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型号(头皮针型号与颜色)
头皮针型号颜色
12个。兽用针头是用于兽医注射*物的重要工具,不同的*物对应不不同规格的针头。头皮针几个型号共有十二种型号分别为12G、14G、16G、18G、20G、21G、22G、23G、25G、26G、27G、29G。
头皮针型号图片
12个。兽用针头是用于兽医注射*物的重要工具,不同的*物对应不不同规格的针头。头皮针几个型号共有十二种型号分别为12G、14G、16G、18G、20G、21G、22G、23G、25G、26G、27G、29G。
头皮针型号与颜色
一位朋友,半个月前宝宝腹泻不止,她带宝宝去治疗,结果连打了整整一周的头皮输液!
后来在输液室护士忙活半天,由于孩子脑门上针眼太多愣是没地方再下针了!护士长过来一看,急切又心疼地对菌菌的朋友说:“别再让医生给你娃开头皮针啦!他头上都没地儿插了,你看娃的头,都成啥了!”
最要命的是我这位朋友把娃抱回家的时候,她婆婆瞬间炸了,心疼孙子又是哭又是亲,说这当妈的心太狠,给娃看病都把娃脑门打成筛子了!而且还说头皮针对大脑的影响大如果孩子到时候笨了就和她没完云云……
那么头皮针真的有必要么?
打头皮针对宝宝的大脑到底有没有影响?
十月菌在身边调查了一部分宝妈!接受调查的宝妈几乎都认为给宝宝打头皮针的架势太吓人,宁可打肌肉针,有部分宝妈认为打头皮针会影响宝宝的大脑智力!一位大姐还总结性地表示:你随便去问,1万个家长能说出不愿给孩子打头皮针的1万个理由!
1.场面不忍赌,像上刑,看孩子在床上被压着手脚,那细细的针头哪是扎宝宝的脑门,那是扎我的心呢。
2.*股上胳膊上打还算有点肉能垫垫,头皮上啥没有,实打实的疼。
3.孩子看到针在脑门上晃悠,就哭就闹,一看他那样,我扛不住呀。
4.孩子晚上做噩梦都是有人要用针扎他脑门儿。
5.不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吧?
……
……
9998.还是打肌肉针吧,有种疼叫我看着疼。
9999.打了几天针,脑门上都扎遍了,娃脑袋都肿了。
10000.头皮针就在脑门上,*物要是进了大脑咋办?影响孩子智商这万万不能。
但是
(请注意这个可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转折词)
孩子静脉输液打头皮针,真的如此可怕吗?
当!然!不!是!
那为什么!为什么要在头皮上输液?
给我们1万个理由!
打头皮针,我们很需要家长的配合
打针时,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也焦虑不安,反复询问医生和护士,怕这怕那,会加重紧张气氛。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孩子哭闹、挣扎得厉害,并不都是打针的疼痛造成的,可能是因为本身不舒服而无法表达,或者是被人压着吓哭,抑或是受到家长的紧张情绪的影响。
由于小宝宝对家长的依赖性十分强烈,再加上患儿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医护人员通常很难与患儿进行顺利交流。所以,打针时,家长应配合护士按住孩子的膝盖,避免蹬踢。同时,可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看动画片、夸奖孩子勇敢等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孩子的恐惧,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
看到这里,宝妈们肯定要问了▼
既然逃脱不了打头皮针,那么打头皮针对孩子大脑有影响吗?
不少家长对孩子打头皮针感到害怕,担心影响孩子大脑发育。但其实打头皮针扎的只是孩子头部表皮内的小静脉,不会伤及孩子颅骨和大脑!
但由于个体差异(如疤痕体质者),有的孩子头皮的扎针点可能会留下小疤痕。因此,打针时护士会尽可能接近发际或剃去少许头发,让扎针点位于发际内,以免在前额部位留下疤痕。
十月菌温馨提示
为了显露出宝宝的头皮静脉,方便穿刺,需要给宝宝剃头发,但是宝妈们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剃光头防止损伤毛囊,距离头皮留个1-2cm剪短即可。
看看专业护士怎么说:
3岁以内宝宝往往是各大医院儿科的大群体患儿。由于年龄小,治疗又因人而异,用*原则通常为能不用*时先观察,口服*物能达到治疗效果时就不输液。只有当患儿疾病治疗需要时,医生才会选择静脉输液。
通常我们会选择孩子的四肢周围血管来进行静脉输液,对婴幼儿而言头皮静脉并非首选,但对那些不停挥舞着的小包子手、小肉肉脚,难以寻找到明显的血管的时候,儿科护士就会拿出绝招——头皮静脉穿刺。
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对护士来说,要求要高于其他穿刺技术,也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头皮静脉输液通常选择型号为24G的静脉留置针作为穿刺针。操作开始前,操作者应耐心向患儿家属告知操作过程,并征得理解和同意。
为减轻穿刺给宝宝带来的疼痛,在穿刺前的30分钟~45分钟,我们通常会在选择好的血管区域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时用缓和的语气呼唤宝宝的小名,用孩儿般的语言和宝宝聊天,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也进一步取得家属的配合。
为了更好地暴露血管,并能妥善地固定头皮针,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剃去*部的头发,此刻需要注意宝宝的形象,特别是那些宝宝的妈妈很在意形象时。选择穿刺点时,可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和前额上的眶上静脉,这时,不仅要用眼观察,同时需要用手指触摸,以区分动脉和静脉,避免误穿入动脉。
穿刺时,必须请另一名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约束患儿,固定患儿头部,尤其是头、肩膀、胳膊、臀部和膝盖。护士对*部进行严格消毒后,左手做C字形绷紧血管周围皮肤,右手持针,看清血管走向,在最清晰点向后退0.2cm~0.3cm处,估计血管在皮下深浅,调整穿刺角度在15°左右进针。当见到回血,或持针的手有落空感时可停止进针,或者降低角度,沿着血管方向再进针少许后,用胶布和输液敷帖妥善固定头皮针。穿刺过程要尽量做到快速、准确,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
穿刺、固定完毕,将宝宝送到家长怀中,告知家属正确怀抱输液中的宝宝,以免发生抓针、撞针导致漏针的情况。家长在输液椅上坐好,宝宝打着针的一侧朝外,靠近家长的手臂要放在家长腋下或身后去,外侧的小手要握在家长手中,宝宝的身体靠在家长手臂上,臀部和下肢坐在家长大腿上。最后,还要告知家长有情况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为婴幼儿行头皮静脉穿刺,不仅需要儿科护理人员过硬的手上穿刺技术,更需要对患儿及家属尊重和关爱。不夸张地说,宝宝康复后迷人的笑和年轻家长的松一口气,才最是我们儿科护士莫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 蔡敏整理)
穿刺可采用正向法和逆向法。所谓正向穿刺就是向心性穿刺,是常用的穿刺方法,一般选正中、颞浅及耳后血管。逆向法就是逆血流走向穿刺。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系末梢血管,故也可采用此法。
在血管的选择上,粗、直、微蓝、走向清晰的血管为首选。对于走向不清,若隐若现的血管,尽量避免,因为这些血管不易固定,并且容易与动脉混淆。较细,但走向清楚的血管,也可选用,这样的血管相对较容易固定,只要掌握好进针角度、控制好进针速度,成功率相对较高。粗大、滚动的血管次选,因此种血管对穿刺者要求较高,即使熟练的穿刺者也必须牢固固定血管,以免因绷皮不紧造成血管滚动,导致穿刺失败。穿刺过的血管原则上避免再用,迫不得已要用时避开穿刺点进针。
见回血后,如血管粗直可再向前进一些,避免针尖部分在血管外引起渗漏。对于短、细的血管则不宜再进针,以免刺穿血管。高热、脱水患儿的血容量不足,回血慢,可用5毫升注射器连头皮针,边进针边抽回血。对于水肿患儿,先把水肿部位皮肤压下去,待血管清楚了在穿刺。对于营养不良、消瘦、血管表浅的患儿,宜减小进针角度;肥胖患儿、血管较深的可加大进针角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头皮针穿刺是一项对技巧和心理素质都要求很高的操作。技巧咱们不多说了,主要说说心理素质。还记得有一次休完假后,我去为一名患儿穿刺,一针见血。事后,同事悄悄告诉我说,这名患儿昨天有四五个同事,包括护士长,穿刺了七八针才好不容易扎上。其实在临床上,有一定经验的护理人员在技巧上相差不了太多,并不是我的技术就比其他同事好。前一天同事们之所以扎不上,很大程度上和心理上有了畏难情绪有关,自然手上就软了。因此,除了平时多学习、多实践,在为患儿穿刺时,自己要稳住心态。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
我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十几年,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儿科基础护理较少,而最重要,最有难度的就是头皮静脉穿刺。为减轻患儿痛苦,头皮静脉穿刺尽量“一针见血”,平时可用小白兔做操作示范,对肥胖儿、腹泻脱水患儿头皮血管进针的角度,进行深度模拟示范,提高穿刺成功率。护士们平时可以多分享工作心得体会,如预防液体渗漏或固定头皮针的好方法等,提高了集体凝聚力,大家工作起来也更自信。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不少护士姐妹碰到给小孩子扎头皮针时,手还没动,一看到身边闹哄哄的孩子家属,再看看孩子血管不明显的头皮,自己的头皮就先发麻了。在这样的压力下,头皮针肯定是扎不好的。因此,要穿刺好头皮针,第一步就是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保持着淡定的心态,暗暗告诫自己。同时,要安慰好患儿,并发动家属当好帮手,让自己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人民医院)
操作的时候需要团结合作,一个护士给孩子扎针,另一个护士协助固定婴儿的头部,并且吩咐家属帮助固定婴幼儿的四肢及身体,避免婴幼儿在护士扎头皮针时不合作地不断转动头颅,致使穿刺失败。
穿刺成功后,固定头皮针头的护士双手要特别细致温柔。有些时候,需要用小棉花垫衬在头皮针头的下面,才能将头皮针头固定劳靠。同时,可以吩咐家属安抚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缓惊慌、恐惧的情绪。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如您喜欢,请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感谢您的关注!
头皮针型号对应尺寸
国家中医*管理*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广项目
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项目负责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孔尧其
项目简介:
头皮针是在头部针灸腧穴和某些区域,被认为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头皮针缺陷气法的确切疗效,本项目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盲法、随机等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整理和总结该疗法的临床疗效,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通过针灸针在患者头皮帽状腱膜下层1寸进行手法的操作,提高脑血栓形成后患者患侧肌力,临床研究表明该项技术有利于及早恢复偏瘫患者患侧肌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疾病简介:
中医称脑血管意外为中风或脑卒中,其中脑血栓是最常见的一种。我国中风发病率约为80-120人/10万人,为我国疾病谱第二位。据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关于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指出:脑内疾病所引起的肢体残疾约118万人,占全体残疾患者的1563%,我国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适应症:
1、脑血栓形成后偏身瘫痪。
2、符合上述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3、中医辩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4、参照《中*新*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5、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6、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禁忌症:
1、CT或MRI诊断为非脑血栓形成的偏瘫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硬膜外出血,脑肿瘤,脑内血管畸形出血,脑炎和脑膜炎等。)
2、中医辩证为中脏腑和虚证者。
3、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均≤2分者。
4、神志昏迷或生命指征不稳定者。
5、发病至接受治疗在3月以上者。
6、年龄在70岁以上者和妊娠者。
7、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
特色:
1、安全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无一例意外或明显不适反应。
2、疗效快捷显著,部分病人首次治疗后就可以将患肢肌力提高2—3级。
3、手法规范,要领明确,使事件便,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目前与西医康复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认同感。
治疗方法简介:
1、器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40号(直径0.23mm-0.30mm)、1寸-1.5寸(25mm-40mm),产地为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
2、操作方法及步骤
(1)体位: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
(2)针刺部位: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
(3)取穴: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
(4)皮肤消毒: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的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
(5)进针:采用指切进针法。先用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6)针尖方向: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顶颞前斜线由前顶刺向悬厘的上2/3节段,用两根毫针接力刺法。
(7)手法: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
(8)留针: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
(9)出针: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10)疗程: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技术关键环节:该手法动作主要是以向外抽提“一抽数抽”为特点,属小幅度担插手法范畴,紧提慢按为主,是为泻法。抽气法的操作要领有二:一是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二是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每次至多抽出1分(2.5mm)许,而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1、偶尔出现晕针。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恶心、脸色唇色发白,严重的血压下降、四肢厥逆、脉象微弱。处理:患者平卧,把针退出少许即可恢复,或饮少量热开水。
2、可能有头皮板紧、不适、疼痛,甚而牵连到面部、牙关。处理:将针体适当调整,稍稍提出一点即可解除。
配套材料: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研究结论: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皮针抽气法组)120例和对照组(头皮针捻转法组)60例,对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治疗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9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愈显率86.67%,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无基本痊愈,显效3例,有效47例,无效10例,愈显率5%,总有效率83.33%。
头皮针型号与颜色对照表
即拔针时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横向按压。按压时将针眼上、下1cm~3cm全部按压住。
按压时间应至少≥5min,才能有效止血。
凝血功能差者需按压>8min,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需要超过9min。
[1]苏敏,孙瑜.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致皮下淤血率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2015,33(03):75-77.
[2]孙兰飞.两种型号头皮针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比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05):391-393
[3]汤娟,温莹浩,刘爱莲,陈静.改良式手背静脉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1):71-73.
[4]王爱琴,丛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预防皮下淤青分析和对策[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133
[5]杨秀芳,张莉,徐丹丹,欣翠玲,彭南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杂志,2011,15(16):116-117+119
丁香护士出品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头皮针型号有哪些
我是一名内儿科护师,坐标东北,已经从业7年了,从开始接触儿科,就是在孩子的哭声和笑声中度过的,常常会遇到腹胀哭闹的患儿,因为腹胀,满走廊的哭闹,看着心中难过。
从护理方面我一般建议顺时针按摩腹部,热敷,但是效果不佳时,医生会下达开塞露通便的医嘱,由于儿科多数是小孩子,开塞露多半是小儿型号,即便是大人型号开塞露,入肛门端长度不够,无法深入肠道内,遂有时排便排气效果不佳,我科采用以穿刺用的头皮针(剪掉针头,成平滑面)、50毫升注射器搭配法,把开塞露置于恒温箱中,温度在39~41℃之间,预温好开塞露,使孩子更容易耐受,将开塞露注入50毫升注射器中,连接剪好的头皮针,用石蜡油润滑头皮针管,缓慢插入患儿的肛门中,头皮针长度约为10cm,对于较大的患儿(8岁以上)也可全部插入,使之*物更深入到肠管内,由于*液温度适宜,大部分患儿开塞露保留时间与常温下比较,时间较长,所以渗透时间长,润滑作用时间长,患儿排便排气的量与常温不用注射器比较,量更多,气体也较多,临床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头皮针管剪切时应尽量平滑,不宜角度大,角度大容易成尖锐角度,避免划伤直肠内皮肤。
2、患儿有患有肠道畸形或疾病、肛门疾病禁用。
3、患儿便血、非正常大便禁用。
4、患儿有出血性疾病禁用。
5、与一般灌肠法的注意事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