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减水剂型号(减水剂型号规格)

2024-04-08 14:21:0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TL-AB-1
  2.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有区别吗
  3. 减水剂型号 GSY
  4.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hpwr-r
  5. 减水剂型号英文缩写
  6. 减水剂型号有哪些
  7. 减水剂型号ll怎么读出来
  8. 减水剂型号为XYHF-09是什么减水剂
  9. 减水剂型号规格
  10. 减水剂型号KJ是什么意思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TL-AB-1

减水剂碳六单体型号EPEG-2400。减水剂碳六单体型号EPEG-2400。别名聚继单体HPEG-2400,聚F-108,聚继H-608,分子式:CH2C(CH3)CH20(CH2CH20)nH物性数据HPEG-2400,外观:浅黄色至白色片状。轻值(mgK0H/g)22~27,pH值(1%水溶液)5.0~7.0,水分(0%)<05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有区别吗

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减水剂型号 GSY

减水剂是混凝土拌合料中的一种常用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拌合料中的水含量,从而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可泵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减水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和表面张力,使水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达到降低水泥胶体表面张力、降低水泥胶体的粘性和表观黏度、降低混凝土的内摩擦阻力和粘聚力、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的目的。通过控制混凝土拌合料中水分含量,可以达到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等目的。

一般来说,减水剂是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其中主要包括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复合型四种类型,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减水剂型号和掺量。

减水剂型号和规格hpwr-r

减水剂碳六单体型号EPEG-2400。减水剂碳六单体型号EPEG-2400。别名聚继单体HPEG-2400,聚F-108,聚继H-608,分子式:CH2C(CH3)CH20(CH2CH20)nH物性数据HPEG-2400,外观:浅黄色至白色片状。轻值(mgK0H/g)22~27,pH值(1%水溶液)5.0~7.0,水分(0%)<05

减水剂型号英文缩写

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氨基黄酸盐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减水剂型号有哪些

1. 减水剂参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来确定的。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所用减水剂的种类、用量和增塑性能等因素。2. 一般来说,减水剂的用量可以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的水灰比来确定。通过试验和经验,可以得到一定的添加量范围,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水泥用量。3. 此外,减水剂参数的计算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均匀性等因素,才能得到最合适的减水剂参数。综上所述,减水剂参数的计算是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试验和经验得出的,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减水剂型号ll怎么读出来

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路径

1.1采用活性矿物掺合料

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活性矿物掺合料的合理应用极为关键,活性矿物掺合料能够较好服务于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优化,优质粉煤灰、硅灰、磷渣粉、钢渣粉、磨细矿渣粉等活性矿物掺合料,均能够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以硅灰为例,其含有的活性SiO2可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二次反应,即在界面上活性SiO2与氢氧化钙(水泥水化反应生成)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的凝胶水化硅酸钙会沉积于混凝土界面的一些孔隙中,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和抗渗性可实现一定提升,水泥浆体中的孔隙也能够由活性细微颗粒填充,混凝土实现的毛细孔结构优化也能够有效提升抗渗性能。

此外,适量的活性矿物细掺合料还能够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裂缝问题可得到较好预防,这类基本设计路径不容忽视。

1.2合理使用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离不开大量使用的胶凝材料支持,但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需控制在550kg内,为降低胶凝材料的用量,需设法降低水胶比,降低单方用水量,这便需要得到高效减水剂的支持,高效减水剂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胶比低时的流动性。如采用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避免、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强均可得到较好保障,并避免显著的缓凝出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综合采用高效减水剂与活性矿物掺合料,以此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水胶比、提高骨料粘结强度、提高水泥石硬化密实度。

1.3科学设计配合比参数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重点关注参数的控制,水胶比、浆骨比、砂率、高效减水剂掺量均属于控制的关键。水胶比的控制需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即低水胶比,以此提高其耐久性、降低渗透性,因此一般情况下需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控制在0.40以下,如C50强度的水胶比需控制在0.37~0.33,C80强度的水胶比需控制在0.28~0.24,C100强度的水胶比需控制在0.23~0.19。在结合强度等级确定水胶比后,即可基于矿物细掺合料的种类和量,针对性调节强度;浆骨比指的是水泥浆与骨料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浆骨体积比应采用35:65,这一比例下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体积稳定性等指标均表现的较为理想,高性能混凝土也能够拥有更加理想的状态。对于C50~C70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配置来说,20%~50%的水泥可由15%~30%的矿渣或优质粉煤灰替代,C80强度以下的混凝土则可以采用15%~35%的矿渣(优质粉煤灰)与5%~10%硅灰;砂率控制同样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粗骨料使用需得到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会随砂率的提高而降低,弹性模量也会同时减小,这种情况下需基于总胶凝材料用量、粗细颗粒骨料级配、输送要求,合理选择砂率。如胶凝材料总用量小于360kg/m3,1.6~2.2细度模数的细砂、2.3~3.0的中砂、3.1~3.7的粗砂的占比应分别为0.38、0.40、0.42,如胶凝材料总用量在420kg/m3~480kg/m3区间,细砂、中砂、粗砂的占比则应分别为0.34、0.36、0.38;高效减水剂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流动性与坍落度也会直接受到影响,一般采用1.5%~2%之间的掺量。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常见问题及应对方式

2.1双掺或多掺问题

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双掺或多掺问题较为突出,这类问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时间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工程进度很容易受到影响。同时,过量的掺合料或较低的掺合料质量,也很容易导致高性能混凝土出现长时间塑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综合结合工程施工气候环境、施工方式、结构特征、强度等级、具体要求,以此合理控制活性矿物掺合料总掺入量。如采用高标号硅酸盐水泥,一般可将活性矿物掺合料总掺量适当提升,如在冬季进行施工,则需要选择非缓凝型的减水剂,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掺量也需要适当降低。

2.2粗细骨料搭配问题

粗细骨料搭配属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内容,工程质量直接受到这一搭配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较低,且水泥石强度相对较高,因此粗细骨料的有关强度也需要适当提高。在具体的材料选择中,需保证选用的岩石没有风化,严禁使用风化母岩,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粒径级配、碎石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在具体的粗细骨料搭配设计中,水泥用量需得到重点关注,并基于减小空隙率需要进行设计,一般需保证粗骨料松散堆积的空隙率在40%以下,且拥有2%以下的吸水率、1600kg/m3以上的密度。在配比过程中,可对强制搅拌工艺进行优化,设法提高搅拌时间,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强度和耐久性提高可由此实现。

3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本文研究以某工程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部位分别为9#楼二层柱与141#楼二层柱三层梁板。

3.2具体设计

为保证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够较好满足施工质量控制需要,需开展针对性的最佳堆积密度试验、最佳水胶比确定试验、不同掺合料对拌合物性能及强度影响试验。结合试验,可确定9#楼二层柱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38.2MPa的试配强度设计,水胶比为0.45,水、水泥、砂、石、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材料用量分别为168kg/m3、306kg/m3、800kg/m3、1019kg/m3、67kg/m3、7.50kg/m3,配合比(质量比)分别为0.55、1.00、2.61、3.33、0.22、0.025,外加剂掺量为2.2%,采用P.O42.5R等级的水泥、细度模数为2.7的河砂、5mm-31.5mm粒径的碎石、F类Ⅱ级的粉煤灰、YF-A1型号的缓凝高效减水剂;141#楼二层柱三层梁板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33.2MPa的试配强度设计,水胶比为0.53,水、水泥、砂、石、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材料用量分别为178kg/m3、269kg/m3、828kg/m3、1013kg/m3、67kg/m3、7.40kg/m3,配合比(质量比)分别为0.66、1.00、3.08、3.77、0.25、0.028,外加剂掺量为2.2%,采用P.O42.5R等级的水泥、细度模数为2.7的河砂、5mm-31.5mm粒径的碎石、F类Ⅱ级的粉煤灰、CSP-2型号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基于高水平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永春碧桂园二期D区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较好保障,粉煤灰的合理应用也使得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由此即可更深入了解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采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合理使用高效减水剂、科学设计配合比参数、双掺或多掺问题、粗细骨料搭配问题、设计实例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路径。为更好提升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平,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优化调整必须得到重视,各类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积极应用也应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减水剂型号为XYHF-09是什么减水剂

GB8076-2008《混凝土减水剂》的第4条代号

采用以下代号表示下列各种外加剂的类型:

1、早强型高性能减水剂:HPWR-A

2、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HPWR-S

3、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HPWR-R

4、标准型高效减水剂:HWR-S

5、缓凝型高效减水剂:HWR-R

6、早强型普通减水剂:WR-A

7、标准型普通减水剂:WR-S

8、缓凝型普通减水剂:WR-R

9、引气减水剂:AEWR

10、泵送剂:PA

11、早强剂:Ac

12、缓凝剂:Re

13、引气剂:AE

减水剂型号规格

预拌混凝土是指以集中搅拌、远距离运输的方式向建筑工地供应符合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泵送和浇筑等工艺过程。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到位,势必影响企业声誉,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本文从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检验、生产管理和混凝土出厂后检验等方面分析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良好稳定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和前提,因此做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对控制混凝土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水泥质量检验

水泥应选择大厂稳定性好的水泥,避免使用小厂水泥,应固定一至两家水泥生产单位,若经常更换水泥厂家,不利于技术人员对水泥性能的整体把握。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水泥进行检验,总结水泥强度增长规律、水泥强度变化标准差;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依据《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实验》(GB/T1346-2011)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每增加1%,对应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8kg。

不同厂家的水泥,配方不同,使用掺合料和助磨剂也不相同,若相混合有可能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因此,要分别存储,不得混合使用。

1.2骨料的质量检验

混凝土用砂依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11)进行试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6~2.8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以通过率在20%左右最佳;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混凝土用砂应严格控制泥含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如果粗骨料石粉含量较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明显影响。例如砂的含泥量3%,石子中石粉含量0.5%,如果每方混凝土用砂量为700kg,石子用量为1100kg,则相当于增加粉剂量为27kg左右,增加胶凝材料8%左右。这些粉剂将吸收部分水,外加剂溶解在水中也相应被吸收,造成混凝土中外加剂不足。泥含量3%以下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并不明显,当含泥量超过4%以后,每增加2%混凝土坍落度减小20mm,要保持相同的工作性应增加用水量5kg左右或提高减水剂掺量0.1%。

混凝土使用粗骨料应依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进行试验,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20mm的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3混凝土拌合用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应对混凝土用水进行取样检验。第一,被检验水样应与饮用水样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应大于30min;同时,初凝和终凝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第二,被检验水样应与饮用水样进行水泥胶砂强度对比试验,被检验水样配制的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不应低于饮用水配制的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的90%。第三,混凝土拌合用水不应有明显漂浮的油脂和泡沫,不应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第四,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暴露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使用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第五,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第六,在无法获得水源的情况下,海水可用于素混凝土,但不宜用于装饰混凝土。

1.4使用外加剂主要注意事项

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用外加剂时应特别予以注意。第一,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应使用工程原材料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第二,几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品种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不宜复合使用。第三,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用户应注意工厂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安全防护措施的有关资料,并遵照执行。第四,对钢筋混凝土和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应按有关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碱的数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总碱量是指其各种原材料所含氯离子和碱含量之和。第五,由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掺加量对其性能影响较大,用户应注意准确计量。

1.5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

矿物掺合料的使用是现代混凝土的特点,已成为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矿物掺合料的使用是利用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加密实性和耐久性。

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合格证、品种、等级,应做好检验。例如粉煤灰应依据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检验其细度和需水量比,观察粉煤灰的颜色,一般粉煤灰颜色由浅到深,反应粉煤灰的烧失量由小到大,高钙粉煤灰颜色呈浅黄色,遇到颜色异常的粉煤灰应进行安性检验;矿粉应依据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检验流动度和活性指数,掌握强度增长规律,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1 混凝土搅拌设备计量检验

混凝土搅拌设备计量配料系统调试不到位将使设备存在校准误差大、配料不准确和系统不稳定等问题,造成混凝土配比大幅变化、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波动过大,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的生产质量。预拌混凝土生产的主要设备必须符合GB9142《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和GB10172《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的规定。

混凝土搅拌设备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由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检定(或校准),当计量器具经过中修、大修或搬迁后,应重新检定。计量器具应按下列规定由项目计量部门进行静态计量校验,并做好记录:

(1)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停产1个月以上(含1个月),重新生产前;

(3)生产大方量混凝土前;

(4)发生异常情况时。

当静态校验结果超出法定计量部门检定误差范围时,必须找出原因,并由法定计量部门重新检定。应加强对计量器具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每一工作班秤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并做好记录。

2.2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将实验室理论配合比转化成生产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配比调整。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砂、石含水率情况,将砂、石的含水量在理论配比用水量中扣除。当遇到原材料发生波动时,应迅速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2.2.1水泥入库温度过高

水泥在遇到用量较大,供应紧张时,水泥厂为了满足水泥用户用量需求,来不及降低水泥温度,将大量热水泥投入市场。混凝土生产公司应对入库的每一批水泥进行取样检验,发现温度过高时,应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水泥温度过高会导致吸附外加剂用量增加,用水量也会相应的增加8~15kg。如果靠调整用水量的办法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必然会动摇混凝土的水胶比,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使用过热的新鲜水泥时,应保持用水量不变,用高效减水剂的用量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高效减水剂掺量在2%的情况下,高效减水剂掺量每变化1%,混凝土坍落度相应变化20mm。

2.2.2粉煤灰发生异常

粉煤灰的质量稳定性本身就会发生很大波动,而且粉煤灰供应商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粉煤灰细度超标,烧失量过大,还有一些细度符合Ⅱ级粉煤灰而需水量比超过115%的磨细灰。粉煤灰烧失量过大、需水量过大必然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同时粉煤灰中的碳也吸附一定量的外加剂,造成外加剂用量不足,混凝土坍落度变小。要保持相同的坍落度就要相应增加高效减水剂的用量。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减水剂用量的办法调整,也可以减少粉煤灰的用量,相应增加水泥用量进行调整。

2.2.3混凝土骨料材料质量波动

混凝土砂石质量的变化是混凝土生产企业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发生的。砂石的含水率发生变化引起混凝土的质量的变化是十分常见的。混凝土中70%左右的是骨料,含水率变化1%,混凝土用水量将会变化15kg左右,这将引起混凝土坍落度剧烈变化,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抓底现象,运到工地施工后易造成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空洞、起砂起粉等一系列质量问题。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时刻掌握骨料的含水率变化情况,以及时对混凝土生产配比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混凝土砂子中的含石量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砂率的变化。实验室的最佳配比砂率也会被动摇。如每方混凝土砂子用量800kg左右,如果砂子中的含石量变化5%,就相当于变化2%~3%的砂率。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观察砂子含石量变化情况进行砂率调整。

一般混凝土实验室理论配比设计时所用的砂子细度模数是2.6~2.8,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子的细度模数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化0.3,混凝土的砂率相应变化2%左右。

砂子的含泥量和石子的石粉含量都会引起用水量的变化,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差,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通过减水剂的掺量进行调整。

3.1 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内严禁有积水,特别是刷罐后或者在下雨后搅拌罐应先反转泄水。

(2)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运输车的搅拌罐应保持4~6r/min的慢速转动,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装完料后,应高速搅拌,防止混凝土拌合物抛洒。到工地后要高速旋转90秒,以保持混凝土的物料搅拌均匀。

(3)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调度员在向工地发车时,开始发车速度要慢,并及时与工地保持联系,以便混凝土到工地后根据施工方的要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进行调整,可以掌握工地的施工情况和施工速度。

3.2混凝土泵送(或自卸)

(1)预拌混凝土的泵送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等的规定。

(2)混凝土泵送前,应先泵水再泵润泵砂浆。浇筑时须注意应分散开,不得集中浇筑,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3)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符合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前提下,适当加水或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并高速搅拌2min保持混凝土均匀性良好。

(4)夏季气温太高时,温度每增加10~15℃,应增加用水量2%~4%或外加剂掺量增加0.1%~0.2%。运距每增加10~15km,增加用水量5~8kg或外加剂掺量增加0.1%~0.2%,也可采用二次添加外加剂或采取对骨料浇水降温的办法,减小坍落度损失。

应加强对退回混凝土处理的质量控制,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退回混凝土,减少废料,增加效益。

退回站内的混凝土,均应首先考虑降低等级使用。在无法降低等级使用时,应根据情况分清原因,判断混凝土的性能,然后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下就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制定了具体处理办法。

4.1因检验不严造成的混凝土退料

因混凝土出站前未经检查或检查不严、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不合格的混凝土发往工地,造成施工方拒收。退回后,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坍落度过大(或离析),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同配比的干料,快速搅拌不少于90秒,经检查无干料块,坍落度与原出站要求相同,且计算水胶比不大于理论水胶比时可出站。如果处理后坍落度小于出站要求,应加入适量外加剂恢复到出站要求的坍落度方可出站。

(2)坍落度过小,应适当增加水泥,然后加外加剂,并强制搅拌,直到坍落度达到出站要求为止。但应注意,外加剂的掺量不得超过推荐掺量的最大值。

4.2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混凝土退料

因运输、泵送、浇筑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剩退混凝土,首先由罐车司机过磅,质检员根据罐车司机提供的过磅单及该罐车的皮重计算剩余方量,然后根据同等级或降低等级使用,分别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同等级使用。延误时间在2小时以内,处理后应

保证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10~15kg/m3,外加剂提高0.1%~0.3%。或直接降低一个强度等级,适当增加外加剂掺量进行调整。延误时间在2~4小时,处理后应保证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20~40kg/m3,外加剂提高0.4%~0.6%。或直接降低两个强度等级,适当增加外加剂掺量进行调整。

(2)降低等级使用,必须以降低等级后的混凝土与原等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完全相同为基础,且仅适用于C40及C40以下的混凝土的处理。在(1)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个强度等级进行处理。

(3)延误时间超过4小时,应报废或作非承重低等级混凝土使用。若日平均温度为5~20℃范围内,可按(1)的情况增加0.5小时处置。若日平均温度小于5℃时,可按(1)的情况增加1小时处置。

(4)当混凝土送到工地时,发现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施工要求,若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30~50mm,可按运输单上的方量,每方添加0.5kg泵送剂。如所运方量为8m3,即可加8×0.5=4kg。若用10kg塑料桶装泵送剂,满桶为11kg,可约计加入五分之二桶,然后用水管加水3~5s,把接料斗部位的泵送剂冲入罐内,开动罐体快速旋转3min,上车观察混凝土拌合物是否合适,若符合要求,即可使用。

(5)当混凝土送到工地等待了很长时间才开始用料或用混凝土打柱子时间过长,混凝土在卸料槽中不流淌时,应先估计罐内混凝土方量,然后按每方加1kg计算加入泵送剂数量,加泵送剂后按第(4)条要求:加水、快转、观察等步骤操作。当使用了部分料而估计不准方量时,宁可低估,不可多算。先少加一些,如果达不到要求,可再加第一次的量,就能符合要求。若一次加入泵送剂量太多,可使混凝土拌合物过稀,并导致混凝土缓凝。

(6)对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应废弃,不能再使用。如使用超过5~8小时的混凝土,混凝土抗压强度将损失40%以上。在初凝时间内的混凝土,由于气温较高、运距较远、压车时间

较长等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泵送时,可通过试验添加同型号的泵送剂或减水剂,但添加与原先已加的总和掺量不能超过外加剂最大掺量的20%。应逐渐添加,先少加,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必须快速转动2min左右,测定坍落度符合要求。运到现场的混凝土不能立即卸料,应快速转动运输车2min后卸料,以确保坍落度和质量。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充分了解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

减水剂型号KJ是什么意思

是梳型分子结构,主要作用减水和控制塌落度损失,机理是表面吸附和位阻效益。一边市场上有20%和40%固含量,减水率一般25%以上,合成方法有酯化加聚合,也有直接聚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