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安全锥型号(安全锥规格及型号)

2024-04-09 14:47: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安全锥尺寸
  2. 安全锥杆
  3. 安全锥桶规格型号
  4. 安全锥摆放距离标准
  5. 安全锥形
  6. 安全锥规格及型号

安全锥尺寸

加重橡胶路锥4.3斤施工圆锥70cm反光路锥68cm塑料方锥|规格:70*32*32cm|型号:70cm|重量:0.85kg厂家直销70cm橡胶路锥反光路锥交通路锥10---15.00

安全锥杆

帛扬锥套皮带轮便于安装拆卸,锥套的型号有:1008、1108、1210、1215、1310、1610、1615、2012、2017、2517、2525、3020、3030.

安全锥桶规格型号

1)结构

   母锥是长筒形整体结构,由接头与内锥面上有打捞螺纹的本体构成,母锥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锻件制造,为了便于造扣,打捞螺纹上开有切削槽。

2)打捞机理

  母锥由高强度的合金钢锻料车制,并经过热处理制成。打捞螺纹分锯齿形和三角形两种,螺纹表面硬度HRC60~65。母锥打捞机理就是在鱼头外部挤压造扣。

3)母锥分类

母锥分为:正扣母锥和反扣母锥。

正反扣母锥的识别:标记槽、识别槽。

4)技术规格

5)操作要点

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母锥规格。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测量各部位尺寸,绘制草图,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

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

母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

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2米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根据下放深度、泵压、悬重的变化判断是否鱼顶进入母锥。

造扣。造扣时,落鱼尺寸不同,造扣压力也不同。落鱼尺寸大,造扣钻压也大。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1:16锥度8扣/英寸的公锥造8扣(指实进扣数)就可以。

6)注意事项

打捞操作时,不允许猛顿鱼顶,以防将鱼顶或打捞螺纹顿坏。

郑重声明:本视频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

安全锥摆放距离标准

摆放流程:

呈三角型的,在距离事故车辆后方150米处开始,两车道的情况下,事故车在哪条车道,就从哪条车道边缘(包括应急车道)开始到事故车辆呈放射线摆放(也是三角线),在三车道的情况下,事故车在中间车道,就从右侧应急车道开始摆放,封闭两条车道

安全锥形

公锥

公锥是打捞管柱内孔部位的一种常用打捞工具。是由高强度合金钢锻料车制,并经过处理制成。公锥按照接头螺纹与打捞螺纹规格分为右旋螺纹(正扣公锥)和左旋螺纹(反扣公锥)有的公锥开有排屑槽。打捞螺纹分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两种。

 1.技术规格

 2.操作要点

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公锥规格。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测量各部位尺寸,绘制草图,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

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

公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

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2米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根据下放深度、泵压、悬重的变化判断公锥是否进入鱼顶。

造扣。造扣时,落鱼尺寸不同,造扣压力也不同。落鱼尺寸大,造扣钻压也大。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1:16锥度8扣/英寸的公锥造8扣(指实进扣数)就可以。

打捞起钻前,应提起钻具,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3米处猛刹车,检验打捞是否可靠。起钻要求平稳,严禁转盘卸扣。

 

母锥

1.技术规格

2.操作要点

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母锥规格。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测量各部位尺寸,绘制草图,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

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

母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

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2米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根据下放深度、泵压、悬重的变化判断是否鱼顶进入母锥。

造扣。造扣时,落鱼尺寸不同,造扣压力也不同。落鱼尺寸大,造扣钻压也大。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1:16锥度8扣/英寸的公锥造8扣(指实进扣数)就可以。

打捞起钻前,应提起钻具,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3米处猛刹车,检验打捞是否可靠。起钻要求平稳,严禁转盘卸扣。

磨鞋

1.技术规格

磨鞋技术规格

2.操作要点

1)用于裸眼中的磨鞋,其外径应比井眼小10%,套管中使用的磨鞋比套管内径应小6。5毫米以上。

2)用平底和凹底磨鞋铣落井碎物时,开始反复划眼到底,然后小钻压磨进一段时间,再逐渐增加钻压。最大钻压应根据磨鞋大小选用。磨铣排量是正常钻进时的1/2。磨铣过程中,磨进一段时间,(0.5~1)小时或进尺0.2~0.5米,应上提钻具并停泵上下活动,待碎物沉到井底后划眼至井底,加压后开泵磨铣。如此反复,直到磨完为止。起钻前应以正常排量洗井1~2周。

3)内引子磨鞋一般用于修整鱼顶。引子的大小根据落鱼的直径选用。引子不宜太长,一般为50~200毫米。引子采用实心钻杆,用螺纹上紧后焊死。

4)外引子磨鞋是保护套管或防止偏磨落鱼的一种修理鱼顶的工具。套子应焊牢,磨鞋体处应割孔焊接。套子应尽量选取强度高的管子制造。

 

铅印

1.技术规格

平底铅印规格表

2.操作要点

根据套管内径和井眼尺寸选择相应规格的铅印。一般情况下,铅印直径小于井眼直径10%。

下钻前应印底(锥形铅印的圆周)整理平整,残余印迹应做好记录。

井眼必须畅通无阻,严格控制下放速度,遇阻不得硬压。

打印位置必须准确。平底铅印打印前应先循环钻井液,待鱼顶冲洗干净后再打印。

打印压力应根据鱼顶情况确定。如果鱼顶断面为尖茬,打印压力应小一些(5—15千牛)。加压过大容易将铅印掇掉一部分。如果估计鱼顶较为平整,可以适应增加打印压力。例如,使用直径255毫米铅印打印127毫米钻杆接头时,打印压力一般为50—80千牛。

只允许打印一次,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转动180度再打印一次,但第二次打印压力比第一次小二分之一左右。

使用锥形铅印打印套管磨损部位时,打印深度必须准确,并且不得硬压,否则将会挤掉铅模。

井口卸铅印时,注意保护好印迹,防止地面印迹与打印印迹的混淆。 

 

机械式内割刀

一、概述

二、型号表示方法

一、现有型号

NGJ178(7″)、NGJ127(5″)、NGJ89(3-1/2″)、NGJ73(2-7/8″)。

二、机械式内割刀规格系列及性能参数见表1。

表1   规格系列及性能参数            ㎜

三、结构、工作原理

1、结构

摩擦扶正部分由扶正体、摩擦块、滑牙套、带齿定位环及下引锥等零件组成。

   锚定缓冲部分由卡瓦锥体、主簧和主簧座等零件组成。

切削部分主要由中心轴、刀片支承、刀片、推刀块、刀片簧、止推环和开合螺环等零件组成。

2、工作原理

四、使用、操作

1、下井前的准备  

根据被切割管柱部位内径尺寸,选择规格适当的机械式内割刀,常用机械式内割刀性能参数应符合SY5070—9l规定见表1。

检查刀片及摩擦块是否转动伸缩自如,刀刃、卡瓦牙、上接头螺纹是否完好,其它部件装配是否正确。卡瓦对芯轴同轴度公差、刀尖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置应符合SY5070—91规定(见表2),对不符合表2规定的,应加以调整至符合。

内割刀下井前应按跟踪卡检查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下井。

2、操作方法

(1)如在斜井中工作,为使割刀工作尽量稳定,可在割刀与钻铤之间加弹簧移动式扶正器。

(2)切割钻杆、套管、油管时的操作工艺。

内割刀联接于钻柱上,并下至预定井深,但应避开套管、油管接箍、钻杆接头等处。

转割刀3圈,使滑牙片与滑牙套脱开。

放切割钻上(约5~10KN),使卡瓦与被切割管柱内壁咬紧。

10~18转/分的转速正转切割钻具,进行切割作业。切割过程中应逐渐加压,每次下切割钻具约2毫米,不要超过3毫米。这样当下放钻具总长度为32毫米时,旋转自如,无反扭矩出现(即扭矩值复原)表明切割完成。此时,可提高转速至28转/分,并反复加压(5KN)两次,若扭矩值无增,即证明管柱切断。

停止转动钻具,应先缓慢上提,使内割刀恢复初始状态后,再将内割刀起出井外。

行打捞作业,取出被割断的管柱。注:在落鱼较深的情况下,为简化打捞程序,可在割刀上部接适当的小钻杆,其长度等于切割位置到鱼顶处的长度,小钻杆上端接打捞矛。这样割断后,先上提割刀使之恢复初始状态,然后,再下放钻柱使打捞矛进入鱼顶孔内,反转一圈,上提钻柱,即可把落鱼与割刀一起取出。

3、注意事项

下放前刀头应处于缩回状态。

下放内割刀时严禁转动钻柱,如下放遇阻,应上提钻柱检查原因。

切割时应缓慢正转,操作要平稳,送钻要均匀。

五、现场维护保养

1、使用后清除上接头、刀槽、卡瓦及其它部件上的油污、泥渣,检查各零件的安全性,然后涂防锈油,并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2、上下钻台要小心,防止碰坏刀片、卡瓦牙及螺纹。

3、存放18个月后,使用前应重新拆开维护保养。

4、现场检查,出现判修、判废依据情况之一应回收修理或报废。

六、维修

1、拆卸

夹持中心轴大端,卸下下引锥。

正转扶正体,使滑牙套下端露出,用扳手反转滑牙套使之退出。

夹住开合螺环,旋松卡瓦锥体,取下扶正块体部件及相连的卡瓦和卡瓦锥体。

松开开合螺环并取下分离卡瓦和卡瓦锥体。

取下主簧座及主簧。

取下止推环及三个推刀块。

分解心轴部件。

分解扶正体部件。

2、零件鉴定

上接头和中心轴应按SY/T5446与JB/T8468进行无损检测,不合格者应报废。

磨损刀片可修复再用,修复后应符合表1规定。

连接螺纹损伤深度小于0.3mm,可用细锉刀、油石和砂布修整,否则应更换相应零件。

与钻具连接的螺纹应符合Q/CNPC-TZ 52的规定。

3、组装

装配前应将全部零件清洗擦拭干净,螺纹部分涂润滑脂,所有配合表面涂润滑油。

装配的顺序应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

安装滑牙片时,应面对扶正块体三个相应槽,按滑牙片端面上的顺序号反时针方向依次装入。而对卡瓦锥体的安装,必须先与安在扶正体部件上的卡瓦结合后,才能往中心轴上套。

检查刀片及摩擦块是否转动伸缩自如。卡瓦对芯轴同轴度公差、刀尖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置应符合SY5070—91规定(见表2)。

装配后,接头内螺纹涂防锈脂,并配戴护丝。

内割刀外表面涂油后入库保存。

  表2常用机械式内割刀性能参数      mm

安全锥规格及型号

pvc是聚氯乙烯树脂粉材质的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