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图解)

2024-03-29 15:43:5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常用吸痰管型号有哪些
  2.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是什么
  3. 吸痰管的规格
  4. 吸痰管型号对应大小
  5.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图
  6.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图解

常用吸痰管型号有哪些

摘要:一次性吸痰管主要供临床吸痰用,有良好的气密性,主要由管道和负压控制器组成。一次性吸痰管型号有哪些?6Fr、8Fr、10Fr、12Fr、14Fr、16Fr、18Fr。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一次性吸痰管怎么使用?下面来了解下。一、一次性吸痰管型号有哪些

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由导管和接头组成,用于临床患者抽取气管内痰液或分泌液用,按照管径不同的大小,可分为六个规格,分别为F6、F8、F10、F12、F14、F16。

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为无菌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灭菌有效期2年。限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禁止重复使用。因此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无需患者们自行清洁和消毒。

二、一次性吸痰管怎么使用

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管体是否完好有无异物,检查完毕后冲洗皮管。

2、准备好吸痰用的所有物品,将这些物品都放在床头柜上,向患者说明接下来的操作,解释部分物品的用途,让患者做好准备。

3、插入吸痰管前,打开吸引器开关,调节负压,一般**吸痰负压约40-50kPa,小儿吸痰约13-30kPa。

4、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插入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吸尽。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约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

5、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6、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7、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稳。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吸痰后清洁鼻腔、口腔,同时检查粘膜有无损伤。每次吸痰均应更换消毒吸痰管。气管切开患者更应注意无菌操作。

8、吸痰后,储液瓶中的痰液应立即倒出处理,以免这些液体不小心被吸入马达内,影响到马达的性能,影响机器的性能。

9、注意吸痰前后的吸氧浓度,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在吸痰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有任何身体异常,或者患者表现出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

10、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将病人口腔周围擦净。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做好记录。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是什么

我们这里也用6号的

吸痰管的规格

气管插管吸痰管的型号选择,一般是不能超过气管导管的1/2。可以选择16号的吸痰管。注意吸痰管的深度不能超过插管的深度,吸痰动作要轻,吸痰时注意应避免开负压,要是负压比较高,有可能会出现呼吸道黏膜受损的现象,吸痰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5秒,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的现象。在做吸痰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意识和血氧饱和度,甚至呼吸的情况。

吸痰管型号对应大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带我们哦!!

传统吸痰导管在进行负压吸引时,由于负压的控制,操作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痰液粘稠、凝血机制差、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发生黏膜误吸,造成黏膜损伤、水肿、出血等状况。选用一款安全、有效、便于临床使用的吸痰管至关重要。改进头端形状及侧孔位置可有效减少吸痰并发症。

优点:侧孔较大,吸痰速度较快。

缺点:头端开口,侧壁两侧孔,负压吸引时普通吸痰管侧壁吸引孔与患者咽部或气管粘膜直接接触,在负压作用下可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出血。吸痰时需左右转动。

优点:头端具有一个60°左右的倾斜角度,该结构相对于普通吸痰管更易于插入支气管分支,且不易损伤支气管;另外,对吸附在气道壁的痰液吸出更彻底。

缺点:同普通吸痰管。

优点:象脚吸痰头设计,可大幅度降低吸痰过程中气管内表面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的损伤,减少出血现象的发生,从而保护呼吸道粘膜。 

缺点:吸痰速度较普通吸痰管稍慢。

论文:

 象鼻式(象脚型)吸痰管在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ISTIC》2016/22(6)

结论:

对于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象脚型吸痰管具有更好的吸痰效果且黏膜损伤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推广。

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使用普通吸痰管易发生痰液堵塞现象,象脚型吸痰管依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吸痰的时候痰液经由象脚型头部被吸出,气体经由四个小孔产生纵向作用力,使得导管远端不断震荡摆动,可以有效避免痰液堵塞吸痰管。

A

●该产品材质采用医用高弹性PVC,软硬适中,管身带精确刻度,方便操作;磨砂设计防静电处理,不会吸附细菌及有害物质。

B

●吸痰时不需要左右旋转,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C

●安全性高,保护呼吸道粘膜,避免二次感染。

象脚型吸痰管是需要进行吸痰护理患者的最佳选择!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玩转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术(trachealintubation):通过口(口腔气管插管)或鼻(鼻气管插管)经咽、喉将特制的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技术。

适应症:

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上呼吸道梗阻须立即建立可控制的人工气道者;

各种原因造成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要抽吸引流者;

各种原因所致心跳呼吸骤停,需要进行人工复苏抢救者;

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功能衰竭需要进行人工辅助通气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呼吸困难;

外科手术需要气管内麻醉。

禁忌症:

喉头水肿

急性咽喉炎

喉头粘膜下血肿

颈椎骨折

主动脉瘤压迫

肿瘤侵犯气管壁应禁用或慎用

气管插管的路径及其优缺点

经鼻气管插管

优点:

1)经鼻气管插管固定较好,在护理及进行人工呼吸时,滑动较少;

2)病人咬不到插管,清醒的病人感觉鼻插管较舒适,吞咽动作也较好。

缺点:

经鼻插管,导管较长并内径较小,造成的死腔就大,管腔也易被分泌物阻塞,同时,也增加了呼吸道的阻力。

经鼻插管难度较大,操作费时,紧急情况下不宜使用。

经口气管插管

优点:

(1)操作简易方便费时少;

(2)可避免鼻腔的损伤;

(3)便于吸痰和换*;

缺点:

插管不易固定,常因吸引分泌物及护理工作而使原来的位置改变,甚至脱管。

导管有被嘴咬之机会以致影响通气。                     

清醒的病人则难以忍受,并影响咀嚼和吞咽。

并发症较多。

气管插管尺寸选择

较细的插管增加了对气流的阻力,4mm的气管插管气流阻力是8mm的气管插管的16倍,因此应选择适合特定患者的最大直径的气管插管。

•  男性多用ID:8.0mm~8.5mm

  女性多用ID:7.5mm~8.0mm

•  鼻腔插管多选用ID:7.0mm—7.5mm。

•  小儿导管参考下列公式:ID=年龄/4+4.5,

    导管插入的深度:(cm)=年龄/2+12

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

**深度的确定和估计:

鼻孔至耳垂+3cm。门齿至甲状软骨中部+3cm。一般**男性经口插入22cm,经鼻25cm;女性经口21cm,经鼻24cm。气管导管前段黑色的标记线刚刚进入声门。

小儿气管插管

因小儿个体差异较大,还应准备大一号及小一号导管。5岁以下一般不用套囊,因小儿声门下呈漏斗状,插管后多不易漏气。

*气管插管后,应注意气管插管的“长度标记”,并以门牙或嘴唇等界标为参考。这将有助于您监视气管插管的位置并检测其是否向外或进一步向下进入支气管。对于特定患者而言,太长的气管插管可能更容易扭结并被阻塞,必要时可以将其切成更合适的长度。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插管时用力过猛或动作粗暴可致牙齿脱落,或损伤口鼻腔或咽喉部粘膜,引起出血。

导管过细,内径过小,可使呼吸道阻力增加,甚至因压迫曲折而致导管堵塞。导管过粗过硬,易引起喉头肉芽肿。

导管插入过深误入支气管,可引起缺氧及一侧肺不张。

导管消毒不严,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

气管插管的结构

墨菲氏孔--The‘MurphyEye’

位于气管插管前段斜面较长的一端,增加通气流量;在气管插管主要开口被气管壁阻塞时,仍可通过墨菲氏孔产生气流。

囊上吸痰气管插管

SACETT可吸痰气管插管(SuctionAbovetheCuffETTube)是PortexBlueline气管插管系列的升级产品,专为有效处理呼吸道分泌物而设计,囊上开口,在球囊上方就能很好的吸引分泌物而无需移动插管的位置,适用于较长时间手术和ICU辅助吸痰。

BlueLine系列的气管插管有高容低压的Soft-Seal球囊,能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便于吸引球囊上方的痰液。

该球囊独特的设计同时可以辅助分泌物的吸出。

弹簧支撑的单向阀可保证球囊的充放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指示球囊能区分吸痰的声音和漏气的声音。

气管插管

功能特性:

导管带有指示球囊,可预示气囊的充气情况;

充气管前端带有弹簧控制的的单向阀门,可保持封堵球囊充气时的密闭和完整;

柔软管身有助于减少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对气道的损伤;

高容低压气囊设计,气体出口及球囊接合处均以手工二次加工,侧孔平滑,气囊柔软处理,球囊压力稳定,可以降低麻醉气体外漏。

PX-100/199,内径5.0-10.0mm,ClearPVC,有囊;

PX-100/105,内径2.5-11.0mm,特殊象牙白PVC,经鼻,无囊

PX-100/179,内径5.0-9.0mm,特殊象牙白PVC,经鼻,有囊

PX-100/141,内径2.5-4.5mm

功能特性:

导管表面硅化处理,方便护理人员吸痰。

抗打折的导管,最大程度的减小气道堵塞。

管身带有不透X线的蓝色标记线,可精确定位导管放置的位置。15mm的标准接头。

功能特性:

用于口腔、颜面部手术的麻醉,特殊形状,可将呼吸接管避开手术区。有朝南、朝北两种,材质有透明PVC、象牙白PVC。

PX-100/133,经鼻插管,内径6.0-8.0mm,朝北,有囊

PX-100/131,经口插管,内径6.0-9.0mm,朝北,有囊

PX-100/136,经口插管,内径5.0-9.0mm,朝南,有囊

PX-100/132,经口插管,内径3.0-7.0mm,朝北,无囊

PX-100/134,经口插管,内径3.0-7.5mm,朝南,无囊

PX-100/110,内径5.0-9.5mm,有囊  

功能特性:

易于调整以适应病人的体位;

透明PVC材质,管壁内附螺旋钢丝,使管身更柔软,防止打折。

功能特性:

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插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用于选择性肺通气(充气和/或放气),吸痰或在外科操作、麻醉操作要求任何一侧肺用支气管镜观察时。

产品特点:

更大的管腔,允许使用大号的支气管镜和吸痰管;

独特的SoftSeal球囊,高容量/低压,与气管壁接触最少,白/蓝色的球囊帮助确定左右支气管导管;

球囊压力感应装置由不同颜色标示,能够明确区分支气管/气管球囊;

双支气管镜的PEEP帽允许在PEEP状态下执行纤维支气管镜和吸痰操作,并避免交叉感染。

侧支气管球囊独特的设计可以避免右上肺通气堵塞

使用范围:

心胸外科手术

支气管麻醉

特殊操作如肺灌洗、支气管镜检查。

禁忌症:

主支气管管腔发生狭窄、阻塞,严禁进行支气管插管。

右支双:

PX-100/197 28、32、35、37、39、41F(右侧) 

左支双:

PX-100/198 28、32、35、37、39、41F(左侧)

来源| 离床医学

编辑|罗善军

后语:诸多亲们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如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下面♡处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吸痰管的型号及区别图解

正常成年人打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5-86%的男性和2-47%的女性打鼾。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从直立到仰卧位置的简单改变已被认为能使上呼吸道的体积减少大约三分之一。因此,仰卧可能会因为重力而缩小上呼吸道,即使在没有OSA的患者中也是如此,这会使做麻醉的患者更容易打鼾,甚至气道阻塞。通常打鼾是由于腭;然而,打鼾有时可能是由于舌头,甚至会厌(大约12%的病人)1。

 

在静脉麻醉(非插管全麻)中,因短暂呼吸抑制和气道阻塞引起的低氧血症很常见,尤其是在肥胖患者中,原因是气道解剖改变,肺功能残余体积减少,胸壁顺应性降低。鼻咽通气道可预防因舌下垂引起的气道阻塞,降低气流阻力,促进自然呼吸,减少静脉麻醉或镇静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但要说明的是鼻咽通气道并不能减少呼吸抑制。一旦呼吸抑制发生,即便是短暂的,也要加以干预,中断或停止手术,否则会导致致命的低氧血症,需要紧急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就用我--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Nasopharyngealairway),也称为鼻咽通气管(Nasopharyngealtube),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

各种型号的鼻咽通气道

 

为何是鼻咽通气道而不是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同属于声门外通气装置,由于两者应用目的相同,应用范围相近。适合病人使用的鼻咽气道导管可以减弱打鼾声,保持气道通畅,但是,非麻醉状态下,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1。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对于重度OSA患者,术后呼吸管理都能较好地保证患者的上呼吸道通畅2。然而,鼻咽通气道具有较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和耐受性,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健康和安全性,是一种更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鼻咽气道具有循环效果小、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3,能更好地保持上气道通畅。

 

为何是鼻咽通气道而不是鼻氧管?

 

使用鼻氧管氧气只是在鼻腔外部,一旦鼻腔内部变窄,甚至堵塞导致氧气无法进入。有文献显示:使用鼻咽气道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肥胖患者的SpO2 相对于鼻氧减少较少4。总之,鼻咽通气道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通气工具。

 

自己做一个鼻咽通气道如何?

 

医美麻醉中相当一部分的麻醉都是静脉全麻(非插管)或者叫它"泛滥的非插管全麻"更合适,这个称呼来自于一个麻醉同仁的文章,我觉得非常贴切,所以拿来用了。究其原因嘛,因为医美界对麻醉普遍的不重视(或不懂)及对患者和外科医生的要求无法拒绝而导致的。

静脉全麻下如何保持术中气道的通畅,常常是一个麻醉医生需要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这种麻醉,尤其时间长的使你会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里就不讨论为什么不做插管全麻。没做过医美的你体会不到。

 

鼻咽通气道分型

 

鼻咽通气道分为单鼻孔型和双鼻孔型两种。其双鼻孔型由两个无套囊的鼻咽通气道中间通过接头连接而成,以后对其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外面加了橡胶,使其质地更加柔软,以减轻对鼻道的损伤,但临床上较少采用。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鼻咽通气道主要是单鼻孔型,它通常由医用PVC材料制成,透明且质地接近普通气管导管,外形类似一个小型号的气管导管,长约15cm左右,其导气管有一定的弧度,其咽端斜口较短且钝圆,一般不带套囊,其鼻端有一个凸出的翼缘,用来防止鼻咽通气道的鼻端掉入鼻腔。

鼻咽通气道的型号与其内径和长度相关,通常用内径毫米数来表示型号。鼻咽通气道为一次性使用。

 

 

鼻咽通气道的置入

 

鼻咽通气道置入后的理想对位是:从患者的鼻腔插入到咽腔后,咽端位于声门外0.5cm处。如此对位可以支撑起咽后壁,从而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

 

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合适的鼻咽通气道尺寸(ID)分别为6.5和6.0。26%和47%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使用合适大小的导管时,袖口和远端的定位才是合适的。鼻咽通气道的长度比其管道直径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指导鼻咽通气道型号选择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长度,即按照拟置入的深度来选择,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测量从耳屏到鼻尖的长度再加上2.5cm;另一种是测量从耳道口到鼻尖的长度。但是,Roberts等研究认为用上述传统测量方法来选择型号不可靠,置入鼻咽通气道的长度与鼻腔内部的解剖关系不大,而与患者的体型、性别和种族相关。由于目前尚无更好的判断置入深度的依据,因此,建议仍然采用上述方法选择型号。

 

制作鼻咽通气道

 

选择普通的气管导管(带钢丝或不带钢丝)作为母管,如果是带钢丝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加强型鼻咽通气道。

制作好的鼻咽通气道(已去气囊)

测量患者耳屏到鼻尖的长度,再加上3.5-4cm,这是气管导管要留的长度。按此长度截断气管导管,前段留用,后段丢弃。这样获得的鼻咽通气道要比同型号的鼻咽通气道要长1-1.5cm。这样获得的鼻咽通气道还不能用,去掉前端的气囊,这样就可以用了。

插管过程不累述了,来说说自做的鼻咽通气道相比于普通的鼻咽通气道的优势:

1. 对于没有鼻咽通气道的医院,也不必费心的去买一大堆各种型号的鼻咽通气道了,虽然也不是很贵,掌握此法,随时可做,且能满足病人的真实需要。

2. 插入深度可调节,上面有说到这样获得的鼻咽通气道要比同型号的鼻咽通气道要长1-1.5cm,这是关键,这样的话长度不够可以再插入,有1-1.5cm的回旋余地,直到合适为止。

 

最后要说的是氧气管的放置,这个也是关键。

 

通常的做法是将鼻氧管套在外面,那其实跟不要鼻咽通气道直接套在鼻孔上没多大区别。我这里介绍的是将吸痰管接在给氧管末端,吸痰管放入鼻咽通气道,注意深度有讲究,吸痰管前端不能超过鼻咽通气道的开口,最好位于鼻咽通气道的前端1/3段,证据?没有,做多年麻醉的直觉。

错误的放置吸痰管方式(超过鼻咽通气道的开口)

正确的放置吸痰管方式(位于鼻咽通气道的前端1/3段内)

 

为什么不能超过超过鼻咽通气道的开口?

 

这是有血的教训的。曾经有人将氧气管直接放入喉腔,以为这样安全,病人不会缺氧了,但是结果是惨痛的。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放入氧气管,尽管病人不缺氧了,但所有的出路堵死,这种情况下不是爆肺就是爆胃,这个病人就是爆胃了。

 

实际操作中放置好的鼻咽通气道和吸痰管

参考文献:

1.CaseReportsinMedicine Volume2016,ArticleID3628716,4pages

http://dx.doi.org/10.1155/2016/3628716

2.LinChungErBiYanHouTouJingWaiKeZaZhi. 2011Sep;25(18):830-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256738

3.SichuanDaXueXueBaoYiXueBan.2013Jul;44(4):689-9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59134

4.GastroenterologyResearchandPractice Volume2016,ArticleID2641257,6pages

http://dx.doi.org/10.1155/2016/2641257

BaoYiXueBan.2013Jul;44(4):689-9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59134

 

推荐阅读:

丙泊酚、地氟烷对脊柱术后镇痛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