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枪型号(黄油枪型号规格)
黄油枪一般都有哪些型号
“黄油枪”是M3的绰号
因为M3的枪身是圆的,前面是一根圆形的枪管,整个外形就像是给机械加注黄油的油枪,所以被取了这么个绰号。
M3是二战中后期才研发投产的一款冲锋枪,目的是取代原装备的“汤普森”
汤普森其实也是一款比较优秀的近战利器,但有一个缺陷,结构复杂成本过高,不适合二次大战这样的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
所以美国军方决定要重新研发一款冲锋枪,要求必须易于大批量生产,研发参考了各国现役的冲锋枪,包括大名鼎鼎的MP40和“走火枪”司登,最终确定了一款大量采用冲压件的新冲锋枪,命名M3。
和汤普森一样的.45口径,但却拥有汤普森无法比拟的生产性。
其实在这一点上另两个二战参战国,英国和德国早就走在美国前面。
战前大量使用冲压和铆接的MG42被欧洲列强们嘲笑不已,等真上了战场“那犹如撕裂油布”般的机枪声却使得盟军士兵们再也笑不出来了。
英国人在敦刻尔克丢失了大量装备后痛定思痛,搞出了个“司登”更是简化到极致,连弹簧都露在机匣外面,但成本只有汤普森的三分之一,制造周期也大幅缩短,英国人再也不必心痛他们的战场损耗了。
M3在43年秋季才开始配发到部队,根据战场实际使用后反馈的意见改进后的型号命名为“M3A1”到44年底二战已经快结束了才大量装备。
在这一点上国内的那些导演们估计没人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充斥荧屏的战争剧“黄油枪”甚至被穿越到红军与国军的内战时期,让具备一点军事历史常识的人实在无语。
黄油枪型号怎么看
304B,不知道你是要多大容量
黄油枪
黄油枪有气动黄油枪、手动黄油枪、脚踏黄油枪、电动黄油枪等不同种类。黄油枪是一种给机械设备加注润滑脂的手动工具。它可以选装铁枪杆(铁枪头)或软管(平枪头)加油咀。对加油位置方便处于空间宽敞的地方可用铁枪杆(铁枪头),对加油位置隐蔽,拐弯抹角的地方就必须用软管(平枪头)来加油。本品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使用范围广的诸多优点,是广大农机手,维修中心的必备工具。
黄油枪型号CL一2602
大家知道,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个投降的大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德军的控制之中。当然也有不少法国人不愿向德国臣服,这其中有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军队,也有隐藏在民间的法国游击队。
美国认为法国游击队的存在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主要在法国的城市内活动,能够有效牵扯德军的一部分精力,所以为了让法国游击队支撑下去,美国暗中送去大量武器装备,比如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M3冲锋枪。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提供的援助相当齐全,图为1943年OSS战略情报*(CIA中情*前身)援助给法国游击队的9mm口径转换套件,包含枪管、枪机、弹匣等零件,能够让M3冲锋枪转换为发射9×19mm帕拉贝鲁姆弹。
M3黄油枪原本应该发射.45ACP弹(11.43×23mm),这是一种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手枪弹,但在欧洲比较少见。
当时法国毕竟还处于德国控制之下,美国情报部门想要将武器装备运进法国并不容易,而且法国游击队也没办法建立自己的生产线,所以才以更容易找到的9mm帕弹为基础开发口径转换套件。
OSS原本打算采购2.5万套9mm口径转换套件,因为当时欧洲不止法国有游击队,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平民自发组建抵抗纳粹的游击队,正好也能援助M3黄油枪与口径转换套件。
不过后来随着诺曼底战役爆发,盟军主力成功打上欧洲大陆,此时游击队对德军的牵制作用就有些聊胜于无了,援助大幅减少,加之M3黄油枪的改型,令原本的口径转换套件不再适用,所以真正交付给OSS的只有500套,仅原计划的2%。
其实这种口径转换套件并不少见,图为西德为MG4通用机枪开发的7.62mm口径转换套件。
MG-42原本发射7.92×57mm弹,但西德加入北约后需要更换通用弹种,开发一款全新的新机枪需要时间,所以新枪列装前的空档期内,西德决定临时开发了一款MG-42口径转换套件,令其能够发射7.62×51mm弹,作为过渡武器使用。
美军在1970年杜威峡谷行动中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这是当年中国援助给北越的装备,而且考虑到6.5×50mm友坂弹不好找,所以改成7.62×39mm弹的口径,与AK-47步枪、AKM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等武器通用。
越南本身没有6.5mm友坂弹的生产线,但在东南亚范围内,缅甸曾被日军控制,泰国曾是日本盟友,他们都有不少6.5mm友坂弹的库存,很可能流入北越。
因为担心有人误装6.5mm友坂弹,导致步枪发生炸膛等事故,所以机匣上打着大大的“7.62”字样。
还是美军在越南缴获的武器,型号为M1911A1手枪,美国雷明顿公司生产。可能是二战时期美国援助给国军的装备,后被解放军缴获,并改为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弹。
越战爆发后,这支M1911A1手枪通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北越,后来在战斗中成了大兵的战利品,并带回美国,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伊拉克民间武器市场里发现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改装程度非常高,口径从7.62mm改为9mm(9mm帕弹在伊拉克比7.62mm托卡列夫弹更受欢迎),又拆了个MP40冲锋枪的弹匣装在波波沙上。
此外当地枪匠截掉了一部分枪管,又拆掉原厂枪托,换装类似早期燧发枪一样的海盗握把。虽然射程、精度都受到影响,但改装后的波波沙更适合单手操作。
不同国家使用的武器口径可能并不相同,这就使得各国对弹*的选择也有巨大差异,于是口径转换套件便有了巨大市场,从过去到今天,仍可以见到各种转换套件的身影。
黄油枪型号规格有哪些
对许多玩家来说,能在网游《绝地求生》里淘到一件“空投武器”,那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不过,你可曾想过,整张地图上遍地都是的“汤普森冲锋枪”,也曾在二战时期被列入“空投装备”,专项配发给特工们使用吗?其实,此“汤普森”非彼“汤普森”。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颇为霸气的名字——“联合防御”(UnitedDefense),由于是自1942年开始量产,因而这款冲锋枪的序列代号也被简写为“M42”。
▲“绝地求生”中的汤普森冲锋枪,其型号非常不定。既可是使用50发弹鼓的M1928A1,也可以是使用30发条状弹匣的M1/M1A1。但我们的主角——M42“联合防御”的造型却更为奇葩。
▲与汤普森的30发.45ACP弹匣不同,M42的9毫米专用弹匣是由约翰E.欧斯利(JohnE.Owsley)所设计的。专利号2289067。
▲美国战略情报*头目威廉J.多诺万(WilliamJ.Donovan),这位日后一手造就大名鼎鼎的“CIA”(美国中央情报*)的情报大佬,对于如此精贵,但性价比又高的特工武器十分看重,甚至专门特批军需处求购“联合防御”,用运输机空投去西欧、东南欧战区,给当地的战略情报*特工、抵抗组织提供必要的火力。
▲M42“联合防御”式冲锋枪结构图
▲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也曾从战略情报*的手中获得过部分M42“联合防御”。
▲头戴法式亚德利安钢盔,驻守在街垒后的法国抵抗组织成员。照片中可见身着西服的一人,正端着M42“联合防御”式冲锋枪面对镜头。
▲腰别苏式RGD-33型手榴弹,手持M42“联合防御”冲锋枪的波兰抵抗军士兵。
▲与手持布伦轻机枪的战友一道合影的英军特别行动队员。注意其手持的正是一支M42“联合防御”式冲锋枪。
▲准备离机跳伞的美国战略情报*特工,他们的腰间挎着的都是M42“联合防御”。
一直惨遭赫鲁晓夫封杀的倒霉装备
这款萌萌哒的“乌龟”装甲车你见过吗?
黄油枪规格
这次要讲的是越战期间美军的最爱伊萨卡M37霰弹枪!伊萨卡唧筒式霰弹枪的机匣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机匣底部的抛壳窗兼作弹仓装填口,两者充满创意地融为一体,而此前多数的唧筒式猎枪都无法协调这两者。它们通常是在机匣的顶部或右侧开一个抛壳窗,再在底部为管形弹仓另开一个装填口。
手持伊萨卡M37霰弹枪的美国士兵
伊萨卡是美国最享有盛誉的猎枪制造商,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声名最卓著的枪械制造公司之一,1880年始建于纽约。一百多年来,公司的宗旨始终如一:让消费者以满意的价格获得一支好枪。正如宗旨所说的那样,他们确实做到了。那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伊莎卡的百年历程,品一品这传奇品质的独特魅力。
伊萨卡的第一支双管猎枪,在诞生后的50年里,一直牢牢地占据着猎枪市场——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时间,人们(猎人、射手和警察们)的眼睛不再紧紧追随双管滑膛猎枪,他们瞳孔中闪耀的激情全部奉献给了一个新宠儿,那就是唧筒式猎枪和半自动猎枪。
唧筒式霰弹枪
蒙特菲尔托超级90猎枪(半自动猎枪)
漠视市场不是伊萨卡的传统,为了稳固市场份额,他们立即着手研发一种结构更为合理可靠的唧筒式猎枪。不久,伊萨卡唧筒式猎枪横空出世,它奇妙的滑动枪机式设计灵感源于伟大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
这个新机匣妙不可言,左撇子射手为其雀跃欢呼,把抛壳窗设计在机匣底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防止异物、雨水等进入机匣。这可能使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射击是如此轻松。整体式的设计便于升级,随后的日子里,伊萨卡的工程师们不断减轻机匣质量,但强度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勃朗宁的设计空前成功,不过要从减小质量方面来说,伊萨卡的设计师可谓更上一层楼,他们设计的枪比勃朗宁原始设计的质量更轻。质量为3.0kg的猎枪——当时世界最轻的唧筒式猎枪,是用全钢制成的,这是个绝佳的卖点。
伊萨卡M37霰弹枪
1937年,伊萨卡将该枪命名为M37“翎羽”。即使在大萧条时期的1937年,它一经投放市场便马上成为热点,并保持了相当不错的销量。
继M37“翎羽”的成功之后,伊萨卡一鼓作气,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质量仅为2.6kg的20号M37,这是一款可拆卸猎枪,拧下弹仓顶部的滚花螺帽,枪管就能卸下来,便于清洗和贮藏。它的管形弹仓能够装填4发弹,弹膛内有1发弹,所以总的容弹量为5发。
伊萨卡公司在发展初期并没有打算开拓警用霰弹枪市场,所以他们的首款M37防暴枪的诞生已经是1942年的事了。客户是美国**,用于武器系统配套及训练空降兵。伊萨卡提供的两款12号霰弹枪:M37堑壕枪和M37防暴枪,枪管长508mm,枪托用光滑的胡桃木制成,枪体表面采用磷化处理。M37堑壕枪枪管周围另有一圈散热护木,并为加装M1917刺刀和背带环设计了1个突笋。由于警方的青睐,直到战后M37防暴枪还在生产。
伊萨卡M37霰弹枪
时间到了1959年,那是另一个光辉的伊萨卡之年,配备特殊枪管和准星的M37DS(Deerslayer意为“逐鹿者”)面世了,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特殊枪管和瞄具、能准确发射带有膛线的独头弹的猎枪。美国的猎手们对它钟爱万分,而警察们也很快发现,若是在城市环境下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枪可真是太好用了。于是,伊萨卡马上就为警方设计了M37DS警用枪,它与民用枪唯一的区别是胡桃木枪托更加光滑,并滚了花纹。
警方对伊萨卡的兴趣一直很浓,所以就有了下边要提到的一系列警用枪:专供洛杉矶警署的M37DS警用枪,能够装填8发弹的M37,以及带有手枪握把的20号特种枪(枪管长380mm)。
伊萨卡M37霰弹枪
5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的实践证明,装填鹿弹的霰弹枪是一种有效的丛林作战武器。作为**的霰弹枪供应商之一,伊萨卡重新拾起了M37堑壕枪和M37防暴枪,当然也有小的变化,要么改进了枪管,要么配装滚花的民用型枪托。
伊萨卡的产品外形粗犷,实际上却轻便而又易于操持,使它显得灵气十足,所以一直备受运动人士和警方欢迎。
伊萨卡M37霰弹枪
伊萨卡最新的M37“防卫”霰弹枪
以久经考验的M37防暴枪为样板,遵照美国最古老的军事规范生产,它是另一款纯钢的枪,全身上下没有任何塑料件、锌件或者合成件。枪管长457mm,枪管上方开有小孔,弹膛长76mm。枪身所有的金属部件都经过发蓝处理,浸油枪托、后坐缓冲垫和下护木属于标准配置件。横动枪机保险置于扳机护圈后部,并采用球形黄铜准星,以便于快速捕捉目标。
那些使用别的霰弹枪的人,在接触到伊萨卡后,也都对它赞不绝口。事实上,很多越南老兵都相当推崇它,这大概是因为独特的横动枪机保险设计,使它从来不会像多数唧筒式霰弹枪一样,出现扳机解脱的问题。在丛林环境下,能不能快速准确地向敌方射击,常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而伊萨卡的准星就是敌人宽大的天堂之门。
M37“防卫”霰弹枪
伊萨卡M37“防卫”霰弹枪的数据:口径12号,20号(弹膛长76mm)全枪长965mm枪管长470mm喉缩无喉缩质量(未装填)2.7kg容弹量5发
枪管上方开孔后,枪口上跳明显减小,后坐也有所降低。据此,20号M37被称作女士用枪,实际上,该枪可能更适合身材矮小者使用,因为这款枪装填鹿弹时,枪托可以收得相当短。体验过这两款枪的射手都承认,它的后坐之小名不虚传,甚至可以说是“轻柔”。
枪管开孔、装填低后坐的鹿弹,会使弹丸速度降低,导致对墙壁和障碍物的穿透力减弱,但是就目前的城市作战环境来讲,在霰弹射程内,着靶效果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厂家公开的资料显示,12号和20号霰弹枪的质量完全一样,仅仅是长度差了约13mm,但实际上,小口径的20号枪可比它那个12号的兄弟要轻巧短小。
这两款枪具有很好的平衡感,易于瞄准,射击精确可靠,再考虑到它们的加工质量,你会觉得这实在是人机工程学的典范。它们都是优秀的警用武器,而20号枪尤为适合家庭防御以及身材矮小者使用。
伊萨卡12号握把式霰弹枪是标准M37式12号霰弹枪,但用小握把取代了普通的枪托。同M37式12号基本型霰弹枪相同,该枪也采用推拉式枪机,管状弹匣供弹。弹匣容弹量有5发或8发两种,枪管长度有470mm或508mm两种规格,枪的表面也经过磷化处理。该枪发射12号霰弹。用于威慑和击伤暴徒,击伤有生目标。
伊萨卡12号握把式霰弹枪
伊萨卡12号握把式霰弹枪的数据:口径-12号自动方式-推拉式枪机、连发供弹方式-管状弹匣容弹量-5发或8发枪管长-470mm或508mm全枪质量-2.38~2.5kg配用弹种-12号×23/4in霰弹。
伊萨卡M37霰弹枪
关于伊莎卡M37霰弹枪沐头还找到一个很曲折的生产史。
伊萨卡M37霰弹枪是以1915年由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和查尔斯·约翰·佩德森一起进行设计的,最初以雷明登17销售的霰弹枪为蓝本。雷明登17是20号口径霰弹按照比例缩小的型号,勃朗宁和佩德森后来重新设计,并细化成更流行的右侧抛壳式雷明登31。该枪其后逐渐被较便宜、仍然在生产的雷明登870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伊萨卡枪械公司开始生产泵动式霰弹枪的业务,主要是竞争对手是在当时无处不在的温彻斯特M1912泵动式霰弹枪,他们决定等待雷明登17的专利到期。在伊萨卡33型已完成生产准备时,他们发现了更多的佩德森的专利,直到1937年才到期;随着推出当天,他们将型号名称从“33”改为“37”。受到萧条的拖累和战争的隐患已经开始浮现,它可能是最糟糕的时候推出一款运动武器。许多运动武器于同一时期完全停止生产。伊萨卡在战争期间除了确实地产生了一些霰弹枪给军队使用以外,他们还生产了M1911手枪和M3黄油枪。二战结束以后,伊萨卡恢复了伊萨卡37的生产。在许多不同的型号之中,伊萨卡37具有最长的泵动式霰弹枪的生产运行历史,超越最初伊萨卡研制泵动式霰弹枪的灵感的温彻斯特M12。伊萨卡已在其历史上遭受过许多挫折,亦转手过无数次。在同一时间,伊萨卡37曾更名为“伊萨卡87”,虽然很快就在许多所有权的变化以后再被改回。在2005年伊萨卡再次转手期间暂停生产,已在俄亥俄州恢复其生产。
伊萨卡M37霰弹枪
对于这把枪,我觉得虽然在游戏里它的威力,性能可能不是很高,不过在现实中,这确实是一把经典的老枪,一把经历过时间验证的好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