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阻型号(热电阻型号规格对照表)
wzpk热电阻型号
热电阻型号字母表示如下:
W
温度仪表
Z
热电阻
P
感温材料——
P铂
C
感温材料——C铜
K——铠装式
"无":偶丝对数——
单支
2
:偶丝对数——双支
1
安装固定形式——
无固定装置
2安装固定形式
——固定螺纹
3
安装固定形式——活动
热电阻型号规格对照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用户:亚拉青波● 结构与原理 工业热电偶作为测量温度的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0~18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的温度。 若配接输出4~20mA、0~10V等标准电流、电压信号的温度变送器,使用更加方便、可靠。装配式热电偶是由感温元件(热电偶芯)、不锈钢保护管、接线盒以及各种用途的固定装置组成。 铠装式热电偶比装配式热电偶具有外径小、可任意弯曲、抗震性强等特点。适宜安装在装配式热电偶无法安装的场合,它的外保护管采用不同材料的不锈钢管(适合不同使用温度的需要),内充满高密度氧化物质绝缘体,非常适合安装在环境恶劣的场合。隔爆式热电偶通常用于生产现场伴有各种易燃、易爆等化学气体。如果使用普通热电偶极易引起环境气体爆炸,因此在这种场合必须使用隔爆热电偶,隔爆热电偶适用在dⅡBT1—6及dⅡCT1—6温度组别区间内具有爆炸性气体的危险场所内。●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经焊接,形成回路,直接测量端叫工作端(热端)接线端子端叫冷端,当热端和冷端存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里产生热电流,接上显示仪表,仪表上就会指示所产生的热电动势的对应温度值,电动势随温度升高而增长。 结构WRNR-93UC适合于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场所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是炼油厂、高压聚乙烯等不可缺少的温度装置。耐磨热电偶
热电阻型号含义
热电阻有很多型号规格,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是很迷惘的,那么热电阻型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WZP2-241G型号示例
热电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型热电阻
2、铠装热电阻
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
1)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
2)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
3)能弯曲,便于安装;
4)使用寿命长。
3、端面热电阻
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热电阻
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热电阻型号及图片
一、温度与测温
1. 温度:是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
2. 温标:即温度的标准,是温度高低的标准尺度,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各种温度计的数值都是由温标决定的。
3. 温标三要素:利用物质的“相平衡温度”为固定点刻在温度计上,而固定点之间的温度值则用理论推导的数学公式(又称内插方程)来表达。温度计、固定点、内插方程称为温标三要素。
4. 常用固定点:水0.01℃,锡231.928℃,锌419.527℃,铝660.323℃,铜1084.62℃。
5. 华氏温标:1714年,规定水的凝固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将这两个固定点之间等分180格,每一格称为华氏一度,用℉表示。
6. 摄氏温标:1742年,规定水的凝固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将这两个固定点之间等分100格,每一格称为摄氏一度,用℃表示。它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温度标准。换算公式:℉=1.8℃+32。
7. 热力学温标:1848年英国科学家开尔文提出了建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叫热力学温标,用“K”表示。换算公式:℃=K-273.15。
8. 绝对零度: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就是理想气体分子停止无规则运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内能为零,即“0”K。
9. 国际实用温标:为了推进热力学温标的实际应用,1990年各国科学家在热力学温标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国际实用温标ITS-90,仍然用“K”表示。我国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ITS-90国际温标。
10.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分直接测温、间接测温两类。利用物质的热电特性测温的叫热电偶温度计(简称热电偶),利用物体的电阻温度特性测温的叫热电阻温度计(简称热电阻),利用物体的热膨胀特性测温的有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间接测温有辐射温度计、远红外温度计、光电温度计等等。
11. 温度测量: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测量和检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多数的温度测量都是采用比较法,根据热交换系统的热平衡点来测量温度的。
二、热电偶基础
1. 热电效应:将两根不同的导体连接在一起,当导体的两端温度不一致时,导体构成的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物质的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热电特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一种物理特性。
2. 热电偶:以测量热电动势的方法来测量温度的一对金属导体。注意是两根不同的均质导体,且只有热电特性曲线线性好、稳定性好、热电势率较大、耐蚀性好的一对金属导体才可用于热电偶。
3. 热电极:构成热电偶的两根金属导体叫热电极,其中一根叫正极,另一根叫负极。
4. 测量端与参比端:热电偶的焊接端叫测量端,也叫热端,另一端用于连接显示仪叫参比端,也叫冷端。
5. 热电动势:热电偶回路中由于测量端和参比端温度不一致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叫热电动势,包括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份。当参比端温度恒定时,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大小与测量端温度一一对应。
6. 热电势率:指温度每变化1℃引起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变化值,又称“塞贝克系数”,单位为μV/℃。温度需换算成热电动势才能进行运算。
7.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度定律、连接导体定律、参考电极定律。
8. 热电偶起源:基于1821年塞贝克发现的热电效应,1826年贝克雷尔首先根据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9. 分度号:对热电特性在一定范围内一致的一个类别的热电偶的命名符号。热电极化学成分相同的两支热电偶,其分度号相同。
分度号
偶丝正极
偶丝负极
测温范围℃
K
镍铬10
镍硅3
-200~1260
N
镍铬硅
镍硅镁
-200~1300
E
镍铬10
镍铜57
-200~900
J
铁
镍铜57
-40~750
T
铜
镍铜57
-200~350
S
铂铑10
铂
0~1600
R
铂铑13
铂
0~1600
B
铂铑30
铂铑6
0~1700
C
钨铼5
钨铼26
0~2300
D
钨铼3
钨铼25
0~2300
10. 分度表:每类分度号的热电偶在每摄氏度对应的热电动势的数据表,叫热电偶分度表。
11. 热电偶的结构:两端五部,热电偶三要素
12. 装配热电偶:热电偶偶丝、绝缘材料、保护套管经过装配而成,并可拆卸的热电偶。
13. 铠装热电偶:热电偶偶丝采用氧化镁粉绝缘,将偶丝、绝缘材料、保护套管组装在一起,反复拉拔缩径,加工成一体化的细长的不可拆卸的热电偶电缆,再分剪成需要的长度,制作测量端和接线端,即成为铠装热电偶。
三、热电偶选型基础
1. 热电偶分类:按结构分为装配热电偶、铠装热电偶;按热电特性,现有10个已标准化的分度号和其它具有专门用途的非标准化热电偶;按对数分单支、双支、多支热电偶;按热电极的资源状况,有贵金属热电偶和廉金属热电偶;按用途,有真空专用热电偶、高温耐磨热电偶等等。热电偶产品名称一般含有结构特征、分度号、对数等多种分类含义,如铠装K型双支热电偶。
2. 热电偶的使用温度:
名义使用温度:热电偶分度表的分度范围。
最高使用温度:在构成热电偶的偶丝、绝缘材料和保护套管中,取各自的最高耐温值中的最低值作为该热电偶的最高使用温度。一般指短期极限使用温度。
推荐最高使用温度:根据热电偶的最高使用温度,结合热电偶的直径、长度、介质特性等因素对热电偶的影响,确定的长期使用温度。
3. 热电偶的精度:指具体一支热电偶的热电特性与该类热电偶的标准分度表的符合程度,又叫允差(允许偏差)。热电偶的允差标准只与分度号有关,与结构形式无关。热电偶允差等级有I、II、III级。
精度
分度号
国际标准允差(单位:℃)
AMS2750
1级
I
II
III
K、N、E、J
±1.5或0.4%|t|
±2.5或0.75%|t|
±2.5或1.5%|t|
±1.1或0.4%
T
±0.5或0.4%|t|
±1.0或0.75%|t|
±1.0或1.5%|t|
S、R
±1.0或±[1+(t-1100)x0.3%]
±1.5或0.25%|t|
无
±0.6或0.1%
B
无
±0.25%|t|
±4或0.5%|t|
C、D
无
±4或1.0%|t|
无
4. 绝缘型与接地型:接地型热电偶是指在测量端把偶丝与外套管连通,但在其它部位,偶丝与套管的绝缘要求与绝缘型热电偶完全一样。绝缘材料的性能对热电偶的测温精度和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绝缘失效是热电偶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铠装热电偶室温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MΩ.m,装配热电偶室温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m。绝缘电阻还与长度和温度有关。
5. 铠装热电偶的性能特点:铠装热电偶相对于装配热电偶具有直径小、密封性好、可弯曲、热响应快、可靠性高、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机械强度和长期耐用性比装配热电偶略差。铠装热电偶在大多数场合都可以代替装配热电偶使用,有很多的厂家用铠装偶作为装配偶的芯子来改造装配热电偶。
6. 补偿导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0~200℃),具有与所连接的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相同的一对相互绝缘的导线,其作用是补偿热电偶接线端至显示控制仪表之间的温差所产生的热电动势。补偿导线根据线芯材质分为补偿型和延长型,根据使用温度分为普通型和耐热型,根据补偿精度分为普通型和精密型。
7. 温度变送器:将热电偶输出的非线性毫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4~20mA)输出的装置叫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将温度变送器装配在热电偶的接线盒内,即构成带热电偶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四、热电阻基础
1. 测温原理: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 热电阻元件:选择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电阻温度系数较高的电阻专用金属材料,制造成标准电阻,如10、25、50、100、500、800、1000Ω等,用于测温的标准电阻叫热电阻元件。
3. 热电阻温度计:采用热电阻元件制造的温度计叫热电阻温度计,简称热电阻。根据材质分为铂电阻和铜电阻,还有不常用的铟电阻、镍电阻等。
4. 铂电阻:铂是制作热电阻最理想的材料,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铂电阻的测温精度是现有工业温度计中最高的。铂电阻温度计主要有Pt100、Pt10两种分度号(标准电阻值分别为100、10Ω),测温范围-200~850℃。
5. 铜电阻:铜热电阻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温度系数,但精度较低,现在已很少使用。铜热电阻现有Cu50、Cu100两种分度号(标准电阻值分别为50、100Ω),测温范围-50~150℃。
6. 测温精度与测温范围
性能
类别
技术参数
允差等级
铂电阻
A级
±(0.15+0.2%|t|)
B级
±(0.30+0.5%|t|)
铜电阻
±(0.30+0.6%|t|)
名义电阻
铂电阻Pt100
A级
100±0.006Ω
B级
100±0.012Ω
铜电阻Cu50
50±0.050Ω
电阻温度系数
铂电阻
A级
0.003851±0.000006
B级
0.003851±0.000012
铜电阻
0.004280±0.000020
测温范围
铂电阻
A级
-200~650℃
B级
-200~850℃
铜电阻
-50~150℃
7. 热电阻的引线制式:由于热电阻元件输出的电阻值包含了引线的电阻,为了减小或消除引线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热电阻测温时除采用普通的两线制引线外,还设计了三线制、四线制引线。A级精度铂电阻和铠装热电阻必须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引线;
8. 两线制:热电阻产品只有两根引线,测量电阻包含了引线电阻,一般引线电阻≤0.1Ω。两线制一般用于引线不长、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两线制仅指热电阻产品的内引线采用两根引线,用户安装的外引线必须用三根线。
9. 三线制:热电阻产品给出三根引线,而且三根引线的电阻近似相等。结合显示仪表可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0. 四线制:热电阻产品给出四根引线,这种方法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一般适用于精密测量,如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五、热电偶/阻选型步骤
1. 明确被测温设备的使用工况:包括最高最低和正常使用温度、使用介质物理状态和化学特性、操作过程可能对热电偶发生的影响、安装密封要求、与下级仪表的配套要求、外部环境和测温目的等等。
2. 确定两端五部
1) 根据使用温度和介质特性确定热电偶/阻分度号和保护套管的材质。
2) 根据被测温设备对热电偶/阻的机械强度和安装密封要求确定保护管直径、置入长度、总长度和安装固定装置。
3) 根据被测温设备的加热方式和安装密封要求确定热电偶/阻测量端形式。
4) 根据外部环境和安装密封要求确定热电偶/阻接线端形式。
5) 根据下级仪表的配套要求和测温目的确定是否带温度变送器以及现场温度显示。
6) 根据热电偶选型表,正确标记表述所选定的热电偶/阻。
3. 验证技术经济可行性
1) 测温精度选择适当,Ⅰ级(或A级)精度价格是Ⅱ级(或B级)精度的2倍;
2) 保护套管材质选择适当,耐热钢和耐蚀钢价格是普通不锈钢价格的2倍,高温合金价格是不锈钢的20倍;
3) 测高温的分度号选择适当,最高使用温度在1200℃以下的一般不选贵金属热电偶,S分度号价格是高温合金K型热电偶的3倍;
4) 尽量选择常用型号规格的热电偶/阻,尽量选择铠装热电偶/阻。
六、常用保护套管
类别
材质
最高温度℃
适用环境、性能特点
耐蚀金属
1Cr18Ni9Ti,SUS304/321
900
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价格低,加Ti、Nb抗晶界腐蚀
Mo2Ti,SUS316L
900
超级耐蚀不锈钢,耐孔蚀,耐海水,广泛用于化工领域
Cr25Ti,Cr25Ni20
1000
耐热抗氧化,Cr25Ti加工性稍差,310S抗硫蚀稍差
高温合金
GH3030
1100
常用高温合金,抗氧化耐蚀性能优越,耐渗碳
GH3039
1200
最常用的高温合金,抗氧化耐蚀性能优越,热强性好
3YC52,OR1300
1300
新型高温合金,目前高温抗氧化性能最好的高温合金
耐磨合金
铸造/粉末冶金高温合金
1100
铸造合金,或粉末冶金合金,用于流化床锅炉或水泥窑
离子渗透WC
600
不锈钢基体离子注渗WC,用于中温耐磨
耐磨高温合金HR1230
1200
高温耐磨合金,高温强度好
真空专用
鉭管
1800
用于惰性、真空及强酸腐蚀性气氛中,气密好
钼管
1600
用于惰性、真空及还原性气氛中,气密性好
钨管
2100
用于惰性、真空及还原性气氛中,气密性好
非金属管
MC8206
1280
适用于BaCl2熔盐,不适于氧化性气氛
聚四氟乙烯
250
耐酸碱腐蚀
高铝管99.5%A12O3
1400
Al2O3的纯度越高,其高温强度、电绝缘性能、耐磨性能越好,易碎断。在还原性气氛中,使用温度偏低
刚玉管99.9%A12O3
1700
碳化硅管SiC98%
1650
耐高温腐蚀耐磨,抗热冲击差,适用于氧化气氛
七、热电偶/阻选型表
WR K O 2— F4 3 0 A -1000 x850— — Ⅰ /W6A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位
类别
符号
符号含义
1
输出信号
WR
热电偶
WZ
热电阻
WB
带温度变送器的热电偶/热电阻(原型号为SBWR、SBWZ)
2
分度号
K
镍铬10-镍硅3
S
铂铑10-铂
P
Pt100/Ro=100Ω
N
镍铬硅-镍硅镁
R
铂铑13-铂
Q
Pt10/Ro=10Ω
E
镍铬-康铜
B
铂铑30-铂铑6
Z
Pt1000/Ro=1000Ω
J
铁-康铜
C
钨铼5-钨铼26
C
Cu50/Ro=50Ω
T
铜-康铜
D
钨铼3-钨铼25
U
Cu100/Ro=100Ω
3
结构特征
O
常规装配式偶/阻
A
装配铠装芯式偶/阻
P
电站专用偶/阻
K
常规铠装式偶/阻
R
软体结构式偶/阻
Y
盐浴炉专用热电偶
L
带连接管式偶/阻
Z
真空专用热电偶
J
金属熔体专用热电偶
H
复合铠装热电偶
F
包聚四氟套管偶/阻
G
高炉热风炉专用热电偶
D
单芯铠装热电偶
M
耐磨专用偶/阻
X
特殊结构偶/阻
4
支数
1
单支式
2
双支式
X
标注具体支数
5
安装
固定
00
无固定
F1
固定螺纹M12x1.5
S1
增强管ф7
G1
固定法兰ф105
A2
卡套M12x1.5
F2
固定螺纹M16x1.5
S2
增强管ф10
G4
固定法兰ф95
A3
卡套NPT1/4
F3
固定螺纹M20x1.5
S3
增强管ф16
G5
固定法兰ф115
A4
卡套M16x1.5
F4
固定螺纹M27x2
M1
直接管M20x1.5
G9
定位法兰50
A5
卡套NPT3/8
F5
固定螺纹M33x2
M2
直接管NPT1/2
H1
活动法兰75
A6
卡套M20x1.5
F6
固定螺纹NPT1/2
U1
防松M20x1.5
H2
活动法兰95
A7
卡套NPT1/2
F7
固定螺纹NPT3/4
V1
活动M20x1.5
H3
活动法兰105
A8
卡套M27x2
F8
固定螺纹NPT1
V2
活动NPT1/2
C2
卡套法兰50
A9
卡套NPT3/4
F9
固定螺纹M14x1
R1
固定M20x1.5
C4
卡套法兰60
X0
特殊安装
R2
固定NPT1/2
C7
卡套法兰75
6
接线装置
0
铠装保护帽引线
2
防溅接线盒
5
防喷接线盒
8
显示隔爆盒
1
接线板
3
防水接线盒
6
圆接插件
F
防腐接线盒
9
铠装手柄带插头
4
隔爆接线盒
7
扁接插件
Z
简易接线柱
7
套管
直径
A
ф0.5
F
ф4.0
0
ф16
4
ф14
B
ф1.0
G
ф4.5
1
ф12
5
ф18
C
ф1.5
H
ф5.0
2
ф20
6
ф22
D
ф2.0
J
ф6.0
3
ф25
X
其它
E
ф3.0
K
ф8.0
8
套管材质
A
1Cr18Ni9Ti
E
Cr25Ni20
Q
高铝管
F
聚四氟乙烯
B
GH3030
G
Mo2Ti
R
刚玉管
H
HastB
C
GH3039
T
鉭管
N
铸造耐磨
S
碳化硅
D
3YC52
M
钼管
J
耐磨合金
W
注渗WC
9
总长
L
直接标注长度,单位mm;大于1000mm的可用M为单位
10
置入长度
l
l=L-套管外露长度L0,未注L0按制造厂设计长度。不带安装固定装置可省略不标
11
引线长度
V
聚氯乙烯绝缘引线及长度mm
B
玻璃纤维绝缘引线及长度mm
F
聚四氟绝缘引线及长度mm
12
偶测量端
空
装配热电偶绝缘型
2
铠装热电偶接壳型
X
装配热电偶接壳型
3
铠装热电偶绝缘型,可省略
13
测温精度
空
热偶Ⅱ级/热阻B级/温变0.5%
Ⅰ
热电偶1级,温变0.2%
A
热偶特级,热电阻A级,温变0.1%
14
补充说明
如螺纹规格、法兰代号、隔爆等级、热安装套管、特殊材质、变送器量程等
完
热电阻型号表示方法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要分清楚
热电偶和热电阻区别
虽然都是接触式测温仪表,但它们的测温范围不同。
热电偶使用在温度较高的环境,因它们在中,低温区时输出热电势很小,当电势小时,对抗干扰措施和二次表和要求很高,否则测量不准,还有,在较低的温度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就显得很突出,不易得到全补偿。
这时在中低温度时,一般使用热电阻测温范围为200~500℃,甚至还可测更低的温度(如用碳电阻可测到1K左右的低温).现在正常使用铂热电阻Pt100。(也有Pt50,在工业上也有用铜电阻,但测温范围较小,在一50~~150℃之间.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有铟阻,锰电阻等) 。
测温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二次表是一个检伏计或为了提高精度时使用电子电位差计。
电阻是基于导体和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而工作的,二次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
工作中的现场判断
1.热电偶.热电偶有正负极,补偿导线也有正负之分.首先保证连接,配置确.在运行中,常见的有短路,断路,接触不良(有万用表可判断)和变质(根据表面颜色来鉴别).检查时,要使热电偶与二次表分开。
2.热电阻.不外乎短路,和断路.用万用表可判断.在运行中.怀疑短路,只要将电阻端拆下一个线头,看显示仪表,如到最大,热电阻短路.回零,导线短路.保证正常连接和配置时,表值显示低或不稳,保护管可能性进水了.显示最大,热电阻断路.显示最小,短路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选择
热电偶的分度号有主要有S、R、B、N、K、E、J、T等几种。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
T分度号的特点是在所有廉金属热电偶中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来测量300℃以下的温度。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要安装正确
仪表设备的安装一般规定
1、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米。
★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示值的位置。
2、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仪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直接安装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
7、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仪表和电气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
★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欧姆。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测温表安装方式
1.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强磁场。
3.温度取源部件在工艺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工艺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与工艺管道倾斜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 艺管道轴线相交。
4.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5.热电偶或热电阻安装在易受被测介质强烈冲击的地方,以及当水平安装时其插入深度大于1米或被测温度大于700℃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6.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7.在肘管上安装温度计,安装时必须使温度计轴线与肘管直管段的中心线重合。
8.用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应避免测温组件与火焰直接接触,也不宜距离太近或装在炉门旁边。接线盒不应碰到炉壁,以免热电偶冷端温度过高。
9.使用热电偶、热电阻测温时,应防止干扰信号的引入,同时应使接线盒的出现孔向下方,以防止水汽、灰尘等进入而影响测量。
10.若工艺管道过小,安装测温组件处可接装扩大管。
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在DN
11.热电偶安装时应放置在尽可能靠近所要测的温度控制点。为防止热量沿热电偶传走或防止保护管影响被测温度,热电偶应浸入所测流体之中,深度至少为直径的10倍。当测量固体温度时,热电偶应当顶着该材料或与该材料紧密接触。为了使导热误差减至最小,应减小接点附近的温度梯度。
12.当用热电偶测量管道中的气体温度时,如果管壁温度明显地较高或较低,则热电偶将对之辐射或吸收热量,从而显著改变被测温度。这时,可以用一辐射屏蔽罩来使其温度接近气体温度,采用所谓的屏罩式热电偶。
13.选择测温点时应具有代表性,例如测量管道中流体温度时,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管道中流速最大处。一般来说,热电偶的保护套管末端应越过流速中心线。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安装方式
1.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按照被测介质的特性及操作条件,
选用合适材质、厚度及结构的保护套管和垫片。
热电偶安装的地点、深度、方向和接线应符合测量技术的要求。
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接头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应超过100℃。
使用于0℃以下的热电偶,应在其接线座下灌蜡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绝。
2.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安装方式
a.直形连接头:直插。
b.45°角连接头:斜插。
c.法兰:直插。
d.高压套管(有固定套管和可换套管)。
3.热电阻、热电偶在耐酸钢扩大管上安装图
a.垫片
b.45度角连接图
c.温度计扩大管
4.热电阻、热电偶在钢肘管上安装图
a.垫片
b.45°角连接图
5.表面热电偶安装图
材料是表面热电偶直形连接头
6.用翻边松套法兰固定的热电偶热电阻在铝管道上安装图
a.铝保护套管
b.翻边松套法兰接管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故障维护
热电阻温度测量故障检查处理思路
热电偶温度测量故障检查处理思路
热电偶测回路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热电势比实际值小(显示仪表指示值偏低)
热电势比实际值大(显示仪表指示值偏高)
热电势输出不稳定
来源:煤化工114论坛
由化工707编辑整理
审核:kk
热电阻型号规格
点 机械前沿”关注置顶
引领机械前沿、机械视频,汽车、加工技术、3D打印、自动化、机器人、生产工艺、轴承、模具、机床、钣金等行业前沿在这里等你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要分清楚
热电偶和热电阻区别
虽然都是接触式测温仪表,但它们的测温范围不同。
热电偶使用在温度较高的环境,因它们在中,低温区时输出热电势很小,当电势小时,对抗干扰措施和二次表和要求很高,否则测量不准,还有,在较低的温度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就显得很突出,不易得到全补偿。
这时在中低温度时,一般使用热电阻测温范围为200~500℃,甚至还可测更低的温度(如用碳电阻可测到1K左右的低温).现在正常使用铂热电阻Pt100。(也有Pt50,在工业上也有用铜电阻,但测温范围较小,在一50~~150℃之间.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有铟阻,锰电阻等) 。
测温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二次表是一个检伏计或为了提高精度时使用电子电位差计。
电阻是基于导体和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而工作的,二次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
工作中的现场判断
1.热电偶
热电偶有正负极,补偿导线也有正负之分。首先保证连接,配置准确。在运行中,常见的有短路、断路、接触不良(有万用表可判断)和变质(根据表面颜色来鉴别)。检查时,要使热电偶与二次表分开。
2.热电阻
不外乎短路和断路。用万用表可判断,在运行中,怀疑短路,只要将电阻端拆下一个线头,看显示仪表,如到最大,热电阻短路。回零,导线短路。保证正常连接和配置时,表值显示低或不稳,保护管可能性进水了。显示最大,热电阻断路。显示最小,短路。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选择
热电偶的分度号有主要有S、R、B、N、K、E、J、T等几种。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
T分度号的特点是在所有廉金属热电偶中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来测量300℃以下的温度。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要安装正确
仪表设备的安装一般规定
1、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米。
★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示值的位置。
2、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仪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直接安装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
7、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仪表和电气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
★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欧姆。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测温表安装方式
1.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强磁场。
3.温度取源部件在工艺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工艺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与工艺管道倾斜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 艺管道轴线相交。
4.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5.热电偶或热电阻安装在易受被测介质强烈冲击的地方,以及当水平安装时其插入深度大于1米或被测温度大于700℃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6.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7.在肘管上安装温度计,安装时必须使温度计轴线与肘管直管段的中心线重合。
8.用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应避免测温组件与火焰直接接触,也不宜距离太近或装在炉门旁边。接线盒不应碰到炉壁,以免热电偶冷端温度过高。
9.使用热电偶、热电阻测温时,应防止干扰信号的引入,同时应使接线盒的出现孔向下方,以防止水汽、灰尘等进入而影响测量。
10.若工艺管道过小,安装测温组件处可接装扩大管。
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在DN
11.热电偶安装时应放置在尽可能靠近所要测的温度控制点。为防止热量沿热电偶传走或防止保护管影响被测温度,热电偶应浸入所测流体之中,深度至少为直径的10倍。当测量固体温度时,热电偶应当顶着该材料或与该材料紧密接触。为了使导热误差减至最小,应减小接点附近的温度梯度。
12.当用热电偶测量管道中的气体温度时,如果管壁温度明显地较高或较低,则热电偶将对之辐射或吸收热量,从而显著改变被测温度。这时,可以用一辐射屏蔽罩来使其温度接近气体温度,采用所谓的屏罩式热电偶。
13.选择测温点时应具有代表性,例如测量管道中流体温度时,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管道中流速最大处。一般来说,热电偶的保护套管末端应越过流速中心线。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安装方式
1.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按照被测介质的特性及操作条件,
选用合适材质、厚度及结构的保护套管和垫片。
热电偶安装的地点、深度、方向和接线应符合测量技术的要求。
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接头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应超过100℃。
使用于0℃以下的热电偶,应在其接线座下灌蜡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绝。
2.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安装方式
a.直形连接头:直插。
b.45°角连接头:斜插。
c.法兰:直插。
d.高压套管(有固定套管和可换套管)。
3.热电阻、热电偶在耐酸钢扩大管上安装图
a.垫片
b.45度角连接图
c.温度计扩大管
4.热电阻、热电偶在钢肘管上安装图
a.垫片
b.45°角连接图
5.表面热电偶安装图
材料是表面热电偶直形连接头
6.用翻边松套法兰固定的热电偶热电阻在铝管道上安装图
a.铝保护套管
b.翻边松套法兰接管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表故障维护
热电阻温度测量故障检查处理思路
热电偶温度测量故障检查处理思路
热电偶测回路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热电势比实际值小(显示仪表指示值偏低)
热电势比实际值大(显示仪表指示值偏高)
热电势输出不稳定
来源:煤化工114论坛、化工707
这是什么技术,请在下面自由评论
机械前沿:jixieqianyan
机械前沿|机械技术|机械视频|机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