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浮漂型号及详解(浮漂型号详解图解)

2024-03-29 13:27: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钓鱼浮漂型号及详解
  2. 浮漂型号详解图解
  3. 浮漂对照表
  4. 浮漂规格表
  5. 浮漂的型号种类大全
  6. 浮漂规格型号
  7. 浮漂的型号与使用方法

钓鱼浮漂型号及详解

阿卢浮漂大概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LPA、LPB、LPC三种,每一种类型的阿卢浮漂又分为很多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阿卢浮漂是不一样的,使用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阿卢浮漂的LPA系列有阿卢浮漂LPA01一直到LPA10,LPA01的综合性比较强,但是不适用于在水表的钓鱼情况,其他的情况下都适用。LPA02更适合在水底钓鱼的时候使用,因为这款鱼漂的顿感比价明显。LPA03的打接口非常好,在拉饵的时候可以使用,有时候也会用来钓底。LPA04也是适合用于钓底,能够应对在钓底的时候的大部分鱼情。LPA05也适合钓底的时候使用,但是这款鱼漂和其它的鱼漂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比较灵活,在水中翻身的速度非常快,动作也比较干净利落,在钓鱼的时候使用有比较强的节奏感,钓鱼的时候也比较稳定。LPA06可以用于钓底,也可以用于在半水的位置钓鱼,能够用于比较快速的鱼。

浮漂型号详解图解

浮漂型号吃铅量对照表如下:

一号漂:0.8克-1.5克,适用于钓底,钓鲫鱼、鲤鱼等小型鱼种。

二号漂:1.5克-3.0克,常用于池塘喂养颗粒饵料,大小通杀。

三号漂:3.0克-4.5克,大多数时候用于钓截口,钓大鱼的首选。

四号漂:4.5克以上,属于比较迟钝的漂相,有点类似于野钓中用的太空豆。

五号漂:4.5克以上,又称巴尔沙木漂,这种漂相对来说重一些,迟钝程度最大,一般用来野钓大鱼,是钓大鱼的首选。

六号漂:5克以上,又称卧式漂,这种漂相对较大,而且灵敏度很高,适合钓巨型鱼种,比如说青鱼、草鱼等。

调漂方法:

1、重铅找底:铅皮座上加一块大铅皮抛入水中,鱼漂在铅坠重力作用下会全部没入水中,然后提竿上拉鱼漂直至鱼漂水平,此时铅坠到鱼漂顶部(不是漂座)的距离就是大致的水深。

2、半水调目:鱼漂下拉大于鱼漂加子线长度的距离,然后修剪铅皮直至鱼漂露出想要调的目数,例如调4目将铅皮剪至鱼漂露出水面4目即可,此时铅坠的重力大致等于鱼漂的浮力。

3、挂饵测重:鱼钩上挂饵抛入水中,此时鱼漂沉下去的目数就是饵料的重量,例如空钩调的是4目,挂饵后鱼漂露出2目,说明饵料的重量是2目,为了保证灵敏度饵料大小要均匀。

4、调整钓目:挂饵上拉鱼漂使鱼漂露出想要钓的目数,例如空钩调4目,饵料重量是2目,鱼漂露出2目以上属于钓钝,鱼漂刚好露出2目属于不灵不钝,鱼漂露出2目以下属于钓灵。

浮漂对照表

调漂时,把铅坠多拧几圈铅皮,能把漂尖带入水下,大约测下水深,假如水深2米,就把漂拉到1.5米深(漂尖到鱼钩的垂直距离,不超过2米)漂在水下,慢慢剪铅皮,直至漂露出水面,那个目数就是调漂,鱼钩离底了

浮漂规格表

关注

自渔人

吃铅量是我们选择浮漂的重要维度,浮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决定了一只浮漂的吃铅量的关键因素。排水量就是漂身的体积,同样的材质的浮漂,漂身体积大的浮漂因为排水量大所以吃铅量就大;而同等漂身体积,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浮漂吃铅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举例说明同样漂形的芦苇漂要比巴尔杉漂吃铅量大。

浮漂在我们垂钓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浮漂调整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其次是根据浮漂产生的鱼汛决定抬竿的时机。

实际上任何一只漂都能调整好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只是难易程度有所差异,关键还在于我们本身,而不是浮漂。

由于我们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鱼情、饵重、双钩钩距、子线长短、水底酱层状况等。钩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和我们的鱼获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浮漂是调整钩饵状态的工具,不能什么情况都往浮漂上扯,如果子线弯曲过多导致信号不好,这时就不能怪浮漂不灵敏;还有钩饵没到底导致提竿空枪,就不能怪浮漂的信号不真实。

当然这种因素还有很多,主要是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浮漂的调钓与浮漂的使用者关系更大。

第二个作用就是根据产生鱼讯来决定抬竿的时机,这就不得不说到漂形了。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漂形即使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也会有细节上的差异,我们要依据不同鱼情选择不同漂形的浮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浮漂在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漂形一般是流线型的。还有用于打截口的浮漂,与底钓漂正好相反,漂形要求身材短粗。

浮漂在水中翻身后下沉的速度一般是可以通过漂脚和漂尾的长度来调整的,自然也受到漂尾的粗细和饵重的影响。如果钓饵较轻,漂尾且细又长,调漂时,浮漂翻身后下沉就慢;反之如果漂尾粗且短,翻身后下沉就快。

下面说一下不同吃铅量的浮漂的使用场景,大多数钓友都知道,鱼竿较长,风力较大,水较深,杂鱼闹窝厉害等。这些情况要选择吃铅量较大的浮漂,一是可以方便抛竿,二是可以让钩饵快速到底。

假设我们现在用5.4米的竿,水深在2米左右,有一点风,杂鱼不闹窝,常规情况下用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浮漂就比较适合。假如现在换成3.6米的竿,水深1米左右,无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浮漂就已经足够啦。

如果站在吃铅量这个角度上选择浮漂,就是选择材质轻的浮漂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浮漂。因为两支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浮漂,材质轻的那一支体形可以做的更加的纤细,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当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就相对的高一点。

话说会来,如果两支漂形一样的浮漂,只是因为材质不同导致吃铅量不同,在外界环境不恶劣,都能保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谁更具有优势呢?同样漂形,吃铅量小的那一支漂,铅皮用量就小。而吃铅量大的那一支浮漂,铅皮用量就大。

当两支漂同时入水的时候,那个更灵敏呢?这可能是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有钓友认为根据常识,吃铅量大的浮漂灵敏。而有的钓友认为,吃铅量小的浮漂灵敏,因为铅皮重量小,鱼所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小,自然就灵敏。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太过于片面,实践证明两支浮漂相差无几。如图2所示,在排除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外,当X漂和Y漂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由于X漂和Y漂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两支漂的排水量也一样,因此X的重量+铅皮的重量=Y的重量+铅皮重量。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两支漂在水中运动的阻力的大小,因为两支漂的漂形和体积一样,自然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

浮漂的型号种类大全

上次的推送中给大家介绍了黄条鰤的习性,钓前准备、钓点选择的相关技巧,今天接着跟大家分享海钓黄条鰤的装备选择和具体钓法。

施钓黄条鰤的钓具不同于一般的岸边矶钓和近海船钓,黄条鰤除在个体上普遍大于近海鱼类外,且中钓后挣扎和瞬间的爆发力极强。所以对施钓黄条鰤钓具的配备要求应以坚挺结实、抗拉力和净钓力性能良好为前提。

具体的钓具匹配如下:

1.岛屿周边养殖筏区施钓钓具的配备

应尽量选择并继式(插节)锤负荷50号以上的专用钓竿,竿长要求在2.4米以上。这是因为在养殖筏区施钓小型黄条鰤时,钓法的匹配需要采用浮钓的方式。一般在钓棚的设计上不超过2米,采用较长的钓竿,中鱼后,可快速扬竿刹钩。且因竿长省去收线的“工序”,没等黄条鰤来得及反映,便可利用竿体的力量直接甩于船上,不必担心黄条鰤窜入筏区的缆绳或养殖笼内而断线跑鱼。

与之相匹配的绕线轮也不必要求尽严,一般的中型旋后式绕线轮,如国产4000型号左右的即可。主线的配置以6号船钓用编织线为上选,栓钩的支线可以采用8号尼龙线或25磅左右的专用前导线线。钓钩以海钓专用钩中的22-24号为主,另外还需配备一些配件和海钓专用3号以上大阿波、棉线结、转环铅、小档豆等。

2.外海拖钓钓具的配备

施钓较大型的黄条鰤采用拖钓的钓法,历来是国内外钓友十分推崇的,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正宗”钓法。其钓具的配备多选用专用拖钓竿,竿长一般都不超过2.4米,竿体的主要部分均采用不饱和树脂“玻璃钢”材料制成,有极强的韧性和抗弯拉力。拖钓绕线轮建议选择鼓轮,主线一般要求直拉力在60公斤以上,12号左右的专用编织,线长要求至少300米,前导线应以50磅为主。钓钩的配备以采用拟饵钓钩为主,其假饵要求颜色鲜亮,潜降泳层3-9米、重量70-95克之间的为多数,可根据海流强弱或黄条鰤的泳层变化随时调整。

3.JIGGING钓法钓具的配备

“JIGGING”即铁板钓法,此钓法无论是在鱼种还是在手感上,可以说是目前海钓中最直接、有效的垂钓方式,而且中大鱼的机率非常高。JIGGING所使用的垂钓手法在拟饵钓中也算非常特殊的一种,随着不断抬竿、摇轮时强度、速度的変化,灵活操控海底铁板路亚向上摆动,以此诱引周边対象鱼种掠食咬钩。在钓具配备上,因其钓法特殊对JIGGING钓竿的要求也较严。

a.钓竿五五调性

让JIG时的撞点靠近论座一些,这样一来在晃JIG的时候撞点就会小很多,不会对持竿的那只手造成拧伤和不适。三七调或二八调的竿子如要晃到和五五调一样的速度,那么持竿的那只手臂必需承受比五五调更多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颤震。

b.竿即短而又有弹性

其弹性要求好于一般活饵竿,高弹性可以让JIG跳的更高更活,而且可以让JIG有更长一点的停顿点。

c.竿体的吸震设计

要求竿体加装避震介质,当竿上晃时会撞着正在停顿的JIG而造成撞点,撞点形成颤震,这种颤震需要尽量被竿体上的EVA等吸震材料吸收化解,使钓友感觉就不会那么累。除了EVA外,好的竿体上加装有散震孔的镂空管也可以把颤震的残余减到最低。

d.结实的配件

JIGGING竿是需要不断运动的钓竿,当快速晃饵时,所有竿体上面的配件都要扎扎实实的跟竿体承受JIG的动态,不是所有的竿子都能承受JIG动态时的大幅度震颤,所以竿子的配件一定要结实。

e.竿体的适当配重与平衡

好的JIGGING竿要把平衡点设计在接近甚至就在绕线轮的轮座附近,持竿的感觉应该是“头轻”,晃饵时撞点越接近持竿点越好,这样除可以节省晃饵体力,更可以在搏鱼时有更直接的触感。JIGGING竿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轻量,相反只有足够的重量才可以抵消JIG所产生的任何拖拽力。所以,在选配专业JIGGING钓竿时一定要遵循以上因素来考虑。

施钓黄条鰤由于钓点和获鱼个体的选择不同,其钓法也有着截然的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鱼能否被钓到,完全取决于鱼对垂钓者主动行为的本能或反射反应”。钓鱼技术的实质是垂钓者和鱼之间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准确地判断出对象鱼的泳层,并设计出准确的钓棚,才是钓者的高超技术的反映。

1.海岛周边养殖筏区内的钓法

以2.7米钓竿为例,主线引过钓竿所有导环后,以等竿长定位线位,穿上浮漂定位于1.5-2米左右,系重量约等于浮漂浮力30%的小型转环铅坠。取带支线50cm长的系有24号钓钩一枚,拴紧于转环铅下端孔内。钓饵以鲜活的小黄鱼、鳀鱼、玉筋鱼以及小虾等为主。小鱼要轻挂其背,小虾从尾部挂入。不必放线,直接将钓组荡出船外放入施钓钓点,静观浮漂反应候鱼。当发现钓船周边有小鱼虾惊慌失措蹦出水面时,必有黄条鰤在水下觅食,此时要“时刻准备着”。

黄条鰤吃钩凶猛,反应在浮漂上大多为突然斜向“黑漂”,随之竿体伴有瞬间大力下拽感。此时要立即扬竿刹钩“绷住”,不可放线以防黄条鰤窜入筏区缆绳或养殖笼中缠绕。待鱼被“领回”头时即可发力扬竿,刹钩到取鱼上船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尽量可能减少起鱼过程中被钓获的黄条鰤在水中过长的挣扎停滞时间,以免惊扰其它觅食正欢的小黄条鰤。

2.采用拖钓法钓取较大的黄条鰤

这种钓法历来被视为最正宗的钓法,但出钓的时机的掌握却不容忽视,因为毕竟是远赴外海,决不可盲目行动。耗时耗油不说,如整天钓不到一条,其心理打击也必然挫伤出钓的热情。为此,出钓的前提必须是根据当地的气象、海况及他人的最近可靠情报和信息,来确认前往施钓海区黄条鰤鱼群存在的最高可能性。

具体的拖钓方法:

到达拖钓海区后,要设专人认真仔细观察海区的潮流,潮间带周边有无小鱼群活动的情况,以及如前文所述的海鸥的异常动向等相关信息,来确认鱼群存在的大概方位。

当确认有鱼群出现后,要快速小心翼翼地靠近鱼群的外沿前方后投下钓组,根据海流流速确定以航速4-6节,最大不超过8节实施拖钓。拖钓的放线距离一般在100米内即可。同时,拖钓过程还有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即太阳照射方向、钓船航向和鱼群间三者关系。

“最佳的拖钓方向应该是是:背对太阳或侧对太阳直射的方向来进行”,拖钓黄条鰤大多采取两支钓竿同时施钓,施钓钓组为前后次序入水,一般都是在先减速航行中进行,当钓线放出80-100米时再提速航行,开始拖钓。拖钓过程中,钓友还要以手扶竿体的方法,通过竿体的“动静”来“仔细观察”鱼形拟饵在水下的状态,即以感觉水下拖动中的假饵与海水产生的脉动冲力,每秒钟“跳跃”一次为最佳拖航速度。

同时,在拖航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将拟饵保持或调整在水面下的钓棚高度,即黄条鰤的觅食层。并通过不时的扬竿紧线、落竿松线来调整拟饵模拟受伤小鱼的水中状态。这些,在国外大多使用“潜航板”和“飞机式”潜水器来加以辅助。特别是那种开有5-6孔的“潜航板”,可以按其不同的位置来调整拖钓过程上板与水的平面夹角,从而保证拖钓的准确钓棚。同时,“潜航板”在水中的脉动冲力传到板后的拟饵上产生跳动,更似小鱼游动或受伤挣扎以假乱真,诱使黄条鰤中钩。

拖钓中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钓船的操控,这一点也是关键。一个有经验的好船长除了会根据当时海流强弱,随时调整钓船的拖钓航速,同时在驾船拖钓的操控中大多采取以S型航行,目的是将拟饵甩在航迹外沿。因为,在钓船拖起的白白的航迹泡沫带中极少有黄条鰤中钩。同时,当黄条鰤中钩后,好的船长会及时调整钓船状态,或加速将大物拖出礁区或及时停船搏鱼,并判断大物的走向及时调整钓船在那一船舷起鱼(切记,船后绝不是起鱼的地方)。

当然,为防止黄条鰤下潜进入礁区磨断钓线、丢饵现象的发生,钓友也可以试试采取不放泄力,直接搏鱼的方式来施钓。这里除了要求船长在第一时间采取及时措施驾船离开礁区外,钓友的体力要求绝对是第一位的。此时钓船的内拖力,大物的外拽力,钓友在中间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量,绝非一般体力难以抵消。当船脱离礁区,船长应立即停船,余下的就看钓友搏鱼了。

3.JIGGING钓法

JIGGLIG钓法是一项需要体力和技巧的钓法,到达钓场后要根据“流急用重,流缓用轻”来选择施钓铁板。当铁板到底后要采用有节奏的有意晃饵和高速收线的方式诱鱼中钩,晃饵的手法要求也是在不断的施钓的过程中反复练习才会“熟中生巧“。当然,有探鱼器会更加确定施钓钓点的情况以“有的放矢”。通过钓手不断的抽动、晃饵,当铁板突然失去重量或有大力向下拽拉时,都是有鱼中钩的讯号。此时,要大力扬竿刹钩以使大物钩能深深的刺进鱼颌。

施钓时铁板的选择首先是形状,即是否是接近近期黄条鰤围猎的鱼种的鱼型,越接近越好,;其次是重量,以应对不同的流水;最后才是铁板的颜色。铁板的形状是关键,能否引起大物的攻击关键要看铁板在水中的走势与状态。当一枚铁板以不规则的滑行状态进入标点范围内,通过钓手的晃饵上抽,极像一颗定时炸弹在随时等待引爆。当那股突发的“爆炸力”在第一时间直接的传达到持竿的手中,那种兴奋与快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黄条鰤吃钩凶猛,尤其是拖钓中,中钩的多为较大的个体,一般均在80cm以上,一旦中钩,其爆发力十分惊人,瞬间便会拽着钓线急速下潜。此时钓船应该立即停止,(在礁区内除外)如鱼太大则需要立即“倒车”,减缓钓线拉力,但一定要保证钓线不能松弛。

当黄条鰤第二次冲刺时,要审时度势,可将泄力档位加大一档,始终保持让黄条鰤“带力”逃逸,以快速消耗体力。并通过时断时续的收放钓线的方法,尽量与鱼周旋,直到黄条鰤筋疲力尽,浮上水面时,再慢慢回收至近前,用搭钩拖至船舷一边来起鱼。在此需要提醒钓友的是:因为拖钓大多采用两支竿的钓组入水,如其中一竿中鱼,应立即收回另一支钓竿,防止缠绕。同时在缚鱼时,钓友的“肚顶”要戴好,钓椅上面的捆绑带一定要扎紧,钓手的安全应放在首位。

以上就是海钓黄条鰤的钓法介绍,由于地域海况不同,各地区钓法也必有着些许差异,希望钓友们灵活运用。

渔路同行,感谢有你

若您也有海钓黄条鰤更好的钓技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或在子牙钓鱼APP分享

子牙为您优选推荐

深海铁板饵 夜光铅鱼

子牙钓鱼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浮漂规格型号

线组配置:

微铅钓法的主要特点是全泳层搜索,信号清晰,操作简便比起定层钓法简单了许多,少了很多环节(如太空豆、棉线结、漂座、连接器均可省去),如用PE线做主线,只要在线头打个小环,挂上子线即可(子线长度一般70-100CM,离钩50-70CM处夹上咬铅),一线到底则更简单,只要在离钩50-80CM处夹上咬铅就OK了。

定层线组配置从上至下:棉线结-活动漂座-太空豆1--太空豆2--铅坠1--太空豆3--太空豆4--铅坠2--太空豆5-8字环(或快速别针)-子线。其中棉线结为了固定浮漂,定水层。

漂:

筏钓一般选用漂尾长,目数多的筏钓专用长尾漂,特别是过程钓刀鱼等,漂尾长则行程长,鱼讯会比普通漂更明显,更多。漂的大小选择取决于钓层的深浅,一般深大浅小。

调漂:

筏钓调漂不象台钓调漂那样复杂,也没有台钓调漂那样的高要求和诸多变化。筏底调漂可以参照台钓调漂法,浮钓过程一般调到挂饵后平水或漂尾缓慢入水即可。原则上能让缓沉的漂尾在鱼吃饵时表现出明显的信号为准(如:加速下沉,停顿,上顶)。

漂讯浮钓鲈鱼、翘嘴,青鱼,草鱼一般为钓行程,漂讯以加速为主。鱼情好,吃口凶会出现大力加速至黑漂,就是大家常说的“箭沉”,但在冬天等吃口不佳的情况下会出现微加速的现象。此时一定要清楚浮漂正常的下降速度,发现异常(如轻微加速,小顿,停漂,小顶等),即可扬竿。

竿:

使用软尾筏杆,长度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不同而定,一般选用1.2米-1.8米,短竿操作方便、鱼讯清晰,长竿则以遛鱼见长,控鱼性能优于短竿。竿梢(尾梢)的调性选择可以根据鱼情的变化做不同的选择,如冬天吃口轻宜选择调性较软的尾梢,尾软则灵敏度佳,信号更清晰,夏秋鱼情好、吃口猛可以选择相对较挺的尾梢,特别是挂活饵(如小鱼、小虾等)时,调性过软会出现假信号、降低中鱼率。另外,配铅的大小也关系到我们对尾梢调性的选择,一般大铅配硬调尾梢,小铅配软调尾梢(反之:大铅配软调,尾梢太挂;小铅配硬调,尾梢太挺,都会影响正常的信号)。但对于软尾筏杆的选择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与习惯,就如我们选漂一样,只要你能很好地掌握一支竿子的性能,熟知尾梢的吃口信号,那么长短软硬皆相宜。所以不必去刻意追求筏竿的调性,适合自己的竿子才是最好的竿子。

东美筏先调子

乐欧筏竿

线:

  带计数(色标)的PE线,是微铅筏钓用线的首选。直观的告诉我们所钓水层的深度,可以轻松地根据鱼情和鱼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如用PE线做主线,只要在线头打个小环,挂上子线即可(子线长度一般70-100CM,离钩50-70CM处夹上咬铅),一线到底则更简单。只要在离钩50-80CM处夹上咬铅,就目前市场上的PE线种类繁多。目前使用广泛,品质俱优的筏钓专用PE线,有太平洋流刀彩8X一米一色PE线。该品牌的PE线拉力强劲,线径标准,一般选用0.6-1.0号的即可(搭配前导透明子线号数一般为1.0-1.5号)

太平洋8XPE线

钩:

 同定层钓法,要求钩尖锋利,钩条稍粗,一般常用的有伊势尼6-8#、千又2-3#。

 轮:

  要求出线顺滑,微小的夹铅也能带动轮子出线,一般使用前打筏轮(也可以选择出线顺滑的水滴轮代替),筏轮常见的有乐欧的筏60T,比较高端的有达瓦的极50、黑鲷工房筏轮系列等,便宜实用的有塑料盘车。(盘车方便实用,而且经济实惠,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出线往往不如金属筏轮顺畅快捷,二是收线起鱼不如带摇手把的筏轮来的顺手,特别是中大鱼后,遛鱼过程会比较艰苦!)。微铅筏钓一般对轮子的泄力不做要求,手指紧贴轮沿代替刹车,手感更直接,其中乐趣尽在掌握。

乐欧60T筏轮

铅:

  一般使用专用的开口咬铅(夹铅),不同厂家生产的夹铅有不同的规格号数,常见的以“B”数大小来区分咬铅大小,如三信咬铅:1B/0.5G  2B/0.6G  3B/0.8G  4B/1.2G  5B/1.7G,咬铅一般以单粒夹在距离钩50-80CM处即可。夹铅大小的选用应根据鱼情和鱼层的不同做相应的选择,鱼情好、口多宜选大号铅,以求更快的上鱼速度;鱼层深选大号铅,反之则选小号铅,基本的鱼层深度选铅为:  5-15米/2B  10-20米/3B  15-25米/4B  >25米/5B

饵:

筏竿微铅钓法主要针对浮钓翘嘴等攻击性的淡水鱼类,可用活饵,如小鱼小虾;也可以选用素饵,目前在紧水滩常用的素饵有速冻玉米、颗粒等。由于筏钓翘嘴主要以饵的形状、色泽、动态来刺激鱼的感官形成攻击吸食,而饵的味型对鱼的就饵影响不大,所以个人认为在饵料中添加香精、小*等必要性不大。秋冬季节钓底可根据本地鱼情、习性选用浓腥鲟鱼颗粒打窝,鲟鱼粉做饵效果不错。

鲟鱼颗粒粉

吃口信号:

  竿尖往下小弯最为常见,此时扬竿中鱼率最高。在秋冬季节,鱼层较深,鱼讯传递慢、吃口轻而小,信号会不如春夏季明显,有轻轻下点或微微上弹均可扬竿。挂小鱼、小虾等活饵比挂玉米、颗粒等吃口要明显有力!

 

【关于打窝】

   虽然是钓浮层鱼种,但打窝同样十分重要,通过间断或不间断地向钓点撒雾化慢鲟鱼颗粒、重窝、酒糟玉米或小泥鳅等打窝料,可以形成从上至下的立体窝区而达到引鱼、诱鱼、留鱼的效果。打窝一般用当地喂鱼的颗粒或玉米,打窝的频率和份量则根据鱼情而定,鱼情好、上鱼佳可以适当降低打窝频率和打窝份量;反之则应提高频率,加大份量。

 

【关于引逗】

  不管定层或微铅,如果筏钓以翘嘴为主,都需要进行引逗诱钓,这取决于翘嘴的攻击性习性,翘嘴对于动态饵有特殊偏好,所以我们在筏钓翘嘴的过程中(特别是挂素饵)需要不断的提逗诱鱼上钩,引逗手法因人而异,但都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同时要尽量让饵的动态显得自然。

【关于鱼层】

筏钓翘嘴,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鱼所在的水层,每次在紧水滩筏钓,某某钓友上鱼,往往会引来一阵追问:兄弟,你钓几米?

其实鱼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个钓位,每个季节,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鱼层都会有所不同,天气、水温、气压、光线、打窝、噪音......对鱼层的变化都有影响,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的改变和翘嘴自身习性的特点,鱼层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现在好多钓友都准备了探鱼器,探鱼器对于筏钓翘嘴还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钓点的鱼群密度、鱼层分布和鱼体大小等基本信息;其次可以让我们掌握钓点的水底深度、水底地形、即时水温等有效数据。但现在常用声纳探鱼器的主要缺陷是对水下的鱼种无法识别,也探不到底层以及临底的鱼,另外每台探鱼器的灵敏度设置都会有所不同,造成了对鱼体大小分辨的相对模糊。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探鱼器,而是应该好好的利用探鱼器来为我们提供一些相对有用的参考数据。

  有了探鱼器,我们可以按照探鱼器上显示相对密集的各个鱼层逐层去找,试着去钓。在每个相对密集的鱼层,一般可以在鱼层显示深度的上下2-3米范围内引逗找鱼,比如,显示20米有鱼层,我们可以在18~22米之间引逗找鱼,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20米处,因为刀鱼游速快,活动范围大,经常会不时的上下窜动来寻找、攻击猎物。

  没有探鱼器就需要耐心的逐层去找,要一点一点的慢慢上下搜索!在初到钓点开钓的时间段要尽量扩大找层范围和跨度,之后可以根据鱼讯逐渐缩小范围,只要有耐心,还是会找到鱼层的!

浮漂的型号与使用方法

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那透析袋是怎样使用的呢?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大分子量的生物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扩散压是由横跨膜两边的浓度梯度形成的。透析的速度反比于膜的厚度,正比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还正比于膜的面积和温度,通常是4℃透析,升高温度可加快透析速度。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再生纤维素RC、纤维素酯CE、PVDF等)制成的透析膜,目前常用的是美国光谱医学公司(spectrum)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生产的各种尺寸的透析管。截留分子量MwCO(即留在透析袋内的生物大分子的最小分子量,缩写为MwCO)大概有100、500、1000、2000、3500、8000、10000、15000、20000、25000、50000、100000、250000、500000、1000000等种类,单位为道尔顿(D)。截留分子量越大也就是说透过性越大,一般而言,透析袋截留分子量越小价格越贵,因为截留的分子越小要求透析袋越密,价格越贵。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8mm-77mm不等。

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作为工具,存在透析时间长、样品回收率不高、无法处理微量样品的难题。目前已有专为10到100ul的微量样品透析而设计的透析工具。把样品加在平底的透析管(类似小量提质粒的离心纯化柱,可以插入1.5ml的离心管中,管底是半透膜)中,再插入特制的浮板(浮漂)中,置于缓冲液面10min即完成透析。实验表明,100ulpH2.8的IgG洗脱液在1LpH9.4的缓冲液中只需不到10min即可平衡到pH9.4。如果在装缓冲液的烧杯底加磁力棒搅拌则更能加速透析速度。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回收率,能够节约珍贵的样品,并能节约时间,特别适合摸条件的预实验。

透析袋的标识:

27mm(MD34)透析袋(MW:3500)

27mm是指透析袋干燥时的直径。

MD34mm是指透析袋干燥时压平的宽度。

MW:3500是指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

1)选择合适的截留分子量。

截留分子量的选择是以预留在膜内的大分子的分子量和将要被除去的小分子污染物的分子量为基础的。为达到合理有效的分离,需分离的两种物质分子量的比率至少为25。选择截留分子量的经验法则:选择截留分子量值约为要保留的大分子分子量的一半,以获得至少90%的保留率。

分子量差超过100倍时,可以同时保证高收率和高纯度。

当分子量差10倍时,为了追求高收率,可以选择较低的截留分子量;为了追求高纯度,可以选择较高的截留分子量。如产品(CytC,20KD)和杂质(VitB12,2KD),侧重收率,选择截留分子是产品分子量的80%-100%及提高收率,用截留分子量20KD的膜去分离CytC和VitB12可得到约88%左右的收率,但仍含有12%左右的杂质。侧重纯度但牺牲收率,选用截留分子量高一些膜,样品保留率在50%-80%左右,用截留分子量为50KD的膜去分离CytC和VitB12以达到收率76%左右和约有2%的B12存留。

对于需对几种分子进行分离的应用,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至少为5倍,才能完成有效的膜透析。若不能满足分子量差的要求,可能需要使用其它的分离技术,如色谱方法或切向流过滤。

2)选择适当的扁平宽度(体积)

透析袋扁平宽度的选择取决于样品体积和透析容量。较小的透析管透析更快;较大的透析管因扩散距离较长透析较慢。为易于使用,建议使用总长(包括闭合夹和顶部空间)为大约10-15cm的透析袋。

3)选择适合的透析膜材质

每种膜对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亲和性。对于球蛋白,相对的结合亲和性由低到高为CE<RC<PVDF。

为防干裂,出厂前透析袋一般都经10%的甘油处理,透析袋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新购进的普通型透析袋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处理方法如下。

方法一:

把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

在大体积(500ml)的2%(w/v)的碳酸氢钠和1mmol/LEDTA2Na(pH=8.0)中将透析袋煮沸10min。

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透析袋。

放在500ml的1mmol/LEDTA2Na(pH=8.0)中将之煮沸10min。

冷却后,置于30%或者50%的酒精中,放于4℃冰箱,必须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从此时其取用透析袋必须戴手套。

在使用前要用蒸馏水将透析袋里外加以清洗干净。

方法二:

可先用50%乙醇煮沸1h,再依次用50%乙醇、0.01mol/L碳酸氢钠和1mmol/LEDTA(pH=8.0)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即可使用。

方法三:

实验要求不高的可以用简易方法处理。用沸水煮5至10min,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

不过现在也有杂质含量极少,无需预处理,只需用去离子水清洗即可使用的即用型透析袋。这种透析袋具有特殊的生物技术膜,不含硫化物及金属杂质。只是比普通型透析袋稍贵。

1)把适量的透析液(缓冲液)加入透析装置。透析液的体积应为样品体积量的100倍。(例如,在1L透析液中透析10ml的样品)

2)裁剪适当长度的透析管。预留一段额外长度(约占总样品体积量的20%)作为头部空间。

3)把透析管插入打开的透析夹,在约超出透析夹3-5mm的位置再夹住。不要折叠透析袋。

4)由透析管开口端将样品装入。调整一下顶部空间的长度,夹紧透析夹。

5)把透析样品放在合适的透析缓冲液中。

6)透析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通常情况下,允许过夜透析。在持续透析的过程中,至少要进行3次全部更换透析液。建议在(透析后)2-4小时,6-8小时和10-14小时(第二天早晨)更换透析液。在最后一次透析液的更换后,要至少继续进行2小时的透析。

注意:对于高浓度污染物,样品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透析,透析液需要更频繁的更换。

7)透析温度主要取决于样品。温度最高限制主要取决于膜的类型。纤维素透析袋可以承受的温度高达37℃。再生纤维素透析袋可以承受的温度高达60℃。

1)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干燥的透析袋要在室温或4℃储存在聚乙烯袋中。未开封的透析袋4℃储存。

2)透析袋一旦变湿,应浸泡在溶液中,不要让透析袋干燥。不断干燥会造成孔隙结构不可恢复的倒塌。

3)使用后的透析袋洗净后可存于4℃蒸馏水或者30%乙醇中,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若长时间不用,可加少量NaN2,以防长菌。从此时起取用透析袋必须戴手套。

大多数情况下,透析袋纯化的样品会被稀释。如果下游需要的样品浓度比较高时,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浓缩。透析袋本身浓缩的方法如下。

1)吹干浓缩法:将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内,放在电风扇下吹。此法简单,但速度慢,且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

2)透析袋浓缩法:利用透析袋浓缩蛋白质溶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将要浓缩的蛋白溶液放入透析袋(无透析袋可用玻璃纸代替),结扎,把高分子(6000-12000)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碳蜡)、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或蔗糖撒在透析袋外即可。也可将吸水剂配成30%-40%浓度的溶液,将装有蛋白液的透析袋放入即可。吸水剂用过后,可放入温箱中烘干或自然干燥后,仍可再用。

主要用于更换蛋白质的缓冲液,得有透析袋。不需要特殊的仪器。一般用得是PEG20000进行实验,简单,快速,对蛋白没什么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的样品浓缩方法,如冷冻干燥浓缩法、超滤膜浓缩法等。

热门文章推荐:

ImageJ和Graphpad如何对WesternBlot条带灰度分析【干货】

抗体储存秘籍,一般人我不告诉!

5步教你跑出漂亮的大分子western-blot图诀窍

Westernblot条带分析

有图有真相!Sanger测序步骤及常见异常峰图分析

Westernblot常见问题摘选

[技能get√]磷酸化蛋白WesternBlot的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困难重重?这篇文章,你一定得看

膜蛋白的提取方法,最全攻略在此

免疫荧光(IF)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