段的任务。
软件研制流程。用平台和嵌入式软件研制流程一般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单元和部件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验收交付和运行维护等(见图1)。
FPGA软件研制流程一般为:任务需求、分析、设计、前仿真、综合布*布线、后仿真、FPGA编程下载、设计确认、系统联试、验收交付及评审等(见图2)。
装备软件产保质量策划
在装备软件研制阶段早期,指挥系统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等人员开展产保策划,确定软件体系结构和待开发配置项,明确接口关系;规定产品代号和安全关键程度等级,列入型号配套表。统一各编程语言、编译系统和运行环境。外购软件购置前应充分论证和验证,形成书面报告;外协软件签订正式合同应明确任务要求。在需求分析阶段,识别研制过程中与产品规模、复杂程度、用户特性、过程定义、环境、技术、进度、人员及经验等相关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在需求分析之后的各开发阶段,进行风险分析,跟踪并控制风险,给出残余风险的处理意见,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阶段评审。
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质量监督
生存周期质量监督包括:各阶段主要工作、完成标志、质量管理任务、质量监督管控措施等。其中A、B级软件的关键控制节点应进行正式评审;C、D级软件可参照执行,监督要点见表3。
用户任务需求质量监督
在分析系统对软件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配置项,通过分析和设计,定义系统对软件的要求,分析系统的需求和组成,合理地分配软件、硬件的功能、性能指标。确定各分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义配置项;初步确定系统内各分系统间的信息流、控制流、接口和通信协议;确定关键性能参数和初步的运行环境;在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待开发软件项目的安全关键程度等级,形成任务书。需关注的问题:对系统的认识不清楚、需求表达不准确、分配需求多变、评审不够等。质量监督点:编制任务书;阶段结束时进行《任务书》正式评审。
需求分析质量监督
任务进行分解、定义和分析,确定开发和运行环境,编写需求规格说明、初步确认测试计划、开发计划和质保大纲;细化研制任务书中的功能、性能、数据和接口等技术指标要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进行需求危险分析,确定安全性关键功能。需关注的问题:对用户需求理解有误、需求分析不充分、规格说明表达不准确、需求管理有缺陷、评审不够、配置管理不严格等。质量监督点:阶段结束时进行《项目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正式评审。
概要设计质量监督
据需求规格说明,团队应逐项分解需求,建立体系结构和各部件间的关系,定义各部件的接口,进行体系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结构,给出所需的模型及所采用的算法原理。设计顶层部件和控制关系,给出各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描述、数据接口描述,定义全*变量及外部文件;进行概要设计阶段的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件清单,并提出安全性测试要求。需关注的问题:对用户需求和需求规格说明理解不够。质量监督点:编制概要设计说明和接口设计说明;初步编制组装测试计划。阶段结束时进行《概要设计说明》正式评审。
祥细设计质量监督
各部件逐项细化,形成若干软件单元,并对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详细规定单元之间的接口,包括共享外部数据、参数形式、传送方式和上下层的调用关系;确定单元之间的数据流、控制流、输入、输出、处理能力、算法及数据结构;进行设计阶段的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性关键单元,进行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编写详细设计说明和初步单元测试计划。需关注的问题:编码有关技术和约束设计不当、设计说明有误、需求管理有缺陷、评审不够、配置管理不严格等。质量监督点:阶段结束时进行《详细设计说明》内部评审。
软件实现质量监督(略)
......
软件测试质量监督(略)
......
验收交付质量监督(略)
......
运维维护质量监督(略)
......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驻航天系统公司)
⬇
2024年,《中国质量》将带给您更丰富、精彩的内容,也希望能够在大家的帮助和陪伴下更加充实、更有内涵。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订阅方式
1.自办订阅
全年定价:300.00元(另付快递费36元,订阅10套者以上免邮费)
单册定价:25元(另付快递费3元)
----------------------
户名:《中国质量》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西四支行
账号:0200002809200108209
3.邮发订阅
邮*订阅名称:《中国质量》
邮发代号:2—651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2713
国内统一刊号:CN11-3823/F
国外代号:M3088
-THEEND-
|国际质量管理核心期刊|
|全国QCC活动传播窗口|
|央企媒体联盟理事|
投稿请发邮件至:
zhongguozhiliang@163.com
010-66079133/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