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显卡型号(显卡刷型号有什么用)
显卡是刷的怎么知道真实型号
如果刷之前保存了bios,刷回来就行了。如果没有保存旧bios,去官网下载和你显卡型号对应的bios如果显卡太老,官网不提供技术支持了,去驱动之家找找。如果你根本就不记得显卡型号,那谁都无能为力了。
显卡刷的是什么意思
GPU代码名称G73GTx0dx0a看这个就知道是7300刷的,想改成能装公版驱动的话比较麻烦.先得和大厂的7300对比显卡板型,板型一样的话找一样显卡的bios.然后用nvida的bios刷新工具备份现在显卡的bios.再用同样的工具强刷7300的bios.注意,如果显卡bios不匹配的话开机就花屏.还得用块pci的显卡引导重新刷回原来的bios.x0dx0a有个软件可以修改显卡核心id.很容易,但是,要花钱.据说500块买个授权.x0dx0a我手里有块实际是9500GT的假9600gt.我试过刷讯景等显卡的bios.结果开机就花.没办法只能刷回原来的假bios.
显卡型号识别
显卡被刷,所有直接表明原先型号的信息都被抹去了,这种抹去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但是显卡的实际参数是不能通过刷ROM修改的,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参数来推测原先的显卡型号。这就需要使用GPU-Z这种不是通过型号信息而是通过显卡传感器直接获取参数的软件。
已知显卡的参数信息,推测显卡型号这个过程,需要对主流显卡的参数很熟悉,一般来说能通过十几个参数判断出来显卡的型号,至于显卡具体的品牌就不可能再推测了,不同品牌的同型号显卡之间没有可供判断的参数差距。
GPU代码名称G73GT,看这个就知道是7300刷的,想改成能装公版驱动的话比较麻烦,
先得和大厂的7300对比显卡板型,板型一样的话找一样显卡的bios.然后用nvida的bios刷新工具备份现在显卡的bios,
再用同样的工具强刷7300的bios.注意,如果显卡bios不匹配的话开机就花屏.还得用块pci的显卡引导重新刷回原来的bios。
显卡刷型号有什么用
显卡品牌排名大概是这样排,结果来自网友投票,华硕还是牢牢的头筹,七彩虹因为出货量巨大,排第二好像也是理所当然。
显卡性能排名大概是这样排:
显卡性能等级还是有着森严排行的,目前娱乐显卡最强的还是GTX1080TI。而像TITAN V那些是土豪的玩物,动辄大几万的价格那能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消费的?
4K极致下不得不说TITAN V太凶残了,但不是大众产品然并卵。
买显卡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平台的合理性来购买就行了。就看个小电影刷一下网页本来核显搞定的问题硬要上GTX1080TI谁也拦不住你。
刷显卡型号工具
各种肥宅快乐产品体验和乱七八糟的欢乐沙雕玩法系列
AMDNavi10系列显卡上市也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在之前的RadeonRX5700公版快乐指南当中我们给出了对于RX5700系列显卡的消费建议,那就是等非公——公版RX5700无论是严格的功率和频率限制还是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是明显掣肘而非利好的涡轮排风散热器,都是足够让我们做出“等等”这个决定的理由。
也不知道AMD是为了卖一波公版还是出于什么别的理由,这一次RX5700系列显卡的非公版授权开放得姗姗来迟,一直到本月中才陆陆续续的上市,而且前期只有三个品牌在大陆地区发售,相比N卡的百花齐放反而就是公版不卖来说,还真是对比鲜明。
首批在大陆地区发售的公版RX5700/5700XT分别有:
讯景黑狼(只有RX5700XT)
华擎挑战者
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蓝宝石白金。
我知道很多人想的等非公版是说等迪兰恶魔或者蓝宝石毒*这样的顶级非公,现在上市的这几款确实都比较丐但按照以往的经验A卡非公再丐也是比较有底线的,不像N卡非公那样能丐到丧心病狂;再就是Navi10和当初的Vega56什么的不一样,Vega上市的时候担任的定位是旗舰和次旗舰,而Navi是一个主流级别,采用GDDR显存的小核心甜品卡。对于这样的一款产品来说偏主流定位的“丐版非公”表现究竟如何,相信也是很多人更加关心的话题。
这两张卡的包装也可以称得上是简洁朴素,没有什么花哨的元素,正面简单的列举了型号和技术规格。两个型号在配色方面稍微有些不同。
虽然采用的核心不一样但两张卡的正反面外观几乎都是一样的。
看起来像是越肩设计的,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凸出的只是散热器的热管和外面的风扇框,PCB本身依然是标准高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更明显一些。
不过你要真以为这两张卡看起来一模一样那就是真一模一样的话就有点图样图森破了,从外面看进去就能看到最明显的区别——RX5700的散热器相比RX5700XT少了两根热管,从等会的散热器拆解当中也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两个在散热器上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这也是这一代产品比较让人诟病的地方——咱就指望着AMD刀法不行好看到Vega56再现呢,你这就开始在散热器上下刀子,非常的令人不适。
散热器的具体差异方面,RX5700XT采用的是铜底五热管单独只给核心散热的设计,供电和显存的散热模块采用的是一套单独的均热底座,上面自带鳍片通过跟主散热器共用风扇的方式实现主动散热。
而RX5700的散热器除了热管少了两根直接缩到了三热管之外设计方式也不太一样,采用的是一体化散热模块,供电和显存的吸热底座直接焊接在主散热器上。
不过两张卡的PCB部分倒是完全一样的,至少我拿着仔细对比没对比出什么差别(包括料件型号)。导热材料也都换成了普通的硅脂,没有沿用AMD公版的石墨导热贴。
两张卡的显存都是镁光D9WCWGDDR6颗粒。(估计以后三星GDDR6只会在RX5700XT五十周年纪念版上面出现了)
每一相供电回路的MOS管都是SiC620A,额定漏极电流50A,每一相搭配一个,在1.2V的核心电压下可以负载60W功耗,七相供电回路一共420W,正常不超频状态下可以有一半以上的冗余(180W)。
相信大家对于普通的RX5700/5700XT的性能测试都已经快看吐了,相信能等到今天的也不是愿意止步于公版默频性能的用户。那咱们还是跟上次的思路一样,看看对于非公版RX5700而言,能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榨取出多少性能。
由于同架构显卡频率不同带来的性能差距百分比相对来说非常恒定,这里就不跑太多的游戏了,用一个3DMarkFSE分数和一个相对在AN之间优化比较公平的古墓丽影暗影Benchmark成绩来做一下性能表征。
测试平台还是之前的那一套9900KF关超线程5G、微星Z390Ace和8G×44000频率内存。
考虑到两张卡当中RX5700的受众更多可玩性更高一些,我们主要就来玩一下这张。
默认频率下跑个FSE,跟RX5700公版并没有很大区别,稍微高了一点。
温度确实是实打实的低了好多,即使是三热管丐版散热作为开放式散热器也有它的优势,压制个150W功耗绰绰有余,温度只有60+的前提下风扇声音几乎听不到。
不过看起来AMD在对非公版RX5700的限制上并没有非常仁慈,频率上限仍然是跟公版相同的1850MHz,功率上限最多可以+20%到180W。这种限制很显然完全制约了我们的快乐。
本来按道理说咱应该按照之前的思路继续尝试改注册表破解的,但既然蓝宝石这块卡用了双BIOS,正好前几天ATIWinFlash又更新了宣布支持Navi显卡,这简直是把另一份标准答案放在我面前让我抄啊。
把RX5700XT白金版的BIOS存了一份出来,然后用ATIWinFlash最新版打开之后试着刷到RX5700上,然后发现了一个更搞笑的事情就是这两张卡的DeviceID竟然是一样的,甚至都不需要用什么强制指令,跟同型号刷新一样方便……
这尼玛相当于什么呢,不光把标准答案摆在你眼前了,考场里还没有监考老师。
刷完重启就好了,没有遇到任何不顺利,等驱动刷新一下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开核那肯定是不可能开核的,AMD没到山穷水尽那个地步是不可能让你开核的,但跟之前Vega56刷64BIOS道理一样,刷的目的是为了解锁功耗电压和频率限制。而且这一代卡也不需要显存摸奖了(无论是三星还是镁光都一样的超不上去,最多14.8Gbps顶天了),甚至比Vega那会儿还舒服。
刷新之后GPU-Z的型号显示变成了RX5700XT,但是规格显示变成了2048sp…不过根据后续的跑分测试来看这只是个显示错误,实际开启的依然是2304sp,并没有说换了BIOS之后反而sp还被关闭了这种事情。
这个单精度性能,假设boost频率按1919MHz来计算的话是2272sp,考虑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异可以认为确实是2304sp在工作。
然后频率、电压和功耗限制也变成了跟5700XT相同的2150MHz、1.2V和180W+50%,对于一般的快乐来说,是完全足够了。
假设只是刷5700XT的BIOS,别的什么事情也不做的话,FSE得分就是差不多刚刚破12000的水平。这个分数相比正牌的RX5700XT只落后不到4%,而两者之间的规格差距是11%,咱只能说AMD这个刀法还是需要学习一个……
不过不超频的话刷这个BIOS的乐趣就小了一半,而且对于这个BIOS本身而言功耗和频率限制比较溢出——核心电压上限卡死在了1.2V,一般体质的Navi10核心在这个电压下能跑到的频率大概也就是2050~2100MHz。(想想隔壁帕斯卡也是这个体质吧但NVIDIA的电压上限是1.087V……)
把核心boost频率上限拉到2050MHz,其它的不变,3DMarkFSE得分可以再提升个4%多,达到正牌5700XT的水平。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古墓丽影暗影的帧数提升到了四舍五入114.514帧,跟之前测试的成绩对比的话比超频版RTX2070还要强,只比RTX2070Super少5帧。可惜作为丐版冲锋扛把子的5700非公定价不是1919.810元,不然真的妥妥的性价比爆棚……
实际上你把显卡型号刷成5700XT之后自然是可以继续沿用注册表破解大法的,而且注册表破解套装里5700XT的功率、电压上限和频率上限也都更高,杠上开花式的破解才能压榨出这张卡的最后一滴实力。
但肾上腺素驱动更新8.1版本之后注册表破解大法似乎是失效了,直接双击导入不起作用,然而我自己打开注册表文件之后跟已有的键值对比了一下发现……
原来德国老哥的注册表文件里导入的目录是0000,在新版的驱动里变成了一个空壳,新增了0001和0002两个内容完全相同的目录,把注册表文件里的0000目标改成0001和0002分别导入一次,就可以正常破解了。
这个封堵操作略微醉人,有时候不得不说A卡是真的牛逼,除了可以玩游戏之外还能获得不少其它的欢乐。
叠加注册表破解大法之后最终频率上限2300MHz,功率上限180W+99%(逼死强迫症,不过无所谓一般的核心决然没有可能在体质允许的前提下跑到358W的),电压上限1.25V,几乎相当于解除了所有限制。
接下来嘛冲就完事儿了,尝试提升频率,拉显存频率,关闭后台,拉风扇转速等方式最高可以拉到2200MHzboost,14.8Gbps显存,最终FSE得分13392,跟镭7一个水平,作为一张甜品来说,这也算是好好的风光了一回……
古墓丽影暗影帧数也增加到了120fps,打平默频RTX2070Super。
不过这时候整张卡的功耗也是相当夸张的,虽然吃不满358W的功率上限但单GPU核心的功耗也达到了260~280W,说实在的跑分的时候我都替这卡单薄的身板捏把汗。
当然了对于散热问题应该怎么办相信之前看过预告的应该都清楚——既然5700和5700XT白金的PCB是完全一样的,那自然可以把它们的散热器对换一下,看看用5700XT白金的五热管散热器压5700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风扇转速都固定成一样的50%方便对比同噪音(两张卡的风扇型号是一样的)下的散热效果。显卡处于极限超频状态,实际GPU功率大概就是260~280W.
RX5700XT五热管散热器
说实话降低幅度远低于我的预期,这还是最高值,考虑平均值的话感觉降低幅度更小。
考虑原因估计无非就是两个,一个就是虽然加了两根热管但是鳍片面积没怎么见涨,实际散热效果增幅没有那么明显。
再一个,大概就是传说中的7nm面前人人平等……核心缩得实在是太小了只用三根热管就可以覆盖掉,多出来两根只能通过铜底间接传热,基本没什么用。
难不成桌面显卡散热器上面均热板甚至液金导热材料这种平时一般只有笔记本上才好用的东西要复活…
非公版5700XT最大的快乐价值在于一个是给了开放式散热器,在差不多体积和噪音的前提下可以压制更高的功率,对于一般机箱通风良好的用户来说很显然可以获得更高的散热效果和最终性能。
而且蓝宝石的白金系列还提供了双BIOS,可以让人更加方向大胆的刷,尤其是对于F/KF系列以及锐龙CPU的玩家而言。即使自己有把握每一步都是正确操作,没有双BIOS的护佑也总觉得心里不太有底。
RX5700虽然缩散热器的操作令人略有不爽但是实际效果差异并不大,而且外观的精致程度并没有缩减,顶部热管也都有镀镍,把温度监控一关几乎没有任何体验差距,同功耗或者说同频率下极限性能差距也只是AMD传统艺能的4%,破解之后的RX5700非公依然是性价比担当,而且具有了十足的可玩性。
不过目前相比公版RX5700已经降到了2100左右的渠道价格,非公版现在刚上市基本都是在MSRP附近售卖,相对来说有点香度不足。按照A卡价格的走势来看应该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没准双11的时候真的降到1919.810元也说不定,真正的HD4850再世。
好看的文章记得多支持一下哦
欢迎加入电脑吧评测室官方一群:798545305
电脑吧个人二手交易群:776842190
关注B站@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渐缜JZ,@DDAA117。
显卡是刷的
看GPUZ中的核心代号,核心着色器数量一般就知道了。目前比较多的是用G98刷9800GT,G98就是9300GS,G100的核心。另外还有用NV43刷的9600GT,NV43是6600系列的核心代号。===NV41,是6800系列的核心代号,12管线,说明是6800LE,6800GT的话就应该是16管线,比用G98和NV43刷的厚道点。老显卡不需要太好的,用GF6,7时代比较经典的驱动http://drivers.***.com/download/161-64459-NVIDIA-GeForce2-Quadro2-Geforce3-Geforce4-Quadro4-GeForceFX-QuadroFX/
显卡刷卡怎么看
对于独立显卡来说,显存大小是固定的,无法修改,只能通过更换显卡来提高显存大小。对于集成显卡而言,可以BIOS进行设置。通过BIOS设置集成显卡显存大小的一般步骤为:进入BIOS后“Advancedchipsetsetup”-“ONBOARDVGASHAREMERNORY”这里面就调整集成显卡显存的,各个主板情况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据显卡来确定。开机按DEL-进入COMS-进入选项AdvancedBiosFeatures-FraneBufferSize-里面会有32M、64M、128M、256M。如果内存是1G的话那就选256M吧,选择太高,电脑内存太低了,会影响机器整体性能。一般只能在显存不够用,系统会调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可以在BIOS中把AGP的值调大些,比如256MB,但不能大于系统内存的1/4,否则会出问题的。
怎么刷显卡显示参数
前言
RadeonRX7900GRE是AMD发布的第四款RadeonRX7000显卡,核心代号Navi31,搭载最新的RDNA3架构,拥有80个CUs单元和16GBGDDR6显存,定位2560x1440分辨率的高性能显卡,建议零售价5299元。
RadeonRX7900GRE的“GRE”后缀是首次出现在AMD显卡的产品命名中,定位要略低于RX7900XTX和RX7900XT。据悉,”GRE”命名的含义是GoldenRabbitEdition(金兔版),契合2023年的生肖兔,与2020年发布的RadeonRX590GME的命名有些类似。
规格与架构
RadeonRX7900GRE核心代号Navi31,拥有539亿个晶体管、80组CUs单元、5120个流处理器,核心规格大约是RX7900XT的95%左右,单精度浮点性能大约是RX7900XT的88%。RX7900GRE的游戏频率是1880MHz,最大加速频率2245MHz,只比RX7900XT低个0.12GHz和0.15GHz。显存配置采用了16GB256-bit的18GbpsGDDR6显存,并配备了64MB第二代AMD高速缓存(InfinityCache),板卡典型功耗(TBP)260W,售价5299元。
我们来回顾一下RDNA3架构的主要特性。
首先是RDNA3架构采用了小芯片(Chiplet)技术,频率和每瓦性能相较上代分别提升了15%和54%。
其次是配备了第二代AMD高速缓存(InfinityCache),相较第一代InfinityCache,峰值带宽可达2.7倍。
其三是CU计算单元结构的优化,流处理器指令分发单元采用了双路设计,这使得核心可以向流处理器发送两路不同的指令,提高流处理器的利用效率。
同时,RT光追加速单元也迭代到第二代,并在CU单元中集成了2个AI加速单元。
最后,RDNA3架构还配备了先进的DisplayPort2.1接口以及全新的多媒体引擎设计,支持AVC、HEVC的同步编码/解码以及AV1格式的编码与解码,最高可达8K60Hz。
细节介绍
本次评测的是RadeonRX7900GRE的公版显卡,外观上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厚重、扎实的第一观感铺面而来。三围尺寸27cmx11cm(LxH),净重大约1.13kg,与RX7900XT基本差不多,是一张2.5槽、三风扇设计的显卡。
背部是金属强化背板,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散热作用,右上角有RADEON标志,没有一般非公版显卡的背板镂空设计。
视频输出接口有1个HDMI2.1和2个DP2.1接口,还有一个Type-C接口,可以用来充电,也可以用来连接有Type-C视频接口的显示器,最高可以支持到4K480Hz、8K165Hz的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视频输出。
外接供电接口采用双8Pin设计,散热鳍片采用黑化设计,做工精细、饱满,其中有三片散热片以红色点亮,似乎象征着RDNA3架构。
测试平台与识别信息
处理器:AMDRyzen97900X
主板:ASROCKX670ETAICHI
内存:G.SkillTridentZ5RGBDDR5-6000CL30(EXPO)
显卡:AMDRadeonRX7900GRE、GeForceRTX4070
硬盘:KingStoneKC30001TB/PLEXTORM10P2TB
散热器:NZXTKrakenZ73RGB
电源:ANTECHCGX1000
室温:27度
RadeonRX7900GRE在GPU-Z的轻载测试中,核心频率基本保持在2.2GHz-2.4GHz左右。
性能测试结果和分析
首先先来看一下基准测试的成绩,以DX11为主的3DMarkFireStrike,RX7900GRE能领先RTX407030%-40%;以DX12为主的3DMarkTimeSpy,RX7900GRE能领先RTX407014%-15%;最厉害的还是纯跑光追的3DMarkPortRoyal,RX7900GRE仅仅落后了RTX40701%,成绩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在误差范围内。至于Unigine推出的两个引擎类基准测试,RX7900GRE也比RTX4070快个10%-20%。以基准测试成绩的第一印象来看,RX7900GRE的光栅性能比RTX4070高出不少,光追性能也基本处于同级的水准。
光栅化游戏测试是以最高画质运行,但关闭了光追、FSR/DLSS等影响帧数的选项。
从光栅游戏的测试中,我们总结出三个结论,其一是RX7900GRE在4K分辨率下的性能更有优势,这可能与RTX4070仅有12GB显存有关;其二是RX7900GRE虽然是定位1440P的高刷显卡,但实际上在4K分辨率下也能提供不错的帧数表现,基本都能超过60帧,只有《赛博朋克2077》堪称显卡杀手级的画质压力,让RX7900GRE的平均帧数低于60帧;其三是RX7900GRE在新游戏的成绩更好一些,比如《赛博朋克2077》、《看门狗:军团》,这两个本来应该是偏N的游戏,在RX7900GRE和RTX4070的成绩对比中,反而是RX7900GRE的成绩更好一些,领先幅度达到了20%-30%。《古墓丽影:暗影》和《刺客信条:英灵殿》的成绩,RX7900GRE的领先幅度比较低,只有5%左右。其他游戏,RX7900GRE的领先幅度大约在10%-20%,平均领先幅度大约在12%,没有哪个游戏跑出来的帧数比RTX4070低。
光追游戏设置各有不同,具体取决于表格中列出的设置。AMD去年发布的RX6000系列显卡,在光追性能上还有些羸弱,但经过一代的发展,RDNA3架构的光追加速单元迭代到第二代,RX7000系列显卡的光追性能终于有了长足进步。RX7900GRE在我们测试的六款光追游戏中,取得了和RX4070五五开的输赢比例,输的三款游戏大约落后了5.8%的帧数,赢的2款大约领先了5.5%,而在《消逝的光芒2:人与仁之战》中,RX7900GRE在4K分辨率上帧数领先2%,但在2K分辨率上帧数落后8%。其次,RX7900GRE在光追游戏中的帧数表现与光栅游戏有些类似,4K分辨率下的性能明显更高,2K分辨率下的帧数则没有这么强势。功耗部分,RX7900GRE比RTX4070高28W左右,大约高出13%的功耗水平。
通过刚才的游戏实测,我们可以看到RX7900GRE在4K分辨率下开光追,还是有些吃力。如果对光追有较高需求的用户,也可以通过FidelityFXSuperResolution(FSR)技术或者RadeonSuperResolution(RSR)技术提高游戏帧数。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在4K分辨率下设置“光追中等”画质,开启FSR-超级性能模式,平均帧数提高从20帧提高到了75.9,帧数提高了2.8倍。
针对刚刚的显存占用率问题,我们节选出了其中4K分辨率和2K分辨率成绩差异较大的两款游戏《孤岛惊魂6》和《赛博朋克2077》进行显存使用率的测试。可以看到《孤岛惊魂6》的显存占用率确实超过了12GB,RTX4070的12GB显存有点不够用,但赛博朋克2077的显存占用率只有9GB左右,对于RTX4070的12GB显存就还好。另外我们还额外加入了今年新出的霍格沃茨之遗来进行测试,这款游戏也是出了名的吃显存+内存,4K分辨率下显存占用率直接破了14GB,RTX4070的12GB显存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对于这个级别的显卡来说,12GB显存只能算将将够用,大多数游戏在4K分辨率下的显存占用多数在10GB左右,但随着更多新游戏使用更高清的材质包,显存使用率只会越来越高,12GB显存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RX7900GRE的16GB显存显然更有优势。
生产力性能测试
RadeonRX7900GRE的RDNA3架构采用了全新的多媒体引擎设计,支持AV1格式的编码与解码。AV1格式具有相同码率,视频质量更清晰;相同视频质量,文件体积更小的优点,属于较为先进的视频编码格式。
最新的OBS视频软件已经支持AMD的AV1视频编码器,可以通过OBS进行游戏视频的录制或直播推流,提高视频质量。
我们使用ULProcyon和PugetBench进行生产力性能测试,RX7900GRE在PugetBench的成绩比RTX4070高6%左右,但在ULProcyon的成绩比RTX4070略低3%-4%,这大概是两款测试软件计算成绩的权重有所不同,ULProcyon的视频部分更偏重视频的导出、图像部分更偏重图像压缩和滤镜应用,PugetBench因为属于第三方插件,用命令路径来测试,所以视频部分更偏重视频导入、编辑、剪辑,图像部分更偏重蒙板、降噪、锐化、模糊等等,总的来说RX7900GRE的视频编码器在部分生产力应用上已经赶上RTX4070,但也依然有弱势的地方。
温度、功耗表现与拆解
使用FurmarkBurn-intest对RX7900GRE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分辨率2560x1440。RadeonRX7900GRE的核心温度稳定在66度,热点温度在77度,整卡功耗246W,核心频率大约稳定在1.4GHz-1.45GHz。
前文说过RX7900GRE公版显卡的外壳是金属材质,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散热作用,显卡最热点在背板顶部的金属支架上,大约71-72度左右。金属背板最热点位于核心右侧,这里是金属背板与PCB的连接点,通过这处连接点辐射到整个金属背板进行辅助散热,温度表现也还好,只有68度左右。
进行负载测试时,测得噪音大约40分贝,其中环境底噪大约在35分贝,由此可见公版显卡的噪音控制得也相当不错。
拆开显卡后,可以看到还是AMD熟悉的公版散热方案,散热装甲+均热板散热鳍片。
显卡采用12+3相设计,PWM芯片由MPSMP2857和MP2856驱动,MOSFET都是MP87997DrMOS,显存则是海力士的H56G42AS8DX014,单颗2GB,共计8颗组成16GB容量。
RX7900GRE核心,核心代号Navi31,采用Chiplet(小芯片)结构设计,中间大的那块是采用台积电5nm制程工艺打造的图形计算核心(GCD),周围6个则是采用台积电6nm制程工艺打造的多缓存I/O芯片(MCD)
总结
RadeonRX7900GRE的市场定位是瞄准1440P的高刷显卡,但核心规格与显卡性能和RX7900XT相差不远,在4K分辨率下也有不俗的帧数表现。RX7900GRE的建议零售价是5299元,对标英伟达的RTX4070显卡。从我们的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到,RX7900GRE的性能基本是可以碾压RTX4070,领先幅度中位数大约在10%-20%,突出一点的甚至能到30%,表现较弱的也有5%左右,且在4K分辨率下表现更为出色,适合高分辨率的游戏玩家使用。光追性能方面,RX7900GRE的光追帧数在部分游戏中已经能超过RTX4070,虽然也有游戏开了光追后,帧数不如RTX4070,但整体表现也达到可玩的水平。
总的来说,RX7900GRE的性能在5000元这个档位性价比还是较为出色的,且16GB的显存将来面对4K分辨率下的高清材质包也能从容面对。如果你需要入手一张高性能显卡,想体验2K或4K分辨率下的3A大作游戏,不妨关注这款RadeonRX7900GRE显卡。
- 途观氙气灯泡型号(途观氙气灯泡型号规格)
- 产品型号4g(产品型号48v20ah怎么解释)
- 长城h5电瓶型号(长城h5电瓶型号及价格)
- 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用)
- 创酷火花塞型号(创酷火花塞型号怎么看)
- s6直屏型号(s6什么屏幕)
- 自吸磁力泵型号(自吸磁力泵型号大全)
- s6平面型号(s6 尺寸)
- 压路机有哪些型号(压路机有哪些型号规格)
- 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用)
- 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厚9mm)
- 贝亲奶嘴最大什么型号(贝亲奶嘴的型号)
- ps4有几个型号(ps4几个型号的区别)
- 魅蓝a5型号(魅蓝 a5)
- s7港版型号(s7+ 港版)
- 护栏网规格型号(护栏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