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macbook型号对照表(macbook型号对照表2021)

2024-03-28 14:14:4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macbook型号对照表2021
  2. mac book型号
  3. macbook型号参数及图片
  4. macbook2020型号对照表
  5. macbookair型号对照表 2020
  6. macbook型号大全及价格表

macbook型号对照表2021

苹果笔记本型号表苹果笔记本型号表有三个,分别是macbook,macbookpro,macbookair。年:MacintoshPortable—人类第一台带上太空的便携式电脑。1991年:PowerBook100系列—苹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笔记本1992年:PowerBookDuo—当年的“超极本”。苹果MacBook(MB402CH/A)6900元2008年03月。苹果MacBook(执剂部春宣增危心MB403CH/A)9000元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404CH/A)10400元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062CH/B)9408元2007年12月。苹果电脑有哪些型号?苹果电脑有哪些型号?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只有二种机型可以选择,那就是MacbookAir和MacbookPro。可能对于初次想要购买苹果笔记本的朋友不知道应该选择那种。下面就这二种类型的机型作几方面的对比,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苹果MacBook(MB403CH/A)9000元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404CH/A)10400元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062CH/B)9408元2007年12月。苹果MacBook(MB063CH/B)10080元2007年12月。苹果笔记本型号大全MacBookPro是苹果笔记本的高端系列,裂备根据屏幕大小分为13寸和15寸两种型号;13寸主要分两种:不带touchbar和带touchbar。苹果截至2019年一共有七种型号平板电脑:ipad;ipad2;ipad3;ipad4;ipadmini;ipadmini2;ipadair(ipad5)。MacBook是苹果第一个搭载IntelCoreDuo处理器的平价版笔记型电脑,并有二种薯漏速度选择:83GHz与0GHz。MacBook引入了数个新设计,黑色的外壳,或是如iBookG4的白色外壳,也有着新的架构。苹果有大约五十种型号的电脑,这些型号的电脑又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macbook系列,macbookair系列以及macbookpro系列。苹果电脑和普通电脑也有很大的却别,它们的系统不同、软件格式不同、管理文件不同。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型号有哪些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型号有哪些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只有二种机型可以选择,那就是MacbookAir和MacbookPro。可能对于初次想要购买苹果笔记本的朋友不知道应该选择那种。下面就这二种类型的机型作几方面的对比,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苹果MacBookPro(MA601CH/A)23600元2006年。4苹果MacBookPro(MA600CH/A)18600元2006年。4苹果MacBookPro(MA092CH/A)26200元2006年。4苹果MacBookPro(MA464CH/A)23800元2006年。苹果笔记本型号大全目前苹果笔记本主要有以下几款:MacBookAir是目前苹果MacBook笔记本家族中价格最低的产品,在配置上也是定位于入门级的产品系列;定位是针对学生市场,可以在续航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您想购买二手的苹果笔记本,我建议您参考以下几款性价比较高的机型:MacBookPro2015:这是一款性能比较强大的笔记本电脑,搭载了第四代IntelCorei5/i7处理器,具有很好的性能表现。macbook型号对照表macbook型号对照表苹果笔记本型号对比如下:苹果MacBookPro(MF839CH/A),市场价9100人民币。基本配置如下:13寸屏幕,屏幕分辨率2560*1600。7GHzCPU主频,四线程双核设计,核心显卡配置。外观设计非常出色,续航更是让人惊喜。MacBookPro,高度:49厘米(0.59英寸)、宽度:30.41厘米(197英寸)、深度:224厘米(36英寸)、重量:37千克(02磅)3。苹果MacBook(MB402CH/A)6900元2008年03月。苹果MacBook(MB403CH/A)9000元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404CH/A)10400元肆手毁2008年02月;。苹果MacBook(MB062CH/B)9408元2007年12月。苹果笔记本型号及年份有以下这些:苹果MacBookPro(MA609CH/A)17600元——2006年。苹果MacBookPro(MA601CH/A)23600元——2006年。苹果MacBookPro(MA600CH/A)18600元——2006年。苹果macOS机型对照表苹果macOS机型对照表1、如果你的设备运行的是macOS13至9之间的任意版本,可从AppStore升级至macOSBigSur。如果运行的是MountainLion8,则需要先升级至ElCapitan11。2、macOSSierra需要使用以下Mac机型和OSX版本之一,还需要至少2GB的内存和8GB的储存空间。3、如需查看Mac机型的详细信息,请点击屏幕左上角的Apple图标,选择关于本机,然后点击概览。4、这话有问题,iOS是移动端操作系统,和电脑没关系。苹果笔记本历代型号苹果笔记本历代型号年:MacintoshPortable—人类第一台带上太空的便携式电脑。1991年:PowerBook100系列—苹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笔记本1992年:PowerBookDuo—当年的“超极本”。有三个,分别是macbook,macbookpro,macbookair。、苹果MacBookPro(MA091CH/A)暂无2006年。3苹果MacBookPro(MA463CH/A)18400元2006年。3苹果MacBookAir17000元2008年。3苹果MacBookAir(MB003CH/A)14000元2008年02月。

mac book型号

苹果笔记本年份型号对照表如下:

MacBookAir是目前在苹果Macbook笔记本家族中定价最低的产品,也是在配置上定位为入门级别的产品系列;定位来说是面向于学生市场,能够在续航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由于目前老款的MacbookAir依旧在售,因此分为13英寸和13英寸配备视网膜显示屏版本两种选择;处理器分别是i5、i7以及新款的i5,均配备的是8GB的内存以及SSD固态硬盘,采用集成显卡。

MacBook由于配置上较弱,只能基本满足于刷网页、看视频和文字处理等需求;根据官网的配置表,Macbook可以搭载1.2GHz的Corem3、1.3GHz的Cori5以及1.4GHz的Corei7这三款处理器。

MacBook的一体机身介绍:

全新的MacBook起始于一整片的铝合金。

当然,从一个部件开始制造整部电脑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只是把很多个部件组装起来,公差要求不会十分严苛,小小的不完美也不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但如果一个部件负责多个功能的时候,就要求采用绝对精密的制造工艺,每个部件都必须毫厘不差,尽善尽美。一次,一百次,上百万次。只有一种方式能够达到这种精度要求,使用电脑数控机床将整块的铝合金材质切削成一体成型机身。这种工艺被航空航天业行业来用来制作航天飞机的重要零件。

拿起一部全新的MacBook,你马上会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整个机身更加精致轻薄,同时还更坚实耐用,足以应付你背包内外的颠簸震动。

macbook型号参数及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八年前乔布斯手里的文件袋就是轻薄电脑的象征。当这位苹果已故首席执行官在2008年Macworld大会上打开淡黄色的文件袋,露出里面“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时,会场立刻沸腾了。

如今距MacBookAir最初发布已经过去了8年,早期用户仍然记得苹果所做出的牺牲,仍然记得令MacBookAir诞生的设计决定。然而,随着MacBookAir一点点改进,最终有一天它成为一款功能齐全的成熟产品。“匹诺曹”最终长大**,人们当然欢呼雀跃。

2015年款MacBook初次亮相时,人们不禁又想起了MacBookAir最早发布时的一幕。苹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薄、外观精美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甚至让MacBookAir都显得笨硕。它再次给业界带来一些启发,它只有一个接口,在性能上又有显著提升。

二次升级难以称之为推倒重建,但新款MacBook却朝着实现最终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几步,即搭载运行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得到改善的图形显示能力,以及更长的续航时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新款现在还有了玫瑰金色——在此之前,如果你想给Mac电脑装饰这种颜色,只能去艺术用品店,而且还要冒着失去保修的风险。

12英寸屏幕,分辨率为2304X1440像素(226PPI)

主频1.1-1.3GHz的英特尔Skylake处理器

英特尔HDGraphics515显卡

重2.03磅,厚度0.52英寸

优点:

优秀的屏幕显示

超薄设计

续航能力突出

缺点:

只有一个接口

键盘体验一般

让我沮丧的是,苹果并未给我送来一台玫瑰金版2016款MacBook。没送就没送吧,我们还得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除了增加新的颜色选项,设计语言则保持不变。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丝毫吃惊。同之前大量苹果产品一样,新款MacBook既是现代工业设计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重要一员。苹果对极简主义的执着甚至体现在新款MacBook的名称上——没有任何修饰词。

一旦合上,12英寸MacBook最厚处只有1.32厘米——只比第一代iPad多出一根头发丝,比11英寸MacBookAir薄了许多。基本机型的机身重量为920克,也比MacBookAir的1.08公斤轻了不少。实际上,由于重量轻,将新款MacBook放在背包中,你可能会完全忘记它的存在。我经常一只手就能拿着它。这倒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可以做到。

当我们将新款12英寸MacBook与13英寸MacBookAir并排放在一起时,后者显得那么的笨重。新款12英寸MacBook轻巧、简单、美观,确实体现了苹果的设计精髓。但是,在强调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同时,新款MacBook也存在一些缺陷。

时间证明苹果在上述两个时间点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极简主义的长征并不总是符合消费者的最大利益。随着苹果始终专注于轻薄设计,不断减少产品上的元件,新款MacBook的单一接口界面在去年最早亮相时,仍然让人有点吃惊。

苹果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一款售价79美元的设备,以及可放在桌子上的部分第三方产品,包括以太网接口和卡插槽。无论如何,即便是经常在外活动的人也需要偶尔休息一下,将电脑插到电源上充电。这几乎肯定意味着要用到适配器。

新款MacBook的屏幕第一次看上去就让人爱不释手。这一次同样如此。事实上,屏幕并未有什么变化。正是视网膜屏幕让MacBookAir用户如今以羡慕的目光看待新款MacBook,分辨率则达到2304X1440像素。这相当于每英寸226像素,更为重要的是,它看上去给人一种愉悦感。

视网膜屏幕的颜色呈现更准确、更明亮,不再有过饱和问题,图像细节的呈现也极为清晰。在苹果提升MacBookAir分辨率之前,屏幕仍然是新款MacBook的重要卖点之一。

音频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这其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位于键盘和扬声器之间细细的格栅,会发出相当大的声音,但声音尖细、刺耳,尤其不适合去听严肃音乐。也许有一天,苹果对Beats的收购将在这个领域结出硕果。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去买一副蓝牙耳机。

网络摄像头也许是苹果不愿提及的事情,效果太差劲了。任何人都想不到苹果竟然会将480p视频集成到一台售价1300美元的电脑上。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外接网络摄像头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我是赌徒,我会拿大把的钞票来赌一件事情:苹果一定认真讨论过逐步淘汰物理键盘的计划,因为该公司不断模糊其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之间的界限。与此同时,一款机身轻薄、接近于扁平的设备则割裂了其他MacBook电脑和键盘之间的不同——你会在许多可变形平板电脑上发现键盘的身影。

与此同时,触控板则是苹果最新、最出色的创新,围绕ForceTouch技术打造——苹果目前已经将ForceTouch技术整合到MacBookPro和iPhone,只要施以力度不同的压力,就可以实施不同的任务。不过,在日常计算任务中,我并未真正用到这些东西,尽管如此,苹果仍然将触控板这种功能运用到了极致。

正如我在上面提到的,新款MacBook最大的变动是内部。用户将会注意到新款MacBook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它的电池续航得到了显著提升。

苹果估计2016年款的电池续航时间比2015年款多出大概一小时,我发现自己可以使用一整天时间,不必担心必须寻找电源充电,即便我还在Spotify上面听了一会儿音乐,后来又看了一会儿《我本坚强》(UnbreakableKimmySchmidt)。

处理器的差异可能没那么明显,但新一代的性能绝对有所提升。我在Geekbench上面的跑分得分是5843分,相比去年的平均数有了显著提升,也略高于当前一代MacBookAir。如果你在使用多款应用的同时,运行耗费大量资源的程序,那么结果会更加明显。

在购买第一台MacBookAir之前,我曾坐在椅子上盯着苹果的配置对照表看了很久。实际上,我可能因为这个决定而追悔莫及,为了便携性以及避免长期背砖引起的后背疼痛,我在性能上作出了很大牺牲。

看到新款MacBook,我再次出现了这种选择焦虑。当然,苹果有三个型号的MacBook,你在选择时必须做出取舍。如果其中有一款是完美的,那么苹果可能就不会让另外两款出现了。

计算能力的提升,让我觉得作出某些牺牲是值得的,而视网膜屏幕则赋予了新款MacBook全面压倒MacBookAir的另一个优势。不过,单接口设计仍然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同时新款MacBook的起售价为1299美元,分别比11英寸和13英寸MacBookAir高出300美元和400美元,这同样是一个不利之处。

无论如何,我都建议大家等到WWDC开发者大会6月份举行之时再出手。届时,我们有可能会看到Mac家族会有更多的新成员出现,也许能让我们的决策过程变得稍微轻松一下。

翻译:皓岳

macbook2020型号对照表

最近看到一些讨论,大家关于屏幕分辨率究竟选不选4K有些争议。还有人提出了iMac5K也只不过在以2K分辨率显示。我想这里面大家可能有一些误解,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来聊聊一些关于分辨率选择上的概念和误区。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屏幕上每个颜色像素由红绿蓝组成,那么这个红绿蓝像素组成的这个点,就叫做一个物理像素。而一个屏幕,倘若横边有1920颗这样的像素点,共有1080行,就构成了我们熟知的1080P/FHD/1K分辨率。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往一台iPhoneSE上滴了几滴水,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水滴里密密麻麻的小方格,他们就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像素点。

那么物理分辨率有哪些规格?很久以前,主流的分辨率是720P和1080P,分别代表屏幕上一共有720行像素,或者1080行像素。但某一天,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人们忽然发现原先的1080行像素在大屏幕上已经不够清楚了。于是乎出现了新的定义,让1080P的行和列像素各扩大两倍,取名为4K。在此4K分辨率的基础上,再让行和列像素各扩大两倍称为8K。

回到主题,对于如何选择分辨率才能满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分辨不出像素点,苹果已经给出了答案,而这个方案是非常靠谱的,因此我就以它来做推荐标准。这个推荐标准理论上来收适用于任何屏幕,按照下表的尺寸选择对应分辨率,基本不会出错。

对于15英寸左右的平板或笔记本,如MacBookPro,分辨率至少应该在2K

对于21英寸左右的台式机,如iMac,分辨率至少应该在4K

对于27英寸或更大的大型台式机,如iMac5K,分辨率推荐在4-5K

对于100英寸左右的电视,虽然没有这样的产品面世,分辨率最好能达到8K

也许你在上面已经看出了现存分辨率概念的弊端,那就是分辨率本身的概念没有和尺寸挂钩,而分辨率恰恰需要和尺寸一起谈才有实际价值。为了消灭这个概念上的根本弊端,有人提出了像素密度的概念。像素密度,又叫PPI,指的是每英寸面积下,有多少颗像素点,这个概念的出现终于给分辨率和屏幕尺寸之间难以描述的关系大了个句号。

这里放一些对应高分屏的产品,你可以以他们的大小和分辨率为范例,作为购买其他产品的参考。

iPhoneX,5.8英寸,分辨率1125x2436(约为1K)

iPadPro10.5,10.5英寸,分辨率2224x1668(约为2K)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MacBookPro15,15.4英寸,分辨率2880x1800(约为2.5K)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iMacPro,27英寸,分辨率5120×2880(约为5K)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Youtube,支持分辨率上限8192x4320(约为8K)

RedMonstro摄像机,支持录制分辨率8192x4320(约为8K)

图片来自Red官网。

这几个情况下也许你不必考虑过高的分辨率:

超出预算,这个问题没什么好回避的,高分屏更贵,如果高分辨率的屏幕价格超出了预算,那么对大部分人来说退而求其次,选择分辨率不那么高的屏幕也能正常用。 

若你打游戏,在意的是屏幕的其它性能,比如刷新率等等,这时候也许你的硬件带不动高分屏,你可能会选择分辨率和刷新率在你的硬件条件下恰好匹配的屏幕产品。

办公室场景,现阶段来说,Windows这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苹果的产品和绝大多数软件早就为高分屏做了适配。在可预期的未来,所有的软件支持高分屏应该是基本需求。但是如果追求稳定和优惠的价格,分辨率适当的产品在办公室使用的非常广泛。

如果你觉得屏幕上能不能看到像素点你完全不在乎,那就随便买,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追求极致,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意自己的屏幕是不是很清晰,这时候选择符合你需求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了。

有些可能会误认为高分屏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所有图标都小的伤眼睛,其实这大多是由于你的系统设置问题,或者软件太久没更新导致的,和屏幕分辨率高低无关:

正常的高分屏其实是这样的,屏幕上的所有东西比例都非常正常,文字清晰,图片漂亮:

这个问题被很多人提到了,有些人说iMac5K实际上只用了2K,这句话从基本上是错的。物理分辨率达到5K的屏幕,从点亮的那一刻起,就是5120×2880颗像素点同时亮起,5K分辨率一颗都没有少。

为了说明iMac5K正常显示的时候输出2K分辨率和纯2K显示器输出2K分辨率有什么感官上的区别,我举个实例吧。我常去的图书馆,配备的电脑是27寸戴尔2K显示屏,回到住所的电脑是iMac27寸5K显示屏。这两块屏幕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清晰度方面唯一的区别正是分辨率,最直观的感觉是,在图书馆看2K显示器,用的时候你知道马赛克多,但是可能不会很在意。但是一到家打开iMac之后,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终于没有讨厌的斑点感了。下图非实例,只是表达这种像素大颗粒给人带来的感受。

macbookair型号对照表 2020

安装黑苹果对硬件有严格的要求

CPU:最好选Inteli3i5i7系列,因为白果就是使用IntelCore系列

主板:有条件就选择一款板载bcm96360的网卡的主板,这个网卡自带蓝牙,兼容苹果wifi,其他品牌型号的网卡黑苹果不兼容,没有也没关系,不影响安装,可以使用有线网,可以后面再配置,不过得花200-300元

显卡:显卡很重要,最好是A卡,因为N卡在10.14已经不支持了。A卡一定要选择免驱的,例如RX570RX580RX590,其中RX580一定得是2304SP满血版,2048SP阉割版无法安装,其他不免驱的显卡也无法驱动,安装不了。具体支持的显卡,参见黑锅小兵的统计(https://blog.daliansky.net/Mojave-Hardware-Support-List.html)

使用balenaEtcher,选择镜像,选择U盘,然后Flash等待制作完成

总体思路:先安装系统,然后在系统内合并EFI将引导从P盘启动整合到硬盘启动

制作好U盘就可以安装系统了,因为黑锅小兵制作出来的是WinPe和Clover双引导,在开机选择U盘引导时选择第一个UEFI引导,第二个是Winpe的引导

进入Clover后选择InstallMacosFromInstallMojave(大概这这样)

选择语言,选择磁盘工具(仅首次全新安装使用)

左上角菜单栏选择显示所有设备

选择所要安装系统的硬盘(一定要SSD啊,否则得慢死),点击抹掉,弹出抹掉窗口

名称随便,硬盘格式选择MacOS扩展式(日志式),虽然Mojave安装完会自动转换为APFS,但还是选择MacOS扩展式(日志式),确保安装过程稳定

方案选择GUID分区图

抹掉完成后,关闭此窗口,选择安装MacOS

一顿同意后,选择要安装到系统的硬盘,点击安装

安装进行一会儿后会自动重启,重启后依然选择U盘引导Clover

选择BootMacosFrom"之前抹掉操作时的名称"(是第一次选择安装时不是同一个,另外一个同样图标)

这时候安装继续,安装过程如果自动重启,重启上面操作,依然引导到Clover启动BootMacosFrom"之前抹掉操作时的名称"

等待安装完成选择一顿设置就宣告安装成功,主要设置如下:

百度搜索下载Cloverconfiguration

下载最新版的applealc

https://github.com/acidanthera/AppleALC

将下载好的applealc.kext放到kext/others下

将lilu修改为lilu.kext必须为此名称,一定删除版本号

打开config.plist,在clover中找到Devices

勾选左面三项,和右面两项,仿冒数值设置为1,重启即可完成仿冒

我的声卡是ALC1200,选择1就可仿冒,如果失败请尝试其他仿冒值

仿冒数值对照表:

https://github.com/acidanthera/AppleALC/wiki/Supported-codecs

重启后声音选择内建扬声器即可使用

依次打开硬盘的Clover-config.plist

在Clover中找到smbios机型设置,我把机型设置为:iMac19,2是2019,27寸的标识

其他机型参见

https://blog.daliansky.net/Intel-core-display-platformID-finishing.html

打开config.plist在Clover中选择Boot引导参数,点击-v删除掉即可

2k以上分辨率开启hidpi,放大界面显示,如果不开启界面和字体会太小

打开终端,输入

下载完成选择2,开启HIDPI(同时注入花屏补丁)

选择和SMBIOS同样的机型,分辨率选择2K

完成

访达:偏好-搜索当前文件夹

鼠标:关闭自然

键盘:修饰符:ControlCommand替换

快捷键:

启动台:Control+Q

调度中心:Command+Up

应用程序窗口:Command+Down

移动空间:Command+Left/Command+Right

移动空间指的是调度中心上面的空间

切换输入法:Command+Space

聚焦搜索:Control+Space

在程序坞中显示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关闭

磁盘工具:右键磁盘在访达中显示

点击简介选择相应应用程序,并设置始终使用此程序打开此文件类型

exfat

Mounty

Win的NTFS在Mac是不识别的,可以利用软件Mounty进行挂载读写,当然也可以将文件格式通过格式化转换为exFat即可实现Win和Mac都识别的通用格式

搜狗输入法皮肤

皮肤我选择Worldwatchday,我觉得这是最适合Mac界面的

字体大小设置:苹果简中黑体18

重启用U盘引导选择第二个进入Winpe引导,进入后在开始搜索找到bootice

打开后选择好磁盘,选择UEFI选择,找到UEFIOS启动选项,如果没有,新增一条,文件定位efi/boot/bootx64.efi,这个就是Clover的启动选项,拉到第一位,并自定义名称。完成后就可以在硬盘启动了。

这个启动列表中的其他启动项,如果不需要可以删除掉

基本就是这样了,双系统就可以正常使用了,Mac办公影音,Win10游戏

升级10.15.1黑屏问题需要将whatevergreen升级到最新即可,集体方法如下

当我们设置了smbios后在关于本机是更改过来了,但是往往在终端和Finder中还是老的机型名。比如xxx的macbookair,还有如何修改登录用户名呢?如何设置呢,往下看

像10.14升级到10.15或者10.14.1升级10.14.2之类的大版本升级,为避免因clover或者插件兼容等带来的升级问题,大版本升级需制作U盘启动进行升级

新mac安装成功后,往往会把Win的启动文件efi删除掉,这时候我们需要重建efi文件

U盘启动,进入Winpe

打开Diskgenius,如果win系统盘那块硬盘esp不存在创建一个100MESP分区

确保ESP分区存在了,打开bootice软件

选择目标磁盘,系统盘所在硬盘

分区管理,给esp分配盘符,分配好在我的电脑查看确实把esp分配好了挂载出来了

打开CMD

执行

/s意思就是从windows建立启动文件efi到挂载的盘

前提必须挂载出来,不然无法读写

重建efi完成后,重启打开clover如果出现两个win10.那一定是mac盘的efi多了文件了

只保留clover、harddisk、u**就行了

因为启动时,clover会自动扫描所有硬盘的所有efi启动文件,在bootice不用理会其他启动项

此类小型升级只是在当前版本的基础上打补丁,不会对引导或插件产生兼容问题,因此在系统中直接升级就可以了。

10.15的声卡驱动也是需要将lilu的版本号去掉,保留位lilu.lext

applealc从backup复制出来,去掉版本号,保留为applealc.kext

用CloverConfigration打开EFI下的config.plist,选择引导参数,等待时间右边选-1

升级10.15后,重新执行一次hidpi,开启缩放

降级有两种方法,一种抹盘安装,另一种如果你进行过时间机器的备份,就很简单是时间机器备份还原就可以,如果没有用过时间机器备份,那么只能全盘抹盘安装了,下面介绍抹盘安装的方法

镜像制作部分

因此切记要备份文档!!!

因此切记要备份文档!!!

因此切记要备份文档!!!

抹盘时,分区类型选择MacOS扩展分区(日志式)

系统安装

此问题需要设置系统时间时间解决

前提:必须断网、必须断网、必须断网

引导到安装启动界面,找到实用工具/终端

设置系统时间为一个第一次升级10.15之前的时间

引导进入Winpe

删除EFI下的Clover/drivers/uefi/EmuVariableUefi-64.efi

引导进入CLover,设置smbios为近三年的机器,例如iMac18,2,详细查看

https://blog.daliansky.net/Intel-core-display-platformID-finishing.html

整个降级安装过程中,务必断开网络(拔掉网线),否则无法安装成功,知道将U盘efi和硬盘的efi合并了再联网

辅助功能>指针选项>触摸板>开启拖拽-三指拖拽

使用homebrewCN安装

安装过程如果没安装过xcodecommandline工具会自动弹出安装

安装这个就开启科学上网安装吧,百度找到的都是可以国内源下载sh文件,而执行安装的文件里面还是github上的,改也太麻烦,直接VPN简单,上面的homebrew不用科学上网安装,是因为包太大了,而且安装好后的源也需要设置,一键脚本更方便。

安装github官方推荐,使用HomeBrew安装更方便,安装命令

注意安装完成后一般有一个source的环境变量要添加在zshrc文件里,切记添加

无须在plugin中加入插件名,直接source就可以

添加完重新载入一下Terminal或者执行命令刷新

安装Xcode过程中,如果没弹出安装界面就执行完成了,安装时有错误的

一般提示:

执行

重新安装

安装完黑果后,自然而然要设置一下机型,现在的CloverConfigration已然很强大,不用自己再去找smbios型号了,已经内置了机型的所有参数。

这样做比自己查找机型号强很多,他还会填入该机型一些默认参数

macbook型号大全及价格表

不定期发布相关行业及产品信息,为大家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

国内摄影圈中颇有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影像视觉》(国外为《DigitalCamera》)从专业角度评测了众多高端品牌的摄影器材,评选出2015年度“最具气质摄影器材”。

入选的品牌型号器材均具有技术创新,业内品牌影响力超强的特色,登榜的有:感光高度达ISO50000、支持Wi-Fi和4K视频的贵族相机的LeicaSL;年度最高像素达5060万的Canon5DS/5DSR;经典航拍无人机大疆PHANTOM3由于采用了自己的拍摄设备,不必外挂GoPro而入榜;年度被业界热炒的4K旗舰微单SonyA7RII;运动相机的升级版GoProHero4Session,以其重量轻、防水、配件齐全而入选;拥有顶级11色“活的色彩HDR”的精品数码印刷写真机--爱普生新机型SURECOLORP9080被评为唯一的平面影像输出设备。

令摄影圈众人颇感意外的是今年摄影器材有了显示器入选,《影像视觉》将EIZO ColorEdge318DCI-4K评为“最腹黑”的“最具气质摄影器材”。

在获奖理由中这样描述:艺卓显示器的外表一向低调,但是内心性能绝对是怪兽级别的!它极为精准的颜色把控,让你照片的色彩问题无所遁形,荣获年度腹黑产品当之无愧!

图《影像视觉》评选照片

《影像视觉》的编辑一针见血的点出了CG318的特点,从外观看这台显示器很工业化,有点中庸,与市场上流行的时尚感不沾边,也没有曲面、5K的嘘头,但是实实在在的内心强大!

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专业4K显示器众多,但都是只支持UHD(3840*2160分辨率,4K高清电视标准)而支持DCI-4K(4096*2160分辨率,4K高清数字电影标准)的专显只见EIZOCG318。DCI-4K对于数字电影的后期制作至关重要,若用UHD标准显示器制作出的视频会造成在数字电影播放时的黑边!然而CG318是可以兼容UHD分辨率模式的,对于4K电视制作豪无影响。

要知道市场上各品牌的UHD高清4K显示器可是3840*2160分率,在广播级数字电影制作时可是不完美的!

对于许多专业摄影师、摄像师来说,专业显示器作为后期影像处理设备还是较为生疏的,我曾多次听人说“某果”的显示器是最好的专业显示器,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误区,我在此斗胆将专业显示器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提供给摄影师、摄像师和视频后期编辑调色师们在选择显示器时参考,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1、色域(Color Gamut)——真正的专业显示器在色彩上是以AdobeRGB为标准的,而目前市场上被众人热捧的iMacRetina在色域上仅能达到100%sRGB、AdobeRGB只覆盖到81%,而EIZO的ColorEdge则为AdobeRGB的99%。要知道sRGB虽为印刷标准,与AdobeRGB色域相比却小了许多,若是以不能达到AdobeRGB色域以上的显示器作为观看色彩,在数码影像处理时则会缺失许多色彩元素,待经过处理后再转换到输出设备的色彩工作空间必然会损失许多色彩细节。

色域范围取决于背光源与滤色膜,仅仅通过面板色深提高了发色数,它并不能使显示器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而是让每种颜色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小,让颜色过渡更细腻。这也是许多摄影师曾经抱怨的,原用普通显示器看色彩很好看,换了专业显示器觉得色彩不漂亮了。我只能说专业显示器只负责色彩的真实还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所见即所得”。而“某果”显示器由于饱度过高,会明显提亮色彩,给你一个虚假的满意度。我通常不会反对不负责输出到影片或是纸媒上的用户使用“某果”,而对于对输出结果负责的用户还是劝他加大点投入,选择个靠谱的专业显示器吧!

通常商家把达到sRGB色域空间的显示器称之为广色域显示器,其实能达到这个色彩空间并不能说明就是专业显示器。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某果”人家自己从来不宣传自己是专业显示器。

不知有多少摄影师、摄像师选择了AppleMacBookAir作为主要工具,如果只考虑其方便、时尚、运行速度自然是非常好的选择,可悲的是很多人用它来看颜色,这就为后期成品输出带来了灾难。

由于MacBookAir使用的是TNPanel荧幕,在色域上是非常窄的,经Spyder5Elite这款发烧友熟悉的屏幕校准仪测试后只有73%sRGB色域,而且这还是在经过Spyder5Elite校准过的,在较正前与较正后更是差别巨大!然而Apple在出厂前没有任何颜色校准动作,可见采用AppleMacBookAir作为影像色彩评价使用是多么不靠谱!

专家这样描述TN屏:TN面板,全称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显示屏屏幕的一种类型,原生6bit 。由于低廉的生产成本、与Film结合后增加了可视角度,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入门级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某果选择TN屏生产自己的显示器之初就没打算称之为专业显示器。

在这里也要讲一下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有些厂家在宣传中有意无意的给大家造成一个误区,就是色域越大越好,夸大其显示器的显色力超出AdobeRGB,甚至有些厂家宣称可达AdobeRGB的133%,以此作为重大卖点。其实显示器并不是色彩空间越大就越好。还要看色域覆盖率,也就是说色彩空间不仅要大,而且要和标准色彩空间高度重合。例如有些显示器的色彩空间可以达到130%AdobeRGB大小,但是与AdobeRGB的重合率只有90%,那么在实际的表现上会出现很多颜色过饱和。第二点是控制,色彩空间覆盖得很好,但是实际显示是否能控制到和目标颜色在坐标上无误差,这才是更重要的。仅仅一个色域空间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显示器在颜色表现上的高下。

2、专业摄影师、摄像师最在意的指标中还有影像的表现层次,这与对比度有着直接关系,对比度就是显示器白色画面(最亮时)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最暗时)下的亮度得到的比值,严格来讲对比度是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不过通常产品的对比度指标是就整个屏幕而言的。

例如一个屏幕在全白屏状态时候亮度为500cd/m2,全黑屏状态亮度为0.5cd/m2,这样屏幕的对比度就是1000:1。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如果对比度不够高,图像的高亮部分和暗调部分的细节与层次就全部损失掉了。

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

说到这里,举个例子,几年前我们在中影集团数字后期公司用四个品牌号称专业的顶级型号显示器评测时遇到过在厂家标称指标上相差不多的情况,中影的专家用柯尼卡美能达的非接触式分光仪CS2000检测显示器的色域等参数和黑点、白点,但是仍不能明确找出最佳的显示器,后来大家将四个显示器遮挡住标牌(以免品牌影响判断),放在一起播放同一路信号(电影数字拷贝的夜景影像),在静止帧中观看细节,有些型号的显示器暗部细节则完全无法看出来(业内通常称之为“糊”了),而有的型号显示器(例如EIZOCG241)却可以明显看出在黑暗夜色中黑衣的褶皱,当时中影集团在国内的著名调色大师一眼就看出了各款显示器在暗部细节表现上的区别。为广电行业选择专业显示器提供了一个新的考察指标和方法。

在中影测试的四个品牌显示器中恰有色域达到AdobeRGB133%的,而色彩的层次明显未占优势,从这点是也证明了色域大小并非衡量显示器的唯一指标。

3、显示器可否导入LUT(look-uptable)色彩对照表——能否导入、修改LUT是显示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它的作用就是接受显卡输出的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液晶子像素的电压控制,控制液晶分子的扭动,继而在屏幕上显示颜色。都知道,显示器是靠RGB三原色叠加显示五颜六色,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叠加,如何能保证叠加之后是准确的颜色呢?最简单的办法,看LUT的位数。EIZO最新的LUT技术是3D-LUT,既RGB的立方体,立方体的坐标轴分别是RGB三原色。

普通的LUT是一维的,即三原色RGB各自都有一个一维的LUT,这样在显示一个颜色是一维的查找3次,再叠加。即RGB分别查找,先R,再叠G和B。而3D-LUT显示一个颜色,只需要非线性的查找一次。算法的不同,使得3D-LUT的表现要比普通LUT更强大,目前能否加载3D-LUT乃是考量专业显示器水准的指标之一。LUT在专业显示器中的应用与理想的曲线比较,它可以产生更平滑的gamma曲线,在仿真模式应用时,可以大大提高精确度和色彩细节。

首先说明所有液晶显示器都有LUT,区别就是位数的不同,比如EIZOCG最新型号使用16位LUT。位数越高,RGB叠加的准度就越高,实际的效果就是显示器的细节表现更好、色彩表现更精准、过渡更平滑色彩位数的影响,即显示色彩的数量级。

4、选择专业显示器时要考察显示器在白色时是否纯白?黑色时是否纯黑?这个比较直观,只要将显示器的背景选择白色和黑色即可看出,非专业显示器会是惨白(有点像加了萤光增白剂的白纸)或是发灰,而专业显示器第一眼感觉会有些偏黄,这是因为自然界定义的白色是没有荧光效果的。在背景定义为黑色时普通显示器会显得发灰,黑色不纯,这种情况在显示器屏的类型为TN Panel时特别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为黑白影像的处理和输出带来了困扰!而专业显示器在黑屏下则会让人感觉是纯黑。

5、可视角度——在这一点上对于直接与客户沟通的摄影师、摄像师尤为重要,当用户在坐在旁边来验收他的作品时如果他的位置并非与显示器成90度垂直,很可能他看到的色彩有损失,看到的色彩产生了偏移,这是因为与你所观察颜色的角度不同,普通显示器会有较大影响,这时你与用户则没有在同一平台沟通,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交活。

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度和垂直可视角度两个指标,水平可视角度表示以显示器的垂直法线(即显示器正中间的垂直假想线)为准,在垂直于法线左方或右方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仍然能够正常的看见显示图像,这个角度范围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水平可视角度;同样如果以水平法线为准,上下的可视角度就称为垂直可视角度。一般而言,可视角度是以对比度变化为参照标准的。当观察角度加大时,该位置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会下降,而当角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对比度下降到10∶1时,这个角度就是该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可视角。作为专业显示器可视角度则应达到水平、垂直178度。

如下图所示,若是普通显示器,用户所在角度与调色师的角度不同,色彩会有明显差异。

上图为优众网的两位大佬在摄影部EIZOCG245前在观看照片色彩,如果是非专业显示器,这两个人所看到颜色肯定会不同!

6、色深--colordepth,单位bit。色深所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大小或者鲜艳饱和度,它指的是色彩的层次。6bit 表示64灰阶,8bit 表示256灰阶,10bit 表示1024灰阶,而16bit则是65536灰阶,级数越多表示颜色越精细,色彩过渡更为均匀。从TN面板的原生6bit 到如今顶级P-IPS的原生10bit 面板,显示器的色深逐步进化,品质也越来越高。我们提到了原生这个词,那么,通过技术手段能否再提高色深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被称为FRC(FrameRateControl)抖动技术。

EIZOColorEdge的色深目前已经达到16bit 。注意一点,许多朋友在谈到色深这个指标时常与操作系统挂钩,说Windows只支持8bit ,在这里所谈的色深是关系到显示器本身能否表现更多的色彩层次,与操作系统无关。

上图展示了内部处理后的色彩变化情况!

16bit3DLUT不仅带来了普通使用的颜色保证,更为视频制作、电影后期等专业领域提供了更准确的色彩显示和更灵活的颜色设置。

7、显示器表面均匀度——屏幕均匀度的指标,问题源于CRT时代(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三色电子束冲击荧屏获得影像),由于采用的技术与LCD完全不同,CRT显示器整个屏幕色彩、亮度非常均匀,会在四角减弱。但是在LCD时代,由于液晶屏生产过程中对均匀度控制极难,且背光均匀度也不易控制,所以显示器成品的屏幕均匀度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显示器的技术参数主要是测量其屏幕中央位置获得,比如亮度、对比度等等,所以在其产品详细特点中会特意回避这个屏幕均匀度这个指标。但是,表面均匀度对高端商业摄影却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并且对显示器色彩有非常大的影响。

又一个“栗子”:在十余年前,我们将当时市场价格八万多的EIZO CG220显示器(当时全球唯一达到100%的AdobeRGB)请上海一个国内著名商业摄影师测试,老先生对比Barco的CRT显示器(老先生从国外进口的,40多万一台,当时我就觉得EIZO还不够高大了!)与之比较,在测试纯黑、纯白、64级灰阶变化,观看柯达、富士标准色彩样片后认为CG220都已经达到或是超过BarcoCRT显示器的专业水平,但是老先生在观看18%灰后,觉得CG220显示器的表面均匀度不足,能看出花屏的现象,在这点上有待改善,我们针对此问题给厂家专门发了邮件阐述,不久后在CG221上市时的重大改进就是出厂前使用EIZO专利技术DUE来解决表面均匀度问题,目前在EIZO的ColorEdge系列均保持使用这一技术,也使得其它众多专业厂家竞相效仿。

均匀度是用色差来表示,ΔE*ab=[(ΔL*)2+(Δa*)2+(Δb*)2]1/2,以下样图可以看出不同ΔE的时候,色彩的变化。可以看到ΔE在1以内,色差很小,几乎不能分辨,但是当ΔE大于等于3时,很明显显示的颜色并非是同一个。每台EIZOCG显示器出厂前都会使用25点校准法校准屏幕,使得ΔE小于3,当然实际上CG的表现比这个标准更好。25个点中屏幕色差最小的在0.1左右,最大的也就是在1.5左右

经过DUE技术处理过CG247表面均匀度

(⊿Eab(255tone))

其它品牌同类产品表面均匀度测量结果

(⊿Eab(255tone))

8、国际行业认证——FograCert认证的软打样显示器

对于印刷、影像用户专业显示器还应该参考显示器是否获得相关行业的认可标准。例如:EIZO的ColorEdge系列获得德国图像艺术研究协会认证为A类FograCert软打样显示器。ColorEdge通过FOGRA的要求,包括在FograCert软打样系统中进行查看锥特性、均匀性、以及预热行为。同时也过得TUV(德国技术监督协会)认证。

再讲一个“栗子”:我们曾遇到某个出版医疗书籍的出版社在获得国外某医学著作国内出版发行版权代理时作者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使用EIZOColorEdge显示器,否则不能成为国内出版物的代理,理由是医学判定病灶时对色彩的要求极严,有一点偏差则“失之千里”,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和色彩的真实还原必须在硬件上有相关技术保障。

9、色彩校准的软件支持

各专业显示器厂家除了可以支持第三方的屏幕校准软件,纷纷开发适用于自己的专业显示器校准软件,在这方面的翘首的EIZO更是进一步发展了ColorEdge系列的高精度硬件校准的软件ColorNavigator。目前已有支持微软Windows、苹果OS系统之外,还有可以支持Linux操作系统的ColorNavigator版本,这为广电行业校准显示器提供了方便(广电行业许多图形工作站工作在Linux操作系统下)。近两年EIZO官方还有类似*域网校准及远程校准方案供用户选择。

这一点对于许多印刷巨头非常有意义,以当纳利这个跨国印刷企业为例,在国内就有深圳、上海、北京、东莞、成都、苏州等印厂,更不用说在国际上它的印厂之多!如果应用了EIZO的这款ColorNavigator网络版软件,是否可以更好地保持各地平面影像的色彩准确性呢?!这样的企业在国内也有许多,例如:雅昌在深圳、北京、上海都有印厂,杭州影天的设计公司在北京等。网络版的色彩管理软件对这类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期望EIZO将网络版ColorNavigator深化改进,更实用、更有效。

10、仿真功能(工作模式预设)——能否模仿行业需求预设其工作模式更是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以CG318-DCI-4K为例,有如下预设工作模式,可以使得视频制作、平面影像、印前处理都可以选择对应的行业标准。

EIZOCG318的色彩工作模式

预设工作模式

DCI-P3—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CI)正式公布了《数字电影系统技术规范(V1.0)》,4K高清数字电影标准,(4096x2160像素,每秒24帧)。DCI-P3这个是数字影院投影的较新的标准色彩响应,它的设计是用来尽可能匹配彩色电影的全部色域。他的色域因此较大,与Rec.709.相比,绿色和红色的范围更广。

EBU—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全电视色彩标准

Rec709—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即ITU)制定的高清电视色域的国际标准ITU-RBT.709(又称Rec.709),ITURec.709是高清电视的国际标准。它有相对较小色域和用于互联网媒体、印刷业的sRGB色彩空间几乎相同。

Rec2020—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即ITU)于2012年8月23日发布了超高清电视(UltraHDTV)的国际标准:ITU-RRecommendationBT.2020。超高清4K:水平清晰度3840,垂直清晰度2160,宽高比16:9,总约830万像素。超高清8K:水平清晰度7680,垂直清晰度4320,宽高比16:9,总约3320万像素。ITU-RBT.2020色域,又称Rec.2020,是显示设备中最大的色彩空间,覆盖了CIE1931的75.8%,白点色温D65(6500K)。高清电视色域的国际标准ITU-RBT.709(又称Rec.709或sRGB)的仅覆盖了Rec.2020的35.9%,所以超高清电视(UHDTV)能比现行的高清电视(HDTV)显示更为丰富的色彩

SMPTE-C—SMPTE(TheSocietyofMotionPictureandTelevisionEngineers,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标准

sRGB—sRGB色彩空间是美国的惠普公司和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标准色彩空间(standardRedGreenBlue)

AdobeRGB—AdobeRGB1998这个主要用于照片和印刷,但是和电影相关,AdobeRGB色彩空间是由Adobe公司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标准,它拥有宽广的色彩空间和良好的色彩层次表现,与sRGB色彩空间相比,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AdobeRGB还包含了sRGB所没有完全覆盖的CMYK色彩空间。这使得AdobeRG8色彩空间在印刷等领域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CAL—EIZO根据用户特殊需求自我校准后存储的色彩工作空间

结束语

对于显示器的其它指标,例如:分辨率、显示器屏的类型、响应时间、刷新率、分辨率比例(较早的4:3、5:4方屏,现在仍有监控、军工需要,目前以宽屏显示器为主流,宽屏以16:9、16:10为主,还有厂家推出奇葩的21:9的超宽屏等)、节能指标、人体工学(调整高度、角度)、背光技术CCFL、蓝光LED、白光LED,是否据有护眼功能、信号输入标准(DP、HDMI、DVI、VGA)等参数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只以摄影师、摄像师看色彩的角度谈专业显示器的选择要点,文中例子以专业显示器的翘首EIZO为例分析,许多其它品牌(NEC、HP、Dell、LG、华硕、明基等)在专业显示器上也下了许多功夫,推出了具有各自技术特点的专业级显示器,推动了专业显示器的技术进步,可圈可点,也为专业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一名话,千万不要被某些商家忽悠了。许多电商夸大宣传将本不是专业级的显示器卖给专业人士,误事还直接影响了行业口碑,专业显示器的选择绝不应由某些似懂非懂的商家判定!而是请大家做足功课,自行判断,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位选择适合的型号。