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cpu风扇型号(怎么看cpu风扇型号大小)
怎么知道cpu风扇型号
几乎市面上的CPU都可以找到相同的型号,就是找不到同型号的都可以找到同型号的风扇(有些品牌电脑的设计不同,也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风扇是可以找到一样大小的,更换风扇一样可以)!
如何看cpu风扇转速
要查看电脑CPU风扇型号,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打开电脑机箱,找到CPU风扇。
查看风扇上的标签,上面通常会标明品牌、型号等信息。如果没有标签,可以尝试拆下风扇看看是否有标识。
如果实在找不到标识,可以尝试查看风扇的规格,比如风扇的大小、电压、转速等,然后在网上搜索相应的产品。
如果还是无法确定型号,可以联系电脑品牌商或风扇制造商的客服,提供相应的规格和图片,让他们帮助确认型号。
如何知道cpu风扇的型号
CPU风扇是无具体型号,选用何种CPU风扇一般是根据电脑CPU型号决定的。查看CPU的方法如下:1、首先选择打开电脑Windows图标中的“控制面板”设置选项。2、然后在弹出来的窗口中点击打开“系统和安全”的这个设置选项。3、然后在弹出来的窗口中点击打开“系统”这个设置选项。4、然后在弹出来的窗口中,就可以看到电脑的处理器信息,包括CPU,根据相应的型号去匹配相应的风扇就可以了。
cpu风扇型号在哪看
点击上方电脑爱好者关注我们
周二的时候小编看到有个小伙伴留言装机配置,求助小编。大体看了看也没什么问题,不过仔细一琢磨,不对呀,小伙伴买散装CPU但是没有选散热器,这可怎么用?一问才知道,这个小伙伴根本没把散热器的事情考虑在内。好吧,今天正好借着这个问题,小编给大家推送一下散热器的选购知识好了。
材质区分你会选吗?
除了买盒装CPU,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买哪个散热器好呢?“哪个便宜买哪个”还是“哪个好买哪个”?这要从CPU最基本的“用料”来看了。
一般来说,电脑用的散热风扇,最经济的肯定是铝合金材质的散热器。铝之所以能拿来做散热片,是因为铝的重量非富轻且导热性也相当不错。因此才普遍被用作电子零件散热的最佳材料。但散热片并非是百分之百纯铝的,因为纯铝太过于柔软,所以都会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铸造而成为铝合金,以获得适当的硬度。
另一种材质是铜,铜比铝的导热性更好,但成本也比铝制散热片高得多,考虑到成本,纯铜散热器一般用于高端的散热器,成本也相对比较高。还有一点,纯铜制散热器重量较大,容易把主板压弯变形,现在使用纯铜散热器的产品相对比较少一些。
热管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般盒装的CPU散热器除了高端货之外,都是纯铝合金质地(以前有铝+铜设计,不过这几年CPU的热功耗都较低,几乎都是标配全铝合金的了),但是各品牌的散热器多是带有热管的?
带有热管的散热器散热效果远超普通产品,这是因为铜热管内含有流动性的导热液体,通过液体的流动(热胀冷缩的原理)快速带走热量,再配合散热片导热。带有热管的散热器成本自然也要高不少,80元起步到几百元都有,具体又分成2热管、3热管、4热管、5热管等等,数量越多价格也更贵。
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如果你不是个超频玩家,或者CPU的热功耗设计不是特别高,完全没必要买像5热管之类的高端散热器,最多3热管散热器就足够了。
风扇越大越好?
有些CPU散热器的设计着实夸张,除了常规的型号外,有不少都配备了8CM、乃至12CM的超大散热风扇,这样风量更大,散热效果更好。不过这种风扇对安装环境的要求颇高,尤其是一些主板设计的内存插槽太近(或者内存散热片太高),或者是供电模块上安装了更高的散热片,都可能造成无法安装,购买前一定要了解一下自己主板的安装高度,如果实在不懂,可以把主板型号贴给卖家让他帮忙判断。
就小编来看,8CM~12CM规格的超大型散热风扇如果不是特殊需求还是不要为好,安装困难不说,价格还很贵,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下压还是侧吹?
CPU散热风扇的种类超多,但是终归离不开最基本的几个技术特点,散热风向就是其中之一。早年电脑的CPU风扇都很简单,就是下压式,简单说就是正对着CPU向下吹风的那种;现如今还多了一种侧吹风方式,风扇被设计在CPU散热器的一侧,从侧向吹风;最后就是涡轮式,这种散热器几乎已经绝迹了,小编就不多说。
这两种CPU散热器的散热方式对比之下,下压式显得更加有效和直观;而对于要满足散热需求并打算构建整体散热通道的玩家来说,则要选择侧吹式散热。但是,这也和机箱内的风道息息相关——如果是紧凑型机箱,机箱前后两侧也不打算安装任何散热设备的时候,下压式散热器是最好的选择。总归就是一句话,不要盲目认为侧吹就是好,也不要认为下压式就最有效果。
硅脂有区别吗?
硅脂已经几乎成为玄学的一部分了,然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超贵的硅脂只比最普通的硅脂优秀一点点,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完.全.没.必.要!但是,如果想专注超频这样的DIY动作,一个好硅脂就必须认真考虑——考60分及格容易,90分之后想再进一步就很难,道理是一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是普通玩家,一款80元~100元左右,2热管~3热管的散热器就非常好了,应对满载完全没问题;如果是采用小型机箱,CPU经常要长时间满载工作状态,4热管左右的散热器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价格嘛,100元~300元都有,注意一点,越高规格的散热器,品牌溢价也越高;如果是想超频折腾,DIY的玩家可以考虑更高级的散热器,这部分小编也就不用多说了。其实,只要不是最便宜的杂牌散热器,散热效果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超过80元的散热器,99%的产品都比盒装散热器散热效果好。当然,如果你是AMD的信仰灯散热器粉丝,当小编什么都没说好了……
看了这篇文章,99%的读者还会点击:
怎么看cpu风扇型号大小
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电脑出现了CPUFanError的提示,这说明我们的处理器散热风扇出了问题,但是电脑出现CPUFanError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解决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电脑出现CPUFanError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电脑开机出现CPUFanError提示的原因:
风扇工作时间过长,里面的润滑油干了,导致风扇转速变慢了。
方法:在风扇的内部加点润滑油,加大风扇的转速会降低机箱内部的温度,以至于不会使CPU烧坏。
大家都知道一般主板上都有多个风扇的插口,CPU的风扇应该插在CPU_F这个上面,如果不插在这里虽然风扇正常,但是主板会提示错误。
方法:将CPU风扇的电源插头插到相应的位置,一般问题可以解决。
BIOS错误也会出现这个提示,如CMOS电池没电,或者设置错误,系统检测不到CPU风扇的转速,也会出现这样的提示,这时恢复BIOS默认设置试试看。
①CMOS电池的问题
方法:将主板上的COMS电池扣下来,静置五分钟左右,再装回去,恢复BIOS出产设置,如果问题依旧,换块COMS电池试试看。
②系统BIOS检测不到CPU风扇的转速
方法:在电脑开机时按Del进入BIOS界面,然后进入PowerHardwaremonitor,然后会看到CPUFANSPEED、CHASSISFANSPEED、POWERFANSPEED三个选项,将第一项改成IGNORED,第二项改成N/A,第三项改成IGNORED,然后保存退出即可。
另外,CPU和风扇之间硅胶没了,导致热量散发不出去,机箱内灰尘太多也会导致开机出现CPUfanerror的提示。
还有可能是因为使用非原厂CPU风扇,且风扇转速太低(默认设置为600RPM),导致侦测错误,您可以进入BIOS中,将CPUFanspeedlowlimit选项设为200RPM。
CPUFanspeedlowlimit选项只有在CPUFanControl设为[Enabled]或[AdvanceMode]或[Auto]时才会出现。如果您不想打开机箱,您可以进入BIOS,将CPUFANSpeed设置为Ignore即可。
另外,如果您是使用无风扇的水冷系统,也可将CPUFANSpeed设为Ignore。或者直接关闭主板的错误警报功能,将WaitFor"F1"Error选项关闭即可。
以上是电脑开机出现CpuFanError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因为主板型号较多,BIOS设置方法也都不一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主板型号选择相应的方法。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觉得此篇文章有用,请分享到朋友圈帮助更多的人吧!
实用电脑技术
怎么看电脑cpu风扇型号
最近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解释CPUTurbo频率,以及温度和功耗控制的问题。我发现有的同行朋友在这块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倒不是说技术原理上有多难,可能是因为对Intel这几年CPU的性能/热设计了解的还不够吧。
正好我在散热领域还有些粗浅的经验,测试工作中也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就整理了2个图表,顺便讲解一下分享出来,也欢迎读者朋友们点评指正。
短时Turbo散热设计策略
首先我评估了4个技术指标维度:
- Turbo(超过TDP)时间;
- 峰值功耗/性能;
- 温度控制;
- 风扇静音
下表中,我拟定了A/B/C三款对比机型,可能是来源于真实的某个或某一类产品,但又不希望对号入座。同时我还假设大家配置相同的CPU(如:Corei7-10700或11700)以及散热器硬件。
注:图表中的评分1-3,数字越大代表在该项目上表现越好。
首先,A机型属于典型商用机的静音散热策略,同时遵循IntelPL1、PL2功耗设计。比如65WTDP(热设计功耗,通常等于PL1)的i7-11700,短时Turbo自动超频的功耗可达200W以上,接近PL2规范。
关于PowerLimit1和2的定义可参考下表:
在短时Turbo阶段,A机型的CPU散热器风扇转速不会立即提到很高。如果是持续的全核压测,会达到或接近100℃,触发CPU自身的Throttling频率节流机制。在这里我想解释3点:
Tips1、100℃这个规格来自哪里?
上图引用自:https://ark.intel.com/content/www/us/en/ark/products/212279/intel-core-i711700-processor-16m-cache-up-to-4-90-ghz.html
在去年写的《XeonScalableCPU跑到90℃了:为什么风扇转速还不提高?》中,我介绍过Tjunction这个温度值。指的是来自CPU内部传感器的核心温度读数,比金属顶盖的表面温度要高。
Tips2、达到或者接近100℃、触发Throttling需要担心吗?
我们用一些软件看到的也是这个温度,还有些朋友觉得8-90℃已经很高了,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的笔记本CPU就支持100℃最高温度。只是当年功耗/频率控制技术还没有今天这么成熟,所以大家习惯认为Throttling就是降频保护。当然今天Throttling仍然是为了避免过热的保护机制,只不过已经成为常规散热控制动作中的一部分了。
上图点开后可放大,引用自: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support/articles/000005597/processors.html
Tips3、全核Turbo频率跑到多少合理?
如下表,Corei7-11700的基础频率为2.5GHz,最大TurboBoost3.0频率为4.9GHz(这个是指单核)。Intel官方似乎没有像Xeon服务器CPU那样,公布一个明确的全核Turbo频率。当然从实测情况来看,如果散热上能一直控制住温度,在PL2功耗时限(Intel默认28/56秒)内可以跑到较高的全核频率。
扩展阅读:《推荐一款Linux下监控CPU温度、频率、功耗的工具:s-tui》
而一旦运行到65W的PL1平稳状态,全核频率就不可能再那么高了,一般来说i7-10700不低于2.5GHz就是正常的。如果您在压测时跑AVX-512浮点计算,或者同时跑集成显卡的测试,有些情况下低于基础频率一点也是正常的。这种“功耗墙”的情况,在15WTDP的笔记本CPU上出现的更多。
相比之下,125WTDP的i7-11700K基础频率3.6GHz就高出不少。如果是长时间全核满载计算或者渲染类的应用,常规情况下(没有人工超频)肯定是11700K比11700要好很多。
让我们回来看A机型的后续动作:当Throttling发生之后,CPU风扇会晚一点做适当加速。随着CPU逐渐降到65WPL1功耗,风扇转速又会降低到比较静音,因为只需要维持合理温度即可——如果此时我们看到CPU内核80℃左右也属于正常。
简单总结,在短时Turbo阶段,A机型的特点就是静音设计好、峰值功耗/性能基本满额设计,而Turbo(特别是功耗偏高的Turbo)时间相对不长,温度控制合格(在该项目上1分定义为合格)。
这里我还想加一个Tips4:CPU风扇能否做到瞬间(如秒级)响应CPU的温度变化?
表面上看这样做能有效抑制高温,不过从噪声控制的效果来看,短时Turbo长度和是否维持在较高的功耗对商用PC、工作站来说不是太重要。首先单线程应用一个CPU核心Turbo到最高时,功耗一般还在TDP范围内;如果每次出现几秒的全核满载,CPU风扇就“呼”地一下高速运转,通常也没这个必要。
而服务器等数据中心设备则考虑不同,XeonScalable中高端型号本身TDP就比桌面CPU功耗高,在较高密度的1U/2U机箱内,风道前后还有其它配件。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跑到TDP而温度又不超标的基础条件,风冷散热就不太可能像桌面PC那样静音了。(本文暂不讨论液冷)
扩展阅读:《PowerEdge15G服务器的风冷散热“新花样”》
《冷板式液冷标准化:PowerEdge15G服务器散热杂谈》
接下来我们看看B机型,它在Turbo(超过TDP)时间、峰值功耗/性能、温度控制,以及风扇静音上面都是2分,看上去比较均衡,其实这里面有点门道(或者说取舍)。
首先,B机型对CPU的PL2做了一些限制,比如65WTDP的i7-11700在初始全核满载时只跑到120-150W(可以在主板的EC里设定),这样温度上升地慢一点。等到CPU风扇转速起来之后,如果允许的噪音水平稍高一点,在短时Turbo期间有可能不会触发CPU自身的Throttling频率控制。
这种设定的结果是,峰值性能B没有A高,但B维持全核高主频的时间会比A长一些。从表面上看B的CPU温度控制更低,但实际上A的设计也不存在散热问题。B机型的风扇噪声可能要比A大一些。
而C机型则完全是性能优先的设计,为了兼顾Turbo(超过TDP)时间和峰值功耗/性能,在使用同等(性能/成本)CPU散热器的情况下,只能让风扇转速长时间偏高运行。这样的代价就是静音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在短时Turbo的高功耗下容易触发Throttling,特别是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但本文中讨论的Throttling只是让CPU降到当前散热条件下合理的频率/功耗水平,并不会导致性能异常,毕竟PL1才是常态。因此我们认为C机型的温度控制也是合格的。
稳态PL1散热设计策略
在讨论下一部分内容时,我重新对比了A’、B’、C’三款机型,因为它们的行为表现与上文中的A、B、C机型并无绝对绑定关系。
注:图表中的评分1-3,数字越大代表在该项目上表现越好。
还是先看A’机型,当i7-11700CPU的功耗跑到Intel官方稳态PL1——即65WTDP时,此时风扇静音表现优秀,并且温度控制适中。关于“成本/故障率”这个因素,稍后我们在讨论C’机型时一起谈。
B’机型也是跑到稳态65W,区别在于风扇转速保持的相对高一些,与A’机型比较静音效果稍差,这样CPU温度会较低(比如60-70℃)。
至于C’机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高了CPU的PL1功耗限制,比如让65WTDP的i7-11700长期运行在80-95W,相当于人为“超频“了。为了保持温度仍在合理范围,同等级别的CPU风扇只能工作在更高转速下,因此静音表现相对最差。
还剩下一个“成本/故障率”的对比维度。这个成本可能涉及主板供电(散热)设计,或者后期服务的相关支出。让CPU长期运行在高于PL1(即TDP)功耗的水平,Intel没有保证故障率不会上升。当然,如果按照三年质保的商用PC来看,CPU本身的设计寿命通常不短于5-10年(说人话就是很少坏)。C’机型的故障率具体会有多大提高?我也没有准确的数字。
用户人工干预设置选项
前面讨论的都是主机BIOS/EC里的默认设定,下面再介绍2种手动降温、超频的方法:
1、BIOS里调高风扇转速:确实能降温,甚至使CPU短时Turbo的主频/性能跑得更高,不过代价就是噪音。没有特定原因,不建议修改这个。
2、操作系统下,还有几种可以调节PL1、PL2功耗点,以及PL2时长的软件。人们可以用来给有些机型超频(不保证支持所有主机),甚至调节CPU的电压。但这类操作有可能会影响系统稳定性,操作不当甚至造成硬件损坏,所以我就不推荐软件名称了。相信有些发烧友朋友在这方面已经很熟悉了:)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识别关注
历史文章汇总:http://www.toutiao.com/c/user/5821930387/
http://www.zhihu.com/column/huangliang
↓↓↓
怎么看cpu风扇型号参数
组装电脑选购硬件往往会关注CPU的性能,毕竟是核心硬件,它决定了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而装机用户往往会忽视了CPU散热器的重要性,CPU散热器的重要性相当于游戏中的辅助角色,CPU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CPU散热器不给力,就会造成CPU温度过高,导致电脑死机、重启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影响CPU的寿命,所以CPU散热器对CPU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购一款较好的CPU散热器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选购CPU散热器?下面装机之家晓龙科普一下小白装机通俗易懂的水冷/风冷CPU散热器知识,帮助更好的了解CPU散热器。
小白装机通俗易懂的水冷/风冷CPU散热器知识
一、CPU散热器散热方式:
CPU散热器,目前常见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散热方式,一种是风冷散热器,另一种是水冷散热器。
1、风冷散热器
风冷散热器工作原理:CPU散热器传热底座与CPU紧密接触,由于CPU与散热器传热底座都是金属的,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空隙,而导热硅脂用途主要是填满CPU与散热器传热底座的空隙,通过导热装置,将CPU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最后由CPU散热器上的风扇吹走鳍片上的热量。
风冷散热器一般分为拥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侧吹式散热器(塔式)和下压式散热散热器、被动式散热(无风扇设计),三种类型的风冷散热器区别如下。
侧吹式散热器:
这种散热器高高耸立犹如高塔一般,所以又叫塔式散热器,这类散热器一般是单向侧吹,不会扰乱机箱中风道,将CPU的发热量直接吹出机箱后面的预留散热孔,这种侧吹式散热器适合组建机箱风道,散热效果要优于下压式散热器,也是目前广大用户十分喜爱的一种散热方式。对于迷你主机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塔式散热器高度,如果高度过高,超出机箱的散热器高度限制,可能会使得机箱侧板无法盖上,所以我们在选购塔式散热器,一定先看下机箱的散热器高度限制。
侧吹式塔式散热器
下压式散热器:
下压式散热器,这种散热器风扇是朝下吹的,一般高度比较矮小,不过由于散热器朝下吹的,所以会扰乱机箱风道,适合发热量小的平台,加上由于通常体积小且不占用空间,所以是迷你机箱的福音。此外,组装的一体机电脑,由于空间的限制,通常会配备下压式散热器,无法使用塔式散热器。
下压式散热器
被动式散热器:
被动式散热器,一般比较少见,其实就是一种无风扇版本的散热器,全靠空气流通带走鳍片上的热量。优点很明显,那就是没有任何噪音,缺点也十分明显,散热性能不尽人意,适合发热量、功耗极小的ITX迷你主机,没有特殊需要,一般这类CPU散热器极少使用,市场可选的产品极少。
被动式散热器
选购风冷散热器需要考虑如下:
兼容性,兼容性包括对平台的兼容性以及体积上的兼容性,对平台上的兼容性指的是,通常大多数的风冷散热器,能够同时支持intel和AMD两大平台,属于多平台扣具,但是也存在只支持intel或者只支持AMD平台的风冷散热器,intel原装散热器和AMD散热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所以我们选购散热器的时候一定要看下风冷散热器的适用范围参数,是否能够兼容。还有一种就是体积上的兼容性,由于部分高端的风冷CPU散热器,由于体积庞大且设计不良,会导致周边内存条、显卡等都无法安装,或者是超过机箱的限高,所以我们一定看一下机箱的限高对比下散热器尺寸的高度,是否已经散热器已经超出机箱的限高问题。
某型号风冷散热器的参数
材质,我们知道,铜的导热性能表现是十分好的,但是由于铜金属较贵,成本太高,对于中高端散热器,通常会将底座和热管做成铜的,而其它金属采用铝材料,但其实这种设计十分合理,并且散热效果更好,因为铜材料的导热性能强,而铝材料的散热能力强,铝制散热鳍片和铜管是最佳搭配。
铜+铝散热器
热管,理论上热管数量越多越好,由于散热器的底座与导热管是相连的,所以热管数量也会影响导热能力,例如相对便宜的塔式风冷散热器,只有两根热管,导热效果也会差一些,但是对于入门级电脑配置其实也已经满足了,如下图所示。
两个导热管
底座,散热器是否导热快,绝大多数的因素取决于散热器与CPU处理器的底座接触面,由于工艺的不同,不同的CPU散热器的底座也是不同的,而高端散热器产品仍以镜面底座为主,让不少玩家都误认为热管直触散热器的性能并不如镜面底座性能好,甚至更有人认为镜面底座平所以性能好,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对于散热器底座设计的误解。
镜面底座
鳍片,通常散热器都是铝鳍片,为了就是散热更快,一般来说,鳍片越多,鳍片面积越大,散热越好。而鳍片越厚,鳍片越密集,散热越差。
CPU散热器鳍片
灯效,至于灯效就要看自己喜爱的,有些人喜欢光污染,有些人不喜欢发光,散热器的灯效有LED单色光,RGB、ARGB等,这个与散热完全没有关联,个人爱好选择。
PWM智能温控风扇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选购风扇经常看到PWM智能温控功能的介绍,PWM智能温控根据主板侦测的CPU温度而自动调节风扇转速,在温度正常情况下,是低转速的安静状态,当CPU因为负荷突然增加而温度瞬间升高的时候,风扇也同时提高转速来实现散温,当散热降温后又及时返回正常情况下低转速的安静状态。
ARGB风扇是什么意思?
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RGB就是同一时间一个风扇同时只有一种颜色。ARGB风扇更加高级,支持编程,同一时间一个风扇每个灯珠都可以实现不同效果,能够实现流光。
穿Fin、扣Fin、折Fin工艺是什么意思?
穿FIN主要是散热鳞片和热管(或者其他导热介质)的一种结合技术,相对的另一种结合技术是回流焊、焊接之类,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结合技术。具体来说大概是在鳞片上打小于热管的直径的空,然后用很大的机械压力将热管插入其中,使两者紧密结合。
扣fin、折fin是一类相对的散热鳞片与鳞片间的结合方式。扣fin是鳞片之间用卡口扣在一起,这种方式能使鳞片整体坚固并保持很好的等距关系。折fin则是鳞片之间是用一个等距的折边隔开或者整个连接在一起用一整张长鳞片折叠而成,加工会比较方便吧。这点来看扣fin更加坚固。
风冷散热器推荐品牌:
九州风神、酷冷至尊、超频三、ID-COOLING、利民、猫头鹰、安钛克、乔思伯、大镰刀,其中每个品牌都有低端到高端产品,其中九州风神、酷冷至尊、超频三、ID-COOLING这几个品牌选择偏主流,猫头鹰在风冷散热器中定位偏高端,定价也十分昂贵,但是散热效果真的好。
2、水冷散热器
水冷散热器一般常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和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两种类型的水冷散热器区别如下。
分体式水冷散热器
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对于DIY玩家操作技术较高,分体式水冷自身成本较高,由于安装十分复杂与耗时,并会存在一个昂贵的安装费用,分体式还存在安装不到位导致的漏液风险,加之后期需要增加冷却液,所以只有一些发烧级电脑才会考虑,普通用户和主流玩家无需考虑。分体式水冷散热器由水冷头(块),冷却液,水泵,管道,水箱,冷排组成。
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工作原理:水冷头底部与CPU,显卡等设备的核心芯片相连(显卡也可以用水冷散热器,但是需要拆掉出厂自带的风扇,对DIY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顶部通常预留有管道口,通过管道与散热器相连,散热器再连接至水箱,水箱连接到冷排,将刚带出的热量通过冷排排出,使得CPU/GPU工作在合适温度。
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安装之后效果图
分体式水冷的品牌推荐ek、bitspower,向下还有xspc、OCOOL,国产的有bykski、barrow、boom、TT等。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一体水冷散热器由冷排,散热头组成,相比风冷散热器稍微好一些,相比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在价格上也亲民的多,并在安装步骤上十分简易,不用担心复杂的安装程序,后期也无需换冷却液,由于是一体式设计,更不用担心漏液的问题,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水冷液在出厂时已经灌装完成,对于用户安装的话,只需要拧拧螺丝就可以完成安装,大大降低了CPU水冷散热的门槛。
有人测试过同价位的风冷散热器和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对比,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效果相比风冷散热器效果差距不大,如果没有炫酷的视觉效果要求,多数用户使用风冷散热器都可以满足要求,玩家也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水冷。
一体式水冷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推荐品牌:九州风神、酷冷至尊、ID-COOLING、海盗船、恩杰、乔思伯、爱国者、华硕、安钛克、TT、超频三等。
无论是一体式还是分体式水冷都有冷排,而冷排分120、240、280、360等规格,例如我们选购了360规格冷排,那么选择机箱的时候,一定需要看下是否支持360规格的冷排,以免造成无法安装的尴尬*面。
以上就是装机之家分享的小白装机通俗易懂的水冷/风冷CPU散热器知识,相信大家会风冷和水冷CPU散热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普通用户和主流用户来说,选择风冷CPU散热器就足够了,如果想要再好一些的散热器,可以选择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追求酷炫另类与散热性能,并且万元级发烧级电脑配置再考虑分体式水冷散热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