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直埋保温管型号(直埋保温管型号32*3.5的壁厚钢管的厚度还是包含保温了)

2024-03-28 14:52:2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直埋保温管保温厚度
  2. 直埋保温管规格
  3. 直埋保温管型号规格
  4. 直埋保温管型号规格尺寸
  5. 直埋保温管规格型号表

直埋保温管保温厚度

聚氨酯直埋式保温管型号是DN32mm-DN1680mm。聚氨酯直埋式保温管规格:DN32mm-DN1680mm。壁厚:5mm-20mm。用途:聚氨酯直埋式保温管道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化工冷库、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市政工程等。特点:聚氨酯保温管具有容重轻、强度高、绝热、隔音、阻燃、耐寒、防腐、不吸水、施工简便快捷等优异特点,已成为建筑、运输、石油、化工、电力、冷藏等工业部门绝热保温、防水堵漏、密封等不可缺少的材料。导热系数小: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系数在保温材料中是最低的,因此能使物料的热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水、防腐、耐老:由于聚氨酯泡沫的闭孔率达92%以上,因此,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直埋管道的保温层,不仅可以起保温隔热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水,湿气以及其它多种腐蚀性液体、气体的浸透,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发展。聚氨酯保温管以其优良的性能,方便的施工及使用年限长而倍受人们欢迎。技术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2012《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

直埋保温管规格

冷媒管(铜管)Φ54冷媒管(铜管)Φ42冷媒管(铜管)Φ38冷媒管(铜管)Φ34.9冷媒管(铜管)Φ32冷媒管(铜管)Φ28.6冷媒管(铜管)Φ25.4冷媒管(铜管)Φ22冷媒管(铜管)Φ19.05冷媒管(铜管)Φ15.88冷媒管(铜管)Φ12.7冷媒管(铜管)Φ9.52冷媒管(铜管)Φ6.35橡塑保温管Φ54橡塑保温管Φ42橡塑保温管Φ38橡塑保温管Φ34.9橡塑保温管Φ32橡塑保温管Φ28.6橡塑保温管Φ25.4橡塑保温管Φ22橡塑保温管Φ19.05橡塑保温管Φ15.88橡塑保温管Φ12.7橡塑保温管Φ9.52橡塑保温管Φ6.35

直埋保温管型号规格

   PE-RTII型预制直埋保温管,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简称PE-RTII保温复合管塑料管),由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和工作管紧密结合而成。(如下图) 

a、外护管:PE-RTII型预制直埋管外层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 

b、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材料为密度60kg/m3至80kg/m3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充分添满PE-RTII型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并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使耐热聚乙烯(PE-RTII)管材、外套管及保温层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聚氨酯直埋保温管泡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绝热性能,通常情况下可耐温120℃通过改性或与其它隔热材料组合可耐温180℃。

 c、工作管:PE-RTII型预制直埋保温管采用耐热聚乙烯(PE-RTII)管。 

   PE-RTII型预制直埋保温管又称“PE-RTII保温复合塑料管”,是由高密度聚乙烯外保护层、聚氨酯硬质泡沫塑管和耐热聚乙烯(PE-RTII)管材组成。PE-RTII预制直埋保温管具有优良的性能被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二次管网管道系统,其外保护层、保温层、工作管三部分,外保护层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E-RTII工作管采用II型耐热聚乙烯(PE-RTII)专用管道原料耐低、高温达-40至110°C,PE-RTII工作管能长期输送95°以下热水且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达50年、保温效果好,分子连接安全客户、施工方便等特点。自2011年起在我国北方的天津、山东、河南、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几十个城市小区热力管网改造工程、新建工程的试用,试点案例非常成功的,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新材料、新能源”现已广泛被推广,于2015年11月23日发布了CJ/T480-2015《PE-RTII预制直埋保温管》标准。 

    PE-RT国标制定时参考了ISO的《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等国际标准和奥地利国家标准的相关部分,并考虑了国内的生产实际情况和技术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标准的实施,对于行业的质量要求和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PE-RT管道在建筑内冷热水管道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原材料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2年,行业标准《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发布,但是由于当时行业标准参照的是德国标准《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一般质量要求》和《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尺寸》,这两个标准都是基于I型PE-RT材料的性能指标编制的。随着材料的发展,II型PE-RT材料的性能指标已经远远高于第一代材料,国际标准ISO22391《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也已经完成修订更新,增加了II型PE-RT管道的要求。  

一、保温复合塑料管按工作管所用材料可分为:

a)PP-R保温复合塑料管,代号为PUPPR; 

b)PVC-C保温复合塑料管,代号为PUPVC;

c)PE-RTII保温复合塑料管,代号为PUPE;

d)PB保温复合塑料管,代号为PUPB。 

1、保温性能好,热损失仅为传统保温管材的25%,长期运行可节约大量能源,显著降低能源成本。 

 2、具有很强的防水和耐腐蚀能力,无需敷设管沟,可直接埋入地下或水中,施工简便快捷,综合造价低。 

 3、在低温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冲击性能,可直接埋入冻土层。 4、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正确的安装和使用管网维修费用极低。

 外护管材料应符合GB/T29047的规定。 保温层材料应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其性能应符合GB/T29047的规定。 

二、工作管:

PP-R工作管原材料应符合GB/T18742.1的规定。

 PVC-C工作管原材料应符合GB/T18993.1的规定。

 PE-RTII工作管原材料应符合GB/T28799.1的规定。

 PB工作管原材料应符合GB/T19473.1的规定。 

1)卫生性能 

生活热水输送用管材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

 2)保温复合塑料管 

a.外观:保温复合管外观应清洁,可视面不应有影响其性能的构槽、裂纹、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 

b.管端垂直度:保温复合塑料管管端的外护管宜与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齐平,且应与工作管的轴线垂直,角度误差应小平2.5°。 

c.挤压变形及划痕:保温层受挤压变形时,径向变形量不应大于设计保温层厚度的15%。外护管划痕深度不应大于外护管最小壁厚的10%,且应不大于1mm。 

d.管端预留段长度及偏差:工作管两端留出的无保温预留段长度应满足保温复合塑料管连接的要求,两端预留长度之差应不大于20mm。 

e.管端泡沫脱层:保温层应与工作管及外护管紧密粘接,管段泡沫脱层径向尺寸应不大于2mm,沿轴向的深度不应超过70mm,环向累计长度不应大于圆周长的1/3。

 3)外护管表面温度 

在运行工况下外护管表面的温度应小于50℃。

 4)外护管外径增大率 

保温复合塑料管发泡前后,外护管任一位置同一截面的外径增大率应不大于2%。

 5)最大轴线偏心距 

当外护管外径不大于160mm时,轴线偏心距应不大于3.0mm;当外护管外径大于160mm时,轴线偏心距应不大于4.5mm。

 6)轴向剪切强度 

在23℃条件下,保温复合塑料管的轴向剪切强度应不于0.09MPa。

 7)环刚度 

保温复合塑料在环刚度应不小于4KN/㎡。 

8)抗冲击性 

在-20°条件下,用3.0kg的落锤从2m高处落下对外护管进行冲击,外护管不应有可见裂纹。

 9)柔韧性 

适用于外护管公称外径不大于50mm的PUPE、PUPB保温复合塑料管。当外护管最小弯曲半径不大于外护管公称外径的30倍时,保温层与外护管不应破裂,外护管的不圆度应不大于30%,与外护管连接部位的保温层裂纹宽度应不大于5mm。 

10)蠕变性能蠕变比率应不于5。

三、聚氨酯保温直埋管的优点: 

1.降低工程造价。据有关部门测算,双管制供热管道,一般情况下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25%(采用玻璃钢做保护层)和10%(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做保护层)左右。 

2.热损耗低,节约能源。由于直埋管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进行保温,其导热系数为:λ=0.013—0.03kcal/m·h·oC,比其他过去常用的管道保温材料低得多,保温效果提高4~9倍。再有其吸水率很低,约为0.2kg/m2。吸水率低的原因是由于聚氨酯泡沫的闭孔率高达92%左右。低导热系数和低吸水率,加上保温层和外面防水性能好的高密度聚乙烯或玻璃钢保护壳,改变了传统地沟敷设供热管道“穿湿棉袄”的状况,大大减少了供热管道的整体热损耗,热网热损失为2%,小于国际10%的标准要求。 

3.防腐,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直埋保温管由于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层紧密地粘结工作管,隔绝了空气和水的渗入,能起到良好的防腐作用。同时它的发泡孔都是闭合的,吸水性很小。高密度聚乙烯外壳、玻璃钢外壳均具有良好的防腐、绝缘和机械性能。因此,工作管很难受到外界空气和水的侵蚀。只要管道内部水质处理好,据国外资料介绍,聚氨酯保温管道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比传统的地沟敷设、架空敷设使用寿命高3~4倍。 

4.占地少,施工快,有利环境保护。直埋供热管道不需要砌筑庞大的地沟,只需将保温管埋人地下,因此大大减少了工程占地,减少土方开挖量约50%以上,减少土建砌筑和混凝土量90%。同时,保温管加工和现场挖沟平行进行,只需现场接头,可以缩短工期约50%以上。

5.国外生产聚氨酯保温预制管,均设有渗漏报警线,一旦管道某处发生渗漏,通过报警线的传导,便可在专用检测仪表上显示出保温管道渗水、漏水的准确位置及渗漏程度的大小,以便通知检渗人员迅速处理漏水的管段,保证供热管网的安全运行。国内生产的保温管目前末设渗漏报警线,有待补上这一空白。 

   总之,聚氨酯保温直埋管不仅具有传统地沟和架空敷设管道难以比拟的先进技术、实用性能,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供热节能的有力措施。采用直埋供热管道技术,标志着我国供热管道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起点。随着这项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供热管道直埋取代地沟和架空势在必行。

四、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直埋供热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以上3个条件尚需不断完善。从工程实践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来看,应在设计和施工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真正理解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及无补偿直埋敷设两种方式,确实掌握两种方式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以便在设计上合理选用,施工上安全、可靠、经济。 

1.首先要掌握概念: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是通过管线自然补偿和补偿器(如方形和波纹管补偿器)来解决管道热伸长量的,从而使热应力为最小;无补偿直埋敷设,简单地说就是管道在受热时没有任何补偿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 

2.无补偿敷设方式的基本原理:在安装管道时,首先给管道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管道焊接固定,当管道恢复到安装温度时(温度降低),管道预先承受了一定的拉应力。当管道通热工作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应力为零,当继续升温时,管道的压应力增加,当温度升到工作温度时,管道的压应力(热应力)仍小于许用应力。这样,管道可以不用补偿装置而正常工作了。这种无补偿方式应用第四强度理论,施工时需要对管道预热,施工比较麻烦,但国内外已有大量工程实践,理论计算可靠,能确保安全。另一种无补偿方式是近几年由我国北京煤气热力设计院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应力分类采用安定性分析,应用第三强度理论。这种方式充分发挥

钢材塑性潜力,施工方便,无需预热。

直埋保温管型号规格尺寸

电预热无补偿安装工艺是国内外大直径聚乙烯供热管道安装过程中的一个成熟的先进工艺,但是在地下水位较高、–20℃的环境中施工时,质量及安全控制存在问题,如电预热过程中如何防止管道焊口的渗水、漏电问题;DN1400的大管径保温管在低温且风速较大条件下如何保证管道焊口的焊接质量、预热完毕后补偿器中缝的焊接质量;低温环境中、风雪天气下管道热量会迅速流失,如何保证回填质量。

在查阅大量聚乙烯直埋保温管直埋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大直径直埋电预热无补偿施工各不相同,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普通施工环境下施工,而对冬期高水位施工研究方面较少。因此,项目部进行了施工技术难题攻关,改进的电预热施工技术在某集中供热管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经过室外–20℃,沟槽中有水情况下,保证了焊接质量和电预热的顺利进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管网运行正常稳定。

1  工程概况

某热源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四标段项目,DN1400管道供热保温管安装施工环境为室外–20℃,沟槽中有水情况下施工1.8 kg,共分两个预热段进行检测。

2  电预热补偿施工工艺特点及原理

2.1  工艺适用范围

适用于供热、燃气等大管径聚乙烯直埋保温管道,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基槽荷载不均匀的管网工程的施工。在冬期施工、风雪环境中容易流失热量的低温环境下的施工。

2.2  工艺原理

改进工艺后,管道接口利用耐低温、柔性较强的热熔套粘结,同时热熔套安装完毕后,还需要在热熔连接缝隙处,采用受热粘结性较强的伸缩带密封,防止地下水进入。管道、补偿器焊接过程中,由于在低温、风雪条件下施工,为了能够保证焊接质量,需要搭设防风棚,用电焊成型更好的J427焊条,同时焊条必须经过电烘烤箱烘干加热后,利用保温桶提装,在焊接过程中焊条处于180℃高温状态,保证焊缝质量,焊缝外表用加强板补强,防止内力作用下补偿器中缝拉裂。回填过程中,将管腔回填砂换为0~20 mm石硝,既保证了管道的流动伸缩,又缩短了回填时间。

2.3  工艺特点

改进的电预热无补偿施工方法与传统水预热、风预热和电预热在冬期、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环境下,提高了管道和补偿器的焊接质量,降低了传统电预热漏电的风险,提高了管网的安全性,降低了管网后期维护和检修的风险,降低了施工成本,在工期、质量、安全、节能、环保、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体现了先进性和创新性。

3  新电预热补偿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热熔套保温接口→一次性补偿器安装→电预热→补偿器中缝焊接→磁粉无损探伤→补偿器加强板焊接→24 h抢回填。

3.2  工艺操作要点

3.2.1  施工准备

电预热施工之前,首先要保证已经通过氩电联焊相互连接的管道,各个焊口100%通过无损射线探伤检测且合格。预热段内供回水管道之间没有相互连接的地方,否则会形成电流短路,影响电预热的施工。

3.2.2  热熔套保温接口

管道焊口在保温接口之前,需要做除污、除锈处理,以便热熔套能够与管皮100%粘结,不留缝隙。

热熔套选用耐低温、柔韧性非常好的聚乙烯材料制作,防止保温套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开裂,并且热熔接口处采用热缩带封闭,否则由于地下水位高水流会沿着接口缝隙渗入保温层,首先会损坏聚氨酯保温材料;其次在电预热过程中会与大地连接形成导电环路,严重影响电预热的效果(图1)。

图1  热熔套保温接口

3.2.3  一次性补偿器的安装

(1)一次性补偿器安装在管道的直线部分,按固定的间距安装一次性补偿器,同时补偿器两端必须保证一根12 m直管。

(2)安装前,检查补偿器的实际长度与规定的最大安装长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调整调节螺杆,并使膨胀节两端面的平行度不大于3mm。

(3)一次性补偿器的最大补偿量应大于管道预热后每个补偿器所在独立管段的膨胀量。

3.2.4  电预热

(1)管线安装完毕,且经过相应的检测手段检测合格的管线方可进行预热。石硝回填至管材的3/4高处,沟槽内不得有任何可能阻碍管道自由伸长的土石方或结构。在弯头处不进行覆土,以便弯头在受热后可以运动。在预热过程中,不得再向沟槽内填石硝,以免阻碍管道的运动。弯头两侧2m内的部分不回填,以便管子来回移动(图2)。

图2  管腔回填材料换为石硝

(2)在每个管子的端口处焊接11个螺栓,每个螺栓之间相距100 mm,以便安装电缆,螺栓必须满焊,不允许有虚焊处(图3)。

图3  管子端口处焊接螺栓示意

(3)在保温管外塑料管上距离管端向内12 m的位置处开一个洞,以安装传感器。必须将传感器探头紧密贴合固定在钢管上,管道末端要密封。

(4)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除了形成回路在钢管末端安装的专用电缆外,不能在其他地方形成短路。

(5)管道末端必须用塑料端帽密封,禁止管内空气流动。

(6)预热段内不能含有变径或者存在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管材(图4)。

图4  补偿器两端焊接螺栓以及导线连接

(7)在管线两个端头的管沟壁上用钢筋棍和工程白线设立标志线,在管道上钢管伸长方向用钢尺设置标尺,零刻度对准白线,以便测量管道的伸长量。通知监理开机,调节设备上的螺旋微调器,使电压电流逐步达到事先计算好的最佳数值,每一小时记录一次钢管温度和全线伸长以及环境温度和相应的电压电流数值,直至管线达到预热温度和预计伸长量。

(8)预热温度必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管道的伸长量以实际伸长量为准。达到设计温度后,即进入回填、保温阶段。在保温回填过程中,全线边加热边回填石硝,可直至管顶处,初期分步回填,宜采用机械回填人工夯实,在回填厚度达到管顶1 000 mm后,可用机械夯实。整个预热段回填完毕后,经项目部、监理、业主三方现场签字确认,方可停止加热,关闭机器,拆除附件。

3.2.5  补偿器中缝焊接

由于管径较大,已超过了国家标准DN1200,补偿器管壁18 mm,以达到收缩量。在低温大风的条件下,为保证补偿器中缝的焊接质量,需采取了以下措施。搭设防风棚施工;选用成型更好的J427焊条;利用电烤箱将焊条加热到180 ℃,用保温桶提装,采用氩电联焊四遍成型;焊缝要求满焊成外坡状。在实践中,采取措施后,焊缝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合格探伤检测片的数量大幅降低,达到了国家焊接标准。

3.2.6  磁粉无损探伤

一次性补偿器在中缝焊接完成后,已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失去了补偿作用。因为补偿器中缝焊接时,补偿器处于收缩状态,而管道则处于拉伸状态,伸缩应力非常大,是供热管道中应力集中点,为了保证补偿器中缝的焊接质量,采用磁粉无损探伤检测和超声波检测双向检测,并且出具相关合格的检测报告。

3.2.7  补偿器加强板焊接

在室外低温、风雪环境中热量会迅速流失,为了防止补偿器拉裂,每个补偿器加焊了11道加强板(图5)。

图5  补偿器加强板

3.2.8  24h抢回填

预热完成后,保证在24h回填完毕,否则在冬期低温条件,热量会快速流失,受热的管道以及补偿器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管道应力收缩,拉裂焊口和补偿器,造成严重后果。将回填砂变更为回填石硝,保证了管道的流动性,且加快了施工回填进度,大幅缩短了回填时间,回填顺序:先两头,后中间,回填到管顶1 000 mm后,开始压实(图6)。

图6  管腔回填材料—石硝

3.3  工艺难点分析

3.3.1  保温接口处理

保温接口采用热熔套和管皮无缝隙粘结,在接口前应当对合格焊口做除锈、除污处理,热熔时必须保证热熔时间且热熔套和管皮100%粘结成为一个整体,做好热缩带防护,防止在预热过程中发生透水,产生漏电,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3.3.2  特殊气候下采取的措施

在低温、风雪环境下进行管道焊接施工,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为了提高焊口的合格率,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搭设防风棚(图7),降低了焊接工艺中气孔的发生概率,提高了焊接质量。

图7  防风棚

(2)选用成型更好的J427焊条,降低夹渣的发生概率。

(3)冬期施工焊条容易受潮,选用电烘烤箱加热焊条,利用保温桶提装,提高焊接质量。

3.3.3  预热注意事项

在管道温度达到预热温度后,测定管道伸长量和补偿器收缩量,达到理论值后,切断电流,迅速焊接补偿器中缝,因为经过电预热后,补偿器已和管道成为一个整体,为了防止补偿器中缝发生意外拉裂,项目部通过与厂家、施工单位、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后,决定每个补偿器焊接11块加强板,加固补偿器中缝,降低补偿器中缝受应力拉裂的风险。

3.3.4  回填时间

管道达到预热温度后,必须保证在24h内回填完毕,回填时应采取先两头后中间的方法,同时在回填过程中宜选用20t压路机分层压实,管顶覆土应大于1.6 m,否则管道会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产生收缩,拉裂一次性补偿器。

3.3.5  现场质量保证措施

现场应有防风、防雪措施;焊接前应清除管道上的冰、霜和雪;预热温度根据焊接工艺确定,预热范围在焊口两侧50 mm;焊接应使焊缝自由收缩,不得使焊口加速冷却;焊缝表面应清理干净,焊缝应完整并圆滑过渡,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及熔合性飞溅物等缺陷。

4  结语

采用改进的电预热无补偿安装方法后,节约了资金1/3,工期缩短了1/2,保证了管道、补偿器的焊接质量,提高了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焊接质量的合格率,补偿器加强板的焊接,降低了补偿器中缝拉裂的风险。本工程完工后,经过检测单位检测,管道伸长量符合理论伸长量,一次性补偿器收缩量也符合规范要求,在后期管网运行中,管网正常运行。经过冬期供暖运行后,各项指标都达到规范要求,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自《建筑工人》2021年12月,王玉龙

直埋保温管规格型号表

其他相关内容请查看:

热力规范(含术语)

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CJ/T515-2018

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18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GB/T16811-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第2部分:动力单元GB/T36160.2-2018

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GB/T1028-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GB/T36160.1-2018

供暖与空调系统节能调试方法GB/T35972-2018

城镇供热用单位和符号GB/T34187-2017

工业锅炉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及分级NB/T47061-2017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74-2017

复合型供暖散热器GB/T34017-2017

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5574-2017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阀门技术要求GB/T35842-2018

绿色产品评价太阳能热水系统GB/T35606-2017

蒸汽和热水锅炉化学清洗规则GB/T34355-2017

节能评估技术导则热电联产项目GB/T33857-2017

民用建筑能耗分类及表示方法GB/T34913-2017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BSTAUM002-2018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B/T28185-2011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T50893-201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阀门型号编制方法GB/T32808-2016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设计、安装及验收技术规范GB/T34377-2017

供热站房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规程CJJ/T247-2016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201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T50155-2015

燃煤烟气脱硝装备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GB/T34340-2017

燃煤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GB/T34339-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T29-42-2017

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GB/T34611-2017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GB/T34617-2017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51074-2015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CJJ/T254-2016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GB/T34336-2017

天津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DBJT29-191-2017(热力篇)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供热术语标准CJJ/T55-2011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138-2010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CJJ/T185-2012

城镇供热系统抢修技术规程CJJ203-2013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269-2017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2014

城镇供热系统标志标准CJJ/T220-2014

城镇供热服务GB/T33833-2017

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范GB51131-2016

燃气规范(含术语)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CJJ63-2018

城镇燃气加臭装置CJ/T448-2014

埋地钢质管道管体缺陷修复指南GB/T36701-2018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GB35848-2018

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GB35844-2018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18

燃气过滤器GB/T36051-2018

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T13611-2018

燃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CJ/T515-2018

天然气GB17820-2018

油气管道运行规范GB/T35068-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第2部分:动力单元GB/T36160.2-2018

汽车用液化天然气加气机GB/T36126-2018

湿天然气流量测量第1部分:一般原则GB/T35065.1-2018

加臭剂浓度监测仪CJ/T524-2018

城镇燃气设备材料分类与编码CJ/T513-2018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22723-2008

用标准喷嘴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GB/T34166-2017

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设计标准GB/T51312-2018

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GB/T51248-2017

《城镇小型液化天然气气化站技术规程》发布,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2018

电磁式燃气紧急切断阀CJ/T394-2018

油气输送管道系统节能监测规范GB/T34165-2017

车用压缩天然气GB/T18047-2017

焦炉气制甲烷安全技术规程GB/T34246-2017

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74-2017

天然气处理厂气体及溶液分析与脱硫、脱碳及硫磺回收分析评价方法第2部分:脱硫、脱碳溶剂分析GB/T35212.2

天然气处理厂气体及溶液分析与脱硫、脱碳及硫磺回收分析评价方法第1部分:气体及溶液分析GB/T35212.1

低温液化气体安全指南GB/T35528-2017

天然气取样导则GB/T13609-2017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

天然气计量系统性能评价GB/T35186-2017

自闭式液化石油气瓶阀GB/T35208-2017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4部分: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GB/T11060.4-201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2017

家用和小型餐饮厨房用燃气报警器及传感器GB/T34004-2017

天然气发热量的测量连续燃烧法GB/T35211-2017

液化石油气瓶阀GB/T7512-2017

基于风险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导则GB/T34346-2017

输气管道内腐蚀外检测方法GB/T34349-2017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BSTAUM002-2018

城镇燃气调压箱GB27791-2011

天然气氡浓度的测定闪烁瓶法GB/T34536-2017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13

管道燃气自闭阀CJ/T447-2014

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GB/T34537-2017

天然气GB17820-2012

输送石油天然气及高挥发性液体钢质管道压力试验GB∕T16805-2017

阀门型号编制方法GB/T32808-2016

汽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GB/T34510-2017

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GB51102-2016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017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14194-2017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GB/T18363-2017

城镇燃气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680-2012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T50470-2017

压力管道规范长输管道GB/T34275-2017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公告

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CJJ/T148-2010

天津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DBJT29-191-2017(燃气篇)

人工制气厂站设计规范GB51208-2016

城镇燃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规范CJJ/T268-2017

燃气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DL/T5508-2015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GB/T33592-2017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269-2017

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2014

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13

强制电流探阳极地床技术规范SY/T0096-2013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CJJ/T250-2016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GB51102-2016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产品标准《无线远传膜式燃气表》(CJ/T503-2016)

声明:本文由《煤气与热力》整理,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S:当然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