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并沟线夹型号(并沟线夹型号对照表)

2024-03-28 14:48:5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并沟线夹型号适用范围
  2. 并沟线夹型号 70对95
  3. 并沟线夹型号规格
  4. 并沟线夹型号对照表
  5. 并沟线夹型号及图片

并沟线夹型号适用范围

电力金具第三版----------铝并沟线夹(JB-0,JB-1,JB-2,JB-3,JB-4......)

异径铝并沟线夹(JBY-1,JBY-2,JBY-3.....)

钢并沟线夹(JBB-1,JBB-2,JBB-3)

有些厂家可能会有自己的型号,但是按照国标的话,一般都是JB前2个字母.

并沟线夹型号 70对95

区分规格。异型并沟线夹型号含义是区分规格,方便使用。含义是所包含的意义,意思,暗示,示意,指带有某种意思,没有完全表露出来,里面存在着一定意义,表面不清晰。

并沟线夹型号规格

型号有:1、楔形线夹中的并沟类线夹:有楔型并沟线夹JXD,还可以叫做JXL,也叫做安普线夹;2、铝合金耐张类楔型线夹的户主要型号有:NLL型号以及NXJ型号;3、悬垂线夹主要有:XGU,XGJ,XCS,XGF等型号。扩展资料安普楔形线夹可以适用于各电压等级的线路,且连接导线截面最大可达1500mm²。安普楔形线夹在1993年首次安装,至今约有20年的运行经验,已在全国百多家供电*使用。安普楔形线夹是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非承力型连接金具,用于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间的连接,铝绞线与铜绞线间的连接,以及在非严重污染地区的铜绞线间的连接。安普楔形线夹由“C”形元件和楔块两部分组成,“C”形元件弹簧作用和楔块的独特结构使之一改过去金具与导线的连接概念,而与所连接的导线共同构成一个“同呼吸”的能量存储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生产工艺的楔形线夹大大地提高了线夹的过载能力和热循环能力,有效地降低了能量损耗,使由于线夹接触不良而引起的线路故障率降低到“0”。为了配合所连接导线的不同直径,安普楔形线夹的安装配有不同的弹射芯,从而使线夹的安装力得到精确地控制,且完全免除了线夹安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楔形线夹

并沟线夹型号对照表

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中,接火工作的占比约六至七成。由于配网线路的绝缘化率不断提高,带电接火的方式有:

1)剥除绝缘导线绝缘层后,使用J型线夹、C型线夹和弹射楔形线夹等非承力接续金具进行接续;

2)直接采用绝缘穿刺线夹进行接续。

绝缘穿刺线夹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国内亦应用广泛,在我们的带电作业接火工作中有大量应用。穿刺线夹主要结构为穿刺夹板和绝缘罩体,夹板依靠螺栓的紧固轴力,穿透绝缘导线的绝缘层,实现电气接触。

从“带电作业过程越简洁则越安全”这个角度考虑,使用绝缘穿刺线夹进行带电接火,可以缩短带电作业时间、减少工作强度。但是,在日常配网故障抢修工作中,常发现绝缘穿刺线夹发热烧坏引线的故障,如图1所示。为此部分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完全限制或部分限制使用绝缘穿刺线夹。

图1 烧损的绝缘穿刺线夹

限制使用绝缘穿刺线夹的原因,主要是运行人员认为“绝缘穿刺线夹通流能力不足”,即基层员工所说的“接触不好”。我们参考浙电科【2006】135号文颁布的《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绝缘穿刺线夹技术条件》,以及Q/ZDJ89-2007《并沟线夹技术条件》,比较两个规程的性能规定条款,解读如下:

从上表可得知,两部规程的各项性能要求基本一致,并不存在绝缘穿刺线夹性能指标偏低的情况。另从线夹生产厂家的角度来说,产品须通过型式试验、出厂试验,性能指标满足各技术条件方能进入电力施工现场。

——————

从微观上看,导体表面是由无数个高低不平的峰谷构成的,导体表面越光洁,峰谷之间的高度差就越小。当受外力作用使两个导体接触时,其接触主要以峰-峰相触的形式存在。所以实际上的机械接触面积远小于线夹设计的标称接触面积,据文献分析,真正的机械接触面积约为标称面积的7%。

……

我们通常认为螺栓式并购线夹夹板与板接触其实也只是点与点的接触,而绝缘穿刺线夹靠着刀片的刺穿进导线,犹如手指插入水中,其电气接触面积包含所有刺与导线相接触的面积和,据有关文献的研究,其接触面积比螺栓式并沟线夹大1倍以上。

以上摘自《配电网绝缘导线接续与防雷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9)

——————

  图2 异型并沟线夹接触面

图2为异型并沟线夹,从图中可见其线槽呈沟纹状,与绞线接触时,也属于点接触。

 

图3 穿刺线夹工作原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3所示为绝缘穿刺线夹的工作原理,从图示可知绝缘穿刺线夹的刀片刺入导线后,虽然也是点接触,但是“点”的面积要大得多,其计算接触面积反而大于异型并沟线夹的接触面积。

关于穿刺线夹的性能参数,我们再参考一组试验数据(试验产品为JJC10-240/150)。

图4 检测记录表

 

图5 直流电阻、温升检测情况

 

图6 工频耐压情况

其他试验项目如热循环、耐电痕、握力、阻燃性能、绝缘壳体等试验情况不再赘述。

引起绝缘穿刺线夹“接触不好”的主要原因有:

1)型号选用错误。绝缘穿刺线夹的电压等级、适应线径不对应。

2)安装方式错误。包括主线或引线未滑入主槽;支线未调平整,导致未与线槽完全吻合;未按规定对两螺栓均匀交替拧紧;未拧断力矩螺栓等。

3)绝缘穿刺线夹本身质量问题。市场上单只穿刺线夹价格从二三十元至二百多元不等,品质难免参差不齐。

以下为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绝缘穿刺线夹的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图7 绝缘穿刺线夹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只要是正规厂家出产的合格的绝缘穿刺线夹,施工中确保选型准确、安装规范,应可在带电接火工作中广泛应用。

并沟线夹型号及图片

上下册,前清华校长力荐

免费领书|>

(点蓝字,免费领资料↑↑)  

1.电杆高度:水泥杆一般主干线路不小于10m,接户杆不小于8m。

2.放线前导线检查:裸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破损及腐蚀等现象;绝缘导线表面平整圆滑,色泽均匀,不得有气泡、鼓肚、沙眼、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3.线路档距:裸导线一般控制40~50m内,绝缘导线一般在30m~50m,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一般在40m左右。

4.导线弧垂观测:导线的安装弧垂按设计给定值确定,可用弧垂板或其它器件进行观测;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宜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

5.低压线路绝缘子的选择性应与杆型、导线规格相匹配,直线杆70mm2及以下选用ED型蝶式瓶,95mm2及以上选用针式瓷瓶。

6.三相四线制的零线应靠近水泥杆或建筑物侧;线路相位排列面向杆号大号侧,一般从左到右宜按A、B、N、C或A、N、B、C排列。

7.当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应设置耐张杆,耐张杆引线连接符合规范要求。

8.交叉跨越和对地距离,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9.低压线路不得同杆架设弱电线路,不同电源的电力线路严禁同杆架设。

10.路灯线与配电线路宜采用分层架设方式、中性线不共用,在杆上选用侧担单侧安装;路灯线路应单独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同杆架设方式下,路灯线不应超过同杆架设配电线路的分段开关和供电范围。

11.采用集束导线时,导线固定和弧垂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12.当线路转角小于30°时,可采用双横担蝶式绝缘子固定,导线应绑扎在绝缘子的外角侧;当线路转角为30~45°时,应采用单层双横担耐张固定,大于45°时应采用双层双横担耐张固定。

13.转角耐张杆若为双层横担时,引线连接按顺线路方向内角相对内角相,外角相对外角相的原则连接。

14.转角杆当采用集束导线时,导线固定和弧垂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当线路转角小于30°,可采用一副耐张抱箍配耐张线夹固定;若转角大于30°时,采用两副耐张抱箍配两副耐张线夹来固定,安装时电源方向的抱箍在上,末端方向的抱箍在下,耐张线夹之间的跨线成自然弧型。

15.分支杆一般分“T”和“十”型两种,上下横担间的距离一般0.3m。线路相位排列应与供电侧保持一致。

16.终端杆应用双横担耐张固定,线夹后的留线长度200~300mm,末端导线应呈弧状。50mm2以下裸导线可采用蝶式绝缘子固定,导线在绝缘子上固定应采用“∞”字绑扎法,扎线采用同规格单股导线,绝缘导线应全部采用耐张线夹固定。

17.配电线路的最小线间距离(单位:m)

档距

40及以下

50

60

1-10kV

0.3

0.4

0.45

表格中的数值为裸导线的最小线间距离,对于绝缘导线其最小线间距离不宜小于0.45m。

1.沿墙架设的绝缘线路,墙体支架应安装牢固可靠,间距不应大于6m,同一视线范围内,支架安装高度应力求一致,导线T接时宜采用楔型并沟线夹或C型线夹,绝缘导线连接时应加装绝缘罩。

2.平行集束导线沿墙敷设时应展开敷设。

3.绝缘导线沿墙敷设时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7m。

4.线夹型号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

集束导线架设方式:

1.耐张线夹选用:裸导线与悬式绝缘子连接宜采用NLL螺栓型耐张线夹,绝缘导线与悬式绝缘子连接时宜采用NXL楔型绝缘耐张线夹,型号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

螺栓型耐张线夹

螺栓型耐张线夹

楔型绝缘耐张线夹

2.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针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应采用顶槽绑扎法,蝶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应采用边槽绑扎法,中间两相导线应绑扎在靠近水泥杆侧,两边绑扎在绝缘子的外侧。

转角杆

2)直线转角杆采用边槽绑扎法,针式绝缘子和蝶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

直线杆

3)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

4)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不低于30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5)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不低于30mm。

6)绝缘线路扎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单股塑料导线进行绑扎,绑扎方式及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7)当采用集束导线时,直线杆悬垂线夹的悬吊抱箍应与导线规格相同,安装时要考虑线路的方向在水泥杆的同一侧;耐张杆用耐张抱箍配耐张线夹来固定,线夹后的留线长度一般0.35m左右,线头须用热缩套做绝缘处理。

8)1kV以下线路每相引线与邻相引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楔形并沟线夹

3.引线的连接

1)各相引线弯曲弧度应一致,各线夹应朝向一致,裸导线连接宜采用楔型并沟线夹或C型线夹,绝缘导线连接时应加装绝缘罩;

2)集束导线各相T接点顺导线方向的间距不小于150mm;导线连接后应进行安全防护处理,连接点应加装绝缘防雨罩,绝缘罩不得磨损、划伤,安装位置不应颠倒,并保护封闭,防止进水。

3)铜、铝导线连接时应有铜铝过渡措施。

-End-

 热门内容: 

免费领书|《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二次部分)》

免费领取| hot

继电器—接触器自动控制的基本线路

40张图,带你看懂『供电系统电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