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scul10是什么型号(华为scul10是什么型号)

2024-03-29 14:58:1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scl-cloo什么型号
  2. 华为scul10是什么型号
  3. scmal09是什么型号
  4. scl_tl00h什么型号
  5. sc-ul10是什么型号

scl-cloo什么型号

SC-UL10代表的是GX1S,这款机型在2015年5月上市,主卡支持移动/联通4G、3G、2G,双卡均支持4G注册。

华为scul10是什么型号

上市年份:2015年最新报价:参考价格:1330元网络模式:lte/wcdma/gsm主屏尺寸:6英寸720x1280像素摄像头像素:主:800万像素副:200万像素操作系统:android4.4cpu频率:1.2ghz高通骁龙msm8916cpu核心数:4四核机身内存:1gbram电池容量:3500毫安时铃声格式:mp3铃声mid铃声wav铃声aac铃声amr铃声ogg铃声华为mate7青春版(gx1s/双4g)手机,别名:华为sc-ul10,紧凑版mate7,迷你版mate7,mate7min。

scmal09是什么型号

华为scul10是华为P8双4G青春版型号。    P系是华为手机中的旗舰系,到2019年1月,共有8款机型:P1、P2、P6、P7、P8/P8MAX、P9/P9Plus、P10/P10Plus、P20/P20Pro。从2012年1月11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发布全球最薄6.68毫米的P1开始,P系便创立了以惊艳ID设计融合强大均衡软硬件配置为主的旗舰产品地位。之后,华为于2013年6月18日发布P6,2014年5月7日发布P7,均分别轻松创下了数百万销量的佳绩,一举奠定了华为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品牌地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1996年华为开始进入大独联体市场;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并把触角探向欧美;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2010年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016年8月,位居“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

scl_tl00h什么型号

一、套头是不是都很差?

事实上,厂家在决定用什么样的头来作为“套头”、跟机身组成“套机”一起销售的时候,的确就已经先考虑好了:用户最可能需要的镜头会是哪一个。这往往跟机身的“气质”是配套而来的。比如,500D的套头是18-55IS,这个塑料壳子的18-55IS焦段正好是多数业余拍拍照片的人们最常用的,更重要的是跟同样工程塑料机身的500D正好组成了小巧轻便的一套,以此用户可以非常容易随身携带。50D的套头17-85的尺寸、重量则正好跟50D机身大小、重量很匹配,焦段也同样是非常便利地覆盖了最常用的一段。

同时,厂家考虑得很多的也是“匹配”原则;什么样的机身,意味着什么样“高度”的拍摄要求,于是给予各方面匹配度都比较“配得上”的套头。比如,5DII的套头是24-105/4L。尺寸、重量,都是匹配得比较简明地好的。当然,所谓好马配好鞍,背后也有默认的价钱对称原则吧。

说到这里,估计没有谁说套头的坏话了——原来套头里也是有红圈圈的哦,听说只要有红圈圈的就是牛头哦。

  但我得说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机型,套头也没很多新手想象的那么差、红圈也没想象的那么好;之间的落差当然有,但绝没那么夸张。因此,非常建议新手上套机用套头。那真的是厂家通过多年市场经验的积累后,为了最普遍意义的用户、专门进行过平衡考虑的设计。

二、“一镜走天涯”好不好?

  感兴趣的朋友们在器材版里肯定看过无数帖子大*“一镜走天涯”的。理由大概有这么两个:一是光学素质差;二是失去了单反更换镜头的乐趣、“还不如买一个大变焦DC”。这两个理由当然都成立,大变焦的镜头光学素质肯定不能怎么样,有了这么一个的确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镜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尤其出门长途远行、能够随身携带的东西很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艰难、非常耗费体力的地方,尤其是经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预知却又容易转瞬即逝的拍摄题材时。

新手们往往是还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一会儿看见好风景要拍,一会儿又觉得应该扫扫街拍拍所谓的“人文”,再一会儿又对远处一头漫步的驴感兴趣。“广谱”点儿的镜头最适合他们用,方便快捷就是优点。需要拍过一段时间,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选择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逻辑。

  当然,画质好自然是更的事儿,会给好照片添彩的。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画质了“一镜走天涯”的确就难以胜任了。

三、要不要买定焦镜头?

实情如此:要不要上定焦头,取决于你需要不需要定焦头。

定焦头有这么几个特点:1,普遍意义上说,在同样的光圈下,画质比变焦头更好。2,能够做到较大的光圈。3,构图、拍摄操作不便。4,新手乍装上一个定焦头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我更专业啦”的心理感受。

第1项是有一定意义的,不过其意义的重大程度参考前文。

第2项是很要命的,意味着它能让你跨越更大的光线范围、对付弱光环境。

我发现很多人因为要给孩子拍照片而购买了单反,而孩子既好动、又多半是在光线偏暗的屋子里动,偏偏又还小、不能使用闪光灯,于是只好弄个定焦头、把光圈拨到1.4来对付。

这可真是没辙;多数人很快就体会到了第3项的讨厌了,想要撵上体力无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儿。最后的第4项,也算是一个交代吧,谁让“定焦才专业”的鬼话已经流行了那么多年呢。

多数人会觉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那意味着一份多出来的拍摄自由。当然,很好,虽然以拍摄者蹿前跑后为代价。但是,你的拍摄有多么频繁地必须用到这个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

我身边认识的,人云亦云地跟风买回去、然后兴冲冲地试试大光圈和“背景虚化”、再从此只在摄影包的角落里呆着的50/1.4有好几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只变焦。

四、玩单反都需要些什么配件?

  第1项,手柄。我的个人意见是,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手柄实际功能基本没啥用。现在单反的电池续航能力都已经不错了,如果再多备一块电池,千把张照片都能拍下来了;标配的充电器充满一个电池的时间最多俩小时,急了的话充上半小时的电池就又能支持三五百张。得比一个手柄轻巧多少啊;那玩意儿一加上,笨重了一大圈。

但还是有人给出了若干其他理由。首先是“配重”;需要手柄的自然不是1D系列,如果架上一个类似于小白之类的镜头,会头重脚轻的。手柄在这时候基本起到砖头的作用了。我只好同意、这应该有道理;虽然在街上常见的加上手柄的机器常常配着类似于A16这样的标准镜头。其次是更方便“竖拍”;竖拍的时候有手柄的机器是不用右手绕过头出演“孙悟空”的(据说很多女孩配手柄的原因就是免得夏天竖拍时会露出腋下的毛)。我也只好同意这应该有道理,虽然我自己从未因此觉得有什么不便。

还有一项理由、支持手柄大卖的,就是:哪怕三位数的机器(如450D),配上手柄之后就显得很大个儿,乍看上去跟大马三似的很雄壮,容易得到周围人们的羡慕。这也好,花钱买个自己开心么。

第2项,存储卡。我认为这个钱不要太省。你会摁下快门,说明多少你是想留存记忆的。因为卡的质量问题、拍回来发现读取不了,实在是冤。至于多大容量的卡合适,那就看你自己需要了。我自己,反正一张4G的卡外加一张古老的512MB备用卡,一直用到而今现在也没觉得不够使。

第3项,UV片。这个钱最好还是花,相当于给镜头上加个保护;同时,最好稍微贵点儿的,这样能保证不至于对画质造成比较明显的破坏。但完全没必要追求什么顶级的。我强烈推荐Kenko的Pro1d,价格便宜量又足,还薄。

  第4项,摄影包。这东西是需要的,主要任务是在日常背相机出门的时候能给相机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没觉得那些岗岗大名牌的摄影包真就能比一般点儿的摄影包格外强在哪里——如果你不是就准备好了要去磕去摔去淋的话。在我这儿,相机总是随身带、但非常不愿意谁一看见我背的包就觉得我“搞摄影”的,呵呵,所以我就买了一个怎么看都不象摄影包的帆布漂流木,再给我的450D买了一个套机皮套,从此可以随便扔在任何一个书包里。

五、要不要“一步到位”?

  技术总是在进步,综合成本总是在降低,数码摄影器材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当手头的东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对需求的挖掘的时候,更换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现出来。着什么急呢,是吧;要是你从一开始就“一步到位”,然后在若干个月之后悲惨地发现、原来到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到的“位”,不是冤大头么。

  作品的好坏对器材的要求没那么高,眼下的主流单反都已经具备了出好片的能力。

六、要不要上全画幅?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说,单纯就画质而言,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积仅是全画幅面积的约40%,因而在同样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单元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如高ISO下画面质量的下降。——但是,Sowhat?够不够你用?

有人说,全幅才是潮流。这话我觉得几乎不值得反驳了。眼下,非全幅的出货量是全幅相机的N多倍,市场保有量大得多得多;无论哪个厂家都把非全幅当作最重要的市场重心,而全幅只是在高端市场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子——哪里有那么多象你这样雄心勃勃准备当专业摄影家的人呢;还是象我这样出去玩的时候带个相机拍拍照的人多,是吧。佳能最新推出的一系列EFs镜头,无论画质还是做工都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只是碍于面子、暂时还不肯把那个红圈圈给EFs套上而已。

  甚至更相反,我认为7D做成非全幅,是佳能的企业思路的一个信号:非全幅相机要向“专业领域”挺进了。15-85、17-55、60mmMacro等镜头的推出,无疑反映了厂家意图正在顺应市场而潜移默化。

七、哪个镜头适合拍什么?

  还是得大力鼓吹套头。那玩意儿也许画质不是最好、做工不是最细、能力不是最强,但多数都是兼顾了许多种拍摄需求的、综合性能价格比很高的东西。仍以最便宜的套头18-55IS为例。18mm的广角端,等效35mm片幅的焦距是29mm,一般的风光片完全能拍下;55mm端,只要你别躲得太远,拍个半身人像乃至一张大头,也都没问题。拍呀拍呀,自然就慢慢知道了不同焦距的感觉。

但是要偷偷摸摸不被发现地拍呢?要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拍呢?要拍出来能分辨出公母的苍蝇呢?要“打鸟”“摄月”……呢?

大的规律,从镜头的命名属性上就都可以得到答案了。广角,就是对付大场面的。长焦,就是对付远处的。大光圈,就是对付暗处的(也可以是制造“背景虚化”的)。微距,就是可以凑近了拍、把小东西拍得老大的。移轴,就是真实还原各种几何线条的。狗头,就是……啊呸,说快了嘴、吐噜错啦。

——你是不是各种镜头都需要有呢?那看来你是各种东西都需要拍了哦,恭喜你,在如今这世道还如此胸怀大志。同理,你是不是也胸怀大志到所有焦段都要“配齐”呢?唉,这个“配齐焦段”的说法,又害得多少人花了多少冤枉钱啊;身边的朋友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买相机的同时忍不住花一堆钱去买回来一个白炮、之后在试用过三两次后蜕变成为一件家具。

那,啥头适合拍人像(问这个的人最多)?其实,啥头都适合拍人像。

大家爱说,人像就是85/1.2或者85/1.8或者50/1.4或者70-200/2.8L之类。说这些话的人是比较“主流”的、亦即比较时尚的,原因是,眼下人像片的普遍“境界”就在于“背景虚化”;因此,大光圈、长焦距,制造出“空气切割机”的效果,那人像就是岗岗的。

我在这里只好很非主流地说,“背景虚化”其实很容易(即使用18-55IS)。更难的,偏偏是那些能够把人像和环境都放在一张照片里、而且环境能为人像制造氛围凝缩性格的,不那么“背景虚化”的片子。不妨看看那些摄影史上伟大的肖像作品,有几张靠的是“背景虚化”?

八、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是什么?

记得很早以前在别的论坛里看到一位高手写的帖子里有过这样意思的话:如果你翻开一本单反说明书,里边的内容你能看懂的不到2/3,你就不适合买单反。这话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于,单反相对于一般家用DC来说所拥有的各种好处,说明书里大概都已经说明白了。

器材版里经常会见到一些这样的、看来是单反新手的提问,比如“M档怎么调光圈”、“曝光补偿怎么设置”等。这些问题,在说明书里早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完全不必扔到论坛里、再指定某个著名大师来专门回答一次的(大师们真不容易呀,呵呵)。要是器材版变成了“单反说明书复读机”,那实在是太无聊了。

我家LP看我折腾相机多年、时不常就给她秀点儿啥,跟着也就发生了浓厚兴趣,自然在出门游玩的时候也背了相机四处咔嚓。于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我正在认真琢磨一个什么,就听得LP遥远的叫声传来:LG,快过来看看这个怎么办啊;连忙拍马过去,仔细一看,昨天晚上拍夜景用的ISO1600+F2.8光圈优先的设置,拍出来一片白茫茫……直到上个月我才把这块心病去除:专门用了一整个周末,伺候咖啡伺候巧克力伺候牛肉干的前提下,把说明书认真陪读了一遍,并当场演示、看到哪页就拿相机当场耍一遍。

  尤其女孩子们,天性对这种物理的、逻辑的东西不感兴趣,所以往往能仔细看说明书的少;这里给出两个解决方案:1,勒令老公(男朋友)搞明白,然后在某个豪华餐厅的烛光晚餐餐桌上配合红酒一瓶钻戒一枚玫瑰一捆的情况下,手把手地教会你。2,在器材版发个撒娇帖,题目为“小女子弱弱地问……”。

九、高感光度重要吗?

数码时代,高ISO能力已经得到了飞跃的进步。高ISO需要成倍放大电信号,放大电信号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噪音,而去除噪音的算法则导致成像锐度下降。

高ISO可以扩大拍摄对光线需求的自由度,在需要高速快门或者弱光情况下能得到清晰影像。那么,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多大的这份自由度呢?

自然光线下,白天、室外的风景、肖像,一般ISO100-200搞定;室内,只要房间有个像样的窗户,ISO800足够了。

夜晚,灯火通明的街景、灯光明亮的室内、聚光灯照亮的舞台,ISO1600足够用。

我觉得,上述两种情况已经覆盖了多数业余爱好者的多数拍摄课题。下列情况则开始涉及对ISO1600以上的需求:

手持拍摄灯火并不辉煌的夜景;

在昏暗的室外(比如清晨或者黄昏)用超长焦距拍摄快速移动的东西(比如打鸟);

乃至拍一张月夜等等。——你有多少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需要?

得说,摄影器材里有N种东西还真就是为了一些极端情况下准备的。其中包括:

1,大光圈镜头。举个例子,多数情况下我手持拍摄北京夜景时采取的ISO是800,这时采用2.8光圈一般可以用1/50秒左右的曝光时间。

2、三脚架。你可以ISO100踏踏实实地曝光N秒钟——不过只好拍静止的画面。

3,防抖机身或镜头。也可以适当延长你的曝光时间——不过仍然要求拍摄对象也不好动。

4,闪光灯。在你拍摄对象*限于一个小的目标空间中的时候。

  在上述四个东西里,最常被初哥忽略的、偏偏最实用的,就是其实最便宜的三脚架。弱光下的静态的拍摄对象,一个山寨版三脚架就搞定,呵呵。而配合其他各种措施,又能帮助你解决一大部分拍摄问题。你还有百分之多少的拍摄需求、真的就那么器重这个必定导致画质损失的高感?

十、怎么选二手单反?

  除非你是从知根知底的、靠得住的哥们手里买东西,否则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不赞成一切非当面交易的方式。尤其是异地通过快递收取。相机镜头都是精密仪器,不敢说那么娇气吧、但那么跌跌撞撞地一路过来,鬼知道会发生什么;没问题当然就没啥说的了,万一到了你手里发现有问题了,那可就互相彻底说不清楚了。

第二,提前做功课了解行情和知识(比如镜头、机身的编号法则等)。

第三,最好带上两个工具:笔记本电脑,和一支手电筒。笔记本电脑用于试机,手电筒则用于观察镜头。

第四,到手先细看,越细越好。看成色,主要看那些容易发生正常使用磨损的地方。比如,机身最先磨损的一般是背带挂口、热靴接口、电池触点等(都属于一眼就可以否定“全新”的地方),然后是手握处和边角。仔细检查每一个螺丝是否有伤痕——它不会无缘无故被拆开的。手电筒在检查镜头内霉点和灰尘的时候用得着。

第五,别嫌麻烦,拍几张、然后导入电脑里仔细看。如果有什么检测软件,更好,当场验明正身。别理睬卖家脸上烦躁的表情,更别理睬卖家脸上亲切的笑容,呵呵。发现问题,立即问,别含着;尤其不要因为怕别人鄙视你外行、于是想问都不好意思。

第六,一定要卖家留下一张“字据”。如果是商家,**是一定要索取的。如果是个人,则要求他当场写一张。推荐格式如下:“今售予××镜头机身一套,收到交来镜头交易款××元整,镜头型号××、编号××,机身型号××、编号××。收款人(签字),联系方式:××,×年×月×日。”

第七,二手的器材买回来后,消消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消毒湿巾正常擦拭那些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地方。

  以下东西,个人很不建议买二手:存储类的东西(CF/SD卡、移动硬盘之类,本身不贵、已经费成什么样儿了搞不清楚、万一出毛病了可能损失很大);电池(同样不贵、同样搞不清楚已经费成什么样儿了);摄影包(原主人万一有某种皮肤传染病……,同理沿用于肩带、腕带、帽子、马甲等,家里自备大型医学消毒设备的另论)。

十一、选什么品牌好?

  1,选择一个品牌的机器,意味着选择这个品牌身后的“产品+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甚至意味着选择这个品牌的企业未来研发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摄影器材领域,C和N当然是最大的两家公司,综合能力最强、产品线相对最齐全、新品研发能力都是岗岗的;因此他们的用户最多,因为容纳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除非你准备N修,否则难以避免你的器材的延续性问题。

2,民间很多“铁律”,别迷信。比如什么“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短焦”之类,都有道理(毕竟是很多人用下来的经验慢慢汇集成了说法),但都没那么大的对比落差。在成像能力上,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品质水准都差不到哪里去了;相比之下,品质高低跟价钱的关系更明显得多,跟品牌的关系真没那么大。何况,任何一款单反产品都容许你很大范围的参数调整空间(嫌这个麻烦的话,真的还是用DC吧,呵呵);任何一幅数码照片都拥有各种后期制作手法能够达到的“无限可能”,不是么。

3,别用愤青情绪引导你的选择。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尼康曾经为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军队全力以赴生产各种武器上使用的光学瞄准器械(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坦克都装备了尼康……)。这是实情。但那是很久以前的历史。如果沿用这个思路,整个日本的所有产品咱们都别用得了。爱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眼下可能对国家有贡献的事。

4、没有这样的作品,因为更有“佳味”“尼味”或者“德味”而就可以更“有味”。如果自己拍出来东西不满意,别只知道埋怨设备,还是多反省自己吧。如果拍出来很得意的作品了,不妨为自己骄傲自豪一把、去喝一杯,而完全没必要给自己器材的那个厂家送面锦旗。

  其他的一些问题,包括初哥们也经常在坛子里提出的,比如“手感”、“操作界面”等,也多属于“无解”的,就不一一说下去了。那些由个人感受出发的词儿,我觉得多数属于文化词汇,你自己去体验一下、觉得舒服就好。有人喜欢手里沉甸甸、有人喜欢轻便,有人喜欢个头硕大、有人喜欢小巧,有人喜欢拨转轮、有人喜欢摁按钮;一来各有各的方便,二来用的时间长了自然会逐渐习惯,终归那些实在让多数人都觉得不舒服的东西是会被市场淘汰掉的、沉淀到今天的各种都有存在的道理,照相机这么个东西毕竟是已经有历史了。(本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者)

sc-ul10是什么型号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我越来越了解相机,我开始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叫做“传感器”的东西,让我认识到花了数百美元购买了一台残幅相机!所以,我将在本文中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这全幅与半幅两种相机之间的差异,并帮助您决定选择哪一种。

【欢迎点击文中广告】

  “全画幅”或“半幅”仅指相机内成像传感器的尺寸。全画幅传感器的尺寸与35mm胶片相同,半幅传感器所指的最常见的尺寸称为APS-C。使用较小的传感器,会对景深、焦距等因素产生有趣的影响,但它并不是相机好坏的测量标准。两者都能完成同样的工作,但了解这两种格式之间的区别将帮助您了解哪种类型最适合您。

  多年以来,优先选择全画幅相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可以在高ISO下提供更好的画质表现。虽然今天仍是如此,但也可以负责地说,对于大多数实际情况,半幅传感器相机也都已经足够胜任。  好比下雨天收集雨水,为了达到目的,你在草坪上放置24个桶,用它们装雨水。同时,你的邻居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使用了超大型水桶。同样的时间,谁的雨水会多一些呢?

  虽然你和你的邻居都用了24个桶来收集雨水,但他的面积更大,因此能够收集更多的雨水。同理,像D5500这样的半幅相机具有2400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与全画幅的D750相同。然而,由于D750上的单位像素面积更大,因此它们对光更敏感。相应的,同样弱光的表现,全画幅要更佳。

  尼康D7100(半幅),ISO6400。注意黑暗区域的纹理表现,以及明亮色彩区域欠饱和的情况。

  尼康D750(全幅),ISO6400。拍摄相同的场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整体噪点更少、颜色更干净。

  但现代数码相机的技术进步飞速,这种差距越来越小。大多数半幅相机早已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例如富士X-T1是一台半幅相机,但已相当于佳能5DMarkIII(全幅)的高ISO表现。当然,如果您在高ISO成像方面有极致要求,全画幅还是您最好的选择。

  传感器尺寸较大的一个缺点,就是需要更大的相机体积,内部结构才能补偿传感器尺寸的增加。因此,除了微单,全幅机一般都比版半幅机要笨重。

  像尼康和佳能入门半幅机,尺寸更小,价格更便宜,并且比全画幅相机更便携。如果您不需要超高的ISO性能,也不想清空您的钱包,半幅或四分之三系统会很适合你。  然而,对一些摄影师来说,他们并不介意器材的重量和价格,只需追求极致的画质,那当然会选择全幅。

  在选择相机系统时,无论是半幅还是全幅,不仅需要考虑相机,还要考虑镜头的参数和价格。半幅镜头通常比全幅镜头更便宜、更轻便小巧,但需要转换焦距等效参数。

  例如全幅的70-200mmf/2.8的标准长变焦,一定破万。而用在半幅上一个类似的Sigma50-100mmf/1.8镜头,价格只要6千多人民币。而且半幅相机能使用全幅镜头,但全幅相机不能使用半幅镜头。

  全幅系统的成本这么高,自然有其优势。在成像方面,更大的画幅能够获得更浅的景深。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试,用全幅的70-200mmf/2.8镜头拍摄时,出片将与半幅相机的截然不同。

  算上等效系数,安在APS-C相机上时,200mm的镜头就会等效300mm,这也意味着我不得不再往后退得更远,才能获得相同的构图,更远距离也会增加景深。

  这是我用85mm镜头在半幅D7100上拍摄的照片:

  拍摄第一张照片后,我把镜头换在D750上,在同一个机位拍摄,得到以下图像:

  看起来像是缩放了,但事实上,我正在使用完全相同的镜头,却因画幅而出现了透视差。为了得到第一张那样的构图,我会更靠近模特,如此一来,也改变了背景元素,给了我一个更浅的景深:

  简单来说,使用全幅相机,您将获得准确反映镜头真实焦距的画面,而使用半幅相机,您看到的是裁剪版本。

  这张照片是用35mm的镜头在尼康D7100上拍摄的:

  下一张照片我坐在完全相同的地方,使用完全相同的35m镜头,安在全画幅D750上拍摄:

  除了相机外,没有任何改变。在全幅机上拍摄的图书馆,反映了镜头真实的焦段,而半幅相机上看到的是裁剪版本。  那么这种对比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经常拍摄风光、建筑或其它广角景物,那么没有等效系数干扰的全幅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如果你喜欢拍摄野生动物、体育运动或其它特写,一台半幅相机把你的镜头等效焦距拉长,将一个300mm的长焦镜头变成一个450mm的打鸟镜头。

  在对比半幅和全幅相机之间的各种差异之后,我想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分别应是左右,而不是高低。两者都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拍摄任务。大家不应该一味追求最好的,而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你用的是什么相机呢?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